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举报
开通vip

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起源问题的科学新探索 王信宣 编著 第一篇 诸天诉说上帝的荣耀 ——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第一章 万物创生——古往今来的普世信仰 一. 圣经启示和各民族传说叙述万物创造 二. 中国文化中的创造论 三. 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创造论 四. 现代物理学家谈创世论 第二章 造物主上帝——-逻辑的必然 一. 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证明上帝的存在。 二. 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论证上帝的存在。 三. 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四. 从可能与必然的关系来论证上帝的...

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起源问题的科学新探索 王信宣 编著 第一篇 诸天诉说上帝的荣耀 ——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第一章 万物创生——古往今来的普世信仰 一. 圣经启示和各民族传说叙述万物创造 二. 中国文化中的创造论 三. 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创造论 四. 现代物理学家谈创世论 第二章 造物主上帝——-逻辑的必然 一. 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证明上帝的存在。 二. 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论证上帝的存在。 三. 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四. 从可能与必然的关系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五. 从世界的秩序和目的性论证上帝的存在。 第三章 宇宙创始——-天体物理学的见证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宇宙创始。 二. 天文观测见证宇宙创始。 三. 微波背景辐射证明宇宙的创始。 第四章 宇宙创生是精心设计和控制的 一. 宇宙现今的秩序不可能随机产生 二、宇宙的累积引力与宇宙膨胀的力保持了精确平衡 三、宇宙各方向上的均匀性不是偶然的 四、各旋转星系的重力的向内拉力完全抵消向外离心力 五、万物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优美、和谐、对称、统一不是偶然的 第五章 自然界的“基本常量”见证上帝的创造 第六章 蓝蓝的地球——上帝精心营造的生命乐园 一,精心营造的地球环境 二,精心营造的地球生物圈 第七章 自然界所揭示的上帝神性 一.上帝是独立于被造物的自在自为者。 二.上帝的智能是无限的(全能的)。 三.上帝是永恒存在的(超然于时间的)。 四、上帝是属灵的(超然于空间的) 五.上帝具有思想、意志、情绪等属性,是有位格的。 第一篇 诸天诉说上帝的荣耀 ——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圣经 ?创世记1:1》 如今~大多数宇宙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支持约在180亿年前确有天地创生的理论。现代宇宙学为天地的创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理证据。 ——保罗?戴维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上帝与新物理学》 上帝从未创造奇迹来说服无神论~上帝平常的工作就足以说服无神论了。 ——弗兰西斯?培根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的是什么事,是生活。生活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是工作、吃饭和睡觉。其实大到水牛、小到蜜蜂等众多动物生存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三件事。那么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的生存相比有什么本质的提升呢,至少有以下两点: 第一,表现在人有精神上的需求。很明显地,猫和狗吃饱了就摆头摆尾表现它的满足和开心,而人在酒足饭饱之后仍可能感觉空虚忧郁,甚至因为精神苦闷而“茶饭不思”。诚然“饱食终日”是动物的最佳生存状态,却是人类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人需要亲情、爱情、友情;人需要信仰、希望、自由;人需要实现自我,体现人生价值。 第二,表现在人会思考和发问。动物从不会思考它们的起源和生命意义,而一个两岁小孩所懂得的是任何动物理解力的极限。显然理性和智慧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和动物的分水岭。动物只为生命必须的光线吸引,人类却为遥远的星光激动。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为了思考,才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当我们从白天繁琐喧杂的生活中淡出,仰望浩瀚夜空中闪烁的群星,顿觉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禁心底发出终极的追问:人类从何而来,我将去往何方,人生怎样渡过才 是真有意义和价值的, 看看我们周围吧。看看宇宙的复杂结构和精巧的组织吧。动脑筋想想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吧。看看物质的按排、从旋转的星系到熙攘的原子活动,所有的物质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到处充满规律性和精妙的设计。我们不禁困惑,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从何而来呢, 难怪我们困惑,时至今日,人类虽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对于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的本源性问题仍旧莫衷一是。因此,人们把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归结为三大难题。所谓难题并非全无答案,而是一直以来就有两种互不相容的答案。 第一种是世界各族源远流长的世界观,认为天地万物都是造物主的杰作,具有必然性和目的性,造物主创造并爱育着人类和万物,并赋予其价值和意义,这位造物主又称为上帝、道、第一因或第一推动者。 另一种是近两百年逐渐兴起的世界观:认为宇宙是一直存在,无始无终的,地球上的生命现象是偶然形成的,人类是以纯自然的方式进化来的,一切都没有超自然因素的介入,因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先验的目的和意义。 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个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切莫将自身和世界的本源性问题悬置起来,因为正确清晰的世界观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我们的人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彰显丰富的意义,有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作出各种恰当的抉择。反之,模糊或不真实的世界观很可能导致人的生存趋向暗昧、茫然、庸常和无所依恃。 显然,以上两组互不相容的世界观只有一是,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不能用掷硬币的方式随机选择,更不能人云亦云拿来主义,而是要凭事实和证据来作出你自己的选择,好在近几十年来的科学新 发现已经为三大本源性问题的答案提供了大量依据和线索,这正是下文要向你介绍的,这些新知识能拓宽视野,且饶有趣味,或许有助于你澄清以往的一些误区。希望阅读后能作出你自由的选择,给出你自己的答案。 第一章 万物创生 ——古往今来的普世信仰 一. 圣经启示和各民族传说叙述万物创造 犹太民族历来相信天地万物是造物主上帝创造的,《圣经?创世纪》一章一节即开宗明义地宣告:“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世纪》是古代创世论最生动最完整的著作,甚至陈述了上帝创造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光暗分开、天地分开、水陆分开、植物、鱼类、鸟类、陆生动物、人类。