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汽车工业[复习]

日本汽车工业[复习]

举报
开通vip

日本汽车工业[复习]日本汽车工业[复习] 日本汽车工业从战争中萌芽,美国人“养虎为患”亲手培养出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日系车的崛起史,告诉我们日本何以从一个战败国迅速蜕变为世界经济强国„„最早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是美国汽车公司Locomobile,1901年,Locomobile在东京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最先进的汽车工业产品。图为1905年Locomobile生产的汽车。(来源:网易汽车视野) 1902年,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comobile的启发,打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引...

日本汽车工业[复习]
日本汽车工业[复习] 日本汽车工业从战争中萌芽,美国人“养虎为患”亲手培养出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日系车的崛起史,告诉我们日本何以从一个战败国迅速蜕变为世界经济强国„„最早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是美国汽车公司Locomobile,1901年,Locomobile在东京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最先进的汽车工业产品。图为1905年Locomobile生产的汽车。(来源:网易汽车视野) 1902年,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comobile的启发,打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引擎取自美国车,车身则由内山三郎自己 打造,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汽车。图为1907年内山三郎和他打造的日本历史上第一台汽车Takuri。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所产车型多为仿制。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 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 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 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 1925-1927三年间,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美国汽车业巨头先后在日本开设工厂,在此后10年间,这三家公司生产了近21万台 车,产量是本土车企的近两倍,占据日本汽车销售市场大半江山。图为成立于1924年12月的福特横滨工厂。 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汽车工业法明确规定保护本土汽车业,到1939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几乎被驱逐出日本。二战爆发后,日本的 汽车工业重心转向为军事服务的卡车制造。1937-1941年,日本的军用车产量猛增270%,达到了10万台级别。图为丰田Model G1, 那个年代的产物。 战争的特殊性令日本政府将汽车工业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战争令日本的经济根基尽毁,却也因政府的强烈干预让日本的汽车 工业走向系统化。为战后日本将汽车工业立为支柱产业埋下了伏笔。图为1948年的东京街头,人们好奇地注视皇宫前的军队和车辆。 众所周知,如今享誉世界的几家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或多或少有军工背景,这与日本汽车工业发端自战争密不可分,以如今的巨头之一 NISSAN(日产)为例,NISSAN最早的品牌叫DAT,旗下含有日立等著名军工企业。抗日战争中,华夏大地不乏日产生产的军用卡车的身 影。当然,这段不堪的历史是如今的日本车企避之不及的。图为DATSUN品牌LOGO,看出端倪了么, 二战令日本经济陷入瘫痪,国民财富丧失38%,工业生产能力仅相当于战前的31%,900多万人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战时仍保持 发展的汽车工业,由于其优良的基础,集合钢铁、橡胶、机电等基础工业的综合性,成为日本政府复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最重要的一环。图为1945 年9月9日,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仅13天后,通产省官员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巨头,商讨日本工业再建问题。通过关税壁垒、财政补 贴、信贷支持等种种手段,战后10年到了1955年,日本汽车工业扬眉吐气,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直到1966年以前,日本汽 车工业的重心仍是生产卡车等工业用车,民用市场凋敝。图为1963年,繁忙的东京街景。 在二战日本战败后还有一段重要的历史:1950年6月打响的朝鲜半岛战争。美军长线作战,选择日本作为其重要的军备供应方,这在 当时相当于整个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在朝鲜战争打响一年后,日方输出军用订单34亿美元,其中约3亿为军用卡车和零配件订 单。而在战争中受损的车辆也大批量运回日本修理,为日本汽车工业的复苏立下汗马功劳。图为美军仁川的一个军备补给基地。 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刮起了“三轮车”旋风,1953年,日本一跃成为全 球摩托车第五大生产国。