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举报
开通vip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2010-10-21 20:38:15|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张俊赟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编谱热,忻州也不例外,通过对忻州姓氏文化的研究,我发现:现在的忻州居民,其祖先不少是从朔州马邑迁来的,正如各家家谱所叙的“始祖于朔郡,迁居于忻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侍郎刘九泉等人的建议,于1369年实行移民行动,将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口,有组织...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 2010-10-21 20:38:15|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张俊赟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编谱热,忻州也不例外,通过对忻州姓氏文化的研究,我发现:现在的忻州居民,其祖先不少是从朔州马邑迁来的,正如各家家谱所叙的“始祖于朔郡,迁居于忻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统治,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为了迅速发展经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侍郎刘九泉等人的建议,于1369年实行移民行动,将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口,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人烟稀少处移居,对移民由明政府负责路费,到达指定地点的房屋、耕地、籽种等。 当时,山西设有两个移民集中点,其一是地处晋南的洪洞,其二是地处晋北的朔州马邑。 那个时候,忻州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据《忻县志》载,公元13—14世纪,忻州屡遭战乱,金贞佑二年(公元1212年),蒙古军曾攻占忻州进行屠城; 1217年、1218年又两次围攻忻州,1360年元两平章(官名)在忻州互相攻伐;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追击元丞相至忻,由于连年混战,特别是常遇春剿杀秀容县,加之元至正末年,忻州瘟疫传染,使忻州境内十室九空,几无人烟。县主奉令到朔州马邑县,领诸移民来忻落户。 据史书载,马邑始于秦,至今两千余年,初筑辄崩,忽有马周旋走动反复,后随马迹筑之,城乃成,遂名马邑。至洪武甲辰,隆庆六年四月重修,落成于万历年公元1571 年10月;四面砌以基石,五尺以上俱用青砖包墙。角楼四座,城楼两座,东西有重楼,高四丈,周围640丈,东西两门有匾为“恒奠康阜”。由此可见,从秦汉一直到明代中后期,马邑历来就是一个规模宏大,人烟辐凑的县域。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撤马邑县为乡,并入朔州。在大公社时,神头建镇,马邑又成为神头的一个行政村庄。现在城砖被拆,城楼被毁,只留土围遗址,居民约1000余人。 过去马邑县的中心,正是桑干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包括现在的朔州市区,朔城区东南部紧邻山阴县的神头镇、滋润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楞河乡一带。这个范围也正是明初忻州移民的出发地,也是现今许多忻州居民的祖籍地。其中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又是最主要最著名的一个迁入点。 烟墩村现属神头镇所辖,距马邑西南方向10华里,如今居民1400多人,多数姓李,还有很多杂姓。该村是一个较古老的村庄,因为村东北角有一墩(古代烽火台,这是古烟墩村的唯一遗迹),故名烟墩村。据村中老人讲:千百年前村子很大,居民很多,由于战乱,人员逐渐减少。但现在仍为朔城区的一个中等村庄。 圪针沟就在烟墩村西南隅,离村一里多的地方原来有东西方向的一条大沟,由于沟中遍及丛林杂草,圪针满沟,因此叫为圪针沟。几百年来,塞外风沙吹填,人为开垦逐步填平,沟已不复存在。但现在该地村民仍叫圪针沟,由于烟墩村和圪针沟两地只有一里远的地方,所以人们习惯把烟墩村 圪针沟关联在一起称呼。村南还有圪针围(围是坟地。这是朔州一带叫法,后来这种叫法被带到了忻州,如坟台围、老西围)。原来这儿坟冢遍地,50年代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期 间,基本上平没了。即使挖出一些墓碑,也早已筑于东榆林水库,给查找工作造成一个遗憾。 对于忻州各家姓氏,我在这儿仅举几家“窥一斑可知全豹”从中即可印证“忻朔两地是一家”的结论。 