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作者:葛红芳 所谓“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道德情感。无论是哪个国家,怎样的社会,都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人才支撑。放眼世界,站在教育前沿的美国,就把“复兴人类优秀品格”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各国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把责任感摆在了第一位;一项对21 世纪人才素质的调查发现,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的总裁都特别强调人的责任心„„...

【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 作者:葛红芳 所谓“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道德情感。无论是哪个国家,怎样的社会,都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人才支撑。放眼世界,站在教育前沿的美国,就把“复兴人类优秀品格”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各国教育家都无一例外地把责任感摆在了第一位;一项对21 世纪人才素质的调查发现,数十位著名跨国公司的总裁都特别强调人的责任心„„这些都充分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了责任意识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环顾中国,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被国家、社会、人民寄予着厚望。当代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了诸如洪战辉、马骅、冯艾、徐本禹、谷振丰等这样令人敬佩的光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现象。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具有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有待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亟需加强这三大特征。 1、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80年代,是被称为“80后”的一代,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每个中国人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颤,改革作为利益调节的强有力无形魔手,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都面临着一场优胜劣汰的人生危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现实地确立,而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面前,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主要表现为进取精神和自我责任明显强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大学生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功利化倾向,而商品经济的影响、西方思潮的渗透和就业环境的剧变,导致“适者生存”的人生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我行我素,觉得任何事情只要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竞争,不讲合作,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不惜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发展,缺乏集体观念;担心自己被埋没、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观念,从而走向了“自我中心论”的歧途。 2、家庭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们自己参与的活动与社会交往的基础上,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指向上看,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过程。一个人从降生之日起,最初总是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长辈以及其它家庭成员发生关系,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形成了对自己与家庭关系的认识,从而萌发出对自己以及家庭的责任意识。 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就是要爱家里的人,爱自己的家庭。这个爱,可以说是形成青年学生爱心的前提。当青年学生还在校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未脱离家庭而独立工作、生活之前,就从亲情关系的感情上懂得、领悟到爱意,享受到爱的愉悦,滋生爱人的意识,进而从理性上逐渐认识到人与人相互间需要用责任意识来协调,这样才可萌生对他人的爱心,乃至爱社会、爱人类。 当代大学生由于经历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学生都能领悟来自家庭的呵护与照顾,在家长意味深长的目光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动力。然而,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来自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激,更不用提对父母的关心了。2004年11月初,南京大学公告栏内粘贴出的一篇题为《辛酸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自称为“辛酸父亲”的爸爸在信中对正上大学的儿子只知道要钱时给家人写信,却每周给女同学写信、还不顾父母亲的经济现状出入卡拉,,酒吧餐厅高消费、甚至用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来刺痛双亲的心等做法表示了不满。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道德观察》 栏目也以这封信作为主干,来讨论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这样的“不孝儿子”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确实有待进一步提升。 3、社会责任意识亟需加强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道德上形成的差序格局即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推己及人,像水的波纹那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这是一种主要限于血族而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的小农意识与自私品格,很可能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利己主义。而社会责任意识,则是从利己主义的反方向出发,把对自己的正当利益的关心,融入到对公众利益的关怀中去,这其中涵盖了他人责任意识和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将自己献身于社会,去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呢,他们是否能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呢, 据团中央的统计,2003年的西部志愿服务者在期满后,约有10%的人选择留在了西部。中国农业大学34位同学自发组织起来,给农民编了一套愿意看、看得懂的科普丛书。志愿者徐本禹在日记里写道:“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别人给我一口饭,我要还别人一碗肉~”从上述几个事例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在逐步提升。然而,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据有关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1999年国家为培养人才,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所发放的助学贷款在四年之后,竟然有高达56%的未按期还贷率,甚至有些毕业生毕业后就与学校失去了联系,导致银行工作人员要款无门,只得将其名字公布于网络媒体上。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也频频传出学生跳楼事件,其中以研究生居多,这种自残、自杀行为不仅反映了自杀者在个人心理素质上的问题,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表现。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属于社会精英分子,国家、社会和家庭培养一名研究生花费巨大,他们身上负有比别人更重的社会责任。