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

举报
开通vip

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二、作家资料 1. 生平 萧伯纳年谱 1856 1岁 萧伯纳,7月26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辛格街33号。有两个姊姊:艾格尼丝和露茜?父亲乔治?卡尔?萧当过法院的小官吏,收入微薄;离开法院后,把恩俸卖掉,用那笔款子与人家合伙做面粉批发生意,因为不善经营,濒于破产。母亲卢辛达?伊丽莎伯?歌里是个钢琴家和歌唱家。 1866 10岁 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文,并能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对白,还能背诵《哈姆雷特》悲剧中的许多段落。阅读司各脱和狄更斯的小说、班扬的《天路历程》以及《东方夜谭》和《圣...

贝多芬百年祭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二、作家资料 1. 生平 萧伯纳年谱 1856 1岁 萧伯纳,7月26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辛格街33号。有两个姊姊:艾格尼丝和露茜?父亲乔治?卡尔?萧当过法院的小官吏,收入微薄;离开法院后,把恩俸卖掉,用那笔款子与人家合伙做面粉批发生意,因为不善经营,濒于破产。母亲卢辛达?伊丽莎伯?歌里是个钢琴家和歌唱家。 1866 10岁 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全文,并能引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对白,还能背诵《哈姆雷特》悲剧中的许多段落。阅读司各脱和狄更斯的小说、班扬的《天路历程》以及《东方夜谭》和《圣经》等书。 1867 11岁 入都柏林韦斯利教派学校(现名韦斯利学院)念书。入学前已向一个伯父学习过不少拉丁文法。从韦斯利教派学校转入中央模范学校,学习约7个月后,再转入都柏林英文科学与商业走读学校。 1870 14岁 熟识并能歌唱汉德尔、莫札特、贝多芬、门德尔松、罗西尼、贝利尼等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一两种重要音乐作品。 1871 15岁 离开学校,进都柏林乌尼雅克?汤森地产公司,在那里工作了5年,先当低级小职员,后升任出纳员。 在这斯间,和上学时期的同伴爱德华?麦克纳尔蒂几乎天天举行“通信决斗”。这些信件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爱德华?麦克纳尔蒂后来成为小说家。 在《公论杂志》和《游艺杂志》上各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一封信,阐明自己的无神论观点。 1872 16岁 母亲和大姐艾格尼丝迁居伦敦,家人分散。 1876 20岁 4月,辞去汤森地产公司的职位,离都柏林去伦敦,和母亲及大姐艾格尼丝同住。母亲是招收私人学生的职业音乐教师。艾格尼丝是个职业歌唱家。 1879 23岁 在伦敦爱迪生电话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当外务股长。短期代音乐家范达勒尔?李在《大 黄蜂》杂志上写音乐评论。 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未成年时期》。 加入在伦敦的两个辩证学会,即考求者学会和贝德福德学会,经常在会上发表演说,参加辩论。 1880 24岁 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无理之结》。 1881 25岁 完成第三部长篇小说《艺术家的爱情》。患天花病。 1882 26岁 完成第四部分长篇小说《凯雪尔?拜伦的职业》。 9月,听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亨利?乔治(1839——1897)的演讲,对他在《进步与贫困》一书中提出的通过资产阶级国家土地国有化来消灭贫困的空想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深感兴趣。在不列颠博物馆的阅览室里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法文译本,开始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运动。 1883 27岁 完成第五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 成为社会主义宣传家,经常发表演说。 1884 28岁 9月5日参加成立于同年1月的费边社。成为这个社会主义团体的积极分子、主要演说家和小册子作者。不久被选为费边社执行委员会委员。 1885 29岁 与苏格兰评论评、戏剧家威廉?阿契尔合作,根据一个法国剧本的情节负责改写一部英语的新戏剧的第一、二幕。这部作品没有发表。 4月,父亲乔治?卡尔?萧在都柏林逝世。 1886 30岁 开始为《世界杂志》(周刊)撰写关于艺术、绘画和戏剧的评论。 《凯雪尔?拜伦的职业》一书初版问世。 1887 31岁 在5月31日出版的《帕尔?马尔公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英国小说家和讽刺作家塞缪尔?