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剂学总结

药剂学总结

举报
开通vip

药剂学总结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用溶剂种类:水、乙醇 (1)水:最常用的极性溶剂;理化性质稳定,机体组 织生理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 多制备成水溶液。 (2)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醇类与多元醇;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亚砜类。 2、(1)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因素: 1)药物的分子结构          2)溶剂化与水合作用          3)晶型 4)溶剂化物                5)粒子大小              6)温度 7)p...

药剂学总结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1、药用溶剂种类:水、乙醇 (1)水:最常用的极性溶剂;理化性质稳定,机体组 织生理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 多制备成水溶液。 (2)非水溶剂:药物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醇类与多元醇;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亚砜类。 2、(1)影响药物溶解度因素因素: 1)药物的分子结构          2)溶剂化与水合作用          3)晶型 4)溶剂化物                5)粒子大小              6)温度 7)pH值与同离子效应        8)混合溶剂              9)添加物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①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②分子量大,增溶小 ③加入顺序 ④用量、配比 3、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 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3、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因素 (1)固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溶出速度越高 (2)温度:温度升高,溶出速度增加 (3)溶出介质体积:介质体积小,溶出速度慢 (4)扩散系数:扩散系数大,溶出速度快 (5)扩散层厚度:扩散层厚,溶出速度慢 第3章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指那些具有很强表面活性、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 (1)离子型(水中解离):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 (2)非离子型(水中不解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应用:乳化能力较好,遇酸不稳定,电解质可使之盐析,有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叶桂醇硫酸钠,SLS),乳化性强,稳定,对粘膜有刺激性,主要做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用于片剂润湿剂或增溶剂 (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的增溶剂;较好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好,去污性强; 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力强,毒性小。 特点:适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淀。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酯:HLB为 3-4,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2、蔗糖脂肪酸酯:不溶于水,可形成凝胶, HLB为5-13,表面活性弱,作 O/W 型乳化剂、分散剂。 3、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HLB为1.8-3.8 ,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常与吐温配合使用,用于搽剂,软膏。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 增溶作用不受 PH影响,可作增溶剂、分散剂、润湿剂及O/W型乳化剂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 Myrij ,具有较高的HLB值,亲水性较强,可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 Brij ,具有较高的HLB值,亲水性较强,可作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平平加 7、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Poloxamer,普朗尼克 Pluronic,增溶作用弱 Poloxamer188 (O/W 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是一种O/W型乳化剂,用于静脉乳化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化学性质 1、HLB值: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即HLB值。 HLB 3--6:W/O型 HLB 8--18:O/W 型 HLB 7--9:润湿剂 HLB 13-18:增溶剂 2、HLB值的作用: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小则亲油性强;HLB值大则亲水性强。 3、HLB 值(混合)的计算 4、Krafft点:溶解度在某一温度K点急剧升高,转折点K对应的温度称克拉费特点(Krafft point)。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5、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基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溶液变浊,称此变浊温度为昙点(Cloud point),亦称浊点。如:吐温类有(吐温20为90℃、吐温60为76℃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 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则昙点越低;在碳氢链长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昙点越高。 6、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①增溶剂 ②乳化剂 ③润湿剂 ④起泡剂和消泡剂 ⑥去污剂 ⑦消毒剂、杀菌剂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1、分类: (1)按分散相直径 ①小分子真溶液 <10–9 m(1nm) ②胶体分散体系  10–7 ~10–9 m(1-100nm) 胶体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纳米微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等。它们的粒径全都小于100nm。 ③粗分散体系 > 10–7 m(100nm) 粗分散体系的微粒给药系统包括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等。它们的粒径在500nm~100 m范围内。 ④微粒分散体系  10–9 ~10–4 m(1nm-100μm) (2)按微粒给药系统 500nm-100μm:混悬液(Suspension)、溶胶(Sol)、乳剂(Emulsion)多层乳剂. 1-1000nm:微乳剂(Microemulsion)、亚微乳剂(Submicronized emulsion) 微囊(Microcapsale)、毫微囊(Mano—capsale)、脂质体(Liposome) 微球剂(Microsphere). 2、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中和部分电荷,ζ电位在20—25mV,疏松,不结块(絮凝剂—电解质)。 反絮凝:ζ电位在>50mV,阻碍聚集,结块,不易再分散(反絮凝剂—电解质)。 (1)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降低ζ电位,出现絮凝状态,微粒形成疏松体,但振摇可重新分散均匀 。加入的电解质叫絮凝剂。 (2)加入电解质,升高ζ电位,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间的聚集,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3)同一电解质因加入量的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如三氯化铝)等。 (4)离子价数越高,絮凝作用越强。当絮凝剂的加入使ζ电位降至20~25mv时,形成的絮凝物疏松、不易结块,而且易于分散; (5)增加离子浓度,降低双电层厚度,可促进絮凝; (6)高分子电解质,如羧甲基纤维素等带负电荷,低浓度时具有絮凝剂作用;若同时使用带正电荷物质会发生聚集,促进体系絮凝; (7)加入高分子物质可在微粒周围形成机械屏障或保护膜,阻止絮凝发生; (8)有时加入带有某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可避免或减少由相反电荷造成的絮凝。 2)增加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方法: 加入絮凝剂;加入亲水性高分子物质;加入絮凝剂和亲水性高分子物质。 3)常用的絮凝剂与反絮凝: 絮凝剂:三氯化铝              反絮凝剂:枸橼酸钠 第5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1)制剂因素: PH值 、广义酸碱催化 、溶剂 、离子强度 、表面活性剂 、处方中辅料 (2)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和水分 、光线 、空气中的氧 、金属离子 、包装材料 (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1)改进药物剂型或生产工艺: 制成固体剂型、制成微囊或包合物、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 2)制成难溶性盐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粉体的性质 (1)流动性 1、评价指标: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压缩度来衡量。 (1)休止角:是指松堆积时料堆的圆锥斜面与水平角所夹的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认为θ≤30°时流动性好,θ≤40°时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流动性的需求。 (2)流出速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3)压缩度:压缩度20%以下时粉体流动性好。 2、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粒子大小 2)粒子形态与表面粗糙度 3)含湿量 4)加入助流剂的影响 3、改善流动性的方法 1)增加粒子大小:↓摩擦力、附着性和聚集性-片剂湿法制粒工艺; 2)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改变粒子形态,↓摩擦力; 3)含水量:黏结力↑,→干燥;过于干燥则引起粉尘飞扬; 4)加入助流剂的影响:少量,滑石粉/微粉硅胶,密度:>0.4g/cm2 (二)吸湿性:指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 1、评价指标:临界相对湿度CRH:CRHAB= CRHA× CRHB,与各成分的量无关; 物料的CRH越小则越易吸湿;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值比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CRH值低,更易于吸湿 2、临界相对湿度CRH意义: ①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 ②为生产、贮藏环境提供参考; ③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 (3)润湿性:是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现象,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现象。 1、评价指标:接触角θ预测固体润湿情况;接触角θ越小,润湿性越好,0°-180° 2、粉体润湿性影响固体制剂质量:如崩解、溶出等。 第八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1、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测定哪些指标) ①渗透压 ②pKa与PH:药物的pKa值、环境pH值及药物解离程度的关系(滴定法) ③表面张力 ④粘度 ⑤溶解度:平衡溶解度、pH-溶解度曲线 ⑥分配系数KW/O:反映药物的亲脂性(萃取法) ⑦熔点和多晶型:溶出速度法、红外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法、热显微镜法 ⑧吸湿性:重量法;贮存环境RH应低于该药物的CRH;大多数药物置于RH<50%、合适的包装 ⑨粉体学性质 ⑩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动力学参数 第9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 1)优点 分散度大,吸收快。 引湿性药物、胃有刺激性药物较为适宜。 给药途径广泛。 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尤其老人小孩。 某些药物制成液体有利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2)缺点 易受分散介质影响引起药物降解; 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 水为溶剂---易霉变,需加防腐剂; 非水溶剂常有药理作用; 非均相液体制剂-----物理学不稳定; 包装材料要求高、易产生配伍变化等。 2、质量要求(规定) 均相---澄明溶液, 非均相---药物粒子应小而分散均匀; 浓度应准确; 口服---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无刺激性; 防腐能力,不应发生霉变; 包装容器应适宜 3、按分散系统分类 ①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 ②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溶胶剂(1~100 nm) 混悬剂(> 500 nm) 乳剂(> 100 nm) [药物以分子聚集态(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 ③不同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及其特征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nm) 特征 溶液剂 <1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溶胶剂 1-100 以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乳剂 >100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混悬剂 >500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聚法制备。