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JIS C 3005-2000(中文版)

JIS C 3005-2000(中文版)

举报
开通vip

JIS C 3005-2000(中文版)JIS C 3005-2000(中文版) 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标准协会编译出版 JIS C 3005:2000 (JCMA) 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ICS 19.080; 29.060.20 描述词:护套导体,护套电缆,塑料,合成橡胶 参考号:JIS C 3005:2000 (E) 前言 本标准为日文标准的英译版本。日本电线和电缆制造商协会(JCMA)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第1条第12款的规定,提出修订JIS C 3005:1993日本工业标准,并提交了修订草案。经与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协...

JIS C 3005-2000(中文版)
JIS C 3005-2000(中文版) 日本工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日本标准协会编译出版 JIS C 3005:2000 (JCMA) 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ICS 19.080; 29.060.20 描述词:护套导体,护套电缆,塑料,合成橡胶 参考号:JIS C 3005:2000 (E) 前言 本标准为日文标准的英译版本。日本电线和电缆制造商协会(JCMA)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第1条第12款的规定,提出修订JIS C 3005:1993日本工业标准,并提交了修订草案。经与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协商,通商产业省最终决定修订上述标准,即用本标准替代JIS C 3005:1993。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部分内容可能会与现有的某些专利权、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带有技术特性的应用模型权以及公开后的应用模型注册申请等存在冲突。通商产业省和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并不负责识别上述专利权、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带有技术特性的应用模型权以及公开后的应用模型注册申请等。 核定日期:1960年11月1日 修订日期:2000年 12月20日 公报通告日期:2000年 12月20日 审核单位: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 电气分会 JIS C 3005:2000,2001年8月英文第一版 日本标准协会编译出版 日本 107-8440,东京,都港区,赤坂,4-1-24 标准内容如有任何不确切之处,以JIS原版为准 ? JSA 2003 保留所有权的。未经出版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电子方式、机械方式,影印、缩微胶卷以及其他任何方式和手段复制或使用本文件的任何内容。 日本出版发行 目录 1. 适用范围...................................................................................................................................... 4 2. 参照标准...................................................................................................................................... 4 3. 试验项目...................................................................................................................................... 5 4. 试验方法...................................................................................................................................... 5 4.1 外观............................................................................................................................................ 5 4.2 长度............................................................................................................................................ 5 4.3 结构............................................................................................................................................ 5 4.4 导体电阻.................................................................................................................................... 8 4.5 导体连续性................................................................................................................................ 9 4.6 耐电压........................................................................................................................................ 9 4.7 绝缘电阻.................................................................................................................................. 11 4.8 静电电容.................................................................................................................................. 14 4.9 介质损耗角正切...................................................................................................................... 14 4.10 耐长期工频电压(耐长期交流电压) ................................................................................ 15 4.11 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 ................................................................................................ 15 4.12 耐表面电压............................................................................................................................ 