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

举报
开通vip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15(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5(1(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三大特征。(也是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在高等无脊椎动物中也具有。如: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以及躯体和某些器官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的特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 1、脊索 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 15(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5(1(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三大特征。(也是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在高等无脊椎动物中也具有。如: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以及躯体和某些器官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的特点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 1、脊索 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在发生上来自胚胎的原肠背壁。脊索终生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中(如: 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脊椎动物中圆口类终生保 留 其它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椎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 化或保留残存。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 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的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也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 件。 2、背神经管 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在发生上由胚胎背中部的 外 胚层加厚下陷卷曲所形成。 3、鳃裂 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 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也叫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咽鳃裂终生存在,(在鳃裂之间的咽壁上着生布满 血管的鳃,为呼吸器官)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发:两栖 纲的蝌蚪)具有鳃裂,成体完全消失。(名词解释) 4、如果具有尾,总为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 动物中具有红细胞。 15(1(2脊索动物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14000种,分为3亚个门。 逆行变态:一些脊索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态变得更加简单, 如柄海鞘成体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变态, 称为逆行变态。(名词解释) 脊索动物,分为3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2)头索动物亚门仅存头索纲,个体呈鱼形,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代表动 物文昌鱼。 3)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4)文昌鱼的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文昌鱼的消化系统有口、咽喉、肠和肛门,咽的内壁具有纤毛、背板、 内柱等构造。文昌鱼靠轮器和咽部纤毛的摆动,使带有食物微粒的水 流经口入咽,食物被滤下留在咽内,而水则通过咽壁的鳃裂至围鳃腔, 然后由腹孔排出体外。咽内的食物微粒被内柱细胞的分泌物粘结成 团,再由纤毛运动使它从后向前流动,经围咽沟转到咽上沟,往后推 送进入肠内。肠的末端开口于身体左侧的肛门。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闭管式,即血液完全在血管内流动, 这种情形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无心脏,但是具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因而被称为狭心动物。 5)脊椎动物亚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为脑,又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文昌鱼的肌肉节呈“〈”形排列。 漏斗状结构为口笠。 略呈方形的结构为,生殖腺。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类 群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仅见于尾部,多在成体终生具有,纵贯仅存于早期胚 脊索 消失 全身 胎,以后被脊 柱取代 在幼体其前端发育成脑背方未愈合,前分化发育成脑和 泡,成体退化为一个端膨大为脑脊髓 神经节 泡,脑神经两背神经管 对,脊神经背 根与腹根不 合并 发达,终生具有 发达 水生种类终生具 咽鳃裂 有,陆生种类 仅存于胚胎 开管式,反向循环 无心脏,闭管式有心脏,闭管式循环 循环 循环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雌有性生殖,变态以有性生殖为主 雄同体,异体受精;发育,发育时生殖发育 具有世代交替,发育间短。 为逆行变态。 