另外,中国、印度等古代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有天地创生的传说,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临死化身成万物的故事是大家最熟知的。虽然与《创世纪》相比这些传说显得很粗糙,但使我们看到古代人民众囗一辞地诉说万物和人类是造物主的杰作。现今许多学者承认:许多重要的传说正是人类祖先所经历的事实,经过历世历代囗耳相传,直至文字产生后记录下来,虽然传说的许多细节有所增删,但传说的主体信息依然真实。 二. 中国文化中的创造论 中华文化中有个重要的字——道。我们常说:道义(道为义之根)、道理(道为理之本)、道路(道才是真正的路)、道德(道是德的基础)、知道(首先应知晓的是“道”)。古人强调文章的作用是“文以载道”,老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中的“道”指称的是居万有之首的、终极性的存在者。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在其《论道》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对“道”曾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敬仰之心 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中国论述“道”最深刻的书《老子》这样谈“道”:“有物混成,浑然一体的存在,~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他自身为法度,”(25章),显然,“道”是自有永有的、自为自足的最高存在,且是万有的创造者和宇宙的立法者。老子确知“道”的存在,并且不断提到“道”的本质是有“信实”、有“大能”、有“慈爱”、有“赏罚”、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等。但他深感很难讲清楚至高无上的“道”,故常用“吾不知”、“似”、“不可名”、“强字之”等来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中 孔子更是渴望知“道”到一种程度,甚至叹息道:国另一位伟大思想家 “朝闻道~夕死可也。” 可惜他们当时都无缘读到700年后的《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中的启示:“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经存在~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起初就与上帝同在~万物是借着他而造成的……”人们终于恍悟,中华文化中的“道”指的就是造物主上帝~认真阅读《圣经》各卷的人都会发现老子所描述的“道”与《圣经》中讲述的造物主上帝多么吻合啊~阅读《圣经》,人们终于可以真正读懂《老子》,真正了解“道”的内涵了。中西文化的精华灵犀互通,交相辉映,又一次见证了真理的普世性。有诗云“神州道统断于春秋末年~老子秉受天启遗文五千~时辰未到国人扑朔迷离~福音既至神光忽然显现。” 中华文化中相信上帝以及万物创生的当然不止老子一家,而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早在诗经一类的古书里,就有『上帝临汝』『赫赫上帝』等句子,有人作过统计,中国古代的“十三经”(四 书五经,先秦诸子等)中“上帝”一词出现过89次;中国古代的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史记)中“上帝”一词出现过980次,仅《辽史》中未出现过。《列子?天瑞》中写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刘禹锡在《天论上》中写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就连莽将刘宗敏也知道:“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的道理。 三. 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创造论 哲学作为人们以智慧和理性来参悟永恒事物的努力,早已揣摩到属灵世界的存在,并试图研究它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名的“理型世界说”广为人知。柏拉图认为每一物种的个体虽在细节上千差万别,但人们仍能认出它是什么生物,因为每一物种的个体仍是大致相象的,都源于同一完美的模型——“理型”。木匠能造出许多桌子,正因为在脑海中或图纸上有一张桌子的“理型”。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不完善,也不可能永恒。他坚信“在物质世界背后~必有一真实存在~即'理型世界'”,物质世界只是理型世界投射到墙上的影子,正如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并非单调无趣,但毕竟只是张照片,远不如真实人的丰美~他提醒人们不要沉醉于影子,认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却从不思考什么事物投射出这些影子;他希望人们打开心灵的眼睛,从感官的束缚中挣脱,奔向美好的未来之国,并把灵魂回归理型世界的渴望称为“eros”,即爱欲。 西方宗教和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奥古斯丁相信上帝创造了人及其生活环境,奥古斯丁的创世说特点是强调上帝创世是“无中生有”。他认为上帝创世是在既无质料,又无工具和场所的情况下 进行的。一切皆无,上帝又如何创造呢,上帝是用他的“道”来创造世界的,而中西文化中“道”都含有说话、言语的意思。奥古斯丁写道:“你(上帝)用和你永恒同在的'道',永永远远地说着你要说的一切,而命令造成的东西就造成了。”他还认为上帝不是在时空中创造物质世界,事实上时空和物质都是被造的。而柏拉图的创世说则认为上帝是按照理念运用物质质料来创造世间一切的,物质质料在创世前就存在,这就是上帝从有(质料)中生有(世界)。因此,柏拉图的创世说在哲学史上被称为“巨匠说”。到底是“无中生有”还是“有中生有”呢,人们不得不赞叹奥古斯丁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20世纪描述宇宙起源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揭示:宇宙创生之前,空无一物,时间、空间和物质是同时创生的。 四. 现代物理学家谈创世论 万物创生的思想不仅自古有之,也为现代人所普遍接受。在这一问题上,恐怕牛顿、爱因斯坦、霍金三位物理学泰斗是最有发言权的。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是大家所熟知的,其实他在几个不同的学术领域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明了微积分;在动力学方面,他创立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在光学方面,他发现了光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因而他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有贡献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花了很多精力去解释圣经《但以理书》和《约翰福音》的预言,此外还写了三卷关于耶稣基督再临的书。他在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结尾处写道:“这个极其美丽的太阳、行星和彗星体系只能出自于一个富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的指导和统治。”并表示他“愿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侍奉上帝”。大家知道启发牛顿灵感的“苹果下落”的 故事,还有一个关于牛顿的小故事: 因科研的需要,牛顿制作了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摇动手柄,模型中的各行星就会各按轨道绕太阳旋转。一天,牛顿的一位持无神论观点的朋友造访他时,见到了这个精致的模型,不禁问牛顿:“这么精致的模型是出自哪位智者的手呢,是你吗,”牛顿说道:“没有制作的人,是我丢在桌上的一堆零件自己随机碰撞而成的。”牛顿的朋友大笑道:“你是哄小孩吧,这么精妙复杂的模型怎么可能没有制造者呢,”牛顿严肃地反问:“这个太阳系的简单模型,你尚且认为必须有制造者,但你为何相信恢宏有序的真实的太阳系不需要创造主呢,” 爱因斯坦许多年卓有成就的物理学研究,使他深深震惊于宇宙万象的奇妙有序,他表述自己的心愿是“要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我并不感兴趣这种或那种现象~我想知道上帝的思想~而其余都属细节了。”