16 4.13 耐电痕.................................................................................................................................... 16 4.14 表面漏泄电阻........................................................................................................................ 16 4.15 导体加热变色........................................................................................................................ 16 4.16 绝缘和护套的拉伸性能........................................................................................................ 17 4.17 加热........................................................................................................................................ 19 4.18 耐油........................................................................................................................................ 20 4.19 高温卷解................................................................................................................................ 21 4.20 低温卷解................................................................................................................................ 22 4.21 热收缩.................................................................................................................................... 24 4.22 耐低温.................................................................................................................................... 24 4.23 热变形.................................................................................................................................... 25 4.24 耐臭氧.................................................................................................................................... 27 4.25 交联度.................................................................................................................................... 28 4.26 燃烧试验................................................................................................................................ 29 4.27 弯曲试验................................................................................................................................ 30 4.28 冲击........................................................................................................................................ 32 4.29 磨损........................................................................................................................................ 33 4.30 扭绞........................................................................................................................................ 33 附表1—本标准对应国际标准...................................................................................................... 34 附录 ................................................................................................................................................ 36 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引言 本标准为附表1所示国际标准的对应日本工业标准,但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对其中某些技术性内容进行了修订。 以上述国际标准为基础且未修改任何技术内容的日本工业标准已另行单独出版(参见附表1)。 1. 适用范围 本日本标准规定了包覆各种橡胶或塑料绝缘或护套的电线、电缆和软线(以下称电缆)的一般试验方法。 备注1:本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请参见附表1。 根据ISO/IEC第21号导则,标准对应程度符号为IDT(等效)、MOD(修改)以及 NEQ(非等效)。 2. 参照标准 以下标准中的某些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从而成为本标准的内容。 对于这些被引用的标准(包括修正案),其最新版本适用: JIS B 7502 千分尺 JIS B 7503 千分表 JIS B 7507 游标卡尺 JIS B 7512 钢卷尺 JIS B 7516 金属直尺 JIS B 7522 纤维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直尺 JIS B 7721 拉力试验机一拉力的校正方法 JIS B 3002 电工用铜线和铝线试验方法 JIS K 6251 硫化橡胶的拉力试验方法 JIS K 6258 硫化橡胶的浸溃试验方法 JIS K 6259 硫化橡胶臭氧老化试验方法 JIS K 7112 塑料一非发泡塑料的密度和比重试验方法 JIS K 7212 塑料一热塑性塑料的热老化试验方法一烘箱老化法 JIS K 8001 试剂试验方法通则 JIS K 8271 二甲苯(试剂) JIS R 6001磨削用研磨材料的粒度 3. 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见表1。 