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举报
开通vip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与资金成本相比,信用卡利率高且相当具有粘性,因此备受争议。本文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分别从搜索成本、转换成本、逆向选择以及消费者行为等角度探讨了信用卡的高利率现象,对理解我国信用卡利率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用卡利率搜索与转换成本逆向选择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目前,信用卡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累计已达4000万张,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发卡量和透支余额均快速增长。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与资金成本相比,信用卡利率高且相当具有粘性,因此备受争议。本文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分别从搜索成本、转换成本、逆向选择以及消费者行为等角度探讨了信用卡的高利率现象,对理解我国信用卡利率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用卡利率搜索与转换成本逆向选择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目前,信用卡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累计已达4000万张,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发卡量和透支余额均快速增长。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是与该业务潜在的高利润性分不开的。国际上,信用卡年利率维持在18,23,的水平上,且相当稳定,不随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了相当的粘性1。目前,我国信用卡贷款日利率为万分之五,换算成年利率则高达18.25%,远高于同时期存款利率,也远高于银行其他贷款利率。 可见,信用卡业务的潜在收益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推广该业务的原动力。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为什么对信用卡贷款收取如此之高的利率,二是消费者又为何愿意承担较高的信用卡透支成本,对于第一个问题,一个直观的解释是信用卡业务属于无担保的循环信用,因此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此外,信用卡业务还面临黑中介、欺诈、恶意透支等风险。近些年来,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用卡危机,似乎也佐证了信用卡业务的高风险性。但这种高风险性是否就足以解释信用卡贷款的高利率现象,事实上,在违约风险比较低的时期,信用卡贷款依然索取了较高的利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信用卡持卡人进行分类。信用卡持卡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交易用户(transactionuser),该类用户主要将信用卡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在宽限期满之前就足额偿付信用卡透支金额,因此不支付利息;第二类客户为便利用户(convenienceuser),该类客户的透支行为具有周期性,一般只在度假或者消费开支比较大时才透支消费,并支付利息;第三类客户是循环用户(revolver),该类客户一期一期地在信用额度内获取短期贷款透支消费,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利息和其他费用。目前,我国信用卡客户主要是交易用户,这类客户不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交易客户的行为似乎是理性的,他们不愿承担高额利息。但就循环用户和便利用户而言,二者则愿为其透支行为支付利息,这似乎与理性行为相悖。此外,银行能否通过降息吸引便利用户透支消费,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作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二、搜索成本、转换成本与信用卡利率 一种解释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是搜索成本与转换成本理论。Ausubel(1991)认为,信用卡市场上的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主要包括:(a)寻找低利率发卡商所带来的信息成本;(b)申办新卡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情绪(有可能被拒绝)等方面的成本;(c)较长时间地持有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creditrating)和较高的信用额度(creditlimit),放弃这些收益而导致的成本;(d)申办新卡与取到新卡存在时滞。转换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垄断租(monopolyrent)的存在(Klemperer,1987)。因此,持卡人在面临转换成本时,即使银行对信用卡收取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将客户锁定。 搜索成本与转换成本的存在能否解释信用卡高利率现象,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Ausubel(1991)认为,信用卡市场存在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但二者是否足以解释信用卡市场持续的高利率现象依然令人怀疑。Berlin和Mester(2004)利用Wilde和Schwartz(1979)的关于消费者搜索的垄断竞争模型对信用卡利率与搜索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即使美国80年代的消费者面临比现在高得多的搜索成本,但依然不能确定当时较高的搜索成本就是信用卡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Calem和Mester(1995)指出,维持较高信用卡余额的消费者往往也面临较高的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因为这类消费者在申请新卡时,银行很难辨别他们的换卡动机,因而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信誉较高的持卡人在转而投向其他信用卡公司时,将不得不放弃目前所获得的较高信用评级和累积起来的较高的信用额度,在利率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持卡人不愿意放弃这种“奖励”。