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根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由三个必修模块,册,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首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 有以下五册:必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 1 》《历史 2 》和《历史 3 》~分别介绍世界历史中人类的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选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 选修 5 探索历史的奥秘》。其它四册选修教科书也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于今年正式出版。它们是:《历史 选修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一、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根据课程标准~本套教科书由三个必修模块,册,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首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 有以下五册:必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 1 》《历史 2 》和《历史 3 》~分别介绍世界历史中人类的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活动和思想文化活动。选修课程教科书包括《历史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 选修 5 探索历史的奥秘》。其它四册选修教科书也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查~于今年正式出版。它们是:《历史 选修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 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 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 选修 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是唯一一套首批四个国家级实验区都选用的教材。 历史课程改革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仍然坚持把握好几组主要的关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关系,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关系。目的是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广大城乡高中生发展的平均需要~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 下面分几个方面~向老师们介绍这套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一(严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是对教材编写者的一大挑战。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确有它的优点: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 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但的确也存在较大挑战。 我们认真地理解和消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当中所体现的基本理念~认真体会它的课程总体目标~《标准》要求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 在此基础上~ 制订了自己的编写原则: 1( 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结构体系和知识内容 在开始编写前~我们就内容和结构体系的建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有些同志认为~把政治、经济、文化分为不同的模块~彼此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似乎产生了割裂~所以希望打破课标的结构和体系~自己进行内容的再整合与体系的再建构。有的同志认为~重新整合可能会走回老路~即使整合得再好~也很难超越过去历年大纲和现行教材的水平~而且还有超标或不达标之嫌。 经过热烈讨论和慎重考虑~大家终于达成共识~一定要顺应改革潮流~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精髓~看准这次改革的突破口~即必须严格遵循课标内容标准的规定~以模块以基础~根据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例进行编写。 我们还决定严格遵循课标规定的专题及其顺序~认真琢磨课标对每一个专题的叙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坚决不超标~更避免不达标。 编写出的教科书应当是课文与课标一致~不与改革的理念相左。 这样做~就是为了充分体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改革的一次尝试和实验。 2、注重过程与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努力改变过去单纯进行知识传授对知识掌握的倾向~对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给以更多的关注。在教科书中~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特别注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 加强探究学习活动课 每册教科书中~一般设有2个探究学习活动课~ 比现行教材多。 放在某单元之后~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主要目的是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种能力~ 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探究活动课类型多样~有“历史问 卷分析研讨会”、“尝试自编教材”、“撰写历史小论文”、“与历史人物对话”、 “举办历史展览”“讨论会”等等。 ? 课文中间特插有几种栏目 【历史纵横】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各类知识。 【资料回放】 属原始资料~锻炼学生们解读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思之窗】:提供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属插入性思考~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附录部分 “历史读物和网站推荐”: ? “历史读物和网站推荐”: 提供与本册教科书内容有关的普及性历史读物和历史网站~为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来源。“重要概念中英文对照表”: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探究的路径。 3(抓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 以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最重要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本国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为使我国的高中生具备21世纪合格的中国公民的基本素质~我们始终牢记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努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对学生正确国际意识的培养~加深他们对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我们还注意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 以适合教学实际为主旨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1 ?力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发 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积极而审慎地吸取已为史学界普遍认同的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新成果, ? 尽量展现历史学科内容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与交叉;注意展示历史发展 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历史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等~并注意加强 和补充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与融汇。 2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前所述~我们积极领会和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改革精神~但是又注意继承建国五十多年来教科书编写中一些成功经验~并汲取有益的历史教训。 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作国家教育部的部颁教材~肩负着极其重要和严肃的历史使命~因此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教科书必须追求的宗旨。 由于中学历史教材不是展示作者个人独到见解、语言风格、甚至抒发主观情绪的地方~所以我们编写时~特别注意保持好过去五十年教材编写中的某些优良传统: 3(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历史的叙述实事求是,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 观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特别在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我们给以高度重视。例如~就中国的民族关系问题而言~注意体现“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基本思想~以说明“各民族为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教材还注意把握“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历史~而非汉族史”的原则。坚持用平等的原则讲述汉族和 少数民族的历史。由于在课标中~几乎没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内容~所以~我们在必修一中~特别设计了探究活动课“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就是对这个原则的坚持和重申。 ?出于同样的目的~我们要求努力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避免空发议论。在扎实和平稳的叙述中~讲明历史中的道理,力求避免在思想、观点、内容、文字上的随意性~尽量避免文学性语言。 4(加强教科书的“学本”功能 ?但是~在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我们尽量追求教科书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尽量使教科书内容充实有趣、文字生动流畅、叙述具体形象、头绪相对集中、图文并茂、朴素大方~不但方便学生的学习~还要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为方便学生学习,还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比如课本中添加了很多建议性指导。