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举报
开通vip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第31卷第4期 VO1.31No.4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J0URNALOFLDn,IN0RMAI,IlIVERSITY 2009年O8月 Aug.2009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吴圣正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 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第31卷第4期 VO1.31No.4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J0URNALOFLDn,IN0RMAI,IlIVERSITY 2009年O8月 Aug.2009 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 吴圣正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 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 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关键词:法家;法治;君主专制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5l(2009104.0066—05 收稿日期:2009.05.07 作者简介:吴圣正(1968一),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法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法家的变法革新运动及其政治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 深远的影响.同其他学派一样,法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前后发展过程,即由最初"德刑并用"的主张,到后 来"以国为本"的主张,再到最后"以君为本"的主张.法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典型地反映在秦王 朝的兴起和速亡上. 一 ,早期法家"德刑并用"的思想特点 早期法家思想主要产生于春秋时期各国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政治实践活动.当周王室实际上不能 再号令天下的时候,为达到"诸夏亲昵,同恶相恤"的目的,一个能代替周王室号令天下的诸侯国就要出 现,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五霸".此时的局面是,大国争做霸主,而小国则试图免于在大国的争霸斗争 中成为牺牲品.于是,通过政治上的革新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便成了春秋时期各国的现实任务.春秋 时期的法家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它是直接源于各国的政治实践运动. 刘劭在《人物志》中说:"建法立制,富国强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1](漉管仲被认为是最早具 有法家思想的人物.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正是在他的内政与外交的政治实践中产生了 他具有法家色彩的政治思想.《国语》记载,管仲主张"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对百姓要"劝之以赏 赐,纠之以刑罚";建议桓公"制国以为二十一乡",设立乡,连,里,轨四级行政单位以"定民之居";为秘密 加强军事力量,建议采取军民一体化管理方式,即对应行政单位设立帅,旅,小戎,伍四级军事单位,在此 基础上建立三军.[2】(齐语.由此我们看到,后来法家的赏罚政策,军国主义等思想在此已有所肇端了. 子产是早期法家的另一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他在郑国铸刑书一事,表明了他政治上的重刑主张.《左传》记载, 子产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3]【昭公十在子产看来,以德治 国固然理想,却很难 做到,因为它容易纵容人违法乱纪.所以如果统治者做不到以德服人,就应该用严刑峻法,因为人由于怕 法就不会犯法,国家由此便得以治理.子产是法家"重刑"和"以刑去刑"思想的开启者. 尽管我们在法家早期人物那里看到了后来法家的诸多特点,但是早期法家思想与后来法家思想还 是有着重大的不同.较之于后来的法家,早期法家的主要特点是在主张"法治"的同时并不排斥"德治". 《左传》记载,该年秋天齐侯和鲁僖公,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鲁国的宁母结盟,策划攻打 郑国.管仲对齐桓公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劝谏,于 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3](僖公_七年,子产在施政上尽管主张严刑,却也承认"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66 因此其总的施政原则还是"宽猛相济".' 早期法家思想"德刑并用"的特点还反映在《管子》一书中.《管子》成书年代虽然较晚,但书中的政治 思想却与管仲的政治主张有着很大的继承关系,因此《管子》一书中的法家思想可以看作是早期法家思 想的延续.与商鞅,韩非不同,《管子》法家不认为法是万能的,"刑罚不足以威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民已侵夺堕倪,因以法随而诛之,则诛罚重而乱愈起."[4](牧在《管子》法家看来,单纯依靠严刑峻法来治 理国家会越治越乱,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素质问题,也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得遵守法律.因此他 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并不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中用信则王;身谋章礼,选 士利械则霸."[4](幼官)"神圣者王,仁智者君."【4】(君臣)"君不高仁,国不相被;君不高慈孝,则民简其亲而轻 过."【4]权这些话表明,《管子》法家仍旧以"德治"为最理想的政治措施,"法治"则是作为"德治"的补救 手段.由此,《管子》法家认为治理民众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然后申 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4]【修总之,《管子》法家所崇尚的治国方略是:德在先,法在后,德法 并用. 此外,管子法家还首先提出了君主也要守法的主张.