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举报
开通vip

【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第35卷第4期 Vo1.35NO.4 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N0RMALUNIVERSITY 2008年7月 Ju1.2008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范宏伟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 击.从1968...

【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第35卷第4期 Vo1.35NO.4 河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N0RMALUNIVERSITY 2008年7月 Ju1.2008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范宏伟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 击.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开始重新接近.1970—1971年,北京与仰 光重新互派大使赴任,1971年缅甸最高领导人奈温应邀访华,中缅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的破镜重圆,主要源 于双方各自利益的需要,其次,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也是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 因素. 关键词:中国;缅甸;反华 中图分类号:K3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i000—2359(2008)04—0073—06 作者简介:范宏伟(1973一),河南南阳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 教授,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博士后,主要 从事中缅关系研究. 缅甸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20 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两国建立了较为亲密的 邦交关系,中国也将两国关系视为发展与非社会主 义国家关系的一个典范,和平共处的榜样.但这种 “典范”关系随着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左转,逐渐 实行激进的革命外交政策,”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共 中央对外交领域的失控,在1967年恶化.本文所考 察的即是中缅交恶后,双方如何努力使两国关系重 新步入正轨,以及这种努力背后的意义和原因. 一 ,中缅关系的分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爆发后,也逐渐 波及,影响到缅甸华社.1967年6月,仰光部分华 侨华人学生因佩带毛主席像章上学而与校方发生冲 突,随即学生受到仰光中国使馆极左派的支持,矛盾 日益激化.6月26日,仰光发生反华暴乱.仰光数 十位华侨遇害,伤者众多.十余个华侨社团被焚毁 或捣毁,大量华侨华人店铺,企业,住宅,财物被砸抢 和焚掠.中国驻仰光大使馆被暴徒围攻,援缅专家 刘逸被杀害.新华社仰光分社,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驻仰光办事处,中国使馆经济参赞处的办公机构也 被多次围攻,办公物品被烧毁.6月28日,军政府 在仰光实行戒严,反华暴乱基本停止. 北京的反应:6月28日,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 召见缅甸驻华大使信瓦瑙,向其提交一份抗议照会. 照会指责缅甸政府唆使和纵容暴徒发动排华事件, 提出最紧急,最强烈抗议,要求缅甸政府立即采取紧 急措施,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日,中国驻缅使馆 临时代办肖明,就排华事件向缅方提出最最强烈,最 最紧急的抗议,并提出五点要求:缅甸政府严惩凶 手,抚恤受难家属,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公开道歉,保 证中国使馆和人员的安全,立即停止对华侨的法西 斯暴行. 6月29日,北京发表公开声明,重申中国政府 的五项要求,再次提出最强烈,最严重的抗议,决定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中国与缅甸关系研究 (1949—1988)”(课题编号:O5JC77OO32) 收稿日期:2008一Ol一20 ?73? “将根据情况的可能发展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 6月30日,《人民日报》首次就缅甸排华事件发表评 论.社论认为仰光的暴乱是”反华法西斯暴行”,”完 全是缅甸反动政府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有步骤地策划制 造的”.