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太极拳论

举报
开通vip

王宗岳太极拳论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太极拳经》完全注释 1楼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 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 WuTiaiji 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 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

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太极拳论 王宗岳《太极拳经》完全注释 1楼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 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 WuTiaiji 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 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1、[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注释]太极:太极本为宇宙天地万物的本源。此处指太极拳而言。 无极:宇宙天地万物诞生前的虚空、静寂、混沌状态。此处指太极拳演练前准备阶段时的状态。此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无念无欲无求,无持着的虚空状,谓之无极。无极动而生阴阳,阴阳蒙发而生太极。未动之时动静、阴阳刚柔、进步、开合已悉数寄寓其中。可为万有之母。 母:本源,根本。是动静的机枢所在。 动:指物体按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中移动。 静:保持或维持物体原有的位置。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为太极的枢纽机关。太极拳行功时,于动中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静极则动,动极则静,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2、[原文]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注释]太极拳当行功时,各个姿势一动一静之间前后、上 下、左右、手足、肘胯均有阴阳虚实可循,所以说动之则分。其相对静止状态,其动作、肢体无运行轨迹可指,阴阳虚实具在其中,此谓静之则合。以发力状况讲我动时将敌力分化,不能直达我身,敌劲落空后稍静我劲合而浑整,即刻发放。所以能“后发先至”。 3、 [原文]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注释]过:逾越。及:到达。随:顺随。就:即、去、薄近。过与不及都是失中。失中则阴阳胜衰失衡,就不能合。运劲过则生顶抗,不及则有丢、偏。要作到不即不离,就应当随之而曲,就之而伸。随机应变,不要一成不变,不要固执己意。初学太极拳的人容易犯“过”的错误,稍懂劲后则常失之“不及”,学者不可不慎查也。 4、[原文]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注释]人:指敌方。刚:刚猛有力。柔:柔顺,不抗劲。走:化敌来力。柔以承之,变化敌力方向,不为所制,叫走。顺:得机,得势,自由便利。背:不得机势,行动不自由便利。 粘:取制敌人之力。当敌手用刚猛暴烈的力时,我只有顺应其势,如以胶着物,物我合一,应势取胜。此之谓粘。 5、[原文]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注释]这一段讲的是在与敌交手时,自己动手的急缓速度应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敌手运动速度快而我应对缓慢,则反应迟钝,必被敌所制。敌劲尚未运到,我过于急噪,抢先发力,往往不能有效节 制敌手,敌反而有机可乘。这些都是应着力克服的弊病。在与敌交手中,虽敌方动作千变万化,但只要我能与之急缓相随,便可纯任自然,无丝毫的凝滞,定会胜券在握。 6、[原文]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注释]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天之木起于毫末”。作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尤其是习练太极拳,往往欲速则不达,必须循序渐进。所以习练太极拳的人,首先要从模仿师傅的姿势开始。姿势正确后再求势与势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套路熟练。着法熟练后再行实践,学习各招势的实战用法。如能使用得当,敌不落空,才算着熟。着熟后以推手验之,以求懂劲。研究对方动作轻重缓急,及方向、大小、作用点。久而久之便会由微懂而至无 微不觉,无处不懂。才算得上真正懂劲。懂劲后不求用劲,而劲自合,逐渐达到以意运劲,以气代意,精神所触,莫之能御就到了神明的阶段。这样层层递进,阶阶高升的过程,没有数十年的纯功是难以达到的。 赞 0 , 2011-4-10 16:22 , 回复 2楼 7、[原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注释]顶:囟门,小儿初生时,此处骨软未合,会随呼吸颤动, , 道家称上泥丸宫,藏神之府。道家上田练神。练太极拳者, WuTiaiji 主张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精神和肉体同时得到修炼。运动, 时务使顶上圆光虚灵。顶为全身纲领,头顶悬则周身骨骼正直筋肉顺遂,动作起来全身一致,左右前后都不会有受到任何索制的故虑。 丹田:此处指下丹田,据笔者考据下丹田在脐后肾前,其正确位置处于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和神阙(肚脐)与命门(肾脏)连线的交点上。常用深呼吸使气归于此,自能神旺气足。《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乎”。又曰:“虚其心,实其腹”都讲的是吐故纳新。归根复命,长此以往必能延年祛病,下丹田为全身重点所在,习拳者沉气于此则屹立不动。气沉时应徐徐而下,在有意无意之间,不要用力憋气,使小腹外鼓,如若不慎会导致肠疝等不可不慎。 8、[原文]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注释]偏、倚:都是失去中正。藏:隐匿;现:显露。忽隐忽现神明难测。外指身体姿势,内指神气运劲。神气意力全身贯彻。无过不及,忽隐忽现,令人不可捉摸。虚颌顶劲、气沉丹田须含活泼之意,为自然之趣,过于矜持则神气凝滞,姿态呆 板,运劲不能虚灵,所以要忽隐忽现。 9、[原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注释]杳(yao):不可捉摸。此二句承上文而言。进一步解释忽隐忽现之意。与敌接手后觉左边重,那么我左边与敌接触之处,即变为虚,使敌感到杳然不可捉摸,随其意而变化,不可稍有顶抗,如此虚实易位使其处处落空,而莫之奈何。右边亦然。虚与杳同义。 10、 [原文]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注释]仰:提升、拔高。俯:下降、按压。交手时敌欲提我使上,我因其力而高之,意欲扪天,使敌难攀。敌欲压我使下,我即顺势而下降,如探深渊,敌反失其重心,因势变迁,潜移默化,存乎一心。 11、 [原文]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注释]我前进击敌时,敌差顺领我劲,我则长身以随之,使其无可退避。敌乘胜前进时我即收缩后退,使其追之不及,力到尽头。自不再得逞。太极拳以柔静为主,但不是一味避让,而是以退为进,以退为攻。全在因势利导,不必拘泥。 12、 [原文]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注释]羽、蝇虫都是份量极轻的。