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始架设全国性的高速网络,为民用汽车的井喷打下了基础。图中左侧为那个年代日本产的三轮车。 二战后,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美国政府给予日本大量经济援助,其中一项就包括帮助日本本土汽车业发展,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默许,叱咤全球的底特律三巨头也不可能乖乖地撤出日本。而日本人则抓住这个机会,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同时加以适应 日本本土的改良。图为丰田的技术专家赴美取经。 时过境迁,谁能想到美国政府这一“招安”政策,竟培养出丰田、本田、日产这样日后足以和福特通用抗衡的超级巨头,2009年通用 宣布破产保护前被迫辞职的悲情CEO里克?瓦格纳透露,由于政府强令在上世纪50年代撤出日本,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进军日本, 包括通用、福特在内的美系车企在日本“遗失”了50年,此后他们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为1958年款Datsun 1000 Sedan,日本第一款量产运动车型。 Kei Car主要对排量和空间做限定,颁发黑底黄字或是黄底黑字的特制牌照。各家公司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拼命研发新技术,增压进气系统、CVT变速箱、甚至混合动力,都在这样的苛刻限定下诞生,为日系车日后靠“节油”打天下埋下了基础。随着时代的 发展,Kei Car的排量标准不断放大,但相比一般家用车,依然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图为2012年东京车展上的大发Copen,排量仅为 0.66升。 50年代/60年代,是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民用车市场彻底打开的时期,1954年,第一届东京国际车展应运而生, 吸引了55万观众,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通过车展中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日本车企决心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引入大批量生产流水线。 图为1963年第五届东京国际车展。 1955年9月,日本重新加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 日本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10年间,日本车企大力进行技术革命,丰田Corona、日产Bluebird等一批经典日系小车先后诞生。图为1964年款DATSUN Bluebird。 海外市场,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1963年5月,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赞助下,宫城县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汽联大奖赛。1987年,第一届F1日本大奖赛举办。图为1989年迈凯轮女郎拍摄写真。 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 开了海外市场。美国家庭开始难以承担高昂的油价,低排量、高性价比的日系车借此走俏,日本出口汽车从1965年的10万台猛增到 1975年的182万7000台。10年时间翻了近20倍。图为1989年,东京码头等待出海的日本车。 得益于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电子、化工等一系列核心工业的飞速发展,日本的经济复苏也突飞猛进,1966年,日本 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三,1967年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图为1966年,beatles乐队赴东京演出,成员们身 披日本传统浴服走下飞机。 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 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1967年,装载转子引擎的马自达限量版的Cosmo Sport问世,一鸣惊人,这项技术通用和雪铁龙都曾经 尝试研发,但均半途而废。马自达凭借转子引擎,从作坊企业一跃成为日系新巨头。图为1967 Cosmo Sport。 图中这辆马自达787B,是1991年勒芒24小时拉力赛的冠军座驾,也是日系车截止到今年为止在该赛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军殊荣,这 台车搭载马自达的R26B转子引擎。国际汽联自1992年起禁止转子引擎涉足赛车领域,这台车因此成为勒芒拉力赛无法超越的经典。 尽管遭到国际巨头的联合狙击,直到今天转子引擎也没能撼动往复式发动机的统治地位,研发几乎陷入停滞。但马自达的努力折射出 日系车企的坚韧与不懈地创新精神,丰田、三菱和斯巴鲁在90年代的WRC战场所向披靡,进一步树立了日系车完全可以与欧美车一较高低的形象。图为丰田Celica GT-Four,曾在1992-1994年间连斩三冠。 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开始遭到各国政府抵制,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出台法案限制日本车进口,日本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自80年代开始“自我限制”,每年出口至美国的日本车都有一个“天花板”,直到1994年,这一不平等贸易限制才被废除。 