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举报
开通vip

[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李向京(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和声游移手法在古典,浪漫及现代音乐作品中均有明显的体现,尽管时代不同,创作形式各异, 然而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游移理念是相同的.这种游移的手法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尤为突出,并得以 广泛运用.鉴于和声游移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普遍性,对于它的演变及其音乐功能的归结是十分必要 的.通过梳理,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这种和声手法的发展历程和表...

[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 李向京(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和声游移手法在古典,浪漫及现代音乐作品中均有明显的体现,尽管时代不同,创作形式各异, 然而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游移理念是相同的.这种游移的手法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尤为突出,并得以 广泛运用.鉴于和声游移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普遍性,对于它的演变及其音乐功能的归结是十分必要 的.通过梳理,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这种和声手法的发展历程和表现特征,而且对于今天的音乐创作 实践与理论研究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功能和声动摇;调性思维发展;和声游移;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4.1;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67(2009)04—0078—08 在进入l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以后,众多作曲家继浪漫乐派前辈的足迹,在和声手法上不 断探索,使和声的调性功能特征趋于多样与模糊,以至朝着部分背离古典调性功能和声的轨 迹发展.随着浪漫派音乐的深入展开,调性的呈现方式愈发变化多 端.”调性状态在从以一 个调性为中心,逐步转为多个调中心;主和弦在作品中逐渐不出现;作品的音响逐步朝不协 和发展;和弦与和弦之间的关系,从向心力的功能性进行,逐步发展到离心力的色彩性进行 等演变”.… 一 ,传统功能性和声体系的动摇与多重调性思维的建立 在近现代音乐创作过程中,由于音高关系的不断发展,调内音级的不断变化以及调性范围 的极度扩张,给功能性和声带来了更新的意义,和声功能的削弱与调性的模糊不清,从而使在 传统音乐中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性和声体系渐渐开始动摇. (一)传统功能性和声体系的动摇 传统功能性和声体系是一种以调性思维为主导,以大小调两种调式为基础的调性关系体 系,其特点是以协和的三和弦为中心,以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为基础,它直接影响着音乐 的其它表现要素,是一个被大多数作曲家所认同的共同体系.调性的本质在于对主音的肯定, 主音是一个具有引力的中心,是一个静止点,音乐的运动从它开始,经过展开再向它返回,大 量的音乐作品及其调性就是依靠这种循环而产生建立起来的.从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来看,主 和弦经历了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回到稳定的这种循环现象,就是以调为中心进行的调性扩张与调 性回归的过程.”古典音乐中调性特权统治的象征——主音,发挥着它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作 用,小到乐段,大到乐章,甚至整个套曲的曲式结构,都是以调性为中心组织并建立起来的”.【2l 投稿日期:2008-I2-I9 作者简介:李向京(1966一),男,福建泰宁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 200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项目名称: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论,项目编号:JA08089S)阶段性成果之一. 南京艺术学院J0URzAL01zNJ芝DAR1_?芝?1_ITUTm一音乐与表演王UsIc8’PERFo?>NCm—8?.o4音乐创作理论及作品分析一0?