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举报
开通vip

文言虚词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

文言虚词
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如】就像。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⑵把……作为或制成。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13.【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三)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14.【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见……于】表示被动。 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二)连词。和,跟,同。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准则,法则。 (四)动词。效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17.【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动词,到……去。
本文档为【文言虚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9-02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