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举报
开通vip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纲解读】1、本专题的知识难度较低,考查是一般是本专题内的综合或章节综合,例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特征元素,某些特殊蛋白质的特殊元素,蛋白质与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于核酸的关系,糖类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等。 2、本专题的实验考查主要以原理和应用为主 【核心知识总结】 一、常见元素的生理作用 元素 存在物质 生理功能 N 蛋白质、ATP、NADP+、叶绿素、促进细胞生长,参与能量转换、物质还原; 核苷酸等 有利于植物茎叶...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生物知识点串讲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纲解读】1、本专题的知识难度较低,考查是一般是本专题内的综合或章节综合,例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特征元素,某些特殊蛋白质的特殊元素,蛋白质与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于核酸的关系,糖类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等。 2、本专题的实验考查主要以原理和应用为主 【核心知识总结】 一、常见元素的生理作用 元素 存在物质 生理功能 N 蛋白质、ATP、NADP+、叶绿素、促进细胞生长,参与能量转换、物质还原; 核苷酸等 有利于植物茎叶生长,延长叶片的寿命 +P ATP、NADP、核苷酸、磷脂;动促进细胞分裂,参与能量转换;有利于植物 物牙齿、骨骼成分 开花、结果 +K 主要以K形式存在 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促进植物 体内糖类的合成和运输;维持细胞内液渗透 压;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 可使植物抗倒伏 +Na 主要以Na形式存在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Mg 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参与光能吸收、传递、转换 Fe 动物血红蛋白的成分,是合成叶绿存在于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影响叶绿 素过程中的一些酶的组成元素 素的合成 Ca 主要以钙盐吸收存在,少量以游离是动物骨骼、牙齿等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 形式存在 凝固、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I 甲状腺激素 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B 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作用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 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肽键和肽: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在羧基和氨基之间形成的、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学键称为肽键。由肽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2)二肽、三肽和多肽: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产生一分子水)叫做二肽。由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两个肽键(产生两分子水)叫做三肽。由三个以上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连接成的肽叫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 结构上差异。多肽仅仅是蛋白质的初级结构形成,无空间结构,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有4个方面的原因,但多肽多样性只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应特别注意 一条刚刚从核糖体这一“车间”下线的多肽可以叫肽链,但不能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往往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与其他物质结合而成的。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翻译的直接产物应为多肽,而不是蛋白质。 【典型例题】例1:(2011-山东烟台一模)A.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的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错误 【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空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将随之失活。 3、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功能 举例 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基本物质 构成动物和人体肌肉,构成生物膜、核糖体、 染色体的成分 构成细胞催化作用 参与生物体各项什么活动的酶大多数是蛋白核生物体质 的功能物运输作用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膜载体蛋白 质 运动作用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可使肌肉产生运动 信息传递作用、调节作用 多种激素都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免疫作用 生物体内的抗体能消灭外来抗原物质 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在糖类和脂肪被消耗后,机体也会分解蛋白 质供能 【典型例题】例,:(2011-上海黄浦二模)核糖体中合成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A. 调节生命活动 B. 携带遗传密码 C.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参与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核糖体中合成的是蛋白质,ACD是蛋白质具有的功能,而携带遗传密码是mRNA的功能,mRNA不是在核糖体合成。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三、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要准确识别以下几个概念名词:核酸、核苷酸、脱氧核糖酸、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比较项目 核酸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学成分 碱基 A(腺苷酸)、C(胞嘧啶)、G(鸟嘌呤)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核糖体、线粒 体、叶绿体、细胞核 空间结构 多数生物的DNA由两条脱氧多数生物的RNA由一条核 核苷酸构成,呈规则双螺旋结糖核苷酸构成;少数病毒的 构;少数病毒的DNA为单链 RNA为双链 【典型例题】例,:(2011-山东烟台一模)B. 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错误 【解析】对于RNA病毒,其核酸只含有RNA,其遗传信息就存储于RNA中。 【典型例题】例,:(2011-海南高考)关于RNA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2、核酸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典型例题】例,:(2011?唐山三模.4)D. 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答案】错误 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核酸的多样性。 3、DNA、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终产物的比较 物质名称 基本单位 初步水解产物 彻底水解产物 代谢终产物 DNA 脱氧核苷酸 4种脱氧核苷酸 磷酸、碱基、脱氧核糖 CO、HO、含氮废物 22RNA 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磷酸、碱基、核糖 CO、HO、含氮废物 22蛋白质 氨基酸 多肽 氨基酸 CO、HO、含氮废物 22【典型例题】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果禽流感病毒的组成物质在某些酶 的作用下彻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产物主要有 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B(碱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碱基、葡萄糖、磷酸、甘油、脂肪酸 D(碱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答案】D 氨基酸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四、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 1、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种类 概念 分子式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核糖 CHO 动物细胞、组成核酸的物质 5105 糖 植物细胞 脱氧核糖 CHO 5104 葡萄糖 CHO 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的6126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生成蔗糖 CHO 植物细胞 能水解出葡萄糖而供能 122211 两分子单糖麦芽糖 的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淀粉 (CHO)n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6125 生产许多单物质 糖的糖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 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 物质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高考)下 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A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解析】考查糖类结构和分类。常见的还原糖主要有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单糖不能被水解,但可以被氧化分解;纤维素彻底水机后得到葡萄糖;乳糖属于二糖,不能直接被吸收,要水解成葡萄糖与半乳糖后才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脂肪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大量存在于某些植物的种 ?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皮下的脂肪层子、果实及动物体的脂肪组 起到保温作用 织中 ?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减少内 脏器官之间的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 作用,可保护内脏器官 类脂 磷脂 构成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多在动物的脑和卵细胞中,以 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较多 糖脂 细胞膜的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 固醇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丰富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由动物的性腺分泌,进入血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液、组织液 肾上腺皮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的代谢,增强机体的由动物的肾上腺分泌,进入 质激素 防御能力 血液、组织液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在动物的卵黄中含量较多; 人的表皮细胞中有胆固醇, 在日光照射下能转变成维 生素D 【典型例题】例,:(2009-广东高考)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多选) A. 构成生物膜 B. 调节生理代谢 C. 储存能量 D. 携带遗传物质 【答案】ABC 【解析】考查脂质的生功能。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分为三大类:脂肪、磷脂、固醇,其中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动物的类固醇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其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代谢、调节水盐平衡的作用,性激素主要是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的维持,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脂质不能携带遗传信息,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 【典型例题】例,:(2010-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纤维素和尿素 B. 脂肪酸和磷脂 C. 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 D. 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纤维素属于糖类,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A项错;脂肪酸属于脂质,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B项错;ATP和RNA的基本组成元素均为C、H、O、N、P,C项正确;胆固醇属于脂质,其组成元素为C、H、O,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为C、H、O、N、Fe等,D项错。 【变式训练】例,,:(2008-江苏高考)下列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 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 淀粉、半乳糖、糖原 C. 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 性激素、生长素、胰岛素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答案】B 【解析】选项中胆固醇、性激素是脂质,生长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它们之间的组成元素不同;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而核苷酸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也不同;选项中只有淀粉、半乳糖、糖原都属于糖类,均是由相同种类元素C、H、O组成。 3、多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的构成单位及合成场所 种类 构成单位 合成场所 多糖 葡萄糖等单糖 内质网、高尔基体(纤维素) 脂质 甘油、脂肪酸 内质网 蛋白质 氨基酸 核糖体 核酸 核苷酸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典型例题】例,,:(2011-江苏南京一模)下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是 A. 