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 新闻传播学类《大众传播学概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 1.信息 信息(infomation),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等。 2.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选择性接触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 新闻传播学类《大众传播学概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 1.信息 信息(infomation),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等。 2.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选择性接触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4(传播效果 狭义上,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广义上,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 5(魔弹论 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二、填空题(1分×15,15分)。 1.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2.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5W模式”。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中发现了舆论领袖的存在,从而为“两级传播”论提供了依据。1948年,被誉为“传播学的另一位伟大的工程师”的威纳出版了《控制论》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3.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媒介三论”,它们分别是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体延伸论和“冷媒介”与“热媒介”。 4.美国学者席伯特和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媒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理论分别是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的共产主义理论。 三、简答题(10分×3,30分)。 1(简述大众传播的正面功能与负面影响。 (1)正面功能:?环境监视功能(了解)、?社会协调功能(沟通)、?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积累、保存)、?提供娱乐。 (2)负面影响:?大众传媒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人们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从现状。?媒介是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者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媒介的“麻醉”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了人的行动自由能力。 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第一,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第二,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些基本效用,这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在这个意义上,一些学者把它称为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3)局限性表现在: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仅仅指出受众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 ,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3. 请从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等三个角度来谈谈传播效果产生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信源的可信度?传媒主体的知名度?传媒主体的专业权威性 (2)传播技巧。?“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3)传播对象。?听从性。?恐惧诉求。?接种免疫论。 四、辨析题(20分×1,20分)。 1(电视是对儿童来说亦师亦友。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电视较之于报纸、广播等而言是强势媒体,可以超越识字能力的限制而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儿童阶段在人生中具有最大的可塑性,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有着至关紧要的地位。 电视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社会学习的指导老师,娱乐消遣的伙伴。 电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涵化过程”,是一种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电视的介入正在改变以往的家庭教育模式。它实际上改变的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因为晚辈也有可能与长辈同时分享信息。信息流通的民主化很有可能促进家庭的民主化,使两代人变得平等。 这里着重剖析一下电视的负面影响。“电视观看综合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对儿童思维/思想的影响。电视是一种流媒体,大多提供直观、感性的东西,不及纸介质媒体的阅读过程那样有深度并能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家长及社会的有效引导和监管,儿童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有可能发生扭曲, 形成对性别、职业、民族、肤色等的刻板成见,极易使歧视、偏见、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植根于儿童。 电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潜在的不良影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如果长期沉溺于电视,不仅对视力会产生损害,而且长期不运动会影响骨骼等的正常发育。电视内容又大多是肤浅庸俗的,无法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恐怖暴力内容以及成人世界所特有的情感经历的展现,会造成儿童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极大落差,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没有家长有效的引导和监护,电视内容中暴力、成人化的成分对儿童成长也极为不力。更有甚者,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盲目模仿,很容易造成直接的身心伤害。 儿童长期在电视的洗浴下,会把电视中所建构的拟态现实或虚拟环境混淆为现实世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判断力,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化过程。长期幽闭于家庭及电视机前,达到“成瘾性”的程度,那么他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也相应减少,而人的存在又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不利于提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化、消费主义泛滥的今天,电视广告利用各种有效的诉求手段来针对没有心理防线的儿童,大肆鼓吹纵欲狂欢、奢侈消费,不利于儿童从小树立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理念,把儿童过早地带入了成人世界,过早地泯灭了儿童特有的天性。 