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常用溶剂: (1)极性溶剂: 水:不稳定,易霉变 甘油:有保湿、滋润。含水 10%无刺激性,含甘油 30%以上有防腐作用。 (2)半极性溶剂: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 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聚乙二醇PEG:300-600,对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3)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 2、常用的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pH调节剂 防腐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金属离子螯合剂 增溶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 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如碘与碘化钾(KI)、乙二胺、苯甲酸钠 潜溶剂: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水+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pH调节剂: 防腐剂: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1)对羟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与Tween、PEG类等因产生络合不能合用) 2)苯甲酸与苯甲酸钠:PH4最适与尼泊金联用防发霉、发酵 3)山梨酸及其盐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抗氧剂: 矫味剂:改善制剂的味道和气味, 甜味剂(蔗糖、糖精钠) 、芳香剂(薄荷挥发油)、 胶浆剂(明胶、阿拉伯胶)、泡腾剂(有机酸 + 碳酸氢钠) 着色剂:改善制剂的外观/天然色素(胭脂红、氧化铁)、合成色素(胭脂红、伊红、苏丹黄...) 金属离子螯合剂: 3、增溶、助溶与潜溶有什么区别? 增溶是指形成胶束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吐温80) 助溶是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多为低分子化合物, 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如碘与碘化钾(KI)、乙二胺、苯甲酸钠 潜溶是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起助溶作用,水+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注:判断药物属哪类添加剂 第3节 低分子溶液剂 1.溶液剂:系指化学药物(非挥发性药物)的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溶液。 注意事项:溶解慢的药物,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易氧化药物可加抗氧剂;挥发性药物在最后加;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再加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助溶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适用于化学性质稳定的固体药物,一般药厂、药房都可配制 2、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等 3、化学反应法: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如复方碘溶液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碘搅拌使溶,再加水至全量成1000ml即可得。 2.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3.糖浆剂 :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g/m1)。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易被微生物污染,故应添加防腐剂。 4.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供外用或内服。醑剂的浓度比芳香水剂大得多,为5%~20%。醑剂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为60%~90%。 5.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溶剂—乙醇),浓度  10g/100ml;  20g/100ml 6.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甘油具有粘稠性、防腐性和吸湿性,对皮肤粘膜有滋润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起延长药物局部疗效的作用。常用于耳、鼻、喉科疾患。 第4节 高分子溶液剂 1.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制备经历的过程:溶胀过程(先吸水溶胀)和胶溶过程 胶浆剂  溶胀过程:有限溶胀、无限溶胀(明胶、淀粉、甲基纤维素、胃蛋白酶) 胶浆剂:带电性,电泳现象;高渗透压;高黏度;聚结性;胶凝性(凝胶) 溶胶剂: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电学性质,双电层,界面动电位,电泳现象,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第五节 溶胶剂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离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溶胶对电解质特别敏感,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所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保护胶体。 第六节 混悬剂 1.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2.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服从 Stoke定律 沉降速度的影响因素:(怎样防止或减缓粒子沉降) (1)粒度:减小粒度 (2)助悬剂: ;    ;亲水性 ,防止结晶转型;甘油、阿拉伯胶、MC、CMCNa (二)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疏水性药物水化作用弱,对电解质更敏感。亲水性反之。 (三)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在 20-25mV内,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絮凝:表面积A ;絮凝剂:适当的电解质,如枸橼酸盐;反絮凝剂:离子价数 特点:沉降速度快、沉降体积大、振摇后易分散  (四)结晶微粒的增长: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保持物理稳定性。 3、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其他:防腐剂等 (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的附加剂。 ①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及聚山梨醇 ②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阿拉伯胶类;2)合成:纤维素类(甲基纤维素...) ③触变胶: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 (2)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附加剂。 