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 相同质量的E和F 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 物质C的种类为20种,基本化学元素是C、H、O、N D. 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和HO 22 【答案】D 【解析】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多糖(E),其基本单位为葡萄糖(A);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F),其基本单位为脂肪酸和甘油(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G),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遗传信息携带者是核酸(H),其基本单位为核苷酸(D)。SARS病毒为RNA病毒,核酸为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碱基、核糖、磷酸。 专题二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考纲解读】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因此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热点。考查主要集中在: 1、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应用 2、 各种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分裂、生物代谢中的作 用。 3、 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核心知识总结】 一、细胞膜的成分 成分 所占比例 成分说明 主要 脂类 约50% ?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含量最高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丰富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蛋白质 约40% ?蛋白质在细胞膜形式功能时期重要作用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少量 糖类 约2%-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 ?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细胞膜控制作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两个方面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 细胞类型 细胞壁成分 植物细胞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细胞 大多数真菌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少数低等真菌细胞的细胞壁的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酵母菌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细菌 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四、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 项特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目 结一定的流动构成细胞膜的磷变形虫的变性温度:在一定范 构性 脂分子和大多数运动、细胞融围内,温度越高, 特蛋白质分子不是合、胞吞、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 静止的,而是可以主动运输 越大 运动的 功选择透过性 遗传特性 植物对离子的内因:细胞膜上 能 决定 选择性吸收、神的载体种类和数 特 经细胞对K+的目 性 载体种类、数量 吸收和Na+的外因:温度、PH、 决定 排出、肾小管的O2等影响细胞 重吸收和分泌呼吸的因素 选择透过性 的呢个 【典型例题】例,:(2011-海南高考)B. 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 细胞膜上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正确 三、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项目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模式 图 结构双层膜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结构,内有腔 不具膜结构 特点 主要有氧呼吸的主光合作用的场与动物细胞分粗面内质网是储存物质,附着在内与细胞有丝分裂 功能 要场所 所 泌物的形成及核糖体的支架,进行渗透质网上的有关,形成纺锤 植物细胞壁的与蛋白质的加作用 ,维核糖体合体,牵引染色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形成有关 工有关;滑面内持植物细成分泌蛋向细胞两极运动 质网与糖类和胞的紧张白;游离 脂质的合成及度,使植物的核糖体 解毒作用有关 细胞坚挺 合成的是 胞内蛋白 主要在内膜和基质基粒中进行光扁平囊和小囊由模构成的管也膜及其蛋白质、两个相互垂直的 结构中有许多与有反应,基质中泡 道系统 内的细胞RNA 中心粒 成分 氧呼吸有关的进行暗反应 液 酶 分布 所以的动植物绿色植物的叶大多数动植物大多数动植物所有的植附着在内动物细胞 和低 细胞中 肉细胞中及幼的细胞中,一般细胞中,广泛分物细胞中 质网上或等植物细胞中, 嫩茎的皮层细位于核附近 布于细胞质基核外 常在核附近 胞 质中 【典型例题】例,:(2011-安徽高考)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答案】A 【典型例题】例,:(2011-江苏高考)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D. 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蛋白质的加工场所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故其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面积大于外膜,脂质含量大于外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典型例题】例,:(2009-上海高考)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答案】C 【解析】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而功能不同的细胞器(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四、细胞结构的归纳和总结 (1)能产生水的细胞器及相应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脱水缩合作用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分泌物及细胞壁的形成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糖类、脂类等的合成 (2)有能力转换作用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胞质基质。 结构名称 细胞类型 生理作用 细胞质基质 动、植物细胞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 阶段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叶绿体 植物细胞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3)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及低等植物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功能) (4)细胞器与遗传变异 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 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半自主性) 含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拟核) (5)细胞器与动植物分类 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 高等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 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6)细胞器与生物膜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注意:?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体内虽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仍存在这有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蛔虫和人体红细胞(无细胞核)中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有光和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典型例题】例,:(2009-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 B.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内膜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叶绿体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种类不同。 【典型例题】例,:(2011-广东高考)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 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 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 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答案】B 五、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特点 功能 核膜 双层膜,外层膜与内质网相连,核膜是真核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具 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层核膜外附有大量的核糖体 核仁 折光率较大,颜色深 它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合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成有关 核孔 核膜上的一种孔道结构。细胞类型和细胞生能选择性地转运核内物质,是 长阶段不同,核孔的数目和大小都有差异 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RNA和蛋白质);实现核质 之间的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 息交流 染色质(体) 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DNA ; 染色质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 特性: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NA的主要载体 存在:间期——染色质,分裂期——染色体 形态:染色质为丝状物,染色体为棒状小体 核液 细胞核内的液体 构成核内的水环境 细胞核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典型例题】例,:(2010-安徽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入 【答案】错误 核孔是能选择性地转运核内物质,并不是自由进入。 【典型例题】例,:(2010-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答案】正确 【典型例题】例,:(2009-山东高考)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D 六、生物膜系统 概念:真核细胞内,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共同构成的膜系统 二、联系 (1)结构联系: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膜与内、外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并与核糖体、线粒体紧密相连 (2)功能联系: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科学家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的形成过程是: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染色质 有核膜有核仁染色质 DNA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DNA分子 细胞核:DNA和蛋白质等形成的染 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 色质 细胞质:DNA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裸露存在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细胞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一次变异的来源 只来自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转录与翻译 转录、翻译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细胞核内转录,细胞质(核糖体) 进行 内翻译,先转录后翻译 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 衣原体 【典型例题】例,,:(2009-上海高考)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在其中进行的循环?、?的名称分别是 。图3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 【答案】(1)3 13 8 5或12 (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叶绿体 三羧酸循环、卡尔文循环 14 (3)细胞核的DNA(图丁结构中的DNA) 专题三 细胞代谢 【考纲解读】 本专题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命题主要集中在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和影响物质的运输因素及实验探究 2、 渗透作用的分析和解释;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现象及原理;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现 象、应用及质壁分离的细胞图像的识别;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举例及判断。 【核心知识总结】 一、渗透吸水原理及应用 一、概念:渗透作用专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其他物质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不能称为自由扩散。 二、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条件 浓度 外液,细胞液 外液,细胞液 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好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典型例题】例1:(2011?新课标卷,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由于外界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导致吸水涨破。 【典型例题】例2:(2011?新课标卷,4)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及浓度差。甲组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差没有乙组和蔗糖溶液的浓度差大,所以甲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低。