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举报
开通vip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在上过古琴艺术这门公共选修课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吸引。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社会中,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并不为大众所广泛接受,这与我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流行大为冲突,这不禁让人深思其中的缘由。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代古琴的流行原因分析。从古琴发展的历史说起,在夏商周时期,古琴作为重要的祭祀工具被创造出来,最早见于《诗经》《尚书》中,其本身就带上了一种神圣、神秘的独特气质,也为它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古代朴素世界观中,神灵和先祖对于保证人类社会生产和活动的运行是有独特意...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 在上过古琴艺术这门公共选修课之后,我深深地被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吸引。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社会中,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并不为大众所广泛接受,这与我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流行大为冲突,这不禁让人深思其中的缘由。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代古琴的流行原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从古琴发展的历史说起,在夏商周时期,古琴作为重要的祭祀工具被创造出来,最早见于《诗经》《尚书》中,其本身就带上了一种神圣、神秘的独特气质,也为它的流行奠定了基础。因为在古代朴素世界观中,神灵和先祖对于保证人类社会生产和活动的运行是有独特意义的。所以用于祭祀的重要乐器古琴必然地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古代先辈们赋以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琴在先秦时代已经变得非常流行,这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把人们从繁重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更加关注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人们的脑力活动空前发展,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盛况。这也直接影响到古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人普遍把古琴艺术当作提升精神追求,获得人生享受,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如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就讲述了伯牙以琴声来传递心语,遇到知音钟子期的动人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而且在各国都出现了专业的古琴师,如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人史册。 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间的嵇康,都是当时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阮籍所作琴曲《酒狂》以及六朝宋王义庆《乌夜啼》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琴曲,标志着在这一时期古琴艺术所取得的空前的发展。这表明在古代,文化信息尚不发达的时期,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古琴已经成为文人们表达思想,传递情绪的重要工具。在老师为我们演奏过的《酒狂》中就充分体现出作曲者阮籍所表达出来的情形和画面。所以说古琴的流行与人们精神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分不开。 到了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隋末唐初赵耶利,对当时流行的文字指法谱字,进行了整理,并辑录了《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的著作。著名的琴曲《碣石调幽兰》,为南朝梁丘明传谱,现存为传到日本的唐手写卷子,是中国最早的、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一份古琴文字谱。这标志着古琴艺术已经走上系统化职业化的发展。这更加凸显出在古代封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时期人们的精神领域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在这一时期,古琴的发展与传统古典诗词紧密结合在一起,众多文人都创作了与古琴相关的诗作。如白居易的《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充分体现出他自己对各地琴音的独到体会。张祜的《听岳州徐员外弹琴》也有:“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描写了古琴丰富的表现力。 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见于记载的琴谱有一百四十多种,从中可知仅明代创作的琴曲就有三百多首。明初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是对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提出的理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是明代琴家,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六十四曲、历十二年主持撰辑了 《神奇秘谱》,于1425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末清初,徐上瀛更进而提出《二十四琴况》。