幼体自由生活,成体固浅海沙中底栖生海水生、淡水生生活习性 着生活 活,不善运动 或陆生 外有被囊(故称被囊动管细胞排泄 排泄系统渐趋完其他特征 物) 善 代表动物 柄海鞘 文昌鱼 鱼类等 第十六章 圆口纲 圆口纲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没有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包括:七鳃鳗目和盲鳗目两类。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只有奇鳍,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内耳中只有,或,个半规管。 7、生活方式营寄生或半寄生。 (二)圆口纲的分类: ,(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对口缘触须,鳃孔,,16对, 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鳃鳗目和盲鳗目的特征、区别,(选择、填空) 七鳃鳗目: 1)具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的底部。 2)鼻孔在两眼间的稍前方。 3)脑垂体囊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 4)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 5)内耳有2个半规管。 6)雌雄异体,卵小,发育有变态。 7)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 盲鳗目: 1)无背鳍和口漏斗,口位于身体最前端,有4对口缘触须; 2)无呼吸管,脑垂体囊与咽相通,鼻孔开口于吻端。 3)眼退化,隐于皮下。 4)鳃孔 l~16对,随不同种类而异,鳃笼不发达。 5)内耳仅一个半规管。 6)雌雄同体,卵大,无变态。 )营寄生生活。 7 第十七章 鱼纲 鱼类水生生活的特征,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主要区别,(重点) 试从鱼类的形态结构说明其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合生活大水中的一大类群, 1、鱼有腮,可以在水中呼吸2、鱼体型为流线型,可以减少阻力3、鱼体 内有鱼鳔,可以让鱼保持在适合生存的水层4、鱼有许多分化的鳍,起不同的作 用5、鱼有侧线,可以平衡体内渗透压,并起到感知水流的作用6、大部分鱼背 部为深色,腹部为浅色,属于保护色7、生殖能力强 (一)生物学特征 1、 具上下颌及成对附肢(偶鳍); 2、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索由脊柱替代. 3 、头骨更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 4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鳞或盾鳞,体表具侧线; 5 、鳃为呼吸器官; 6、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使其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7、单循环; 8、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2、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3、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17.1 鱼纲的主要特征 17(1(1 外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1、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棍棒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2、尾部的形状:原尾型(圆口类或鱼类幼鱼)、歪尾型(鲨类或鲟类)、正尾型 (大多数硬骨鱼) 3、鱼类的鳍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 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4、有成对的附肢(偶鳍) 1)软骨鱼的鳍:尾鳍:歪尾型。 偶鳍:呈水平位 2)硬骨鱼的鳍:尾鳍:正尾型。 偶鳍:呈垂直位 17(1(2 皮肤及其衍生物 1、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2、鳞片: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三种,盾鳞、硬鳞、骨鳞,骨鳞分为硬磷、圆鳞 和栉鳞。 盾鳞: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软骨鱼类 硬鳞:真皮演化而成,鳞片呈斜方形,见于鲟鱼和雀鳝等。 圆鳞:由真皮演化形成,游离的一端光滑,多见于鲤科鱼类。 栉鳞:游离的一端生有许多细小锯状突起。 17(1(3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椎和肋骨。 附肢骨骼包括鳍骨、带骨。 鳍骨又分为奇鳍骨和偶鳍骨 1、头骨:脑颅和咽颅 连接:以舌颌骨将下颌悬挂于脑颅(舌接式) (1)脑颅 软骨鱼:构造简单,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脑部 硬骨鱼:由许多硬骨骨片所组成。 (2)咽颅 颌弓:一对,支持上下颌 舌弓:一对,舌的支持物 鳃弓:五对,支持鳃,最后一对鳃弓不具鳃,长咽喉齿。 2、脊椎 脊椎:体椎与尾椎。体椎附有肋骨 双凹型椎体(鱼类特有):每一脊椎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型。 3 附肢骨骼:肩带和腰带 17(1(4 肌肉系统 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形成发电器(电鳐、电 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17(1(5 消化系统 1、 出现上、下颌。口的位置与食性关系密切 2、 出现牙齿:多出齿;滤食器官。 3 出现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的骨质突起,数目、形状和疏密程 度与食性有关。 4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 螺旋瓣:软骨鱼类肠壁向内突出呈螺旋形的薄片结构。具有延缓食物通过和增加 消化吸收面积的功用。 幽门盲囊:硬骨鱼 5 泄殖腔孔(软骨鱼)和肛门、泄殖孔(硬骨鱼) 消化道的长短因食性不同而有差异: 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 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 6 消化腺: 软骨鱼: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硬骨鱼:肝胰脏 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由4个层组成:浆膜、肌层、黏膜下层、黏膜。 