HO的运出方式是被动运输里的自由扩散。 2 【典型例题】例3:(2011?全国卷,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乙,被动运输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考查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水分子过膜方式是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洋葱表皮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典型例题】例,:(2011?北京理综,3)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 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 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答案】D 【解析】内质网膜可以“出芽”形式形成具膜的囊泡,最终转移到细胞膜而成为其一部分,故选D;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仅供暗反应利用;氢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完成跨膜运输;溶酶体内的酶有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运入。 【典型例题】例,:(2010?天津高考?T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解析】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 ++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A项正确。在静息状态下,Na、K仍然进行着主动运输方式的跨膜运输等生理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葡萄糖的分解是动物细胞能量供给的唯一方式,所以,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B项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溶质相对增多,渗透压升高,C项符合事实。抗体属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是:在核糖体内合成?内质网中加工?高尔基体内再加工、包装?囊泡?与细胞膜结合?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与细胞膜融合的囊泡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项正确。 【典型例题】例,:(2010?全国卷,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 的是( ) A. 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 .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三、酶的本质和特性 1、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有活细胞产生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 作用原理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特性: 713 1)、高效性:酶的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10倍。 2)、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实例: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蔗糖不起作用;二肽酶可以催化任何两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肽的水解反应,但是不能催化多肽的水解。 3)、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酶促促 反反 应应速速 率率 温度 PH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催化作用增强;超过最适温度 (PH)后,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减弱。 ? 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酶的分子结构未遭到破坏,温度升高活性恢复。 ? 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在增加。 ? 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 与酶相关的常见误解与明示 比较项目 误解 明示 产生场所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活细胞(不考虑成熟红细胞等) 化学本质 蛋白质 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作用场所 只在细胞内其催化作用 可在细胞内、外、体外发挥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 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酶只起催化作用 来源 有的可来源于食物 酶只在生物体内合成 【典型例题】例,:(2011?新课标,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B 【解析】考查酶的本质。首先需要了解大部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成分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被分解,而甲酶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成分是RNA或者能够抗这种蛋白酶的降解。 【典型例题】例,:(2011?天津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 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 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答案】C 【典型例题】例,:(2011?全国卷,31)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答案】(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C)设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 ,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解析】(1)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脂肪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液呈紫色,说明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3)明确要求写出的是 “实验思路”而不是实验步骤。 四、ATP的结构、功能及转化 ATP的结构 ? 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有2个高能磷酸键。 2、ATP的功能: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其水解释放的能力直接用于细胞生命活动。 3、决定ATP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两个因素 ? ATP的在结构上的特点:在酶的催化下,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 ATP在生物机体的含量和转化特点: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 ,、ATP合成场所:真核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典型例题】例9:(2008?天津卷,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A.?? B.?? C.?? D.?? 【答案】B。 【解析】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发生无氧呼吸,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必 ++然比安静时(有氧呼吸)少得多;Na在人体内环境中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渗透压,K主要维 ++持细胞内的渗透压,自然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就必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把Na泵出细胞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人在寒冷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支配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产生较多热量来维持体温;活细胞内ATP和ADP的含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饥饿细胞亦不可例外。 专题四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纲解读】 1、 对细胞周期的理解和细胞分裂后的去向问题、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实验 2、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3、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核心知识总结】 一、细胞的增殖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早期胚胎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及纤维细胞、植物筛管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无细胞周期。 2、细胞的种类不同则细胞的时间也不同,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选材方面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期相对长的材料,这样才比较容易观察到分裂期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典型例题】例,:(2011-东城区检测)下列人体各种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 A. 浆细胞 B. 卵细胞 C. 胚胎干细胞 D. 成熟红细胞 【答案】C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概念: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完成 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 期和分裂期。 (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1)间期(复制合成姐妹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前期(膜仁消失两重现) 最明显的变化是 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 姐妹染色单体 。同时, 核仁 解体, 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 。 (3)中期(形定数晰点道齐) 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4)后期(点裂数加两极移) 每个 着丝点 一分为二, 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 两极 运动。 (5)末期(两消两现分裂完)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 纺锤体 消失, 核仁 、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前期 由细胞两级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成细细胞膜从中间内陷,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 胞壁,结果形成子细胞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注意: (1)染色质:间期,末期; 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 (2)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果,是一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三、无丝分裂 (1)概念: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的变化 (2)过程:核延长 核缢裂 质缢裂 两个子细胞 (3)举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典型例题】例2:(2011上海卷,17)右图为同一植物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答案】B 【典型例题】例3:(2010上海生物,19)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中心体发生倍增 ?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B. ??????? C(??????? D(??????? 【答案】C 四、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 2a?4a 4a 4a 4a 2a 染色体数目(个)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数(个) 0?4N 4N 4N 0 0 染色体组数(个) 2 2 2 4 2 同源染色体数(对) N N N 2N N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典型例题】例,: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含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解析】D 【解析】 虽然OA段染色体随着DNA的复制而复制了,但是染色体的含量并不加倍。BC段细胞处于分裂期,核膜、核仁消失,即与原核生物相同,都没有核膜、核仁。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已不存在染色单体。团藻属于低等植物细胞,细胞内存在中心体,分裂期时在细胞的每一极都存在一组中心粒。 【典型例题】例,: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 【解析】B 【解析】中心体移向两极时细胞处于分裂前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则a应为b的一半,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则b、c大小一致,即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为1?2?2。 五、减数分裂过程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分裂时期 变化特点 第间期 ?染色体复制 ?蛋白质合成 一前1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想赤道板移动 次中1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分后1 同源染色体分离,向两极移动 裂 末1 细胞质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第前? 染色体向细胞中央移动 二中?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次后?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想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末? 