明清以来,著名的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水仙操》、《鸥鹭忘机》、《龙翔操》、《梧叶舞秋风》等。 至此,古琴的发展都一路兴盛,没有出现过衰落或是完全失传等现象,说明古琴艺术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精神领域不可缺的一部分。“琴棋书画”,以“琴”为首,不难看出,在古代对文人来说,琴是文人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重要方式,但是到近代以后古琴艺术就开始落寞、失传、不为大众所接受。 要了解原因,就需要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交流情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西方列强在进行经济、政治入侵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进行文化方面的入侵。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方面的,西洋的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各种西洋乐器也逐渐地被中国人所熟悉、知道、了解,例如在民国时期的军队就专门配备有西洋乐队。这一现象源于当时中国人文化上的不自信,在本国国力衰弱的时期长时间地遭受到列强的欺压,盲目地认为本国的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是不如西方的,而对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大肆褒扬吸收,中西方的文化就在这个时期开始交融、汇合、碰撞。而古琴艺术这一古老传统的音乐形式则在这场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被人所淡忘,失去了原有的流行、主流音乐地位。而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各种文化互相交错,人们也很难关注到这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 那么如此优秀、完美的一种音乐形式为什么回在文化的交流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淡忘?我认为这是跟古琴本身的艺术特点,和当今社会人的生活方式、欣赏水平分不开的。 古琴音乐本身来说,弹奏的乐曲大多是恬静、悠扬、婉转类型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古代文人抒发内心感受的创作,在情感表达形式方面,一般都较为单一,相对于其他近现代的音乐来说,较为缺乏能给人直接感官上的刺激,难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近代的文化交融碰撞过程中,人们大多忙于生存,很少能有时间去欣赏这样一门涉及到人类情感内心的音乐,古琴艺术这种特色决定了失去“流行”的音乐地位。 而在中国现代生活中,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展,当今社会中,人们也开始逐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音乐方面,更是表现突出,各种流行歌曲、民间合唱团以及个人的乐器学习演奏等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不断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音乐又一次地进行交融与碰撞。人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各种音乐形式;接触到更多的乐器演奏与更多的乐曲。就我本人来说,就比较喜欢日本的现代音乐和欧美传统交响乐,乐器方面较为喜爱小提琴,新型的摇滚音乐多我来说也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样的文化大繁荣时期,人们在音乐方面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爱好,而古琴艺术这门古典的音乐形式在当今这样的音乐汪洋中就难以展现出它所具有的优越姓和重大意义。我想这就是在当今社会中,古琴艺术不为大众所了解接受的重要原因。 当然,大环境是决定性的因素,其自身缺乏创新与发展又是另一种重要因素。在古代,古琴曲的创作多是文人本身自弹自听,因为那时候有广大创作享受基础,所以古琴在古代的繁荣也与这有关。虽然创作相当多,但是很少有系统的曲谱留下来,我们现在能够听到享受到的便更是少之又少了。而在民国以后,古琴一度近乎失传,而在当代,虽然也有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也是只限于对古曲的收集修正演奏,真正能够自己创作琴曲的着实不多,近乎没有。所以其发展一直停留在清王朝以前的水平,而且因为曲谱的失传等原因,当代古琴艺术的水平 甚至不及当时。音乐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停滞发展的艺术是不能够成为主流的音乐形式的。 所以说,古琴艺术的不流行,不大众化,与当今社会文化背景和其本身发展的局限性是有重要关系的。 但是,是不是因为它不流行,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放弃古琴艺术呢?当然不是。古琴艺术虽说古老,但是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是无法代替的。那么我们如何去传承这一门艺术?是单纯地继承古人的创作,毫无发展地仅仅当作一种遗产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传承,还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古琴的发展? 答案本应是不言而喻的,应当像历代那样一脉相承,不断有新创琴曲问世,使之绵延不息,才不至于使古琴艺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空白点,出现断流。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近十几年来,对古琴艺术要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问题,焦点恰恰集中在是否要新创琴曲的争论上。在众说纷纭的论争中,归纳起来主要的分歧有两方面。一是认为古琴艺术要“与时代同步发展,日渐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III,主张应结合新生活创作一些反映精神的琴曲。