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

举报
开通vip

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 啟蒙運動的教育思想家 啟蒙運動產生原因: 壹. 中央政府權力擴張??十六、十七世紀歐洲各國政權集中於中央政府,國家各種事 務如財稅的徵收、法律的維持與執行、軍隊的徵召與訓練等,其數量與複雜性隨 著政府權力的擴張而增加。 貳. 教會、貴族階層不必繳稅??貴族階層活躍於政治舞台,並成為官僚組織的骨幹, 獲得了許多的特權,與教會享有不用繳稅的階級,而一般貧苦的農民反而承受了 大部份的賦稅;這自然是極不公平的。於是知識份子發出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制度 聲浪愈來愈大。 參. 科學革命的產生??對歐...

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
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 啟蒙運動的教育思想家 啟蒙運動產生原因: 壹. 中央政府權力擴張??十六、十七世紀歐洲各國政權集中於中央政府,國家各種事 務如財稅的徵收、法律的維持與執行、軍隊的徵召與訓練等,其數量與複雜性隨 著政府權力的擴張而增加。 貳. 教會、貴族階層不必繳稅??貴族階層活躍於政治舞台,並成為官僚組織的骨幹, 獲得了許多的特權,與教會享有不用繳稅的階級,而一般貧苦的農民反而承受了 大部份的賦稅;這自然是極不公平的。於是知識份子發出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改革不合理的制度 聲浪愈來愈大。 參. 科學革命的產生??對歐洲知識的影響有兩方面: ? 新的思想習慣:相信理性,懷疑舊權威。 ? 新的研究方法。 肆. 少數思想家的言論漸被接納、認同??由十七世紀進入十八世紀,少數傑出思想家 的言論也逐漸化為多數知識份子的共同心聲與行為,於是就有所謂「啟蒙運動」 產生。活躍在這時的一批知識份子,不再完全出身於貴族,代表了知識和教育的 逐漸普及;而他們對宗教、教育及社會制度的批評,則是十七世紀反傳統、反權 威、重科學的精神的繼續發展。 啟蒙運動的特徵: 壹. 以百科知識為底子,以批判為要務??以開放的心靈、理性的態度來探討知識,並 透過資料的普及以及刺激理性的運作來革除社會的惡風劣俗。其重要精神「凡事 都要移請批判的力量予以管轄,並非因為那是過去,就神聖不可侵犯,更不用說 神聖的東西了。」「每一樣都要經過檢驗」。 貳. 環境萬能,教育第一??強調天生的特權及不平等都應剷除,後天的經驗與陶冶可 以左右一切。此時期的學者並大力抨擊當時的學校教育,他們不滿學校教育只傳 授死語文及殘缺不全的學科知識,非但傷害健康。埋葬年輕人寶貴的青春,且在 校內灌輸令學童一知半解的宗教教義,進行儀式崇拜。於是他們極力創辦合乎己 意的學校來達成他們的目標。如富蘭克林在費城設立「學苑」提倡實用教學。美 國總統傑佛遜成立佛琴尼亞州立大學;都企圖展現學校教育的嶄新功能。 參. 寄望「開明君主」負起啟蒙之責??希望透過「開明君主」的施行仁政、啟迪全民, 帶動社會開明,以推動啟蒙運動。如伏爾泰與當時的君主菲特列大帝、彼得大帝、 凱撒琳大帝等都常有書信往來。伏爾泰也趁此機會宣揚開明理念。在這些啟蒙運 動家的推動下,開明君主同意廢除死刑、教會受政府管轄、信仰寬容、興辦學校、 普及教育、注重實用課程等等。 注重社會教育的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生平 1706 出生於美洲殖民地新英格蘭的波士頓,家中排行十五,最小的男孩 1713 師學校,學習拉丁文,開始閱讀聖經 1714 讀寫字學校,學習寫字、作文和算數 1716 中途退學幫助父親工作,閱讀英國倫敦發行的「旁觀者」雜誌 1721 在哥哥湯姆斯發行的「新英格蘭報」,以塞蓮思?