一 1,传统四,五度功能和声关系被动摇 传统功能性和声中的音乐运动是从主和弦开始,进行到属或下属不稳定功能的和弦后再回 归到主和弦,形成一个动力性很强的功能圈,这种运动方式可简单概 括为”主一属一主”或 “主一下属一主”调性支柱式的运动规律.然而在近现代的音乐创作中,为了突破传统的功能 性和声体系,常常将这种四,五度功能关系的和声进行破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用三 度色彩性关系的和声进行取代四,五度功能关系和声进行.如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调式交替所 形成的三度关系,或者通过建立中音关系,变化中音关系等和声进行,运用了传统的模进,分 裂等展开手法,逐渐取代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其二,采用极远关系非功能性的和弦对 置,使得音与音,和弦与和弦之间的关系变得很间接,并直接导致功能性和声进行减弱,色彩 性和声进行加强,从而达到瓦解以四,五度关系为基础的功能性和声体系之目的,形成一种特 有的不同于传统调性风格的音响特征.其三,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和声进行变化处理,致使 功能性和声减弱,这种方法也常体现在调性布局中,打破传统功能和声进行中变格进行,意外 进行等手法,运用逆向思维,造成调性的模糊不清. 2,调性的动摇 近现代作曲家为了创造出不同于传统大小调风格的作品,采用了一 些多元化,多色彩,多 民族特征的创作风格,古老的中世纪教会调式在这时又被重新发掘出来,而且有了一定的发 展.同时为了摆脱传统功能和声的影响,在和声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处理方法:如掩盖与放弃 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大量采用平行进行,采用高叠和弦,附加音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 以及远关系调性对置,双调性及各种人工音阶的使用等.其中调性扩张就是摆脱功能性和声束 缚,促进调性模糊,动荡的重要和声手段之一. 调性扩张是指主音控制范围的扩大.在单一调性的范围内,所采用的和声材料一般不超出 自然音体系范围,除主和弦之外,所有的其它自然音和弦都是为了支持主和弦,其目的是建立 一 个调中心,这时的调性没有扩张.如果将和声材料的范围扩大,在原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 上一些含有变化音的和弦(如离调和弦,调式变音和弦等),其目的不是为了转调,只是为了丰 富各个音级上的和声效果及增强和弦与和弦之间的倾向性,该调主音所控制的范围会明显的扩 大,这时的调性就开始扩张了.从广义上讲,调性扩张是针对稳定,明 了,单一的古典时期的 调性而言,其内外容量的扩大,会使调性逐步模糊,动荡.此外,近现代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 还运用了其它和声手法,如外音的广泛运用,不协和和弦的非常规进行,变和弦的各种组合方 式等,在复杂的多声部构思中,以某种模糊的方法来暗示主和弦的存在,音乐经过长期的不断 发展与变化,调性逐渐趋于游移,导致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的动摇. 3,不协和音的解放 在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中,不协和音的运用由来已久,音乐在陈述过程中,由于旋律发展 的需要,常常使用大量非功能性的和弦,这些和弦会使和声产生许多不协和音,这些不协和音 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由高度叠置构成的复合功能和弦造成的不协和音;第二,由和 弦外音造成的不协和音;第三,由持续音的使用造成的不协和音.这些不同类型的不协和音解 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复功能和弦要解决到单一功能和弦;和弦外音要解决到和弦内音;持 续音则要求与其在功能上保持一致时方可退出等,总之,不协和音是要解决的. 然而,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由于和弦外音的大量运用以及外音的较 自由处理,造成纵向 的不协和音响长时间持续着,因此,和弦最基本的序进逻辑可能被掩盖起来,有时连它们的和 弦音材料也会被弄得含糊不清,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在主和弦的构成上叠加了不协和 的和弦音,打破了以协和三和弦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和声进行.其二,在和声序进逻辑 上,采用了增四,减五度等多种音程关系的和弦对置,打破了以四,五度关系为基础的大小调 功能体系的和声进行.其三,在不协和和弦的解决上,由于某种关系使其原有倾向音改变而形 成不协和和弦的自由处理.最终,由于这些被解放的不协和音的大量使用,造成调性模糊,传 统功能性和声关系被动摇. (二)和声关系的变异与发展 近现代以来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关系与进行颇具特色,一方面使用了传统的功能性和声进行 及其变体,另一方面还使用了大量的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将传统和声的功能关系进行变异, 与调式结构,和弦结构等联系在一起,两者相互影响,使调式化的和声进行具有功能性,功能 性的和声进行具有调式化的特点.