因此,他晚年殚精竭虑地探究“统一场”理论,无畏地向物理学的终极目标冲击,但直至逝世他仍未完成这一理论。爱因斯坦的上帝观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他通过万有之间的有序与和谐来显示自己。”但和牛顿不同的是,他未能相信“关心人类的命运和行动的上帝。” 史蒂芬?霍金是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与两位前辈相比,他更倾向于给宇宙一个自然的解释,但在他的名著《时间简史》中公允地写道:“在一个不变的宇宙中~时间的端点必须由宇宙之外的存在者所赋予……上帝是在大爆炸瞬间创造宇宙~或者甚至在更晚的时刻~以使它看起来就像发生过大爆炸似的方式创造~但是设想在大爆炸之前创造是没有意义的~大爆炸模型并没有排斥造物主~只不过对他何时从事这项工作加上时间限制而己。” 以上列举了牛顿、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对于创世论的见解。此外,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和法国著名电化学家法拉第等也都 是虔诚的基督徒。开普勒写了不少诗歌,赞美上帝和他的创造,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上帝的智慧无限~他的荣耀和能力也是一样……因为他是创造者。靠着他~和在他里面~我们所看见的一切才得以存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包括科学,在它里面表明出来。愿荣耀、颂赞都归给他~直到永远。” 或许康德的名言说出了善于思考的人们的心声:“有两件事我是愈思考愈觉上帝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运行在我头顶~亦运行在我心中。” 第二章 造物主上帝 ——逻辑的必然 造物主即指一切物质的缔造者,因此造物主不可能是某种物质存在,而是属灵存在。既是属灵存在,必是属物质的感官所无法直接察觉的,正如人的感官无法确知他人灵魂的思想活动。虽然造物主上帝曾一度道成肉身(即耶稣基督在世三十三年),以物质的形式进入世界,但其基本恒常的存在仍是非物质的属灵存在, 因此,必须“以心灵和真诚”来祈祷和敬拜,才能实现人和上帝的沟通。虽然感官无法直接察觉造物主,但人们一直努力论证他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是十二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上帝确实存在的五项证明: 一. 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证明上帝的存在。 我们知道,大到太阳、地球,小到分子、原子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着。而任何运动的事物都是由自身之外某种事物推动的,一个推动者可被其他事物推动。如此下去,一个被另一个推动,因此必定有一个最终的不动的推动者,即第一推动者。我们称他上帝。 二. 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论证上帝的存在。 在感性世界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动力因的秩序和因果的系列。一个事物的存在是一种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必有一个原因,也即一个事物必以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为原因,而另一个事物的存在又必以再一个事物的存在为原因,这样推下去必然推出一个最终原因,也即必然存在着第一动力因,此动力因就是上帝。 三. 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在任何一类现实的事物中都存在着一个等级系列,如真、善、美等,有多一点的真,有少一点的真;有大一点的善,有小一点的善;有的很美,有的不太美。总之,有的具有的较多,有的具有的较少。即必然有一个相比较的等级,必然存在最高的等级。例如,必然有最真的,最善的,最美的东西,必然存在一切等级中最高的等级,他是所有等级的规定者,上帝是真、善、美的源泉。 四. 从可能与必然的关系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每一事物都有生有灭,都只是可能的事物,迟早总会失去其存在,这说明它们的存在不是依赖自身。然而,一定有一个自身是必然性的存在来保证整个世界的存在,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任何事物存在了。这个自身必然存在者就是上帝。 五. 从世界的秩序和目的性论证上帝的存在。 我们知道,大到太阳、地球,小到分子、原子的万物不但在运 动,而且呈现出有秩序、有目的地运动。这些无意识的物体只有当它被认识和理解目标的存在者指引时,才会朝着一个目标活动。例如看到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地写字,无意识的笔不会自己动作,其动力来自握笔的人;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日用品和家电等一定是有人制造的,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一架客机从高空飞过,我们知道必有人在驾驶,尽管我们未见到驾驶者。显然,也必定有一个智慧的存在者,虽然感官无法直接察觉,但一切自然的事物都靠他指向它们的目的,这个宇宙万物的指导者就是上帝。 第三章 宇宙创始 ——-天体物理学的见证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这就是“宇宙”一词的出处。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两种不同理论。 有人认为宇宙是由造物主创始,古往今来,持有这种宇宙观的人非常多,甚至以牛顿、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一大批对宇宙有深入研究的科学家也持有创造论观点。 另一些人则认为宇宙并无开端,而是一直存在着的,记得以前中学第一节物理课上老师就告诉我们“宇”是指无边无际的空间,“宙”是指无始无终的时间,《现代汉语词典》也有类似的解释。以前,人们对探讨遥远的宇宙,主要根据猜想和思辨,那时候认为宇宙是静止的,繁星的流动变化是发生在一个不变的静态宇宙背景上,这种无始无终的宇宙当然不需要造物主,这种认识被称为旧宇宙学。 从20世纪中叶开始,人们开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观测和实验为依据来探讨宇宙,揭示了宇宙是动态的,宇宙始于180亿年以前的大爆炸,现今所有的物质当时只是集中在一个极微小的“奇点”。因为这次大爆炸,“奇点”的物质便扩展成为我们今天这个广袤的宇宙,并且宇宙仍在不断的惯性扩展和膨胀中。这被称为新宇宙学。正如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所言“如今~大多数宇宙学和天文学家都支持约在180亿年前确有天地创生的理论~现代宇宙学为天地的创始提供了强有力的物理证据”。那么,科学界是如何逐渐认识到宇宙有起点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宇宙创始 19世纪的科学成就,以丰富的例证说明了自然事物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在演化着,热力学第二定律为自然界的演化标明了一个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宇宙普遍定律之一,该定律揭示:分子有规则运动的机械能可以完全转化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热能却不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此定律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每一个自发的物理或化学过程总是向着熵(entropy)增高的方向发展。熵是代表物体的有序程度,当物体有秩序时,嫡值低;当物体无序时,嫡值增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例子俯拾皆是:衣服渐渐旧了,建筑物老化倒塌,人渐渐变老,自然环境渐趋恶化。就像太阳每分钟要消耗几十亿吨的物质用于燃烧,终将燃尽它自己一样;宇宙中亿万恒星燃尽的物质不会完全进入再循环,燃烧所用的能量,会以星光的形式消散在太空里,还有一些恒星的物质进入黑洞,再也不能出来。因此,宇宙的无序程度就与日俱增,宇宙正在缓慢地趋于老化,趋于混沌。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推论。推论一:宇宙在遥远的将来最终 将趋于极度无序的热平衡状态,物理学家称为宇宙的“热死”。推论二:宇宙不可能有无限的过去。假如宇宙有无限的过去,那么宇宙就会在无限远的时间以前消耗殆尽,早就处于最终的“热死”状态了。但事实上宇宙依然存在,宇宙的密度、温度、组分等都非常不均匀,我们也都生存着。