杜偉特匿名投稿 1724 受賓州總督基斯慫恿而自力更生,回到英國而流落倫敦 1726 回到賓州 1729 開創印刷業(卡羅萊納州),經營「賓夕法尼亞報」 1730 與黛波拉?雷德結婚 1732 出版「窮李察的曆書」(致富之道),同年喬治?華盛頓出生 1737 出任賓州郵政局長 1742 發明改良式暖爐 1743 成立「美國哲學學會」 1746 開始研究「電」 1748 出任費城的州議員 1751 創設公立醫院 1752 出任郵政首長代表、英國皇家協會會員 1757出任賓州州議會議長,出版「曆書」(Almanack) 1775 被選為美國獨立宣言起草委員、出任美國郵政局長、出任駐法大使 1776 簽訂美法友好同盟條約 1781 簽訂英美合約草案 1784 出任賓州州長 1790 逝世於費城 班傑明?富蘭克林對教育的貢獻 (1) 富蘭克林認為操守上的完美,必然會贏得他人的敬重;因此訂定了十三條德目: ※亞里士多德式的基督教倫理規範 ※啟蒙精神的中產階級風格 (1) 節制(temperance) (9) 秩序(order) (2) 沈默(silence) (10)剛毅(resolution) (3) 誠實(sincerity) (11)節儉(frugality) (4) 公義(justice) (12)勤勉(industry) (5) 溫文(moderation) (13)乾淨(cleanliness) (6) 寧靜(tranquility) (7) 貞潔(chastity) (8) 謙虛(humility) (2) 其希望別人了解並履行道德提昇的價值,編寫了『曆書』中的醒世警句- 1. 滴水可以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stones.) 2. 聚少成多(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3. 與其明日做,不如今天完成(Have you somewhat to do tomorrow, do ) it today. 4. 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5.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又聰明(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更對年輕生意人的提出忠告-時間就是金錢(Time is money.) (3) 二、關心公共事務 富蘭克林的自我陶冶及自我調教,因異乎常人的識見而養成敏銳的觀察 力;大至獨立建國,小至守望台之看管,都是「眾人之事」,這是民主社 會的常態,大家都應關心: 1. 住家社區的公共事務-守望工作的輪班 2. 城市的公共事務-消防保護措施 3. 國家的公共事務-「繪仙會」(Junto)的成立,商談公共事務 什麼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繪仙會的討論內容: 一種特別的政府形式,可以適用全部人類嗎? 當一個人說出真相但卻以毀謗罪名予以處分時,是否符合自由政府的原則? 三、科學實驗導致容忍精神 任何一項科學實驗的重大發現,雖然修正或消滅了以往的原理或定律,但無法保 證日後沒有可能也落入被修正或被消滅的命運;政治理論及宗教信仰亦是如此。 開闊的心、容忍的雅量的性格是最具教育典範;富蘭克林對美國憲法的意見與言 行即是最佳註解。『我沒遇到別人,我只遇到我自己,而我自己永遠都是正確的。』 四、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並進 1. 以繪仙會為基礎,創立「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網羅美國本土一流的科學實驗工作者及其他領域的學者專家,研究本土的自然 特性及實情,以及印地安人生活狀況,並與歐洲各學會團體聯絡,共同促進人 類知識水平之提昇。 2. 在費城成立公共圖書館 為了滿足社會人士的求知欲,倡導讀書風氣,為殖民地時代藏書最豐富、借閱最 方便、服務最週到、內容最實際的功力圖書館。 