这种传统功能和声关系的变异形式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占有 重要的位置,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来对传统功能和声关系进行改造而获得:一是在传统功 能和声进行中和弦结构的变异,二是在传统功能和声进行中功能关系的变异. 1,传统功能和声进行中和弦结构的变异 在近现代音乐作品中,常见的功能和声进行的和弦结构变异形式有三种. (1)不协和主和弦的出现 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有时会使用不协和的主和弦来代替稳定协和的主和弦,并使之与传 统结构的属功能和弦相连接,使主功能趋于不稳定. 如【例1】D.Shostakovich肖斯塔科维奇:{24首序曲与赋格》第5首D大调序曲 卜:::一二:一,,, ———————— 最后一小节的和弦不是停在稳定的主和弦上,而是停在由E音和升F音纵向构成的属功能和 弦上,造成一种主调不稳定的感觉. (2)主功能和弦结构形态的多样化 在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中,主功能和弦结构形态只有一种,即协和三 和弦(大三和弦或小 三和弦)结构形态.而在与非主和弦叠加后形成的主功能和弦结构形态就多样化了,可能是三 度结构的和弦形态,也可能是非三度结构的和弦形态,其功能性虽然在保持调性功能不变的前 提下还未脱离主功能,但和声关系已产生了变异,它已经不是纯粹的主和弦,而是主和弦与其 它和弦的混合体.常见的做法是将传统和声中的主和弦音持续并与非主和弦音叠加,共同担任 主功能的作用.这种多样化的主功能和弦结构形态的处理手段,既可以扩充调性,丰富音乐之 表现力,又可以增加和声动力性,推动音乐发展. (3)不稳定功能和弦结构的复杂化 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下属或属功能的和弦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在与 协和或不协和的和弦结合后,产生复功能的和声语言. 如【例2】Milhaud米约:《克里斯朵夫?哥伦布》(第19号) 在米约的《克里斯朵夫?哥伦布》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高度叠置的复功能和弦连续进 行,这些复功能和弦因不稳定功能和弦结构复杂化造成和声关系的变异与发展. 2,传统功能和声进行中功能关系的变异 传统和声进行中的和弦功能分为两种:一为稳定的主功能,二为不稳定的属与下属功能. 如果将稳定功能与不稳定功能相互转换,或者是将不稳定的属与下属功能相互替代,和声关系 就会大大变异,但这种变异与传统和声关系仍有直接的渊源,属于近亲关系. (1)非I级稳定功能的出现 传统作品结束时,和弦音一定要停在稳定的主和弦上,如果没有停在稳定功能的主和弦 南京艺术学院J0URzALo1zNJ芝oAR1-?芝?TITU1.m一音乐与表演MUlc8lPERFo王Ncm一8?.o4音乐创作理论及作品分析一0?0一 上,而是停在一个不稳定功能的和弦上,就会使该和弦的功能从不稳定转化为稳定,因为它无 须再解决,音乐以它而终止了,这就形成了非I级稳定功能,而原稳定功能则相对取得了不稳 定的意义. 如【例3】Schonberg勋伯格:《空中花园的书》第十首 “一 I,:, 在勋伯格的这个终止中,G音上的主和弦带有三个没有得到解决的和弦外音音(降E,F和 升A),担负着音乐中主和弦同等的作用. (2)不稳定功能相互代替 这种不稳定功能相互代替主要发生在主调的不稳定功能与副调的不稳定功能的结合中,用 主调关系调的某个和弦来代替主调上的不稳定和弦. 如【例4】Strauss施特劳斯:《莎乐美》 .llr’LIl IL一 低音谱表上原应是升c大调的属九和弦却被高半音副调的不稳定和弦所代替,在A音上建 立的这个不稳定和弦完全承担了原属和弦的功能. (3)非同一调式和弦的平行进行 非同一调式和弦的平行进行是指并不都存在与同一调式之中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音程或和 弦的连续进行.平行的声部具有声部层或旋律线的意义,实际上,和弦平行进行中和声进行的 意义已经很弱,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音色的旋律带.由于非同一调式的平 行和弦进行打破传统和声功能性序列规律,改变了调式布局,出现不同的和声色彩变换,使音 响显得更为丰富. 如【例5】Schonberg~’J伯格:《空中花园的书》第三首 tJ 善b毒hik: 勋伯格在这里采用了非同一调式和弦的平行进行,打破了原有调性的一致性,使原有功能 和声进行关系产生了变异. (4)持续性和声的运用 持续性和声指的是在一个音乐段落中,同一个和弦较长时间地保持.持续性和声的和弦结 构是多种多样的,持续性和声的和弦可以持续在上层声部,中层声部或是下层声部,在和声进 行停滞的同时可以有其它旋律或副旋律声部的流动,甚至可以有其他层次不同调性的和声进行 与之结合.