从忻府区董村镇保存的郝氏家庙《敦伦会简章》及《容谱》可知: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村民郝完同其本家郝从裕及其表侄张澄、张敬等同迁来忻州,郝从裕分配到忻府区合索村(后来又有几支从合索村迁到忻府区和岔村、张野村,有一部迁到静乐县),郝完分配到忻府区董村落户(后又有几支从董村落户到忻府区游邀村、双堡村、韩沟村、豆罗镇、樊野村、西楼村、南肖村、南关、杨家庄、高城村),他的表弟张澄、张敬来到忻府区高城乡辛庄,另一表弟张监迁往忻府区秦城乡尹村落户。 从忻府区播明镇《赵氏族谱》知: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村民赵德祥,于明洪武年间迁入忻州来到一个新的村落,为弘扬大明长存,取名为“播明”,这就是播明村的来历(见《忻州市地名录》)。就连村东老围始祖坟地地名朱家滩,也与元末明初常遇春大战元军于秀容(今忻州的古称)有关。因为朱家滩是集中较量的地点。结果朱军大胜。为纪念此次战役的胜利,故取名朱家滩。种种迹象表明:赵德祥 迁居忻州一定和元末明初那场战争有关。来到忻州后,赵德祥及子女吃苦耐劳、和睦邻里,勤俭持家,生活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后又有几支陆续迁到忻府区二十里铺、金山铺、东街、明望、泉水沟、泡池、吕令、西播明、卢野、檀村、阳村、符村、北太平、六石等)。 更有意思的是,十三世赵祥父子三人于清乾隆年间,又返迁回朔州市朔城区北邵庄。据该村赵氏村民讲,他们仍把赵德祥以前的祖坟当作自己的祖坟对待,是时祭典,在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赵氏后代赵福先等人还到烟墩村赵氏祖坟地盘上开荒种自留地。后来烟墩村有一家姓雷的人,见村中无赵氏人居住,就把赵氏祖坟耕种。北邵庄赵家人听说后,父字辈兄弟十五人回到烟墩村跟姓雷的据理力争,说服了雷家人,停止耕种祖坟,并且在坟的四角立了石人。至于烟墩村现在则没有一个姓赵的人,也许是因为后来大量移民和战乱的缘故吧。 忻州市的所有邢氏,均为明初由朔州马邑县邢家河迁入(以七里河为界,分为南北邢家河,分属于朔州市城区南北)。从容谱上初步考证,由朔州迁来忻州的邢氏先祖大约10余人。如原平邢氏始祖邢文秀定居在原平市永兴村,寺庄邢氏始祖邢大琳定居在忻府区寺庄村,牧庄邢氏始祖邢大安, 邢大仁和邢大聚定居在忻府区牧庄。湖村邢氏始祖邢奉先定居在定襄县湖村,曹小庄邢氏始祖邢志文,匡村邢氏始祖邢瑞分别定居在忻府区曹小庄、匡村。 忻州北关米氏家族,据清顺治三年族谱记载:“余家先代家谱年久失传,迁忻州之后,始于米拳。”再据始祖显妣甲太夫人墓志碑记载:“明洪武三年,米氏时中公,从朔州马邑县三角村,迁家属到忻州入籍……”,后来又携带长子米荣与荣之妻黄氏南迁平遥县落户五里庄,而把妻子甲太夫人及次子米拳与拳之妻李氏留在北关定居。意思就是说,米时中率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从朔州马邑县三角村来到忻州北关,后来为了开拓更大的生意,他把妻子甲太夫人和次子米拳留在忻州北关,自己则率着大儿子和大儿女媳去了平遥。留在忻州北关的,后来又有几支迁到忻府区米家寨、匡村、大檀村、金山铺以及五台县油坊湾村,内蒙古四子王旗。和播明赵氏家族有点类似,在十一世米宝珠时,又从忻州北关返迁回朔州市朔城区新进町村。奇怪的是,查遍朔州地图,也没有一个三角村,只有三甲村和三泉村,并且在这两个村子方圆20里也没有米姓居住,这是何因?有待进一步考查。此外,应县米姓虽无考证。但考虑应县离马邑仅百里之遥,且宋、辽、元、明战乱不止,马邑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民不聊生,所以马邑米姓远走他乡,落脚应县也不是 不可能的。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忻州、朔州、应县、山阴的米氏都应是一家人。 从忻府区温村崇明氏古钟(成化年间铸)知:忻府区温村东门梁氏旧居在雁门塞外。具体在哪个地方没有讲,但据当地老人们流传:是来自马邑县烟洞村,这个烟洞村是不是烟墩呢?有待考证。 此外,忻府区双堡郜氏,忻府区奇村镇石家庄段氏,五台县东冶徐氏(著名人物有徐润弟、徐继畬、徐向前),忻府区解原村刘氏、五台县怀荫村赵氏(和忻府区播明镇赵氏不同)、忻府区兰村乡北场村张氏(和尹村、辛庄浊不是一个祖先)、忻府区乔村马氏(洪武二年由朔州马邑海子边迁到忻州的)、忻州城区李氏(洪武年间来自朔州马邑十百枣村林,又一说为滋润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忻州人都是从朔州马邑迁来的,如有的一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的来自洪洞县,有的来自闻喜县等晋南各县,有的由陕西米脂迁入……但确实有不少人根在朔州。忻州、朔州地近人也亲,有着比其它地区更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因此两地就应该以此为纽带,携起手来,经济上密切联系,文化上多方互动,从而为把忻州、朔州建 成晋北的两颗明珠不懈奋斗。 作者:张俊赟,大学本科,忻州市新闻处影视宣传中心工作,曾获山西省首届“十佳青年
本文档为【忻州诸多姓氏根在朔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63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6-16
浏览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