细胞质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裂 六、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体细胞 间期 子细胞 ? ? ? ? ? ? ? ? DNA 2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N 染色体 2N 2N 2N 2N 2N N N N 2N N N 染色 0 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单体 染色体数目 K L 2N 4N 0 A B E F I J M N 2N C H D G 0 时间 2N AB:减?前的间期和减?前、中、后期 BC:减?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0 CD:减?前期、中期 DEF:减?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FG:减?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HI:受精作用(?处的细胞称受精卵) I以后:表示受精卵在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DNA含量 D C K L 4a 2N A J M F I 0 2a E B N G H 时间 0 2N 0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ABC:减?前的间期(DNA复制使DNA含量加倍) CD:减?前、中、后期 DE:减?末期(细胞一为二,DNA随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EF:减?前、中、后期 FG:减?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HI:受精作用(I处的细胞称受精卵) I 以后:受精卵在有丝分裂中的DNA含量变化。 【典型例题】例,:(2011上海卷,28)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代表染色体 D(?,?中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解析】I为精原细胞,II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I前期,后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III为次级精母细胞,IV为精细胞。?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I-IV中,?DNA的数量比是2:4:2:1,故A正确。 七、细胞分裂图像的辨别 A B C D E F G H I 染色体散乱分布:前期(如A、E) 1、先判断时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如B、C、D、F)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后期 (如G、H、I) 无同源染色体:减?(如A、C、F) 前期、中期 有联会行为:减?(如B、E、) 有同源染色体: 2、再判断分裂方式 无联会行为:有丝分裂(如D)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有染色单体:减?(如H) 后期 无同源染色体:减?(如G) 无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如I) 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A为有丝分裂中期 B为减?中期 C为减?中期 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D为有丝分裂后期 E为减?后期 F为减?后期 【典型例题】例,: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答案】D 【解析】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故D答案。 【典型例题】例,:(2008广东生物,9)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 ?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C 【解析】图?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图?中无同源染色体;?表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典型例题】例,,: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2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 (2)乙,丙 甲(3)8 1 :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典型例题】例,,:(2011山东实验中学一次诊断,39)如某动物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分别为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 (1)细胞A是 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 。(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2)细胞B有染色体组 个,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 。 (3)细胞C中有DNA 个单位,C细胞最终能形成 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3-4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 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答案】(1)次级卵母(加极体也可) 4-5 (2) 1 5-6(或者5-7) (3)4 1 (4)同源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 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比较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的部位或器一般的组织器官均可 成熟的有性生殖器官 官 母细胞 体细胞(受精卵) 性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数第一次间期 不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同 ?: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 点 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前期 体,有交叉互换现象 央 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过程 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旁 中期 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 ?: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 后期 ?:与有丝分裂类似,但无同源染色色单体分开;有同源染色体 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出现 同源染色体行为 不出现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及同源 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分离 子细胞数目 2个 雄为4个,雌为(1,3)个 子细胞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 最终子细胞染色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发生在减?) 体数 子细胞核的遗传不一定相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配几乎相同 物质组成 子) 子细胞中可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变异的来源 染色体 及DNA 数量变化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缍体;均有子细胞产生;均有核膜、核 相同点 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着丝点分 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意义 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定 【典型例题】例,,:(2011天津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答案】D 【解析】基因重组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发生在减I过程中,二单倍体 幼苗不发生减数分裂,故A正确,D错误。秋水仙素处理在c-d过程之前,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其染色体数目加倍。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都来源于花药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的复制,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九、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癌变 实质 特点 结果与意义 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持久性?普遍性?不可逆性 产生各种不同组织、 器官 细胞衰老 内因和外因共同做用?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 的结果 胞体积增大,线粒体减少?核细胞都经历未分化到 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分化到衰老到死亡的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染色加深 过程?细胞衰老是时 刻都在发生的 细胞凋亡 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细胞膜内陷,细胞变圆,与周?清除多余无用细胞 序性调控 围细胞脱离 ?清除完成使命的衰 老细胞?清除体内异 常细胞 细胞坏死 电、热、冷、机械等细胞膜破裂 对周围细胞引起伤 不利因素影响;不受害,引发炎症 基因控制 细胞癌变 在物理、化学和病毒?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癌细胞的出现并大量 致癌因素影响下,原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增殖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细胞” 突变 【典型例题】例,,:(2011全国卷,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TP的合成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A不能说明;在没有分化的细胞中也进行mRNA的合成,B不能说明;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是红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C能说明;所有的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能说明。 【典型例题】例,,:(2011山东卷,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石棉和黄曲霉毒素同属化学致癌因子;癌变细胞在人体中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生免疫反应。癌变细胞内酶活性较强,细胞代谢旺盛。 【典型例题】例,,:(2011上海卷,15)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答案】A 【典型例题】例16:(2009天津卷,4)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凋亡诱 凋亡相 ? ? 凋亡 细胞 清除凋膜受体 导因子 关基因 结合 执行 激活 凋亡 亡细胞 信号 吞噬细胞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不正确。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解读】本专题内容包括考点有: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 1、 DNA分子结构、DNA分子复制、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2、 碱基计算、DNA分子复制这些重点知识将有可能继续出现在高考中 3、 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氨基酸等数量计算、基因表达过程 4、 从题型来看,本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核心知识总结】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 是它的遗传物 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病毒:DNA RNA 生物 细胞结构: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 的遗传物质。 【典型例题】例,:(2011广东理综,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 R 蛋白质 R型 ? R 荚膜多糖 R型 ? R DNA R型、S型 ?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和?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组:R+S型菌的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菌,说明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组:R+S型菌的DNA,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组:用DNA酶将DNA水解,结果只长出R型菌,说明DNA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一个反面说明了只有DNA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故C正确。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典型例题】例,:(2010 海南生物,1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实验预期结果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1 与甲种一致 甲的DNA,乙的蛋白 质 2 与乙种一致 3 与甲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 质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答案】B 【解析】DNA病毒的遗传物质,决定病毒的遗传性状,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其子代与甲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组成“杂合”噬菌体“杂合”噬菌体其子代与乙种一致。 二、DNA 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结构 ?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典型例题】例,:(2009广东,24)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磷基相连接 D.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答案】AD 三、DNA的复制 ?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 DNA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 特点:半保留复制 ?基本条件:a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b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c能量:由ATP提供; d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记忆:“一所,两期,三步,四条件”即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复制的时期主要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三个步骤”是解旋、形成子链、母链与子链形成新的DNA分子,“四个条件”是原料、模板、能量和酶 【典型例题】例,:(2011海南,25)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B. 