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举报
开通vip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 摘要: 人不仅是个实体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 现代 生活,不少青年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即生命情感的关怀、终极信仰的关怀、 社会 责任感的关怀和...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 摘要: 人不仅是个实体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 现代 生活,不少青年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人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即生命情感的关怀、终极信仰的关怀、 社会 责任感的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青年人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德育生命的意义社会责任感 人不仅是个实体的存在,更是一个意义的存在。当一个孩子开始走向成熟,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人生的重要 问题 时,他就一直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样的,我过怎样的一生才能使茫茫宇宙显得微不足道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这种思考实际上是青年人开始积极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对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人就在追寻意义中获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 一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 科学 技术迅猛 发展 的 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促进和提高了人类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可是技术理性带来的并不都是美好与幸福。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恐怖主义的泛滥,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削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人们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相反,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青年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从而陷入了一种“存在性危机”中,处于深刻的“和 自然 疏离”、“和社会疏离”及“和上帝疏离”、“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之中(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三联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店,1994年版,第82-83页)。 1(主体的物化导致了青年人的碎片感和空虚感 商品 经济 时代是一个“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物的过分依赖和追求易导致人自身的物化。针对 工业 社会物质性生命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异化于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9页)西方学者马尔库塞也认为,技术的解放力量带来了物的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使人工具化,成为心灵空虚的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man)。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生的是人的精神向度的不断丧失。人们求利、求欲、 求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获取,“面包”几乎成为了生命的全部,而主体丰富多彩的精神性生命需要如情感、道德、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不具有物一样的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供求市场,因而受到挤压。“大众在生理感官上的沉迷轻而易举地取代了纯粹精神的运思。英雄神话已不再迷人,人们很轻松地从种种沉重‘ 历史 ’与‘传说’中走出来,生活于现实的平面之上”(邹诗鹏:《实践——生存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7页),人成了弗洛姆所说的“贪婪的消费者”,成了“物品的奴仆”。当一些青年人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置于纯物质性金钱财富这种无常之有,无尽之有的基础上时,无疑会更加痛感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痛苦,产生一种灵与肉撕裂分离的碎片感,心灵的空虚感。 2(价值目标的充盈和外化加大了青年人的疲惫感和宿命感 现代社会的本质就在于出现的领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繁杂,变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以人们有限的精力、有限的生存空间、时间,无法把握变化如此之大之多的社会生活,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深感劳累不堪。“我们放眼观望四周,人人被社会和文化裹胁着忙这忙那。我们追求名利,我们风潮逐浪头,追明星赶消费求时髦,没完没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殊不知这是在茫茫人潮茫茫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我们求来求去仿佛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人之物质欲望是一个永无满足可能的变量,而以我们每个人之能力而言,我们所获总是一个有限的定量,以有限追求无限,岂不殆矣”(郑晓江:《穿透死亡》[M],江西 教育 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人人不仅要去寻找和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要去适应越来越多的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而且还越来越看重外在的目标,看重他人的获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它任何事都来得多,只是我们都忘了,我们急于追求其它的目标,比如事业、金钱和财富,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 (余林梁:《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山大学事。” 学报论丛》,2003年版,第3页)不少青年人“一味思忖着干什么才可成为富翁,干什么才可成名人,怎样才能不劳而成功。”