缅甸政府想借此摆脱统治危机,”转移国内 人民的视线”,同美帝苏修相勾结,充当反华的打 手. 6月29日至7月3日,北京每天平均有数十万 人到缅甸驻华使馆门前,举行抗议,示威,声援中国 政府的声明和要求,参加示威游行者累计达到100 多万人.其中,在7月3日的游行,抗议过程中,出 现造反派冲砸缅甸驻华使馆的事件.同期,上海,昆 明也连续多日举行抗议缅甸排华的示威游行和集 会. 缅甸排华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媒体对缅甸军政 府以及奈温个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和攻击,奈温及 其政权被指责为”走狗”“反动派”“法西斯”和”反革 命”等.据统计,仅《人民日报》从1967年6月29日 至l2月,共发表攻击缅甸的文章153篇,其中高峰 时期的7月为75篇,8月33篇. 此外,缅甸反华后不久,中共就明确表示支持缅 甸国内的革命力量.1967年7月1日,北京广播了 缅国内革命力量支持华侨,反对政府排华的声明,并 将其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报》上.7月4日,《人民 日报》发表文章,表示缅国内革命力量是”响当当的 革命造反派.我们要和他们紧密团结”,战斗在一 起,支持缅甸人民在其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大造奈 温政府的反].次日,缅甸革命领导人在援缅专家 刘逸的追悼会上,肯定,支持缅甸华侨的做法,抗议 缅甸政府的反华活动.1967年8月14日,中共 中央致电缅革命力量,祝贺其成立28周年,支持其 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 仰光的态度:对北京的反应,缅甸政府初期采取 了较为强硬的态度.6月29日,北京2O万人在缅 甸驻华使馆前举行示威,当日缅甸政府向中国提交 备忘录,对此前中国提出的五点要求置之不理,要求 中国政府制止游行,但缅甸政府的要求被中国拒绝. 缅甸政府收到肖明代办6月28日的抗议后,否认排 华事件系缅甸政府策划,宣称仰光事件是缅甸内政, 中国使馆无权干涉. 虽然,仰光的排华在6月28日基本平息,但排 华,反华的风潮开始向整个缅甸扩散.从6月3O到 7月15日,缅甸彬文那,东枝,卑谬,毛淡棉,敏建, 土瓦,贝塞因和勃生等281个城镇举行规模不等的 ? 74? 反华”示威”或集会. 针对中国的舆论攻势,缅甸媒体也纷纷刊载反 华,反共的文章,指责中国人的无理行为,声援政府. 为了回应北京指责军政府在缅甸制造白色恐怖的说 法,缅甸媒体还报道了一些华侨支持缅政府和部分 华人参加反对北京的示威游行的事例,并号召当地 华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反抗所有”邪恶”的力 量]一. 仰光反华以后,军政府对亲北京的华侨领袖,骨 干以及社团进行监控,并逮捕了一些华侨.虽然,这 引起中国方面的多次抗议和警告,但缅甸政府坚持 对被捕的华侨进行审判,以”挑动学生闹事”“制造骚 乱”和”惊扰群众”等罪名,判处他们刑期不等的徒 刑.相比之下,刺杀中国援缅专家刘逸的凶手只以 “非法入侵”罪,被判处三个月的徒刑.此外,军政府 还清除了国内亲华的政治力量,约有100多人被捕, 部分人被驱逐或转入地下,其中包括缅中友好协会, 亚非团结委员会的官员[6](P117). 从6月28日开始,军政府对仰光华侨集中的街 区和中国大使馆进行长时间的军事管制,北京为此 提出抗议.7月,中国通知缅方要运送一些蔬菜,水 果和药品等物资给仰光的中国大使馆,以救济使馆 和处境困难的华侨.缅方对此表示反对,当中国坚 持把救济品运抵仰光后,所有物资被扣留.此外,缅 甸拒绝中国政府派飞机到仰光接运重伤的华侨回国 治疗.8月,中国再次试图空运救济物资给仰光中 国使馆,未获成功.中国使馆要求派人调查暴乱事 件和探望伤员,也遭到奈温政府拒绝. 9月初,中国拟派遣一个由华侨事务委员会组 成的调查慰问团,携带救济物品前往缅甸进行调查 慰问,被缅方拒绝.同月,缅甸撤回驻华大使.1O 月,缅甸照会中国,要求中国撤走援缅专家和技术人 员,到1967年11月4日,中国援助缅专家和技术人 员412人分三批全部离缅回国. 1967年7月和1968年1月,新华社仰光分社 记者于民生,滕文启,李成义,刘德金被缅甸政府相 继驱逐出境.1968年3月19日,缅甸政府又出动 大量警察”清查户口”和”核对身份证”,逮捕了大批 居住在仰光和缅甸各地的各华侨团体负责人和华 侨.3月20日和21日,在曼德勒,毛淡棉,勃生,密 支那,八莫,腊戍,东枝等地,也有许多华侨被捕.此 外,还有一些亲大陆的华侨被驱逐出境. 二,中缅关系的正常化 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 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中国媒体虽然继续对仰光 进行谴责和攻击,但数量和频率大大降低,措辞也明 显没有以前那样尖刻,很少再使用”反动派”“法西 斯”等词汇. 从1968年夏季开始,缅甸不再公开指责中国为 叛乱者提供训练和庇护,而开始将此更多地称为一 个当地事件L7J(.缅甸对中国的攻击逐步转为对 缅国内革命力量和其他反政府武装的声讨,反华示 威以”工作抗议”的形式进行,号召工人用无偿劳动 来支持政府,反华情绪被政府小心巧妙地利用,缅甸 人对中国的谴责不再那么直接[5](玛”. 1969年1月,奈温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同中国 官员商讨两国恢复关系的可能性问题.1969年,仰 光决定停止军队在中缅边境的巡逻,以避免同中国 军队发生冲突.l1月,奈温在缅甸纲领党大会上表 示,我们想同我们的邻国保持友好关系,”至于中国, 我们想同它恢复以前的诚挚,友好的关系.这需要 双方的努力.就我们来说,我们只是想抚平1967年 事件的伤痕.