HLB为7-11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电解质:是混悬液处于絮凝状态,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AlCl3)等 4、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1)分散法 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 (2)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 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 (3)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一般将药物制成热 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的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5、质量评价方法(指标) (1)微粒大小的测定:质量、稳定性、药效、生物利用度 (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的容积之比。 F = V / VO = H / HO F越大,混悬剂越稳定,在 0---1之间 (3)絮凝度的测定:评价絮凝剂、稳定性;β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混悬剂越稳定。 (4)重新分散试验:剂量准确 (5) 电位测定                (6)流变学测定 6、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沉降速度慢;(2)沉降物易分散;(3)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4)化学性质稳定;(5)有一定粘度;(6)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 第七节 乳剂 1、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乳剂的种类:普通乳(1~100μm)、亚微乳(0.1~1.0μm)、纳米乳(10~100nm)、复乳(50μm以下) (2)乳剂的处方组成:油相(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水相(水或水溶液) 乳化剂(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2、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 O/W型乳剂:Tween,硬脂酸钠(钾)、泊洛沙姆等 W/O 型乳剂:Span,硬脂酸钙(铝)等 2)天然乳化剂(O/W型乳化剂): 阿拉伯胶类、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需加防腐剂) 3)固体微粒乳化剂: O/W型乳剂:Mg(OH)2、AL(OH)3、SiO2、皂土等;接触角 <90 ,易被水润湿。 W/O 型乳剂:Ca(OH)2、Zn(OH)2、硬脂酸镁等;接触角 >90 ,易被油润湿。 4)辅助乳化剂:(1)增加水相粘度:MC、CMC-Na、阿拉伯胶等 (2)增加油相粘度:单硬脂酸甘油酯、硬酯醇等 3、乳化剂选择: 1)根据乳剂类型(O/W,W/O);2)乳剂给药途径(口服、外用、注射); 3)乳化剂性能;4)混合乳化剂:加权平均值 4、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1)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 2)相容积比 5、乳剂的稳定性(不稳定性表现在哪?如何防止?) (1)分层:为可逆过程,振摇可恢复均匀分散;减小液滴半径、降低密度差、适当增加连续相的黏度可降低分层速度。 (2)絮凝:为可逆过程,絮凝时仍保持乳滴及其乳化膜的完整性 (3)转相:由于外加物质使乳化剂性质改变而引起, (4)合并和破裂:不可逆变化,保持乳滴的均一性,减少乳滴的粒径 (5)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中氧等)及微生物作用,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防止酸败方法:加入抗氧剂、加入防腐剂 6、乳剂的制备: (1)水中乳化法(湿胶法) 湿胶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成初乳,加水至全量,混匀即得。比例同下。适用于含黏稠成分药物 (2) 油中乳化法(干胶法) 干胶法,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比例:植物油为 4:2:1,挥发油为2:2:1,液体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为乳化剂 (3) 新生皂法 将油水两相混合,两相界面上生成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大于70度)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形成乳剂 (4) 两相交替加入法 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水或 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 (5) 转相乳化法 乳化剂溶于油相,缓慢搅拌下将预热的水相加入到油相→W/O的乳剂→继续加水→ O/W的乳剂;发生相转变,乳剂粒径较细 (6) 直接匀化法(机械法) 油相+水相+乳化剂;在机械力作用下形成乳剂:成形、粒度;主要使用于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乳剂。 (7)复合乳剂制备--(1)先将水、油、乳化剂制成一级乳;(2)以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 成二级乳。如制备O/W/O型复合乳剂,先选择亲水性乳化剂制成O/W型一级乳,再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在搅拌下将一级乳加于油相中,充分分散即得O/W/O型乳剂。 7、乳剂的质量评定 (1)乳剂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对不同处方乳剂进行稳定性比较 ) 1)显微镜测定 2)库尔特计数法 3)激光散射光谱法 4)透射电镜法 (2)分层现象的观察:加速观察乳剂的分层或沉降 4000r/min,15min ,不分层,乳剂稳定 3750r/min,5h(r=10cm),分层效果(自然条件),1 year                                (3)液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4)稳定常数的测定:越小越稳定 (5)黏度的测定 第十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一)灭菌制剂:采用某一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2)相关技术与理论 1、水的处理技术: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盐类、微生物及热原。 (1)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制得的供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检查项目包括酸碱度,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氨,电导率、总有机碳或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 (2)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无热原水;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 规定pH为5.0~7.0,氨浓度不大于0.00002%,内毒素小于0.25EU/ml,其他检查项目与纯化水相同。 