如单元导语:单元页的设臵是一次创新~包括本单元内容概括介绍、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 目的是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时~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再如,课导入框的设计也有创新之处。每课开始导入框内的内容~不再是现行高中教科书中那种比较概括和抽象的文字~而是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相对具体的历史情景~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引导性。 “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是学生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某一问题的探索学习前~对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心中有数~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为方便学生的阅读~我们还在课文的编排设计上做了改进。为保持学生阅读的连贯性~要求学生只掌握宋体字部分~不同的栏目中的楷体字部分只是宋体字部分的辅助性的补充和延伸 5( 注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平衡 探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 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为此~在课本正文中设臵了各种栏目~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都结合接受性~追求探究性。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更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 同时~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比现行高中教材更多的探究活动课~ 以体现这次课改的新理念。 三、准确把握高中历史教学的定位 突出高中教材的特点 首先~我们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教材的进行了认真的整体考虑。 要进行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编写~有必要首先回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量减少“繁难偏旧“的内容。比如~在中国古代史部分科学技术的内容大大减少,东汉历史和王莽改制都略而不谈,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完全略去,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专门涉及~只提到它对洋枪队的抗击,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特点完全删去~只提及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亚洲封建国家只提到阿拉伯和日本,世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内容大量减少。另外~有关文艺复兴的内容也有相当的弱化~只提及但丁的《神曲》和达〃芬奇~等等。 因此~根据课标编写的教材大量减少了内容~特别由于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使历史产生了较多的跳跃。另外~义务教育课标教材中的概念也大量减少。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中“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新教材里的概念~比现行教材减少了2/3 。同时~大量减少需要学生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书后的大事年表~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也大大简化了。再以人教版现行《世界历史》第一册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进行比较~后者在知识内容和总体结构上显得较为松散和零碎。如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来源只能放在注解里简单提及~这就对学生以后了解世界近代主要国家的历史~如英国、法国、特别是德国造成一定的困难。当然应当肯定的是~初中教材知识内容的简化和浅化~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能力的培养~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是有益处的。 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历史教学体系的衔接。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呈现出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都是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一大挑战。应当客观地说~新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有其优点: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更加明显。但不容忽视的~ 它同时存在较大的缺憾~即强调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学科的根本特质消失了,知识系统破碎、专业化和学术化增强,历史内容的跳跃、缺失和重复比较多。 比如~美国革命中两个紧密相连的事件~即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被放在不同模块的不同专题下分别讲述。 选修二第三专题法国《人权宣言》与第五专题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的斗争被其它内容所割裂。必修一中西欧封建专制制度内容的缺失~使学生无法了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的历史进步性~对这一斗争的“反复性”“复杂性”和“残酷性”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因此~ 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学生们就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 在此情况下~我们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它仍属于高一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培养目标不是为高校历史专业输送生源~对象是全国广大城乡的高中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应相当于我国高中的平均水平。 教科书努力体现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开放性和选择性。高中的基础知识是高一层次的基础知识~具体体现在着重理性的探索与文献资料分析的增加等~着重理性的探索与思考。 在这个基础上~在高中课标教材的编写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目的是尽量淡化高中课程“专业化和学术化”色彩~并改变专题的“孤立静止”状态~赋予它们联系与发展的动态。 具体作法有三。 首先~对具有其他学科色彩的内容尽量加以“历史化”。如在处理罗马法、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中国绘画、戏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京剧、世界美术、影视、相对论等内容时~注意避免纯政治学、法学、文学、艺术、科学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特征~尽量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带出核心内容~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介绍某些制度、事件、现象和人物。其次~注意参照初中课标和教科书~为高中学生“补课”。 比如~由于初中阶段几乎没有提及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在高中阶段对西欧封建君主专制更是避而不谈~就造成学生对德意志封建社会的特点一无所知。所以在必修一讲述1871年德国宪法时~就有必要简略回顾其历史沿革和背景~为同学们提供进行学习的基础。 再次~尽量减少抽象的概念~并注意语言的通俗化~以降低难度。 四、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特色及售后服务 (一)系列化特色 1( 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书,,已出版, 《历史材料与解析》 ,已出版, 《历史教学案例》,即将出版, 历史教学挂图 《国外课程标准评介》,已出版, 2(学生学习用书 《新教材 新学案》,已出版, (二) 立体化特色 电子音像配套产品 多媒体材料资源库,VCD CD-ROM,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录像带 投影片 网络,人教网“历史天地”:提供教材、教辅、教改通讯、学 术研究、历史知识、交流园地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是国内 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的优秀网站~以其实用性和时效性 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三)、全方位服务 高中课标实验教材培训包,包括纸介质和电子音像培训材料, 《试教通讯》,包括理论探讨 教学心得 课堂设计 经验介绍与 交流 问题答疑~等等, 五 实验过程中的修订 ( ) 编写理念及其特点 课程标准分成三个部分即一、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 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世界意识的教育等。 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体现课改理念、符合教学实际的思想,编写出了这套教材。 1、照课标的结构建立教材结构。体现课标理念,也为日后根据课标进 行的测评奠定基础。 2、联系教学实际。一方面尽量弥补线索的不足,另外一方面坚持人教 版教材朴素严谨的文风。 教材的结构: 单元和课的结构。一个专题即一个单元,内分若干课,这些课除了极少数之外,基本上是一课安排一课时的内容。单元和课前都有导言,但各有侧重。单元导入侧重于历史大背景的介绍和本单元的学习指导,课前导入主要是情景导入,为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创造一个历史情景。课前导入中有两个内容需要注意。一个是探究的主要问题,一个是重要概念,其实这就是本课所要涉及的主要历史概念和所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即所谓的任务性学习。课文的正文内容全部是大字,没有分大小字,这样的安排是便于学生的阅读不致被打断。教材的一些扩展部分主要是通过图注或《历史纵横》来表现。此外课中的栏目还有《学思之窗》和《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原则是每课不超过一条,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有一个学思之窗(第5页)。课后的练习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测评,主要是问答题,这是必做的,第二部分是学习延伸,这一部分有探究活动、阅读与思考、学术争鸣等,每课不一。这一部分是提高部分,可做可不做,由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定。 此外,每个模块还有两三个探究活动课,老师对这些探究活动课,可以有选择地利用,也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造利用。 七、 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 掌握模块的基本线索。如必修一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古代希腊发展了城邦民主制度,这种城邦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罗马时期,秩序变得尤其重要,特别是随着帝国的出现和扩张,更是得到加强。