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

举报
开通vip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暂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测内容、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应参照执行。既有铁路的微机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1 TB 1476 铁路信...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暂行) 1. 范围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了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测内容、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应参照执行。既有铁路的微机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1 TB 1476 铁路信号箱、架、柜外形基本尺寸系列。 2.2 TB/T 2311-2002 《铁路电子设备用防雷保安器》。 2.3 TB/T 3074-2003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2.4 TB1000-99《铁路通信设计规范》。 2.5 TB/T2616-94《铁路通信光缆数字段技术要求》。 2.6 GB-T7611-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2.7 GBT/T 5031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8 《信号维护规则》。 3(总则 3.1 为适应铁路信号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微机监测系统功能,提高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铁路信号设备微机监测系统的作用,制定本技术条件。 3.2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监测信号设备状态、发现信号设备隐患、分析信号设备故障原因、辅助故障处理、指导现场维修、反映设备运用质量、提高电务部门维护水平和维护效率的重要行车设备。监测系统应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3.3 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包括联锁、闭塞、列控、驼峰、TDCS/CTC和电源屏等信号设备,信号机械室装备的环境监测应纳入微机监测系统。 3.4 对于TDCS/CTC、列控中心、计算机联锁等系统,微机监测通过接口方式获 1 取监测系统所需信息。对于已经具有监测数据的智能电源屏、ZPW2000等设备,监测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方式获取监测信息。 3.5 监测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信号设备运用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测、数据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统计分析。 3.6 监测系统应能监测信号设备的主要电气特性和转辙设备机械特性,当偏离预定界限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应及时预警或报警。 3.7 监测系统应能及时记录监测对象的异常状况,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 3.8 监测系统应能监督、记录信号设备与电力、车务、工务等结合部的有关状态。 3.9 监测系统应具备良好的隔离措施,不得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3.10 监测系统应具有抗电气化干扰能力,在电气化区段能正常工作。 3.11 监测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网络化结构,可分散、集中设置,适应不同站场的要求。 3.12 监测系统应具有统一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具备一定的自诊断功能。 3.13 监测系统应采用统一接口、标准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能实现全路联网及与其它系统联网。 3.14 监测系统应确保系统开发的延续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遵循向下兼容,向上扩展的设计开发原则。 3.15 监测系统的模拟量经过标准计量器具校核后,应保证1年内其各项测试精度指标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3.16 监测系统网络应采用冗余技术、可靠性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3.17 监测系统网络节点IP地址全路应统一编码。 3.18 监测系统应具有统一的时钟校核功能,确保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时钟统一。 