《法法》篇讲道:"明君知民必以上为心也,故置 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 民服也."[4】(法法)'先民服也"也就是率先士卒地遵守法律,这与儒家强调君主的榜样作用有着共通之处. 综上所述.在春秋争霸时期,法家思想已经初露端倪.由于受到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 法家思想并没有否定或排斥德治方略.或者以德辅刑,或者以刑辅德,总之,德刑并用是这一时期法家思 想的特点. 二,中期法家国家主义特点与秦国的兴起 秦国本是周王朝西部边陲的一个小国,是周王室东迁时留下来抵挡戎狄东侵的一个盾牌.其建国时 间晚,国土小,经济,文化落后,在西部野蛮民族和东部中原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至秦穆公时,穆公以其个 人的雄心和开明为秦国拓疆千里,自此秦国方为一与中原各国相抗衡的大国.但,秦穆公死后,秦国的发 展也即停止.此后至秦孝公即位二百六十余年,秦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基本处于劣势.秦孝公即位后励精 图治,启用商鞅变法革新.正是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而为天下第一强国. 商鞅变法时值战国中期.战国中期的天下形势是"大国务战,小国务守".哪个国家能在这场兼并战 争中最终获得胜利,主要取决于该国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即在经济上是否富足,在军事上是否强大.于 是,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革新便随着兼并战争的日趋激烈成为这一时期的政治风尚.这一时期的变法 运动包括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赵烈侯任用公仲连变法,楚悼王用吴起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韩昭侯 用申不害改革,齐威王用邹忌改革,燕昭王用乐毅改革,楚怀王用屈原变法以及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等.这些变法革新的总的目标是打破传统的家国同构的统治方式,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分离开来,任 职授爵不再按世袭身份.而是按功劳和才能.但是,由于各国国内的具体情况不同,各国变法革新的具体 内容和具体措施也有差异,所以各国变法革新的效果则相差悬殊,其中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商鞅 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以法治国,即通过制订明晰的法律条文来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252321212_1国家和社会活动;废除井田 制,实行税收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废除贵族世袭制,论功行赏;实行重刑重赏政策;实行户籍制 度及文化专制主义等.商鞅变法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其他国家的变法无法与之相比的.它以 经济富足和军事强大为目标,是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和社会各方面进行的全面,彻底的革新.德国 学者罗曼.赫尔佐克称法家学说为世界史上"第一套真正的国家理论"[5](e275,其所指正是商鞅变法的理 论.商鞅变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战国策》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大强,诸侯畏惧."嘲策-.虽然秦孝公死后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但法家思想无疑在秦国的意识形态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并指导秦国强盛起来.《战国 策》另一处说:"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6】(秦簟j商鞅变法后不久,历史即上演了苏秦"合纵抗秦"的一幕,充分说明商 67 鞅变法对秦国强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令行禁止"是法家理想的政治效果,这一政治理想在秦国无疑实 现了.苟子人秦看到秦国的社会"恬然如无治者"[7】(强,这一景象正是商鞅变法所取得的社会效果的反 映. 较之于早期法家,中期法家具有单纯的"法治"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特点."法"在法家那里主要是 指国家制订和颁布的行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赏罚标准.它的制订和颁布不是如现代法那样出于对各种社会关系的 规定和对各种权利的维护,而是为了行政的便利.由于中期法家在人性观上是悲观主义的,因此他们的 "法治"原则反对任何温情脉脉的德治教条,而是强调以严刑峻法来保证令行禁止.这样.法家的法治主 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刑罚主义".但是,法家的法治也有与现代法治相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都强调 法律的客观性,标准性和权威性.商鞅学派主张"不贵义而贵法","任法去私","缘法而治",认为造成国 家"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的原因是"释法制而任名誉"的结果,所以他们的治国原则是"言不中法者, 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8】【君卧慎到也主张"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 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9】(君臣' 这些主张都是强调以法律为准则,反对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必然反对任何有损于法的权威性和有碍于法的施行的因素.在法家看来,影 响其"法治"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各种学说的流行,尤其是主张仁义道德的儒家学说,于是法家便在他们的 理论中提出了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的主张《商君书》将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称 为"六虱"靳令),主张禁止"博闻,辩慧,游居之事",以便"愚农不知,不好学问",从而使农民"务疾农"旧【垦.正 是这种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的主张,后来演变成了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专制主义教育政 策. 