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钱币诗话

中国古代钱币诗话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钱币诗话中国古代钱币诗话 话题:休闲阅读 传统文化 通宝 内容提要:古钱币系列是中国历史经济现象的载体,亦是承载时代进程的脉络与脚印。见证了不同时期因政权更替的兴盛与衰败。在华夏古代文学宝库里,有关货币的诗话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关键词: 古钱币文人诗话收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货币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亦是贯穿历史经济脉络的实物载体,秉承了传统文化的沿袭,见证了各个时期政局变幻的趋势。在源远流长的货币银河里与人相随,演绎并承载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综观历朝各代...

中国古代钱币诗话
中国古代钱币诗话 话题:休闲阅读 传统文化 通宝 内容提要:古钱币系列是中国历史经济现象的载体,亦是承载时代进程的脉络与脚印。见证了不同时期因政权更替的兴盛与衰败。在华夏古代文学宝库里,有关货币的诗话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关键词: 古钱币文人诗话收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货币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亦是贯穿历史经济脉络的实物载体,秉承了传统文化的沿袭,见证了各个时期政局变幻的趋势。在源远流长的货币银河里与人相随,演绎并承载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综观历朝各代遗存下来的各种钱币,纵然锈迹斑驳,但仍难掩其风采,显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刀光剑影,折射并反映出了不同时代的国运兴衰、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一据考古发掘出来的各类古币及现有史料推断,我国的货币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朝。其原始的雏形是贝,因“贝”与财字同义,所以,在我国的文字结构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都从贝。如: 贫、贱、赋、贵、货、贷、贾等。先秦时称“钱”为“泉”,并非是在用词上的风雅,原本意是希望能像泉水一样“其流如川,滔滔不绝”,永不枯竭,可以流通。故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称:“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由是,“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货币”一词,原是货与币两种不同东西的总称。《周礼》九贡中就有“货贡”与“币贡”之分。“货贡”指珠贝,“币贡”指皮帛。越早的货币,其形状大小及其重量和它据以演变而来的生产工具相似。从西周的货币造型来看,如:空首布形似铲,即为当时的农耕用具。铲是今名,布乃古称。对“币贡”即皮帛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百里奚五羊皮”的传奇。春秋时期,由于秦晋好合而喜结良缘。秦穆公得知因亡国而沦为晋国奴隶的原虞国大夫百里奚就在晋献公回赠作陪嫁奴仆的礼单之列,而他却逃到楚国并隐姓埋名。为了不引起楚成王对百里奚的重视,便用当时一个只值五张黑羊皮身价的奴隶,向楚国赎回了他,并加以重用。仅用五张羊皮就换来一个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且又治国有为的贤臣,被后世喻为求贤若渴的成功典范。再从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的诗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可知,“半匹红绡一丈绫”虽远远不足“一车炭千余斤”之值,但此事却生动地见证并表明了:绡和绫在当时均为“宫市”上代替钱币作为物物交换的一种通货手段。由中国古钱币派生出的文化中,特别是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诗词在古 代文学宝库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们以犀利的笔触,或辛辣地嘲讽而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同情黎民;或咏人物品德之情操;抑或讽炎凉世道,刺不平之世象,既抒情叙事,又写史在兹。其中,不难找出许多有关货币变迁及对其功过的评述,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迪与教益。二以钱入诗,最早的当数《诗经》中“即见君子,锡(赐)我百朋”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说的“朋”,即海贝的计数单位,每20个贝为一“朋”。在当时,对于远离海洋的中原人来说,“百朋”可谓多矣。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自为政,所铸的“刀币、布币、楚币、圜钱”各行其道。