表1 试验种类 种类 试验方法种类 试验方法 适用条款 适用条款 外观 4.1 导体加热变色 4.15 单根长度 4.2 绝缘及护套的拉伸特性 4.16 结构 4.3 加热 4.17 导体电阻 4.4 耐油 4.18 导体连续性 4.5 高温卷解 4.19 耐电压 4.6 低温卷解 4.20 绝缘电阻 4.7 热收缩 4.21 静电电容 4.8 耐低温 4.22 介损角正切 4.9 热变形 4.23 耐长期工频电压 耐臭氧 4.24 4.10 (耐长期交流电压) 交联度 4.25 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 4.11 阻燃 4.26 耐表面电压 4.12 弯曲 4.27 耐电痕 4.13 冲击 4.28 表面漏泄电阻 4.14 磨损 4.29 扭绞 4.30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 通过目测和手触摸检查产品的表面缺陷、平滑性、编织的状态、颜色、标志等。 4.2 长度 长度采用旋转尺或JIS B 7512或JIS B 7522规定的卷尺测量。 4.3结构 4.3.1测量工具 外径、厚度和节距采用JIS B 7502规定的外径千分尺、JIS B 7503规定的千分表、JIS B 7507规定的游标卡尺(具有0.05mm的刻度)或具有同等及以上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时应注意压力并使用带刻度的放大镜。但外径也可使用圆周尺测量,节距可使用JIS B 7516规定的金属直尺测量。 4.3.2测量方法 取合适长度的试样,按以下各条规定进行测量。 (a)外径 如图l所示,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2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使用圆周尺时在电缆长度方向上2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但圆周尺只适用于外径超过25mm的场合。对于扁电缆,应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直接测量。 如果无法直接测量外径,应先测出组成电缆的2根及以上线芯的直径并求出平均值,然后根据该平均值计算电缆的外径。在3芯电缆的场合,先测量图3所示的线芯的直径d,求出平均值dm,然后计算外径D。对于4芯和5芯电缆,可采用同样方法求出外径D。如果外层线芯为7芯及以上的奇数,可采用圆周尺直接测量。 图l—圆电缆的测量位置 图2—扁电缆的测量位置 公式:对于3芯电缆,D=2.155dm 对于4芯电缆,D=2.414dm 对于5芯电缆,D=2.700dm 图3—3芯电缆的测量位置及其外径D (b) 绝缘厚度 按(a)条的方法测定绝缘的内径和外径,精确到2位小数,绝缘厚度为内径和外径差的1,2。或按如下方法直接测量。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3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如果绝缘厚度小于0.5mm,测量时应精确到3位小数。最小厚度测量方法如下:通过目测找出绝缘上最薄的部位(包括凹印的表面标志陷入绝缘的部分)(然后采用带刻度的放大镜等直接测量该部位的厚度。 (c) 护套厚度 按(a)条的方法测定护套的内径和外径,精确到2位小数,护套厚度为内径和外径差的1,2。或按如下方法直接测量:在垂直于电缆轴的同一截面上等分圆周的2个及以上位置上直接测量,求出各测量值的平均值。最小厚度测量方法如下:通过目测找出护套上最薄的部位(包括凹印的表面标志陷入护套的部分),然后采用游标卡尺等直接测定该部位的护套厚度,精确到2位小数。 (d) 带子、村垫和被覆层的厚度 测量带子、衬垫和被覆层的厚度时先测出其外径和内径,然后求出内径和外径差的1/2,作为厚度。或直接进行测量。 (e) 节距 (1) 同心绞导体 同心绞导体节距的测量按JIS C 3002第4(3)(c)条(节距的测量)进行。 (2) 线芯绞合节距 数出电统的线芯数n,用直尺沿着电缆轴测量从基准线芯至n+l根线芯之间的距离(求出整 (1)数值)作为绞合节距。在以层心径倍数表示节径比的场合,通过以下公式求出节径比: 式中, P=节径比 n P=节距(mm) D=层心径(mm) l 注(1):层心径为该层包含的所有线芯的中心连成的圆的直径(如图4所示),它根据以下公式算出: 式中, D=绞合外径(mm) d=该层线芯的外径(mm) 图4—层心径 (f) 绞合外径 绞合外径按(a)条的方法进行测量。 4.4 导体电阻 采用图5所示的惠斯通电桥等方法在成品电缆上或至少1m长的电缆上测量导体电阻,然后 按下列公式换算成20?下1km长电缆的电阻: 式中, R=20?下每公里电缆的导体电阻(Ω/km) 20 R=t?下的电阻测量值(Ω),但如果包含引接线的电阻值,应减去该数值K=表2所列的将t?tt下的测量值换算成20?下的测量值的温度换算系数 l=电缆长度(m) 图5惠斯通电桥法测量导体电阻 表2导体电阻温度换算系数(标准温度20?) 温度 铜 铝 温度 铜 铝 温度 铜 铝 (t)? (K) (K) (t)? (K) (K) (t)? (K) (K) tttttt 4.5导体连续性 给导体接上50 V以下电流,然后通过电铃、蜂鸣器等检查导体有无断线( 4.6耐电压 耐电压试验按如下方法进行,但试验接线按图6。 耐电压试验的试样为成品电缆或1m以上的线芯。 (a)水中 将电缆浸入预先接地的清水中l小时以上,然后施加规定的50Hz或60Hz 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对于单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与水之间,对于多芯 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水之间。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规定的电压规定的时间。 未连接的线芯应接地。 (b)空气中 做空气中耐压试验时在电缆的导体间施加规定的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 然后检查电统是否耐受该电压规定的时间。但含有金属被覆层的电缆应在导体间和导体与接 地的金属被覆层间施加电压。未连接的线芯应接地。 (a) 线芯间施加电压 (b) 层间施加电压 图6耐电压试验的接线方式 (c)火花试验 火花试验在空气中进行,采用如图7所示的火花试验机。先使导体接地,然后在导体与电极间施加规定的50Hz或60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0.15秒以上,在高频场合施加9个周数以上交流电压,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试验电压。 图7所示的火花试验机中?表示金属制链扣式或珠串式电极,链的距离在电缆轴方向上应为12mm以下,横向应为9mm以下。链的长度应比电极箱的深度略大且应保证无论电缆直径如何均能与电缆表面充分接触。?为U形或v形电极箱,其上方链电极安装部的宽度比最大电缆直径还大33mm及以上。 在高频场合应通过以下公式求出电极的长度。也可使用水电极代替上述金属制链扣式或珠串式电极。 式中, 10 L=最小电极长度(mm) min V=最大允许电电缆通过速度(m/min) max f=频率(Hz) ?电极 ?接地 ?电压调节器 ?电极箱 ?变压器接地 ?过电流断路器 ?保护箱 ?绝缘缺陷检测装置 ?线盘 ?试验变压器 图7—火花试验机的构造及接线 4.7绝缘电阻 采用成品电缆或1m以上的电缆做绝缘电阻试验。 4.7.1 室温绝缘电阻 采用下述之一的方法做室温绝缘电阻试验,并采用如下公式将试验值换算成20?下lkm电 缆的绝缘电阻值。 但聚乙烯等绝缘电阻高的材料,换算公式按产品标准(如果产品标准中没有有规定,K应t 取l。图8表示测量电路的一个例子。 式中, R= 20?下每公里电缆的绝缘电阻(MΩkm) 20 R =t?下的绝缘电阻测量值(MΩ),但如果包含引接线的绝缘电阻值应减去该数值。 t K=表3所列的将t?下的测量值换算成20?下的测量位的温度换算系数 t l=电缆长度(m) 注:1(直流电源E为电池或稳定的直流电源( 2(标准电阻R与被测线芯的绝缘电阻相比非常小( s 3(高阻计的指示值,式中,V为测量时R的电压,E为测量用直流电源的s 电压。 图8—采用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的测量电路 (a) 水中 将电缆浸入预先接地的清水中l小时以上,然后施加100 V以上的直流电压,对于单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与水之间,对于多芯电缆,电压施加在导体之间和导体与水之间。