17(1(6 呼吸系统 1)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鳃的结构:鳃弓、鳃耙、鳃丝。 鳃的构成:鳃小片(次级鳃瓣)—鳃丝(初级鳃瓣)—鳃片(半鳃)—全鳃 2)软骨鱼与硬骨鱼鳃的构造比较: 硬骨鱼 软骨鱼 每侧半鳃 8个 9个 鳃间隔 退化 发达 鳃裂外开口 鳃腔 体表 鳃盖骨 有 无 咽喉齿 有 无 逆流交换:水流经鳃丝行气体交换时,水流的方向与次级鳃瓣毛细血管血液流动 的方向是相反的,促使气体的充分交换 。 3)鳔和浮力: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使鱼类在不同水层悬浮 开鳔类:有一鳔管通入食管背面,以吞咽或吐出空气调节气体。 闭鳔类:不具鳔管,依靠鳔的红腺和卵圆区来调节气体容量。 17(1(7 循环系统 心脏: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或动脉球) A、心脏小,血流速度慢; B、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弓腹侧,较靠前; C、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D、肺鱼的心脏开始出现分隔,向双循环发展。 17(1(8 排泄系统和渗透压系统 1 、软骨鱼的排泄物以尿素为主。 硬骨鱼的排泄物以铵盐为主 排泄系统由肾、输尿管和膀胱组成,其功能除排泄尿液外,在维持鱼体内正常的体液浓度,进行渗透压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2、渗透压的调节: 简述鱼 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鱼类具有调节渗透压的机能。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高渗溶液,以血液冰点下降表示其渗透压,约为—0.57,而淡水则接近于0?(海水为—2(0?)。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丧失的盐分很久;这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此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这对鱼类维持渗透压的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把淡水鱼置于海水中,则会造成组织失水而体内积贮过量盐分、血液粘滞性提高、血细胞沉降速度减慢,最后导致死亡。海洋鱼类体液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一低渗性溶液。按渗透原理,体内水分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若不加以调节,可因大量失水而死亡。为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鱼类除了从食物内获取水分外,尚须吞饮海水,然而吞饮海水的结果又造成了盐分浓度在鱼体内的增高。为减少盐分的积聚,海鱼把吞下的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一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而把水分截留下来,使体液维持正常的低浓度。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软骨鱼类用另一种方式调节渗透压以适应海水生活,它们的血液中因含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于海水,不致产生失水过多现象。尿素是软骨鱼类在海水中使之保持体内水和盐分动态平衡的主要因子,当血液内尿素含量偏高时,从鳃区进入的水分就多。进水量增多后稀释了血液的浓度,排尿量随之相应增加,因而尿素流失也多。当血液内尿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就会自动减少,排尿量相应递减,于是尿素含量又开始逐渐升高。 综上所述,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由于生活在环境条件不同的水域中,所以二者分别通过其独特的途径进行渗透压调节。因而海洋鱼类都不能进入淡水生活,反之亦然。 17(1(9 生殖系统 1、 多为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和生殖管道。 软骨鱼类;输精管:由中肾管转变而成 输卵管:由一部分前肾管形成 硬骨鱼类:输精管:利用腹膜围成的管道 输卵管:由一部分前肾管形成 性逆转: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卵巢,只产生卵子 经第一次繁殖后,卵巢内部发生改变,逐渐转变成 精巢呈现出雄鱼特征(黄鳝)。 2 生殖方式 卵生:大多数鱼类(体外发育) 卵胎生: 假胎生: (二) 洄游 洄游:鱼类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 1 生殖洄游: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路线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 (1)由深海游向浅海和近海产卵:如大、小黄鱼。 (2)溯河洄游:如鲥鱼、大马哈鱼等。 (3)降河洄游:如鳗鲡。 2 索饵洄游: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游。 3 越冬洄游:寻找适宜的越冬场所进行的洄游。 17(1(10 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大脑:不发达,软骨鱼类的大脑较硬骨鱼类发达。纹状体发达 间脑:背面具松果体 中脑:视叶发达 小脑:不同种类发达程度不同 延脑 :许多生命活动中枢 2 脊髓:内灰外白 (二)周围神经系统 1 、脑神经:10对(重点) 2 、神经:由背根和腹根愈合而成。 背根:将感觉传入脊髓,又称感觉根; 腹根:将神经冲动传到身体各部,又称运动根。 17(1(11 感觉器官 1 侧线:由感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器官和感受电刺激的壶腹器 官组成. 2 嗅觉:发达,有1对外鼻孔与1对嗅囊相连 3 听平衡器官:仅有内耳,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状囊(底 部具瓶装囊) 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 (包括三角骨、间插骨和舟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 壁相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淋巴腔接触。