可见,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宇宙显然创始于过去某个时间。又因为宇宙越来越趋于无序,经反推可知,宇宙起始时是高度有序的。总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力地证明:宇宙有开端,并且开始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如此,对宇宙最初有序来源追溯的结果,只能使我们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宇宙的成因,也就是说,若非造物主赋予宇宙高度有序的开始,现今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二. 天文观测见证宇宙创始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一列火车呼啸着扑进站台时,在站台上候车的我们会听到很响亮的鸣笛声;而当火车飞驶过我们身边远去时,鸣笛声立刻低了许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声音远离时,声音频率变低;声音靠近时,声音频率变高,这种现象是奥地利天文学家多普勒发现的,故称为“多普勒效应”。1948年菲佐(Fizeau)指出,这种规律也适用于光,当光源移近观察者时,光波变短而光谱呈蓝色,称为“蓝移”;当光源离观察者远去时,光波变长而光谱呈红色,称为“红移”。 早在1914年英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就宣布,他所测量的所有星云几乎都在离我们而去,因为这些星云的光谱呈红色。与此同时,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正耐心地透过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的100英尺反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并且也观察到了星系的“红移”现象,1929年,哈勃终于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哈勃定律告诉我们:所有银河系以外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并且退行的速度和距离之间存 在线性关系,公式为V = HD ,V是星系的视向速度,D是星系的距离,H是一个比例常数(后来被称为哈勃常数H=50,100)。哈勃当时观测到的最远星系正在以2600英里/秒的速度疾速后退,哈勃定律成为天文学上的重要里程碑。 以后天文学家经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宇宙的膨胀不只是星系以稳定步伐后退的问题.在宇宙早期阶段,星系间相互离去的速度曾经更高,现在的宇宙膨胀实际上是从剧烈的初期扩展所延续下来的减速运动。这样,现代科学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宇宙不只是在膨胀而是在爆炸,宇宙(包括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从无限致密的一点——“奇点”,如同大爆炸一样扩展着,故称为“宇宙大爆炸”,现今的宇宙仍处于这一“爆炸”的过程中。这一系列观察的事实证明宇宙确有开端。现任威尔逊天文台长贾斯特罗写道:“哈勃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是对《创世纪》科学性的主要支持证据之一。” 哈勃定律甚至帮助爱因斯坦更正了宇宙观。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式。相对论的重点之一是:有一个不等于零的加速度。这表明宇宙要么在膨胀,要么在缩小,不可能是静止的。原有的静态宇宙观使他拒绝承认这种现象,因此,他在公式中加入一项“宇宙常数”来抵消这一加速度。然而,这个常数并没有物理学根据,当时就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爱因斯坦人为地添加“宇宙常量”是错误的。后来,爱因斯坦有机会透过哈勃的100英尺望远镜,亲自观察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观察到的事实使他正式抛弃相对论公式中的“宇宙常量”,并在著作中承认“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并表达自己的心愿就是“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我并不感兴趣于这种或那种现象~这种或那种元素的光谱~我想知道他的思想~而其它都属细节了。” 三. 微波背景辐射证明宇宙的创始 20世纪40年代,乔治?加莫夫等物理学家就预言:如果“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那么原始爆炸时的热辐射肯定仍然存在,且弥漫于整个宇宙中,因为没有供辐射热散发的一个“宇宙之外”的地方。 另两位天文学家阿尔弗和赫尔曼计算出宇宙大爆炸开始时辐射 8的温度应为102 开(绝对温度),它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下降,到今天此微波背景辐射应以约五开的温度(略高于绝对零度)散布于一切空间中,可惜,此项预言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5年,美国新泽西州贝尔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的两位物理学家彭西亚斯和威尔逊接到为第一个通讯卫星开发接收机的任务,当他们启用当时世界上最敏感的无线电接收装置时,总不能消除约三开温度的无名噪声,他们反复调试天线,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噪声依然存在。而且无论将探测器指向哪个方向,该噪声一直保持不变。如果噪声源是银河系或天空中的某物体,那么噪声应随地球公转而有所变化,但该噪声一直保持稳定,他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接收设备。事实上,该辐射已超出了地球大气层,超出了银河系和其他可见的星系。在与其他科学家共同研讨后,彭西亚斯和威尔逊才知道他们在偶然中已经探测到了宇宙创始时残留下来的散布于整个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彭西亚斯和威尔逊因此幸运地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后来威尔逊在接受记者亨利采访时说:“如果你持有基督信仰~肯定没有哪个理论比得上《创世纪》对宇宙开初之时的解释~大爆炸理论肯定与此相符”。 由于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许多重要科学家开始研究这一理论,并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作了预测:辐射的温度约 为3开;辐射是各向同性的;辐射的波谱是一个黑体谱,应该满足特定的量子方程,它是任何物体都不能发出而只有整个宇宙才具有的光谱。 1989年,为了在没有地球大气干扰的情况下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一颗耗资二亿美元的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卫星(COBE)。卫星发回了太空中无处不在的背景辐射的光谱,证实了宇宙背景辐射确是各方向同性的,温度接近3开(2.28开),另外,这种辐射以令人惊讶的精度与所期望的黑体谱相吻合,微波背景辐射因此成为宇宙创生最直接的证据之一。 但是,接着又有天文学家指出:微波背景辐射就应该稍有波动(至少在10万个观察点中有一个表现出波动)。如果它太平滑太稳定,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将过于均匀而无法形成现在的星系,它作为宇宙创生的重要证据也将受到质疑。1992年4月,天文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COBE卫星搜集到的大量数据绘制了全天空图,并且宣布:COBE卫星已经对微波背景辐射中的“波纹”进行了测量,计算机分析证明波动确实存在——每100万处约有13处波动。全世界的报纸都引用了斯穆特的话:“如果你相信宗教~这就的负担如直面上帝。”他还写道:“对宇宙学家和神学家来说~宇宙创始的问题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天文学和《创世纪》中所说的基本情况是一致的。” 近几年来,又有新的宇宙大爆炸的证据被发现,1999年和2000年底,两次宇宙气球传回来的宇宙图,说明宇宙是一个扁平、不断膨胀的体系。参加这一研究的多国科学家肯定了这一观测结果。2000年6月,《纽约时报》的头版报道了澳大利亚的一台自动巡天望远镜产生了一张大范围的星系集团图,这种被称为“宇宙大陆”的星系集团的发现,证实了大爆炸理论关于这种结构的预测,这篇报道的标题是“自动巡天文望远镜确定了宇宙诞生的假设”。 