中期法家的"法治"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政治效果,如墨家所谓"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ol{尚同,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家的战争潜力,最终使国家变成一架由君主开动的强大的战争机器.商鞅变 法后,秦国的政治无疑达到了这一效果,秦国因此成为战国七雄之中最具战争潜力的国家,这是秦国得 以最终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 尽管"法治"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是中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共有的主张.但较之于后期法家,中期法家 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此即它的"国家主义"思想特点.中期法家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其政 治理论还是其政治实践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主体,由此在对待君主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以国为本.以君 为次,强调尊君的目的是为了强国.这一观念也反映在《管子》法家那里,如《管子?重令》说:"凡君国之重 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于尊君,尊君在于行令,行令 在于严罚."[41【重这段话讲了罚,令,君,国四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其中安国是最终目的,尊君只是安国的 条件.中期法家继承了早期法家中以国为本的思想,强调"立君为国"和"立君为民".慎到说:"立天子以 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国君也."『91(威《商君书》讲道:"尧舜之位天下 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f81【f摩?同一书的另一处说:"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 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8】(开总之,在中期法家看来, 严刑峻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君主个人的利益,相反,立君,尊君是为了富民强国的需要. 中期法家这种"立君为国","立君为民"观念,是中期法家思想极具积极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也正是 这一积极性,合理性使得中期法家思想成为一种真正的"强国之道".从而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政治上 和政策上的基础. 三,后期法家君主专制主义特点与秦帝国的速亡 秦始皇最终统一天下,但其建立起来的帝国却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帝国的速亡尽管有其种种历史的 原因,但其意识形态上的转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意识形态的转向即是法家思想由中期向后期 的转向. 韩非是后期法家代表者,他综合其前法家"法治","术治","势治"思想,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君主 68 专制的政治理论.这套理论的主旨是维护君权的稳固,保证君主专制的政权结构不受威胁."法治","术 治","势治"在韩非那里是君主维护其君权的三种手段,其中"术治"是核心.这样韩非的整个政治理论就 变成了一套"南面之术".在这套"南面之术"中,君主成了整个政治利益的核心,君权也成了绝对的,神圣 的,永远不可侵犯的权力实体.韩非说:"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 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也."【ll】(忠孝'韩非反对任何条件下君臣之间的平等互动,反对君 主礼贤下属,更反对臣子冒犯君主,即便君主是个十恶不赦的暴君.在韩非的眼里,臣子的义务就是无条 件地服从君主的命令,听从君主的使唤.所以他又说:"贤者之为人臣,北面而委质,无有二心.……顺上 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命,而无非也.……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势,不得 不救;镆铘傅体,不敢弗搏."【"](有度此谓臣子不仅要被动地服从君主,而且还要主动地为君主肝脑涂地. 呕心沥血,全身心地效忠君主.有了这样一种君臣观念,即使"人主虽不肖",则"臣不敢侵"【ll】(忠孝].这是绝 对的君主专制主义主张. 韩非的思想与早期法家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政治理论上,早期法家讲求"法天合德",即立 法行政要上合"天道",下合"人道"."天道"就是自然法则,如《管子》所谓"象地无亲,参于日月,伍于四 时."之类[4】(版法)''人道"即社会法则,也就是通常说的"道义",是指当时的伦理道德原则.《管子》说:"政之 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牧民)''宪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必法道","立政出令用人道"【4】(霸亩】.这里的"顺民 心","法道","用人道"讲的就是君主行政立法的正义性问题.早期法家运用和发展"天","道","德"等一 系列范畴,旨在通过它们为君主的立法和行政确立一套"自然法",用以作为约束君权的客观原则.韩非 却抛弃了早期法家的这套"自然法"理论,而大讲"势者,胜众之资也","恃势而不恃信","恃术而不恃 信"…】(外储说左.这样,在韩非的理论里,君主的立法和行政便失去了任何客观依据和道德准则.换句话 说,由韩非的理论必然推论出"君主即法"的结论来.如此,法家所谓"去私立公"实质上就是去天下人之 私,以满足君主一己之欲.在这种情况下,法家原先"任法不任私","一断于法"的法治主张,就成了永远 也无法实现的政治幻想. 在后期法家这里,不仅早期法家所强调的君权的合法性问题不存在,即使是中期法家所主张的立君 为国,立君为民的观念也被抛弃.韩非曾直言:"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1l】(外储说左上'在后期法家 眼里,国家成了君主个人的工具,臣民成了君主个人的奴仆,由此君主也就有了对国家和臣民肆意支配 的权力. 当韩非提出"国者,君之车也"的见解之后,就等于在理论上公开承认了君主"私天下之利"的合法 性.这种君国关系的颠倒从法家实践者李斯的言论中也看得十分明显.