Stango(2002)所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信用卡市场上存在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影响信用卡价格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信用卡持卡人面临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进而导致垄断租的存在,因而可以部分地解释信用卡高利率问题。但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搜索成本也随之下降,但信用卡利率依然维持高位,因而消费者搜索理论不足以解释信用卡利率行为。 三、逆向选择与信用卡利率 (一)基于消费者非理性的逆向选择理论 Ausubel(1991)提出,可用基于某种非理性的逆向选择理论(adverseselectiontheory)解释信用卡的高利率现象。设想有这样一类非理性的消费者:他们并不打算用成本很高的信用卡透支消费,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不断地这样做。这类用户即为所谓的循环用户(revolver),不妨将其称为第一类持卡人(客户)。从银行的角度看,第一类持卡人是最优质的客户。他们以较高的利率借款,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偿还贷款。同时,第一类客户不太可能对利率的下调做出反应,因为他们一开始并不打算借款消费。第二类持卡人则是这样的持卡人:他们有足够的意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但信用状况不佳,同时也缺少其他成本更低的借款渠道。从银行的角度看,第二类客户不太理想,因为他们透支的数额不但高,而且还经常违约。但有趣的是,同第一类客户相比,第二类客户却更有可能对不同信用卡的利率进行比较,因为他们原本就打算支付较高的借款费用。第三类客户是便利用户(含交易用户),很少使用信用卡借款并支付利息,因此对利率的变动没有反应,故不在讨论范围之内。Ausubel(1991)称第三类客户是理性的。在对客户作出上述分类以后,银行将不愿意在利率层面上进行竞争,因为通过降低利率所招揽的客户大多属于第二类,因此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既然逆向选择使得银行不愿意降低利率水平,那么银行就只能通过其他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招揽客户,例如,提供宽限期(graceperiod)、降低年费、提供交易补贴等等。这样,基于非理性的消费者的逆向选择理论就解释了信用卡的高利率现象。 Ausubel(1991)的逆向选择理论成立的关键是存在非理性的第一类持卡人。例如,许多消费者可能对信用卡利率的运作并不太了解,进而低估了透支消费所产生的后果,这类消费者就是非理性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信用卡市场上确实存在非理性的持卡人。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不断地、频繁地透支消费,甚至不承认自己在那样做。此外,根据信用卡推销人员以往的经验,许多消费者似乎对年费的增加更加敏感,尽管事实是他们为透支消费支付了占相当大比重的利息。 Ausubel(1999)通过大规模的随机的市场试验(marketexperiment),再次对信用卡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信用卡市场上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以及笔者先前做出的低估假设(underestimationhypothesis),即消费者或许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信用卡借款表现出系统性的低估。 Ausubel的逆向选择理论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但有关消费者非理性的论断却值得商榷。消费者或许在前几次透支消费时,没有意识到高利率问题或者对利率结构不甚了解,从而承担了原本不想承担的高额罚息。但消费者不会总这样错下去。消费者完全可以在以往信息的基础上对以后的透支消费行为做出贝叶斯调整。但Ausubel(1991)设想的非理性消费者更像是在随机游走,没有记忆性。 (二)基于转换成本和搜索成本的逆向选择理论 Calem和Mester(1995)认为,维持较高信用卡账户余额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搜索成本,搜索活动具有负效用。由于消费者心理上的原因,那些不愿意把时间耗在搜索活动上的持卡人更偏重于当前消费,即,持卡人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不耐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用卡公司降低利率,那么吸引过来的客户将是那些维持信用卡余额较低的消费者,这显然会降低信用卡公司的利润水平。因此,存在搜索成本的情况下,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 关于转换成本带来的逆向选择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信誉高的客户面临较高的转换成本,因为如果转投其他公司,将不得不放弃累计起来的较高的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此时,信用卡公司降低利率,招徕的客户很可能是一些信誉较差、风险较高的客户。其次,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维持较高信用卡余额的客户申请被拒可能性也高于余额较低的客户,因为发卡公司很难了解其转换的动机。尽管维持高余额的客户可能是优质客户,但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发卡公司趋于保守,结果降低利率招徕的只是维持信用卡余额较低的客户,公司利润水平因此受到了影响。 可见,存在转换成本和搜索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信用卡利率会导致逆向选择,因此,发卡公司不愿以降低利率作为竞争的手段。 虽然Ausubel(1991)、Calem和Mester(1995)等学者均用逆向选择理论解释了信用卡利率粘性特征,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将逆向选择问题归因于消费者的非理性,对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所起的作用则不置可否。后者则更强调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在逆向选择中的作用,认为这两种成本的存在使得信用卡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并导致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反过来又加重了这两种成本对市场竞争性的影响。 [1]
本文档为【信用卡业务信用卡高利率现象的理论探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1-10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