巴特勒的著作《运气或灵巧》(1887)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批评达尔文和巴特勒的进化论观点。后来时常为该杂志撰写书评。 1888 32岁 开始在《明星日报》上以笔名“科诺?迪?巴西托”撰写音乐评论,持续工作了两年。 《孤僻的社会主义者》一书初版问世。 1889 33岁 开始研究并提倡挪威杰出戏剧家易卜生的新戏剧。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首次在伦敦上演。 主编《费边论丛》一书,撰写该书的第一篇论文,题为《社会主义的基础:经济》。 1890 34岁 在《世界杂志》(周刊)充当音乐评论记者,以笔名“G?B?S?”撰写论文,持续工作了4年。在费边社的集会上发表如:G?B?S?一篇关于易卜生新戏剧的演讲。 1891 35岁 完成并出版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10月16日在费边社的集会上发表题为《无政府主义的不可能性》的演讲,这篇论文后来以费边社小册子的方式发表。 1892 36岁 发表题为《费边社:完成的工作和工作方法》和《1892年费边社竞选宣言》论文两篇。 完成第一个社会问题剧《鳏夫的房产》;剧本在伦敦王族剧院演出两场,引起轰动。 6月,发表宣言,主张成立工人政党。 1893 37岁 1月,独立工人党正式成立。 在伦敦社会人士讨论易卜生主义和“新女性”的高潮中,为独立剧院编写有关时事问题的喜剧《好逮者》。下半年完成第二个社会问题剧《华伦夫人的职业》。该剧因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卖淫问题,被英国查禁达21年之久。 1894 38岁 在2月份出版的《两周评论》上发表一篇题为《钢琴的宗教》的论文,文中指出英国诗人雪莱和德国诗人与作曲家瓦格纳都是素食主义、喝白开水的门徒,同时也是妇女独立运动的拥护者。 完成第一个“愉快的戏剧”《武器和武士》。该剧于4月21日在伦敦初次上演,连演11星期,后来在美国上演,卖座极佳。完成第二个“愉快的戏剧”《康帝妲》。该剧于1895年3月30日正式上演,获得好评。 《音乐在伦敦,1890——1894》三卷集出版问世。 1895 39岁 应聘为英国传记作家佛兰克?赫理斯主编的《星期六评论》撰写戏剧评论,持续工作4年,在新闻界和戏剧界以文笔犀利、见解独到著称。 完成第三个“愉快的戏剧”《风云人物》,该剧于1897年才初次上演。 开始经常与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通信,讨论有关戏剧和艺术的问题。 完成论文《艺术的健全性》。 1896 40岁 在费边社的集会上遇到未来的夫人夏洛特?潘旦馨;两人志同道合,时常晤面。 秋初,完成第四个“愉快的戏剧”《一言难尽》。 1897 41岁 完成情节剧《魔鬼的门徒》。该剧于10月1日在纽约市上演,轰动一时。自从1892年开始创作戏剧以来,第一次获得经济上的成功,收入作者版税850英镑。 当选为圣潘克拉斯市镇议会议员。 1898 42岁 患足疾,离开伦敦去萨里疗养。 辞去《星期六评论》的职务。开始有计划地出版自己创作的戏剧。 与夏洛特?潘旦馨结婚。 为《人物周刊》撰写有关宗教信仰的文章。 《不愉快的戏剧集》和《愉快的戏剧集》分别出版单行本。 完成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 完成并出版论文《道地的瓦格纳派》。 论文《艺术的健全性》问世。 1899 43岁 完成戏剧《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 舞台协会和爱尔兰文艺剧院正式成立。舞台协会(一个人数有限的戏迷组织,可上演被戏剧检查官禁演的戏剧)。演出《一言难尽》一剧。 《魔鬼的门徒》于9月26日正式在英国演出,受到戏剧界人士的重视。被作为”现代英国伟大的理智力量之一”(独立剧院的创办人和戏剧演出者J?T?格林在一篇剧评中的话)。 1900 44岁 迁居阿德尔斐坊10号,在此居住27年。 舞台协会演出《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一剧。 完成《为清教徒写的三个剧本》序言。 完成并出版第一种费边小册子:《费边主义和英帝国》。 1901 45岁 开始创作《人与超人:喜剧和哲学》。 根据长篇小说《凯雪尔?拜伦的职业》的情节,以无韵诗写成《可敬的巴什维尔》一剧。 1902 46岁 1月5日,《华伦夫人的职业》在舞台协会的支持下,首次在新抒情俱乐部的剧院非正式上演。 继续创作《人与超人:喜剧和哲学》。 三个戏剧由德国作家西格弗里德?特里比奇译成德文。在维也纳上演。 1903 47岁 完成《人与超人:喜剧和哲学》和序文,第一次提出“生命力”的哲学理论。 辞去圣藩克拉斯市镇议会议员职位。 1904 48岁 以进步派的资格参加伦敦郡议会议员竞选,结果失败。 完成《市区贸易常识》一书,为市政社会主义辩护。 出版《费边主义和财政问题》一书。 完成《英国佬的另一个岛》一剧。该剧在考特剧院首次上演。 1905 49岁 《华伦夫人的职业》一剧在美国纽黑文首次上演。 完成《巴巴娜少校》和《热情、毒药与硬心》两剧。 完成独幕喜剧《他怎样对她的丈夫说谎》。 完成论文《给评论家的忠告》。 《人与超人》和《巴巴娜少校》在考特剧院上演。 购买在阿约特?圣劳伦斯的乡间别墅。 1906 50岁 《医生的困境》一剧完成后即在考特剧院上演。 离开爱尔兰30年后第一次回故乡,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同行。 爱兰?黛丽在《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一剧演出中扮演塞西莉?韦恩弗利特夫人一角。 应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丁的请求为自己雕像。 