自杀者看似解脱,却不但留给亲朋无尽的哀伤,而且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是对家人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二、责任意识偏差的成因分析 从以上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确是存在偏差的,有着“自我中心”的责任倾向,而形成此种责任意识状态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结构、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 “80后”一代的大学生,家庭基本上是以“421”的结构存在的,即子女1人,父母2人,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这种现代家庭结构是学生们“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天然土壤。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享受着成倍的关心和照顾。家长们对孩子一味地宠爱纵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条件稍好一点的,几乎有求必应,吃、穿、玩、用,无不如此。这种在物质上的“无私奉献”、透支性付出,与精神上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们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容易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养成任性、执拗的坏脾气,他们只是被别人关心、关照的对象,却不知道,甚至都没有机会去关心、关照他人,加上家长对的过度保护,往往导致孩子从“我很特殊”演变成“我要特殊”,从而凌驾于家庭之上。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导的,自我的彰显和竞争现实的影响,是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是以能力和个体为本位的经济。这种经济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由竞争、自担风险的经济,它使自我能力和自我劳作的态度得到彰显,把自我推向了至高的顶峰。所谓计划经济靠集体,市场经济靠自己的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现实,一方面促进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关注自我的能力、自我的劳作态度和自我的品行在现实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导致自我的膨胀,使一部分人不能正视自我,陷入自我中心的境地。而自我中心在相当意义上说,与自私、自利具有同样的内涵。大学生的“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市场经济 竞争的事实,而且在自己求学发展的路程上也体验了竞争对“自我”的宠爱与残酷。从小学升初中要有竞争,从初中到高中同样有竞争,高中考大学又几乎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竞争。尽管大学己经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现实教育资源的相对紧缺使大学生还具有优势地位。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社会所希望和期待的,但他们在认识自我意义的同时,却把自我膨胀了,以为一切靠自我,自我就成为中心了,自我就应该成为中心。其实,靠自我并不意味着自我是中心,自我是自己的中心而不是他人的中心,人人都是中心,中心与中心之间就有了互相理解和协调问题。 3、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片面化也应该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责任倾向承担责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做一个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的人。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受“教育工具论”的影响,学校往往把培养高分的学生当成了提高学校声誉、获得生源的手段。多年来,高考的指挥棒使得我们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就业又成为高等教育的指挥棒,学校将重心放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有关,应加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责任意识教育做好铺垫,这些铺垫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爱己才能爱人,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用行动来回报父母,报效国家,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而诚信则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建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讲究诚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对策研究:在互动关心中健全责任意识 通过以上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中有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他们无论是对自己、对家人还是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着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尚未形成健全的责任意识。而“421”的家庭结构、畸形的社会竞争意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部分缺失共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的主要原因。如何纠正与健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心,笔者试图从互动关心入手,以家庭和学校为抓手,先帮助大学生纠正责任意识的偏差,然后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将关心的理念推及自身今后的社会实践,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继续践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真正健全自身的责任意识。 1、家庭互动关心 海德格尔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因此,我们说,关心不仅是最深刻的渴望,是一瞬间的怜悯,更是体现了对他人的责任。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在接受他人关心的同时也应该有关心的付出,否则这样的关系迟早有一天会崩溃,至少必将走向畸形。比如当代大学生中会出现那样的“不孝儿子”,与畸形的家庭关系是分不开的——父母不断在付出对孩子的关心,而孩子在享受来自长辈的关爱时,却不仅没有回报父母的关心,甚至不知道感恩,成为“冷漠的一代”。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不但没有使孩子懂得感恩,反而丧失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态:“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否则,就是父母无能。”这样的观念一旦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那就不仅是父母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了。因为一个对父母都冷漠的人,是不可能在他人的身上散播关心的种子的,也绝对不可能具有健全的责任意识。因此,治疗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偏差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从担当孩子责任意识教育启蒙老师的家长做起,在家庭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关心关系,这首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负有首要责任。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它天然地会以呢喃,扭动,注视,微笑,依偎等温暖人心的举动来回馈母 亲的关爱,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感恩形式,也是婴儿对母亲最好的奖赏。当孩子渐渐长大,中国的父母往往不要孩子感谢,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间的情感,成为父母对儿女“爱的奉献”的“单边行动”,这种“谦虚”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导向。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婴儿式的回馈”得以延续和发展,要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帮助了自己,就应当感谢,包括对父母。孩子只有能敏锐地感知他人(包括父母)的恩惠,才可能会谢恩和报恩,才会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引导他们对他人(包括父母)的关心采用一种默许的态度,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必然成为溺爱孩子的工具,这就为孩子养成“自我中心”的责任倾向埋下了伏笔。同时,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夙愿驱动下,孩子优异的成绩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只要他们成绩好,其余的都不重要了。