3. 設立學苑(Academy) 1749年設立於賓州,課程分為古典語文與實用科目: (1) 斥責古文是文學的庸俗工具,並希望所有國民應接受母語教學,再視日 後發展增加第二語言。 (2) 實用科目部分才是富蘭克林創辦學苑的本意,認為對生活有幫助的教育 才能位大眾所接受。 4. 設立費城學院(College of Philadelphia) 延續學苑路線,為美國立國前九大高等學府中唯一不具教派色彩的學府;主張高 等學府也不能與實際生活脫節。 五、結論 富蘭克林深信「智慧之門永不關閉」(The doors of wisdom are never ),又警告世人「空袋子無法站直」(It is hard for an sack to stand shut. );譬喻都取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勸導同胞要養成良好的品德;社會教育是 upright. 無形的教育,富蘭克林倡導人們勤儉就是社會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 富蘭克林不只是具有多方面才華,而且還能靈活運用。此外,他自小經歷各種 磨練,因此培養出他的完整人格;品行端正,從不顯露出驕傲,是一位勤奮正直的 人。他待人親切,做事膽大心細,極富有幽默感。所以,富蘭克林雖然是一位偉人, 但絕不會令人覺得遙不可及,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模範。 美國的教育總統傑佛遜 1976年,美國慶祝立國200年,暢銷全球的雜誌—時代雜誌(Time)以他作封面, 他的功勞,甚至超過美國國父華盛頓。 在他自撰的墓誌銘以三句話描述自己對人類的貢獻,一生也以此為榮(卻隻字 不提當過美國第三任總統): , 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 , 佛琴尼亞州宗教自由法規的起草者 , 佛琴尼亞大學之父 壹、 傑佛遜的生平 一、具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氣息 (1) 對美的感受特別強烈,注重人生的情調,珍惜友誼 (2) 假定傑佛遜生在十六世紀的義大利,他可能是文藝復興運動最具代表性 的人物 (3) 親自設計佛琴尼亞州立大學的建築,結合古羅關建築的雄壯派和文藝復 興時代溫文爾雅的風格 (4) 老家的布置也極其考究,極具人文色彩 二、 無書不能活的嗜書份子 (1) 手不釋卷,成立圖書館,並將私人藏書6487本送給國會 (2) 傑佛遜的書包羅萬象,包括文學與科學 三、 自律甚嚴 (1) 以勤勉鼓勵子女「少小不努力,老大就不會打拼」 (2) 但是一個性情中人,對夫人的難產辭世,悲痛不已 四、 傑佛遜與政敵亞當斯 (1) 是最具意義,也最膾炙人口的故事 (2) 兩人都是獨立宣言的共同起草人,也是政治上的伙伴,卻因「午夜任命」 而交惡 (3) 對政治上的理念南轅北轍 (4) 兩人竟然在美國國慶7月4日同一天永訣人間 貳、 致力全民心智的啟迪 一、 啟迪心智的理由 (1) 傑佛遜曾說: 期望一個國家既自由又無知,在文明世界裏,過去從未實現 過,未來也絕不會出現 (2) 只有啟迪心知,國家才能得真正的自由,而無知是造成政治獨裁、壓 抑 與暴虐的禍根 二、 肯定人類生而平等自由 (1) 自由若遭剝奪,則必須不計較一切後果的予以迎頭痛擊 (2) 自由以不侵犯別人的自由為度 (3) 信仰是個人內心的事,不需予以壓制,曾說:「信仰統一是可以達成的嗎? 自有基督教以來,數以萬計的無辜被焚受苦,監禁處分,但卻無法往統 一之途邁進一吋。強迫的結局,造成一半世界愚蠢,一半世界是偽君子。」 (4) 宗教信仰的問題,講理及說服是唯一的工具,不能訴緒武力。 (5) 主張人性本善,與胡適同,是不可救藥的民主樂觀主義者,認為如有某 一敗壞道德的教派興起,則良知良能就能評斷它 三、 民主理念需要長期奠定 (1) 主張多數不可欺凌少數,因為先知先覺無法生存在言論不自由的國家裏 (2) 不自由的國家人心早就分崩離析,又那有向心力和團結情呢? 