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小组学习记录

数学小组学习记录

举报
开通vip

数学小组学习记录数学小组学习记录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6、14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 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而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过程~探索...

数学小组学习记录
数学小组学习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6、14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 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而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和完善过程~探索、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是包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精神价值、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发展基础上的素质培养~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由此使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实现教材作为范例的基本功能。可以说一~现在的各科实验教材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新教材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地接受学习是其基本特征。新的课程教材理念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与环境意识~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课程功能~在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观察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这为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明确具体的导向。新的课程教材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适应性。1(教材内容总量上通过进一步删减~降低难度~克服“繁、难”的弊端。如数学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第一学段控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不超过三步,~不要求学习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删除根式的运算,淡化公式的记忆和计算等等。2(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努力提升学习生活质量~克服“学科中心”的倾向~避免“偏”的弊端。如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1 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成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家庭~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这些单元的选择不仅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十分符合初中新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需要。3(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新成就的联系~体现时代感~克服“旧”的弊端。如人教社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新教材中都专门设有“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密切联系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社会实际~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四,教材的整合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求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音乐、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等综合课程的开设~在教材编写上逐步得到体现。新的教材编写理念要求~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促进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五,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师生互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 ,六,新教材编写要富有弹性~为学生的发展留出空间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具有一定弹性。如在数学第一学段的教材编写上~要求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可以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栏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七,新教材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新教材应充分考虑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作用~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人教社的新教材大都提供了有关网站~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此外~人教社还建立了人教网~作为各科教材的延伸~不仅大量提供由于课本篇幅所限而无法纳入的阅读材料和拓展学习的有关资料~而且及时推出由于课程教材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所来不及更新和提供的最新材料~从而使教材在系列化方向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7、10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关注学情 备好学生 关注学情~备好学生”已嚷嚷了好多年~自我感觉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但沈主编这席话却让我们不得不再次诘问自己:教材研读~真正是从学生的视角去审视的又有几何,平时好像都满足于我读懂了什么~臆想着怎样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怎样的活动他们才能更好地探索。却好像极少考虑教材内容及其表述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哪些能读懂~哪些还不太清晰、甚至会造成误解,教材设计的活动~从他们的角度哪些操作存在困难~是否感到无所适从~哪些又太浅显~可以进一步挖掘。 在没有为学生读懂教材的情况下~去“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内容的重组和二度开发~我们认为这是盲目可笑而又危害无穷的。有鉴于此~我们将研究的专题定为“从学生视角研读教材”~以此敦促自己能真正走近学生~换位研读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题图、每一句话语~期待着我们的教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逐渐接近甚至达到低负高效的理想境界。 依据学生阅读视角让素材“明晰化” 现行国标本人教版数学教材一改传统教材内容陈旧枯燥、呈现形式单一的“面目”~图文并茂~可谓是“色”“香”“味”俱全~颇受学生欢迎。这种编撰形式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生活场景~符合我们平时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一定程度地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随之也带来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主题图时能否完全看懂图意~能否准确把握和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会不会造成误解~从而人为的使他们的解题过程遇到重重阻碍。 〖案例一〗 右图是第六册教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复习第6题~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此题很简单~只要先算出每种玩具的半价是多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却发生了偏差~因为“一律按半价出售”这句话是标在玩具汽车和坦克上方的~指向不是非常明确~有少部分学生就认为只有这两种玩具是半价出售~其它玩具还是按原价出售~而实际上是全部玩具都按半价出售。因而~在另一个班教学此题时~我先让学生领会“一律按半价出售”的到底是哪些商品~为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扫清阅读上的障碍。 〖案例二〗 左图是第七册教材“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第5题~在教学中我直接让学生自主练习。结果~统计显示~任教的两班共76位学生中~有21人,包括因不明确而来问我的同学,因弄不清货架上哪个是面包~哪个是蛋糕~而导致在解决下面两个问题时~列式错误。 以上两例给我们启示:在研读教材时~不仅要去关注习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能不能理解~更要去关注这些主题图中的某一句话他们能读懂吗~他们会怎样认为,主题图3 中的每一件物品他们都知道是什么吗~有没有必要再添上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明一下。只有素材明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不会无所适从~才会游刃有余。 依据学生经验视角让素材“平民化” 新课标倡导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都来自于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这些看似来自于生活的素材是否真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的方式是否便于他们分析理解,素材叙述的语言是否利于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联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分析思索的。 