持续性和声实际是传统和声中持续音的进一步复杂化,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应用十 分广泛,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 (三)多重调性思维的建立’ 由于半音化的高度发展,调性控制范围的不断扩大,带来和声功能的削弱与调性的模糊不 清,调性思维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产生了新的调性处理方式. 1,各种非传统和声材料的使用 近现代作曲家为了摆脱大小调的束缚,广泛采用了各种中古调式以 及各种人工调式音阶, 人造和弦等新的音乐材料和创作技法,形成了各种不同于传统大小调和声时期的风格.在音乐 创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选用高叠和弦,复合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附加音和弦以及线性 和声造成的偶然和弦等和声材料已成为一种必然,并由此带来多重调性思维的变化. 2,复合和弦的运用 复合和弦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和弦纵向结合而形成的和弦.这些纵向结合的和弦具有相 对独立的形态,复合和弦中所包含的子和弦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从复合的状态来看, 可以是分层化的,也可以是包置式或交叉混合式等. 如【例6】Bartok巴托克:《匈牙利民歌20首》第二集,第6首 由于上下两个不同调性的和声进行纵向结合,使得纵向和弦的性质变得复杂化,从而带来 和声功能的削弱与调性的模糊不清. 3,各种人工音阶,人造主和弦的使用 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大量引人各种中古调式及各种民间调式已成为一种趋势,显而易 见,这种新的不同于以往大小调的调式音阶,会给音乐带来一定的活力.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 展,会形成各种个性化的主题材料,使音乐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发展的作曲家有时会在作品中使用不协和和弦作为调性中心的主和弦,该和弦是独立的, 无须解决,因而这种调性与协和的古典调性相异,呈现为不协和的状态. 如【例8】Schonberg勋伯格:《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 由于大量使用在全音阶基础上的平行增三和弦,使得调性呈现不协和状态. 南京艺术学院JoURzALozNJ乏0》RT?乏?Tl1I与m一音乐与表演Uslc8IPERF0王Ncm—N8?.o音乐创作理论及作品分析一0?一 (2)松散的调性 在音乐作品中,由于各种调式的普遍应用,以及大量非功能和声进行的出现,往往导致调 中心难以建立,除重要的结构部位赋予了和弦特殊的意义以外,大多和弦之间的关系是松散 的,整个调性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 如【例9】BergI)3.尔格:《沃切克》第三幕 i军军罕军 l善季I 这种音群与奇特的和弦会导致调性产生松散的状态. (3)转换的调性 在近代音乐创作中,有些作品使用从副调开始的方法进入音乐;有些作品在尾声中调性偏 离并结束在副调上,这两种方式都会动摇主调的地位,并使作品呈现出转换的调性的特征.调 性变换的处理方法也非常多样,但向远关系转调是作曲家最常用的手法,常采取等音变换,即 突然转向远关系调或又迅速地回到主调,如在肖斯塔科维奇《24首序曲与赋格》第22首g小调 赋格中,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个典型.L3 (4)泛调性的运用 泛调性是指一首乐曲或一个段落没有建立起十分明确的调中心,但又不是无调性,只是调 性处于飘浮不定的状态,是主音游移不定的调性风格. 如【例1O】Bartok巴托克:《钢琴即兴曲》 一 — tJ’r,J=,!—,一r’77 l U}H?一—,—.—,一一/. 在巴托克的《钢琴即兴曲》中,出现不少泛调性的片段. 5,多重调性,立体化的和声思维 多重调性是指同一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性结合,是近现代音乐创作中调性思维的一 个重要特征,它发展了传统和声中的调性思维观念,使和声结构由单一调性结构转向复合调性 结构,由平面化结构转为立体化结构.多重调性,立体化和声手法在为近现代音乐带来了新的 音响,新的色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复杂的和声动力,这种多调性风格对于单一调性功能和 声体系是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在这种多调性,多中心的形式状态下,调性之间的 相互交错,重叠,补充,对抗,势必导致调性的游移与和声的模糊. 二,和声游移的音乐功能 和声游移是和声技法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通常指在传统和声进行中的某些和弦结构或 和声序进不能明确表明调性或具有多重调性意义.在传统调性功能体系的和声理论中,更多强 调调性的功能逻辑,对于和声游移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论述较少.