海外市场的强烈抵制迫使日系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采取在海外建厂获合资建厂的方式,规避风险。图为1983年,通用主席Roger B. Smith和丰田主席丰田英二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加州合资建厂。 整个80年代,是日系车完成海外布局的时期,1983年,日产在北美建厂,1984年,丰田在北美建厂;三菱与克莱斯勒达成合作;马 自达与福特牵手;铃木与通用在加拿大联手研发;富士则与五十铃抱团。日系车“走出去”以及与国际巨头的强强联手,贯穿整个80 年代。图为1981年曼谷一家商店内,一对夫妇选购一台新上市的日本车。 1985年9月《广场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签署,日元汇率被迫在短期内大幅升值,这对日系车的出口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幸1987-1991是日本著名 的“泡沫经济”时期,国内汽车需求猛增,几乎冲抵了海外市场的损失,1980年,日系车全年产量1104万台,一跃坐上全球最大汽 车制造国的宝座,到1990年,这一纪录被打破。图为1988年,一名使用车载电话的艺妓。 1991年,日本的经济泡沫被刺破,日本经济跌入惨痛的“失去的20年”,日系车也陷入痛苦的低迷期,1994年,日系车年产量下滑 至1050万台。从战争中萌芽的日本汽车工业当然不会被这样的打击击溃,日系车企开始大规模兼并重组,加大技术革新。图为1992 年,东京太阳能车展上展出的太阳能车。 这一时期的日系车开始确立三个特点:注重环保,除了一向突出的节油优势,日系开始强调“可循环利用”,如今,日本本土对车企 的要求是整车75%的材料可被回收;强调安全,对类似于车载导航仪、气囊等安全辅助设备加大研发投入;细分用户市场,针对不同用户推出车型。图为2011年东京车展上铃木展示的针对女性用户的概念车型“Q-Concept”。 为了化解巨额财政赤字,美国除了强迫日元升值,还要求日本汽车业提高对美国汽车零配件的采购,1986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配件价值约为25亿美金,1994年,猛增至199亿美金。面对穷凶极恶的美国人,日系车企努力拓展全球其他地区的业务,加拿大、 欧洲、亚洲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成为日系车突围的重点区域。图为1995年,美日在日内瓦签署协议,美国代表拿起竹刀对日本商贸 大臣桥本龙太郎“一剑封喉”。 以亚洲地区为例,日系车在东南亚地区目前有80%以上的占有率,这与90年代初日系车企的策略和努力密不可分。通过承诺为较落后 国家提供技术,解决当地人的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换取政策优惠,日系车在亚洲地区迅速扩张,高峰时期每年的增长率在30% 以上。图为2004年,国产本田CR-V亮相。 日系车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扩张,也得益于日本电子产业的崛起,日本人将独特的东方美学融入汽车设计,结合精巧的日本电子 工业技术,打造出与欧美车系截然不同的日系高端车:精致、优雅、充满科技感。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日系三巨头的高端车代表,如今完全可以与传统豪门一较高下。图为造型独特的光冈大蛇与日本歌妓。 2013年上半年,丰田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宝座。能够在内外交困中屹立不倒,不断突破、创新,后来居上超越曾经的模仿对象,日系车的崛起史有太多值得我们的自主企业学习的地方,于其在民族情绪的裹挟下将铁锤大棒挥向同胞的日系车,不如静心反思,须知历史 风云变迁,在弱肉强食的政治语境中,唯有真金火炼的强者,才能书写后人咏诵的历史。图为日本表参道街景。 向高手学习 日本汽车工业从战争中萌芽,美国人“养虎为患”亲手培养出这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日系车的崛起史,告诉我们日本何以从一个战败国迅速蜕变为世界经济强国„„最早进入日本人视野的是美国汽车公司Locomobile,1901年,Locomobile在东京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日本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最先进的汽车工业产品。图为1905年Locomobile生产的汽车。(来源:网易汽车视野) 1902年,一位21岁的日本青年内山三郎受Locomobile的启发,打造了两台实验性的汽车,引擎取自美国车,车身则由内山三郎自己打造,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本土汽车。图为1907年内山三郎和他打造的日本历史上第一台汽车Takuri。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所产车型多为仿制。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 A汽车,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 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 1925-1927三年间,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美国汽车业巨头先后在日本开设工厂,在此后10年间,这三家公司生产了近21万台车,产量是本土车企的近两倍,占据日本汽车销售市场大半江山。图为成立于1924年12月的福特横滨工厂。 自身发展 1936年,日本政府通过汽车工业法明确规定保护本土汽车业,到1939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几乎被驱逐出日本。二战爆发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重心转向为军事服务的卡车制造。1937-1941年,日本的军用车产量猛增270%,达到了10万台级别。图为丰田Model G1,那个年代的产物。 