二是有人提出“应批判那些错误的言论,如…与时代同步”,等认为“古琴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是无可取代,不能再生的……遗产本身无所谓发展,也不能创新的?, Il习。面对古琴艺术是否应与“时代同步”的问题,学术界特别是古琴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赞成者很多,持反对意见者亦有之。赞成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琴艺术家龚一的看法,他在《古琴艺术的传统、继承与发展》一文中提出:“吕软同志在1995年成都第二次国际古琴交流会上提出古琴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观点,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角度,这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研究古琴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基础理论、创作新琴曲、探索新颖的演奏形式,正是我们这一代琴家与音乐家的职责”。那么,作为古琴演奏家兼琴乐作曲家和琴学理论家的龚一先生,他的看法则是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提炼的真切体会。他本人就根据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创作有新编琴曲《梅园吟》、《春风》)(与许国华合作)。老一辈古琴家张子谦先生(1899一1991)听了以追念周恩来总理为题材的(梅园吟)后甚为感动,他还提笔撰写评论称赞:“我听了以后,辗转思维,不但对总理怀念倍加深切,就是对古琴音乐的艺术感受.也感到十分满足”。由琴家从事新琴曲创作是对传统琴曲的丰富,并无“取代”古琴历史价值之虞。龚一先生深有体会地说:“一位琴家在其进行新创作,尝试新演奏形式时,也并没有不演奏古曲,并没有放弃传统,并没有不从事遗产的继承与研究,更没有影响其他琴家学者对传统的继承。这道出了一位职业古琴家的心声,是颇有说明力的。 为了进一步丰富古琴艺术的表现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同步、反映新生活的新创琴曲。起先主要是由一些谙熟古琴性能的古琴演奏家兼事创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专业作曲家也纷纷加盟到创作新琴曲的行列中来。由琴家创作的新琴曲,如孝一辈琴家查阜西在20世纪五六十年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琴曲新作《沁园春·咏雪》、《采桑子》、《蝶恋花》、《渔家傲》等,吴景略移植创作的《新粗好》、《洪湖水浪打浪》,许元白移植的(义勇军进行曲》,喻绍泽的《跃进的歌声》、《春天,欢乐的农村》,中青年琴家李祥霆的(三峡船歌)、《风雪筑路》,龚一的《春风》、《梅园吟》(与许国华合作),成功亮的《中国梦》、《春之舞》,张铜硬的《卜算子·咏梅》、《梁祝·化蝶》(移植),陈长林移植的《春江花月夜);卫家理移植的《知音》,等等。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古琴新曲,有朱践耳的《江雪》、周成龙的《江流》、徐景新的《大江东去》、金复载的《山水情》、金湘的催兰散》、谢俊仁的《双乙反调》等等。这些新创琴曲当然要经受广大听众的检验,当其流传到下一代后,也会被后人认为是传统古琴了。有人担心新创琴曲由于是与时代同步的产物, 会艺术质量不高,而影响传统古曲的传承。这种耽优,出发点也许是善意的,但却是完全不必要的。 其实,传统琴曲谱刊载的琴曲号称三千余首,除去重复的所余近七百首中,流传至今经常演奏的也不过只有《雄朝飞)、(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幽兰)、(昭君怨)、(风雷引)、(离骚)、(阳关三亚)、(胡茄+,、拍)、(潇湘水云)、(平沙落雁》、《渔核问答》、《良宵引》、《龙翔操》、《流水》、《关山月》、《秋风词》、《忆故人》等几十首,大多数都是存在于琴谱上的减字谱,经过打谱的仅百余首。我们这个时代新创琴曲只有几十年,比起三千多年的古琴史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其中若有一些琴曲经过历史的淘洗而流传下去,必将丰富古琴艺术的传统。因为.古琴艺术传统不仅是指过去,也包括现今琴家和音乐家的创造。 应当特别谈及的是,古琴艺术在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2006年5月20日我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认真保护古琴艺术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古琴艺术的保护、抢救、利用都做了大t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应。但对古琴艺术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其原封不动的保存,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承,充分利用发挥这笔文化遗产的价值,使其能够持续传承和发展。要全面贯彻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既应在培养古琴艺术传承人及传统琴曲的充分利用上下功夫,又要大力提倡新创琴曲,使古琴与时代同步发展。 明代江派名家杨表正的创新精神来。面对当时古琴大多演奏纯器乐曲的状况,为了使古琴艺术多样化,丰富琴艺的表现力,杨表正与江派同仁黄龙山、扬抡等人强调“正文对音”,结合万历时期人们对演唱讲求声韵的需求,大胆在琴曲中填词配歌进行创新,虽遭到当时一些名人的贵难,但他坚持了下来,并有《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刊刻流传.所收琴曲101首均“谱旁注有歌词”,受到后世的赞赏。如果在当时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他们就停止“正文对音”的创新活动,就不会有杨表正的这些琴谱传世了。古人尚且能坚持己见从事创新活动,难道今人就不能与时代同步创作新琴曲吗?历史的事实证明,传统琴曲与新创琴曲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是相依不可分离的。传统琴曲是昨天的现实,而现今的新创琴曲则是明天的传统。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古琴艺术肯定也要进步。这个进步最终定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对古琴艺术的现代命运,必须置于现代视野中去观察,去把握。
本文档为【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9-08-17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