尽管边界地区存在冲突和现在的状 况,我们要做我们能做的一切来恢复传统的友谊,不 使局势恶化.我们认为1967年事件是不幸的.我 们愿意根治这一创伤,忘记令人不愉快的事 件”[]啪. 此外,双方都开始邀请或参加对方举行的一些 节庆活动.1968年7月19日,中国驻缅代办参加 缅甸烈士节纪念国父昂山的活动,并在其墓前敬献 花圈.1968年10月和次年8月,一些缅甸官员,社 会人士出席了中国驻缅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和解 放军八一建军节招待会.1970年1月3日,外交部 副部长徐以新出席缅甸使馆举行的缅甸独立庆祝活 动,新华社对此还进行了报道. 北京与仰光从1968年开始试图重新接近,但初 期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进程比较慢.从1970年中期 开始,这种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首先,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直接向缅方表达 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1970年5月1日晚上,毛 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参加五一节活动的外交使 节和官员时,向缅甸临时代办致意,并请其转达对缅 甸领导人奈温将军的问候.1971年8月,周恩来在 与来访的奈温会谈时特意提到了这一细节:”去年五 一 节,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请你们代办转达对阁下的 问候.阁下在这个时期也采取了主动.这样,情况 就转过来了.,,r9]?8. 其次,参加节庆活动官员的级别和人数明显提 高和增加.1970年10月1日,缅甸代理外长,副外 长,仰光军区司令等高官参加了中国使馆的国庆招 待招待会,当日缅甸最高领导人奈温还致电周恩来, 祝贺中国国庆.1971年1月4日,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郭沫若,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出席了缅甸使馆 举行的独立节招待会.8月1日,缅甸部分高级军 官参加了中国使馆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 建军节招待会. 再次,两国大使重新赴任.1970年l0月,仰光 任命吴登貌为驻华大使,l1月16日吴登貌到达北 京.1971年3月,中国新任驻缅大使陈肇源,抵仰 赴任.至此,由于1967年仰光排华事件恶化的外交 关系恢复正常. 最后,奈温应邀访华——中缅关系的正常化. 1971年8月6日一12日,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 席,政府总理奈温应邀访华.毛泽东会见了来访的 奈温一行,周恩来同奈温进行了5次会谈,就中缅关 系,在缅华侨问题交换意见.奈温对”六二六”事件 表示”深切的遗憾”,并感谢周恩来给他机会前来解 释两国间可能存在的误会.奈温表示要对1967年 仰光事件中遇难的华侨进行赔偿,并就此征求周恩 来的意见.周说:”一九六七年华侨学校的某些行 动,我们也不赞成.?在那个阶段,极左思潮影响到 我们外交部.但我国政府还是要控制这个局势,特 别是同缅甸的关系.”“我们对华侨和华侨所在的国 家都宣布,侨民应该服从所在国的法令,不应该违反 所在国的法令,要按照所在国的生活习惯生活和工 作.”“我们不赞成双重国籍.”[9f( 1971年奈温访华之所以标志着中缅关系的正 常化,除了这一访问本身意味着从1967年中断的两 国高层外事访问重新开始以外,更重要的是,奈温访 华期间,双方就1967年仰光事件达成的共识和谅 解,中国对缅友好和平政策的重申,缅甸向中国表示 继续坚守和平中立外交政策的承诺,为两国关系此 后的正常,顺利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奈温访 华后不久,中国应缅方要求,恢复因1967年事件而 中断的援助缅甸的计划. 三,中缅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中缅关系从1967年分裂到实现正常化,历时四 年完成.这首先是当事双方互动与努力的结果,其 次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演变,中,美,苏三角关系的 变化,也是推动双方和解的重要外部力量. 缅甸视角的分析: 仰光事件的直接原因虽是中国国内极左路线所 ?75? 致,但也是缅甸军政府利用极端民族主义,转嫁统治 危机,寻求政治合法性的策略.1962年奈温军人政 变上台以后,军政府就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 机,特别是其实行的激进的经济政策,导致国内政 治,经济动荡.然而1967年的形势最为严重,缅甸 出现米荒,市民,学生不断游行示威,政府面临空前 的挑战.”而此时华侨的像章事件正好让政府利用 „反中国人?的气氛,来转移民众对政府的不 满”1o]”.”奈温将军把国内问题转变为国际问 题,把国家拉向自己这边,使华人成为缅甸人愤怒的 目标,给军队一个喘息的机会”[1. 仰光反华虽然有其内政因素,但缅甸政府同时 也将事态的发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仰光并不想同 北京彻底决裂.反华后,缅甸从北京撤回大使,但并 没有同中国断交,也证明了奈温的这一意图.另外, 从反华的规模和激烈程度来看,同东南亚某些国家 的排华相比,仰光的排华还是比较”温和”的.除仰 光华侨的生命,财产损失较大以外,其他地方的排华 仅局限于一般的反华抗议和示威活动. 