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举报
开通vip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1(专业概况 1.1专业开办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三峡大学政法学院设立的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之一,于2004年在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置,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本专业以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实行按类招生,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招...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1(专业概况 1.1专业开办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三峡大学政法学院设立的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之一,于2004年在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置,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本专业以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理论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实行按类招生,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招生时按照公共管理学科大类进行统一招生,第5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实现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实际,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除面向第三部门等社会组织外,同时也面向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强化学生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等渠道进入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本专业主要设置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学、劳动法学等课程。现有在校学生255人,其中,2005 1 级19人,2006级20人,2007级96人,2008级120人(07、08级为公管类总人数,包含行政管理专业)。 1.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在学校“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人才是关键、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政法学院“团结勤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鼓舞下,五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围绕“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重视实践,强调综合,注重素质”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专业以“全面改革,整体创优,大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为依托,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为关键,以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为重点,以加大投入和改善教学条件为保障,积极构建新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不断促进学校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3专业发展概况 目前,本专业在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践与实习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上,取得巨大成效,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本专业现 2 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1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2人博士在读。科研成果丰硕,2006,2008年间,发表科研成果(包括著作和论文)共计114篇,其中,出版专著3部,核心以上级期刊44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13项。图书资料室共享学校图书馆资源,现有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类纸质期刊、图书资料28万余册,电子期刊、图书17万余册,共计45万余册,为教师与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保证。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建立有西陵区人民政府、伍家区人民政府、夷陵区人民政府等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且聘请了9位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课程建设也已见起色,教学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完备,教风学风良好。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两门课程获得院级优质课程立项建设,在教材选取上,本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全部选用近年来出版的新教材、21世纪教材系列和教育部推荐教材等,通过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良好。从教学效果反馈情况来看,本专业课程教学评教均获得优秀、良好等级。目前,首批招收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已经顺利毕业,全部取得学位资格,实现100%就业,其中,5人考上公务员及选调生,8人考上研究生,39人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社会评价良好。 3 1.4专业发展思路 在现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之上,本专业一直积极谋求学科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专业的办学途径。以特色取胜、以特色求发展,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求自身的办学特色,成为本专业建设发展的一条基本思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管理与社会保障存在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的 本专业的办学职能与领域,因此,如何进一步结合这两个方向,形成特色,走出一条具有三峡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成了本专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带动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使公共管理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反过来又促进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着起点高、基础实、有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专业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了专业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有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控,严格按规划、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做好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根据2009,201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本专业近三年发展 4 目标如下:第一,使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达到1,2人,副教授15—1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0人,40岁以下的教师有博士学位者达80%。第二,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中的作用。完成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5—7项,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著1—2部,教材1—2部,在1至2个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湖北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地位。第三,将1,3门课程建成校级或省级的精品课程,其整体学术实力和科研工作条件达到校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方向取得省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第四,拥有能够基本满足本学科本科、研究生教学、科研需要的图书资料室,专业藏书力求达到50万册(含光盘读物和软件),每季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力求至少达到50余种,配置60,70台电脑等设备供师生使用。第五,带动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使“公共管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五年的建设,本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专业培养方案,按类招生、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执行情况较好。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教育,基本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人才培养按照学分制,实行弹性课程和弹性学制,其中,理论教学129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理论教学占总学分76.3%,实践教学占17.8%,课外学分占5.9%。理论教学由公共课程、学科专 5 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共同构成,其中,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分72.1%,选修课占27.9%。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及课外实践五个部分。 2.2专业基础条件 本专业一直重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专业共享有学校G、J、W等教学楼及多媒体教室,共享有学院图书资料室及学校图书馆,现有包括电子期刊、图书在内的图书资料共计45万余册,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了有利的学术研究条件。公共管理专业基础实验室现有计算机54台,并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机等专业实验课程所需的相应办公器材,为师生提供了有利的教学条件,较好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本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各区政府、乡镇政府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如西陵区人民政府、伍家区人民政府、夷陵区人民政府;秭归郭家坝、长阳龙舟坪镇政府;宜昌市委党校、三峡开发总公司等,其中,签订了正式协议书的有3个。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由上述单位安排至所属职能部门,或者所辖区域范围内的社区。这些实践基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本专业教学活动经费由政法学院根据经费预算,按照法学、行政 6 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统一分配使用,基本能够满足图书资料购买、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同时,院系还积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扩大在专业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师资队伍建设 2.3.1专业负责人简介 专业负责人朱静,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任教师,现年33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相继取得了经济学学士、管理学硕士与管理学博士等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讲授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等课程。 