依据学生的思维视角让素材“立体化”。 教材中安排的学习素材是针对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预臵的~而教学目标又是依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设臵的~因此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但上述案例却提醒我们:最了解本班学生思维视角的是我们~最了解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的还是我们~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素材研读时~可以适当地依据学生的思维视角、实际学情将教学素材的功效最大化。由浅表的及深层的~由外显的及内隐的~由个别的及一般的~使素材能“立体”起来~内涵能丰富起来~也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丰富的过程”。 当然~这仅是我们侧重于“教材练习素材”而作的一些浅层次的理解与尝试。“从学生视角研读教材”还可从很多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通过我们详实的调查分析~真实的研究记录~忠实的尝试实践~我们会从学生身上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努力 4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9、3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活用小学数学教材 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在教材“百花齐放”的今天~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也只有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却随意超越教材~造成基础的缺失~所以用好教材显得尤其重要。 一、丰富内涵~让教材亮起来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数学教学往往是由一些习题组成~学生在读题、与习题对话时往往只是很表面地去认识它们~觉得无趣~如果我们能从看似平淡的习题中~挖掘出习题素材本身蕴涵的有价值的信息~让习题生动起来~就能取得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效果~使学生认识到透过数学这扇大门可以理性地认识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改头换面~让教材新起来 教材中一些例题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激不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更主要的是各地学生情况差异较大~适合此地的教材未必适合彼地~但只要我们在不改变原有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改头换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一定会产生浓浓的兴趣。 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正如杜威所说: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书本中~我们应该把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并且利用一切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所用。 三、动手实践~让教材动起来 希腊有句谚语: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如果让学生平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经历感受教材~将更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也不是通过简单的讲授教会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充分利用了每个学生甚至每个家庭和社会的资源。 四、生活运用~让教材活起来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使枯燥的题目变得熟悉而亲切~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我曾引入三条网上新闻。 从这三则新闻~你知道了什么,其实除了这些表面的显性信息之外~这些新闻中5 还含有背后的隐性信息~同学们能不能用百分数的知识将它们找出来呢,只列式不计算~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出十多种算式~通过分析知道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它表示什么意思,哪些算式是错误的。 学会分析、组合、处理信息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通过寻找信息背后的信息~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法国人文主义学者蒙田说:我希望世界是我学生的教科书。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社会、生活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而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活用教材~让这些“活性”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6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9、4 地 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张柏、陈海、陆存森、于文福、李梅、辛红艳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设计思路 (一) 关于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体验(体会)、探索 (三) 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符号感主要表现,空间观念主要表现,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推理能力主要表现。 (四) 关于实施建议 7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材的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10、10 地 点 中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于文福、李梅、陈海、张柏、辛红艳、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臵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1、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1、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8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10、15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活用教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根本上给学生“让位还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灵活运用好现行教材~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让教学内容不仅体现未来社会的需要~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思考方法~而且还要求体现出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用数学。 学习材料生活化。 1、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和发明创造。教师应少讲多听~提供较真实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真实的而非人为的问题。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意图~让其材料生活化~同时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材料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深入认识到实质的“内部实质”~才能大胆的探索~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使分析处理的能力得到培养。 ,、结合实际~选择学习材料。现所使用的教材~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创造性~把学生的水平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实质~尽可能的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恰当的改造和替换。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加强实践~汲取学习素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他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现行教材多信息量~但缺乏知识的深化~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就注意把师大版、京版及现代小学数学中知识的精华容于本册教材中~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要善于领会和发掘教材意图~要尽量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环境资源~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活用教材~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凸显生命的活力。 