自“秦王扫六合”统一中国后,由秦始皇钦定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形制起,这种新钱币即被赋予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传国玉玺之印文)、皇权至上的思想,以及“天圆地方”的五行学说。《吕氏春秋》中对其的解释可能最适合始皇帝的口味:“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其造型极具政治色彩,亦是秦王朝“天命皇权”的象征。同时,也寓以了做人要“行欲圆而品欲方”之内涵,体现了古人崇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现代古泉学家丁福保就此曾有诗咏曰:“千秋唯有长城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莫道区区仅半两,曾看刘项入咸阳。” 初汉时,废除“半两”币改为由实物称量而每枚重3.5——4克的“五铢”钱,史载:“天下非上林苑所铸之三官钱而不行”。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 仅在七年 间就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推行“六泉十布和刀币”。因其严重违反经济规律,致使钱法紊乱,通货膨胀而民不聊生。王莽避讳古繁体的“刘”字是由“卯、金、刀”三字所组成,恐其不祥,将汉制方孔“五铢”钱复改为刀泉布币。最高面值的“大布黄千”,因“黄”通“横”,与值同义,即:此一枚当“小泉直一”一千钱,这是当时布币中最大的虚值钱。新莽王朝的币制改革因背离现实,严重脱离价值规律,注定了他的必然失败。但此时期的钱文书体纤细精美,俗称为“悬针篆”,且在冶炼技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文字上,堪称是中国古钱币之一绝。其艺术风格及书法技艺均有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的较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历来倍受泉友?所珍爱。故王莽所创的“悬针篆”字体,与北宋徽宗铁划银钩的“瘦金体”,在历史货币的书体上被并称为“钱法二圣”。以至殷实富有的人家仿王莽钱币书法艺术上的字体,经过装饰后放在显要位置来欣赏,这一特殊现象,成为了当时流行的一种时尚,并一直延续和影响到元、明、清各朝。尤其是自清乾隆、嘉庆以来,收藏者无不获得新莽时期的钱币而留存纪念,或作为馈赠亲朋好友之礼。如能得其三种以上者,堪称“小康之家”,并以此来衡量其收藏水平。有博学才子之称而被誉为“汉赋一代宗师”的司马相如,在与卓文君私奔中为谋生计而“当垆卖酒”。卓文君因仰慕和敬重司马相如的才华,在她诗中“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作聘所表现的忠贞爱情,被世人传 为佳话。东汉张衡为此特赋诗赞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古钱杂咏》有云:“说解无刘亦有心,甄丰符命玷儒林。错刀一错真成错,何事临文讳卯金,”这首诗证明,金错刀在古代有两层含意:一是在该钱币“一刀平五千”的 “一刀”二字上,是说用黄金错成;二是指华美实用佩刀的柄、环或刀鞘的某一部位上,以金镶嵌饰文,代表了使用者地位的高贵及身价的富有。西晋文学家鲁褒在其所著的《钱神论》中,在对钱币的功过魔力作详尽描述的同时,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而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人笑谈,非钱不发”其对拜金主义的揭露与控诉,是十分尖锐深刻的。于是,在民间“孔方兄”便成了铜钱的别号。后有文人则以此戏言:“何以知晓称钱为兄乎,钱乃‘金哥哥’嘛”。因“钱”字是由“金戈戈”组成,哥与戈同音,而兄与哥同义。这倒也不失为一种形象奇思妙想。 在南北朝时期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叙事诗双璧”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表明了在汉代的上层社会中,已有了用金属货币作为聘礼的记载。此处所说之“三百万”,虽非确数,却言其量多。从唐代“诗圣”杜甫“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和“金错囊徒 罄,银壶酒易赊” ,以及“榆叶抛钱柳眉展,隔墙榆叶散青钱”,到孟浩然“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与韩愈“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的诗;再至宋朝诗人钱昭度“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句,描述的对象就是钱币。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在世界货币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钱币的代表。究其缘由,皆因它在文字上的独一性和书法的艺术性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领军作用。在我国历朝各代的钱币字体中,不乏留有名门大家的书法墨宝。据考,秦篆书的“半两”二字就出自于宰相李斯之手,字体粗犷有力,气韵磅礴;而唐朝初期的“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欧阳询用隶书写就,字体端庄凝重,疏朗峥嵘而儒雅清隽。