首页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源于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人才培养结构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难题的对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体制,改善就业环境;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源于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人才培养结构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难题的对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体制,改善就业环境;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近700万人。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看,似乎我国高校的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从动态发展角度和世界范围来看,高校扩招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万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万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从长期劳动力需求和总的劳动力结构来看,我国高素质劳动力仍严重缺乏,高校扩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自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率,其就业形式还包括自主创业、考取研究生或双学位,以及专科生考取本科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一直徘徊在70%左右,由于毕业生供给的刚性增长,大学毕业生待就业人数也逐年同步增加。我国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 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理论上讲,创造出的就业岗位数也应该相应快速增长,尤其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会相应放大。但大学生“就业难”客观现实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 速增长不相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既不能简单归因于经济危机,也不是周期性经济运行规律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就业结构性问题。 所谓就业结构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这种不匹配既可以来自于地区、行业之间,也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素质与岗位技能之间。问题突出表现: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产业和行业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性制约因素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劳动力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变动不相适应,尤其是中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发展明显滞后于职业岗位变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错位等,这些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至少在本世纪前20年,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围绕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如教育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组部、人保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实施“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计划”;总参和教育部超常规推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动实施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政策,共吸纳大学毕业生60多万名。但此类超常规政策推动大学生就业,不是遏制结构性失业的治本之策。 三、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成因 要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必须剖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成因,如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人才培养结构等问题。 (一)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尽合理,制约大学生就业 依据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会对就业产生拉动作用。我国GDP增长高速,但大学生的就业却很难,矛盾源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不尽合理。西方发达国家在合理的经济结构下,GDP贡献结构与劳动力从业结构具有高度关联和对称性:第一产业从业比例不超过5%,其第一产业GDP占比也不超过5%;第二产业从业比例一般不超过30%,其GDP占比也一般也不超过30%;第三产业从业比例在65%以上,其GDP占比同样在65% 以上。而我国30年来的工业化驱动GDP高速增长,工业化快速推进并未同步带动城市化发展,现代化工业也未能解放农业,工业创造了最大份额的GDP,吸纳的就业最少;农业吸纳了最多的劳动力,创造的GDP最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其GDP贡献很小。在吸纳就业方面,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对普通劳动力需求旺盛、对高素质大学生吸纳能力不足,从而形成了GDP结构与从业结构的背离和非对称性。 在目前情况下,即便没有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负面影响,且国内经济也稳健快速发展,由于GDP结构与从业结构的非对称性,也将严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因素。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此时大学生才具有相对于其他就业群体更强的竞争性。我国应当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优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才能消除传统机械化经济增长引致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 从工业层面分析,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战争市场,产业链可归结为“6+1”,即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外,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6+1”的环节中,真正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是“6”而不是“1”。“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我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大学生在制造业中难以成规模、成建制、可持续地就业。 (二)二元劳动型市场结构突出,影响大学生就业 美国经济学家多灵格(P.B.Doeringer)等人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劳动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劳动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体制下,不同劳动力市场建立了不同的薪酬和工作模式,使得劳动者在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较少流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二元分割特征,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区域分割及所有制分割等。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一般将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看作主要劳动力市场,把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农村等看作次要劳动力市场。 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普及化,但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走出精英心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严重错位。供需错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就业意向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 以及福利待遇优厚的政府部门、外企等单位,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以及福利待遇较差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则备受冷落。过分趋同的就业趋向,加剧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三)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存在弊端,阻碍大学生就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高等教育改革未能快速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人才市场上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突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产生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我国高校历来沿袭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普遍缺乏主动跟踪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办学结构的意识;缺乏根据毕业生就业需要调整培养计划和专业设置的意识;缺乏以办学特色和人才质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意识。从而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校类型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雷同;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学生就业能力较差。 四、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 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推动我国生产型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不断创造就业岗位的良性格局。我国各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一些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劳动力需求方面也将相应发生的变化:社会将大量需要能适应产业升级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就贸易与就业的关系看,“加工贸易”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服务贸易”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需要切实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体制,改善就业环境 缩小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差距。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所有制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规范,经济增长政策措施向民营企业或中小微企业倾斜,使其成为大学毕业 生就业的新宠;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边远城市的投资力度,促进这些城市的发展。 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首先应提供充分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网络,排除户籍编制、家庭参与等非竞争性的因素;其次必须制订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打破现阶段人为建立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障碍,为人才流动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最后加大对某些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下权利寻租行为的打击力度。 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政府可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实施就业激励政策,采用特定的入学贷款等激励政策,实施就业的地区、行业以及职业引导。 消除隔离体制。现行的二元户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制度障碍,应尽快从目前的户籍管理向身份证管理过渡,为居民异地就业创造条件,简化就业手续、降低就业门槛,以减少就业成本。 (三)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明确高校办学的战略定位 除少数重点大学应该面向全国培养各种精英人才外,大量地方高校和行业特色院校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行业特殊人才需求,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顺利就业。 2、建立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机制 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既要立足现实需要,解决高校专业结构的当前适应性问题,还要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未来需要。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应主动适应服务贸易的需求,主动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增设服务贸易相应专业或课程。建议利用服务贸易部际协调机制,商务部提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 本期修订中增加“服务贸易”二级专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当前发展重点和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优先增加服务贸易本科专业的布点,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3、加强通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育人 要培养通用型人才,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推进素质教育。在大学一二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 与企业建立双向联系机制,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利用企业资源安排大学生的职业见习、岗位实习等活动,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本文档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6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