加:增加;着:附着。言练太极拳进入高级阶段的人感觉极其敏锐,稍触即知。稍纵即逝。即就是轻如羽毛,如蝇虫,稍近我体就会立即有知觉,马上做出避害趋利的动作,而不容一羽,一蝇虫附身我体。“守静笃,致虚极”方能寂能不动。非经久锻炼,肢体软灵,感觉异常灵敏,难以达到如此境界。 13、[原文]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 [注译]《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曰“善攻者敌莫能御之,善守者敌莫能攻之”。精于太极拳术的人,因能虚静而阴阳相合;因感觉灵敏而能刚柔相挤。敌方任何一个微小动作我都了解在胸,而我行动意图敌方却浑然不知。拳术家所向无敌都经由这一途径。 14、[原文]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 [注译]斯:代词。此这。斯技:这种技艺,泛指各种门类的拳术。意为:就武术而言,门派种类很多。流派不同,当然姿势也各有区别。但除太极拳外,其它拳术都特别重视力量与速度的训练。以壮欺弱,以快打慢。而不求懂劲、轻灵、以静制动等决。 15、 [原文]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所为也。 [注译]力气大的打赢体弱乏力的,身手敏捷的打败反映迟 钝的,这都是天赋的能力,不是因勤奋学习而达到的。 16、[原文]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 快何能为。 [注译]古称七十为耄,八十为 耋。意为年老之人力量匮乏, 行动迟缓。“四两拨千斤”太极拳推手歌决中句。如秤衡 秤物,小小秤砣能称千斤全赖杠杆、斜面之理。太极拳以 小力胜大力,与物理学杠杆、斜面之理相吻合,是有其科学 依据的。年老力衰之人能抗御众人围攻,绝非依仗手脚速 度快而已,全靠多年修炼的太极功夫。 , 2011-4-10 16:22 , 回复 3楼 17、 [原文]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注译]平准,指秤提上的刀刃。中正灵敏。太极拳中正安静, , 不偏不倚,脊背三关自然畅通。秤敌来力大小精确无误。太, WuTiaiji 极拳圆妙庄严,灵活无滞,周身转动如同车轮。 , 18、[原文]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注译]偏沉:因倾斜而倾覆。太极拳讲求中正平圆,不可前俯后仰,左右倾斜。不正则偏,偏则易倾。双重;双腿僵直,平均踏地。太极拳要双腿灵话,分清虚实,不宜太死板。《老子》曰“跨者不行”就是讲两腿叉开平均着地,不如倒换虚实,就是无法走路,所以犯双重之病的人,行动必然迟滞,要想解除双重之病,就 要懂得分清阴阳虚实。 19、[原文]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注译]制敌劲为粘,化敌劲为走。二者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制而化之,化而制之,制离不开化,化的同时就是制。 20、 [原文]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挤,方为懂劲。 [注译]阴阳请参阅第六部分名词解释。阴阳互为消长,二者如磁铁之两极,不可分割。得太极拳三昧者方有知己知彼之刚柔虚实。阴阳虚实相辅相成,不失其机,才是真的懂劲。 21、 [原文]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注译]只有懂劲后,方能愈练愈精。若不懂劲,则越练越不精。 懂劲后再默默下功夫,往精细处揣摩就会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了。 22、[原本]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注译]在与敌交手时不可强行以我为中心,一意孤行,过于执着,固执已行,而要随机应变,不拘成见,舍掉自我,做不到舍已从人就会逆势妄动,动则得咎 23、[原文]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注译]太极拳就是在矛盾对立中求得统一,在运动变化中求得平衡,所以极其精微细密一不小心就会滑向谬误.真心修炼太极拳的人不能不审慎辨别正误,否则会在谬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是(代词):此为(动词):著述。为了广大太极拳修炼者能步入正途,因此写了这篇论著,是全文的结束语。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明——杨澄甫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之母也 (注意实行解说非作文也) :不动为无极,已动为太极,空气磨动而生太极遂分阴阳,故练太极先讲阴阳,而内包罗万象,相生相克电此而变化矣,太极本无极生,而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合:练太极,心意一动则分发四肢,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九宫,即掤履挤按采捌肘肘靠束退顾粉定,静本营极心神合一,满身空空洞洞,少有接触即知。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无论练拳对敌无过不及,过逾也,不及未到也,过与不及皆失中心点,如敌来攻顺化为曲,曲者弯也,如敌攻未呈欲退,我随彼退时就伸,伸者出手发劲也,过有顶之敝,不及为丢,不能随曲为抗,不能就伸为之离,谨记丢顶离四字,如功能不即不离,方能随手接巧。 **人刚我柔为之走我顺人背为之黏:比如二人对敌,人力刚直,我用柔软之手搭上敌之刚直上,如皮鞭打物然实实搭在他劲上,他相摔开甚难,他交就是胶皮带缠住他能放能长,如他用大力,我随粘他手脆往后坐身,手同时不离往怀收转半个圈为之走化也,向他左方伸手使敌身侧不得力,我为顺,人为背,黏他不能走脱矣,昔有一轶事,有不法和尚头者,与一人较,人知其用羊抵头之法无敌焉,甚惧,其人见和尚新剃头,忽想一法,去外用湿毛巾一条仿焉,和尚施其法,此人用湿毛巾摔搭头上往下一拉,和尚随倒,是即以柔克刚之理也。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今同志其柔化,不知急应之法, 恐难与外功对敌,急快也,缓慢也,如敌来缓则柔化跟随此理皆明,如敌来甚速柔化乌能取哉,则用太极截劲之法,不后不先之理以应敌,何为截劲,如行邱埋伏突出截击之,何为不后不先,如敌手已发未到之际,我手截入敌膊未直之时,一发即去,此为迎头痛击,动急则急应此非真传不可。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与人对敌,如推手或散手,无论何着数,有大圈,小圈,半个圈,阴阳之奥妙,步法之虚实,太极之阴阳鱼,不丢顶之理,循环不息,变化不同,太极之理则一也。 , 2011-4-10 16:22 , 回复 4楼 **由着热渐悟懂劲由懂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著者拳式也:今同志专悟懂劲,故不能发人,先学姿 , 势正确,次要熟练,渐学懂劲,古人云,不揣其本而其齐其, WuTiaiji 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此句纪求姿势后悟懂劲,不, 难而及神明,神明言拳精巧,豁然贯通,即领悟得拳奥妙,能气行如九曲珠太极理通焉,非久练久熟,何能此境耶。 **虚灵顶劲气沉丹点不偏不倚:顶者头顶也,此处道家称为泥丸宫,素呼天门,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精神上提,不可气贯于顶,练久眼目光明,无有头痛之病,丹田在脐下寸余即小腹处,一身元气总聚此地位,行如气海发源,环流四肢,气归丹田身与气不偏倚,如偏倚,犹磁瓶盛水瓶歪倒,则水流出矣,丹田偏倚,则气不能归聚矣,此说法佛家舍利子,道家为练丹,如此练法气壮多男,工久外有柔软筋骨,内有坚实腹脏,气充足,百病不能侵矣。 **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隐者藏也,现者露也,隐现之法,与人对敌,犹神明难测之妙,如敌来击至我身,我身收朿为忽隐使敌不能施其力,如敌手往回抽时,我随跟进为忽现,敌不知我式高低上下,无法敌当我手,练太极如何中小船人步临其上,必略偏忽隐,又裹步必随起,忽视,犹龙之变化,能升能降,降则隐藏藏形,现能飞升太虚兴云吐露,此理言太极能高低,隐气即忽有忽无之说重者不动也,与人对敌不动可乎,如用拳必以身体活动,手脚灵捷,然后 可以迎敌,敌如击我左方,我身略偏虚无可逞,击我右方我右肩往收缩使其拳来无所着,我体灵活不可捉摸,即左重左虚,右重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弥长退之则愈促仰为上,俯为下,敌欲高攻,吾即因而高之而不可及,敌欲押吾下因而降使敌失其重心,与己说,仰之弥高眼上看,心想将敌人掷上房屋,俯之弥深,想将敌人打入地内,班侯先生有轶事,六月某日在村外(即北方收粮地方)场乘凉,突来一人拱手曰,访问班侯先生居处,答吾即杨某也,其人疾出大食中三指击之,班侯师见场有草房七尺高,招手说朋友你上去罢将其掷上,又言请下罢速回医治,乡人问曰何能掷其上,曰,仰之弥高,乡人不解其说,北方有洛万子从学焉,习数年欲试其技,班侯师曰将你掷出元宝式样可乎,万笑曰略试之,较手如言两手两脚朝天,右胯着下如元宝形,入地不能,将胯摔脱矣,医好至今腿略颠跛,此人拳甚好其人至今还在,常曰俯之弥深利害极矣。 **进之则愈长退之愈促:长者进也,促者迫也,与人对敌时,可进不可退,伸手长劲,我手愈进愈长,不进则短,我击敌,适退时我进身跟步,促迫敌不能逃也,敌不逃脱我为顺敌为背,可能施其机,总言之即粘连黏随之意义矣。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练工久感觉灵敏,稍有接触即知,独如一鸟毛之轻,我亦不驮,蝇虫之小亦不能着落我身,即便着落琉璃瓶内,光滑不能立足,我以化力,将蝇足分磋矣,如此可谓太极拳之功成矣,昔班侯先生有一轶事六月行功时,常卧数荫下休息,或有风吹一叶落身上不能存留,随脱流而落地下,自常试己功,解襟仰卧榻上捻金米(即小米)少许置与脐上,听呼一声小米犹弹弓射弹一样,飞射瓦屋页相接,班侯先生之功可为及矣,同志宜为之。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与人对敌,不出有一定架式,使敌无处入手,如诸葛用兵或攻或守敌莫能预测,谚云不知我葫芦卖的是什么药,敌不知我练太极拳有审敌之法,如搭手素熟懂劲,我手有灵动知觉,敌手稍动我早知来意,随手凑巧以发即出,如离远用审敌法,以望即知其动作,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面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出虽拳类繁多,各门姿式用法不同,总而言之,盖注重手快力大则 一也,此种说法,人生就有,非学得也,各拳著名人亦甚多,但未有太极之理之精微奥妙也。 , 2011-4-10 16:22 , 回复 5楼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圣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学艺能无力打有力,手慢慢手快,以巧治敌,能使人实 , 地心服,亦不愧学艺之苦心矣,练太极能引进落空,虽千斤, WuTiaiji 力无所用矣,能灵活才有落空之妙,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 斤之妙得矣,昔有一轶事京西有富翁庄宅如城,人称为小府张宅,其人爱武家有镖师三十余人,性且好学,闻广平府杨禄禅名著,托友武禄青者注聘,及请至,张见请人瘦小身未五尺,面目忠厚,身衣布衣,遂招待其礼不恭,燕亦不盛,露禅先师会意,遂自酌自饮不顾其锩,张不悦曰,常闻武歌谈先生盛名,不知太极能打人乎,禄禅知谦不成,遂曰有三种人不可打,张问何为三种,答曰,铜铸的,铁打的,木作的,此三种人不容易打,其外无论,张曰敝舍卅余人冠者刘教师,力能举五百斤与戏可乎,答曰无妨一试,刘某来式猛如泰山,拳风飕声,临近,露禅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拍之,跌出三丈外,张抚拳笑曰,先生真神技矣,遂使厨夫,从新换满汉盛燕,恭敬如师,刘力如牛,不巧安能敌手,由此知彼显非力胜,之能为功也。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七八十岁为耄耋,能御众人,指练拳言,不练拳,即年壮,敌一二人难矣,用功人自学拳日起,至老未脱功夫,日久筋骨内壮,气血充足,故七八十岁能敌众人,犹战定军山老黄忠言,人老马不老,马老刀不老,其言甚壮,练太极拳人老精神不老,能敌多人,概此意也,昔建侯太师遗事,有日天雨初晴,院泥水中一小路,可容一人行,门生赵某立其间观天,不知老先生自屋出,行赵后焉,欲为戏伸右膊轻轻押赵右肩上,赵某觉似大梁押肩,身湾曲侧坐,移出路,老先笑而不言,行出,又一日足立院中言与众捕为戏,有门生八九人齐拥上来,见老先生几个转身,众人齐跌出,有弓余的亦有八九尺远的,老先生年近八十,耄耋御众,非妄言也,快何能焉,快何能为,此快字言 无着数之快谓之忙乱,忙乱之快无所用矣,非快不好,快而有法然后可用矣。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立如平准,即立身中立不偏,方能支撑八面,即乾坤坎离鄙震兑艮即四正四斜方向也,活似车轮言气循环不息,古人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腰如车轴四肢如车轮,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肢不能动转,自己想使车轴转,可多浇油腰轴油满方好,同志细细体会,自得之,勿须教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前说有车轮之比,犹如用一脚蹬轮偏,自然随之而下,何为双重犹如右脚蹬上右方,左脚蹬上左方,两力平均自滞而不转动,此理甚明,忽须细说。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最浅解说,同时得许多宜处,譬如有几人练太极日日用功五六年,与人较反被敌制,同志问曰你用功五六年可为纯工矣,何其不胜,请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演十三式观之,见其练法骑马坐裆把拳怒目咬牙,力大如牛,气也未敢出,此为双重练法,同志笑曰,尊驾未悟双重之病耳,又一人曰,我不用力练五六年,为何连十岁顽童也打不倒,同志请其演十三式,其见练法毫不着力,浮如鹅毛,手足未敢伸,眼亦未敢开大,同志笑曰,尊驾为双浮娱矣,双重为病,双浮亦为病,众笑曰,却实练法何能得之。 **预避此病:双重双浮之病,预避此病,现今易耳,有此拳书容易知之,此书练法先阅一扁拳理甚多,不能一阅就全懂,日后可练十日拳阅一日书,慢慢此书功效大着矣。如有一节悟明料难,可问高明老师也。 **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阳相济方为懂劲阴阳即虚实,总而言之,粘连走化懂敌之来劲,前解甚多不必多叙。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能懂劲敌之来劲,加以日日习练久练久熟之意,揣摩就是悟想老师教的使用法,极熟,出手心想即至,从心所欲得之矣。 **本是舍己从人 与敌对手,知要随人所动,不要自动,吾师澄甫先生常言由己测滞,从人则活,能从人便得落空之妙,由人不能由己,能从人就能由己,此理极确实,极奥妙,同志功夫练不到此地位,恐不易知耳,此说极明显,佛经云,我说牛头有角,即明显之意也。 , 2011-4-10 16:22 , 回复 6楼 **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厘毫谬逾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与敌对手,多是不用近,而用远,静以待动,机到即 , 发为近,出手慌忙,上下寻处击敌为远,太极之巧,分寸之, WuTiaiji 大,厘毫之小,所以不可差也,如差厘毫,如千里之远,练, 拳对手同志不可不注意焉,此先师王宗岳传太极拳之要论。 太极拳论 我们来看前面那一句:“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一句话和后面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它是一个总纲,在这里给大家立一个关系,我们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应该说“太极”这个词的来源,最早是在《易经》的《系辞•上传》的十一章,里面有一句话叫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我们这个“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把它对应一下,那么这个(道)是无极,阴阳是二,那么这个(一)就是太极了,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应该说这个地方(一)叫作易,对应(一),上面这个(无极)叫作不易,我们这里所说的“无极”,无,无之极,无之前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就是一切的根源。