3.19 基建、大修、更改工程,须同步装备微机监测系统。 4 体系结构及通信网络技术要求 4.1 系统体系结构 监测系统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配置的层次结构和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体系结构的划分应符合电务部门监测、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监测系统的层次结构为“三级四层”结构。 三级为:铁道部、铁路局、电务段。 四层为:铁道部电务监测中心、铁路局电务监测中心、电务段监测中心、车 2 站监测网。 4.1.1 铁道部电务监测中心配置通信管理机、铁道部监测终端。 4.1.2 铁路局电务监测中心配置应用服务器、监测终端、维护工作站。 4.1.3 电务段监测中心配置应用服务器、监测终端、维护工作站。电务段监测终端主要包括电务段调度终端、试验室终端、车间终端、工区终端等。 4.1.4 铁路局、电务段应用服务器应采用双机冗余备份技术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4.1.5 车站监测网配置站机和采集设备。 4.1.6 监测系统通过车站站机与TDCS/CTC、列控中心、计算机联锁、智能电源屏等系统接口。 4.2 通信网络技术要求 4.2.1监测系统的网络通道要求及组网方式应符合铁道部信息化专项规划的有关标准,充分利用既有的铁路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 4.2.2 监测系统网络设计应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标准、通用的网络设备。 4.2.3 微机监测网络系统是由网络通信设备和传输通道构成环形自愈网络,应采用迂回、环状、抽头等冗余方式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4.2.4 局域网要求 4.2.4.1 局域网设计须满足一致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的要求。 4.2.4.2 局域网应选用以太网系列技术标准,并采用TCP/IP协议。 4.2.4.3 局域网可采用RJ45接口方式,传输介质为五类或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局域网布线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 50311)的有关规定。 4.2.4.4 对于传输通道条件受限的地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可设计无线局域网,或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局域网。 4.2.5广域网要求 4.2.5.1 广域网应利用铁路基础通信平台,设计合理的接入模式。 4.2.5.2 广域网应采用TCP/IP协议,IP地址分配应严格遵守铁道部地址分配相关规定。 4.2.5.3 广域网联网方式可以租用宽带专用数据网,也可以选用既有的办公网。 4.2.5.4 广域网主要采用DDN专线、ATM、SDH或帧中继等通信技术实现网络的 3 互连。网络接口标准可采用CCITT G.703、V.35、V.24等。 4.2.5.5 数据传输系统指标 a) 广域网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应不低于2M bps,误码率应?10-7。 b) 电缆线路的质量标准符合《铁路有线通信技术维护规则》第1-56和2-82 条规定。 c) 光缆数字段符合《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99)第2.3条和《铁路 通信光缆数字段技术要求》(TB/T2616-94),通信光缆数字段接口符合《数 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GB-T7611-2001)。 4.2.6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包括车站局域网、车间/工区局域网、电务段局域网、铁路局局域网、铁道部局域网以及连接各层局域网的广域网络。 工区局域网应采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组网,采用4.2.6.1车站局域网、车间/ 星型连接方式。传输速率要求不低于100M bps。 4.2.6.2 各车站局域网之间的采用2M bps数字通道环形连接,每隔8—15个车站形成一个环,并以2M bps抽头方式与电务段星型连接。环内具体车站数量可以结合通信传输系统节点情况确定。 4.2.6.3 车间/工区局域网可采用两种方式接入监测网。一是采用就近原则,就近接入到车站局域网中;二是采用点对点方式通过2M bps通道连接到电务段局域网中。 4.2.6.4 铁道部、铁路局和电务段局域网应采用交换机进行组网,采用星型连接方式。传输速率要求不低于100M bps。 4.2.6.5 铁道部局域网、铁路局局域网以及电务段局域网之间通过2M bps或更高速率的通道星型连接。 4.2.7 监测系统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应采用TCP/IP协议和统一的数据格式。 4.2.8 监测系统网络的服务器节点应设置网络管理终端,具备监督网络通道状况、数据流量、各接入节点计算机硬件配置情况、软件安装情况。 4.2.9 对于既有微机监测通道,采用利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或补强组网方案对原网加以利用。 