由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王权,维系社会的稳定主要是依靠法律,因此法律在罗马的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帝世系的也不多,更多的是依靠宫廷政变等手段上台的,他们维系罗马内部和庞大的帝国社会的主要手段也还是法律,因此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希腊罗马政治体制的根本内容。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逐渐走向封建专制(地理因素、大河民族、武力统一等等)。 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启继禹位,开始了王位世袭,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商朝时,中央高有有很大的权力相,可以参与决策,地方侯、伯是臣服于商的方国首领。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即分封诸侯、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进一步加强统治。中央权力有明显加强的趋势,但是,这一时期,地方还有很大的独立性,春秋战国的纷争就是例证。秦统一全国,以武力消灭了地方分立势力,建立统一的中央集力国家,皇帝制度开始建立,皇帝掌握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建立郡县制度,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汉承秦制,但稍有改动。西汉的相权有所上升,当时,相一度集决策、司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皇权转而开始削弱相权,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同时,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为尚书等职,参与国家大事,东汉时,进一步扩大尚书的权力,这样,虽然三公,但皇帝通过尚书令掌握国家权力,大力由皇帝独揽。魏晋以后,又进一步分散尚书省的权力,唐时设三省六部。在地方,也有一个加强集权管理的过程,汉初郡国二制并存,后来逐步削弱封国的权力,东汉末年建 立了了州、郡、县三级体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此后,唐、宋、元时期,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斗争不断,最后集权占了上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明清时期,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但这种“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由皇帝决定,不可能制约皇帝的权力,清雍正以后,甚至这样的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必修二的基本线索: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八、 专题史与通史教学的不同之处 通史是通过综合性的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的概貌,重要是认识历史的阶段特点,知识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专门史的特点是解决问题,完成本模块或本单元需要完成的任务。 专题单一性。每个单元侧重解决一个问题, 因此和原来的通史性教材要求全面不同。 问题探究性。本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因此解决历史问题是线, 具体知识点是珠,以线串珠。 例如: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本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也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概况以及对西方政治制度未来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把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细化成三个小问题即(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了二课内容,其中第二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主要解决课标规定的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即“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 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因此,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为什么在罗马法律的发展突出,早在共和时期,为了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罗马的法律日益完善,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十二铜表法,开始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后来,罗马的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一切自由民,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们掌握了颁布法律的权力,重视法律建设,六世纪时,皇帝查士丁尼汇编了《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了法律作为协调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习这个部分时,老师不必要介绍关于法律本身的过多内容,只要知道罗马法早期是公民法,后来的万民法也是基于自由民的,它重点是调整财产关系,确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实际上是以契约的形式调整社会关系。这种法律精神对以后西方社会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多线索、多组合,灵活安排。教材某种上是一些积木,老师可以灵活安排。九个单元可以纵向和横向分成若干条线索,这样也就可以不同组合,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前后联系。如纵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可以横向比较:古代政治工: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文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如 突出历史学科特点,既要避免与其他学科的重复,也应注意陷入具体知识的无效扩展,做到度的合理把握。先做大写意,然后才能做工笔画。首先要了解本单元或本课的主要内容。 必修一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介绍宗法制和分封第 制的基本内容,以使学生认识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大家比 较熟悉的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西周分封制以分封同姓诸候为主,异姓诸候和先代帝王后代及边远部落首领为辅。2,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诸候国绝对服从周天子,有利于扩大疆土。3,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构成了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它造就了周朝长达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介绍秦始皇和郡县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本课需要注意的是,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于秦始皇时期。2,以皇帝权力为中心的中央官制的形成表明以保障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权力,相互牵制,都听命于皇帝。3,郡县制的出现意味着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力开始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通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逐渐削弱相权。措施有二,一是削弱相权,让地位低的人掌握实权,不能威胁皇权,二是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以及元朝的中书省加六部等都是如此。2,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权力逐步归中央。汉初郡国并行制到州、郡、县三级的设立。唐代藩镇割据是地方坐大的一个表现,宋朝针对唐的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州县之上设路。元代则进一步设立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的开始,至此,中国的行政框架大致完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通过介绍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等历史事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1,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改革元代的行省制度,即取消行中书省,削弱地方权力, 在各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等三司,权力收归中央。2,皇权的加强。表现在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到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出现了绝对君主专制。3,明朝出现的内阁不同于1721年英国出现的内阁。前者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也就是秘书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后者则不然。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本单元共两课,通过列举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史实,叙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避免陷入细节、全过程的讲述,抓住几个重点,说明列强侵略的大致情况,,突出侵略的原因、结果,,2,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是本单元的重点。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本单元共分四课,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历程。本单元的需要注意的问题,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民主革命,中国自身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西方的借鉴。2,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才最后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需要注意,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外来侵略和封建剥削。2,对过程不必过细,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辛亥革命”。需要注意,1,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历史作用,2,关于历史意义中谈到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注意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分析。