那么“无极”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给它这几个字,就是“静、寂、定”,它跟“道”是相对应的,是不变,不易的,是一切的本源。 “无极”生“太极”,那“太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来界定“太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事实上)我们的这个《太极拳论》它全部是阐释我们练太极拳究竟要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调整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是调整成一种“太极的状态”。那这个“太极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太极它是不是阴阳呢,它是阴阳之母,是它变出了生出了阴阳的,那么它的特点呢是“灵、通、变”,那究竟它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应该说它就是处在不变、不易、不动和这个动(动了就变成阴阳了)之间的那个东西,在动与不动之间的那么临界的状态,它是刚好处在不动到动之间那个非常灵动的一种状态,它一开,一动它就生出阴阳,它一收一合就回归到 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没有和有之间的一种临界的状态,那它的特点呢是通达的,是要变的,是刚好要变和不变之间,是有灵性的一种状态,这就是“太极”。 太极一动,就分阴阳,不动呢就回归到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无和有之间,“道”和“二”之间。我们后面有一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的这种活泼的,临界的,非常有生命力的这种状态,它一动就要分阴阳,就要生二,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阴阳”的意思呢,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不是“非阴即阳,非阳即阴”的,而是一种非常灵动、非常活泼的,在阴和阳之间不断的转化,它也可能是“亦阴亦阳”,也可能是“非阴非阳”,阳要变成阴,阴要变成阳,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三”,也就是“非阴非阳,亦阴亦阳”。如果我们来画一个图,那“道”就可以理解成这个样子(一个圈),没有,也就是无极图,就是一个圈来代表,实际上它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把阴阳来一个简单的二分法,一分为二,那么它应该是这个样子(一条直线分一个圈为阴阳各半),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不是这样的,不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就变成非阳即阴,非阴即阳,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关于阴阳的状态呢就是这样的(太极图)。那么太极是从这个(无极)到这个(阴阳)之间,一种变和不变之间的,它具有生命力,但是生命力还没有萌动,那么它一动就分阴阳。我们打拳时一开始就是那个无极桩,你一动就要分出阴阳来,一静就回归到无极。这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三”是什么呢,就是中间那条线,它非阴亦非阳,你说它是阴,也是阳,它是在两可之间,我们中国历来的传统的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不是说我们说这个人好,他就好得不得了,好上天,坏就该入地狱,它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原来说过,一个人如果你把他的所有的优点都加起来,他就是亘古烁今的圣人,如果缺点全部集中起来,肯定应该判几年。我们可能是前几十年整个形成了一个非左即右,非右即左那种状态,我们太极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就要回归到我们中国人本来的那种思维方式,就是在阴和阳之间有一个非阴非阳,亦阴亦阳的状态。那么这个状态它是动态的,是随时在变的,也可以是纯阳,也可能是纯阴,也可以是在阴阳之间,它的中间这个(s线),我们可以叫它灰色地带吧,那么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阴阳的交互运动中产生的,这是我对太极图的这样一个理解,当然这有两个极点,极阳变成阴,极阴变成阳,这个我想大家都是很明白的了, 这个我们就不多说。我们练的这个太极拳,我们要把我们的身体调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要调成这个很灵动的太极的状态。那么这个“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静是由心,心一动,形就开,就分阴阳。那么心一静,就合,就归于无极。所以这句的理解是:动静是基于心,而开合是表现于形。动就分阴阳,静就合为无极,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 2011-4-10 16:22 , 回复 7楼 下面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 , 贯。”这个就是具体到我们的身体应该怎么样来作。这个无, WuTiaiji 过不及它是这样的:无过,还有就是无不及。那么“过”在我, 们太极拳里有一个说法就是“你过了”,过了就要犯顶;不及呢就要犯丢,就是你不能粘住对方,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就是要跟对方保持沾粘。 随曲就伸的随曲,就是说对方进来了,我随他,为什么我们要放松,放松了,他的劲来了,我就可以顺着他的劲走;就伸呢,就是他走了我要跟得上去,这是就伸。我给大家写一下:沾、粘、连、随。那这个“沾”字就是不过,这个“粘”就是不要不及,不要脱离开了,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不过理解成不抗,对方来了我不抗,这个不及呢就是不要离,不抗不离,这是沾粘。那么随曲就是随对方,他怎么来我跟着怎么走,这是连,他要走我就给他随上去,这是随,随曲就伸就这样理解。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那天冯老师讲知北游里有一句:不将不迎。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无过不及,不丢不顶,不将不迎,不卑不亢,都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要守一个“中道”。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个就比较具体,“人刚我柔”刚就是他进攻我的时候,他的劲出来了,我就要柔化。你如果是硬碰硬,你要这样去碰一下,那肯定是哪个力大,哪个就碰得赢。所以我们太极拳就不会说我们来比一下看哪个拳头硬,不作这个事情的。他是刚来我就是要柔化,用我们的术语来说就是“走”“走化”,用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 这个沾粘的功夫去避开他的劲。然后达到“我顺人背”。