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 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D 【典型例题】例,:(2011上海生物,1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 生在( ) A(两条DNA母链之间 B(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 C(两条DNA子链之间 D(DNA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 【答案】A 【典型例题】例,:(2011江苏生物,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解析】合成时需要模板的物质主要是DNA、RNA和蛋白质,因此本题实质是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类别。磷脂、性激素均属于脂质,而神经递质常见的有乙酰胆碱等小分子有机物质,它们均不属于蛋白质或核酸,因此合成时不需要模板;而B项中的DNA合成需要模板,绝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为RNA,因此,酶的合成也需模板。 【典型例题】例,:(2009江苏,1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个复制起点,由于复制环的大小不同,所以复制的时间有先有后。 四、遗传信息的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 细胞核 ?模板:以DNA的 一条 链为模板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一条单链的 信使RNA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四、转录与复制的异同(下表:) 复制 转录 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I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 主要细胞核 主要细胞核 模板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条件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在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双在细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为 链解开,以解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模板,按照A—U、G—C、T—A、C—G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过程 T—A、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 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结合 旋结构 两个双链的DNA分子 一条单链的mRNA 产物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每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分子全保留式特点 个子代DNA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转录(转录后DNA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 链) 构) 遗传信息遗传信息从亲代DNA传给子代遗传信息由DNA传到RNA 传递方向 DNA分子 【典型例题】例,:(2011海南,15)关于RNAR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典型例题】例,:(2011年安徽卷,5)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答案】D 【解析】考察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转录。甲图以DNA两条单链均为模板,而乙以一条链为模板,且产物是一条链,确定甲图表示DNA复制,乙图表示转录。A. 转录不是半保留方式,产物是单链RNA;B. 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中。C.DNA复制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转录时需要的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D.项一个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但要进行大量的蛋白质合成,所以转录多次发生。 五、遗传信息的翻译 1、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基本知识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tRNA中与mRNA密码概念 列顺序 碱基 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作用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补的tRNA一端的3个碱邻碱基,决定氨基酸的排序。 基,起识别密码子作用。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 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64种 其中61种:能翻译出氨基酸 61种或 种类 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3种: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tRNA也为61种 的多样性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决定 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mRNA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联系 ?密码子与相应反密码子的序列互补配对 ?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 码子决定。 【典型例题】例,,:(2010?山东烟台期末)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RNA中的碱基有4种:A、U、G、C,故GTA不是密码子,密码子的种类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故一个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翻译的过程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蛋白质。 ?场所:细胞质的 核糖体 上 ?模板: mRNA ?原料:20种氨基酸 ?产物:多肽链(蛋白质)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运输工具:tRNA 3、翻译与转录的异同点 阶段 转录 翻译 项目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义 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场所 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信使RNA 信息传递的方向 DNA?mRNA mRNA?蛋白质 原料 含A、U、C、G的4种核苷酸 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产物 信使RNA 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 实质 是遗传信息的转录 是遗传信息的表达 4、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目:mRNA碱基数目:tRNA数目: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 6:3:1:1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典型例题】例,,:(2011年江苏卷,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答案】C 【解析】核糖体沿着mRNA翻译出来的是肽链,不是蛋白质。 【典型例题】例,,:(2011上海生物,12)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生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 B(6h C(8h D(12h 【答案】B 【解析】若不考虑蛋白质的降解,在6h时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物开始共存。 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e.g:人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 酪氨酸酶 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2)通过控制 蛋白质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e.g:囊性纤维病是由于跨膜蛋白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 基因结构异常 功能异常 肺部感染。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典型例题】例,,:(2010?天津汉沽第六次月考)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 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 【答案】D 【解析】生物的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专题六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纲解读】本专题包括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其他植物激素三个考点,命题主要集中在: 1、 生长素的运输机制、作用特点及与植物向性运动、顶端优势的关系 2、 生长素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其他几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应用比较及实验分析探究 【核心知识总结】 一、与生长素有关的归纳 (1)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3)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4)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方向:从向光——侧向背光 (5)生长素纵向运输的方向:主要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6)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很少,背光的一侧分布的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 (7)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理是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导致细胞体积增大,使植物表现生长现象 (8)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都可以合成生长素,特别是芽尖端的分生组织,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产生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各器官分布广泛,但大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等),而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 (3)生长素的运输 ?植物受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作用时,在某些部位会出现横向运输如图 甲: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从?运到? 乙: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幼根中从?运到?,在幼茎中从?运到? 丙: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从?运到? ?纵向运输 a.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b. 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比较生长素的运输 运输方式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运输方向 说明 极性运输 A有生长素,形态学上端极性运输,本 B没有生长——形态学质为主动运 素 下端 输 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含量:向光侧——只限于尖端, C=D E,F 背光侧 运输机理不 明 考查形式——对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中云母片、琼脂片等材料植物向光弯曲的考查 在燕麦胚芽鞘系列实验中,常用到云母片、琼脂片、玻璃片等材料,一般来说云母片、玻璃片是不透水的,能阻拦生长素的运输;琼脂片(块)透水,生长素可以运输,也可以存留一部分。 【典型例题】例,:右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 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 况将是( )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 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答案】C 【典型例题】例,: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B 【典型例题】例,: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是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弯、乙不弯、丙向右弯 B. 甲向左弯、乙不弯、丙向左弯 C. 甲向右弯、乙不弯、丙向左弯 D. 甲向右弯、乙不弯、丙向右弯 【答案】A 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图例 分析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会 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2.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 长作用增强 3.曲线中HC断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 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4.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5.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所处的生长 素浓度,将会使生长受抑制,此即所谓的“高浓度” 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 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 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 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 C’点以上的部位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 果,A’、B’、C’点分别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根、 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 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注意:1、不同年龄的细胞对生长素的 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缓 2、根的向重力性和顶端优势现象能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向光性和茎的背重力性却只能表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功能,不能体现出两重性。