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需要注意1,何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2注意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为什么说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第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是取得胜利的基本策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壮大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3,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1,中国现代的政治建设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建设理论,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应该历史的分析中国现代政治建设。2,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建设与中国传统留下来的封建专制思想有一定的冲突,于是必然有挫折,3,法律是对民主的保障,民主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而法治又是对中国传统的人治的改造。4,注意联系现实情况,完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化学习兴趣。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的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不同,前者是全国人民,后者是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前者是民主集中制,后者是分权制衡,。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本单元需要注意的是:外交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家所处的国际地位的不同,外交政策也会作出调整。因此,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外交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本单元三课正反映了三个大的阶段,认识三个时期外交的变化应该建立在理解建国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特点之上。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本单元需要注意:1,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是构成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它是一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产物,2,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律积极性和局限性。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出现的历史 背景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单元需要注意: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一种根本否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存在着挫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世界历史的背景来说,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在世界范围的一个典型。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国际关系史,介绍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大致发展特点。其实,国际关系是各国政治和经济发生变化的反映,战后主要呈现为三个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要阐述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必修2基本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和基本结构,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概况,学会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盛衰的原因。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本课通过介绍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1,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主体,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是农业的根本所在。2,中国古代农业 渊远流长。3,土地制度最后发展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始终存在着兼并与过于集中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土地政策。井田制和均田制。4,小农经营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个特点。5,精耕细作是主要耕作方式。各个部分其实上密切相联的。 第2 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本课选取了制瓷、丝织和冶金作为说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典型例子。这三个方面都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展的手工业部门,同时,也是技术最发达、对世界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手工业部门。至于具体技术细节可以略讲,2,从经营形态上来说,中国古代手工业还有以下一些特点,即官办和民办结合、民营手工业受到限制。 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通过介绍“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宋元商业的繁荣”“明清的徽商与晋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需要注意:1,商人和商业出现的早;2,受政治的控制大,政治中心才是商业中心,重农抑商政策;3,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密切,相辅相成。3,消费性商业,辅助性的,总体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第4 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通过介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因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本身不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本课介绍了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的过程,共有两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介绍了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个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经济从封建时代走向近代时的无奈和必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努力和失败。需要注意:1,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是中国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下的自我调整的产物,不是自身发展的必然,因此存在一个遭到歧视和摹仿的现象。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后来发展的曲折和缓慢。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毕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社会主 义经济的探索道路,分析了其曲折和成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分成“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注意:第1 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创阶段,奠定了基础,也存在着不足;第2课是认识到初创阶段的不足,开始进行调整(政治层面的);第3、4课是具体调整的步骤即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及工商业)和对外改革开放(创办特区,引进外资等,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第5 课是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对课时适当调整中,因为有的内容可以与政治课重合,不必细讲。重点讲历史背景、意义,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分三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作为历史课,重点是以了解这些变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后,大批洋货进入中国,出现了西方化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最显著,这是第一次大的变迁。第二次大的变化发生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观念传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次大的变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社会丑陋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平均主义普遍。第四次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民主,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单元内容与模块本题稍远,可以作最后一单元讲,另外,由于很多具体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课时可适当调整。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本单元 ,从经济史的角度,最后立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注意:1 因此,尽管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都是大家熟悉的内容,但要有所侧重, 2,本单元实际上是讲资本主义兴起以到统治世界的过程。3,有可能最好介绍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其政策调整,学生需要了解基本历史概况,学会分析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为什么会出现 这些问题,调整的结果怎么样,学会历史地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实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对于了解资本主义发展史,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联系国际经济的现实,历史与现实密切的联系。 第1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需要注意:1,关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适当联系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3,关于大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2 课“罗斯福新政”。