1907 51岁 论文《道地的瓦格纳派》由西格弗里德?特里比奇译成德文出版。 9年前创作的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在萨伏伊剧院首次上演。 一年内,11个剧本(包括《一言难尽》)在萨伏伊剧院连演701场。 出版《戏剧论文集》。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和《巴巴娜少校》两剧的合订本在美国纽约出版。 1908 52岁 完成《结婚》一剧。 标准版本《主要评论文集》(包括《艺术的健全性》)出版。 1909 53岁 完成《布兰科?波斯内特的出现》一剧。该剧被英国戏剧检查官查禁,未能在伦敦上演,改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艾比剧院上演。 完成《剪报》、《迷人的弃儿》和《现实一瞥》三剧。 1910 54岁 完成《十四行诗中的深肤色的女子》和《贵贱联烟》两剧。 1911 55岁 辞去任期25年的费边社执行委员会委员职位,表示愿意让位于比较年轻的社员。 完成《芳妮的第一个剧本》。该剧上演后大受欢迎,在两年半的时间内连演624场。 为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和圣约翰?汉金合译的法国作家尤金?白里欧的《白里欧三个戏剧》一书作序。 1912 56岁 完成《安屈克里斯与狮子》、《匹格梅梁》和《威压》三剧。 《华伦夫人的职业》一剧在法国演出80场。 1913 57岁 完成《凯塞玲女皇》。该剧立即在轻歌舞剧剧院上演。 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的新版本补充材料并作新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在《每日记事报》发表论文《军备和征兵:一个反对战争的三方同盟》,表示反对战争。 2月,母亲逝世。 1914 58岁 4月,《匹格梅梁》在陛下剧院正式演出。 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1月,论文《关于这次世界大战的常识》作为《新政治家》杂志的增刊发表,后来出版单行本。 1915 59岁 完成《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奥弗莱厄蒂》和《奥古斯塔斯尽了本份》两个短剧。 1916 60岁 完成《秘鲁塞勒姆的酋长》一剧。 以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代表作《伤心之家》。 1917 61岁 年初,应英军总司令的邀请视察西部战场,从3月5日起在《每日纪事报》上发表一系列的战地报道。 1918 62岁 为3月出版的《伊顿评论》创刊号撰写一篇论文,评论有关自由的问题。 为《教育年鉴》作序。 1919 63岁 完成《伤心之家》一剧的序言。 发表《和平会议提案》。 为《每日先驱报》和《每日新闻》等报刊撰写评论数篇。《伤心之家》、《凯塞玲女皇》、《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奥弗莱厄莱》、《秘鲁塞勒姆的酋长》、《奥古斯塔斯尽了本份》和《布什维克女皇安娜简斯加》等5剧的合订本在伦敦出版。 1920 64岁 完成《吉达的赎罪》一剧。 1921 65岁 完成长剧“变种生物学”五部曲《千岁人》(又名《回到马修斯拉时代》)。 为《民族》杂志写书评。 《伤心之家》在考特剧院上演,戏剧评论家称此剧“也许是当代最伟大作品之一”,“是舞台上最卓越的人生寓言之一” 1922 66岁 为《道地的瓦格纳派》一书的新版本作序,文中指出:“我们的时代不但出现了多数人没注意到的戏剧的复兴,而且也出现了音乐的复兴。” 1923 67岁 完成历史剧《圣女贞德》。 1924 68岁 《圣女贞德》在伦敦出版,并在伦敦新剧院正式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华伦夫人的职业》一剧在英国戏剧检查官撤销查禁后,在伦敦正式上演。 1925 69岁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决定将奖金7000英镑捐献给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作为奖励瑞典文学作品英文译本的基金。 1926 70岁 70寿辰。收到的贺信中有德国外交部长的贺信。 在一次庆祝会上致词,认为感到自豪的不是自己在文艺上的成就,而是作为英国工党的创建人之一所进行的政治建设事业。 1927 71岁 迁居怀特厅庭院。 1928 72岁 完成并出版《明智妇女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指南》一书。 1929 73岁 完成政治狂想剧《苹果车》。该剧在莫尔文萧伯纳戏剧节首次演出。 在广播电台作关于民主政治问题的广播演讲。 1930 74岁 为《费边论丛》新版本作序。 11月14日在艺术工作者协会发表关于戏剧创作的演讲。 1931 75岁 完成第二个政治狂想剧《真相毕露》。 克里斯托弗?圣约翰编的《爱兰?黛丽与萧伯纳通讯集》(包括书信310)在伦敦正式出版。 与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应邀访问苏联。在苏联逗留了9天。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在庆祝75寿辰的欢迎会上对苏联人致词时指出:“如果列宁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个实验将是人类新时代的开始。如果这个实验失败,我将怀着悲哀离开这个世界。