然而和声游移技法在实际音乐 创作中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和声中的游移思维会导致音乐作品中种种游移,模糊和声技 法的形成,这种和声技法会促使音乐产生不稳定,紧张等多种变化,从而推动音乐的不断发展. (一)非传统和弦结构的纵向和声游移增强音乐的紧张度 和声音响紧张度的基础在于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的程度,凡和弦中所包含的音程的不协和 度越强,则和弦的紧张度也越强.非传统和弦结构的纵向和声游移在和弦结构问题上不断求 新,突破了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的束缚,将和声纵向音响调式风格化,并大胆扩展传统和弦结 构,形成各种非传统和声的材料,以此增强音响的不和协性与紧张度,创造出个性化的和声语 言.由于非三度叠置和弦具有不同和弦的复合性质,因此,音响效果就要比单纯的三度叠置和 弦有更多的变化与更大的尖锐性.因此,非传统和弦结构的纵向和声游移,不仅使音乐作品增 加了许多新的色彩,而且更增加了和声音响的紧张度. (二)调性扩展中的和声游移拓宽音乐的表现力 “调性材料是音阶,调式,和弦,功能及调关系的总称,在这些因素中,调式是根基”.[41123 调性扩展常表现在调式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上,”调式的综合性是指在音乐作品横向上的综合运 动——表现为旋律形态;调式的多样性是指在音乐作品纵向上的叠置——表现为和声形态”.l411甜 在这种不断扩大调性和丰富和声语言的进程中,最后会使”主音”的 中心力量削弱和松懈,从 而达到模糊各个调性关系的目的.我们在德彪西,拉威尔,巴托克,瓦格纳等作曲家的作品中 都可以看出其和声语言的丰富性和调性活动范围的广阔性.事实上,这种音乐技巧的主要特征 之一,就是依靠变化半音的帮助来形成一种随时可用而又最为灵活的手法,借以抒发那种足以 代表作曲家性格的感情和思想.调性扩展注重声部横向与纵向的变化,通过扩大调式音级的领 域,使旋律出现丰富的色彩性和更加自由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音乐也会产生一种不安,飘 忽不定之感,导致调性模糊,游移,从而拓展音乐的表现力. (三)非同一调式平行和声的调性游移增强音乐形象内在的动力 非同一调式的平行进行是指依附于旋律的平行和弦并不都存在于同一调式之中,有时借用 其它调式的和弦来进行填充,即融合多种调式和弦的平行和声进行,不同调式和声的融入,使 得并行于旋律的平行进行中,出现不同的和声色彩变换.这种技法通常表现在级进式的线条进 行当中,即在音乐进行中,各声部的节奏保持一致,而音程之间以二度的关系做上行或下行级 进进行.这种技法可用在任何两个声部中,也可用在多个声部中,同样 都会体现出多声复杂的 调性思维观念.非同一调式的平行和声进行会打破传统和声功能性序列规律的和声进行,在调性 上产生游移,并刻画出复杂多变的音乐个I生,从而推动音乐的发展,增强音乐形象内在的动力. (四)持续和弦与线性声部相结合的和声游移使音乐形成两极对峙 持续和弦与线性声部平行进行的结合,很显然是作曲家出于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性而刻意 构思的,它体现了音乐动静结合的特点.持续和弦是”静”态的,它代表着稳定,这种稳定因 素同时也坚定了音乐的稳定性;线性声部是”动”态的,它代表着不稳定,体现了心境的复杂 性,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感.这两种音乐状态的结合扩大了传统的和声意义,在和声上产生游移 态,使音乐在空间上形成了两极对峙.持续和弦与线性声部进行的结合使用,在音响上会出现 很大的对比,线性进行的声部因持续和弦音的静态会显得更有动感,而持续和弦音因线性声部 的流动进行又会给音乐带来很好的稳定性,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结合,使音响有一种潜 在的,强大的推动力,借以体现矛盾中有和解,焦急中有平静的对比心理. (五)对比性的和声游移处理增加音乐的戏剧性 对比性的和声游移是和声游移手法的重要特点,没有对比性的和声处理,不可能塑造各种 音乐形象;没有对比性的和声处理,也就没有音乐的戏剧性.和声具有形象意义,它的各种材 料具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与意境.在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对比 性和声游移的这种作用为人们所认识,所创造,用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塑造更丰富的音乐形象. 对比性的和声游移一方面表现在调式调性的对比上,常用不同性质的调式调性来进行对 比.在调性上,常运用调性远近关系的对比,调性之间的不同音程关系的对比等;在调式上, 常用平行大小调与同名大小调的对比,还有自然大调式与和声大调式的对比等.这些调式调性 的对比常使和声产生较大的游移性,这种和声的游移态会增加音乐的戏剧性. 另一方面,对比性的和声游移还表现在和声材料的对比上,常以自然音体系与变音体系的 和声材料为主要的对比.