需要注意:1,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2,资本主义政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某种吸取,如工会组织的合法化,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等,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 第3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需要注意1,凯恩斯主义。2,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3,需要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第一,战后初期,美国高速发展,西欧和日本面临重建;第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高涨,出现了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第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学说面临挑战;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改革福利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以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第五,20世纪90年代以后,克林顿政府采取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出现持续117个月的增长,国家财政出现盈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也由于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六,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本单元以3 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经验和教训。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1,联系必修1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本书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2,对学生易产生争论的地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3,把握本单元的内在逻辑关系,历史地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结果。 第八单元“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本单元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三课介绍了战后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以及世界经济关系的演变进程。需要注意1,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2,经济关系的变化与政治关系变化的一致性,联系必修一相关内容,加深理解。3,注意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特色是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儒学什么会兴起,如孔子的儒学核心思想“仁”就是当时社会大动荡的一种反映,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也是对当时贵族特权教育的反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儒学如何吸取各家之长丰富自己,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各有侧重,前者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发挥了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后者也提倡仁政,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思想,他主张人性恶,明显结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汉时,天下初定,需要确定皇朝的正统地位和统治基础,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董仲舒结合百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确立了三纲五常。至此,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宋明时期,统治者拓展疆土的动力不足,专心内部统治,尤其强调教化,强调社会的和谐,儒学思想也适应这一要求发展,程朱理学出现了,如二程的“天理”是万 物本源,父子君臣天下定理,朱熹的“理气论”和“心性论”更加完善,认为仁义理智是天理的反映,性无不善,情也应从善,人们应当控制自己的感情,用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自己的行为。王阳明的心学进一步要求人们自制,即所谓致良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社会行为。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复杂,儒家思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儒学思想家对统治者的不满增加,开始对统治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辉煌灿烂的文学、繁华似锦的戏曲和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这四课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戏曲和文字书画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本单元的知识点头绪较多,而且比较专业,重点是从历史角度讲,不必花过多的精力在具体的专业内容上,例如,元代杂剧的繁荣的历史背景是元代不重视儒学文人,而且艺人又受到保护,于是许多文人投身戏曲创作,促进了杂剧的繁荣,至于杂剧的具体特征可以少讲,同时,本单元的另一个侧重点是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本单元有“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三课,从思想史的角度介绍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寻求自强救国道路的历程,这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过程。同时,本单元也以历史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本单元介绍了20世纪以来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理论成果,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和上单元相比,本单元的理论性比较强,教师上课时一方面需要和政治课的相关内容密切联系,了解最基本的概念,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历史课的特点,即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此外,也要了解并分析这些重要理论的历史承续和发展的关系。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本单元以“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三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其中,第一课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通过国家科技战略的发展、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以来杂交水稻技术等就,说明中国从近代中国的科技落后局面中逐渐振兴,开始大许多科技领域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两课着重介绍了1949年来文学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既反映了成就也指出了挫折。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本单元介绍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历史,分3课介绍了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课以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例,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特别是雅典进入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当时,平民地位相对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人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日益重要,于是,有一些学者开始从以前对神的研究转而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成员非常广泛,他们擅长于街头演说和诡辩,又被称为哲人学派。其实,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学派,它的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只是他们都认为以前的希腊哲学专注于对宇宙本质的探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人类社会,他们研究人的本身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如人们在社会中应该要相处,如何进一步改善城邦、完善自己。但是,他们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法律上神授的、也是大众同意的,是善恶的尺度和正义的标准,人们应该尊重法律,不能随心所欲和蔑视法律,否则城邦的政治生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另有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也就是人的本性是不可抵抗的。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的事物包括城邦的习惯和法律,都是相对的,因此,人如果基于自然违反了法律是无可厚非的,人们应该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在所有的智者学派的成员中,最突出的有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他的思想,他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无 上的地位上,他认为一个城邦或国家治理的好坏的标准就是在于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即用“人”取代“神”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他的思想充分肯定的人的价值和任用,反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的理论需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每个人都只依据自己“个体”的需求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也就是“尺度”,那么结果就可能使真理失去客观性。不过,无论如何,普罗泰戈拉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从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转变为对人类本身的研究,具有进步作用。