但如果人类的未来是列宁所看到的未来,那么,我便可以微笑着毫无恐惧地瞻望未来。„„”在苏联人民的欢迎宴会指出:“我正要离开充满着希望的国度,而回到充满着绝望的国度。”在返回英国的途中经过华沙时,对一个新闻记者说:“回到资本主义真是活受罪。当你亲眼看到布尔什维克主义时,你对资本主义注定要灭亡就不会有丝毫怀疑了。” 高尔基在祝贺75岁寿辰的信中写道:“你活了一世纪的四分之三,对于人们的保守倾向和庸俗见解曾经用你的尖刻的俏皮话给以致命的打击,这种致命的打击真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我国对你是极为珍视的。我国人民正在跟你所嘲笑的世界进行伟大的斗争,并且正在顺利地进行这一斗争;这斗争就要取得胜利了。你在这样一个国家,在这样人民中间,欢度你的75岁寿辰,使我感到很高兴。” 《作家评论集》、《我们九十年代的剧院》和《我关于这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言论》三书出版。 1932 76岁 《真相毕露》在莫尔文戏剧节首次上演,后来在伦敦新剧院上演。 出版《短篇小说与杂文集》和《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两书。 12月,与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启程作环球旅行,到过南非。 1933 77岁 2月17日晨与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在环球旅行中到达上海,逗留一天。上午10时半宋庆龄上船迎接。上岸后访问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中午应邀去宋庆龄住宅午宴,出席作陪的有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和伊罗生等。下午2时半去世界学院出席笔会中国支会的欢迎会,座中有蔡元培、鲁迅、杨杏佛、叶恭绰、林语堂、邵洵美、张歆海、梅兰芳、谢寿康、洪深、唐瑛等。欢迎会后,再回到宋庆龄住宅接见中外记者。在接见中外记者时,批评英国的教育制度,颂扬苏联,认为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当天,还曾前往视察一二八淞沪战役的遗址。晚6时返回原船,11时离沪北上赴秦皇岛,然后转车去北京访问。 路过香港时,于2月13日下午对香港大学的学生说:“如果你们在20岁的时候不做红色的革命家,那么,你们到50岁时就要变成不可救药的僵石,如果你们在20岁的时候成为红色的革命家,那么,你们在40岁的时候就不会落伍。” 应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之约,在香港发表一篇《告中国人民书》宣称:“中国人民如能一心一德,敢问世界孰能与之抗衡,” 4月11日抵达美国,在纽约市逗留一天,应邀在美国政治学会的集会上发表演说,批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完成《乡村求爱》和《加莱市的六个自由民》两剧。 完成《触礁》。该剧在莫尔文戏剧节首次上演,后来在伦敦冬季花园剧院上演。 完成中篇小说《黑女求神记》。 秋,《真相毕露》、《乡村求爱》和《触礁》三剧,各附序言,编成合订本出版。 1934 78岁 与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去新西兰旅行。在途中开始撰写《意外岛上的傻子》和《女百万富豪》两剧。 《乡村求爱》和《加莱市的六个自由民》两剧正式上演。 1985 79岁 6月,被授予伦敦市自由民的荣誉称号。 完成并上演《意外岛上的傻子》一剧。 1936 80岁 撰写《国王、宪法和夫人》一文,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 完成并上演《女百万富豪》一剧。 与夫人夏洛特?潘旦馨去太平洋附近各地旅行,经过巴拿马运河时开始撰写《日内瓦》一剧。 1937 81岁 完成《重写辛白林第五幕》一剧。 《意外岛上的傻子》、《加莱市的六个自由民》和《女百万富豪》三剧的标准本在伦敦出版。 1938 82岁 完成《日内瓦》一剧。该剧在莫尔文戏剧节自次演出,后来在伦敦萨维尔剧院上演。 患恶性贫血症,进行肝精注射后痊愈。10月,去德罗威奇疗养。 1939 83岁 完成《在贤君查理士的黄金时代》一剧。该剧在莫尔文戏剧节首次上演,第二年在伦敦新剧院上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4 88岁 完成并出版 《大众政治指南》。 1946 90岁 在无线电台做了一次广播演讲。 8月,被授予都柏林市自由民和圣潘克拉斯市镇自由民的荣誉称号。 《萧伯纳九十寿辰纪念册》(书名为《九十岁的萧伯纳:论萧伯纳的生平和作品》)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纪念册的执笔者为英国桂冠诗人约翰?曼斯斐尔德、小说家和历史学家赫伯特?威尔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邓珊尼爵士、英国贝纳尔教授等文化世界、学术界著名人士27人。 1947 91岁 完成最后一个完整的剧本《波扬家的亿万浮财》。 1948 92岁 完成《牵强附会的寓言》一剧。 1949 93岁 《波扬家的亿万浮财》在伦敦王子剧院上演。 出版《自我素描十六幅》一书。 完成木偶剧《莎萧之战》。 1950 94岁 撰写《她为什么拒绝了》一剧,未完成。 10月,在住宅的花园里劳动,修剪树枝,从树上摔了下来,造成大腿骨折,在医院动手术后回家疗养,不久患急性肾炎于11月2日逝世。