四、 得到伏爾泰的真傳 (1) 就職演說裏提到: 錯誤的言論可以容忍,讓理性全權自由的予以挑戰。因 為吾人所不贊同的意見,很有可能是正確之論 (2) 此言論與伏爾泰的意見相同,伏爾泰說:我不贊同你的意見,但是當你表 示你的意見而遭受生命威脅時,我死命保衛你 參、 熱愛民主共和的美國 一、 美歐之爭 (1) 傑佛遜發現歐州缺失太多,包袱太重,美洲新大陸應建立新而又獨立的 國家。 (2) 他尤其不喜歡英國教育,認為在那只學到喝酒、馬術、賽跑及拳擊等貴 族式君主風格的生活 (3) 認為法境內的每一個人,不是鐵鎚,就是鐵砧。社會單分成迫害者及被 害者兩個階級,而巴黎是當時最昏暗的都市,完全是封建制度造成 二、 提出美國未來的展望 國家愈大,愈能施行共和組織。它不是建立在征服上,而是奠基於平等 契約的原則上,如此則幅員愈廣,資源就愈豊富,二者攜手並肩 三、 美國精神 (1) 民主與專制,是美國與歐洲社會最不相同的差別所在 (2) 美國之成為自由世界的堡壘,關鍵在於立國以來,普遍實施民主式的教 育 肆、 革命,社會才會保持動態 一、 倡導革命 (1) 很多人以為革命是一種破壞,傑佛遜卻鼓勵革命,否則與進步背道而馳, 動亂代表人民有足夠的自由,是一種珍貴的交易 (2) 形容社會形同一泓死水,裏面的魚必將死光光,所以水缸要經常搖動, 國家亦然。「二十年沒有動亂,上帝還會禁止呢!」 二、 不全的訊息讓社會動亂 (1) 分析社會動亂之因,乃由於全民不可能通通得到全部的訊息所致。得不 實消息或沒獲消息的部分人們,會心生埋怨,如沒有舉動,表非倦怠, 死亡是公共自由的死亡先軀 (2) 動亂恰好是警告統治者的良好時機,人民擁有抵抗權,這種國家的自由 最有保證了,因此讓人們抗爭吧! 三、 革命非造反,而是社會進步 (1) 人類社會還未臻完美境界前,因不滿而滋生的革命舉動,非但不是壞事, 反而是善舉 (2) 認為新國家所制訂的社會行為規範,只約束這一代人,下一代沒有義務 奉行上一代的法令,因為地球是屬於有生命的人所掌有,而非死人所能 控制 四、 反對萬年總統 (1) 學習華盛頓的精神,當了兩任八年總統,在國家正發生與外國交涉甚至 處於戰爭危機中,也義無反顧的辭去總統職位 (2) 這種不戀棧高職的泱泱風範,實在令東方型國家之領袖望塵莫及 伍、 教育計劃 一、 倡言自然貴族 (1) 自然貴族必須享有兩項條件,一是「品德」,一是「才華」 (2) 教育應該兩者兼顧,政府用人,也應以這兩項為選擇標準 二、 實施平民教育 (1) 基本教育三年:各地一百戶人家設立,教學讀寫算,男女兼收,精英可繼 續升學,免收學費 (2) 文法學校六年:精選的學生所入的學校,全國設立二十所 (3) 威廉及瑪俐學校:文法學校中挑選三分之一進入,作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三、 籌劃佛琴尼亞大學 (1) 由於平民教育遭受傳統勢力的阻礙,希望在大學教育中帶動下層教育的 發展,因而設立此大學 (2) 強調這所大學必須是嶄新的,以「功利主義」的立場,倡導知識的實用 性及時間性,任何科目的設立,必有其時效性,不可將過去有用的課程 照單全收開在現在的課程表中 (3) 心目中的大學側重軟體設備,富人文鄉野氣氛的「學術村莊」 (4) 禮聘名師來校任教,變成創校的首要任務,力爭學術及宗教自由,又給 予高薪,來打開名,學子蜂湧而至,成為美國新式大學的典範 (5) 傑佛遜任第一任校長,州議會宣稱佛琴尼亞大學是「傑佛遜」的大學, 本人亦認為創辦此大學對人類的貢獻,高過擔任美國總統 提出良心制裁~康德 壹. 生平及主要著作 , 1724年4月22日生於東普魯士哥尼斯堡,父親為馬鞍工匠,為虔信派教徒家庭。 , 1732年進入王斐特列學院就讀,接受嚴格的虔信派精神教育、神學灌輸和語文 訓練。翌年,母歿。 , 1740年9月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哲學,在數學助教引導下接觸牛頓及伏爾夫 的著作。 , 1746年大學畢業,成為家庭教師,父歿。 , 1755年3月得博士學位,在母校擔任講師。 , 1770年始升為教授,之後開始大量著作。 , 1797年6月正式退休,翌年,義大利塔斯卡那科學院接納其終身院士。 , 1804年2月12日逝世於哥尼斯堡。友人為其所題墓誌銘 『在我上面有多星的天空,在我心中有道德的法則』。 , 重要著作: 1781年 純粹理性批判 1783年 未來形上學緒論 1785年 道德形上學基本原理 1786年 自然科學之形而上的第一原理 1787年 純粹理性批判再版 1788年 實踐理性批判 1790年 判斷力批判 1793年 純粹理性界限內之宗教 1795年 永久和平論 1797年 道德的形上學 貳. 康德哲學的背景: 一、 非常重視道德及宗教問題,可能與他早年所受教育有關。主張上帝是不 可知的,但他對上帝的信仰卻非常真誠,相信上帝能夠保障我們永恆的幸福。 康德體弱,終身獨身,經常為疾病擔憂,不喜變動,極少離開故鄉,多次辭 退教育大臣及到外地著名大學演講。 二、 康德講授過大量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包括數學、理論物理學、地質 學、地理學、礦物學等,亦發表過許多自然科學論著。在政治上他主張立法、 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實行代議制度,反對封建世襲和專至制政治。他贊同 美國獨立戰爭,亦對法國大革命表示同情。 三、 康德因為笛卡兒的思想肯定了「自我」,因洛克的觀念而認定了「外在世 界」的實在性,因休莫的學說,使他從「從獨斷的沉睡中覺醒起來」。但真正 決定康德哲學,使其具有積極內容的並非任何哲學家或派別,而是以牛頓為 代表的自然科學家的進步思潮及以盧梭為代表的法國革命浪潮。牛頓和盧梭 才是真正影響康德最大的兩人。在他們身上體現了那個年代追求科學與民主 的時代精神。 參. 康德的教育觀 一、 由「良心」所形成的義務感,是人類最為高超的品德。康德認為「天上 的星星」與「人類的良心」是宇宙中最為清澈、皎潔與崇高。道德規範若不 本諸人類良心,則意境都不純淨。人如果只依「欲」而行,則層次如同動物; 依「願」而行,也非善策,因為道德行為有時並不合乎自己的心願。只有良 心的指使,才是視「善」本身而行動。本諸良心的行為,就是一種義務,非 履行不可。 二、 教育是艱鉅的工程,因此有必要實驗。人間有兩大發明最為艱鉅,一是 政府的設計方式,一是教育的方法?為了改善教育,他贊成教育的實驗。他認 為「品德的陶冶」更重於「知識的傳授」。教育不能只仰賴政府辦理,否則易 變為其達成政治野心的工具,淪為政治附庸,更失去了自主性與變通性。更 不同意教育的統一化與單元化,齊一型的機械式教育乃是重病的象徵。教育 應交由具有前瞻性、心胸開闊、邁向進步的善心人士來擘劃。教育之有必要 實驗,正足以證明教育問題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尚未找到。在此同時,就應該採取彈性化 及開放式的教育措施,透過多元化的教育管道,評定優劣,尋求共識。 三、 有善意才有善行。善意的行為,最為純淨,不染雜質。由於意志本身, 善意的本身就是善。只要有顆善意的心,「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 其功」。這種「內在價值」的考慮,應是人生的最高指導原則。生命本身就有 價值,引用於教育上,即學習本身就是目的,除此之外別無目的。 四、 主內派的道德學說與教育理論。主內派的道德學說,以康德的嚴格主義 為代表,其道德觀恰與快樂主義相反;實際上康德是因為不贊成與批判快樂 主義的理論而提出自己的主張,其對於有關道德的重要問題的解答,可說完 全與快樂主義者不同。對於第一個問題,即道德判斷的對象問題,康德以為 只有動機可以作為判斷的對象,行為的結果與道德無關。因為行為的結果要 視外界的條件而定,是沒有把握的,不能作為道德的對象;唯有意志是全憑 當事者自己決定,才是無條件的,才是道德的價值之所在。所以康德主張只 有意志有善惡之分,而行為的結果沒有道德的價值,關於什麼是善的問題, 依康德的見解,善即依規律而行動,行為的結果並不計及。因為一計及行為 的結果,便與慾望及情感有關,而不是純粹的善了。