科研成果丰硕,2006年以来,共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CSSCI源刊)6篇。主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8项,项目总经费达28万元。教学效果良好,2008年在政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在每年的学生评教中,所讲授的课程均获得良好、优秀等级。 2.3.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化结构,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见表1)。教师们100%毕业于外校,其中大部分来自教育部“211”重点大学。从所学专业来看,有思想政治 7 教育博士与硕士、管理学博士与硕士、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博士、社会保障学硕士等,学科基础宽,整体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缘结构来看,所有教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且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从专业教学效果来看,本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更新教学资料与授课内容,始终使专业教学保持在与经济社会高度衔接并紧密接轨的动态一致,体现本专业的现实性、应用性与时代性等特征。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学生评教中,教师授课成绩均为优秀与良好。 表1:师资队伍结构一览表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学位 博士 2 4 5 结构 硕士 13 12 8 学士 3 2 3 正高 0 0 0 职称 副高 10 10 12 结构 中级 5 5 4 初级 3 3 0 年龄 老年 0 0 0 结构 中年 7 6 11 青年 11 12 5 本专业在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送教师进修学习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选派了2名青年教师分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参加各类“精品课程”培训,以加强我院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1名教师前往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8年,又有1名教师前往湖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3.3学术交流活跃 本专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积极“引进来”, 8 聘请了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施雪华教授为公共管理系兼职教授,并多次开展讲座;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如2007年,吴淑娴博士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应急管理会议,并做主题发言。2008年,与应急管理研究所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学术会议。2009年,有3名老师参加了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与湖北省大部制改革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把握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了解了其他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发展的概况,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参照。 本专业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为宜昌市及个郊县市进行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如2008年,吴淑娴博士利用暑期时间,为宜昌各市直单位和远安等县政府单位进行应急管理法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等专题报告,受到政府部门的好评。 2.3.4科研水平提高迅速 科研工作取得骄人成绩(见表2)。其中,项目研究实现重大突破,2007年,吴淑娴博士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并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三峡库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2008年,梁贤艳老师与地质灾害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研究”),吴淑娴博士获得湖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项(“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就业中的政府职责研究”)。出版著作3部:《中国行政法总论》(唐祖爱,2006)《马 9 克思所有制思想研究》(吴淑娴,2007)、《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刘学著,2007)。丰硕的科研成果有利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两相长的发展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表2:学术研究成果一览表 06年 07年 08年 国家级 0 1 1 项目 省部级 1 2 1 校级 1 4 8 其它 0 1 5 论文 核心 9 21 14 一般 25 24 18 著作 专著 1 2 0 译著 0 0 0 2.4课程建设 2.4.1积极加强课程建设与规划 抓好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本专业通过强化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夯实学生公共管理学科知识基础;通过强化专业模块课程的专业属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科学设计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同时,以公选课、任选课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文理渗透,实现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见表3、表4)。 10 表3:公共事业管事专业学时学分构成表 理论教学(含实验实践教学 课外学分 课) 类别 合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学分数 93 36 29 1 6.5 3.5 169 占总学55 21.3 17.4 0.6 3.9 2.0 100 分比例% 学时数 1488 576 464 16 2484 表4:理论教学(含实验课)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类别 应修学分 比率% 应修学时数 比率% 公共必修课 38 29.4 608 29.4 必 修 基础平台必修课 30 23.3 480 23.3 课 专业基础模块课 25 19.4 400 19.4 公共选修课 6 4.7 96 4.7 选 修 基础平台选修课 15 11.6 230 11.6 课 专业模块课 15 11.6 230 11.6 本专业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等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质量和效果(见表5)。 表5:课程建设成果一览表 课程建设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建设成果 备注 责任教师 学科基础平政治学原理 校级精品课程 刘学著 立项建设中 台必修课 学科基础平由经济与管理管理学原理 校级精品课程 彭东芝 台必修课 学院建设 学科基础平公共管理学 院级优质课程 王宝成 建设中 台必修课 学科基础平建设中 公共政策学 院级优质课程 谭开翠 台必修课 应用文写作 专业模块课 院级优质课程 邹明浩 公共事业管理学 专业模块课 院级优质课程 王红雨 建设中 2.4.2重视教材建设 本专业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执行严 11 格,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五年来,本专业所有主干课程全部选用近年来出版的新教材、21世纪系列教材、获奖教材等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同时,积极鼓励专业内教师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课程建设进程为学生编出一批有参考价值的论文集和案例汇编,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最新版的英文原版教材,以供学生参考或自学,准备和争取在双语教学上有所突破。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的制作,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教学方式,活跃教风和学风氛围。 2.4.3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专业一贯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从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运用都要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参与性、选择性和自主性,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以往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发展学生的技能重视不够,只强调理论学习而忽略亲身实践,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一言堂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关注不够等问题,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实验、实践、网络教学活动,以验证和巩固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观点,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理论与实践教学都以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方式安排,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 12 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实践应用技能,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5实践教学 2.5.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经过五年的努力,目前本专业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中已经基本具备认知实习、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课外实践五个环节,初步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2.5.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实习与论文等实践环节,旨在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到充分的结合,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首先,通过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领域和平台;其次,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比例,做到模块化、多元化,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同时,及时更新实践内容,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2.5.3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本专业有规划、在选择地与地方基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与其中3家 13 实习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明确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的实习、实训基地。我们选择的宜昌市3个区级单位的实习基地,都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稳定的指导队伍,同时能满足近100名毕业班学生实习的需要,保证了实习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从实习基地的情况来看,这些实习基地能够保证全部在校学生综合实习、实训的要求。