水中的声波 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氏小骨传导到内耳,从 而产生听觉。 4 血管囊:深度和压力感受器 4 眼:大多数没有眼睑,具有脊椎动物眼的基本模式 具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17(2 鱼纲的分类 软骨鱼类:全头亚纲、板鳃鱼亚纲硬骨鱼类:腔棘鱼亚纲、肺鱼亚纲、辐鳍亚纲 1、我国四大渔产业:青鱼、草鱼、鳙鱼、鲢鱼 2、我国有四大海鱼之 称的是: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 鲤科、鲈形目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1.骨骼 软骨 软骨和硬骨 2.鳞片 盾鳞 硬鳞或骨鳞 3.鳃 鳃裂直接开口体壁 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壁 有鳃间膈 有鳃盖,鳃间膈退化 4.口位 头的腹面 头的前端 5.鳔 无 大多有 6.尾型 歪尾型 正尾型 7 生殖 体内受精 大多体外受精 8 螺旋瓣 有 无 比较硬骨鱼和软骨鱼的主要区别,(重点) 答:软骨鱼类: 1)是骨骼全为软骨的海生鱼类,体被盾磷。 2)鼻孔腹位,鳃孔5~7孔。 3)鳍的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型尾。 4)无鳔和“肺”,肠具有螺旋瓣,输卵管与卵巢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 5)营体内受精。 硬骨鱼类: 1)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骨磷或硬磷,一部分鱼类的鱼片有退化现象; 2)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骨,头的后缘每侧有一 外鳃孔。 3)鳍膜内有鳍条支持,大多为正型尾。 4)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两者直接相连。 无泄殖腔和鳍脚, 5)营体外受精。 小结鱼类的经济价值, 答:鱼类是水产事业的主体,具有突出的经济意义。全世界的年渔产量已接近1亿t,除30,用作饲料外,70,均为人类食品。 1)鱼的肉味鲜美,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易消化的优质食品;此外鱼肉 中还有人类必需和容易吸收的脂肪、钙、磷、铁、赖氨酸、抗坏血酸和多种 维生素。 2)除鲜食还加工成“海洋牛肉”(肉组织状的浓缩鱼蛋白)、鱼翅(鲨鱼鳍)、鱼肚 (鱼鳔)和鱼唇(鲨、鳐的吻软骨)等珍馐。 3)渔产品还被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综合利用,为工业和医药生产提供原料。鱼鳞 可提取和制成鱼光鳞、鱼鳞胶、咖啡因等。 4)鲨鱼的皮可做成上等皮革制品,鱼皮的优点是容易染色,产品成本也低。 5)鱼类内脏器官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如含有高脂率的鱼肝(鳕、鲨、鲆等)可提 制鱼肝油,是医疗及防治人体疾病的常用营养药物;海马和海龙是传统中药, 有滋补、安神、舒筋活络等功效。 第十八章 两栖纲 脊椎动物的进化是一个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过程。两栖类就是一个由水生向陆生发展的过渡类型。 18(1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18(1(1 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分; 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3)水温的稳定性: 水温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5~30? 陆地温度周期性剧烈变化 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可提供优越条件; 复杂多样的环境—也存在对动物不利因素 18(1(2 水生过渡到陆生所要面临的问题 1)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出现四肢) 2)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出现肺) 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基本没解决) 注:表皮出现薄的角质层,但作用甚微。 4)在陆地繁殖: (没解决) )维持体温的恒定性: (没解决) 5 6)适应陆地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基本解决) 18(1(3 五趾型附肢及其在演画史上的意义 1)五趾型四肢的共同特点: 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接,使前肢活动范围较大;腰带直接与脊柱联接,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持。 2)五趾型四肢的来源:古总鳍鱼的偶鳍。 3)五趾型四肢的对陆生生活的重要性: 18(1(4 两栖对陆生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适应陆生的进步特征、不完善特征。(重点) 答: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1)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2)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3)呼吸不能由肺单独承担,必须有皮肤呼吸的帮助,皮肤呼吸就必须保持皮肤的湿润,这样会使皮肤大量水份蒸发,这不利于陆地生活。 4)两栖动物虽已具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育中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18(2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幼体为单循环,成体行不完全的双循环; ,、出现五趾型附肢; ,、水中交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须经过变态。 ,、皮肤裸露,富有皮肤腺。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新陈代谢水平低,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18(2(1 外形 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 分头部、躯干部、四肢三部分 口、鼻孔、眼、鼓膜、?