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他们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更不要提如何去关心他人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感恩意识是培养关心意识的铺垫,只有具备了感恩意识,才可能在家庭中形成互动关心。 2、师生互动关心 苏联教育家马里延科说过:“每个学生都可能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每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不同的,这是由他们所处环境中的种种关系决定的。”健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除了父母在营造互动关心家庭氛围的努力外,学校更应承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系统教育的重担,这首先就要从构建互动关心的师生关系做起,因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互动关心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学生们感知来自老师的关心,更能让学生同时也懂得适时关心老师。同时,这样的师生关系也符合当前各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因为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一方面,教师们认为他们一直在关心着学生,而且试图把学生当作朋友;而另一方面,学生们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他们常常抱怨“没有人关心我们”,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既游离于功课之外,也与教师们格格不入。据2005年12月《扬子晚报》上东南大学师生关系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看,虽然有73%的老师认为师生是朋友关系,但91%学生不认可,他们 认为师生是主动与被动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尴尬错位,严重影响了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也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而亲密的关系。传统观念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与大学生交往的作风、方式往往会对师生关系起重要作用,而当今社会,由于发达的网络,通畅的信息,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但尊重教师仍然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然而,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发现老师有时对教学的认真态度会被同学视为不屑,甚至误解,戴上“名捕”的头衔;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形同陌路;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老师”都不会说的学生并不鲜见,不能不叫人寒心。在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爱护学生;而作为学生,更应该报着感恩的心情回报老师地谆谆教导,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同样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无不凝结着教师的辛勤劳动。健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互动关心的师生关系来实践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图报”。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都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让孩子知道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人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一个人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他人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于心,没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和不健康的。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有感恩心的人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像毛泽东当年尊重、感激徐特立那样,来尊重、感激自己的教师,要学会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及尊重老师的创造。 3、生生互动关心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讲过,“优秀品德的培养不能借助漂亮的说教或空洞的、鼓动性的喊叫,它们只能以同志间的交往为基础,在日常的看不见的影响下,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深深地被灌输到意识中去。”健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还应该运用最具感染力的责任教育手段——在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在有效的责任教育氛围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彼此负责、彼此影响的人际关系。 等价交换原则不仅存在于物质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而且普遍地存在于心理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关心不是孤立的,自我从来就是存在于一系列的人际关系之中,在特定时间内,我们作为个人的态度与行为将会影响深处的各种人际关系的质量,而我们的自我也会随时受到置身其中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如果大学生一方在与另一方交往过程中感觉到得小于失,或失转化为得的可能性很小时,就会表现出疏远、回避的倾向,拒绝与对方保持人际关系。而如果大学生一方做出了使对方能够感觉到好处的行为,并且对方同样以互惠方式回报,这样的人际关系即是公平的平衡关系,就容易维持下去。认为值得的交往会使一个大学生倾向于保持这种交往,而一方或双方感觉到人际交往是失大于得,那么这样的交往就会被认为不值得,难以维持。我们要努力使大学生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这对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环境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同级学生之间,而为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我们还应将生生互动关心的理念延伸到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同学之间,运用最直观的体验手段来实现。在责任情感、责任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需要机会发展他们正在形成的利他主义,他们当然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但他们同时也富有深切关怀他人的潜力。我们要培养富有爱心和有能力的人,在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这种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践行来学习责任。例如:鼓励学生加入到义务支教活动的行列中,让他们更多地与年级小的孩子们在一起,通过支教活动,切身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完成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互换,而且有利于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体验关心、感悟责任。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大学生们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参加义务献血等体现对他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回馈责任意识,也使得学生感受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获得实现的过程,从而产生责任认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需要,进而内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获2007年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建、思政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
本文档为【【2017年整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及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1-12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