当天晚上,全世界剧院停止营业,舞台灯光熄灭,以示哀悼。 骨灰和夫人夏洛特?潘旦馨的骨灰撤于亚育?圣罗伦斯住宅的花园里。 没有子嗣。遗产367000英镑,一部分作为制定英国语言改革计划的基金,大部分赠予爱尔兰国家美术馆、不列颠博物馆和皇家戏剧艺术研究院。 ——黄嘉德《萧伯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2. 思想 易晓明:从问题剧看萧伯纳的思想倾向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享誉全球的英国戏剧家。他的戏剧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研究萧伯纳的书刊论文数量之多据称仅次于研究莎士 1比亚的文章数量。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真心喜欢萧伯纳的戏剧,英国的一位萧伯纳专 家感叹,真正理解萧伯纳的观众是不多的。 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或不能理解萧伯纳的戏剧,主要在于萧伯纳的戏剧与传统的戏剧观念脱节,也与人们的审美趣味相矛盾。尽管萧伯纳也像传统戏剧那样从伦理关系进入冲突,然而冲突的终结却是对伦理关系毫不留情的舍弃,以历史现状的展现置换了道德评价。因此,历史理性是萧伯纳真正的艺术视角与思想倾向。 本文拟选取《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与《巴巴拉少校》三个剧本,来分析萧伯纳的价值取向。前两剧是萧伯纳典型的社会问题剧,我依据萧伯纳所说的“社会问题是人的感情与人类的制度发生冲突的产物”的原则,将《巴巴拉少校》也归为问题剧之列,而且事实上这三个剧具有完全相同的戏剧冲突、戏剧结构及相似的人物形象。 这三部剧作都拥有表现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伦理框架,《鳏夫的房产》甚至还包含一个爱情故事:哈里?屈兰奇大夫遇见富裕的绅士萨托里阿斯及其女儿白朗琪,屈兰奇与白朗琪相爱,然而当得知萨托里阿斯的财产来自贫民窟地产后,纯洁的屈兰奇宣布拒绝要陪嫁,因为他认为那钱是肮脏的。最后萨托里阿斯指明,屈兰奇本人700镑的年收入同样是他家先辈抵押贫民窟地产所得的高利息,这使年轻大夫的立场发生逆转,当即向萨托里阿斯宣布入伙。 《华伦夫人的职业》与《巴巴拉少校》有着与前者相同的冲突与结局。剑桥女大学生薇薇突然得知母亲是妓院老板,极为震惊,拒绝再花母亲的钱。但最后她发现剑桥的奖学金亦为妓院老板们所捐赠,她转而向母亲妥协。《巴巴拉少校》的女主人公巴巴拉一开始唾弃军火商父亲安德谢夫,最后则放弃了自己救苦救难的宗教事业而成为安德谢夫“杀人事业”的直接继承人。 萧伯纳在各剧的前半部分对剧中的伦理道德冲突均作了相当的诱导,将冲突渲染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他尽情描绘薇薇的纯洁,屈兰奇的正直,巴巴拉小姐在救世军中的热情。同时他极力贬斥赚黑心钱的华伦夫人、对贫民窟平民进行盘剥的萨托里阿斯与造成大批孤儿寡母的军火商安德谢夫,竭力展现他们的不顾廉耻与不择手段。萨托里阿斯因收租人李克奇斯花了24先令修了一下没法不修的破房,便将他解雇;华伦夫人年轻时曾经卖过淫;安德谢夫则有“混世魔王”等一系列绰号。安德谢夫在第一次出场时,竟弄不清谁是自己的儿女,错把两个女婿当亲儿,足见他是多么的缺乏人情与人性!这种诱导使观众很容易得出一种结论,即:正义、纯洁的年轻人是正确的。善恶报应、大团圆结局等古老观念,潜在地强化了观众心目中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期待。然而出人意料地,在双方思想交锋几个回合、场地几经转移之后,萧伯纳的这些剧本都以年轻人的“屈膝投降”结束,他们自动地投入到他们曾经蔑视的对立者的怀抱。 这种看似有一个伦理框架,使人们期待着有具体事情发生,而实际上又缺乏事件因素的纯观念冲突的戏剧,自然让人们很不适应。在剧本内容上,它们与崇尚人伦道德关系、表现伦理道德的种种冲突的传统戏剧相去甚远。传统戏剧的冲突往往源自人物之间的人性或个性冲突。黑格尔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相互冲突愈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 2愈大,而心灵仍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很多形象都具有这种性格魅力。与此相反,萧伯纳剧中的人物恰恰缺乏饱满的个性与丰富的人性内涵,因而也就缺乏人性与个性的历时性冲突。这种短时间内不同观念的冲突或思想 的交锋,不会由人性善恶而导致你死我活的悲剧。由于不模仿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萧伯纳的戏剧往往丧失了历史感,也缺乏悲剧根基,因而不能导向正义的张扬与感情的升华与净化,其戏剧也就缺乏人们所喜欢的情感力量与感染力量。 于是,依传统戏剧的标准去欣赏萧伯纳的戏剧,注定会让大多数人不能满意。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的观点正是这类批评意见的典型代表。他说,“萧伯纳的戏剧 3冲突往往是前紧后松,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是妥协的,不了了之的,甚至是败北主义的。” 这类观点都源自人们将剧中人物自觉或不自觉地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所依据的标准是道德善恶的评价。 