性声囊 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具蹼 18(2(2 皮肤 1、皮肤裸露无鳞,表皮外层C有轻微角质化。 2、表皮富含多C腺体,皮肤可辅助呼吸。 3、真皮内有许多色素C,体色可变(保护色) 4、皮肤透性很大。(水、空气、钠等) 5、皮下淋巴间隙发达皮易剥掉。 注:有些种类的某些粘液腺特化为毒腺。 如蟾蜍的耳旁腺 18(2(3 骨骼系统 1、脊柱: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所组成。(具有颈椎和荐椎是陆地脊椎动 物的特征) 脊椎骨除少数水生种类为类似鱼类的双凹型外,多数为前凹型和后凹型。 脊柱的特点:9枚椎骨(1颈、7躯、1荐),1枚尾椎骨 颈椎:称寰椎。以两个关节窝与头骨的两个枕骨髁相关节,头部可上下稍能活动。 荐椎:与腰带相连使后肢获得 较大的支持。 椎骨类型:青蛙:参差型(7前凹型、1双凹型) 蟾蜍:前凹型 2、头骨:骨化程度高,舌颌骨变为耳柱骨,具双枕骨髁(重点)。 3、带骨及肢骨: 带骨及肢骨特点: ? 肩带已不附着在头骨上,使头部和前肢的活动性均增大。 ? 腰带借荐椎与脊柱相连,使后肢可以支撑身体。(但荐椎1枚支撑力极弱)。 ? 四肢骨的结构与其它陆生脊椎动物相似。(重点) 前肢:桡骨尺骨愈合为桡尺骨、第1指隐于皮下 后肢:胫骨腓骨愈合为胫腓骨、2枚跗骨甚大 18(2(4 肌肉系统 由鱼类进化到两栖类,上陆后的运动更加复杂化(游泳、爬行、跳跃)。两栖类 肌肉有如下特点: 1)肌肉分节现象已不明显。形成肌肉块。 (腹直肌仍有分节的遗迹) 2)具四肢肌肉,而且后肢肌肉发达。 3)鳃肌退化,少部分鳃肌演化为舌、喉部的肌肉。 18(2(5消化系统 消化腺:肝脏(2—3叶)、胰脏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泄殖腔 消化系统的特点: 1)两栖类的口咽腔结构复杂。 2)具肌肉质的舌可主动捕食。 3)出现了唾液腺可湿润食物,陆生动物特征。 18(2(6 呼吸系统 组成:鼻、口咽腔、喉气管室、肺脏 特点: 肺脏:一对结构简单的薄壁盲囊,其内壁呈蜂窝状。呼吸面积较小,需要辅助呼 吸器官弥补肺摄氧的不足。 喉气管室:喉门后方的一小段。两片软骨,一对声带。 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和颤抖来完成。 呼吸方式: 咽式呼吸: 由于无肋骨及胸廓,肺的结构简单,因而产生特殊的咽式呼吸 口咽腔呼吸: 暖和季节口咽腔底部有节律上下颤动。此时喉门关。 皮肤呼吸: 平时可辅助呼吸,相当于肺获氧的2/5;冬眠季节完全靠皮肤呼吸。 18(2(7 循环系统 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行不完善的双循。 体循环: 血液在心脏与全身(除肺)之间的循环。 肺循环: 血液在心脏与肺之间的循环。 18(2(8 泌尿生殖系统 肾脏一对(中肾型),中肾管为输尿管,具有泄殖腔膀胱; 雌体具卵巢一对,苗勒氏管为输卵管; 雄体具精巢一对,中肾管兼备输精作用,苗勒氏管退化。 18(2(9 神经系统 脑:大脑较鱼类发达,出现原脑皮,形成左右大脑半球; 神经:脑神经10对,脊神经形成臂丛和腰丛; 18(2(10 感官 眼:角膜突出,水晶体扁圆,靠水晶体牵引肌将其前拉聚光,视力较弱; 耳:有内耳和中耳 内耳: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状囊(分化出听壶的); 中耳:有鼓膜、耳柱石、鼓室、耳咽管。 18(3 两栖纲的分类 3大类: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重点) 1、无尾目(重点)科 蛙形目的主要特征: ? 体短而宽,无尾有四肢,后肢适于跳跃或游泳。 ? 皮肤裸露、富有腺体、具可活动的眼睑。 ? 成体无鳃,用肺呼吸,发育过程需变态了。 1)固胸型:肩带与胸骨组合的一种类型。主要特征 是左右上乌喙骨极小,外侧与前喙骨和喙骨相连,内侧左右上喙骨在腹中线紧密相连而不重叠,甚至有的种类愈合成一条狭窄的上喙骨。肩带不能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蛙科、树蛙科及姬蛙科。 2)弧胸型:主要特征上乌喙骨极大,外侧与前喙骨和喙骨相连,内侧左右上喙骨不相连,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喙骨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雨蛙科、蟾蜍科。 1、无足目 2、有尾目 小鲵科,代表动物极北小鲵 隐鳃鲵科,代表动物大鲵 3、无尾目 蛙科:金线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牛蛙、岩蛙 4、两栖类的特殊价值和经济意义,(重点) ? 科学研究价值:研究生物进化、区系演化和地理变迁等;作为实验动物,用于解剖、遗传、胚胎发育等教学、科研;医药卫生检验,例蛙类。 ? 生态环境价值:捕食农林害虫;在食物链中是皮毛动物的食物。 ? 药用价值:蟾蜍皮肤腺分泌物的干制品叫蟾酥。大鲵、山溪鲵的肉不仅美味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滋补强体之效。 ? 食用价值:主要有蛙类、鲵类、蟾蜍类等。 ? 观赏价值:动物园和博物馆饲养两栖动物或制成标本供人们观赏及普及科学知识;家庭宠物饲养。 ? 工艺价值:蛙皮用来制胶与制成精美小皮包等。 第十九章 爬行纲 对陆地的适应性表现在什么方面,(重点) 1)真正陆生的变温动物,成体结构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繁殖脱离了水环境,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 2)爬行纲分为 5目: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 19(1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鳞,或由真皮形成 的骨板。 2)五指(趾)型附肢,指端具爪。 3)出现次生性腭,内鼻孔后移,枕髁1枚,肋骨在腹面汇合形成胸骨,胸廓完整。 4)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有外耳道。 5)羊膜卵,具钙质或革质卵壳。 6)二心房,心室分隔不完全。 二、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 1. 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 2. 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 三、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 出现了羊膜卵 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 19(1(1 羊膜卵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重要的意义 特点: 卵外有卵壳和卵膜(壳膜) 卵内有大的卵黄囊 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膜3种胚膜(重点) 意义: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需到水中繁殖,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19(1(2 爬行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19(1(2(1 外形 外形:分头、颈(明显)、躯干、尾、四肢五部分,为典型的陆生动物体型。 