4 5 功能及要求 5.1模拟量监测功能 5.1.1电源屏监测 5.1.1.1监测内容 a) 外电网输入相电压、线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角、功率。 b) 电源屏输入电压、电流。 c) 电源屏输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25Hz电源输出电压相位角。 5.1.1.2 监测点 配电箱(电务部门管理)闸刀外侧。 a) b) 电源转换屏输入端、其它屏的输出端。 c) 智能电源屏通信口。 5.1.1.3 监测量程 a) 电压量程: 电压 量程 电压 量程 电压 量程 电压 量程 电压 量程 V V V V V V V V V V AC380 0,500 AC220 0,300 AC110 0,200 AC24 0,50 AC12 0,30 DC220 0,300 DC24 0,50 DC48 0,80 DC12 0,30 DC6 0,10 b) 电流量程(具体电流量程根据实际可作调整) 电源屏 量程 电源屏 量程 电源屏 量程 类型 A 类型 A 类型 A 2.5kVA 0,20 10kVA 0,50 驼峰屏 0,100 5kVA 0,30 15kVA 0,80 30kVA 0,100 c) 频率量程 电源 量程 电源 量程 类型 Hz 类型 Hz 50Hz 0,60 25Hz 0,30 d) 相位角:0,360度。 e) 功率量程 电源屏 量程 电源屏 量程 电源屏 量程 类型 kW 类型 kW 类型 kW 2.5kVA 0,2.5 10kVA 0,10 驼峰屏 0,30 5 5kVA 0,5 15kVA 0,15 30kVA 0,30 5.1.1.4 监测精度:电压?1%;电流?2%;频率?0.5Hz;相位角?1%度;功率?1%。 5.1.1.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变化测。电流采用开口式电流互感器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 5.1.1.6 采样速率:断相、错序、瞬间断电开关量的采样速率为50ms。电压、电流采样速率为250ms。 5.1.1.7 外电网输入电压报警 a) 输入电压大于额定值的15%或小于额定值的20%时报警并记录。 b) 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65%,时间超过1000ms时断相/断电报警并记录。 c) 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65%,时间超过140ms,但不超过1000ms时瞬间 断电报警并记录。 d) 对于三相(380V)输入电源,相序错误时错序报警并记录。 5.1.1.8电源屏输出电压报警 电源屏输出电压大于额定值的3%或小于额定值的3%时报警并记录。 5.1.2 轨道电路监测 5.1.2.1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监测 5.1.2.1.1监测内容:轨道继电器交流电压、直流电压。 5.1.2.1.2监测点: 轨道继电器端及分线盘。 5.1.2.1.3监测量程:AC:0,40V、 DC:0,40V。 5.1.2.1.4测量精度:?1%。 5.1.2.1.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s);变化测。 5.1.2.1.6采样速率:250ms。 5.1.2.2 25Hz相敏轨道电路监测 5.1.2.2.1监测内容:轨道接收端交流电压、相位角。 5.1.2.2.2监测点: 二元二位轨道电路继电器端、局部电压输入端,相敏轨道电路电子接收器端。 5.1.2.2.3监测量程:电压0,40V;相位角5,180度。 5.1.2.2.4监测精度:电压?1%;相位角?1%。 5.1.2.2.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s);变化测。轨道继电器励磁时测相位角,失磁时不测试相位角。 5.1.2.2.6 采样速率: 500ms。 5.1.2.3 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电路监测 6 5.1.2.3.1监测内容:接收端波头、波尾有效值电压,峰值电压,电压波形。 5.1.2.3.2监测点: 译码器相应端子。 5.1.2.3.3监测量程:0,100V。 5.1.2.3.4监测精度:?2%。 5.1.2.3.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min);变化测,轨道有车占用时监测;命令监测,根据需要随时以命令方式监测。 5.1.2.3.6 采样速率: 3s。 5.1.2.4 驼峰2.3轨道电路监测 5.1.2.4.1监测内容:驼峰JWXC-2.3轨道继电器工作电流。 5.1.2.4.2监测点: 轨道继电器。 5.1.2.4.2监测量程:0,800mA。 5.1.2.4.3监测精度:?3%。 5.1.2.4.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s);变化测。 5.1.2.4.6 采样速率: 40ms。 5.1.3 转辙机监测 5.1.3.1直流转辙机监测 5.1.3.1.1监测内容: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动作时间。 5.1.3.1.2监测点: 动作回线。 5.1.3.1.3监测量程:电流:0,10A(单机)。动作时间:0,40s(单机)。 5.1.3.1.4测量精度:电流?3%;时间?0.1s。 5.1.3.1.5测试方式:根据1DQJ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5.1.3.2交流转辙机监测 5.1.3.2.1转辙机类型:ZJY系列液压道岔转辙机,S700K系列交流道岔转辙机。 