牛顿认为,世界的运动不能由于它自身,而是需要外力,即“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同样,今天的宇宙学在上述各种证据面前,终于得到了宇宙创生的结论。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今天的宇宙学以光速红移原理的永恒性为前提~追究到逻辑的尽头~获得了没有时空的'奇点'~无缘无故地爆炸出一个如此规模的宇宙了~这种爆炸同样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动。”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确了关于宇宙观的第一个问题:宇宙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在一百多亿年前被创始的,至今仍处在大爆炸后的减速膨胀中。但是,或许有人会说:”是的,上帝启动了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但可能仅仅是他凑巧碰了一下启动按钮而已。”也就是说,宇宙及其养育人类的地球可能并非上帝刻意设计和创造的,而是在上帝“一不小心”启动大爆炸以后偶然形成的,这样,随机和偶然似乎成了宇宙的创造者。因此,我们遇到了关于宇宙观的第二问题:宇宙现今的有序和美妙是偶然巧合形成的,还是造物主精心设计的结果呢,以下科学对宇宙的新认识,有助于你得到正确的答案。 第四章 宇宙创生 是精心设计和控制的 一.宇宙现今的秩序不可能随机产生 假如现在让你随意挑选一种分子排列,那么,极有可能的是,你挑的是最无序的排列。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能的无序排列要比有序排列多得多。进行一次随机选择而导致有序状态的几率,随有序程度的增高而呈指数下降,指数因素的存在意味着随机发生有序状态的可能性极小。假如宇宙的创始纯属偶然,那么,宇宙中包含任何可观的秩序的可能性就小得不成样子,可能性极大的情况(用“极大”一词极不够分量)似乎就是:随大爆炸产生的宇宙物质将会处于热平衡之中,熵值极大,有序程度为零。 多杰?潘罗斯曾计算过宇宙产生于偶然的可能性:偶然事件造 1030成黑洞宇宙的可能性与造成现有宇宙的可能性之比是(10) 比1。 然而,现今宇宙中的物质是以恒星和气云的形态分布的,而不是黑洞(至少不是以黑洞为主)。这显然只能是对宇宙的初始状态精心设计和控制的结果。 二、宇宙的累积引力与宇宙膨胀的力保持了精确平衡 假如宇宙创始时的膨胀力不那么强,宇宙很快就会在一场崩塌中缩回去;假如宇宙创始时的膨胀力更强一些的话,宇宙物质会迅速离散,星系就不会形成。这种平衡到底有多么微妙已经由计算提 60示出来:假若宇宙创始时的膨胀力有10 分之一的差异,宇宙和我们都不会存在。这难道只是偶然吗,为了玩味一下这个数字的意义,你可以想象你从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地方,射中地球上一个1英寸的 60靶,你若想真的射中,瞄准的精度就得精确到10 分之一。 宇宙学密度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宇宙是在有序的膨胀过程中,宇宙学密度若大于1,宇宙膨胀将会失控;小于1,宇宙则早已经坍塌回去了。正如霍金所说“宇宙现有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塌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宇宙实际是站立于刀刃之上。 三、宇宙各方向上的均匀性不是偶然的 我们在战争片或警匪片中常常会看到各种大爆炸的场面,所造成的全都是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因为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力处处不同。然而宇宙创始时的大爆炸是被精确控制的。因为宇宙各方向上的物质分布是这么均匀,膨胀速度是如此一致。还有,人们仔细测量残留的宇宙背景辐射之后,发现从各个方向来的辐射通量具有精 确的均衡,相差仅千分之一。戴维斯写道:“假如宇宙大爆炸是一个随机事件~这种异乎寻常的均匀性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不经控制的大爆炸只会产生最严重的无序和混乱。炸毁废旧建筑物而不致伤及无辜的定向爆破,尚需爆破工程师的精确调控,产生如此有序宇宙的“大爆炸”,又岂能是偶然和随机的呢, 四、各旋转星系的重力的向内拉力完全抵消向外离心力 这是又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这种平衡使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银河系绕着宇宙的中心旋转。月球能保持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也是依靠这种平衡。牛顿在《原理》中写道:“如果重力太小~月球将飞离地球,如果重力太大~月球将撞向地球。”牛顿告诉我们的是假如失去这种平衡,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还是小事,来个“天地大冲撞”就麻烦了。 联想到特技演员骑着摩托车在巨大圆木桶壁上旋转的惊险一幕,我们为他的平衡能力喝彩,因为我们不敢做也做不到。连最有智慧的人类都极难完成的特技,为什么宇宙中千千万万无生命的星球却能做得如此精彩呢,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球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有序地绕行旋转,就像无休止地跳着华尔兹,我们也该为创造它们的上帝喝彩啊~ 五、万物表现出的优美、和谐、对称、统一不是偶然的 很明显,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按美学原则设计的。在电子显微镜下,科学家们看到了一个多么精巧和谐的电子云环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微观世界;当生物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看到了一个结构多么复杂而又秩序井然的生机勃勃的分子世界;有几百亿个 细胞组成的人体不仅具有线条流畅的体形,而且具有结构复杂而功能各异的内部器官,这一切都是现代生物科技只能顶礼膜拜的天工神斧;或者仰望苍穹,群星璀璨,周行不殆,博大而和谐,永恒而神秘„„。 这些无处不在的奇妙,我们或许未曾深究或探询,但伟大的科学家们都被他们潜心研究的自然界的精巧和优美所深深感动。在构筑他们理论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们频频遵从优美观念的引导,相信宇宙具有内在的美,这种艺术趣味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是富有成果的指导性原则,常能直接导致新的发现。复杂世界的本质是很简洁的,用几条规律、几种力、一些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就能创造出有声有色,千姿百态,美仑美奂的日月星辰,青山绿水、花鸟虫鱼,这不仅需要“经天纬地之才”,更需要绝顶的艺术匠心了。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按对称性原理设计的,看看植物、动物和人类自身,满眼都是对称。对称是稳定,对称是美,人类设计产品时也在遵循对称性原则。科学家们都同意詹姆斯•吉恩斯的说法:“上帝一定是位数学家”,然而伟大全能的上帝又岂止是数学家呢,《圣经•诗篇》的重要作者大卫王深情地写道:“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辰~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第五章 自然界的“基本常量” 见证上帝的创造 宇宙万有中显现的微妙平衡、复杂秩序和数学规律,明显是智慧的杰作。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现象——基本常量——令人深思。物理学家所说的基本常量,是指一些在物理规律中扮演着基本角色的量,这些量在宇宙的所有地方和所有时刻,都有着相同的数值。 宇宙万物离不开数,其中有一些数如温度、密度等,是不停变 化着的;但另一些数,如基本粒子的质量,真空中的光速等,都是恒定不变的,被称作基本常量或自然常数。物理学中的基本常量不到20个,其中包括电学和磁学定律中的系数,强核力和的弱核力,以及重力等常数。基本常量决定分子和原子的所有性质和相互作用,正是这些基本常量保持着宇宙的和谐有序。保罗•戴维斯写道:“我们正是在基本常量这一领域里~发现了一个宏伟设计的最令人震惊的证明。”是什么使这位物理学家如此震惊呢,看看宇宙常量的几个实例吧。 1(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质子的重量是电子的1836倍,但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个数字,为什么它们的电荷是现在这个值,戴维斯说:“这些量的值在我们看来完全是个谜。但这些值对物质世界的结构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原子中有一种强核力,将原子胶结起来不致散开。