宋太宗(赵光义)首创了天子亲笔挥毫的“御书钱”,如:“淳化元宝”、“淳化通宝”及“至道通宝”,乃由真、行、草三种字体书就。其中,一种因淳字的“三点水”偏旁上提,被称之为“缩水淳化”较为稀见,并首先赏赐给近臣。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就写过《谢赐御书字样表》,而当他被贬官时还念念不忘御书钱:“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赵壹是东汉人,曾写诗自遣:“文章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而黄庭坚被罢官后,生活十分清苦,曾深有感触地写道“管城子(毛笔的别称)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杨万里因对文人穷愁潦倒而愤愤不平,慨然写下了“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各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宋代由重臣、 书法家书体铸钱的铭文形式,书法精美而铸工精良。即:同一年号且同等值的钱,有篆、棣、草、行的书法之分,又有折十、折五、折二之别,俗称“对子”钱。其数量之巨,版别之多,为中国古钱币之最。其中,“元丰通宝”有隶、行两种字体,隶书出自史学家司马光之手,行书乃大诗人苏东坡纵放豪逸,洒脱挥就。北宋大观年间的徽宗(赵佶)治理朝政昏庸无能,但他却是一位书法丹青的高手。其字体轻落重收,刚柔相济,秀媚纤细而收折犀利,给人以轻逸飘宕、云卷霞舒之感。如:“崇宁通宝”、“崇宁重宝”,为古钱币书体之一绝,历来受到文人雅士和书法界的竞相效仿。时任大臣张若谷在其奏折里,曾婉言进谏:“风流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莫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诗中流露出对因铸币的铜铁材质之别,以及价格之差,会在“劣币驱良币”的经济法则下,致使国力匮乏的担忧。当时少量流通的折十“大观通宝”,直径一般均有41毫米。著名钱币收藏家方若在《药雨古化杂咏》一书中,收录有一枚特大的“大观通宝”,其径竟达70毫米,因该币存世量极少而以稀为贵。他特地赋有七绝一首赞曰:“道君(即宋徽宗)书法妙天下,体自瘦金制自雄。当日惟闻权子母,更无上上可推崇。”与此同一时期,在北方崛起的辽、金、西夏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地处边陲而普遍铸币不精,但其中也不乏少量精品,如,辽国的“统合元宝”、金代的五笔“正隆通宝”及“大定通宝”等,特别是用西夏 文字书写的“乾祐宝钱”,传世极少而较为罕见。元王朝在中原统治时间不足百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于至元二十四年开始向全国发行银本位的纸钞,多在官方之间使用,而少有大批量的铸钱,但民间仍以铸币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铸币中有一种独特迥异的“八思巴文”作钱文铸就的当十“大元通宝”,向人们展现了一度辉煌却永远定格、又被废弃了的文字的历史。明、清两代的铸币的字体中,多使用横细竖粗的宋体。历代封建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危机,抑制通货膨胀,往往采取增大币值,或用次金属铸币等手段。如:东晋元帝时期,为了解决钱荒,委派沈充去监铸一种铜量不足、数量又多的劣值小钱,致使当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被民间戏称为“沈郎青钱”。历代所铸减值而轻薄的小钱,俗称“恶钱”。如西汉之“榆荚”半两、“鸡目”五铢等。最为轻小者,当数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所铸之“鹅眼”钱,因其形比鹅眼稍大而得名。这种“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数十万钱不盈一掬” 的钱,由于过于轻小而易损,极不易保存,所以,今人很难再见它的实物了。但是,清代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年间,均铸过此类钱。这种滥发货币的作法,无导于饮鸩止渴。但该类“恶钱”因其较为稀少,反倒成为古钱币中特殊而别具一格的另类,且为世人关注。唐代“诗鬼”李贺,即以榆钱入诗:“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无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全诗看似写景,末句却峰回路转,直指劣值币造成经济混乱的弊端。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飞絮沈郎钱”,王建的诗中有“素面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均比喻此钱薄而量轻,有如柳絮、榆钱一样,风一吹就满天飞扬。元朝诗人吴莱更讽曰:“五铢半两日以变,榆荚鹅眼争相缘”,指的就是此类轻薄“恶钱”。从唐代诗人刘禹锡“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到北宋诗人梅尧臣“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等诗句中,可以看到在历史演绎进程中货币的变迁。初唐时,朝廷派有专职钱监官员驻扎各州府,此时所铸之“开元通宝”被称为“好钱”。但自唐太宗天宝年后,由于监管不力而私铸渐多,以泥刻制钱模,并掺有铅、锡等而质量差。