5.1.3.2.2监测内容: 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电流、功率和动作时间。 5.1.3.2.3监测点: 保护器输出端。 5.1.3.2.4监测量程: 动作电流0,10A(单机)。动作时间0,40s(单机)。功率 0,5KW(单机)。 5.1.3.2.5测量精度: 电流?2%;功率?2%;时间?0.1s。 5.1.3.2.6测量方式: 根据1DQJ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5.1.3.3 驼峰ZD7型直流快速道岔转辙机 5.1.3.3.1监测内容: 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和动作时间。 5.1.3.3.2监测点: 动作回线。 5.1.3.3.3监测量程: 电流:0,30A。动作时间:0,3s。 7 5.1.3.3.4测量精度: 电流?3%;时间?0.1s。 5.1.3.3.5测试方式: 根据1DQJ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5.1.3.4 道岔表示电压监测 5.1.3.4.1监测内容: 道岔表示交、直流电压。 5.1.3.4.2监测点: 分线盘道岔表示线。 5.1.3.4.3监测量程: DC:0,100V,AC:0,200V。 5.1.3.4.4监测精度: ?1%。 5.1.3.4.5测量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变化测。 5.1.4 电缆绝缘监测 各种信号电缆。 5.1.4.1电缆类型: 5.1.4.2监测内容: 电缆芯线全程对地绝缘。 5.1.4.3监测点: 分线盘或电缆测试盘处。测试电压:DC500V。 5.1.4.4监测量程: 0,20MΩ,超出量程值时显示“>20MΩ”。 5.1.4.5测量精度: ?10%。 5.1.4.6测试方式: 人工启动、自动测量;人工命令多路测试。 5.1.5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 5.1.5.1监测类型: 电源屏各种输出电源。 5.1.5.2监测内容: 输出电源对地漏泄电流。 5.1.5.3监测点: 电源屏输出端。 5.1.5.4监测量程: AC 0,300mA,DC 0,10mA。 5.1.5.5测量精度: ?10%。 5.1.5.6测试方式: 在天窗点内人工启动,通过1kΩ电阻测试电源对地漏泄电流值。人工命令多路测试。 5.1.6 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的监测 5.1.6.1监测内容: 列车信号机的灯丝继电器(DJ,2DJ)工作交流电流。 5.1.6.2监测点: 信号点灯电路始端。 5.1.6.3监测量程: 0,200mA。 5.1.6.4监测精度: ?2%。 5.1.6.5测试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变化测。 5.1.7 集中式移频监测 5.1.7.1站内电码化监测 5.1.7.1.1监测内容:站内发送盒功出电压、发送电流、载频及低频频率。 8 5.1.7.1.2监测点: 发送器(盒)功出。 5.1.7.1.3监测量程 a) 发送电压0,200V(电化区段);0,50V(非电化区段)。 b) 发送电流0,5A。 c) 既有移频:载频0,1000Hz,低频0,35Hz,频偏55Hz。 d) ZPW2000系列和UM71制式: 载频:1650,2650Hz,低频0,30Hz; 频偏:11Hz。 5.1.7.1.4监测精度:电压?1%,电流?2%,载频频率?0.1Hz;低频频率?0.1Hz。 5.1.7.1.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根据轨道占用状态动态测试。 5.1.7.2 集中式有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监测: 5.1.7.2.1监测内容:发送端功出电压、发送电流、载频及低频频率;接收端限入电压、移频频率及低频频率。 5.1.7.2.2监测点: 发送器(盒)功出;接收器(盒)限入。 5.1.7.2.3监测量程: a) 发送电压0,200V。 b) 发送电流0,5A。 c) 载频0,1000Hz,低频0,35Hz,频偏55Hz。 d) 接收电压0,5V。 5.1.7.2.4监测精度:电压?1%,电流?2%,载频频率?0.1Hz;低频频率?0.1Hz。 5.1.7.2.5测试方法: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根据轨道占用状态动态测试。 5.1.7.3 集中式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监测 5.1.7.3.1监测类型:ZPW,2000系列、UM71制式等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 5.1.7.3.2监测内容 a) 区间移频发送器发送电压、电流、载频、低频。 b) 区间移频接收器轨入、轨出1(主轨)、轨出2(小轨)电压、载频、低 频。 c) 区间移频电缆模拟网络电缆侧电压。 5.1.7.3.3监测点:发送盒(器)功出端,模拟网络电缆侧。接收衰耗器输入,接收盒(器)输入端。 5.1.7.3.4监测量程 a) 发送功出电压0,300V。 b) 发送电流0,1000mA。 c) 接收电压:(轨入电压:0,7V,轨出1、轨出2电压0,3V )。 d) 载频:1650,2650Hz,低频0,30Hz。 9 e) 轨道侧电压0,200V。 5.1.7.3.5测量精度:电压?1%,电流?2%,载频?0.1Hz,低频?0.1Hz。 