([意]孟德格查:《续爱的教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这种价值目标的充盈和外化常常造成他们在短暂地获得喜悦后,又立刻陷入更多丧失的沮丧中,他们时常深感自身的有限性,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感受到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无奈,造成身心的疲惫不堪,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被他人被社会所抛弃,被生活所埋没,“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或在似乎只有少数特权人物才能参与的世界变化面前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年版,第3页) 3(教育工具化、短期化滋生了青年人的失衡感和无助感 在工业技术时代,现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知识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投入到教育的工业流程中,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一切按事先计划的统一程序、目标和过程控制,“如果教育只是客观传授知识学问,训练培养专精技术人员,而失去了生命的关怀,意义的寻求以及人生视野的开拓,全人丰盛的享有,那么教育能提供的也许只能训练出一些‘没有受到教育的专家’(un-educatedexpert),他们充其量只是一堆‘快乐的,技术纯良的机器人’(Cheerful,skillfulRobert)。”(林治平:《中南大学宗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M],[ 台湾 ]宇宙光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在工具价值论的导向下,教育培养的并非人,而是 人力,是与机器职能相等价的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获得了“何以为生”的技能,但却不知道“为何而生”;即使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快餐文化”,却吸收不到文化的营养,找不到人生的终极目标。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已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理解、体悟、欣赏生命,一旦遭到挫折和打击,轻则产生心理问题,重则走向自我毁灭。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显示,在 中国 ,15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 4(人际关系的疏离增强了青年人的孤独感和虚幻感 社会现代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从电话、电报到传真和E-mail,从报纸电台杂志到“互联网”和“聊天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快捷无比,人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庞杂丰富。但这些现代通讯方式也渐渐地隐去了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中无声语言的传递与交融。人们在使用和享用短信、QQ交流的好处时,已不习惯于通信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许多人沉溺于虚拟的 网络 世界、动画世界,现代神话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现代网瘾”就像毒瘾一样让一些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的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人与人丰富的情感被网络割离得支离破碎,亲情的淡薄,友情的冷漠,爱情的变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十分突出的特征。 二 现代青年的痛苦,从表象上看源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源于生存的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早在20世纪中期,奥地利的心 理学 博士维克多?弗兰克就提出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生存挫折和存在危机,认为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是现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神学家拉内说,人是一种“发问的存在”,即使人在大部分时间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忙忙碌碌,对生存无所疑惑。但人有理性,他不可能像动物那样饱食终日便无忧无虑,只要人活着,他就要去探求活着的意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美好的生活。“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制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德]威廉?赫舍尔:《人是谁》[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47页)赫舍尔特别强调,“探索有意义的存在是实存的核心。”([德]威廉?赫舍尔:《人是谁》[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我国著名 哲学 家高清海教授更是把人的本质看作超生命的生命,强调意义对人的本体价值。他说:“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就与动物的生存没有两样,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高清海:《人就是“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对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之生命独特性的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意识”便是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的源初存在。“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 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 规律 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人的物质性的生命的源初存在,它有两种尺度,一是“种的尺度”,即“物的尺度”;二是“内在尺度”,即“人的尺度”,而“物的尺度”正是人的物质性生命的体现,“人的尺度”却是人的精神性生命的体现。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性生命之美虽然源初于物质性生命中所实际获得的自由,但精神性生命中的自由却又高于已获得的这种自由。正是人的不断超越的精神力量,才使人的生命去追求意义,向往理想,谋求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那么,何谓生命之“意义”,德国历史和文化哲学家同时也是生命哲学奠基人的狄尔泰认为,意义就是生命的体验,是生命的本质力量在克服一切障碍,创造属人世界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马克思说得好: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 音乐 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存在着,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9页)可见,人在其生命活动中所感觉到的“对象的意义”,归根到底是人所体验到的生命自身的意义;而人所体验到的生命自身的意义又是和生命本质力量的全部丰富性的生成一起生成的。 意义的生成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又源自生命的合目的性需求。生命的合目的性活动是生命与非生命的一个明显区别。所谓合目的性,就是合乎生命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命的合目的活动,一方面具有受动性,因为这是生命在环境选择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特定方式进行的活动;另一方面具有能动性,因为这是体现着生命内在活力的自为的活动。因而,生命的合目的活动既要指向体外,适应外部环境;又要指向自身,自成目的。自觉目的的出现意味着人与他的生命活动不再直接同一。