(演示)他这个刚劲过来,我就给他化开,化开过后呢,他就背了,他的侧翼就亮给我了,他就处在一种“背势”,我就处在一种“顺势”,我们在推手过程中都是要怎么去把对方的劲给他化掉,然后呢什处在一种顺势让他处在一种背势,顺背,这个就称为沾,那么他来了,我走化,然后呢给他沾住,我的身体很泰然感到很舒服,而他的身体就感到不舒服,成为是种背势,随时可能被打出去,我顺人背,我们在推手中呢就是要去捕捉这种状态,要避开他的强烈的进攻,然后呢我攻击他的侧冀,我自己摆得很顺。他如果是堂堂之阵,孙子兵法里讲的“勿击堂堂之陈” ,他是堂堂之阵而我去攻击他就是“其下攻城”,是一种下策。我放他进来,让过他攻击的锋,而攻击他的侧冀,这是太极拳的基本的思想,引进落空,达到我顺人背的这种状态。 大家注意,在这个太极拳论里他没有说怎么打人,他整篇里都没有说怎么打人。而是教你怎样保持这种顺的状态,让他背,他背了,那打不打在你,后面的每一句都是告诉你要怎么作,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不是说你要怎么样去打人,很多人都会问太极拳打不打人,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打人,有个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这个要看情况,看对象,杨露禅刚到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故事,说是那个请他去的,一看他是瘦瘦小小的,其貌不扬,穿的土布衣服,很朴素,心中就有一点瞧不起他,摆的宴席呢也很一般,那个人家里边呢有几十个骠师,很有功夫,吃饭的时候呢就用一种很挑衅的语言就问太极拳打不打人,杨露禅就说:铜人不打,铁人不打,7木头做的人不打,其余的不论。那别人就问我们这最好的骠师可不可以试一下,这种情况就不同了,杨露禅那种情况是人家请他去教拳的,那别人要挑衅那你肯定得应,那个人全力的一拳攻击他,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几个指头一接,避开他进攻的这个劲头,攻击他的侧冀,就打了一丈多远,这是有记载的。马上,别人就换成了满汉全席,前倨后恭。杨露禅到北京,他把这个太极拳带到了社会上,后来叫“杨无敌”,实际上是靠功夫打出来的。当然这个是我们祖师爷的功夫了得,我们呢就尽力的去追求吧。那这个是说要做到我顺人背,其实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是一个渐修和顿悟的过程。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大概划分了三个阶段。这个着 熟很重要,着呢是在太极拳里,我们打的这个套路里用的这些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棚捋挤按等这些就是着,那么它的用法要搞清楚,要千锤百炼的把它练熟。在太极拳里面我给大家写一下,从着的角度来看有哪些东西:太极拳的十三势朋捋挤按采列肘靠,这是八法,然后是进退顾盼定。如果从着来说就是这些。在套路中揽雀尾就包括朋捋挤按。 , 2011-4-10 16:22 , 回复 8楼 这个“朋”(应该是有一个提手旁的),它是有一个圆撑的意思,拳谚里有这么一句:朋字义何解,如水浮舟行。水浮着 , 那个船,那么它是托着那个船,有一种动荡之感,是活动的,, WuTiaiji 水上的这个船它是活动的,大家要更好的理解这个朋呢,可, 以想象这个气球,气球里面是灌了气的,你用手指去按它,它有一个向外的力,但看一下你去按的那个地方,它是不是要往里面走,就是说它实际上不是在顶着你。这个朋呢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过,无过不及我们要不过。如果是一个实心的球,你按它它就要顶住你的,而这个气球呢它就要往里面凹,它就没有顶你,但是呢它又有一个向外的弹性,这个朋,比如别人进攻我的时候他按我的手,就要有这个弹性,不要硬顶着他,但是呢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按瘪了,那这就要在两者的中间,要不顶不丢,这种状态是一种活的状态,那我去听他的劲,这个后面还要专门说。我们打拳的时候这个为朋,那么实际上任何拳的动作全身都要有朋劲。等于说打拳时你全身都要有一种向外撑的一种劲,那么这种劲呢不是你用强力去往外撑,它是经过你长期养成的一种内在的东西,就是当外力作用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有一种本能的,也不是去抗它,而是接和化,全身实际上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朋,有一种弹性。 朋字是我们太极拳里很重要的,象我们这个身体你推不动,有一种你按不进去的感觉,好象有一个气场一样,讲太极拳有两种,就是说如果是要神秘化它,我有功夫你推不动,我就说我这个是气场什么的,你按不进来,这是气场的作用,把它神秘化。这个可能你也会相信,因为你还没有练到这一 步。而如果我们把它破解开,实际是给人感觉好象有个气场一样,就是说我这个地盘是我的,你进不了我这个地盘,我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呢他是通过这种训练,他有一种这个张力,你感觉这一块你进不去。 这个捋呢就是非常的代表太极拳的技击特点的,人刚我柔我顺人背,他进来了我不是去顶住他,而是顺着他的劲走,让他落空,然后呢他的侧翼就暴露了,那实际上这是他最弱的部位,这就是避实击虚,所以捋的时候,我们打捋是这样打的,他的劲来了,我顺着他的劲走一截,通过转腰,腰胯的整体的配合,然后这个劲从这儿出来,攻击他的最薄弱的地方,这个称为捋,实际上这是在兵法上是避实击虚,我们这个太极拳呢它跟这个《孙子兵法》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 挤,挤我们是这样打的,前手是朋手,你朋住了对方,再给他加一点,就是给他挤进去,是先朋住了对方,他按不进来,我朋住他,他到了临界状态,我再给他加一点,对手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将倒,再加一点就要倒了,我就再给他加一点,就把他打出去,那么这个是阳中之阳,本身是朋,然后呢再加一点,这是挤。 这个按呢,我们打按的时候是这样的,这个按劲呢要这样理解它,就好象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象有个网罩着对方。我这两个手是阴阳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后面还要讲双重,如果你这两个手同时象这样去不行,两个手的阴阳在不断的转化,不断的在变,而且是根据对方的变化来调节,这样我就一步一步的侵进去,就好象是水,在慢慢的浸、浸、浸,浸动对方的根,把他浸到极点了,他已经这样马上就要倒了,然后你再整劲而发,这样就把人发出去,这个就是按劲。 那么这个朋捋挤按在我们太极拳里面就称为四正手,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 ,这是堂堂正正的手法。下面采列肘靠,对于这个采劲呢有这么一个说法,好比你抱着一个坛子,很生气了,要把这个坛上掼到地上,就这么“叭”摔到地上,那个手上的那种感觉,是向下向后,采劲呢在技击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惊”对方的手段,一采一惊,拉空对方的重心,这是偏法,采列肘靠是我们用的奇兵,或者说叫着四隅手。这个是四正,这个是四隅。列劲呢也是这样,只是它比采劲的幅度要大,而且它是向后向上的,这个也是隅手,如果对方的劲很大按我,从上面,我就让过他的劲头,还是攻击他的侧翼,总之根本的就是要“我顺人背” 。 , 2011-4-10 16:22 , 回复 9楼 肘劲呢就是用这个肘,肘的方法很多,这个肘太厉害了,打人的话太黑了,这都是近身的,肘的用法非常多,在套路里 , 面,比如这个往前,往后,这样、这样、这样都可以。因为, WuTiaiji 只要你这个活开了嘛,只要这个合适你都可以用。有一个非, 常根本的原则,就是太极拳的根本原则是:不是我现在想用肘打你,然后去怎么样用肘打,是他到了这个位置,他很背了,刚好合适我用肘打他,那我就用肘打他。对方喂到我口中来了,我用什么方便就用什么。是这样一种状态。不是说今天我就要用肘把你打倒,那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太极拳是要客观,要因敌变化,不能我自己猛冲猛打,管他的,我就照我的想法去打,那就是送到别人嘴里去。靠呢是对方挨的身体很近了,已经要侵到我的中心来了,那么我的这个肘的防线都突破了,靠呢有肩靠有胯靠,把对方收到身上来了。这个也要求肩、胯、腰啊要非常的活。