5.1.7.3.6测试方法: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根据轨道占用状态动态测试 。 5.1.8 半自动闭塞线路电压、电流监测 5.1.8.1监测内容:半自动闭塞线路直流电压、电流。 5.1.8.2监测点: 分线盘半自动闭塞外线。 5.1.8.3量程范围:电压:?(0,150)V ,电流:0,500mA。 5.1.8.4测量精度:电压?1%,电流?1%。 5.1.8.5测试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2 s);变化测。 5.1.9 环境状态的模拟量监测 5.1.9.1 温度监测 5.1.9.1.1监测内容: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以及TDCS车务终端机柜内环境温度。 5.1.9.1.2监测点: 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以及TDCS车务终端机柜内等处。 5.1.9.1.3 量程范围:-10,60?。 5.1.9.1.4 测量精度:?1?。 5.1.9.1.5测试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变化测。 5.1.9.2 湿度监测 5.1.9.2.1监测内容: 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以及TDCS车务终端机柜内湿度。 5.1.9.2.2监测点: 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以及TDCS车务终端机柜内等处。 5.1.9.2.3量程范围: 0,100%RH。 5.1.9.2.4测量精度: ?3%RH。 5.1.9.2.5测试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变化测。 5.1.9.3民用空调电压、电流、功率监测 5.1.9.3.1监测内容: 民用空调电压、电流、功率。 5.1.9.3.2监测点: 信号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等空调工作电源线。 5.1.9.3.3量程范围: 交流电压0,500V,电流0,50A,功率0,25kW。 5.1.9.3.4测量精度: 电压?1%;电流?2%;功率?2%。 5.1.9.3.5测试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变化测。 10 5.1.9.4关键设备表面温度监测 5.1.9.4.1监测内容: 关键设备表面温度。 5.1.9.4.2监测点: 发热信号设备表面导体处。 5.1.9.4.3量程范围: 0,150?。 5.1.9.4.4测量精度: ?1?。 5.1.9.4.5测试方式: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变化测。 5.2 开关量监测功能 5.2.1 监测类型:按钮状态、控制台表示状态、关键继电器状态等。 5.2.2 监测内容与要求 5.2.2.1 监测内容:开关量实时状态变化。 5.2.2.2 监测点 a) 列、调车按钮状态原则上采集按钮的空接点。无空接点时,可从按钮表 示灯电路采集;对于列、调车按钮继电器有空接点的,可从该空接点采 集;有半组空接点的,可用开关量采集器采集。 b) 其它按钮状态原则上从按钮表示灯电路采集,无表示灯电路时,可从按 钮空接点采集; c) 控制台所有表示灯状态从表示灯电路采集;集中式自动闭塞的区间信号 机点灯和区间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从移频接口电路采集。 d) 根据系统软件实现监测功能的需要,具体选定功能性关键继电器进行采 集。原则上从关键继电器空接点采集;只有半组空接点的,可采用开关 量采集器采集;无法从空接点进行采集的关键性继电器,可采用安全、 可靠的电流采样方案进行采集。 5.2.2.3测试方法:站机周期巡测(周期?1s)。下位机采样周期小于等于150ms,变化信息存储并自主上发。 5.2.3其它开关量监测 5.2.3.1 监测列车信号主灯丝断丝状态并报警,报警应定位到某架信号机或架群。通过智能灯丝报警仪(器)接口获取主灯丝断丝报警等信息,应定位到灯位。 5.2.3.2 对组合架零层、组合侧面以及控制台的主副熔丝转换装置进行监测、记录并报警。 5.2.3.3 通过通信接口对转辙机表示缺口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并报警。 5.2.3.4环境监控开关量监测(具体项目可选):电源室、微机室、机械室等处的烟雾、明火、水浸、门禁、玻璃破碎等报警开关量信息的采集、记录并报警。 5.2.3.5 通过统一的接口和协议从TDCS/CTC、计算机联锁等系统获取开关量和 11 报警信息。 5.3 故障报警 5.3.1监测系统根据设备故障性质产生三类报警和预警 a) 一级报警:涉及到行车安全的信息报警。报警方式:声光报警,人工确 认后停止报警,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各级终端。 b) 二级报警:影响行车或设备正常工作的信息报警。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报警后延时适当时间自动停报,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各级终端。 c) 三级报警:电气特性超限或其它报警。报警方式:红色显示报警,电气 特性恢复正常后自动停报,可通过网络上传到车间/工区终端。 d) 预警:根据电气特性变化趋势,设备状态及运用趋势等进行逻辑判断并 预警。报警方式:预警显示为蓝色。预警可通过网络上传到车间/工区终 端。 