然而我认为,即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问题剧的结尾也不能说是“败北主义”的。相反,它恰恰体现了萧伯纳思想的深刻和理性的深刻,它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萧伯纳所采取的是他在评价易卜生时所说的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他“确认易卜生的新意为两点:他的自然主义和讨论的使用,自然主义是通过以自然的历史取代浪漫与情 4节剧来达到的。” 而“自然的历史”绝非正义战胜邪恶这类理想化的内容,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现实。问题剧结尾展现给我们的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已成为一个无纯洁与正义可言的肮脏泥潭。薇薇发现,拒绝用妓院老板等各类不义之人的钱是不可能的,奖学金就来自他们的捐赠。屈兰奇也意识到独善其身行不通,他原以为干净的收入却同样也是黑钱。巴巴拉更惊异于拯救穷人的宗教组织“救世军”离开了军火商、酒商的捐助竟无法维持。他们稍稍寻根溯源,便发现一切纯洁高尚的事业都与肮脏罪恶相连,他们本人也与卑污肮脏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如果说在巴尔扎克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温情脉脉的人情关系的残痕(如欧也妮小姐)或者有外省的纯朴人生(如拉斯蒂涅)可资毁灭的话,那么到了萧伯纳时代,资本主义则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已高度组织化,成为一个盘根错节的罪恶之网,完全失去了纯洁的根基。在巴尔扎克那里,或许还有我们幻想的余地,我们假设,要是拉斯蒂涅不来巴黎,不遇见伏脱冷,不经历高老头的悲剧,他可能还是一个纯朴的外省人。而在萧伯纳这里,就不能再幻想,纯洁向善只能是一种愿望,本性纯洁的人一接触现实,就必然向安德谢夫们投降。在《华伦夫人的职业》中,乔治?克罗夫爵士对薇薇说:“你要是这么拿道德标准选择朋友,你只有离开英国。”在《巴巴拉少校》中,贝恩斯太太说:“弃绝鲍威尔与安德谢夫,就等于弃绝生活。”可见萧伯纳问题剧结尾的逆转对社会本质的揭露具有一种理性的深刻。 然而,从作者的角度看,描写伦理道德又不是萧伯纳的真意。萧伯纳问题剧的转折,或称“颠倒”手法的运用,为的是从传统导向非传统。其根本旨意乃在于表现他的非传统的全新认识,表现他真正的思想倾向。 5有人说,“萧伯纳的艺术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艺术,另一方面是思想家的艺术”。 “颠倒’’手法本身是艺术性的,而其呈现的内容则是思想性的。萧伯纳的新观念是借助“颠倒”场面来展现的,因而有人说,“萧伯纳戏剧诸多因素中首要的核心与高潮是戏剧中的个 6人危机。一次幻灭,几乎是一种转换,一个新的灵魂产生了。”这种新的灵魂正代表萧伯纳的新观念。萧伯纳明确地说:“我必须警告我的读者,即,我的攻击是直接反对他们自己, 7而不是反对我舞台上的人物的”。这就恰如奥托?巴恩施(Otto Baensch)在题为《艺术与 情感》一文中写的:按照这个观点,艺术的作用不是给欣赏者以各类愉悦(不论何等高尚),而是使人们认识某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萧伯纳生活在高度组织化的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时期,人们还不能认识伴随该制度出现的新关系和新因素。敏锐的萧伯纳已感受到经济因素开始成为一种绝对力量,新的巨富已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左右着这个社会的发展。 萧伯纳的这种洞察力来自于他对政治经济学的研读。他是“费边社”成员,读过马克思 8的《资本论》,他说:“马克思使我变成一个人。”他强调经济学知识对他创作的巨大影响,明确表示:“在我所有的剧本里,我的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就像解剖学知识之于米开朗基罗 9的油画的重要一样。” 新的经济视角使萧伯纳走出了传统道德善恶的视野,代之以新时代新生的历史理性原则。在新的经济时代,价值标准已被置换,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善恶信仰大厦已倒塌,中古以来直至近代社会最高的价值“善”的标准丧失了它的光环,而被资本主义竞争原则衍生出来的“强”的标准所取代。萧伯纳敏锐地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脉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安德谢夫们已从善恶道德世界中的魔鬼摇身变为现代经济世界中的魔王,成为上帝死去之后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依靠的“英雄”或“超人”。在道德伦理社会中,“恶”是头号敌人,是最大的罪恶,而在经济社会中,“贫穷是我们社会中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 10责任,就是做到不穷。”因此,经济实力的雄厚与对金钱的追逐,使安德谢夫们成了这个社会的得道者,他们操纵着整个社会,甚至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将朝着他们指点的方向向前推进。安德谢夫在剧中对儿子斯泰芬说:“我就是你祖国的政府。”