安提丰是另一位著名的智者学派成员,他的思想从某种程度来说代表了比普罗泰戈拉更激进一些的智者学派的思想,这些智者派的成员认为,应该把以前仅局限于自由民内部的平等推广到所有的人,并要求在城邦内部实现所有人在教育、财产和种族等方面的平等。他们认为,希腊城邦中贵族和平民、本邦人和外邦人、主人和奴隶的区分完全是人为划分的,是习俗和法律的产物,从自然也就是从人的本性来说,这种区分其实是毫无根据的。安提丰的名言“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正是反映了这一部分智者学派的思想,它特别强调了人类的平等关系。 关于苏格拉底,他不是智者学派的成员,但他在关注人的问题上与智者学派有共同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教材把他和智者学派放在一起来介绍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原因。不过,苏格拉底对人的关注和智者学派的关注有所不同,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法律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他喜欢与人讨论“高尚”“正义”“勇 敢”“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他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他提倡善良的道德,他的伦理思想是所谓的知德合一,即“道德就是知识”或“知道就是道德”。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之所以作恶只是出于无知,他心目中的优秀的个人应该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和崇尚理性等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某些方面同中国古代的儒家先贤有些相似。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课通过叙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事实,介绍了西方人文精神最终形成的过程。十四五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日益繁荣,这些城市大多是有自治权的城市国家,为了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新兴资产阶级对不再迷信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现世的欢乐,他们在天主教会控制下的现实世界得不到支持,却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中找到了共鸣,于是,一些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发起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宗旨是要把人们的思想从对“神”的迷信引回到对人的关注。由于拥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这场运动声势非常浩大,影响极其深远,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才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渗入西方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文精神最终在西方形成。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 自由和物质享受为,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呈现为通过文艺作品或美术作品表现对人的尊重。后来,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随着人们对教会迷信的打破,人们对教会的高压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尽管后来出现了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多种派别,但宗旨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相信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每个教徒都可以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实际上,这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使人文主义宣扬的对人自己能力尊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第3课“启蒙运动的兴起”简要介绍了启蒙运动的一些情况,重点在于阐明启蒙运动使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的高潮在18世纪的法国,涌现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百科全书派等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使天主教会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获得自己的统治,对人文主义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反对一切外在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来自教会还是国王,他们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理性的力量来构建一个更加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这实际上是为废除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构建理论基础。在这个时期,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阐明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并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如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说等等。 本单元通过3课内容,概述了西方思想发展的简史,重点突出了西方人精神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学习本单元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本单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传统的内容,教学时容易回到旧的教学轨迹中去,应该注意避免。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所有内容都围绕着本专题的主题展开的,因此,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也只能围绕本专题展开,如文艺复兴,关于它的扩展的许多内容都没有在本专题中提到,本课需要关注的只是,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再如宗教改革,本专题需要关注的是宗教改革受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只以路德改革为例,说明宗教改革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其他的内容就不再提及。B、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他们的共同点只是在许多人只关心神的时候,他们更加关注人本身,他们研究与人在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在这些智者中,有些人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思想。C、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并不反对宗教,他们只是主张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享受,倡导理性和科学,表现形式上,他们也没有过多地直接对宗教和教会进行抨击,他们只是更多地展现人性的需求;文艺复兴直接促进了宗教改革,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不满意仅仅改善生存环境,他们要求取得统治地位,于 是他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开始进行更加猛烈的抨击,开始为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寻找理论依据,并着手设计自己的统治模式,于是,启蒙运动兴起。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更加强调理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和愚昧。D、注意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任何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总结:他的主要成就是哲学,但是教材则只讲他与启蒙思想的关系;他继承和发展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如主张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地权,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必要条件,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等等。但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他的思想有所中庸。因为在康德的年代,资产阶级已经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旧的封建统治秩序已经被打破,因此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他的学说也更符合当时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他对自由和平等作了许多限制,他反对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也不赞成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而且在他认为,平等也只有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而没有经济上的平等。E、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建议适当同本模块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作一些比较联系,使学生对中外思想的发展轨迹的不同有一些了解。通过对儒家倡导的“仁”等思想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人文思想并不是西方独有的。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及人的社会,只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背景的不同,和西方思想家们特别强调个体的人不同的是中国的思想家们可能更加强调 “社会”的人。 第七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内容介绍 关于这一专题的主要内容,课标解读指出:“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自从步入近代社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发现便与日俱增,到了近些年,更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一天比一天大,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然,它的某些负面效应也日益显露出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III第七专题规定的其知识点如下:(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据此,经过些微的调整,教科书用一个单元四课对这四个子专题进行了叙述。 