5.3.2 一级报警 5.3.2.1挤岔报警。 5.3.2.2列车信号非正常关闭报警。 5.3.2.3火灾报警。 5.3.2.4故障通知按钮报警。 5.3.3 二级报警 5.3.3.1外电网输入电源断相/断电报警。 5.3.3.2外电网三相电源错序报警。 5.3.3.3外电网输入电源瞬间断电报警。 5.3.3.4列车信号主灯丝断丝报警。 5.3.3.5熔丝断丝报警。 5.3.3.6转辙机表示缺口报警。 5.3.3.7区间自闭设备故障报警;区间信号机故障报警;发送通道、接收通道及补偿电容故障等。 5.3.3.8微机监测通信故障报警。 5.3.3.9环境监测中明火、烟雾、玻璃破碎、门禁、水浸等报警。 5.3.3.10 TDCS/CTC系统车站分机故障、车务终端故障以及通道故障等报警。 5.3.3.11列控中心系统控制主机故障、与计算机联锁通信故障、与CTC/TDCS系统通信故障、与LEU通信故障等报警。 5.3.3.12计算机联锁系统设备故障报警。 12 5.3.4 三级报警 5.3.4.1各种模拟量的电气特性超限报警。 5.3.4.2与TDCS/CTC、计算机联锁、列控中心、智能电源屏等系统通信接口故障报警。 5.3.5 预警 5.3.5.1模拟量变化趋势预警。 5.3.5.2道岔运用次数超限预警。 5.3.5.3补偿电容断线预警。 5.3.5.4 其它预警。 5.4 其它监测内容 5.4.1 监测系统对系统自身运行状态、日志、操作和重要事件进行监测。 5.4.2 监测系统对监测网络状态进行监测。 5.5 车站站机功能 站机是车站微机监测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分类、逻辑分析处理、报警、数据统计、汇总、存储、回放等功能。站机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与TDCS/CTC、列控中心、计算机联锁等系统通信,获取监测信息,提供统一的显示界面。站机主要功能如下: 5.5.1 显示及存储 5.5.1.1 站场运用状态图的显示与回放,站场图应能够放大、缩小和全屏显示。 5.5.1.2 开关量的实时状态显示以及历史记录查询。 5.5.1.3 模拟量的实时测试表格、历史数据表格、日报表、实时曲线、日曲线、月曲线、年趋势线。 5.5.1.4 转辙机动作电流曲线。 5.5.1.5 控制台按钮操作记录,包括列调车、破封按钮、故障通知按钮等。 5.5.1.6 关键设备动作次数及时间表,包括转辙机动作次数;破封按钮运用次数;区段占用次数;列车、调车按钮运用次数;故障通知按钮运用次数、列车、调车信号开放次数等。 5.5.1.7 电缆绝缘和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的测试表格和变化曲线。 5.5.1.8 环境监测信息实时图形显示和历史数据查询。 5.5.1.9 轨道电路分路残压报表记录。 5.5.1.10 开关量和模拟量滚动数据存储,存储时间要求不少于10天。 13 5.5.2 报警及事件管理 5.5.2.1 根据预先定义的逻辑,实现一、二、三级实时报警和预警。 5.5.2.2 语音和声光报警。 5.5.2.3 报警和预警历史信息的查询。 5.5.2.4 重要报警的人工确认。 5.5.2.5 设备故障及报警的汇总、统计和分析。 5.5.2.6 系统运行事件、用户操作事件等记录及历史查询。 5.5.2.7 TDCS/CTC系统工作状态记录及故障报警。 5.5.2.8 列控中心系统工作状态记录及故障报警。 5.5.2.9 计算机联锁工作状态记录及故障报警。 5.5.3 系统管理 5.5.3.1 用户登录、修改配置、标调等权限的管理。 5.5.3.2 用户及密码管理。 5.5.3.3 系统在线自检,记录系统运行日志。 5.5.3.4 系统工作状态显示,主要包括CAN状态图、采集板及部分传感器状态图、 各种接口通信状态图等。 5.5.3.5 系统软件的自动升级。 5.5.3.6 系统自动进行时钟校核。 5.5.4 数据处理及控制 5.5.4.1 配置文件、历史数据的导入/导出。 5.5.4.2 选择多路绝缘进行组合测试。 5.5.4.3 空调状态的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 5.5.4.4 回放文件的管理与导出。 5.5.4.5 曲线及各类报表的打印管理和导出。 5.5.4.6 授权修改基准参数和报警上下限。 5.5.4.7 向上层网络(服务器、终端)传送各种实时数据,包括开关量、模拟量、 报警、预警及各种状态和系统信息。 5.5.4.8 接收并执行上层的命令,根据需要向上层网络传送响应数据。 5.5.5 其它功能 5.5.5.1 天窗修作业管理及检修时报警的屏蔽处理。 5.5.5.2 邻站显示。 5.5.5.3 电务维修智能分析及辅助决策。 5.5.5.4 多种接口参见本技术条件6.4。 14 5.6 电务段应用服务器功能 电务段应用服务器是整个监测系统的中心,其主要功能如下: 5.6.1 基本功能 负责与所辖车站站机、监测终端以及铁路局服务器等节点建立通信连接,进行网络通信和数据交互,并实现数据流调度和信息路由等功能。 5.6.2 系统管理:同站机5.5.3。 5.6.3 通信管理 5.6.3.1 负责监测终端与站机之间有关命令和响应数据的转发。 5.6.3.2 网络通信时数据的压缩/解压缩以及数据的分等级传输。 5.6.3.3 实时显示系统网络的通信状态,实现广域网络管理。 5.6.4 数据处理及控制 5.6.4.1 服务器双机冗余备份。 5.6.4.2 向所辖车站站机或终端机发送控制命令。 5.6.4.3 根据统一的GPS时钟对所辖车站及终端进行时钟校核。 5.6.4.4 将站机和终端的关键数据存储到历史数据库。 5.6.4.5 车站报警信息的存储、再现、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 5.6.4.6 向各个监测终端提供历史信息的查询。历史信息包括:开关量、模拟量历史报表及曲线、报警及其统计汇总报表、电务维护报表、系统日志和状态报表等。 