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1)顶端优势 ?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原因 ?解除方法:去掉顶芽。如果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了,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如棉花的整枝。在农作物、花卉和果树栽培中,摘心打顶是根据顶端优势原理,解除其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原因是减少叶枝徒长,使果枝得到足够的养分,避免落花落果。同时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达到多开花,多结果的目的。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根的向地性原理 重力 生长素分布不均 (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度低) 生长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不均(根的向地一侧生长慢,背地一侧生长快) 根的向地性 ?茎的背地性原理 重力 生长素分布不均 (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度低) 生长不均(茎的向地一侧生长快,背地一侧生长慢) 茎的向地性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高考)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B. 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低,其生长受到抑制 C. 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 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植物顶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周围,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三、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生长调节应用 剂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促进生长,促进萘乙酸、 ?促进扦插枝条 育的种子 果实发育 2,4-D 的生根; ?促进果实发育, 防止落花落果 ?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促进细胞伸赤霉素 ?促进植物茎杆 成熟的种子等幼长,引起植株长伸长;?解除种子 嫩的组织和器官 高 和其他部位休眠, ?促进种子萌发提早用来播种 和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促进细胞分裂青鲜素 蔬菜贮藏中,常用 裂的器官(如幼和组织分化 它来保持蔬菜鲜 嫩根尖) ?延缓衰老 绿,延长贮存时间 乙烯 植物各部位,成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 熟的果实中更多 增加雌花形成率, 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抑制细胞分裂,矮壮素 减少落叶与棉铃 片 促进叶和果实衰在为成熟前的大 老与脱落 量脱落 【典型例题】例,:(2009-海南高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 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产生、本质及作用、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所以A对,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能抑制发芽,B对,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植株增高的作用,所以D对。 【典型例题】例6:(2011-浙江高考)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请回答: (1)比较曲线1,2,3与4,可知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 ,而且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的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 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 组织。 (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率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 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1)顶芽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 分生 (3)植物激素 专题七 种群和群落 【考纲解读】本专题包含两个知识点: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的结构及演替,考核的要求不高,考查形式: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出先 【核心知识总结】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特征,同一种群的个体键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对种群的概念的理解英主意以下几点: (1)2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2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2个观点:第一,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第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2、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出生率 死亡率 决定 决定 增减种群密度 长 小 迁入率 迁出率 预测趋势变化 影响数量变化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决定种群密度的变量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的组成类型,其次是性别的比例,由此推到预测出省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口变化情况也基本如此。 ?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增加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 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减少 ?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 ?,? 增长快 种群密度 ??? 相对稳定 ?,? 增长慢 提别提醒 ? 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种群内个体的衰老,死亡及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所以年龄组成可通 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 性别比例失调,个体间交配的机会较少,种群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也将逐渐降低。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答案】A 3、确定种群的大小的方法如下表 项目 适用条件 方法 直接观察法 生物个体较小,分布范围较小 间接观察法 生物个体数量很少或很难寻找。如确定红石燕的种群大小可先 统计本区域红石燕筑窝的数量 样方法 生物个体分布范围较大,取样要随机, 不能有主观因素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打的动物种群 注意:要使上述方法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数和实际值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同时也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和迁出。 (1) 样方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球的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这些生物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密度调差等。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其中最可行的是( )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答案】C (2) 标志重捕法 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捕获,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打的动物 计算公式:某种群的数量=重捕获个体数/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 ?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 【典型例题】例,:(2011?北京)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 【解析】海龟的洄游路线不易直接跟踪调查,所以可利用示踪器进行调查,A正确;可根据在不同地区捕获大雁,看其是否有标志环及标志环上记录的信息,进而调查其迁徙路线,B正确;由于贝类活动范围小且个体比较大,所以可通过样方法来调查各种贝类的种群密度,进而研究不同贝类之间的关系,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的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 二、种群增长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形成条件 理想状态下,食物空间条件充自然条件下,食物空间条件有限;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裕;气候适宜;无天敌和疾病 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适用范围 实验室和群落迁入新的环境中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 最初的一段时间的增长 特点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K 长 值附近上下波动 增长率变化 增长率不变 增长速率变化(先增后减) K值 无 有 图像 说明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 型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限制作用愈加明显,逐渐 接近环境的负载量,即K值,种群数量停止增长,呈现“S”型曲 线 ?在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 到最大 考查形式——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 (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4)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 【典型例题】例,:(2011?海南)关于酵母的叙述,错误的是( ) C(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 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答案】都正确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 (1)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把握群落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集合 ?群落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 群落是指划定范围内的全部生物 ?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 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种群、物种和群落的比较 比较项目 概念 特征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 全部个体 亡率、性别比例等特征 物种 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 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物种是生物分类 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的基本单位 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具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特征 生物种群的集合 【典型例题】例,:生物群落是指( ) ?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 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 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A(??) B(?? C(?? D(?? 【答案】D 2、种间关系 关系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名称 互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地衣,大豆与共生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根瘤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两种生 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蛔虫与人,噬 生物有利。如果分开,菌体与被侵染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的细菌 — 生存,而寄主会生活 的更好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大小草履虫, 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牛与羊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 同,如图甲;生存能 力相同,则如图乙 甲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乙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狼与兔,青蛙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与昆虫 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化。A、B 起点不相同,两个生 物数量(能量)存在 差异,分别位于不用 的营养级 【典型例题】例,:(2007?宁夏)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 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 能力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答案】B 3、群落的结构 比较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含义 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层现象 原因 陆生:光照、温度等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水生:光、温度、O等 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2 的不同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 也随之具有层次性 镶嵌分布 【典型例题】例,: (2011?