五、论述题(20分×1,20分)。请从以下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并结合传播学原理进行论述。 (1)举例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广告中的刻板印象问题(或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利弊谈);(2)网络媒体会最终取代传统媒体吗,(3)《超级女生》(或以其他任一选秀节目为例)对青少年的影响;(4)论述“媒体与偶像崇拜”的关系及相关影响;(5)请结合传播效果方面的主要理论,遵循“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强效果”的逻辑,回顾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请结合传播效果方面的主要理论,遵循“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强效果”的逻辑,回顾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1)媒介万能论(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 这一阶段是指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在这个阶段,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普及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并指导人们的行为 。这一时期的代表理论是“魔弹论”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 (2)有限效果论(30年代到60年代初) 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媒介效果研究开始过渡到全凭观察和实验调查的研究方式,其研究结果对媒介万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这一时期的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并非作为传播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者是充分条件而存在,相反,其主要效果是调节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和运行。 (3)适度效果论——效果研究的转折(60年代) 在这一阶段对有限效果论提出了质疑。“魔弹论”也好,"有限效果论"也好,都有失偏颇,这是许多因素的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度地关注于一个有限范围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个人短期效果(如在战争或选举期间),而不是关注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的效果。 这一时期的效果研究的转折性发展表现在:研究的注意力转向对长期效果的研究,而不只是对态度、感情的研究;转向对环境、倾向和动机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转向对集体现象的研究,如意见的趋势、信念的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媒介规范的研究。另外,效果研究也与传播内容的加工制作研究相得益彰。 (4)重新认识媒介的力量(60年代末到80年代) 在传播效果研究的第四个阶段中对媒介拥有强大的效果这一观点有所发展。研究者认为媒介是通过建构意义并把这一建构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提供给受众,这个过程通常受到一些社会利益群体的参与和受众的社会背景的强烈影响。这种新的思想也与早期的强效果理论非常有相似的方面,包括诸如意识形态理论、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这些效果研究有两个主要的信念:第一,媒介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通过构造现实的图像来构造社会信息和历史本身,第二,受众通过与媒介提供的象征性的建构进行相互作用来为自己建构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己的定位。这种方式使媒介的权力和受众的权力在不断进行相互选择。 新闻传播学类《大众传播学概论》试卷(B)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 1(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 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它包括:?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4(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5(传播效果 狭义上,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广义上,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效果的三个层面:认知、心理和态度、行动。 二、简答题(13分×3,39分)。 1(简述人类传播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1)口语传播时代(第一次传播革命)。 (2)文字传播时代(第二次传播革命)。 (3)印刷传播时代(第三次传播革命)。 (4)电子传播时代(第四次传播革命)。 (5)网络传播时代(第五次传播革命)。 2(请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并做出相关的评价。 (1)媒介:人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麦克卢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它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 (2)“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两个概念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3)媒介即讯息。?即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过分强调了媒介本身的作用,过分强调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忽视了信息内容的 作用。 3(请从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等三个角度来谈谈传播效果产生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传播主体。?信源的可信度?传媒主体的知名度?传媒主体的专业权威性 (2)传播技巧。?“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3)传播对象。?听从性。?恐惧诉求。?接种免疫论。 三、论述题。 1(请结合传播效果(media effects)方面的主要理论,遵循“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强效果”的逻辑,回顾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16分×1,16分) (1)媒介万能论(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 这一阶段是指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在这个阶段,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普及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 。这一时期的代表理论是“魔弹论”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 (2)有限效果论(30年代到60年代初) 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30年代早期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媒介效果研究开始过渡到全凭观察和实验调查的研究方式,其研究结果对媒介万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这一时期的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并非作为传播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或者是充分条件而存在,相反,其主要效果是调节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和运行。 (3)适度效果论——效果研究的转折(60年代) 在这一阶段对有限效果论提出了质疑。“魔弹论”也好,"有限效果论"也好,都有失偏颇,这是许多因素的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度地关注于一个有限范围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个人短期效果(如在战争或选举期间),而不是关注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的效果。 这一时期的效果研究的转折性发展表现在:研究的注意力转向对长期效果的研究,而不只是对态度、感情的研究;转向对环境、倾向和动机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转向对集体现象的研究,如意见的趋势、信念的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媒介规范的研究。另外,效果研究也与传播内容的加工制作研究相得益彰。 (4)重新认识媒介的力量(60年代末到80年代) 在传播效果研究的第四个阶段中对媒介拥有强大的效果这一观点有所发展。研究 者认为媒介是通过建构意义并把这一建构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提供给受众,这个过程通常受到一些社会利益群体的参与和受众的社会背景的强烈影响。这种新的思想也与早期的强效果理论非常有相似的方面,包括诸如意识形态理论、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这些效果研究有两个主要的信念:第一,媒介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通过构造现实的图像来构造社会信息和历史本身,第二,受众通过与媒介提供的象征性的建构进行相互作用来为自己建构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自己的定位。这种方式使媒介的权力和受众的权力在不断进行相互选择。 2(请从以下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并结合传播学原理进行论述。(20分×1,20分) (1)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或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2)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利弊谈; (3)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 (4)传播学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联系与区别。 (1)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电视较之于报纸、广播等而言是强势媒体,可以超越识字能力的限制而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儿童阶段在人生中具有最大的可塑性,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有着至关紧要的地位。 电视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社会学习的指导老师,娱乐消遣的伙伴。 电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涵化过程”,是一种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电视的介入正在改变以往的家庭教育模式。它实际上改变的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因为晚辈也有可能与长辈同时分享信息。信息流通的民主化很有可能促进家庭的民主化,使两代人变得平等。 这里着重剖析一下电视的负面影响。“电视观看综合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对儿童思维/思想的影响。电视是一种流媒体,大多提供直观、感性的东西,不及纸介质媒体的阅读过程那样有深度并能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家长及社会的有效引导和监管,儿童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有可能发生扭曲, 形成对性别、职业、民族、肤色等的刻板成见,极易使歧视、偏见、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植根于儿童。 电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潜在的不良影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如果长期沉溺于电视,不仅对视力会产生损害,而且长期不运动会影响骨骼等的正常发育。电视内容又大多是肤浅庸俗的,无法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恐怖暴力内容以及成人世界所特有的情感经历的展现,会造成儿童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极大落差,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没有家长有效的引导和监护,电视内容中暴力、成人化的成分对儿童成长也极为不力。更有甚者,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盲目模仿,很容易造成直接的身心伤害。 儿童长期在电视的洗浴下,会把电视中所建构的拟态现实或虚拟环境混淆为现实世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判断力,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化过程。长期幽闭 于家庭及电视机前,达到“成瘾性”的程度,那么他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也相应减少,而人的存在又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不利于提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化、消费主义泛滥的今天,电视广告利用各种有效的诉求手段来针对没有心理防线的儿童,大肆鼓吹纵欲狂欢、奢侈消费,不利于儿童从小树立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理念,把儿童过早地带入了成人世界,过早地泯灭了儿童特有的天性。 大众传播学试卷(A)卷 参考答案 命题教师 冉 华 一、 1、拉斯韦尔 2、施拉姆 3、拉扎斯菲尔德 4、罗杰斯 5、麦克卢汉 二、 1、媒介组织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的过程。 2、公民对公权机构活动所拥有的知察权利。 3、蒂奇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比低者更能获得信息,故两者知识沟就扩大趋势。 4、拉扎斯菲尔德,伊利调查,两级传播中的中间环节。 5、霍夫兰,两面提示 6、媒介信息具有不可抵御的作用。 三、 1、符号与信号传播,说话与语言传播,文学传播,印刷传播,大众传播。 2、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4、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播文化,提供娱乐。 四、培养分析理论及具体案例。 大众传播学试卷(B)卷 参考答案 命题教师 冉 华 一、1、人民的选择 个人影响 创新与普及 2、拉斯韦尔 3、麦克卢汉 二、1、拉扎斯菲尔德 年伊利调查 两级传播中的中间环节 2、霍夫兰 敲警钟 3、两个个体之间相互连接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4、霍夫兰,低可信度信源,睡眠状态 5、受众可以利用媒介发展主张。 6、插入信息传播中用以扩大信息的机构 三、1、媒介的信息具有无可抵御的效果。 2、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是一个选择取舍的进程。 3、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提供娱乐。 4、培养分析理论。 四、使用与满足理论内容,具体传播实践。
本文档为【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6-13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