在调式内部的和声材料对比中,包含了不同功能和弦的对比;在自然 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与变音体系的和声材料的对比中,各种变音体系 的和弦在达到戏剧性的和声 游移效果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和声游移的对比是由于音乐内容表现与音乐结构发展的需要 而产生的处理方法,通过和声游移上的对比,配合其它的表现手段,可以刻划出不同的音乐形 象,造成更大的戏剧冲突,并更好地推动音乐内容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和声的对比并不是 南京艺术学院JouRzALomz芒艺0RT?芝?T1.rUTm一音乐与表演MU?Ic8IPERF0R互NcE—N8?.0.I音乐创作理论及作品分析一0?|4一 各种和声手法的拼凑,并置,而是建立在整个音乐逻辑发展基础上来进行对比的.正象在一个 戏剧中有不同的场次一样,这些场次都是整个戏剧内容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复合功能的和声游移思维使乐思更具立体感与复杂性 由于复合功能的和声游移是由不同性质的和弦造成的,因此,音响效果就要比单纯的和弦 来得更复杂,它的紧张度也就要比单纯的和弦来的更大,更尖锐.复合功能的和声游移思维是 调性思维游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发展了传统和声中的调性思维观念,使和声结构由单一调性 结构转向复合调性结构,由平面化结构转为立体化结构,同时还使音 响更有立体感与复杂性. 在不同力度,音色的配合下,复合功能的和声游移既可表达强烈而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又可描 绘纤细,飘渺的音乐形象.这种复合功能的和声游移思维会给音乐创作中带来新的可能性,它 既是在传统和声基础上的发展,又具有新的风格与新的效果,这种新的音响与新的色彩不仅能 产生了强烈的和声动力,而且,可以使音乐表达的更加深刻,使乐思更具丰富性. (七)多种调式下的和声游移增强音乐的色彩性 和声的色彩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和声的色彩与不同的调式有关系.由于各种调式音 级之间的音程有不同,因而建立在这些不同调式上的和声色彩也有不同.例如同属于小调类型 的各种调式,在和声的色彩上就存在着许多差异.由于调式综合,各种不同的和弦以及和弦音 的数量的不同,会产生更多的和弦,这些和弦在和声序进中常常会打破了原有的调性,调式基 础,失去了传统的功能性,造成调性游移.由于多种调式的结合,会使和声产生多层次结构, 不同的调式可以有不同的和声色彩,而这些不同的和声色彩同时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使和声的 调色板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混合色彩,从而增强整个音乐的色彩性. 结语 当今的音乐创作越来越强调创新,随之而来的是创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每个作曲家都在 寻找与众不同的切入口,或热衷于发明标新立异的技法等等.如何在传统的技法中追求创新, 如何运用已有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当今音乐创作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和声 游移手法虽然是一种传统技法,理论上也并不复杂,但对推动音乐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表现 作用,同时也会给听众带来新鲜的音响效果.笔者认为,和弦结构形态上的多重性,多义性以 及和声序进的多样性务必会导致调性以及和声产生游移.不管是由单个自然和弦获得的明朗纯 净的色彩,还是由复杂的和声运用带来的微妙斑谰的色彩变化;不管是和弦结构纵合游移,还 是和声序进横向游移,都可以看出作曲家在调性关系与和声连接上对丰富音乐表现的追求.从 这点意义上看,和声游移手法对当今的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陈大明:近现代音乐中音高耗散结构的最初理论构架——论和声 的游移及技法的形成与延伸【c1.全国和声论 文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三>冲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节组委会,2005:136. 【21徐平力:大小调和声的解体与调性思维的发展卟全国和声论文理论与教学研讨会<三>.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 代音乐节组委会,2005:4. f31陈铭志: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曲》U】,音乐艺术.1999(4):38. 【415-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5】【英】莫?卡纳.当代和声——二十世纪和声研究【M】.冯覃燕,孟文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王晓俊)
本文档为【[word格式] 论和声游移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功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