他要让儿子明白,所谓政府、民主、法律等无一不由他们这些财主所左右。诚然,安德谢夫们有不合道德与正义的一面。安德谢夫公然说:“想想那些孤儿寡母,那些被子母弹炸得血肉横飞的男人„„那汇成海洋的鲜血,那毁坏的庄稼,那迫于饥饿在敌军的炮火下耕种的农夫农妇„„这些就是我发财的根源。”华伦夫人说她宁愿做伤天害理的事也不愿自己受累受穷,这与安德谢夫“宁教你饿死,不叫我饿死”的信条是一致的,也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一致。它们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不为我,天诛地灭”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原则。他们占了上风的结局,说明历史发展并不总是伴随着道德进步,而在一定时期内,它甚至会以道德的堕落为代价。这种“不仁”的“超人”形象的出现,是历史的要求与呼唤。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终极秩序把现实的不公正、苦难、残酷合理化了。恩格斯曾指出:“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 11杆。”虽然萧伯纳也不赞成道德上的衰败,但他仍旧看到了安德谢夫们起到了这种推动历史发展的杠杆的作用。 安德谢夫们身上之所以体现出一种强力,还在于他们的行为与信念中包含一种“自由”的本质。当代西方颇具影响的学者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与《自由秩序原理》中,在探讨当代不同社会经济模式后,极力推崇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他认为:“自由赋予了文明以一种‘创造力’,赋予了社会以进步的动能,”因而,“在人类 12社会中,自由是最重要的。”他并且认为经济自由是一切其他自由的保障。“没有经济自 13由,其他自由可能随时会被剥夺,没有财产权,其他权利都是空话。”因而,从经济的眼光看,萧伯纳是很看重安德谢夫们的。在自由环境中,人们既能展现出人性最高尚、最光辉的一面,也肯定会暴露出人性中不太高尚但却务实的一面。与理想主义者薇薇、屈兰奇、巴巴拉相比,安德谢夫们还是有缺陷,甚至是不光彩的。然而,他们更有高出于理想主义者的地方,这就是:“他们要求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去生活,而不只是按照别人的‘理想’去做一个‘好人’。他们是破坏理想的人,虽然往往被指责为社会的敌人,但事实上,他们 14扫清了世界上的谎言,这就是人类所能取得的惟一进步。”理想主义者的实质在这三个剧中表现为尽力使自己做一个“好人”,符合既定的一种观念,一种模式,然而,他们执著于正义的观念是以付出经济自由为代价的,他们拒绝各种经济来源,而经济自由又是一切自由的前提。况且他们的理想还有脱离现实的一面。他们的纯洁向善尽管难能可贵,但却缺乏实际生活内容,与时代脱节。正义的内核被撬空,他们所献身的就注定只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正义的观念。这种献身一方面带有悲壮与崇高的意味,同时,它与时代的脱节不也带有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喜剧性么?相形之下,安德谢夫们既使自己符合现实的实际状况,又使自己符合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倒显得充满活力。因而最后当薇薇、屈兰奇、巴巴拉断然放弃求善的立场,“投降”到安德谢夫们的旗帜下时,我们并不十分难过,也没有为其“投降”而深感羞愧与耻辱。在正义无法实现之时,他们弃绝对它的固执,使自己灵活地适应现实,便拥有了合乎实际、合乎规律方可得到的自由,这一自由的获得,对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解放,他们解放了他们自己。“自由”的本质正是安德谢夫们的魅力与魔力之所在。 从萧伯纳本人的观点来看,他始终认为安德谢夫们还是最高地位者,萧伯纳的新戏剧的原则使他反对塑造所谓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他说:“在新戏剧里,戏剧性是通过一些未确定的思想观点的互相冲突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那种不涉及道德问题的庸俗依恋、贪婪行为、慷慨行为、忿恨行为、野心、误会及奇特的事件等等而产生的。这种冲突不是泾渭分明的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冲突,„„事实上,使这个戏剧引起兴趣的问题恰恰是:到底哪一个是反面 15人物,哪一个是正面人物。或者,换句话说,剧中并没有反面人物,也没有正面人物。”即使不区分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在萧伯纳看来,安德谢夫们是高于薇薇等年轻人的。他曾在《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的《理想与理想主义者》一文中,将人类分为三种类型,即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和庸俗的人,并认为“理想主义者是利用假面具的人,这些假面具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不是“无知的人和愚蠢的人”,而是像薇薇、屈兰奇、巴巴拉那样“受过教育的人和有文化的人。”他们总是指责华伦夫人、萨托里阿斯、安德谢夫这类现实主义者。