全国)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里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四、群落演替 生物群落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发展的过程中,群落中一些种群兴起,一些种群衰落甚至消失,环境条件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 类型比较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 概念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职务覆盖的地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弃耕的农田 地衣阶段 一年生杂草 苔藓阶段 多年生杂草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森林阶段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特点 演替缓慢 演替快速 【典型例题】例,:(2007?山东)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 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 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 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 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答案】A 【典型例题】例,: (2011?海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答案】D 专题八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解读】本专题包含: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环境保护。考查内容主要为: 1、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内涵,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和信息传递 【核心知识总结】 一、生态系统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三、生态系统的成分 比较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必备成分 水分、无机盐等 量,是生物群落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也无机物 有机物: 主要成分 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光能、无机化学能 物 有机化学能;为 消费者提供食物 和栖息场所 消费者 包括营捕食生物和寄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最活跃的成分 生生活的各种生物 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提供分解作用将生物完成物质循环的关键 及腐食性的动物 遗体、遗物分解为无成分 机物,供生产者重新 利用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例,:(2008-广州高考)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位于一定能固定CO 2 C. 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 一定是植物 【答案】D 【解析】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还可能是自养型的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等。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高考)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做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而D中缺乏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四、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内容 食物链生物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小型食肉性动物 大型食肉性动物 结构模式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关系 注意: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 (4)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实现的途径。 五、食物链、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分析方法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质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种群处于最高营养级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连锁性发生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5)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大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下以营养级数量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 (6)生产者相对稳定,则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7)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例,:(2011-新课标)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温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温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弱、不变) 【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 羊 牧草 人 狐 野兔 (3)增加 (4)减弱 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过程 (1)起到: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2)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能量变化形式:太阳光能 生物体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最终散失) (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机分解者的呼吸)。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热能 (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 3、特点 (1)单向性:食物链不可逆转(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构);热能不可再度被利用 (2)逐级递减:每一营养级总会因呼吸消耗部分能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典型例题】例,:(2011-福建高考)下表选择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 选项 表示内容 甲 乙 丙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甲 乙 丙 【答案】 错误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典型例题】例,: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 ___________KJ。若去除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 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答案】(1)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 增加 生物多样性 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参与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的具体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的物质移动 (3)特点 ?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称为循环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4)碳循环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的形式进行循环运动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2 机物的形式流动 (2)碳循环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CO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 2 (3)产生CO的途径有三条: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2 (4)要保证无机环境中的CO含量的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同化CO以及改造22厂房和燃油工具等减少的排放来实现 CO2 (5)只有生产者和大气CO库之间是双向箭头,其他成分之间的箭头是单向的,生产者、2 消费者、分解者都可通过呼吸作用把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分解为CO后释放到大气中。 2 【典型例题】例,: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C、光合作用固定的CO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相等时,大气中的CO即可维持稳定 222 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答案】C 【解析】大气中的CO的来源途径有3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2 燃料的燃烧。所以C错误。 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考查形式——碳循环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判断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种试题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在根据箭头指向进行判断,A有三个指向,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典型例题】例,: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1和2所包含的所以种群过程群落 B. 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4可以表示大气总的CO 2 D. ?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1是生产者,2是消费 者,3是分解者,4是大气中的CO ;?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 2 【典型例题】例,:(2011-北京丰台一模)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A.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 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 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粉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 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小 【答案】D 【解析】若题中的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甲与丁之间双向转化,而且甲、乙、丙都指向丁,甲、乙都指向丙,可确定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生态2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时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生产者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多于消费者。 【典型例题】例,:(2010-海南高考)(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 (3)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答案】(1)CO 绿色植物固定(过光合作用固定) 2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 (3)3 兔和鼠 (4)食物链 营养级 九、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类别 概念 传递形式 实例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电、温物理过程 萤火虫的闪光 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 过程传递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自身化学物质 狗利用其小便的气 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味作为标记 物质 行为信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蜜蜂的“舞蹈” 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表现及行为 息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 项目 区别 联系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能量流动 太阳能 食物链单向流动、逐食物链各营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 (网) 级递减 养级之间 力,物质循环是生态 系统的基础,信息传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 反复出现、循群落与无机 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环流动 环境之间及 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群落内部 态,三者共同把生态信息传递 生物或无多种 使生物发生生物与生物 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机环境 生理或行为之间或生物 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的变化 与环境之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种类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 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能力 因素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抵抗力生态系统的组分越简单,恢复力稳 稳定性越高 定性越高 联系 ?