“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时期,市场上好、恶钱币并行,致使“谷价腾贵斗米至七千,饿死者相枕于道旁”。所以,杜甫在《岁晏行》诗中曾忧虑地感叹到,“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会长相蒙,万国城头尽吹角,此曲哀怨何时终,”表达了对当时币制紊乱而钱法日坏之不满,并以此警醒世人:国家政权的安稳,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币制必须统一,否则,将后患无穷。与之稍晚的李峤在其《钱》诗中更调:“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味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虽解荣人也辱人。”强调指出,钱虽然“能买三秋景“,但却”难供九府输”。诗中 所言之九府, 是周代掌管财物的九种官职, 此处却代指周钱。明确地告诫世人:钱能使人荣耀,亦可让人蒙羞。古代钱币有“孔方兄”、“金哥哥”、“邓通”、“阿睹物”、“青蚨”、“鹅眼”、“榆荚”等别称,还有“上清童子”之雅号。还有人将其视为“阿睹物”者。明代小说《金瓶梅》作者揭露当时的社会“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此处的“邓通”亦是钱币的另一种别名。此典原出自汉朝。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中有:文帝刘恒因身患毒疮,佞臣邓通为邀宠而常为之吸吮患处。文帝因此而感念。特令一相士为邓通相面,相士称:“邓通的命会因穷困而饿死。”文帝听后不悦道:“能使邓通富有的在于我,他怎么会贫困呢,”于是,便将邓通蜀郡南安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全都赏赐给他,并准许他可以私人铸钱。由于邓通据有铸币资源的优势,所造货币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材质纯,王公大臣、豪商巨贾、贩夫走卒所喜爱。一时间,该钱很快在全国流通,以至时人戏称钱为“邓通”。汉文帝驾崩后,景帝即位。邓通因谗佞邀宠为景帝及世人所憎恶,即被免官。不久,有人告发他盗出境外铸钱,朝廷将其家产全部充公。晚年的邓通,只得寄居人家,终以不名一文而活活饿死。清人屈复在题《邓通钱》的诗中写道:“黄头郎君忽有钱,王侯公卿皆比肩。尔钱来何路,乃敢凌豪贤,古无不崩之铜山,日中有钱人所羡,日夕饿死人谁怜,”《淮南子?万毕术》一书则载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南方有一种 虫,名曰蚁蜗,又叫青蚨,母子终生相依为命。身躯似蝉而比之稍大,翅膀有如蝴蝶且颜色俏丽。其卵须依附在异常鲜艳的花草叶片上,如果偷偷地把它的虫卵拿走,母青蚨一定会知道藏卵的地方且不管离得多远都会飞过来执意寻找。倘若将母子青蚨的血分别涂抹在81枚铜钱上,每次去买东西,不论是先用母钱,还是后用子钱,所花掉的钱都会再次飞回来,如此循环往复,钱就永远也用不完了。而古诗有云:“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和“爱酒苦无阿赌物,寻春那有主人家”,以及“傲骨终然遭白眼,穷图无计觅青蚨”,就是对此的最好说明。宋代文人林同就曾写有“子母不相离,何心办捣蚨。忍能利铜臭,不枉唤钱愚”的诗而为之叹惜。这些传说诗句形象地表现出古人的拜金主义或对拜金主义的批判。ィㄔ作者:杜天麟)“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是北宋诗人范成大《催租行》中描写的真实现状。而苏东坡的诗句里有“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均借此反映封建经济剥削的残酷。关于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及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尤以明代集诗画一身,堪称“二绝先生”的沈周说得较为透彻而富有哲理:“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平章市物无偏价,泛滥儿童有爱心。一饱莫充输百粟,五财同用愧黄金。可怜别号为赇赂,多少英雄就此沦。” 清诗人袁枚在《咏钱》诗中则这样评说:“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 不谈未免是清流。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拟把婆心向天奏,九洲遍设富民侯。”且忧国忧民,心在富民之意。诗中还称:“一代帝王留字去,万般人事让兄骄”所说的“兄”,即指“孔方兄”。在金钱万能的理念思想主导下,当时的社会是写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表现诗人“钱能通神”而“有钱能使鬼推磨”,故民间有“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等之类的俗语。从“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到“千金买颜色,万金买肺腑。见人口朴讷,黄金自能语”等民谚以及“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尤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卖尽人间不平事”之类诗句(宋佚名《破钱诗》),则表现了人们利用金钱制造出许多人间悲剧的社会现象强烈。不满和批判。