19(1(2(2皮肤 皮肤;角质化程度高,外被角质鳞片(表皮来源); 19(1(2(3 骨骼系统 1、头骨:骨化程度高,在鳄类还产生次生硬腭(使内鼻孔后移),单枕髁; 2、脊柱、肋骨和胸骨 1)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5个部分 2)椎体多为后凹型或前凹型,低等种类为双凹型。 3)颈椎数目增多,第1枚称寰椎,第2枚称枢椎 4)荐椎2枚 5)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有肋骨 6)有了胸廓 3、带骨及附肢骨骼(重点)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前乌喙骨、锁骨、间锁骨构成 (2(4 肌肉系统 19(1 肌肉系统:分化复杂,具有肋间肌和皮肤肌。 19(1(2(5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始具盲肠和肌肉质的舌,颌骨上生有齿(分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均为同型),有的特化为毒牙;具有口腔腺,分泌粘液润滑食物,有的特化为毒腺。 19(1(2(6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内鼻孔后移;出现气管和支气管;肺囊内褶壁增加;不仅保留了咽式呼吸,还发展了胸腹式呼吸。(重点) 19(1(2(7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具三腔心脏,心室具有不完全中隔(在鳄类有潘氏孔),行不完善双循环。(重点) 19(1(2(8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胚胎期功能肾为中肾,成体功能肾为后肾,后肾管为输尿管、有的具膀胱。排泄物主要是尿酸 19(1(2(9生殖系统 雄性:睾丸一对,吴氏管输精,苗氏管退化,具交配器; 雌性:卵巢一对,吴氏管退化,苗氏管输卵。 19(1(2(10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大脑半球大为发达,出现新脑皮,中脑的综合作用开始向大脑转移;脊髓在颈部、腰部膨大;脑神经12对;(重点) 19(1(2(11 感官 a.嗅觉器官:除龟鳖类外均具犁鼻器; b.视觉器官:具环状肌,能改变晶状体凸度调节视距;具有可动物的眼睑和瞬膜; c.听觉;出现了外耳道雏形; d.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腹亚科和蟒蛇科。 19(2 爬行纲的分类 4个目:龟鳖目、喙头目(重点)、有鳞目(重点)、鳄目(重点) 1、喙头目,现存爬行动物中的原始陆栖种类。喙头蜥分布于新西兰的部分岛屿 上。 2、有鳞目 分为那几亚目,有毒 与无毒的区别,毒蛇的防治,蛇目、蜥蜴目(重点) 怎么识别毒蛇和防治, 1)蜥蜴亚目、蛇亚目 2)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以及毒蛇防治原则。 毒 蛇 无毒蛇 1.有毒腺和毒牙 无毒腺和毒牙 2.头大,大多呈三角形 头一般不呈三角形 3.有颊窝 无颊窝 4.吻尖往上翘起 吻端圆钝或尖而不翘 5.尾短尖细,不断颤动,或侧扁而宽 尾往后逐渐变细 6.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脊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7.通体碧绿,体侧有白色或红、白色纵线,尾尖焦红色;体色大多不呈鲜绿色,斑纹也与背面棕褐色,正中有一行紫棕色的波状脊纹;背面有毒蛇明显不同 2-3行交错排列的深色圆斑;全身满布黑、白或黄、黑蛇身不能竖立,颈部不扩大变相间的宽阔环纹;颈背部有眼镜样的斑纹 扁,很少主动攻击人 8.前半身能竖起,颈可膨胀变扁,常主动攻击人畜 防治原则: 1)如果被毒蛇咬伤,在条件许可下应立即将蛇击毙,同时将蛇带往就医,这对根据毒蛇的种类来采取对症治疗是极为必要的。 2)毒蛇咬伤的紧急局部处理原则是尽快排除毒液,延缓蛇毒的扩散,以减轻中毒症状。如注射抗蛇毒血清后,可解除结扎。结扎后,应用清水、盐水反复冲洗伤口。 3)还可使用扩创排毒(被尖吻蝮或蝰蛇咬伤不宜采用此法)、拔火罐或口吸法等排除蛇毒。紧急处理后,要及时就近求医治疗。 1、为什么说爬行类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重点) 答: ?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 ?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份的蒸发 。 ?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 1)爬行动物体表有角质鳞,有利于保护,防止体内水份过订蒸发。 2)骨骼系统:A、坚固,能更好的保护脑及内脏。 B、脊椎分化:颈椎分化出现寰椎、枢椎,使颈部灵活;荐椎两 枚,使后肢得到比较好的支持 C、胸廓的形成有利于呼吸。 D、次生骨质腭的出现有利于消化呼吸。 3)肺脏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不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4)两心房,心室出现不完整的隔膜,这有利于新陈代谢。 5)繁殖:具有交配器,体内受精,具羊膜卵,在胚胎发育中三胚层:羊膜、绒 毛膜,尿囊膜,从而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6)排泄系统:后肾的出现,排泄功能加强. 7)神经系统:比两栖发达,大脑出现新脑皮,具12对脑神经。 游蛇科: 赤链蛇、绞花树蛇、龙胜小头蛇、黑眉锦蛇、翠青蛇 第二十章 鸟纲 20(1鸟纲的主要特征 进步性特征:(重点)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0~44.6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以借主动迁移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出现各种复杂的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 环境的统一;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4 成活率。