今后,随着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本专业还将进一步扩大实习基地在本地区的覆盖面,并有计划地在周边地区市县建立实习基地。 从实践教学效果来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推动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文科理论性教学提供了可以实验和论证的场所,使学生能够真正锻炼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突出学生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研活动的良好环境,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领域和平台。第三,转变了教师和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在现代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第四,实习基地的利用适应了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体现了“互利互惠,双向受益”的原则。基地建立后,地方政府与学院的联系增加了,双向需求互补,效果显著。第五,实训、实习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就业方面能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了解和学习校内所不能提供的行业知识,最大化的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 14 2.5.4开展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本专业依托校园网,在求索学堂开设专业课程,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考核方法、试题库或试卷库等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和多媒体教育,借助视频广播、WEB教材、聊天室(教学讨论区)、E-mail等方式进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教学的内容不再拘泥于课本的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建设,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2.5.5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设有办公自动化一门实验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现代化办公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管理软件的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公文处理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会议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办公软件的操作与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硬件设施的使用,为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规划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社区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统、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等。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6教学管理 本专业十分重视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创新探索,努力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系统,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3年来,院领导与系部领导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本科教学工 15 作10余次,召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研讨会3次。为规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科教育教学管理,我院先后出台涉及教师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奖励与处罚等方面的制度共计30余件。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发展需求,平均每年出台或修订教育教学管理文件达8余份,目前,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制: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反馈制度;教学质量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措施;学生评教制度等。并在长期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实践中,形成了以院领导为核心的决策指挥与管理调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等。通过规章制度的建设,进一步理顺了教学管理关系,规范了教学工作行为,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目前,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录成绩、网上学生教学管理等,通过这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管理传统优势,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学院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并多次组织新老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增进了新老教师的沟通与了解,帮助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环境,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7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 16 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以来,在团委先后举办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以及歌舞晚会、英语风采大赛、宿舍文化节等文体活动中,本专业学生都有良好的表现,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实践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本专业学生张晓东、辛恺同学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在《三峡大学学报》(2008)公开发表;余甜甜在“三峡大学第六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7)中获得三等奖,张晓东在“三峡大学第七届求索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08年)中获得一等奖,吕媛媛同学获得2008年度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本专业学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在毕业论文方面,2008届52名毕业生毕业论文全部合格,其中,优秀等级5人,良好34人,占总人数75%。毕业论文选题广泛,涉及“公共部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基层组织公共财政问题”、“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与“地方政府的廉政建设问题”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论文格式规范,形式完整,内容结构合理,体现出本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与能力。 2008届52名毕业生顺利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全部获得学位,其中,考取国家公务员及湖北省选调生5人,占9.6%,考上研究生8人,考研率达到15.4%,签定协议书或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以及“灵活就业”39人,占75%,实现全部就业。从就业情况来看,本专业学生以突出的 17 综合素质在公务员、新闻媒体、机关文秘、商业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已经反馈的信息来看,本专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及人才市场欢迎,各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3. 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认知度比较低,学生人数偏少,教学规模偏小。本专业2004年分专业招生,2004级学生共52人。从2005年实行“按类招生,分段培养”的模式以来,学生人数整体偏低,2005级19人,2006级20人,造成教学规模持续偏小。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度过低,社会需求与整体服务机制与专业教学不配套,就业市场不成熟,学生在本专业培养面向有较高符合度的范围内就业困难,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自愿选择专业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本专业。 二是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良好,但缺乏公共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学科梯队和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这也是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材建设缺乏成果。由于专业办学时间不长,教师对专业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需要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专业的认识,所以目前专业自编教材尚未形成结果。 针对目前本专业存在的问题,学院制定了相应措施: 一是针对专业规模偏小的问题,从内外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对外 18 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认知;对内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学生对本专业的偏见与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同时,通过制定一些适当的专业优惠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向本专业靠拢。 二是加大专业建设的交流力度。加强与国内同样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流,探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成绩,重点是吸取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毕业实习、学生考研率、就业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本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计划,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工作。 三是提高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调整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强化与社会接轨的力度,要根据社会对专业和人才的需求,逐步完善专业建设方案,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入手,相应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四是在专业教材建设上,通过鼓励教师参编、合编专业教材,弥补自编教材空白的不足,同时,通过加大科研支持力度与资金投入,为教材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专业教师内部形成积极的以科研促教学、教研相长的良好氛围,争取多出成绩、出精品。 五是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学院已经制订了未来3年的人才引进计划,目标是引进或者培养1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2名应届博士毕业生。 19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和学历层次,为本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 良好基础。 20
本文档为【三峡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自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