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

举报
开通vip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补给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天然与人工补给。天然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和来自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补给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利用钻孔)。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活塞式与捷径式两种(见图7-1): 活塞式下渗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如图7-1...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补给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天然与人工补给。天然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水、凝结水和来自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补给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利用钻孔)。 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活塞式与捷径式两种(见图7-1): 活塞式下渗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如图7-1(a)。 图7—1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     (a)活塞式下渗; (b)捷径式与活塞式下渗的结合 图7—2 降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 —残留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 活塞式下渗过程: a)雨季之前( )时,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如图7—2(a) 所示,近地表面水分出现亏缺。 b)雨季初期 ~ 时,入渗的降水首先补充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的亏缺部分,如图7—2(a) 和 所示。 c)随着降雨的继续,多余的入渗水分开始下渗,近地表面出现高含水量带,水分分布特征如图7—2(b) 时的状况;如果连续降雨高含水量带将向下推进,如果此时停止降雨,高含水量带的水分向下缓慢消散(如图7—2(b) 所示)。 d)停止降雨后,理想情况下,包气带水分向下运移最终趋于稳定,不下渗也无蒸发、蒸腾时,含水层获得补给,地下水水位抬升,此时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如图7-2(c) 所示。 活塞式下渗是在理想的均质土中室内试验得出的。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看,并不存在均质土。尤其是粘性土,捷径式入渗往往十分普遍。 捷径式入渗:当降雨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如图7-1(b)所示。 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 (a)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先到达含水层; (b)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通常情况下,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而在粘性土中则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 (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转化为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圈,下渗补给含水层,如图(7-4)。 由下渗过程可知,渗入到地面以下的水不等于全部补给含水层的水。其中,相当一部分水滞留在包气带中构成土壤水,通过土面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方式从包气带水直接转化为大气水。 以平原地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水量表达式: 式中: ——降雨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mm; X——年总降水量,mm; D——地表径流量,mm; ——包气带水分滞留量,mm; 令 则,α称为降雨入渗系数,即每年总降雨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表示。 图7—4 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框图 由降雨入渗表达式,我们可以分析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气候(气象)、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与植被覆盖等。 气候(气象)包括:年降水总量、降水强度与历时、降水频率,以及温度和蒸发强度。 包气带特征包括: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和厚度 其他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地表覆盖程度以及覆盖物的储水-透水特征等。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的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沿着河流纵断面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具有分段性的特点(图7-5)。 山区河谷深切,河水位常低于地下水位,其排泄地下水的作用(图7-5a)。 山前由于河流的堆积作用,河床处于高位,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图7-5b)。 冲积平原与盆地的某些部位,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随季节而变(图7-5c);在某些特殊的冲积平原中,河床因强烈的堆积作用而形成所谓的“地上河”,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图7-5d)。 (2)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河流与河床:透水河床的长度与侵水湿周的乘积(相当于过水断面),河床透水性(渗透系数) 河流与地下水: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影响水力梯度),河床至地下水位间的岩性的透水性。 河床过水时间:根据河床的过水时间,河流分为常年性和间歇性。 图7—5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基岩;2—松散沉积物;3—地表水位(纵剖面);4—地下水位;5—地表水位(横剖面) 间歇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 汛期开始,河水浸湿包气带并发生垂直下渗,使河下潜水面形成水丘(图7—6a)。 汛期河水不断下渗,水丘逐渐抬高与扩大,与河水联成一体(图7—6b)。 汛期结束,河水撤走,水丘逐渐趋平,使一定范围内潜水位普遍抬高(图7—6c)。 图7—6 河水补给地下水 1—原地下水位;2—抬高后地下水位;3—地下水位抬高部分;4—河水位;5—补给方向 (3)河流渗漏补给地下水的水量的确定 简单的确定方法,可以在有渗漏的河段上下游,分别测定断面流量Q1及Q2,则河流渗漏量等于 ,其中t为河床过水时间。 三、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1)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在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通常可用下式确定: (7—2) 式中: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 ——年降水量; ——入渗系数; ——补给区面积( )。 确定入渗系数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利用地中渗透仪测定 地中渗透仪的基本结构如图7—8所示。 在若干个入渗皿中放入本区代表性原状土柱,以水位调节管控制不同的地下水位埋深,经过若干年观测,可以得到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及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降水入渗系数 。 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 在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的地段里,观测不同包气带岩性、地下水位埋深,由降水入渗引起的地下水抬升值 ,同时观测降水量,结合测定地下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 则: (7—3) 注意:一个地区的植被不同,蒸腾量很不相同, 值就不相同。因此,应当选用植被情况不同的地段求取 值。 (2) 山区降水与河水入渗量 山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 由于山区地形切割,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地下水的蒸发排泄量可以忽略,大体上可认为山区地下水的补给量等于其排泄量,故可通过测定地下水排泄量反求其补给量。 山区地下水全部以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时,可通过定期测定泉流量求得全年排泄量。 图7—8 地中渗透仪结构图 〔据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观测总站〕 1—入渗(蒸发)皿;2—导水管;3—地下观测室;4—室边排水沟;5—原状土样;6—皿内水位;7—过滤层;8—过滤管;9—检查管;10—防沉底座;11—支架;12—测压管;13—马里奥特瓶;14—水位调整管;15—接渗瓶;16—加水管;17—出水管;18—通气管;19—接渗管;20—截门;21—防水墙 如果地下水为分散泄流排泄,可通过分割河水流量过程线求年排泄量。 如果山区地下水有一部分以地下径流形式排入相邻的平原或盆地,则必须另行计算这一部分水量加入排泄量中。 山区的入渗系数 是全年降水与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7—4) 式中: ——年地下水排泄量,以前述方式求得; ——汇水区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四、凝结水的补给 在某些地方,水汽的凝结对地下水的补给有一定意义。 凝结作用:饱和湿度随温度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饱和湿度相等。温度继续下降,超过饱和湿度的那一部分水汽,便凝结成水。这种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作凝结作用。 一般情况下,凝结形成的水相当有限。 五、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1)两个含水层相邻:两个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头差且有联系的通路,则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者(图7—10、7—11)。 图7—10 承压水补给潜水 1—含水层;2—隔水层;3—潜水位;4—承压水测压水位;5—下降泉;6—地下水流向 图7—11 潜水补给承压水 1—含水层;2—隔水层;3—潜水位;4—承压水测压水位;5—上升泉;6—地下水流向 图7—12 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通过“天窗”及越流发生水力联系 1—基岩;2—含水层;3—弱透水层;4—降水补给;5—地下水流向 (2)两个含水层间隔水层分布不稳定:在其缺失部位的相邻的含水层便通过“天窗”发生水力联系(图7—12)。 (3)两个含水层间为弱透水层——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越流经常发生于松散沉积物中,粘性土层构成弱透水层。 越流补给量的大小,也可用达西定律进行分析。 根据 ,在一维流动条件下,单位水平面积弱透水层的越流量 为: (7—6) 式中: ——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 ——含水层A的水头; ——含水层B的水头; ——弱透水层厚度(等于渗透途径)。 尽管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相当小,但是,由于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往往比水平流动的大上2—3个数量级,产生越流的面积(全部弱透水层分布范围)更比含水层的过水断面大得多,对于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含水系统,越流补给量往往会大于含水层侧向流入量。
本文档为【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5-28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