电压施加1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采用图8所示的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电缆含有金属被覆层,该金属被覆层应接地。 (b) 空气中 做空气中绝缘电阻试验时在电缆的导体间施加100 V以上的直流电压。电压施加1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采用图8所示的高阻计测量绝缘电阻。但含有金属被覆层的电缆应在导体间和导体与接地的金属被覆层间施加电压。 表3—绝缘电阻温度换算系数(标准温度20?) 温度 天然异丁苯乙硅 氯丁乙烯-氯磺乙烯温度 天然橡异丁苯乙硅 氯丁乙烯-氯磺乙烯 橡胶 烯-异烯-丁橡胶 二烯丙烯化聚基 胶 烯-异烯-丁橡胶 二烯丙烯化聚基 戊二二烯 橡胶 橡胶 乙烯 戊二二烯 橡胶 橡胶 乙烯 烯橡橡胶 橡胶 烯橡橡胶 橡胶 胶 胶 (?) (K) (K) (K) (K) (K) (K) (K) (K) (?) (K) (K) (K) (K) (K) (K) (K) (K) tttttttttttttttt 4.7.2高温绝缘电阻 做高温电阻时将试样进入规定温度?l?的水中,当绝缘的温度稳定以后,按4.7.1条的方法进行测量,但不进行温度换算。 4.8静电电容 采用成品电缆或1m长以上的电缆测量静电电容。单芯电缆浸入接地的清水中测量导体与水之间的电容。多芯电缆在空气中测量导体相互间的电容(被测导体以外的导体接地)。测量时采用1000HZ以下的交流电桥法或便携式直读静电电容测量器或其它合适的方法,然后换算成每公里电缆的电容值。如果电缆含有金属被覆层,空气中测量时金属被覆层应接地。 4.9介质损耗角正切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试样,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加规定的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采用图9所示的西林电桥或其它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介质损耗角正切以百分数表示,但也可以绝对值表示。 图9—西林电桥 4.10耐长期工频电压(耐长期交流电压)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试样做耐长期工频电压试验。如果电缆含金属屏蔽,应剥去电缆两端的屏蔽直至中央留下600mm以上一段屏蔽;如果电缆不含金属屏蔽,应在电缆中央包覆600mm以上一段屏蔽。在室温下将试样绕着直径等于线芯外径约10倍的圆试棒弯曲成约180?,然后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加规定的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电压应连续施加规定的时间。然后检查电缆是否耐受此电压。 也可以水电极代替金属屏蔽。 4.11耐雷电脉冲(耐冲击电压)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线芯试样做耐雷电脉冲试验。如果电缆含金属屏蔽,应剥去电缆两端的屏蔽直至中央留下600mm以上一段屏蔽:如果电缆不含金属屏蔽,应在电缆中央包覆600mm以上一段屏蔽。在室温下将试样绕着直径等于线芯外径约10倍的圆试棒弯曲成约180?,然后在导体与屏蔽间施如图10所示标准波形的雷电脉冲电压,检查电缆是否耐受此电压。 波形的裕度为波头长允许在0.5μs以上和5μs以下的范围内变化,波尾长允许在40μs以上和60μs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也可以水电极代替金属屏蔽。 除非另有规定,导体应作为负极,电压施加次数为3次。 T:规定的波头长度(1.2μs) T:规定的波尾长度(50μs) 12 P:波峰 O:规定的原点 1 Q,Q:半波高点 12 图10—标准雷电脉冲波形 4.12 耐表面电压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约300mm的试样做耐表面电压。将试样浸入窀室温的水中30分钟,取出试样,擦干试样表面的水份。将直径约1mm的铜线缠绕在试样中央规定间隔的两个位置上作为电极。在这两个电极间施加规定的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1分钟,然后检查试样是否冒烟、燃烧或发弧。 4.13 耐电痕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150mm以上的试样做耐电痕试验。按图11在试样两端垂直于导体长度切取一端绝缘使得试样两端导体裸露。用直径1mm的铜线缠绕在距切口100mm的绝缘上作为电极。使试样保持垂直,然后施加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4kV交流电压。接着将试验液,在1l水中加2g氯化钠,然后加1 ml(7.5摩尔)聚氧乙烯壬基苯醚,配成导电度约3000μs/cm的溶液,喷洒在试样上。喷雾速度约3m/s(试样位置上),喷雾量为0.5?0.1 mm/min(水平分量),试样与喷嘴的距离约500mm,喷洒次数为标准规定的循环次数。喷洒10秒中断20秒为一次循环。在这期间检查试验表面的漏泄电流以及试样是否燃烧。 单位:mm 图11耐电痕试验接线 4.14表面漏泄电阻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100mm的试样做表面漏泄电阻试验。将直径1mm的铜线缠绕在试样中央相距50mm的两个位置上然后将试样放进温度18,28?、相对湿度90?5%的恒温箱中6小时。从恒温箱中取出试样后,在试样上缠绕铜线的两个部位之间施加100 V以上的直流电压1分钟,然后进行测量。 4.15导体加热变色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长合适长度的线芯做导体加热变色试验。将试样放入恒温箱中6小时。然后取出试样检查导体外表的变色程度。 4.16绝缘和护套的拉伸性能 4.16.1试样的准备 4.16.1.1 取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至少3个试样做试验。如果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不可能或不适合,应采用品质相同的电缆混料制成1,2 mm后的薄片,并放在室温下5小时(交联料应在交联后24小时)以上,然后从中取出试片。 4.16.1.2试样形状及加工 对于绝缘来说。如果绝缘内径不足5mm,采用管状试样,在其它场合一般应采用哑铃片试样。但对于绝缘内径不足5mm但绝缘厚度大于2mm者,也可采用哑铃片试样。, 护套一般采用哑铃片试样,如果内径不足6mm也可采用管状试样。 管状试样长约150mm,用标志线在其中央划出长约50mm的间隔,。 对于哑铃片试样,应采用合适的方法除去试样表面的凹凸不平点,使表面变得平滑。试片厚度应尽可能接近原厚度。原厚度超过2mm的应加工成近似于2mm(。应按JIS K 6251第4.1条(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规定的哑铃片3号或4号冲切哑铃片试样。哑铃片中央用标志线划出长20mm的间隔(。但图12中的夹持部的宽度最小可达7mm(。 单位:mm 图12—哑铃片试样的夹持部 4.16.3 截面面积的计算 截面面积按如下方法求出: (a) 管状试样 管状试样的截面面积按如下之一的方法求出: (l) 根据尺寸计算 测出3个以上位置的绝缘外径,根据绝缘外径的最小值和导体外径按如下公式计算截面面积: 式中, 2A=截面砸积(mm) D=绝缘外径(mm) D=导体外径(mm) (2) 根据密度、质量和长度计算 取出合适长度的绝缘或护套试样,按如下公式计算截面面积: 式中, 2A=截面面积(mm) m=试样质量(g) l=长度(mm) 3ρ=密度(g/cm) 按JIS K 7112取3位小数 (b) 哑铃片试样 采用千分尺或千分表在至少5个位置上测量试样厚度,将其中最小值乘以平行部的宽度(采 用冲切模的原宽作为宽度)求出截面面积。 4.16.2试验条件 4.16.2.1 温度 18,28?的室温,试验时的室温应做记录。 4.16.2.2 试样的条件 试验前试样应曝露在4.16.2.l条的室温下至少1小时。 4.16.2.3试验机 试验机为JIS B 7721规定的试验机,其容量应使得试样的最大拉力负载等于机器容量的15% 以上和85%以下。试验机显示的拉力负载的容差一般应校准至2%以内。 4.16.3 试验方法 将试样正确牢固地安装在拉力机的夹头中以免试样在试验中滑出或发生其它不合适的变化。 