仰光对排华以及此后缅国内形势的控制,同缅 甸对当时中国国内非正常状况的判断和认识有关 系.1971年奈温访华时,向中方介绍了缅甸当时的 判断和决策过程:”我记得你们外交部受到两次冲 击,所以我感到当时你们政府不能完全控制局势.” “不管他们对我们说了什么话,我们想这不是你们领 导人的观点.有一段时间,甚至我也受到了压力,要 我断绝同中国的外交关系,我拒绝了.”“我们不愿意 断绝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因为要断绝很容易,要重 建就困难了.~[12](P287)缅甸在排华中以及随后与中国 的对抗中,采取一定克制的态度,没有借助美苏进行 大规模的反华,排华,并保持外交关系,为中缅关系 正常化奠定了客观基础. 奈温以华侨像章事件为突破口来巩固其统治的 冒险尝试,只是一种短期行为,其根本外交政策并未 发生改变,并没有因此倒向美国或苏联,仍然坚持中 立不结盟外交政策.1968年3月,奈温表示,我们 要靠自己奋斗,不依赖他国.尽管发生仰光事件,尽 管别人向我们挑衅,我们不会放弃中立政策.【(„. 这一点是中缅关系在短期内能实现正常化的最为重 要的前提.对于缅甸既反华又坚持中立政策的矛盾 做法,如果我们了解其对外政策的本质和目的后就 不难理解了. 缅甸独立后不久就确立了中立主义外交政策, 主张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任何纷争,同所有国 ? 76? 家保持友好关系.在促使缅甸实行中立不结盟外交 政策的因素中,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有学者提出: “缅甸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北方有7亿中国人这一 不可改变的原理之上的.”“缅甸的不结盟政 策主要是保证缅甸领土不被中国侵略,避免被战争 破坏.~[15](P122)英国历史学家霍尔曾这样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缅甸内 外政策的本质:”独立这句话对于缅甸人来说具有非 常特殊的意义,它是缅甸国内外政策的最高目 的.”口6]换句话来说,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处于冷 战夹层地带的缅甸,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安全显得尤 为重要和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而中国在仰光事件后 的反击则更坚定了缅甸的上述看法. 1967年6月,仰光排华事件发生以后,北京除 组织国内民众集会,游行抗议反华,不断提出不同级 别的抗议和声明,发动舆论宣传攻势声讨对方以外, 还公开支持缅甸国内的革命力量,这使得奈温政权 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为此,奈温呼吁国内不要因 此言辞激烈或采取过激行动,防止1967年的事件重 演.奈温害怕事态继续恶化,进一步危及缅甸国内 的稳定和国家安全l1【(瑚”.此外,1969年,被奈温赶 下台的缅甸前总理吴努公开宣布,他将寻求包括美 国,中国和苏联在内的各方的军事援助,重新夺回政 权.1969—1970年,吴努实际上已经与克伦,孟族 反政府武装结盟,试图联合起来推翻奈温政 府.]??. 1970年,缅甸终止美国自1958年开始实施的 军事援助计划,美国驻缅执行该计划人员1971年6 月底全部撤离,随后美国表示愿意以极低价格出售 剩余装备,也被缅甸拒绝.同时,缅甸拒绝参加苏联 提出的”亚洲安全体系”,拒绝签署缅苏双边安全协 定,再次显示缅甸不愿进一步激怒中国. 中国方面的解释: 了解导致缅甸排华的中国因素以及它和中国国 内形势变化的关系,是我们考察北京在中缅关系正 常化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的逻辑起点.缅甸排华直 接起因于部分华侨在中国使馆的支持下,违反当地 法令,模仿国内”文化大革命”,佩戴毛主席像章,学 习毛主席语录,并同缅甸当局进行对抗.从而导致冲 突发生. 1966年”文革”开始后,极左派凭借权力,利用 极左思潮插手外交工作.随着1967年全面夺权的 展开,全国动乱升级,中国的外交领域也陷入了混 乱.这一时期也就是毛泽东后来向斯诺所说的:外 交部闹得一塌糊涂,”有一个半月失去了掌握,这个 权掌握在反革命手里”.”一九六七年七月和八月两 个月不行了,天下大乱,,[](H.. 中共中央对外交领域的一度失控,既是仰光排 华的诱因,也是进一步促使随后两国关系分裂的主 要因素.1971年,周恩来向来访的奈温表示:”当时 我国政府想把这件事尽量约束在政府交涉的范围之 内.”[9j”但事态的发展显然不能完全由周恩来所 控制,仰光中国使馆的极左派的无政府主义做法进 一 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分裂. 1967年8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重新 掌握外交大权,开始逐步纠正外交领域的极左做法, 这实际上是北京随后调整与缅甸关系的前提和转折 点.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把中缅关系的正常化简单 地理解为中国政局变化的结果,其根本上是由于中 国外交政策和策略在这一时期逐步发生变化. 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逐步实行的革命外交政 策,在”文革”开始后发展到顶峰.这种激进的政策 使中国在”文革”开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同近30个 国家发生外交纠纷,在国际社会上陷入孤立的状态. 