他在上书二世的"督责之术"中 说:"……若此则为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 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I2](李斯列传这里"君乐丰"成了最终目的,"天下安","国家富" 则是"君乐丰"的前提条件.以君为本的主张在此表露无遗. 自秦孝公始.法家思想即为秦国的意识形态,而秦始皇更是法家思想的崇尚者和极力奉行者.《史 记》记载,韩非的文章传到秦国后,"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日:'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 矣!…【l2】(老子韩非列传这种对后期法家人物及其思想的极力推崇,使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仅没有及时 改变以法家思想为意识形态的"战时政策",转到养民生息的"和平政策"上来,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法家 重刑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等政策.在秦帝国出现的"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I2]'李斯列传, 的凄惨景况和"焚书坑儒"的文化惨案,正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政策的典型体现.然而更 深层的原因是根本的政治观念的问题.后期法家转"国本","民本"为"君本",体现在秦帝国的统治者身 上即是其独裁专制和穷奢极欲的野心.秦始皇在琅邪石刻中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 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正是他目空一切的狂妄心态的写照.他役使"隐宫 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12】(秦始皇本纪他调动太规模的军队与民役,北筑长城,南征 南越.他为求长生不老,驱人下海.如此等等.秦二世也极言享乐,他说:"凡所谓贵为天下者,得肆意极 欲,,【l2】(秦始皇本纪),"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121'李斯列传在二世的心里和眼里,天下的人与 物是专为满足君主一人欲望而存在的,而君主也只有极尽享乐才能体现作为君主的价值., 69 秦始皇父子视天下为自己的车马,在实践上也毫无顾忌地取天下之财如取囊中之 物.他li'1-人不顾 长期战争后民力与财力的匮乏,为满足一己之欲而大兴土木,南征北战,从而严重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 基本条件.由此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十分严重的社会矛盾.这是秦帝国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一 个良好的国家需要良好的制度和法规,一套良好的制度与法规需要良好的国家政策,一套良好的 国家政策需要良好的政治观念.而一个国家的政治观念,方针政策和制度法规,也必须随着国内外环境 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秦国的后期统治者没有意识到"攻守之势异也",从而没有及时调整战后的国家政 策,反而在根本的政治观念上接受后期法家的"君本"主张,从而完全丧失了其政治的正义性.这是秦帝 国迅速崩溃的深层原因. 秦始皇父子"肆意极欲"的行为是源于其"私天下"的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后期法家"以君为本"的 绝对君主专制理论的必然结果.秦亡以后,汉朝统治者以此为鉴,尽管仍沿用其行政体制,但法家思想的 正统地位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思想.自此,中国历史上"以德制权"的政治传统开始形成,并贯穿整 个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政治史. 参考文献: [1】【三BI]刘劭.人物志[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 [2】邬国义,等.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清]戴望.诸子集成?管子校iE[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5】[德】罗曼?赫尔左克.古代国家——起源和统治形式[M].赵蓉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清]王先谦,诸子集成?苟子集解【M】_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8]高亨.商君书注译[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诸子集成?慎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0][清】孙诒让.诸子集成?墨子闲诂[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l1]【清]王先慎.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2】[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TheDevelopmentofLegalists'ThoughtsandtheRiseandFalloftheQinDynasty USheng—zheng (DepartmentofPoliticsandLaw,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China) Abstract:Legalists'thoughtsoriginatedfromthepoliticalinnovationduringtheSpringandAutumnandtheWarringStates Periods.InfluencedbytheritualandmusicCultureoftheZhouDynasty,theearlylegalistsdidnotoppose"rulingbyvirtue''but advocated"rulingbylaw".Facedwithwars,themiddlelegaliststhoroughlyabandonedtheprincipleofrulingbyvirtueandadvo- catedanationalistpolicy.ThereforeQinbecamethestrongestkingdomamongthewhole.Thelatelegalistschangedrulingbylaw intorulingbyskillsanddevelopedatheoryofabsolutemonarchy,whichbroughtquickdownfalltoQinEmpire. Keywords:legalists;rulingbylaw;absolutemonarchy 70 责任编辑:左桂秋
本文档为【法家思想的演变与秦王朝的兴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