以表4A、B、C或D行列出的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在同一试样上同时测量最大拉力负载和 断裂时标志线之间的长度。 表4—拉伸速度 类别 拉伸速度 适用材料 mm/min A 约500 软聚氯乙烯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B 约200 聚乙烯(包括交联聚乙烯) 半硬聚氯乙烯 C 约50 高密度聚乙烯 D 约25 4.16.4 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计算方法 4.16.4.1抗张强度 按以下公式求出单位截面的抗张强度: 式中, δ=抗张强度(MPa) F=最大拉力负载(N) 2A=试样的截面面积(mm) 4.16.4.2 伸长率 测出断裂时标志线之间的长度并按以下公式求出伸长率: 式中, ε=伸长率(%) l=断裂时标志线间长度(mm) 1 l=标志线的距离(mm) 0 4.16.4.3 试验值的确定 求出3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值。 4.16.4.4 试样在标志线外断裂 除去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外,如果试样在标志线外断裂应采用新试样重做试验。 4.17 加热 4.17.1 加热试验机 除非另有规定,加热试验机应采用JIS K 7212规定的B型试验机,但空气换气率应为l小时 1次以上20次以下。 4.17.2 试验方法 将按4.16.1条做准备的试样放进试验机中。试样的体积压应不超过试验机容积的2%。将试 样挂在试样架上使得试样相互之间以及试样与试验机的壁之间不接触,然后将试样架放进试 验机中(相互起反应的试样不可同时放进式验机中)。按表5A、B、C、D、E、F、G.、H和I行所列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加热。然后取出试样,放在室温下冷却4小时以上96小时以下。采用4.16.2—4.16.4条的方法测定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并按以下公式求出剩余值。截面面积为加热前按4.16.1.3条求出的数值,标志线应在加热后标出。 式中, X=剩余值(%) C=加热前平均值 0 C=加热后平均值 1 表5—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类别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 h A 90?2 96 B 48 100?2 C 96 D 48 E 120?3 96 F 120 G 200?3 H 220?3 96 I 250?3 4.18 耐油 做耐油试验时将按4.16条做准备的试样浸入试验油中,试验油按表6A、B或C行列出的条件保温。然后取出试样,轻轻擦去试样表面的油迹,放在室温下冷却4小时以上和96小时以下。采用4.16.2—4.16.4条的方法测定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并按以下公式求出剩余值。截面面积为加热前按4.16.1.3条求出的数值,标志线应在浸油后标出。 式中, X=剩余值(%) C=浸油前平均值 0 C=浸油后平均值 1 表6—浸油温度和浸油时间 类别 浸油温度 浸油时间 ? H A 70?2 4 B 85?2 C 120?2 18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用油应为JIS K 6258规定的2号油或同等品质的油。 注:与JIS K 6258规定的2号试验润滑油同等品质的油可为ASTM D 471规定的IRM 902油。 4.19 高温卷解 4.19.1方法A 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 2(a)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而100mm及以下者,将试样紧紧卷绕在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规定的匝 数(或绕试棒弯曲),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l小时后取出, 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2(b)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100mm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 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1.5倍以上(但必须4mm以上)。将试片紧紧 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1.5,2.0倍的试棒上3匝或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 中加热l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试棒的直径采用介于试片厚度1.5,2.0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数值。 4.19.2 方法B 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 (a) 试样外径12.5mm及以下者(不包括采用非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的电缆和扇形线芯), 将试样紧紧卷绕存表7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表7规定的匝数,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 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l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对于扁电缆,试棒直径按短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宽面接触试棒。 采用非交联聚乙烯绝绦线芯的电缆和扇形线芯按(b)做试验。 表7—试棒直径和卷绕匝数 试样外径 试棒直径 卷绕匝数 mm mm ?2.5 5 >2.5, ?4.5 9 6 > 4.5, ?6.5 13 >6.5, ?9.5 19 4 >9.5, ?12.5 40 2 (b) 试样外径12.5mm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 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1.5倍以上(但必须4mm以上)。在扇形线芯场合,在线 芯的外按圆侧沿着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 如果试片厚度超过5mm,应通过研磨等方法使试片厚度减至4,5mm(研磨时不可使试片外表面过分发热)。试片的宽度应修整至试片最薄弱部分厚度的1.5倍以上。 将试样紧紧卷绕在表8规定直径的试棒上表8规定的匝数使得试样内侧与试棒接触。将卷绕在试棒上的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加热l小时后取出,目测检查试样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表8—试棒直径和卷绕匝数 试样外径 试棒直径 卷绕匝数 mm mm ?l 2 >l,?2 4 6 >2,?3 6 >3,?4 8 4 >4,?5 10 2 4.20 低温卷解 4.20.1方法A 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 2(a)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100mm及以下者,将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l小时后 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棒上或绕试棒弯曲,目测检查试 样表而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2(b) 线芯或导体标称截面100mm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 应尽可能一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1.5倍以上(但必须4mm以上)。