强核子假若弱百分之几,原子核就会变得不稳定,就会蜕变,所有的恒星都会熄灭;而在一个核力稍强百分之几的世界里,几乎不会有氢,类似太阳的稳定恒星就不会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态水也不会存在。史蒂芬•霍金说:“引人注目的事实是~这些数字的值好像是经过较正以使生命的发展成为可能似的。” 3(另一个数字巧合表现为每个恒星内部精确平衡的两种力——引力和电磁力的相对强度。恒星由地心引力粘结为一体,电磁力使恒星发射能量。恒星内部电磁力和引力的平衡竟然使所有恒星处于红巨星和白矮星之间的狭窄范围内。物理学家发现,假如引力的强度变 40化哪怕是10分之一,也足以破坏这种数值巧合,太阳等恒星就会变成红巨星或白矮星,依赖于恒星的生命就不会存在。 毕达哥拉斯说:“数是秩序”。人类现今刚刚进入数字时代,但多少亿年来,由这些基本常量构成的准确系统工程数据,就一直调 控着宇宙物质世界,这些基本常量不仅协同作用,缺一不可,而且每一个常量都恰到好处,这才有了宇宙、地球和我们人类。事实上,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越多,就会更加发现宇宙规律和基本常量被固定在非常狭窄,非常关键的参数之内。保罗•戴维斯的结论是:“或许~科学发展会对这些有自然的解释。但是~在那天到来之前~基本常量的奇迹般的数字巧合就必定仍然是宇宙经过造物主设计的最不可抗拒的证明。”这位无上帝论物理学家在他的书中紧接着引用了培根的名言:“上帝从未创造奇迹来说服无神论~上帝平常的工作就足以说服无神论了。” 第六章 蓝蓝的地球 ——上帝精心营造的生命乐园 一,精心营造的地球环境 我们在宇宙太空中遨游很久了,还是回到造物主上帝特意为人类预备的家园——地球吧。地球是那么特别,那么美丽,是上帝创造杰作的陈列馆。地球以外就是生命的禁区,生物无法生存。地球的环境是那么得天独厚,以便人类和一切动植物能在这颗蓝蓝的星 球上代代繁衍,生生不息。让我们来看看上帝特设的地球环境吧。 1(太阳的质量(即重量)恰到好处,便它给予我们地球的光和热恰如其分。太阳是照耀地球的恒星,太阳能是地球生物唯一的和不尽的能源庠。太阳已燃烧了四十亿年,若它的质童减少17,,十亿年前它就已暗淡无光了,地球就会成为冰封的世界;若它的质量增加10,,强烈的紫外线会向地球倾泻,地球气温会非常高,因此,太阳质量略有偏差,地球就不会存在生物。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亿公里恰到好处。美国电脑专家哈勃作了一个理论上的统汁。他假设了维持地球生命的最基本条件:地球表面的温度必须基本保持在,,100?之间,这样水才能保持液态。因为生物一刻也离不开液态水,人体的65%是水,水是生物细胞新陈代谢的介质,而且许多生物在水中生活。若地球表面温度超过这个范围,水就会沸腾成为水蒸汽(100?以上)或凝结成冰(,?以下)。实际上,超过85?的环境中就几乎没有生物存在,因为高温会使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也会使生物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这就意味着生物的死亡。 根据以上的条件和假设,他计计算了地球可向太阳移远或移近多少,水仍能保持液态。他的结论是:若地球轨道移近太阳5%,地球在37年前就会形成可怕的温室效应,成为金星那样的炎热天体,液态水蒸发殆尽;地球轨道若移远1%,地球表面17亿年前就会形成严重的冰川现象,像火星上的情况那样糟糕。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地球在“黄金轨道”上绕太阳旋转着。 3、地球的质量恰到好处。行星质量大小,决定了该行星大气层的构造。质量较大的行星(如土星和木星),连最轻的氢气和氦气也能吸住,并成为大气的主要成分;质量较小的行星(如金星和火 星),则只能吸住二氧化碳和较重的气体来构成大气层。唯有地球的质量是如此适中,正好留住氮气和氧气来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这真是太好了~氧气可供生物呼吸,而氮则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不仅如此,地球大气层中含78%氮和21%氧这个比例也绝非偶然,含氧量若低于15%,我们的身体就无法吸收,会导致窒息;含氧量若高于25%,树木等可燃物就会自燃分,地球上到处会发生天然火灾。 4、地球的直径8000哩恰到好处。若地球直径达到9500哩,氧气会变稀薄,我们将承受两个大气压;地球直径若为七千哩,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人无法生存。地球的地壳层厚度也是恰到好处,只要再厚十尺,空气的绝大部分氧气就会被用去制造地壳。地球转轴的 00斜角2327′是恰到好处的,如果倾斜度是45,则我们夏天如身处热 带,冬天又如同到了南北极。 5、地球轨道接近圆形是很恰当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最远端与最近端相差500万公里,仅相当于轨道直径(1.5亿公里)的3.4%,这一微小变化使地球公转轨道近乎圆形,因此地球一年365天都能接受到太阳均衡的照射,这对生物的存活非常重要。 但木星、火星、冥王星等太阳系内行星的公转轨道却是椭圆形的,它们离太阳最远和最近时的表面温度相差好几百度。另外,地球以每小时64800英里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也是恰到好处,若稍慢就会被吸入太阳,就如同宇宙飞船必须达到每小时17000英里的速度,才能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若低于这一速度就会被吸引向地球一样。 6、我们的地球围绕地轴以每小时约1,000英里的速度旋转,这一自转速度是恰到好处的。如果这一转速是每小时100英里,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就会是现在的10倍。到了夏天,10倍的日照时间导致酷 热难当,植物枯萎。倘若能熬过白天的酷热,却又迎来了10倍长的黑夜,白天积聚的热量很快辐射尽了,温度就直线下降到约-240?。我们无法承受。 7、月球以恰当的距离围绕地球旋转。我们都仰望过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总希望它能靠近一点,好让我们看清楚些。但最好还是让它呆在24万英里以外,如果太靠近地球,月亮巨大的引力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还会引起可怕的潮汐作用,巨大的海浪还会扑向陆地,淹没各大洲。 8、水。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水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物质,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是60%,80%,甚至可达90%以上,如谁母、蝌蚪等。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对生物的重要性还多着呢~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泄、激素的传递以及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溶液状态下才能进行,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液状态才能进入或离开细胞。目前所知的行星,唯有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资源,这是生物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奇妙的是,水的具有“反膨胀特性”。 我们都晓得物体“热胀冷缩”的自然规律,但唯独液态水在温度降到摄氏4?时,水之紧缩,骤然停止,从4?到冰点0?时,非但原有体积一律恢复,反而膨胀了30分之1。这就是水的“反膨胀特性”。后来科学家才弄清了造物主的良苦用心:水的持续冷缩必然导致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河水表面的冰自然沉入河底,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必导致河流自下而上逐渐冰封,直到完全成为“冰河”,河中的鱼类必然全军覆没。所幸的是水的“反膨胀特性”使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在河面上的冰层如同“盖子”,使它下面的河流保持适当的温度而不致结冰,鱼儿仍能在冰层下自由地游来游去。 9、阳光。阳光不仅给地球带来光明,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而且是一切生物生存的能量之源。只有太阳光能是地球上唯一的能量来源,因此,造物主赋予绿色植物一套超高科技的能量转换“设备”,来利用光能。绿色植物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有了这些绿色植物,动物和人类才能生存。 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的意 -9义也大不一样。