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体被羽毛,身体外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 2)前肢特化为翼,有飞羽和正羽, 3)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有利于减轻体重。 4)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有利减轻体重。 5)双重 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的供应。 6)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的能力。 7)排泄物为尿酸,不具膀胱,有利于减轻体重。 8)小脑发达,有利于飞行中的平衡。 9)视觉发达,具双重调节,眼球内有特殊的巩膜骨。 10)雌性仅保留左侧卵巢和输卵管,有利于减轻体重。 20(1(1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2)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3)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像变温动物那样,-般在夜间处于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20(1(2 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20(1(2(1 外形 外形:体呈流线型,外被羽毛;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头小、颈长、尾短,前肢特化为翼。 20(1(2(2 皮肤 皮肤:特点是薄、松、缺乏皮肤腺;有多种衍生物,如角质喙、鳞片、爪和羽毛(分正羽、绒羽、纤羽)。(重点) 20(1(2(3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骨骼轻而坚硬,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的变形。 (1)脊柱及胸骨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5个部分组成。 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为异凹形椎骨。 (2)头骨 具有单一的枕髁 (3)带骨及肢骨 肩骨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手部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 1)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盆(坐骨、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2)开放式盘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名词) 3)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20(1(2(4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特具栖肌和鸣肌,皮下肌发达。 20(1(2(5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具有角质喙(取食器官),口腔中无齿,有的具嗉囊;胃分腺胃和肌胃,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20(1(2(6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肺呈海绵状,气管末端形成气囊,行双重呼吸,在微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发声器官为鸣管。 衡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交换的呼吸方式) 双重呼吸: 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名词解释) 双重调节:鸟类具有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间距离的睫状肌,还有变换角膜凸度的角膜调节肌,鸟类的视觉调节为“双重调节”。 20(1(2(7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具四腔心脏,为完善的双循环;体温恒定为恒温动物;红细胞有核;只有右体动脉弓。 20(1(2(8 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具有后肾,以后肾管为输尿管,无膀胱;排尿酸。 20(1(2(9 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雄性具有成对的睾丸和输精管;雌性大多只具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右侧退化。 20(2鸟纲的分类 (一)鸟纲的分类: 1(古鸟亚纲;原鸟、孔子鸟、始祖鸟。 (1)有齿,肋骨无钩状突,胸骨无龙骨突或不发达; (2)翼具三枚分散的掌骨,指端具爪; (3)尾长,尾椎不愈合。 2(新鸟亚纲: (1)特征;无齿,多数肋骨具钩状突,胸骨发达,有龙骨突;翼无爪;尾短,尾椎多有愈合现象。 (2)分目:分三个总目,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二)鸟类的生态: 1(生态类群; 陆禽:鸡形目鸽形目 游禽:鸊鷉目具瓣状蹼、鹱形目、鹈形目大多具全蹼和雁形目 涉禽:鹳形目、鹤形目 猛禽:隼形目、鸮形目 攀禽:鹦形目对趾型、雨燕目前趾型、鹃形目对趾型、夜鹰目并趾型、佛法僧目 并趾型、鴷形目对趾型、蜂鸟目 鸣禽:雀形目(离趾型) 蜂鸟为世界上最小的鸟。 (繁殖行为;有占区、配对、营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2 3(鸟类的迁徙:依据迁飞习性有不同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泊鸟。 第21章 哺乳纲 21(1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被毛、胎毛、哺乳。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体被毛,体温高而恒定(约25~37 ),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3)异型齿,口腔腺发达,出现口腔消化。 4)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很高的成活率。 5) 头骨具两个枕髁; 6)皮肤富于腺体; 7)代谢废物以尿素形式排出体外。 