10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活动记录 时 间 2009、11、21 地 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课题小组数学组6人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活动主题:学习数学课标 学习内容: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6、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7、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8、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9、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10、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1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1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13、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14、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15、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6、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7、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11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9、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0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11、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12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组实施阶段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11、22 地 点 光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 辛红艳 张柏 陈海 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学习主题: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在现行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与数学知识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为依据~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一、符号思想 在全球信息化~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符号思想在世界得到广泛交流和重视~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符号大致可分为:数学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和计量符号四大类。本册教材在“数的产生”一课中~介绍古时人们用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等~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这种符号化有一个“具体—表象—抽象—符号化的过程~且具有符号化语言的浓缩、简洁、明了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益。 教师在备课挖掘教材的隐性资源时~要使符号思想在实验教材中得到更多的渗透和广泛运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符号的思想。 二、模型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强调数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 三、极限思想 本册教材中“直线、射线和角”知识点~蕴含了极限的思想: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由无数点组成~但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注意极限思想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引导猜想、操作、验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极限的思想。 四、类比思想 类比可以发现知识的共性~找到知识的本质,没有类比~就无法归类~无法迁移。但也必须注意~类比得出来的不一定都对~有的还须验证。 本册教材在呈现计数单位以及关系时~可以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与“万”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利用类推迁移方法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突出规律性。同理~由个级的读写法迁移类推到万级、亿级和大数的读写法。 五、转化思想 13 小学教学中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有:化整为零、化曲为直、化生为熟、化静为动、由此及彼等。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各知识版块之中~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不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也没有游离于知识之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要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按章节及知识板块考虑应渗透哪些~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并列为教学目标~使渗透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14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学习记录 时 间 2009、12、15 地 点 关盘教室 参加人员 李梅、张柏、陆存森、辛红艳、于文福、陈海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活动主题:学习数学课标 学习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臵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臵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 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5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 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 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16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材 的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学习记录 时 间 2010、3、6 地 点 中年组办公室 参加人员 李梅、陈海、于文福、张柏、辛红艳、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研读教材,小学数学教学的立足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数学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一册教材、一个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更要从微观的角度深刻研究每一课时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层次和编写意图~着力读懂、读透教材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道习题~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内涵。只有在真正把握好了教材~我们才有可能用好、用足教材~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精加工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水平。研读教材~这是对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意指在设计教学中既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教学设计的立足。 一、研读教材 —— 架起课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桥梁教材是承载课程标准理念的主要载体~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教与学的主要凭借。如何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 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主题图何为, “ 主题图 ”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 “ 主题图 ” 主要是以 “ 场景 ” 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但教材是静态的~教材中的主题图是 “ 半成品 ” ~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所以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 “ 主题图 ” 的应有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 中《十几减几》一课~教材呈现了两只小猫 “ 观金鱼 ” 的场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 “ 小猫钓鱼 ” 的情境~然后出示挂图~直接端出书上的问题~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显然老师就缺乏对主题图的深入研读~没有领会到主题图中蕴涵的 “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 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到不同信息 ” 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学的主线应该是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2 (横向例题何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呈现都负载着一定的知识结构~除了认真体会主题图的意图外~还需要对本单元中的例题与例题之间进行比较~辨析每个例题的侧重点~找出知识的连接点~从而正确地领悟和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 3 (纵向章节何为,教材中很多知识领域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在研读教材时~就要对相关的前后章节做系统的了解~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钻研和分析。