380,760纳米(1纳米=10米)的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可见光对生物特别重要,因为可见光不仅是动物视觉器官所能感受的光,而且也是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吸收的光;波长大于760纳米的是红外光,红外光的热效应明显,地球表面的热量基本上都是由红外光产生的;波长小于380纳米的是紫外光,紫外光对生物和人体细胞有杀伤和致癌作用,奇妙的是,地球大气上端有一层臭氧层,专门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生物。可见光为生物提供能量和带来光明,红外光使地球成为温暖的世界,紫外光被臭氧层阻挡了大部分,余下的紫外光还对我们的健康有利呢。这一切贴心的安排,实实在在地体现了造物主的慈爱和智慧。 10、土壤。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一首歌中深情吟唱道:“这把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我们曾牵手走过。”多么富有诗意啊~这黑黑的泥土,它不仅见证了历史,更是一切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命脉。 万物的生存不仅需要阳光和水,同样需要肥沃的黑土地。土壤是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生物的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当奔腾的流水在光秃秃的原始地球表面侵蚀着甚至是最坚硬的花岗岩时,当年复一年的酷暑严寒使岩石渐渐破碎和瓦解时,原始的成土物质就渐渐聚集起来。此后,具有成土作用的各种微生物开始出现在土壤中, 这些小生命各司其职,世世代代在泥土中辛勤工作,使原始成土物质逐渐形成有机质、腐殖质非常丰富的土壤。腐殖质促使土壤矿质颗粒形成团状结构,使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得到保蓄,也创造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等条件,土壤中就生长出各种农作物和高品质、高生物量的森林和草原。因此,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微生物的活动。据统计,一小勺泥土里就含有亿万个各类细菌。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上,不仅没有一棵草,甚至没有一把泥土~这黑黑的泥土,是造物主用来养育地球生物的恩膏啊~可惜,现今的公路建造和工业园区建设毁坏了大量耕地,水泥和沥青使大片千万年方能形成的土壤毁于一旦。生态保护者们大声疾呼:“但惜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以上所述的十项地球环境特征,表明地球是经过造物主上帝的精心设计和“装修”,供各种生物居住的乐园。地球的质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轨道、地球的倾斜角度、地壳厚度、地表的重力和温度、大气的成份和密度等,都是这么恰到好处~还有阳光、水分和土壤使植物生长,养育动物和人类。这一切都是造物主设计的铁证。 地球具备上述的一两项条件,这当然可能是出于偶然。但支持生物存活的各种条件如此齐备,就表明了设计者的存在。 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假设你是一位探险家,在某个荒岛上发现了一处古老的宝藏,却发现宝库的大门上锁着十把锈迹斑斑的大铁锁。你就在附近找找看有没有开锁的钥匙,很快就在不远处的草丛中找到了一把古旧的钥匙,并打开了其中的一把锁。于是你想这把钥匙可能是有人专为宝库门锁而配置,也可能是大自然中偶然形成,或者是其它门上的钥匙掉在这里,凑巧开了宝库门上的一把 锁,生活中也确实会有这样的巧合。于是你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扩大搜索范围,在更远处又陆续找到了九把古旧的钥匙,用它们打开了其余的锁。这时,你能肯定这十把钥匙是有人专为宝库的门锁而配置的,不可能是大自然中偶然形成的,理智也同样告诉我们,如此优越的地球环境是造物主精心营造的。 人类世世代代生存在地球上,或许已经习以为常,感觉不到造物主上帝为我们安排的环境条件是多么优越。那么,我们来看看火星的自然环境状况吧。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因而关于探测火星的报道经常见诸于报端。 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1%,稀薄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5%,氧气仅占0.13%,几乎不含水汽,火星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火星赤道地区白天的温度在,?以上,黎明时分却降到-100?以下。火星表面没有一点养育生物的土壤,而是覆盖着橘红色的氧化铁尘土。凤能把这种尘土吹到数英里高空,因此火星上空呈橘红色。这样的地方,您愿意去居住吗,何况,人类想在上面定居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火星上无法种植植物,在引力仅为地球引力三分之一的火星上,热传导和沉积的基本过程会有所变化。而且,在地球引力下很容易分散开的水,因火星引力较小,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难以分散,并可能影响植物的基本功能。有一种芥菜在太空中无法存活,因为聚集在植物根部的水滴阻碍了养分的吸收,其原因在于水的表面张力。在另一项实验中,发现在太空飞行中孵化出来的蝌蚪从来就没有肺,引力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生物基因的正确表达。另外,受精的鸡蛋在太空中也从不孵化,说明重力因素会影响细胞分裂。 人类在火星生存还有更多难题。如太空人在数年的重力状态下 的适应问题;长期受宇宙射线辐射伤害的问题;太空人数年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如何解决,对火星土壤的高化学反应的处置问题;人在火星生存还需要一个巨大的封闭体;人类带上火星的微生物在新环境下的变异菌株对人的侵扰如何防止等。试想,近些年来,原本适宜的地球环境都已经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又何必奢谈改造火星环境,相比之下,恢复地球原有的生态环境总该容易得多吧。 《生物过程》一书评论说:“从生物的生存环境来说~地球上最恶劣的地方比火星要好得多。然而~在千差万别无数天体中~火星与地球的差异算是最小的了。”的确,地球是宇宙洪荒中唯一的生命绿洲,是上帝为人类及各种生物精心营造的安居乐园。 二,精心营造的地球生物圈 上帝不仅精心营造了地球的物理环境,还创造了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或称生物圈。地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大生物类群,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和矿物质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的。 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所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被称为消费者。兔、牛、羊等是草食动物,狼、虎、狮等是肉食动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 植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新的有机物。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过程;生产者利用阳光、空气、淡水和矿物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氧气和栖息场所;消费者摄取食物,通过同化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有机物,得以存活,并四处走动,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粪便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环境。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残骸将堆积如山,生态环境就会崩溃。由此可见,地球生态系统的四种主要成分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地球上这样的系统工程,又见证了造物主这位伟大的总设计师。 