将试片紧紧 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1.5,2.0倍的试棒上3匝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 冷冻l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反过来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棒上。 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试棒的直径应采用介于试片厚度1.5—2.0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值。 4.19.2方法B 从成品电缆上剥除护套外的所有被覆层,取出合适长度的电缆或线芯试样,然后按以下方法做试验: (a) 对于试样外径12.5mm及以下者或扇形线芯,将试样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l小 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紧紧卷绕在直径为试样直径4,5倍的试棒上 表9规定的匝数。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对于扁电缆,试棒直径按短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宽面接触试棒。 对于扇形线芯,试棒直径按半径方向的外径选择,卷绕方向为外接圆侧接触试棒。 试棒的直径应介于试样外径4—5倍之间,在20mm及以下的场合,采用以毫米为单位的偶数直径以下的较小数值;在20mm以上的场合,采用5mm直径以下的较小的数值。 表9—卷绕匝数 试样外径 卷绕匝数 mm ?2.5 10 >2.5,?4.5 6 > 4.5,?6.5 4 > 6.5,?8.5 3 >8.5,?12.5 2 (b) 试样外径12.5mm以上者,沿着电缆或线芯的纵轴切取细长试片,试片宽度应尽可能一 致且等于绝缘或护套试样厚度1.5倍以上(但必须4mm以上)。 将试片紧紧卷绕在直径等于试片厚度1.5,2.0倍的试棒上3匝以上,然后放进规定温度的低温箱中冷冻1小时后取出,然后立即以均匀的速度将试样反过来紧紧卷绕在相同直径的试棒上。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或开裂。 试棒直径采用介于试片厚度1.5,2倍之间以毫米为单位的较小值。 4.21 热收缩 4.20.1方法A 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150mm的线芯试样。如图13所示,在试样两端各剥除约5mm 一端绝缘,在试样中央用标志线划出100mm的问隔(然后将试样放进100?2?的恒温箱中保留l小时后取出,并放在室温下冷却l小时以上,然后测量标志线之间的距离。按以下公式求出收缩率: 式中, X=收缩率(%) l=加热后标志线间的长度(mm) 单位:mm 图13—热收缩试验的试样 4.22 耐低温 4.22.1试样的制作 从成品电缆上取出3个长38.0?2.Omm、宽6.0?0.4mm和厚2.0?0.2 mm的绝缘或护套试片。如果从成品电缆上取出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可采用相同品质的电缆料制作试片。 4.22.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试片的夹具、打击器和恒温箱。 试片的夹具应能如图14所示夹持试样并牢固地保持在位置上。 打击器的尖端半径为1.6?0.lmm,它必须在冲击试片时及以后的至少约5mm的走行距离中以以每秒2.0?0.2mm的匀速运动。冲击器与夹具的相对位置必须使得(如图14所示)冲击时冲击器的中心线与夹具的端部相距8.0?0.2mm,冲击时及随后冲击器与夹具端部的距离一般必须为6.0?0.2mm。 恒温箱必须能将液体冷却剂(以下称冷却剂)均匀地维持在规定的温度。 单位:mm 图14—低温冲击 4.22.2 试验方法 将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对试片没有影响的冷却剂灌进试验设备的恒温箱中,将温度调至试验温度。将试片安装在夹具上,浸入冷却剂中2.5+0.5分钟后,记录试验温度,并用打击器打击试片,然后检查试片有无损坏。 试片上有二处以上的破裂称损坏,产生的裂缝或裂纹不算损坏。 4.23 热变形 4.23.1试样的制作 4.23.1.1绝缘 采用如下方法制作绝缘试样 2(a) 对于实心导体、同心绞导体或5.5 mm以下的束绞导体,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30 cm 线芯作为试样。但导体长度可大于30cm。 在束绞的场合,也可从线芯中拔出导体,插入与导体直径相同的金属或木制圆棒。 2(b) 对于导体截面5.5 mm以上的束绞导体或复合束绞导体,从成品电缆上平行于线芯轴切 取长约30 cm圆弧状绝缘,将其内表面加工成平滑的表面后作为试片。 (c) 按(a)和(b)制作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的场合,采用品质与绝缘相同的绝缘混料进行捏合然 后压制成长约30mm、宽约15mm和厚约2mm的薄片作为试片。 4.23.1.2 护套 采用如下方法制作护套试样 (a) 对于管状护套,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30 cm的试样,拔出线芯等所有电缆元件制成护 套管以此作为试样。或平行于电缆轴切取圆弧状护套以此作为试片。 (b) 对于填充多芯电缆,从成品电缆上取出长约30 cm的试样,然后平行于电缆轴切取圆弧 状护套,将其内表面加工成平滑的表面后作为试片。 (c) 按(a)和(b)劁作试样不可能或不合适的场合,采用品质与护套相同的混料进行捏合然后压 制成长约30mm、宽约15mm和厚约2mm的薄片作为试片。 4.23.2试样准备 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试样准备 (a) 线芯试样按4.23.1.1(a)条做准备。 (b) 对于圆弧状试片,4.23.l.l.b和 4.23.1.2.a以及4.23.1.2.b条的试片应放在直径等于或小于 切取前导体或线芯直径、长度约35mm的半圆形棒上。 (c) 对于管状试样,将直径等于4.23.1.2.a条的试样的内径、长度约35mm的圆棒插入管中。 (d) 对于薄片试样,应将4.23.l.l.c和4.23.1.2.c条的试片放在半径约约5mm、长度约35mm 的半圆形棒上。 4.23.3试验方法 在室温下测量按4.23.2条做准备的试样的加热前的厚度(如图l5所示),测量时采用JIS B 7503规定的千分表或JIS B 7507规定的游标卡尺或同等及以上精度的测量工具。将试片放进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的试验机中,加热30分钟后将试片置于测量装置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然后施加规定的压力。在同样温度下保持30分钟后,再次测量试片的厚度(按以下公式求出加热后厚度相对于加热前厚度的减少率: 式中, X=减少率(%) t=加热前厚度(mm) 0 t=加热后厚度(mm) 1 t:绝缘或护套的厚度 d:导体硬圈棒直径 D:绝缘或护套的外径 t:绝缘或护套的厚度 h:半圆形棒的高度 D=h+t t=D-h t:试片的厚度 h:半圈形棒的高度 D=h+t t=D-h 图15—热变形试验试样厚度的测量方法 4.24 耐臭氧 4.24.1试样的准备 耐臭氧试验用试样为JIS K 6251(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表l和图l规定的l号哑铃片试样,必要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研磨试片使试片表面尽可能变得平滑。如果无法冲切出哑铃片试样,应使用管状试样。 在试验前必须确认试片表面无机械性损伤。 