从1968年开始,北京开始在政策和策略上进行调 整,试图扭转这种被动,混乱的局面.1968年5月, 毛泽东批评”世界革命中心——北京”的提法是”以 我为核心”的错误思想,多次批示对外宣传”不要强 加于人”,”不要宣传外国的人民运动是由中国影响 的”,对外(对内也如此)宣传应当坚决地有步骤地予 以改革[20]?.1970年初,中共中央又向外交 部派出了军代表,6月外交部革委会成立,外事工作 逐步恢复正常. 在具体外交活动中,北京不断向外界表示其努 力和各国发展关系的意图.1969年5月1日晚,毛 泽东,周思来等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阿尔巴尼亚等 8国新任驻华大使,以表示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 善和发展关系.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与8国新任驻 华大使合影,8张照片全部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 报》上.不久,中国重新向国外陆续派出使节,采取 措施修复因极左行动而被破坏的双边关系.1969— 1971年,除缅甸以外,中国还先后与朝鲜,南斯拉 夫,肯尼亚,突尼斯,布隆迪,锡兰等外交往来中断的 国家恢复关系,与加拿大,冰岛等2O个国家建交. 1968—1971年,北京从最初逐步减少对缅甸舆 论攻击,向缅方灾民捐款,邀请或参加对方举行的一 些节庆活动,到最后邀请奈温访华,这些举措是中国 扭转”文革”初期外交关系混乱状况,改变自我孤立 的步骤之一部分.中缅关系正常化,是当时中国外 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 此外,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周 边环境的变化,是推动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实现与各 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中,美,苏三角关系视角下的解读: 2O世纪6O年代末7O年代初,世界各种政治力 量经过战后2O多年的分化和整合,国际关系形成了 新的战略态势. 首先,这一阶段苏联不断推行对外扩张战略,在 与美国的争霸中逐渐占据优势.1968年8月,苏联 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64年,苏联在同蒙古签 订了秘密的军事条约后,向蒙古派驻了大批军队,到 1969年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部署了100万的 兵力,给中国造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1969年3 月,发生了”珍宝岛事件”,8月两国边防军在新疆再 次发生武装冲突.同年,苏联提出建立”亚洲集体安 全体系”,企图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新加 坡和柬埔寨列为成员国,形成一个反华的战略包围 圈,孤立和包围中国.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苏联逐步成为中国国家安 全最大的危险,而这一变化对于本文所探讨的课题 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影响:其一,迫使中国改变四面 出击,到处树敌的做法,放弃对一些亚非拉国家内部 革命的支持,修复被破坏的对外关系,寻求突破苏联 反华包围的出口;其二,中国领导人开始探寻联美抗 苏的可能性,着手进行对外战略,策略的调整,以改 变当时的处境,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条件. 这也就要求北京必然不能允许外交领域的无序状态 继续存在下去.中苏关系的恶化,中美关系的改善, 美越和谈的开始,导致中国的战略防御重点逐渐由 南向北转移,这种转移重新凸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 要性. 其次,1968年尼克松上台后,调整对外政策,实 行全球战略有限收缩.尼克松主义把苏联作为头号 敌人,把中国看做是潜在的威胁,争取改善对华关 系,谋求从印度支那脱身.中美关系的缓和与联合, 一 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纠正极左革命外交政策,中 缅关系正常化是这种调整的成果之一;另一方面,缅 甸努力和中国重修旧好固然主要源于其自身利益的 考虑,中美联合的示范效应以及在其他国家中引起 的连锁反应,无疑会减少缅甸的顾虑,加速与中国关 系正常化的进程. 6O年代末7O年代初,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 ?77? 是促使中国摆脱”世界革命中心”的自我定位,寻求 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三者关系 相互联系和影响,这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变化,构 成中缅邦交正常化的大背景. 再次,仰光事件后,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等国 在外交,经济,技术上援助,支持缅甸,缅甸还与美国 签订了安全协定.美苏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同缅甸的 接近,使处于安全困境,外交孤立中的中国不得不考 虑恢复同缅甸的传统友谊关系. 