现今时兴一种家庭小摆设,这是一种封闭的玻璃球,里面灌满了水,水中有几只小虾,底部的珊瑚沙里,长着水藻。这是一个小小的人造生态系统,称为“生态球”。其中的小虾以水藻为食,其粪便被细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物,再经水藻光合作用后产生氧和有机物、供给小虾呼吸和食用。所以,这个水晶球虽小,却已经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在适当光照的条件下,这个生态系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数十天后还是会崩溃。而地球生物圈却历经亿万年而不致崩溃,尽管海洋、湖泊、森林、草原以及生活在其中动植物是如此的变化无常。由此可见上帝创造之神奇。 受地球生物圈的启发,科学家们希望建造一个全封闭的人造生态环境,其中只要放置足够完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和它们需要的物质元素,这个系统中的物质就能够循环不止,生命将永远繁衍不息。设想这种设备搬到月球或火星上,人就可以在那里长期生活了。在这种生态观的指导下,美国投资二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建造了一栋八层楼高的玻璃—钢筋建筑群,并将四男四女和4,000种动 植物封闭在其中,命名为“生物圈二号”。遗憾的是,这项庞大工程却以失败告终。 原计划维持两年生活的“生物圈二号”,不得不在1996年提前撕开封条。原因是这个巨型封闭舱里的氧含量从21%下降到14%,几乎不足以维持圈内居民的生存;圈内大气变酸、海水变酸,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含量直线上升(二氧化碳每天发生的变化超过圈外一万年二氧化碳的变化);25种脊椎动物中有19种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死亡,大树变得脆弱易倒,蚂蚁却多得难以计数,牵牛花疯长,盖住了粮食作物;圈内气温比预料的高,淡水受到污染。 “生物圈二号”的失败令人惋惜,但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人类生存的地球——“生物圈一号”。同时也告诉我们,凝聚了众多当代科学家的智慧努力模仿,尚不能构建一个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这正好说明了地球“生物圈一号”是由更伟大的智者设计和构建的。 最近有消息说,日本科学家吸取美国“生物圈二号”失败的教训,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设计支持生命的系统,并已在日本北部沿海青森县,建造了一个面积约4,700平方米的体育馆式建筑,命名为“迷你地球”。眼下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前期试验,2005年试验正式开始后,会有两名科学家进入有水、空气和动植物的“迷你地球”居住五个月,目的是模拟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循环。 我们祝愿这次模拟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试验可以获得成功。这个实验强烈支持了地球生物圈是由造物主上帝设计和创造的观点,却没有为地球生物圈自然形成的假说提供任何理由。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是复杂而苛刻的,唯独地球环境如此周 全地一一具备了,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其中几例。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戴森所言:“我对宇宙的结构和细节考察得越多~宇宙一定预知我们要来到的证据就越多。”一切准备就绪才有我们的到来,我们的生存是有重要目的和意义的,我们的生命是一件最珍贵的的礼物。 第七章 自然界所揭示的上帝神性 “诸天宣布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作为。日日诉说~夜夜传播~无言无语~无音无响。然而~它们的音讯传遍人间~它们的言语远达天涯”——《圣经•诗篇19》 从被造物的“无言诉说”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可以得知造物主上帝的哪些神性呢, 一.上帝是独立于被造物的自在自为者。 宇宙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用其它引起它的原因来解释。但是,当所关心的现象是宇宙自身的存在问题时,宇宙中就没有任何事物能解释它。天文学家散迪吉认为:“如果不用超自然的方式~则我们不能用任何清晰的方式理解宇宙。”上帝虽然能够而且经常介入世界,但上帝的基本存在方式还是外在并且独立于世界的,因而人们很难直接观测到上帝。 二.上帝的智能是无限的,全能的,。 逻辑告诉我们,结果不会大于原因,造物主的智能大于任何被造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再到直观世界,到处都显示了上帝宏伟精妙的设计,令人惊叹。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对于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岂有难成的事吗,”只要他愿意,一切都是可能的。 三.上帝是永恒存在的(超然于时间的)。 现代宇宙学认识到时空是与物质一同创生的,那么造物主必存在于时间之外,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因而圣经记载上帝具有横跨每个世纪,带领他的子民跨越千山万水,从一国到另一国的能力。 因而上帝能与历世历代信仰他的人同在,沟通和互动。 四、上帝是属灵的,超然于空间的, 因为时空是与物质是一同创生的,因而造物主必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之外的,是“无形无相”的属灵存在。故此,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人类无法用感官直接看到和触摸到神圣的上帝,也不能正确地想象上帝。应该非常强调的是,人类不能凭借思想或宗教认识和了解上帝。人类必须在上帝自己的启示中才能认识他,上帝唯有在《圣经》中主动向人类启示了他自己,唯有通过耶稣基督道成人身向人类显明了他自己。使人们可以在信仰和祈祷中同上帝沟通和互动。 五.上帝具有思想、意志、情绪等属性~是有位格的。 造物主不仅是“天”、“第一原因”、“第一推动”。他明确的目的和善良的愿望显示在宇宙的和谐美妙中;他的爱和关心显示在人类完美的身体和生存的环境中。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温伯格在他书中写道:“„上帝'一词应该指的是一个仁爱的上帝~一个创世者和规律的制定者~而且也制订了善恶的标准~这就是那个从古至今与人类休戚相关的上帝。” 但是,宇宙万物“无言的诉说” 所能传达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幸好慈爱的上帝不仅通过自然界,更在《圣经》中向人类启示了自己造物主的身份,更宣布了他救赎人类的计划,教导人们怎样与他建立合宜的关系,以便拥有完满人生和永恒生存。因此,《圣经》年年都稳踞全世界书籍销量榜首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阅读本文,相信你对宇宙是一直存在还是曾经创生有了自 己的答案;也对宇宙万物的秩序是纯属偶然还是上帝的杰作有了自己的认识。无论是偶尔仰望苍穹还是以毕生努力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都能使我们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同时感受到上帝的伟大。各种精心的安排使我们感受他的关爱;这个奥秘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他的智慧;宏伟的宇宙显示他的力量;和谐优美的自然界讲述了他对美的热爱。这些特性——智慧、能量、美感、关爱——全都属于造化万物的上帝,而不属于无计划、无智慧的随机和偶然。您手中的纸,坐的椅子,住的房屋都是被造物,宇宙也曾经被创始,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一切。 然而,罗列的证据再充分,许多人仍然不承认上帝的创造,甚至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虽然人的灵魂能感受到这位造物主,但毕竟不能直接观测到他,最终必须以基督信仰为媒介,才能与上帝形成沟通和互动。最后用天文学家贾斯特罗的话结束本文:“对于一直坚信理智力量的科学家来说~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已爬上无知之山~准备去征服最高点~当他爬过最后一切石头时~一群已经在此坐了几个世纪的上帝学家在向他打招呼。”
本文档为【1 宇宙创始——宇宙起源的科学新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