5.7 监测终端功能 监测终端包括:车间终端、工区终端、电务段调度终端、电务段试验室终端、 电务段其它终端、铁路局终端、铁道部终端等。其功能基本相似,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分辨不同的监测终端。 终端功能描述如下: 5.7.1 显示及存储:同站机5.5.1。 5.7.2 报警及事件管理:同站机5.5.2。 5.7.3 系统管理:同站机5.5.3。 5.7.4 数据处理及控制 5.7.4.1 登录服务器,选择监测车站。 5.7.4.2 图形、曲线及各类报表的打印管理及导出。 5.7.4.3 回放文件的管理与导出。 15 5.7.4.4 授权终端根据需要向所辖站机发送控制命令,如校核站机时钟命令、向所辖站机发送空调等远程控制命令等。 5.8 铁路局应用服务器功能 铁路局设置微机监测应用服务器,作为整个铁路局微机监测系统的监控中心。应用服务器以星型方式与各个电务段连接,管理全局内所辖所有的电务段及其车站节点。该服务器与铁路局各监测终端连接,负责管理和处理该监测终端的数据请求。其主要功能如下: 5.8.1 基本功能 负责与所辖电务段应用服务器、铁路局监测终端以及铁道部通信管理机等节点建立通信连接,进行网络通信和数据交互,并实现数据流调度和信息路由等功能。 5.8.2 系统管理:同电务段应用服务器5.6.2。 5.8.3 通信管理:同电务段应用服务器5.6.3。 5.8.4 数据处理及控制:同电务段应用服务器5.6.4。 5.9 维护工作站(网络管理终端)功能 铁路局、电务段监测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维护工作站(网络管理终端)。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5.9.1 基本功能:根据需要可以在维护工作站上配备监测终端的所有功能。 5.9.2 网络拓扑图状态管理 5.9.2.1 在网络拓扑图上动态、实时地监视网络节点的工作状态,网络节点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 5.9.2.2 在网络拓扑图上动态、实时地监视网络通道状态。 5.9.2.3 在网络拓扑图上动态、实时地监视车站UPS、采集机分机及板卡、智能传感器以及其它接口单元的状态。 5.9.2.4 在网络拓扑图上动态反映网络节点单元的告警,通过声音、拓扑图颜色变化来反映当前网络的告警信息。 5.9.2.5 在网络拓扑图上可动态反映网络节点设备的配置情况。 5.9.3 其它网管功能 5.9.3.1 支持对系统中主要设备的软硬件配置管理,包括机器名、设备类型(主机、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网络打印机等)、IP地址、硬件配置描述、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软件模块配置及版本情况等信息。 16 5.9.3.2 可以外挂专门的网络拓扑图绘制工具,便于用户定制、修改网络拓扑图。 5.9.3.3 可以在线分析网络流量。 5.9.3.4 可以在线分析网络传输的出错率。 5.9.3.5 网管系统采用全中文界面。 5.10 铁道部通信管理机功能 铁道部设置通信管理机,与铁道部各监测终端以及各铁路局应用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并数据交换。 5.10.1 在铁道部各监测终端及各铁路局应用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转发、监视和管理。 5.10.2 时钟自动校核。 5.10.3 系统运行状态管理。 5.10.4 系统操作日志管理。 6 技术要求 6.1 数据采集要求 6.1.1 采集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具备抗干扰及自检、自诊断能力。 6.1.2 采集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措施。 6.1.3 监测系统的采集信息应能做到与其它系统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接口可采用RS232、RS422/485、CAN或TCP/IP方式,并具有隔离措施。 6.1.4 采集设备必须采用高可靠的开关量和模拟量采集器件,并且具备模块化、标准化的特性,方便实现系统的扩容和更新。 6.1.5 采集设备的电路板、接插件、关键芯片应进行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 6.1.6 采集机应根据功能划分,采集容量需满足不同监测规模的要求,并适应分散和集中两种设置方式。 6.1.7 采集设备的电路板、面板、组合、机柜尺寸应符合GB/T3047.2或TB1476的相关规定。 6.1.8 采集设备对被测对象的数据采集一定要满足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 6.1.9 采集机功能划分 6.1.9.1监测系统采集分机按功能划分为综合采集机、轨道采集机、开关量采集机、道岔采集机、集成采集机等。采集机可按照车站的规模进行灵活配置,采集机应尽量集中安装在信息采集机柜中,其采集器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安装在被采集设备附近。采集机与站机之间采用CAN总线连接。 17 6.1.9.2综合采集机功能定义 综合采集机(含C0隔离转换组合)功能设计定义如下: a) 隔离转换电源屏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监测。 b) I路II路外电网质量监测: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角、有功 功率、无功功率、相序报警及瞬间断电报警。 