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驾驭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否则教学就只能停留在 “ 教教材 ” 的水平上。 17 以第一学段各册教材中《统计》内容为例。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教材有关统计的内容在中高年级才出现~而新编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就单独设单元进行编排。纵观第一学段的六册教材~《统计》共编排了四次~经过分析比较~我们会发现每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侧重点都不相同。 二、超越教材 —— 在感梧教法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仅有研读是不够的。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对教材中的某些不足~要大胆地改进、补充和重组~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 (透过静态的文本看到动态的过程。 2 (透过学生已有经验看到学生的发展势态。例如: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一课。教材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大战牛魔王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认知是由浅入深的~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整数早于小数、分数。而故事中首先出现 “ 金箍棒长 0 ( 009 米 ” ~学生很难迅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还不够深。于是我们大胆调整教材~教学时在动画中先出示整数结果 “ 金箍棒长 9 毫米 ” ~继而变成 “9 厘米、 9 分米、 9 米 ” ~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启发学生: “ 到底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统一为毫米作单位。引出等式右边的一组数据 29 毫米、 90 毫米、 900 毫米、 9000 毫米。 “ 还可以统一为米作单位。 ” 再分别化成小数 0 ( O09 米 、 o ( 09 米 、 0 ( 9 米 、 9 米 。然后进行相关的比较 …… 这样的呈现顺序~既符合学的认知规律~又不违背教材的编写意图~还体现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经过对教材的研读、感悟、创造~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得以彰显。 3 (透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新教材相对集中的练习比较多~在这种练习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实际的操作思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有可能地把知识串联起来。教师要对教材中大量习题的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把握~提高认识。尤其是在新教材中~改变了以往一道例题配几道同类习题的形式~在例题和习题之间的新授与巩固练习的对应联系已经与以往不一样了~其边界也比较模糊。因此~我们要在注重习题的练习巩固这个短期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习题的长远学习价值~通过解题来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中的每一道习题进行充分研究、细心揣摩~透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将习题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其应有价值。 总之~教师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研读、教法的感悟~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教师、学生、各种设备、资料、环境等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课程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起来~“实”起来。 18 《就地取材 盘活课程资源 有效使用小学教 材的研究》课题实施阶段小组学习记录 时 间 2010、4、8 地 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于文福、李梅、陈海、张柏、辛红艳、陆存森 主 持 人 辛红艳 记 录 人 张柏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新课程的实施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深思的课题。在教学中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教材数学”到“生活数学”的转变~使学生学习数学回归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观~不再把数学课程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应该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即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学科性~更要体现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按国家课程标准编订的新教材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像《比一比》、《位臵》、《找规律》、《统计》等都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19 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4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将“多彩生活”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无数成功的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数学例题生活化~知识易懂易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们普遍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一课时~如果以单纯的传统形式呈现~制作或画一个钟面~转动时钟的指针~机械地告诉学生“现在是几点几分”~让学生会认钟表~缺乏趣味性和现实性。教学时~教师可创造情景~利用CAI课件将每位同学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洗刷完毕上床睡觉的情景制作成动画~让学生说出做每件事的时间~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再在每个场景上显示钟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相应的时刻。让学生把时间观念同自己每天的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在拓展环节我有意地安排了一组在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表显示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学生更是反映强烈~争强着回答~这样~学生的学习处在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其实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就让学生拿实物参与表演~配上超市的画面~并加上我的旁白:“今天~老师在京华超市买了三瓶橙汁~我喝了一瓶的三分之一~张强喝了一瓶的二分之一~杨婷喝了一瓶的四分之一~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三个人谁喝的多,”同时用CAI课件演示三瓶喝去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比较、观察~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数学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20 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尝试着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数学学习应该是 “书本中学数学”和 “生活中做数学”并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在课堂上创设“红领巾市场”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实际进行交易~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并进行计算~做到算对钱~不出差错~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将“生活经验”引入“数学课堂”~注重情商培养。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师生融融的氛围~会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 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 “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把学过的图形,纸片,拼组成一幅图画~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由什么图形组成~甚至将玩具“七巧板”、积木拿到课堂上~进行拼组~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 同时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要靠教师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21
本文档为【数学小组学习记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3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