本单元突出了近代以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即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几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在单元页上进行了表述,它突出了近代以来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以及它们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历程。 第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介绍 本课的编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把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授。 本课用两个目来讲述经典力学的奠基建立。 伽利略的伟大贡献主要在于他的落体定律;另外,对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可以更加强调一下,特别是他通过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对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另外,伽利略的贡献也在于他的科学研究方法。他在进行机械运动研究的过程中,把对技术的研究变成了科学发现的工具。 牛顿的伟大贡献是他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其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它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 牛顿力学不仅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为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教材还特别提到,经典力学的注重实验和数学化特征,最终摆脱了欧洲古代中世纪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最后两个目,关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内容比较专业化。 对于爱因斯坦,同学们需要了解的是,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他的相对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观和时空观,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和科学思维的革命,它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课介绍 根据课程标准,这一课的内容是介绍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这一课共分两个目。“谁是万物的创造者”一目实际上介绍了世界诸多文明中的一个共有现象,即“创世”神话,其中基督教文化中的“神创说”对欧洲的历史影响巨大。 在讲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课文首先特别介绍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指出其特征之一就是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上帝造人说”这种神学说教成为不可怀疑的天经地义。关于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思想,特别是“神创说”,教师们应当稍微展开一些,因为在必修课中未出现过欧洲中世纪的内容,初中课本的讲述也十分简单。 另外, 可以充分利用本目中的图片和学思之窗栏目,它们都是为说明基督教对于人类起源的传统看法而提供的。 第二目讲进化论的由来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教材特别注意交代了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和受到阻碍的时代背景。其实在达尔文之前,欧洲的生物学家们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早期的欧洲人透视学和解剖学比较发达`,后来生理学也随之发展起来。血液循环被发现,此后又发现了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课文提到了细胞学说的创立和法国生物学家对生物遗传的研究成果,这为进化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至于进化论核心思想就是[资料回放]栏目中的三句话“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谈的是进化论产生的影响。它直接向基督教神学权威发出了挑战,意义并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且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有些思想家还把生物进化论运用到人类事务,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 《蒸汽和电的革命》一课介绍。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编写了《蒸汽和电的革命》一课。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近代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一目涉及到蒸汽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瓦特在研究前人制造的蒸汽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断改进,如何制成了“万能蒸汽机”。 这一目的关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18世纪末期,万能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全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纱厂,还包括冶金厂、面粉厂等。后来交通运输工具也因此得迅速的发展,蒸汽机车和轮船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人们的交往更加便捷,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总之,蒸汽革命不但引起生产的革命,也引起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变革。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法、美、俄、德等国也进行了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一目简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的过 程。 必须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 它世界从此跨入电气时代。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起欧洲的自然科学界空前活跃,成就斐然。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之前,很多科学家就对静电和电流进行了研究。法拉第一直尝试着把磁转化成电的设想。1831年,他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十分重要。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法拉第可以称得上这方面的先驱。 在法拉第等人进行电磁理论研究的同时,电的发明不断出现。 西门子的功绩在于,他对发电机做了决定性的改进,制成当时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但是,要使电力成为最有力的动力,在工厂的车间里发挥作用,还需继续努力。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电动机和后来三相交流供电系统的发明,使电力技术再攀高峰。19世纪末,包括三相交流发电机、电动机、三相变压器、电站和变电所、输电线路在内的三相交流电力网对生产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人们的生活由于电力的新发明,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和改善。电灯、电话、电车、电钻、电焊、无线电报、留声机和电影等电气产品相继出现,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最后一目, 紧扣课程标准,主要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目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为几个不同的层面。第一,最直接的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第二点十分重要,资产阶 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第三,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科学与生产紧密联系,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因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比较迅速。 《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一课介绍 这一课是根据课标“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规定而编写的。 课文的第一目,专门讲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它的高度发展促使信息化社会的诞生。这一段的描述为下一目“知识经济的发展”做了铺垫。知识经济一段需要认真地领会。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特别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更大的冲击。 这段叙述,也是教育我们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要有不甘落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课文用专门的一个目,讲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归纳起来,课文提到了以下几点: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应当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它所造成的重要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大都是积极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 互联网也不例外。它的确带来很多切实的社会问题,显露了其弊端。这 也是需要教师客观指出的。 3、 本单元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为历史教材,我们的着眼点是通过了解这些事件和人 物,使学生们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这样一个历史观点。 2(讲清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比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史知识。 然而, 作为历史老师,讲述某一科学家的事迹或某一重大科技发明时宜粗不宜细。我们应把重点放在评述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并非教学重点,只要基本交代清楚即可。 