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实际上我们在推手中没有把它截然的分离,要因敌变化嘛,在练习中有分开来练,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它都是组合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怎么合适怎么用。四正手是前人总结的方法,并不是说我们要囿于这种方法,好象刻意去练朋、刻意去练肘什么的,实际上要把自己调成太极的状态,他来了我该怎么就怎么。 进退顾盼定,就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前进后退是步法,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非常的高,我一开始都教了大家练猫行步的,腿上要有力量,走到后来大家还要慢慢的走快。步法活开以后,看起来就象风一样,“行如风”嘛,速度很快。左顾右盼可以理解成眼法,比如他这边攻过来,我让开。如果我往右转,眼睛要左顾,有人问打拳的时候眼睛看哪里,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推手中就很明白,你永远看着你的敌人。当然你往左边转你眼睛就要看右边。左顾右盼你可以理解成眼法,也可以是身法,就是左右的转换。 中定,这个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说到底,最后就要练“中定”。不管用什么方法,在任何时候,最根本的就是要“守中”。所 有的变化,不管他怎么变,你只要守住自己的中。所以太极拳的十三势,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最后都是要落实到“守中”,不管是别人如何攻击如何防守,你自己的这个堂堂之阵,自己的这个地盘你要守住。我站在这你推不动,这是一个很基础的“守中”,对于内行来说,他要来攻占你的地盘,这个不是单兵的交战,太极的交战好比是攻城一样,这是我的地盘,那是你的地盘,我们要攻城夺池。 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拳基本上是要求你处守势的,你来攻我在守,最后是我的地盘越做越大,我不是把你的地盘强攻下来,是很自然的我的地盘越做越大,所以这个“中定”是我们练“着”的根本,最后就要落实到你要守得住自己的根,你自己重心的平衡,你自己要能把握。比方说我现在的中定在这里,我换一个领土,这个重心是随时都在变的,我到哪儿我这个地盘都在,我只守住我的中。哪种情况是失中呢,就是你的重心掉了。如果你是主动的移动,这个不算失中,如果你是被动的出去那就叫失中,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根被打掉了,没有守住自己的中。以上这个十三势都属于“着熟”的范畴。太极拳架中三十七个不同的动作都可以归结到这十三势的演变。 “着熟而渐悟懂劲” ,这个就是由渐修到顿悟的过程。着熟的这个“着”,就是前人总结的练功方法。你要想象六祖慧能那样一下子自己就懂了,想来也是不行的,可能需要大天才才行。要“懂劲”还是要通过“着熟”一步一步的去修炼,然后才可能豁然贯通。 这里说到一个“劲”,太极里边不说“力”而说“劲”,我们一般把单纯的肌肉收缩的力称为“力”,比如说“扳手腕”,就是相关的这几个肌群的收缩,这个叫“力”,或者说叫“拙力”。而这里的“劲”是太极拳的一个专门的术语,它是你的身体通过这些“着法”的训练后,通过打拳练功把身体都抖散了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你能对你的身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自然产生的一种完整的“整劲”,或者说我们出的这个“劲”,是一种复合的力,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呢,它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根据你的变化在不断的调节,这个才能称之为“劲”。 , 2011-4-10 16:22 , 回复 10楼 太极拳里还有一个术语叫“听劲”,这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说法,我们常说“练听劲”,说某人功夫差就是说他 , 听劲差,你听劲好就是功夫比对方好。那这个“听劲”是什么, WuTiaiji 呢,就是通过“着”的这些方法的训练,你对这种“劲”的变化, 感觉非常的灵敏。如果对方是一个很单纯的直力,那这种力非常好处理。内行的话他是在不断的变化,在不断的调整。两个都是内行,都在调整,那就要看谁调的更细,看谁的意识走在前面,这就是一个“听”的过程,都在不断的调,也就是在“听”对方,不是用耳朵而是通过全身的感应去感受对方的变化。 我的老师今年八十七了,他一样的可以把我打出去,实际上他现在身体很瘦,真的没有什么力量了。但是他的感觉非常灵敏,他的意识始终走在前面的,我要变始终变不过他,他的变化总是侵住我的根,这样我总是守不住自己的地盘。他要打我就很简单,确实不需要太大的力量。这就是他的听劲比我高,活做的精细,好比绣花,他是用很细的针在绣,而我是拿个很粗的针在缝,所以太极拳要练精细的东西。 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听劲”下个定义的话,就是“微动即知为听劲” 。对方有一点点小的变化,我都很敏感,我都知道,而且全身都要观照。所以说“着熟”也就是练“听劲”的过程。 那“懂劲”是什么呢,就是“未动能知”。这个境界可就太高了~你往这一站,我就了解了你全身的毛病,哪儿有问题。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其实不一定伸手,行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所以“未动能知为懂劲” 。我们对懂劲提得非常高。李雅轩太老师曾说过,太极拳就只有懂不懂劲的问题,懂了可以变化无穷,不懂,你就是会一百个劲一千个劲也还是叫不懂。所以说懂劲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就相当于禅宗里讲的“开悟”了。开悟了以后,你还要往前走,要“阶及神明”,阶及神明就不可说啦。“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个“阶及神明”我们这里就不说。 下面这一段就完全是教你怎么做了,你应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一大段完全是在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把我们的身、心调整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并没有教你怎样去进攻怎样去防守,而是把你自己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练拳到底要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这个是非常实在的,这个在我们平 时练拳的时候都是反复的强调的。头不是由下往上去顶,而是好象头顶上有个东西悬着,有根绳子在往上扯一样的感 觉,所以叫“虚灵”,又叫“顶头悬”,你一顶头悬,这个“神”就出来了。中间的这根线吊着,随便身体怎么变化,中间的这个“顶劲”都不能丢,你头往哪边偏,别人就可以往那个方向打你。这个是“虚灵顶劲”。 “气沉丹田”,就是上要悬着,下面要沉着。《易经》里有个“谦卦”,从卦象上来看,如果我们形象的把这个卦象看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它的“九三爻”这个位置就是“丹田”,丹田 这一块要实,这个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山,就是说你要有实实在在的“山”,但是你要把它藏到“地”下,“谦卦”就是谦虚 的意思嘛,要虚心,要把心放下来,放在肚子里,丹田这一块就很实,上面虚虚的顶着,下面实实的沉着。如果我再往下沉,那这个卦就变成“升卦”了,下面变成了“风”,是“活”的形象,实在而又有活力。再往下沉,就变成“泰卦”了,这 么我们练太极的一个目标,就是下面要实,上面要空,中间呢要灵活,就是“上虚下实中间灵” 这样一种状态。 , 2011-4-10 16:22 , 回复 11楼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不偏不倚”就是“八面支撑,八不倚靠” 。