战争的特殊性令日本政府将汽车工业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战争令日本的经济根基尽毁,却也因政府的强烈干预让日本的汽车工业走向系统化。为战后日本将汽车工业立为支柱产业埋下了伏笔。图为1948年的东京街头,人们好奇地注视皇宫前的军队和车辆。 众所周知,如今享誉世界的几家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或多或少有军工背景,这与日本汽车工业发端自战争密不可分,以如今的巨头之一NISSAN(日产)为例,NISSAN最早的品牌叫DAT,旗下含有日立等著名军工企业。抗日战争中,华夏大地不乏日产生产的军用卡车的身影。当然,这段不堪的历史是如今的日本车企避之不及的。图为DATSUN品牌LOGO,看出端倪了么, 二战令日本经济陷入瘫痪,国民财富丧失38%,工业生产能力仅相当于战前的31%,900多万人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战时仍保持 发展的汽车工业,由于其优良的基础,集合钢铁、橡胶、机电等基础工业的综合性,成为日本政府复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图为1945年9月9日,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仅13天后,通产省官员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巨头,商讨日本工业再建问题。通过关税壁垒、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种种手段,战后10年到了1955年,日本汽车工业扬眉吐气,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直到1966年以前,日本汽车工业的重心仍是生产卡车等工业用车,民用市场凋敝。图为1963年,繁忙的东京街景。 在二战日本战败后还有一段重要的历史:1950年6月打响的朝鲜半岛战争。美军长线作战,选择日本作为其重要的军备供应方,这在当时相当于整个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在朝鲜战争打响一年后,日方输出军用订单34亿美元,其中约3亿为军用卡车和零配件订单。而在战争中受损的车辆也大批量运回日本修理,为日本汽车工业的复苏立下汗马功劳。图为美军仁川的一个军备补给基地。 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日本刮起了“三轮车”旋风,1953年,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摩托车第五大生产国。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开始架设全国性的高速网络,为民用汽车的井喷打下了基础。图中左侧为那个年代日本产的三轮车。 二战后,出于政治上的考量,美国政府给予日本大量经济援助,其中一项就包括帮助日本本土汽车业发展,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默许,叱咤全球的底特律三巨头也不可能乖乖地撤出日本。而日本人则抓住这个机会,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同时加以适应日本本土的改良。图为丰田的技术专家赴美取经。 时过境迁,谁能想到美国政府这一“招安”政策,竟培养出丰田、本田、日产这样日后足以和福特通用抗衡的超级巨头,2009年通用宣布破产保护前被迫辞职的悲情CEO里克?瓦格纳透露,由于政府强令在上世纪50年代撤出日本,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进军日本,包括通用、福特在内的美系车企在日本“遗失”了50年,此后他们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为1958年款Datsun 1000 Sedan,日本第一款量产运动车型。 Kei Car主要对排量和空间做限定,颁发黑底黄字或是黄底黑字的特制牌照。各家公司为了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拼命研发新技术,增压进气系统、CVT变速箱、甚至混合动力,都在这样的苛刻限定下诞生,为日系车日后靠“节油”打天下埋下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Kei Car的排量标准不断放大,但相比一般家用车,依然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图为2012年东京车展上的大发Copen,排量仅为0.66升。 50年代/60年代,是日本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民用车市场彻底打开的时期,1954年,第一届东京国际车展应运而生,吸引了55万观众,在当时引起了轰动。通过车展中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日本车企决心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引入大批量生产流水线。 图为1963年第五届东京国际车展。 1955年9月,日本重新加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日本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10年间,日本车企大力进行技术革命,丰田Corona、日产Bluebird等一批经典日系小车先后诞生。图为1964年款DATSUN Bluebird。 海外市场,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1963年5月,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赞助下,宫城县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汽联大奖赛。1987年,第一届F1日本大奖赛举办。图为1989年迈凯轮女郎拍摄写真。 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美国家庭开始难以承担高昂的油价,低排量、高性价比的日系车借此走俏,日本出口汽车从1965年的10万台猛增到1975年的182万7000台。