3(始终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如何转变为生产力,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如何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观念,这些新观念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4(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时,可以使用我们身边的实例,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同学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5(在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些有关科学家生动的事迹,让学生感悟他们历尽艰辛、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使同学们了解到个人想取得成功,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必须有刻苦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内容介绍 本单元用“文学的繁荣”、“美术的辉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和“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等4课介绍了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 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并介绍了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 展的历程。 本单元介绍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已经有的内 容,老师们相对比较熟悉。就本单元而言,老师们需要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第1、本单元内容介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 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该注意和其他单元、其他模块甚至是其他学科作一些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特别是要联系本模块的其他单元学习,例如,联系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第2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繁华似锦的戏剧”和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第2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中国和外国特别是西方的文学艺术作一些横向比较,了解各自发展的不同轨迹及其特征。再如,联系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进一步理清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 第2、强调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历史响。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反映 因此,学习本单元内容时,要联系同第时代的历史发展, 特别是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同时,本单元的内容相对比较繁杂, 流派多、人物多、作品多, 学生识记比较困难,这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通过分析历史, 掌握其中的规 律,加深了解课文的内容。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有必要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的两个世纪里,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它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而这些影响实际上无论是对文学、音乐,还是对美术都是一致的。我们知道, 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欧洲近代史的影响非常巨大。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文学艺术家们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的古典美为荣。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崇 尚理性,提倡人们自己思考,应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高潮,奠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18世纪下半期,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更是把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推向极致。因此,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 就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所谓古典主义的文学艺术, 这些文学艺术家强调理性,喜欢选择严峻重大的题材,往往在古代历史和现实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例如,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就表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反映了这一时期法国历史的面貌。但是,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失败以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了失望,开始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来寄托自己的精神需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于是形成了成为文学艺术的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文学家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 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浪漫主义美术也注重感情表现, 在表现形式上重视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不 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朦胧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也是如此,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 突出个人的感受。19世纪中叶前后,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尖锐,要求表现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流派兴起。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家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他们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家及其作品主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果戈里的《死魂灵》等;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和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是不 朽之作。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尤其是东欧, 因此,俄罗斯等东欧国家艺术家中,民族主义情绪表现强烈,出现了音乐领域的民族乐派,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19世纪中后期, 自然科学发展迅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同 时,对文化艺术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美术领域的印象画派,印象画派的最初成员都是一些有才华的青年画家,他们不满意传统的绘画方法, 他们对当时科学家们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开始关注光和色彩的变化对绘画的影响, 他们探索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而不 象 过去的画家那样关注画中形象本身局部描绘, 他们认为光和色就是画家所要表现的目的,大千世界、万物造化的生动与美感,统统归于光和色的变化, 如印象画派的名命作《日出印象》就是一例。20世纪以后,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也带来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人们带着对传统反叛的态度,开始探索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来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于是在文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出现了现代主义流派。就表现形式而言,无论是现代主义的文学、美术, 还是现代主义的音乐,都呈现一种反叛的态势, 不 愿意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家都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他们的作品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就现代主义文学而 言,故事情节的开头和结尾往往都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行动的延续常常被意识的延续所取代,故事的背景也不明确。现代主义美术也相仿, 造型古怪, 更多似乎是写意,表现作者内心的感受与困惑。现代主义音乐则更多地反映了高节奏的生活, 满足了人们发泄精神压力的需求。 第3,注意加强对重要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老师最好指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语文、美术或音乐课中有没有本单元学到的内容,同时,加强对教科书中提到的主要作品的欣赏, 在欣赏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的同时,特别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欣赏这些作品所包含的历史因素,比如这件作品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流派特征等等。例如, 就现代主义流派来说,通过了解作品《等待戈多》,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特别是美术作品, 教材中都多幅选 用的名画都加了注释,这些注释对于帮助学生角度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应该是有益的,但是,教师需要要求学生结合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欣赏,才更符合历史课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专题单一性。每个单元侧重解决一个问题, 因此和原来的通史性教材要求全面不同。 问题探究性。本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具体知识,因此解决历史问题是线, 具体知识点是珠,以线串珠。 多线索、多组合, 灵活安排。八个单元可以纵向和横向分成若干条线索,这样也就可以不同组合,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前后联系。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文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 突出历史学科特点,既要避免与其他学科的重复,也应注意陷入具体知识的无效扩展,做到度的合理把握。先做大写意,然后才能做工笔画。首先要了解本单元或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文档为【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70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