人的生命活动可以成为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凭借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自主支配,人使自己的意识和意志获得了主体性和自由,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一个对象世界,也就是创造一个贯注和体现着人的生命力量和信念的属人世界。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它明确的目的性,正是这种目的性,扬弃了生物本能的冲动,在生存与生活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超越生命的有限,趋于精神的永恒。 , 1 , 2 , 下一页 2, 欢迎浏览更多首页 ? 哲学论文 ? 其它哲学论文文章 [字体:大 中 小] 三 人的 发展 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德育是为人服务的,德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促进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 社会 走向被称 为“后 现代 ”的今天,由于 经济 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不再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是更关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使我们不得不对 工业 化 时代 的文化价值观和德育观进行反思,摒弃德育的“纯工具化”理性,走进关注人的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时代。 1、对生命情感的关怀 生命情感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热情洋溢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奋、昂扬向上、富于爱心,成为幸福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缺乏生命情感则意味着对生活的麻木,对生命意义的无望,对他人生命价值的漠视,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贫乏乃至沉沦。生命情感是沟通认知与行为,提升生活品位,建构丰富人生的基础与桥梁。德育关注人,关注个体,即意味着关注个体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生命展示,也关注其内隐、活泼、丰富的生命情感。德育对个体生命情感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对生命情怀的简单或粗暴的干预,而是一种陶冶,一种于无声化有声的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涵化。 2(对终极信仰的关怀 当前,一些青少年常称自己什么都不信,是个无信仰的自由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信仰的人是不存在的。这些号称什么都不信的人,常常是放弃精神上的信仰和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青少年中的这种倾向,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忧。一些学者曾就此郑重地指出,“现在搞市场经济,面临着过度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吞没理想主义和真诚信仰的危机,最迫切的 问题 ,不是信仰什么,而是有没有信仰。最可怕的是没有任何信仰而只信仰金钱, 法律 和道德将因此而受到冲击。”(牟钟鉴:《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版,第5页)无信仰,就无法找到生活的终极目标,感觉不到幸福,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无信仰,就无所惧;无所惧,就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这样,侵害他人生命,毁掉自我生命的事情发生也就不足为怪。因此,人必须有信仰,信仰应该是高远的,指向终极的目标。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这就是说,只有为人民造福,使同时代的人更美好,为社会做出贡献,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有较高的自我价值。而信仰所谓“现实”利益,过度关注自我价值的人,则会终生纠缠在“小我”的得失、悲欢中不能自拔。所以德育工作者应引导个体超越现实的物欲满足,超越生命自身的有限时空,追求精神的提升,从而得到人生幸福和存在的意义。 3(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 美国学者柏忠言在其著作《西方社会病》中,把自杀看成一种“社会病”。在他眼里,自杀既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结果,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典型表现。社会责任感表现为不畏艰辛地承担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多为他人和社会着想,勇于自我牺牲,不是一心追求个人的享乐。在柏忠言看来,这正是现代西方自我毁灭者最缺乏的。在德国奥斯维新集中营历经磨难的奥地利心 理学 家维多克?弗兰克在其名著《活出意义来》中写到:“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人生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 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替代, 自然 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奥]维多克?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84页)面对越来越多的自杀现象,德育工作者现在必须努力做的是启迪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自觉以“人类一分子”或“社会公民”或“父母之子”的姿态反观自己的生命,努力地生活,克服因人生短暂和社会变化无常而滋生的虚无之感。 4(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 个体的生命体验不仅有愉悦、幸福的人生体验,还有生活中的重要丧失、重大挫折、苦难、逆境甚至死亡的威胁。这些负性体验并不都是有害的,只有在面对苦难和死亡,体验生活的失意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逆转,进而敬畏生命。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对于人生的绝大多数时光而言,生命是平淡的,这种平淡往往掩盖了生命意义的真实显现。因此对于一个一帆风顺的人而言,只有当他面临死亡时,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领悟生命对自己的意义。所以启迪人的经验或令人发现生命的意义,常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或者是在经历极不平常的事件之时。”(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 治疗 学说》[M],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9年版)当青年人身处这些痛苦与灾难仍然能够自觉地选择某种道德及利他的行为时,他便无形中把痛苦与灾难转换成了某种人生的成就;因其有此成就,而使他在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了意义与价值;因其有意义与价值,而使他有了活下去的愿望与追求;因其有了这样的愿望与追求,他就有可能在最为艰难的处境下、在最最痛苦的状态里生存下去,从而使自我的生命保有了尊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教会学生“向死”而思生,挑战苦难而获取欢乐,使人生活得充实而精彩。 , 上一页 , 1 , 2 1, 欢迎浏览更多首页 ? 哲学论文 ? 其它哲学论文文章
本文档为【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对当代青年生存无意义感的理性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19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