环境条件想当时,它们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 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概念: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2)种类: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项目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 衡 结构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加速或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已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 变化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典型例题】例1,:(2008-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 早期属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答案】B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池塘中的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属于正反馈。 十一、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归纳比较 项目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形成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 大气中CO增多 气中的SO和氮的氧化物增多 氧化物和氟氯烃增多 22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水体酸化、伤害植物的叶和芽;导致人类患皮肤癌、 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 白内障等疾病;农作 物减产 防治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 新能源;大力推广植树造林 硫煤;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烃的排放 植物造林 2、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引发生态危机的机理分析 (1)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指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新入侵的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特称侵入种。 (2)侵入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造成严重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看,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绝灭 ?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3)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占据空的生态位 ?侵入种具有顽强生命力,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 ?侵入种对环境适应性强 ?缺少天敌的控制(因自然选择的原因在入侵地无该外来种的天敌) 专题九 生物实验与探究 实验设计题 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 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2、 设置对照的方法 类型 设置对照实验 实例 空白对照 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 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 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自身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是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同一装片中先 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 后进行。对照组即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实验组 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同一组细胞 条件对照 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采用等组 理,但这种处理时作为对实验法,甲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 照意义的 未条件对照(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不饲喂药 的是空白对照组 相互对照 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 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置在不同的方向 3、 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1) 实验设计的应对策略 ? 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的重要作用,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 ? 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 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对变量的控制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实验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照的建立,达 到对变量的控制,这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2) 实验设计的步骤 ? 写实验目的:弄清该题要炎症或探究的是神马样的生物学事实,一般在题干中有“验 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目的。 ? 写实验原理:就是完成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 写实验步骤 总结下面的书写模式 ,(选材:选材应保持相同条件 ,(编组标号:研究对象要编组标号,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处理: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相同,即等量原则 ,(培养、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或预测实验现象:要弄清题目的目的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 ,、实验设计的类型 项目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及与其他因素的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 关系 征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则,”的形式表述,因结论是已知的,因此不存在 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假设问题 对象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行的答案、解释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 容而异 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 容而异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要讨论“如果无 出现结果,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又 会怎样”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 况应根据已有的知识预测最合适的结果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实验结论 无 对应实验目的作出肯定结论 ,、实验评价对应策略 常用的评价性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和实验的安全性如何,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典型例题】例,: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叶绿体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设计了一个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 从室外随机搬去,株天竺葵,制作了,个能装下天竺葵的相同规格的黑色硬纸 盒,每个纸盒内分别装上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功率相同的彩灯; (,) 将,株天竺葵分别放入,个黑色纸盒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接通电源, 光照,,; (,) 从,经光照后的天竺葵上同时各取一片叶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碘液; (,) 观察并比较各培养皿中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你指出上面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修改 ? 不足之一 修改为 ? 不足之二 修改为 ? ?不足之三 修改为 【答案】(,)没有进行饥饿处理 将各组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 没有 说明天竺葵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一致 选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 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 选取叶龄相同、大小相似的叶片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实验中采用,-,,,的原因是 【答案】(,)探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如果乙组,,,明显高于甲组, 说明,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对,细胞 增殖无影响; 如果乙组,,,明显低于甲组,说明,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是,,,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情况 【典型例题】例,:(2011?江苏高考)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U/mg) 指肪酶活性(U/mg) 淀粉酶活性(U/mg) 1.09 0.08 0.12 对照组 1.71 0.10 0.13 实验组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其原因是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解析】(1)由于本察颜观色要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鱼苗生长较快,利于在实验过程中较为明显地观察其效果,而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由于实验需要在网箱中进行较长有时间(题中介绍要8周),所以得在开展实验前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否则有可能因为鲈鱼不适合新的环境,而严重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实验目标是“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实验变量为“植酸酶的有无”,实验组的饲料中已添加了植酸酶,因此在包袱烘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因高温处理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若如此的话,两组实验结果将没有区别了。这一小题前后两问密切关联,需在审题时细细分析,查找变量,切中要害,不然,若前一空注意要点有误,那就完了,你想通了吗,答对了吗, (3)这是实验分析题的基本问题,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确认实验变量、因变量,当然还要关注无关变量——实验步骤?中哪些因素得以控制,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放养密度为60尾,箱”、“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实验结论的归纳需从实验结果和表中实验数据入手。“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表中实验组蛋白酶活性明显较对照组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相近,所以归纳得出: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鱼的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根据题干信息显示,鲈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说明其食物中含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可判定为肉食性。 【典型例题】例,:(201,?江苏高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l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20?条件下保存24 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l5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 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mL滤液,再加入2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 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 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4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 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材料保存温度 花菜 辣椒 蒜黄 20? ,, , ,,, ,20? ,,, ,, ,,,,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 。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 新课标一轮教学讲义 ?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 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 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解析】DNA粗提取:DNA在不同浓度NACL的溶液中溶液度不容,在0.14M溶液度最低,在 2M溶液度最高 1、表格中的实验变量有温度和材料种类,因变量(观测指标)为DNA提取量(检测试管中 蓝色越多说明DNA提取量越多),根据上述分析确定课题名称。 【答案】(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2)DNA断裂 (3) ?等质量的不同材料,在相同保存温度下,从蒜黄中提取到的DNA量最多 ?低温抵 制相关酶(如DNA水解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 将第三步获得的含DNA的溶 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吸取上清液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知识点串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1KB
软件:Word
页数:9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0-13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