四,结语 中国从1954年确定以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和平 共处外交政策,到从1960年代初逐步突出意识形 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对外政策中的指导意义,直 至”文革”开始后否认国家利益,实行激进的革命外 交政策,中国外交经历了从联合,统战到自我孤立的 过程.1967年的中缅关系分裂即是这一进程中的 一 个突出个案. 参考文献: “文革”初期,中国内部动乱给外交领域所带来 的负面影响,被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试图遏制和 包围中国的种种做法,苏联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威 胁,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美国向中国抛出的橄榄 枝,无疑是促使北京回归现实主义外交的重大推力. 这些变化使得中国领导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审视此 前革命外交政策的功效,进行相应的调整.北京在 1968—1971年中缅关系正常化进程中采取的一系 列举措,正是这一调整的组成部分. 1962年,奈温军人政变上台后,一直面临着严 重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国内形势动荡不安.1967 年,仰光排华事件唤起的民族主义虽然暂时缓解了 军政府的统治危机,但随之又面临如何处理与中国 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对缅革命力量的支持, 严重威胁了缅甸国家安全.所以,相比北京而言,仰 光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诉求更为强烈,行动更为积 极和主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最强烈最严重抗议缅甸政府反华 排华的法西斯暴行EN].人民El报,1967—06—30. E2]缅甸政府必须立即停止一切反华暴行![N].人民El 报,1967—06—30. [3]首都红卫兵愤怒声讨奈温反动政府[N].人民El报,1967—07—04. E41缅甸的蒋介石——奈温军人政府必败!人民必胜!EN].人民El 报,1967—07—06. [5]RalphPettman.ChinainBurma?SForeignPolicy[M].Canberra:Australi anNationalUniversityPress,1973. [6]MelvinGurtov.ChinaandSoutheastAsia:ThePoliticsofSurvival[M].Bal timoreandLondon:TheJohnsHopkinsUni— versityPress,1975. [7]WayneBert.ChineseRelationswithBurmaandIndonesia[J].AsianSurve y,1975,15(6). [8]RobertA.Holmes.china—BurmaRelationssincetheRiftEJ1.AsianSurv ey,1972,12(8). [91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01今川瑛一.彳,??/军政下,L,7[M].柬京都:7,7秤输社,1971. [11]JosefSilverstein.ANewVehicleonBurma?SRoadtOSocialism[J].Asia,1973,(Spring). [12]陈扬勇.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13]张国忠.缅甸与中共关系(1950—1990)ED].(台湾)政治大学未刊 硕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1995. [14]JerryRose.BurmaandtheBalanceofNeutralism[J].TheReporter,XXVIII,No.1,January3,1963. E15]Davidwen—weiChang.AcomparativestudyofNeutralismofIndia,BurmaandIndonesia[D].UniversityofIllinois,Ph. D.,dissertation,1960.\ [16]D.G.E.Hal1.Reviewon”Burma?SForeignPolicy:AStudyinNeutralism”EJ].PacificAffairs,1964,(2). [17]Chi—shadLiang.Burma?SForeignRelations:NeutralisminTheoryandPractice[-M].NewYork:PraegerPublishers, 1990. [181KalyaniBandyopadhyaya.BurmaandIndonesia:ComparativePoliticalEconomyandForeignPolicy[m1.NewDelhi: SouthAsianPublishers,1983.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O]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 78? [责任编辑孙景峰]
本文档为【【word】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