21(1(1 1、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尿素、子宫壁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 2、哺乳类胎盘分为无脱膜胎盘和脱膜胎盘 低等哺乳动物(如鸭嘴兽)尚遗存卵生繁殖方式。 21(1(2 哺乳纲动物的整体结构 21(1(2(1外形 21(1(2(2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基本结构:表皮(由内向外依次是生发层、颗粒层、角质层)、真皮和皮下层; 2、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可分为:针毛、绒毛、触毛。 3、角为头部表皮及真皮部分特化的产物,常见的有洞角(牛角)及实角(鹿角)。 犀牛角为毛的特化产物。 21(1(2(3骨骼系统 1、脊椎: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5个部分。(为双平行椎体) 第1、2枚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分化从爬行纲开始),这种结构使寰椎与头骨部除了可作上下运动外,寰椎还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扩大了头部的运动范围。 2、头骨:头骨具有2 个枕髁及牙齿异型,是哺乳类骨骼的鉴别性特征。 1)哺乳类具有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次生腭或硬腭 2)次生腭:头骨原生腭的下方,由上颌骨的腭支、腭骨和翼骨组成的第二层腭板。它隔开鼻通道和口腔,使动物进食和呼吸互不影响。 3、带骨及肢骨 1)腰带由骼骨、坐骨、耻骨构成。 2)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 3)足型上有:趾行、跖行和蹄行式。 4)关闭式骨盘:骼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盘。 21(1(2(4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分节现象极少,分化水平更高;特具膈肌。 21(1(2(5消化系统 1)齿型部有分化现象,称异型齿。即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哺乳动物口腔内有3对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2 3)反刍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邹胃。(邹胃为胃本体) 21(1(2(6呼吸系统 21(1(2(7循环系统 21(1(2(8排泄系统 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是由肾(泌尿),输尿管(导尿),膀胱(贮尿)和尿道(排尿途径所组成。 1)肾是由皮质、髓质(肾椎)和肾盂组成。 2)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3)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1(1(2(9生殖系统 1)哺乳动物子宫内型:双体子宫(如啮齿类)、分隔子宫(如猪)、双角子宫(如蹄类、食肉类)、单子宫(如蝙蝠、灵长目) 21(1(2(10神经系统 胼胝体:左右大脑半球通过许多神经纤维互相联络,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称为胼胝体。 21(1(2(11感官 听觉:中耳内具有3块彼此相关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 21(2 哺乳纲的分类 哺乳纲可分为3个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 1、原兽亚纲: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乳腺仍为一种特化的汗腺,不具乳头。 肩带结构似爬行类(具有乌喙骨、前乌喙骨及间锁骨)。有泄殖腔。大脑皮层 不发达、无胼胝体。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体外被毛,能维持体温基本恒 定(波动在26?,35?之间)。原兽亚纲的典型代表为鸭嘴兽及针鼹。 2、后兽亚纲:胎生,但尚不具真正的胎盘。泄殖腔已趋于退化,但尚留有残余。 肩带表现有高等哺乳类的特征(前乌喙骨与乌喙骨均退化,肩胛骨增大)。具 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异型齿。体温更 接近于高等哺乳类(33?,35C),而且能在环境温度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维持 体温恒定。典型代表有灰袋鼠。 3、真兽亚纲:具有真正的胎盘。不具泄殖腔。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所构成。乳 腺充分发育,具乳头。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异型齿。。有良好的调节体 温的机制,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 4、食虫目:如鼹鼠、刺猬等; 翼手目;能飞翔和进行超声定位,如蝙蝠、果蝙、吸血蝠。 灵长目:大脑特别发达,第一趾与其他趾相对握。如金丝猴等; 兔形目:如华南野兔、鼠兔; 鲸目:次生性水生,体形似鱼,前肢鳍状,后肢退化,成体无毛。如鲸、白暨、江豚、等。 鳞甲目:如穿山甲。 食肉目:门齿小,犬齿发达,具裂齿,脚具利爪。一般为肉食性,如狼、虎、熊等; 鳍脚目:四肢桨状,趾间具蹼。如海豹、海象。 长鼻目:如非洲象、亚洲象; 海牛目:如儒艮、海牛; 奇蹄目:如马、犀牛(角由毛变化而来)、斑马; 偶蹄目:如野猪、牦牛、黄、角马等。反刍动物的胃由四部分组成:瘤胃、网胃(巢胃)、瓣胃、皱胃,前三部分由食道变态形成,皱胃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22~24 1、哺乳动物中耳的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锤骨) 2、陆生脊椎动物的肺与鱼类的鳔的同源关系可以从肺鱼鳔的血液循环路径中得 到证明。 3、同源器官: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尽管外形不同,但是基本结构和胚 胎发育来源是相同的。 4、同功器官:是指功能上相同,有似形状也相似,但其胚胎发育来源和基本结 构却不同。 5、痕迹器官:是指动物中残存的一些器官,他们功能丧失或衰退。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 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 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 法权利。谢谢合作~
本文档为【普通动物学-第四版(下) (1)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