c) 电缆绝缘、电源屏对地漏泄电流。 d) 排架熔丝报警监测。 e) 列车主灯丝断丝转换报警监测。 f) 环境监测信息采集等。 6.1.9.3 道岔采集机功能定义 a) 道岔1DQJ开关量的采集。 b) 监测道岔(普通/提速)动作电流曲线。 6.1.9.4 轨道采集机功能定义 a) 50Hz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接受端交流和直流电压采集。 b) 25Hz相敏轨道电路交流电压和相位角采集。 6.1.9.5 开关量采集机功能定义 a) 站内和区间站场运用状态开关量采集。 b) 关键继电器状态采集。 6.1.9.6 移频采集机功能定义 a) 电码化发送电压、电流的采集。 b) 移频发送、接收电压的采集。 c) FMJ,CJ等开关量的采集。 6.1.9.7 集成采集机功能定义 a) 集中式移频信息采集。 b) 灯丝回路电流采集。 c) 道岔表示电压采集。 d) 其它新增加信息采集。 6.2 设备配置要求 6.2.1监测站机基本配置要求:采用IPC工业控制机,CPU主频P4 3.2GHz以上, 内存512M以上,硬盘80G以上,声卡和音箱等。显示器: 17寸彩显(1024×768 或以上)。 6.2.2 应用服务器基本配置要求:高性能服务器,CPU 2颗以上,主频3.2GHz 以上,内存2G以上,硬盘73G × 3以上,支持多种RAID存储方式,包括RAID0, 18 1,5。 6.2.3 监测终端配置要求:IPC工业控制机或PC机,CPU主频P4 3.2GHz 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80G以上,激光打印机、声卡和音箱等。显示器: 17寸彩显(1024×768或以上)。维护工作站的配置应不低于监测终端的配置要求。 6.2.4 铁道部通信管理机配置要求:高性能微机或服务器,2颗CPU,主频3GHz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73G×3以上。 6.3 接口要求 6.3.1分散安装的模拟量、开关量传感器与微机监测集中安装的模入板、开入板之间需采用标准电气接口;模入板及开入板宜采用统一型号。 6.3.2凡新增采集分机与站机之间应采用铁道部统一的CAN通信协议。 6.3.3监测系统与智能电源屏之间采用带光电隔离RS-485通信接口相连。 6.3.4监测系统与TDCS/CTC、列控中心、计算机联锁等系统通信采用带光电隔离的RS-422方式。 6.3.5监测系统预留对计轴设备、视频监控、电务管理信息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接口。 6.4 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 6.4.1监测系统应采用适当的安全技术建立保密安全屏障和管理措施,逐步形成完整体系,确保微机监测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6.4.2监测系统在设计中须考虑网络安全性,在铁道部、铁路局、电务段中心机房内应综合采用IP地址过滤、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技术。 6.4.3监测系统在网络各个计算机节点上都要安装网络版病毒查杀软件,对系统中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病毒检测和清除。 6.4.4监测系统应实施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 6.4.5 监测系统应采用用户身份认证、动态口令等机制保证连接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并对重要信息进行跟踪和加/解密管理。 6.5 其它技术要求 6.5.1 监测系统供电电源应与被监测对象电源可靠隔离。 6.5.2 监测系统采用工频单相交流供电,站机电源应从电源屏两路转换稳压后经UPS引入。 6.5.3 监测系统应采用纯在线式UPS供电,UPS容量应能保证交流电断电后维持 19 监测系统可靠供电10分钟以上。 6.5.4 监测系统中的计算机设备场地应符合国家计算机机房场地标准要求。 6.5.5 设备、电源、通道防雷应满足铁道部颁布的有关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的相关规定。 6.5.6系统接地要求。 a) 监测系统地线应利用信号机械室的接地装置(地网)。 b) 信号机械室未设置地网的,监测系统设置两个接地系统,即设备保护接 地系统和设备防雷接地系统,两种地线的间隔距离应在20米以上。两个 接地系统之间不得互相连通。设备保护地接地电阻?4Ω,设备防雷地接 地电阻?10Ω,因条件限制以上两组接地不能分开时,可共用一组接地 体,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6.5.7设备正常运行适应的环境技术指标。 00a) 工作温度:0C , 40C。 0b) 相对湿度:不大于90%;(室温+25C)。 c) 海拔高度:?3500m。 6.5.8设备绝缘电阻、耐压指标。 a) 设备绝缘电阻及耐压指标符合铁道部标准。 b) 在设备适用环境条件下,设备绝缘电阻:?25MΩ。 c) 在设备适用环境条件下,设备绝缘耐压:?1200V。 6.5.9系统可靠性。 系统主要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0000小时。 20
本文档为【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200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