4.24.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原则上按附录1。 4.24.3试验方法 将试片放进试验箱内之前应使试验装置运行I5分钟以上,确认温度、流量、臭氧浓度、内压等条件达到稳定状态后再做试验。 臭氧浓度的测量按附录2。 除非另有规定,应将试片安装在合适的固定装置上使其达到25%的伸长然后再放进试验箱中。臭氧浓度应为0.010-0.015%(体积比),空气流量为5-10 l/min,试验温度为18,28?室温,试片臭氧曝露时间为3小时之内。然后通过目测检查试片表面是否有裂纹( 试片应固定在试验箱中央使得它不接触任何其它物品。 4.25交联度 4.25.1试样和溶剂 4.25.1.1试样 按图16所示的方法从成品电缆的绝缘线芯上截取质量约0.5g的试片(如果1个试片的质量超过0.5g,应采用图17所示的方法进行修整。如果试片的质量不足0.5g,应截取数个试片,从中选择一个试片按图17所示的方法进行修整。 图16—试片的切取 图17—试片的修整方法 4.25.1.2 溶剂 溶剂为JIS K 3271规定的l等品,使用次数限于1次。 4.25.2试验方法 按如下方法做试验: (a) 称量试片质量(m),精确到毫克。 1 (b) 将50g(58ml)左右的4.25.1条的溶剂加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片浸入溶剂中。 (c) 将浸入试片的试管曝露在120?2?的温度下24小时。 (d) 然后从试管中取出试片并放进120?2?温度和1.3kPa以下真空度的真空干燥器中进行 干燥。 (e) 干燥后再次称量试片质量(m),精确到毫克。 2 应采取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防止二甲苯蒸气燃烧或爆炸(例如安装回流冷却器)。 4.25.3 交联度 按如下公式求出交联度: 式中, X=交联度(%) m=试验前质量(mg) 1 m=试验后质量(mg) 2 4.26 燃烧试验 4.26.1 试验设备 (a) 试验箱 试验箱为长约360mm、宽约310mm和高约610mm的金属试验箱,其侧面尾面封闭。 (b) 试样支座 试样支座为可使试样水平或倾斜固定的金属支座。 (c) 加热源 加热源为口径约10mm的本生喷灯,应调节喷灯的火焰使得氧化焰长约130mm,还原焰长约35mm。 3燃料为37MJ/m的工业用甲烷气或同等及以上发热量的燃气。 4.26.2试验方法 (a) 水平试验 从成品电缆长截取长约300mm的试样,如图18(a)所示将试样支撑在水平位置上,使用喷灯还原焰的尖端点燃试样中心的下侧30秒及以下直至燃烧,然后小心撤去喷灯,检查试样的烧毁程度。 (b) 倾斜试验 从成品电缆长截取长约300mm的试样,如图l 8(b)所示将试样支撑在与水平成60?的位置上,使用喷灯还原焰的尖端在距试样下端20mm的位置上点燃试样30秒及以下直至燃烧,然后小心撤去喷灯,检查试样的烧毁程度。 单位:mm 图18—燃烧试验装置 4.27弯曲试验 按电缆结构的不同采用如下之一的方法做弯曲试验。 4.27.1护套软电缆 (a) 圆电缆 从成品电缆长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如图19所示,使试样穿过与之尺寸相应的弯曲试验装置的转盘的穿线孔,然后使试样两端固定。根据电缆等级不同取表10 A行或B行所列的r值和l值(使转盘以每分钟20次循环的速度连续转动200次循环。检查试样有无损坏或裂纹,同时检查各线芯在固定点和穿线点处导体单线的断线根数。 应采用合适的方法使试样在穿线部不会扭曲。 单位:mm 图19—弯曲试验装置 表10—固定距离和弯曲半径 等级 r L mm mm A 100 300 B 150 200 (b) 扁电缆 从成品电缆长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使试样绕直径等于电缆短径5倍的试棒弯曲90?后展直,然后以相仿方向弯曲90?后展直,如此作为一次循环。以每分钟10次循环的速度(导体截 2面38mm以上者每分钟6次循环)弯曲200次循环。 检查试样有无损坏或裂纹,同时检查各线芯导体单线的断线根数。 4.27.2铅包电缆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使试样绕直径约等于铅套直径(扁电缆为短径)20倍试棒慢慢弯曲180?后展直,然后以相仿方向弯曲180?后展直,如此作为一次循环,共做3次循环(弯曲6次)。然后检查铅护套有无裂纹。 4.27.3编织电缆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将试样放进200?3?温度的烘箱中6小时然后取出,然后将试样放在室温下冷却24小时以上,使试样绕规定的圆弧弯曲90?,然后展直成原来的形状,再以相仿方向弯曲90?后展直,如此循环2次(弯曲4次)。然后检查编织有无破裂,浸渍剂有无剥落( 4.27.4平行软线 平行软线按如下方法做试验: (a)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使试样一端穿过如图20所示的两根直径5mm表面光滑的金属圈棒中间,然后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在试样另一端系上一个重物,重物的重量为 2每100mm标称导体截面150g(但不足500g的应采用500g重物)。绐试样施加相当于其额定电流的试验电流,然后使试样向左右分别弯曲180?作为一次循环。以每分钟10次循环的速度连续做1 00次循环,然后检查导体单线的断线根数。试验时试验装置中的两根圆棒与固定装置一起转动。 图20—弯曲试验装置 (b)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将试样放进100?温度的烘箱中48小时,然后按(a)条方法做试验直至一根线芯断线。然后检查线芯间是否短路,绝缘上是否有裂纹或开裂或其它损坏。 4.28 冲击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将试样置于如图21所示的冲击试验装置的铁制底座上,在试样上方使规定重量的铁块从规定高度坠落撞击试样。检查绝缘或护套是否损坏或产生裂纹,同时检查各线芯导体的单线断线根数。 但铁制底座不得因冲击而变形。 单位:mm D为试样外径 图21—冲击试验装置 4.29 磨损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合适长度的试样,将试样固定在如图22所示的砂轮中心上方约300mm的支撑装置上,另一端系上规定重量的重物。使试样表面与该砂轮的圆周接触,并使砂轮朝重物的重力方向转动,转动速度为每分钟60转,达到规定的转数后,检查电缆的护层是否磨损从而露出内部的绝缘。 磨损装置的砂轮的主要成分应为JIS R 6001规定的36号粒度的碳化硅颗粒。 单位:mm 图22—磨损试验装置 4.30 扭绞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约1.5m长的试样,在试样中心系上表11所列的重物使试样弯曲,然后支撑试样两端。使试样按线芯绞合方向首次扭绞10转,然后在试样两端施加张力使试样退扭,再撤去张力,如此连续操作30次循环。检查导体单线的断线根数。 表11—扭绞试验的重物 标称截面 重物的重量 mm kg ,1 0.3 ?1 0.5 附表1—本标准对应国际标准 IEC 60502-2:1994 额定电压1kV到30kV挤压绝缘电力电缆 (NEQ) IEC 60811-1-1:1993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应用方法—第1 节:厚度和外形尺寸的测量—机械性能测定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1-1: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1-2:199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应用方法—第2 节:热老化法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1-2: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1-3:1993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应用方法—第3 节: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1-3: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1-4:1993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一般应用方法—第4 