我站在这里,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都要是满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是很圆满 , 的,自己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稳稳当当站在这儿,八不倚靠,不倚, WuTiaiji 靠别的来支撑,守住自己的中,跟人推手也是一样,守住自己的中。“忽隐, 忽现”呢我们联系这个太极图来看,它的阴阳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它可以是纯阳,比如发劲的时候,全身集入一点,这一点就是阳中之阳,纯阳,也叫真阳。他进来了我空开,让他落空,这时我变成了纯阴,真阴。而中间这个过程是在阴和阳之间不断的转化。不是说是阴就是阴,是阳就是阳,这就叫“忽隐忽现” 始终是在动态之中。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刚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这都是在说在别人进攻你的时候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我感觉到我左边重了,我左边就要虚开,我感到右边重,右边就要虚开。他的劲用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不要,感觉到你的意用在我哪儿,我哪儿就不 要。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哪儿重就哪儿没有” ,我感觉到哪儿有劲就没有了,他要哪儿我就给他哪儿,就是有一样东西不能给,那就是重心不给,也就是这个“中”是要守住的。这个原则、核心不能丢。然后呢其他地方随便你要,我给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要守住自己的“中”,那么我这边给了,我另一边要反给过来,这样正好就是阴阳平衡。注意这里都没有说你怎么去攻击对方,实际上你反过来,换位思考,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要进攻我就是要去攻击他的重心,但是他也要变的,他也要左重左虚呀,在这个不断的变动之中,那就是功夫的高低问题了。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也是我守着自己的堂堂之阵,他往上我比他更高,他往下我比他更下。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神龙见首不见尾。注意这都是我们理想的状态。总之说穿了你要把你自己的身体练得比对方长,把自己的身体活开,筋骨关节拉开,也有一种说法呢就是你的“气口”比对方长。比如他追我,我一直退,退到底,但是我还是能够反过来,总之就比你长一点,实际上也不要长太多了,你就只比你面前站着的这个人,要攻占你地盘的这个人长一点就够了。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他来进攻我,我比他更长,他摸不到我的底。他退,那我要给他随进去,跟上去,他退不赢,就是让他感觉很“局促”的意思。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你的机会呀。我们的太老师李雅轩就说过,你不要一门心思去想着打别人,要别人送到你嘴里,别人把肥肉喂到你嘴里,你才轻轻松松的把他咬了吃了。当然这是很理想的状态。以上都是教你把自己的身心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个当然是很高的境界了。一根羽毛都不能加到你身上,就是说轻如鸿毛的劲都不能加到你身上,蝇虫都在你身上落不稳,这么小的力都要化掉。古人写书他有一定的文学性,我曾看到一本武术的杂志上一篇文章,说有个人回忆他师父生前的事,他看到他师父在坐着休息,一只苍蝇飞到脸上,他看到他师父脸上的皮肉动一动,那只苍蝇总是停不稳。这个你相信吗,这是故意的去套这句话,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本来是形容身上的感觉非常的灵敏,就是说你把自己调成这种状态以后,那么小的力量加到你身上你都知道,那大力就更容易转化了。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个又是很高的了,《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这里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个就更难了。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宗岳的这个《太极拳论》对我们练太极拳的人,要求太高啦~你用他这个理论上的高度去比一比自己,你都会觉得“我生也有涯” 啊。这个没办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这个技击术发展到清末民初的这个阶段,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就是把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技击当中。在民国的时候,国家很重视太极拳,把它作为一个“强国、强身、强种” 的东西来推广,那个时候是人才济济,确实是后来由于“文革”的破坏,造成了大面积的断代。这个 跟其它的传统文化一样的,都遭遇了断代的影响。好在藕断丝连,我们这些人呢只能是作一点算一点吧。我相信经过一些年的恢复,可能还是会产生一些很高的高手的。我们争取能够多做一点吧,这么高的要求~太极拳是深以测浅的,别人听劲比你高,他就是处处走在你前面,你就是处处被动。我们练什么东西都是想追求一种身心的娱悦,那最大的娱悦来自于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妙觉”。如果能在拳架的修炼中,在双人的对练中能做出来一些就很不错了。实际上练太极心很累的,“心苦”~你说是练一般的拳吧,反正你能打人就行。你要是说你是练太极的吧,别人对你的要求就高,你不但要能做,还要做得很合理,这个就难了。我老师曾对我说:不要轻易对人说你是练太极的,否则难免被人瞧不起,外行吧会笑你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学什么老头老太打的拳;内行吧,他会用《太极拳论》来对比你的所作所为,自然会认为你练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 , 2011-4-10 16:22 , 回复 12楼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刚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这都是在说在别人进攻你的时候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我感觉 , 到我左边重了,我左边就要虚开,我感到右边重,右边就要虚开。他的劲, WuTiaiji 用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不要,感觉到你的意用在我哪儿,我哪儿就不, 要。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哪儿重就哪儿没有” ,我感觉到哪儿有劲就没有了,他要哪儿我就给他哪儿,就是有一样东西不能给,那就是重心不给,也就是这个“中”是要守住的。这个原则、核心不能丢。然后呢其他地方随便你要,我给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要守住自己的“中”,那么我这边给了,我另一边要反给过来,这样正好就是阴阳平衡。注意这里都没有说你怎么去攻击对方,实际上你反过来,换位思考,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要进攻我就是要去攻击他的重心,但是他也要变的,他也要左重左虚呀,在这个不断的变动之中,那就是功夫的高低问题了。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也是我守着自己的堂堂之阵,他往上我比他更高,他往下我比他更下。