萧伯纳指出,此中的错误在于“理想主义者把现实主义和利己主义等同”,“实际上他们取得的胜利是他们的个人主义而不是他们的利己主义”。他还说:“1000个人中有700个庸人,299个理想主义者,而只有1个现实主义者”,然而“孤独的现实主义者地位最高,是 16真正的先知。” 萧伯纳的思想立场决定了观众对安德谢夫们的情感态度。即使依伦理道德框架观照他们,我们对他们的反感也远不及对莎士比亚剧中的伊阿古,爱德蒙等坏蛋的厌恶程度。莎士比亚是以纯粹的伦理道德的眼光来描写这些人物的,戏剧中矛盾的主要决定力量源自人物的心灵,而萧伯纳则更多采取从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观照角度来创作,因而认为人的命运更多地取决于外部世界。萧伯纳也不可能采取莎士比亚那样的绝对善恶的立场。安德谢 夫们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人类也有他们的贡献。剑桥的奖学金也有华伦夫人等妓院老板的捐赠。萨托里阿斯对贫民窟的经营也解决了部分穷人的住房。安德谢夫的军火厂在赚钱的同时,还在客观上解决了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工人住宅区秩序井然,工人享有比实际需求还高的工资待遇。巴巴拉立场的改变正是在目睹了安德谢夫那与宗教救世军有着天壤之别的井然有序的工厂之后作出的选择。萧伯纳所具有的眼光是20世纪初期的眼光,自然是莎士比亚所不可能具备的。所以,“他认为自己具有比莎士比亚更有利的条件,也具有比同时代作家更有 17利的条件,因为同时代的作家学者不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弗莱赫姆?邓宁豪斯在《论莎士比亚与萧伯纳》一文中说过:“这两位剧作家的戏剧概念完全不同,这最 18终可以归因于他们时代的世界观的不同。” 萧伯纳拥有新时代敏锐的理性眼光,他清楚地认识到新的社会结构的本质:人都成为有固定职业的“类属人”或“圈子里的人”,只有经济超人能超越这种类属局限。萧伯纳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社会发展方向,他理智、冷静而深刻,因而他能远距离地、站在整个社会之外来客观地看待这一切,不带个人情感意向与自我立场,进入了笑吟天下事的纯客观化的境地。 然而,面对主体的失落,面对一个人用感性的血肉之躯去填充这种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读者观赏戏剧后有失落感也就不足为奇了。文学的思考毕竟不应以与历史的认同为目的,不应过多考虑社会功利意义和实用政治意义。文学始终应以人本身为目的。 我想萧伯纳对此或许也有所认识。因此,他自己在剧中所采取的态度从来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他在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之间没有表现出自己直接的见解,而只是客观地再现了由两种不同的生活逻辑所构成的生活内容。因而应该说,萧伯纳是在整个社会与人类历史中确认人类的位置、个体的位置,关注人的处境、揭示人存在的现状的。这正是萧伯纳的情感之所在。我们看不到萧伯纳具体的、直接的情感,我们感受不到他的眼泪、感伤或者是不平与愤懑。它是高度抽象化的情感,作为一股暗流,流淌在作品之中。 注释: 1. 申慧辉译《圣女贞德》前言,漓江出版社,1987年。 2.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27,228页。 3. 王佐良《英国文学论文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59页。 4. 6. Eric Bentley, Bernard Shaw: A Recconsideration, New York, 1975,pp.116-11 7, p.107. 5. Bernard Shaw’s Plays, ed. Warren S. Smith, New York, London, 1970, p.292. 7. Nicholas Grene, Bernard Shaw, A Critical View, The Macmillan Press, 1984, p.16. 8. 转引自安?卢宾斯基《英国文学中的伟大传统》,纽约,1953年,第920页。 9. Eric Bentley, Preface to Bernard Shaw: A Reconsideration, New York, 1975. 10. 《萧伯纳妙语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3页。 12. Hayek,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London and Chicago, 1960, pp.22-33. 13.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93页. 14. 15. 16. 17. 18. 转引自黄嘉德《萧伯纳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14、216、212—213、220、2l8页。 ——《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本文档为【贝多芬百年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9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