10年时间翻了近20倍。图为1989年,东京码头等待出海的日本车。 得益于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电子、化工等一系列核心工业的飞速发展,日本的经济复苏也突飞猛进,196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三,1967年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图为1966年,beatles乐队赴东京演出,成员们身披日本传统浴服走下飞机。 创新提升 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1967年,装载转子引擎的马自达限量版的Cosmo Sport问世,一鸣惊人,这项技术通用和雪铁龙都曾经尝试研发,但均半途而废。马自达凭借转子引擎,从作坊企业一跃成为日系新巨头。图为1967 Cosmo Sport。 图中这辆马自达787B,是1991年勒芒24小时拉力赛的冠军座驾,也是日系车截止到今年为止在该赛事取得的唯一一次冠军殊荣,这台车搭载马自达的R26B转子引擎。国际汽联自1992年起禁止转子引擎涉足赛车领域,这台车因此成为勒芒拉力赛无法超越的经典。 尽管遭到国际巨头的联合狙击,直到今天转子引擎也没能撼动往复式发动机的统治地位,研发几乎陷入停滞。但马自达的努力折射出日系车企的坚韧与不懈地创新精神,丰田、三菱和斯巴鲁在90年代的WRC战场所向披靡,进一步树立了日系车完全可以与欧美车一较高低的形象。图为丰田Celica GT-Four,曾在1992-1994年间连斩三冠。 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开始遭到各国政府抵制,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出台法案限制日本车进口,日本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自80年代开始“自我限制”,每年出口至美国的日本车都有一个“天花板”,直到1994年,这一不平等贸易限制才被废除。 海外市场的强烈抵制迫使日系车企加速全球化布局,采取在海外建厂获合资建厂的方式,规避风险。图为1983年,通用主席Roger B. Smith和丰田主席丰田英二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加州合资建厂。 整个80年代,是日系车完成海外布局的时期,1983年,日产在北美建厂,1984年,丰田在北美建厂;三菱与克莱斯勒达成合作;马自达与福特牵手;铃木与通用在加拿大联手研发;富士则与五十铃抱团。日系车“走出去”以及与国际巨头的强强联手,贯穿整个80年代。图为1981年曼谷一家商店内,一对夫妇选购一台新上市的日本车。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日元汇率被迫在短期内大幅升值,这对日系车的出口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幸1987-1991是日本著名的“泡沫经济”时期,国内汽车需求猛增,几乎冲抵了海外市场的损失,1980年,日系车全年产量1104万台,一跃坐上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国的宝座,到1990年,这一纪录被打破。图为1988年,一名使用车载电话的艺妓。 1991年,日本的经济泡沫被刺破,日本经济跌入惨痛的“失去的20年”,日系车也陷入痛苦的低迷期,1994年,日系车年产量下滑至1050万台。从战争中萌芽的日本汽车工业当然不会被这样的打击击溃,日系车企开始大规模兼并重组,加大技术革新。图为1992年,东京太阳能车展上展出的太阳能车。 这一时期的日系车开始确立三个特点:注重环保,除了一向突出的节油优势,日系开始强调“可循环利用”,如今,日本本土对车企的要求是整车75%的材料可被回收;强调安全,对类似于车载导航仪、气囊等安全辅助设备加大研发投入;细分用户市场,针对不同用户推出车型。图为2011年东京车展上铃木展示的针对女性用户的概念车型“Q-Concept”。 战略部署 为了化解巨额财政赤字,美国除了强迫日元升值,还要求日本汽车业提高对美国汽车零配件的采购,1986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配件价值约为25亿美金,1994年,猛增至199亿美金。面对穷凶极恶的美国人,日系车企努力拓展全球其他地区的业务,加拿大、欧洲、亚洲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成为日系车突围的重点区域。图为1995年,美日在日内瓦签署协议,美国代表拿起竹刀对日本商贸大臣桥本龙太郎“一剑封喉”。 以亚洲地区为例,日系车在东南亚地区目前有80%以上的占有率,这与90年代初日系车企的策略和努力密不可分。通过承诺为较落后国家提供技术,解决当地人的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换取政策优惠,日系车在亚洲地区迅速扩张,高峰时期每年的增长率在30%以上。图为2004年,国产本田CR-V亮相。 日系车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扩张,也得益于日本电子产业的崛起,日本人将独特的东方美学融入汽车设计,结合精巧的日本电子工业技术,打造出与欧美车系截然不同的日系高端车:精致、优雅、充满科技感。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日系三巨头的高端车代表,如今完全可以与传统豪门一较高下。图为造型独特的光冈大蛇与日本歌妓。 2013年上半年,丰田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宝座。能够在内外交困中屹立不倒,不断突破、创新,后来居上超越曾经的模仿对象,日系车 的崛起史有太多值得我们的自主企业学习的地方,于其在民族情绪的裹挟下将铁锤大棒挥向同胞的日系车,不如静心反思,须知历史 风云变迁,在弱肉强食的政治语境中,唯有真金火炼的强者,才能书写后人咏诵的历史。图为日本表参道街景。
本文档为【日本汽车工业[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6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