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神龙见首不见尾。注意这都是我们理想的状态。总之说穿了你要把你自己的身体练得比对方长,把自己的身体活开,筋骨关节拉开,也有一种说法呢就是你的“气口”比对方长。比如他追我,我一直退,退到底,但是我还是能够反过来,总之就比你长一点,实际上也不要长太多了,你就只比你面前站着的这个人,要攻占你地盘的这个人长一点就够了。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他来进攻我,我比他更长,他摸不到我的底。他退,那我要给他随进去,跟上去,他退不赢,就是让他感觉很“局促”的意思。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你的机会呀。我们的太老师李雅轩就说过,你不要一门心思去想着打别人,要别人送到你嘴里,别人把肥肉喂到你嘴里,你才轻轻松松的把他咬了吃了。当然这是很理想的状态。以上都是教你把自己的身心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个当然是很高的境界了。一根羽毛都不能加到你身上,就是说轻如鸿毛的劲都不能加到你身上,蝇虫都在你身上落不稳,这么小的力都要化掉。古人写书他有一定的文学性,我曾看到一本武术的杂志上一篇文章,说有个人回忆他师父生前的事,他看到他师父在坐着休息,一只苍蝇飞到脸上,他看到他师父脸上的皮肉动一动,那只苍蝇总是停不稳。这个你相信吗,这是故意的去套这句话,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本来是形容身上的感觉非常的灵敏,就是说你把自己调成这种状态以后,那么小的力量加到你身上你都知道,那大力就更容易转化了。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个又是很高的了,《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这里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个就更难了。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宗岳的这个《太极拳论》对我们练太极拳的人,要求太高啦~你用他这个理论上的高度去比一比自己,你都会觉得“我生也有涯” 啊。这个没办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这个技击术发展到清末民初的这个阶段,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就是把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技击当中。在民国的时候,国家很重视太极拳,把它作为一个“强国、强身、强种” 的东西来推广,那个时候是人才济济,确实是后来由于“文革”的破坏,造成了大面积的断代。这个跟其它的传统文化一样的,都遭遇了断代的影响。好在藕断丝连,我们这些人呢只能是作一点算一点吧。我相信经过一些年的恢复,可能还是会产生一些很高的高手的。我们争取能够多做一点吧,这么高的要求~太极拳是深以测浅的,别人听劲比你高,他就是处处走在你前面,你就是处处被动。我们练什么东西都是想追求一种身心的娱悦,那最大的娱悦来自于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妙觉”。如果能在拳架的修炼中,在双人的对练中能做出来一些就很不错了。实际上练太极心很累的,“心苦”~你说是练一般的拳吧,反正你能打人就行。你要是说你是练太极的吧,别人对你的要求就高,你不但要能做,还要做得很合理,这个就难了。我老师曾对我说:不要轻易对人说你是练太极的,否则难免被人瞧不起,外行吧会笑你怎么年纪轻轻的就学什么老头老太打的拳;内行吧,他会用《太极拳论》来对比你的所作所为,自然会认为你练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 , 2011-4-10 16:22 , 回复 13楼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四两拨千斤” 是我们平常听到最多的对太极拳技击的说法,说太极拳是 , 什么,就是“四两拨千斤” 嘛~“四两拨千斤” 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我拿, WuTiaiji 四毛钱给你,真能赚一千块,拳谚里实际是这么说的:“朋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你用四两之劲去拨他的千斤,怎么可能呢,不是说用“四两”劲去把“千斤”拨开,而是要顺着对方的来力去“牵”,顺着走,对方的力量来了,你不是去顶住他,也不是用劲去拨开他,而是顺着他的劲“牵”他,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安全的位置,他的弱点暴露了出来,这个时候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牵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用“牵”这个字,其实这是从“牵牛”这儿来的,牵牛要怎么“牵”,要“绒绳着鼻穿” ,用一根很轻的绳子拴在它的鼻子那儿,你轻轻一牵它就跟着你走。如果是个铁牛在那儿,你怎么去牵也没用。所以杨露禅说“铜人不打、铁人不打” 就是这个意思。这里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个“牵动”针对的是活的东西。 具体到太极拳上来说,就是针对的“人”,人有本能的反应,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的反应都是紧张。没有受过太极训练的人,他的本能反应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怕是受到“四两”这么微小之力的压迫都会产生本能的抗拒。我们前面说过,哪里重就要哪里虚,这是太极的状态,是我们面临压力时所应该追求的状态。 那么“四两拨千斤” 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用“四两”这么微小之力去压一压对方,使他产生本能的顶抗,当我感觉到了对方的顶抗之后,立即撤去我这“四两”之劲,这就是“牵”,这时候对方的顶劲就会顶在空处,有一种失脚落空之感,他的根就会浮起来,这一瞬间实际上正是对方反应的盲空之点,是他最薄弱的时间点,也正是我们发劲的最佳时机,一旦这一时机出现,则应“千斤”紧随而发。所谓“四两在前,千斤在后”。如果打准了这一点,其实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就能把人打飘出去。我们看到的一些太极的高手能做到“搭手丈外”,看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是他用非常精巧的听劲,瞬间引动对手的根,并能准确的把握到最恰当的时机发劲,整个过程做的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不是简单的用力所能完成的,所以说“显非力胜” 。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八十岁以上才可称为“耄耋”老人,八十多岁的老人能战胜很多的人,手忙脚乱的快,怎么能行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以寡敌众的情况下,必需手不空回,要做到“每一颗子弹消灭 一个敌人” ~每出一手都必需给对方以致命一击,才有可能自保,即便是年轻力壮者,为之也难,何况是耄耋老人~所以说王宗岳在这里给我们所有练太极拳的人都提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高标准,放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这里,要我们去追求。 以上这一段,是说了太极拳跟其他的武术的主要的区别。不是单纯靠简单的力量和速度去战胜对手,而是靠整体的、全身心的修炼所得来的一种复合的、对力量和速度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太极功夫”。
本文档为【王宗岳太极拳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