功利主義所主張的善, 在康德看來正是善的反面,關於道德的認知問題,康德認為與後天的經驗無 關,所謂善只是依規律而行;而這規律乃是普遍的、不變的、先驗的。康德 主張有人認識這種先驗規律的能力,這種能力便是所謂實踐的理性(Practical Reason),先驗的規律既憑理性認知,因此與經驗是沒有關係的。關於道德 的權威問題,康德不主張用外力制裁,而是訴諸理性的絕對命令。康德認為 自然是由理性與慾念,即所謂天理與人慾組合而成。當天理與人慾相違背時, 天理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命令,使人遵從規律而行事。所謂義務心,即是當天 理與人慾衝突時,不得不順從天理而克制人慾的一種感覺,唯有義務心的強 迫而行,才有道德的價值。因此,要樹立道德的權威,應該訴諸理性,而不 應訴諸外來的強制力。 代表主內派的康德道德學說,其立論關點既與快樂主義迥異,因之其影響及 於教育的理論的實施,自亦有所不同,康德道德學說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影響,可 從以下幾點來說明: (1) 康德既認為人性有理慾之分,而要使慾望服從理性最初的起點,便是使 之服從規律;因此以規律限制行動,乃是養成兒童品格的基礎。 (2) 依康德的學說,善僅存於意志,那麼,訓練意志便比訓練行為更重要, 所以康德的道德教育乃是集中訓練意志,使兒童有自發為善的意願。 (3) 康德關於道德的權威,既然主張訴諸內而不訴諸外,所以他在道德訓練 方面,對於外部的制裁雖不完全排斥,但卻不認為是理想的手段。 (4) 康德既認為善即服務規律,所以在道德訓練方面,主張訓練兒童只為義 務心的強迫而行為,不應夾雜任何其他動機。 為求避罰而服從規律,固為康德所不取,因事出情願而行為,亦非理想的品 格。使兒童之執行行為,非為利害的計較,亦非對於行為本身自願執行,而受義 務心的強迫,乃是康德對於道德訓練的最高理想。道德雖教人服從規律、履行義 務,但亦不願人盲目執行,卻要人明白規律與義務的合理性明白了這種合理性。 理得心安,那麼服從規律,便不是盲目的服從,而是出於意志的自律了。以此康 德又以意志的自律,作為道德教育的最高理想與終極的目的。康德的道德學說影 響於教育最大的,是注重品格的陶冶、意志的訓練,使受教者得以表現道德的行 為;且其學說排斥利己的功利主義觀點,俾養成完美純潔的人格。然而,這種學 說只注重訓練善良意志,未免忽視外表的行動,由此而養成的人格,徒有善意而 無善行,於道德何補?又康德的學說太偏重克己制慾方面,而沒有培養道德行為 的動力,充其量所培養出來的個人,僅能獨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此外康德 的道德學說太嚴苛,任何行為須完全求諸義務,不能稍微帶有一點感情的成份, 否則便失去道德的價值,陳義過高,實亦強人所難。再說康德強調服從道德規律, 雖云出於意志的自律,也難免令人有盲從權威之感。 肆. 康德哲學的意義和影響 一、 揚棄理性論與經驗論的偏見,建立先驗關係的思想體系。 二、 在哲學史上首次剖析「先然形式條件」的意義,且通過時空形式與範疇 理網的探討建立「科學的哲學」。 三、 嚴格劃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層域,一方面揚棄了傳統形上學的獨斷 論立場,令一方面透過實踐理性的自我規定重新發現靈魂不朽、意志自由與 神之存在等先驗理念的道德形上學意義。 四、 在哲學史上首次正式奠定美學的研究基礎,使美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 價值之學。 五、 通過合目的性概念的探討,機械論與目的論的兩種觀點獲得高度的調和 統一。 六、 為德國哲學的真正開拓者,在世界哲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價值與地位。
本文档为【启蒙运动的教育思想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