节:低温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1-4: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2-1:1986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化合物专用方 法—耐臭氧性、热固化及矿物油浸渍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2-1: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3-1:198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稀(PVC)化合 物专用方法—第1节:高温下压力试验—耐裂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3-1: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11-3-2:1985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PVC)化合 物专用方法—第2节:质量损失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0-3-2: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IEC 60885-1:1987 电缆电气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压450 750V及以下电缆、软线和 电线的电气试验 (NEQ) 参考信息:日本工业标准JIS C 3661-1:1998基于上述标准编订,且 未修改技术性内容。 附录 (规范性附录) 臭氧试验装置和浓度的测定 1. 臭氯试验装置 臭氧试验装置如附图l所示,但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删部件。 (l) 空气供应装置 (6) 试验箱 (11) 气体滴定管阀 (2) 干燥器 (7) 温度计 (12) 气体滴定管 (3) 水份检测器 (8) 压力计 (13) 抽吸装置 (4) 流量计 (9) 阀A (5) 臭氧发生器 (10) 臭氧采取瓶 附图l—臭氧试验装置 (a) 空气供应装置 空气供应装置将空气送入试验箱内,试验时可在5,10 l/min范围内调节空气流量。 (b) 干燥器 干燥器中装有无水氯化钙或硫酸钙等干燥剂,试验时使水份检测器中的试剂不变色。 (c) 水份检测器 水份检测器为装有无水硫酸铜或氯化钴等试剂的气体管。 (d) 流量计 流量计的容量应至少为10 l/min。 (e) 臭氧发生器 臭氧发生器为一种使空气流过双层气体管的缝隙同时在该气体管的内外施加50Hz或60HZ近似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压使空气臭氧化的装置,通过调节电压可调节臭氧发生量。 (f) 试验箱 试验箱采用不受臭氧侵蚀的容积为10 l以上的玻璃等容器,其底部装有开孔板,板以下填充玻璃棉等,臭氧化的空气以均匀的流速从底部流出来。 (g) 温度计 温度计应置于尽可能靠近试片的位置。 (h) 压力计 压力计为可测量试验箱内压(+15mm水柱)的装置。 (i) 臭氧采取瓶 臭氧采取瓶的容量约250-500 ml。 (j) 气体滴定管 气体滴定管的容量为500 ml。 (k) 抽吸装置 抽吸装置采用容量为1 ml的倒口瓶。 2. 臭氧浓度的测定 2.1 试剂 (a) 淀粉溶液的配制 按JIS K 8001第4.4条规定的滴定指示液配制方法配制。 (b) 0.002 mol/l(N/500)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将JIS K 8001第4.5(21.2)条规定的0.1 mol/l(N/10) 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整整50倍适用,其滴定系数应采用0.1 mol/l(N/10)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价。 (c) 碘化钙溶液 将10g碘化钙溶液溶解在约1l的水中。 (d) 醋酸溶液 将10g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 2.2 测定方法 将100 ml碘化钙溶液灌入臭氧采取瓶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使其变成酸性。如附图1所示,将臭氧采取瓶与阀A和滴定阀连接。使滴定管阀与大气相通,再提起抽吸装置,使水面上升至气体滴定管的标线。使滴定管阀与大气闭合,而与采取瓶相通,然后打开试验箱阀A,将臭氧化空气导入臭氧采取瓶的碘化钙溶液中。放下抽吸装置,直至气体滴定管排空。通过上述操作,500 ml臭氧化空气与碘化钙反应生成碘素。气体滴定管排空后,关闭阀A,取出臭氧采取瓶。 采用0.002 mol/l(N/500)硫代硫酸钠溶液对采取瓶中的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变成淡黄色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当溶液从黄色变成无色时,试验结束。 对于该项试验,还要进行空白试验。 3. 计算方法 按以下公式计算浓度: 式中, O 为臭氧浓度(容量%) n 为试样液滴定必须的0.002 mol/l(N/500)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n 为空白试验滴定必须的0.002 mol/l(N/500)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0 t 为试验温度(?) S 为采用的空气ml数 f 为按JIS K 8001第4.5(21.2)条规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法的系数,其根据以下公式算 出: 式中, A 为碘酸钙的采用量 n’ 为碘酸钙滴定必须的0.1 mol/l(N/10)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n’ 为碘空白试验滴定必须的0.1 mol/l(N/10)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ml数 0 相关标准: IEC 60227-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IEC 60245-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胶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ASTM D-471:1979 橡胶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液体的作用 日本工业标准 JIS C 3005:2000 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2003年11月4日 勘误表 第20页 第4.22.2条 第三段第二行 误:2.0mm ? 0.2mm 正:2.0m ? 0.2m 备注:此勘误表更正本标准第一版相关内容。 日本标准协会 日本工业标准 JIS C 3005:2000 橡胶或塑料绝缘电线和电缆的试验方法 2003年12月 勘误表 第20页 倒数第6行 误:线速度2.0mm ? 0.2mm 正:线速度2.0m ? 0.2m 备注:此勘误表更正本标准第一版相关内容。 日本标准协会 日本标准协会出版的标准化学报每月刊登JIS勘误表(英文版),JIS(英文版)注册用户还可以通过每月信息获得勘误表。 勘误表有索即送,请联系: 日本标准协会,标准发行部 日本 107-8440,东京,都港区,赤坂,4-1-24 TEL 03-3583-8002 FAX 03-3583-0462
本文档为【JIS C 3005-2000(中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3K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