而因“得钱行杖肤不伤,无钱流血满两裆”(清?陆嵩),则昭示了官吏们公开或暗示状告者而勒索敛财之丑行。《儒林外史》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民谚“不贪不滥,腰缠十万”,以及“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任忒心偏”,更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官场之腐败和世象之不平。中国古人关于钱币的诗句,并不全都是对丑恶现象的批判,亦有对人间美好情感的颂扬。如元代诗人王克敬在《题一钱太守庙》诗中写到:“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途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感佩并称赞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家无余财而离任时,百姓因之感念,五六个乡老欲各自赠其一百钱,盛情难却之下,刘宠象征性地每人只取 一文,并将这几枚钱投入清澈的江中,后人亦称该江为钱江。但是,诗人同时又用反语的写作手法,无情地嘲讽了那些以贪污受贿为能事而沾满铜臭味的官吏们。针对越是有钱的人、却越嗜钱如命的社会世象,清人吴唐作有《压儿钱》一诗,以幽默式的口吻调侃了一个锱铢必较而钱币堆积如山的守财奴:“钱串短,钱串长,积钱如堆卧钱旁。卧者翁之子,子能守钱翁意喜。夜半无人灯似豆,钱堆倾倒命难救。老翁拾钱抱钱哭,悔不将钱散亲族。”明代著名画家,有风流才子之称的唐寅(字伯虎),在其《言志》的诗句中因“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表现了一种金钱也无法买动人心的高尚自律情操。与他同一时代的袁宏道在其《读钱神论》的诗中更直言道“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借钱之别称,尖刻地讽刺了那些把金钱看得比生身父母还要重的人。清代文人蒋廷锡在《送陶子师任昌化》的诗中记录了:“厓州图画便凄然,况复穷荒在日边。道险不知山水趣,法宽犹用宋元钱。”其所言之“法宽”是假的,因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不可能对老百姓法宽,而“犹用宋元钱”却是真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因交通蔽塞,官府对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禁不住而鞭长莫及。致使在琼厓以及湘西一些边远山区,直至明朝中期都还在使用宋朝及元代的货币,甚至,还并行流通汉代的五铢钱。清诗中亦不会, 诸如“一盘珍馐值万钱,疮痍四海谁解怜”和“千钱一斗万钱斛,富家色喜贫家哭”等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富不均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清康熙年间曾铸有一种花钱(又称厌胜钱,或压胜钱,不作流通,相当于现今的纪念币),正面为八卦或十二生肖的图形,反面则铸:“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的字样。这是各地方宝钱局在钱币背面所铸的印记,每字一地。为了便于记忆,特将二十个钱局囊括其中,连贯排列成极富情趣而又押韵顺口的钱文诗。 从历代统治者为钱币之命名,亦反映古代人们对富庶、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唐高祖李渊按照开创富庶,安定生活,以及开辟新纪元之意,一改历代以“铢 ”、“两”为货币的计量单位,始铸“通宝” 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以钱为宝,意味着货币即财富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它的崇拜。古钱币是中国经济进程的脚印,亦是孕育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无法割断的一条脐带,它清晰地诠释了在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当一种旧的制钱刚刚沉淀,另一种新的制钱又伴随着新帝王的登基而接踵崛起。种类繁多的古钱币,融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美学、书法及民俗于一体,构成了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史,积淀为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考 证的珍贵实物史料。方寸之间寓藏了天地乾坤而愈加显得深邃宽博,在有限的幅面上展现出意韵无穷的想象空间,使得在古朴典雅而铸行精巧的钱币艺术土壤中,生长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书法之花”,彰显了华夏五千年来悠久历史的璀璨文明。从中国古代钱币历经数千年流变的演绎进程中,由于“质地不同形各异,天圆地方千年袭。国号年号记值币,等价交换无尽期”,在“锈迹斑驳历风霜,皇权易主纷登场。篆隶草行书墨宝,天子重臣几挥毫”中,客观地反映了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必须遵崇的普遍规律。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钱币诗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