处理方法:1)蒸馏法:多效蒸馏水器:耗量低、产量高、质量好 2)综合法:多效介质过滤-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多效介质过滤-电渗析-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多效介质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3)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制得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2、热原去除技术 (1)热原是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总称。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热原=内毒素=脂多糖。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2)热原的去除方法及应用 1)高温法;250℃,30min以上。(器具) 2)酸碱法;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液。(器具)  3)吸附法:活性碳用量0.05-0.5%(w/v)。 (溶液) 4)蒸馏法:多效蒸馏水机制备注射用水 5)离子交换;10%的#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和8% #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丙球注射液中热原。 (溶液) 6)凝胶过滤法;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水) 7)反渗透法;通过三醋酸纤维膜除去热原。(水) 8)超滤法;3.0~15nm超滤膜。(溶液)  9)其他方法如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以及微波等。 3、渗透压调节技术  (1)等渗溶液:物理化学概念=血浆的渗透压(可能会溶血)。注射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时称为等渗溶液。如0.9%的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注射液 (2)等渗调节方法 ①冰点降低数据法: W: 配成100ml等渗溶液所需等渗调节剂的量 a: 未经调节的药物溶液的冰点降低值 b: 1%等渗调节剂的冰点降低值 ②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等渗当量:是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NaCl量  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18,即1g盐酸普鲁卡因于溶液中,能产生与0.18g氯化钠相同的渗透压效应。 1g药物 = X g NaCl, 0.9%NaCl = 血浆渗透压 公式:W=(0.9 – E X)*V/100  W为配成等渗所需加入药物的量(%,g·ml-1); E为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 X为100ml溶液中药物的克数; (2)等张溶液:生物学概念=红细胞膜张力(不会溶血)。 注:药物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时,等渗和等张相等; 0.9%的氯化钠溶液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 4、灭菌与无菌技术 灭菌: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将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及其芽孢全部杀灭或除去的手段。 无菌:在任一指定的物体、介质或环境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 (1)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 1)干热灭菌法:适合玻璃、金属、纤维制品耐高温固体药品或试剂湿热不易穿透的油性物质如液状石蜡、凡士林及注射用油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定义: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优点:由于蒸气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变性,同时还有灭菌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湿热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 类别: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和低温间歇灭菌等方法,根据药品性质进行选用合适的方法。 (1)热压灭菌法(掌握) 定义:指用高压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一般公认为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 适用范围:耐高温和耐高压蒸气的所有药物制剂、玻璃和金属容器、瓷器、橡皮塞、滤膜过滤器等。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蒸气性质:其他介质pH值介质的营养成分 (2)流通蒸气灭菌法和煮沸灭菌:不是可靠的灭菌法,一般用于消毒或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1-2 ml注射剂及不耐高热的品种。 ( 3 )低温间歇灭菌法:该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热敏感物料和制剂的灭菌。缺点是费时、工效低、灭菌效果差 3)过滤灭菌法:该法属于机械除菌方法,该机械称为除菌过滤器。该法适用于对热非常不稳定的药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 4)射线灭菌法: (1)紫外线灭菌法:穿透能力弱,能被普通玻璃吸收,不适用在装于容器中的药物的灭菌;对人体有害。 (2)微波灭菌法:低温(70~80C)、迅速(2~3 min)、加热均匀,节能,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易维护等特点。适用于热敏感药物。 (3)辐射灭菌法:不升高产品温度,穿透力强,灭菌效率高。适应范围:不耐热产品灭菌,适于已密封物品灭菌,缺点是设备费用较高,对操作人员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2)常用的化学灭菌方法 1)气体消毒:该法适用于环境消毒和不耐热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等的消毒,亦用于粉末注射剂的消毒。环氧乙烷、甲醛蒸气等,亦用于粉末注射剂的消毒。 2)药液消毒,2%苯酚或甲酚皂溶液、75%酒精、0.1%~0.2%新洁而灭溶液等, 适用范围:物体表面,包括无菌设备,无菌室的地面、墙面、台面等。 注:杀菌剂只对微生物繁殖体有效,不能杀灭芽孢 (3)灭菌参数D 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Z值: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 (三)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1、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青霉素、胰岛素 3.适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4.发挥局部定位作用如局麻药 5.可产生靶向、长效作用如微粒给药系统 缺点:6.使用不便,注射疼痛 7.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8. 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 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2、无热原:鲎试剂法和家兔法 3、不得有可见异物与不溶性微粒 4、安全性:不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发生毒性反应 5、渗透压(渗透压摩尔浓度):静脉输液及椎管注射液要求等渗、等张性。 6、pH: 4-9。 7、稳定性: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储存期内安全有效。 8、降压物质:符合规定,确保用药安全 注:与液体制剂相比,有哪些特殊(液体制剂没有的)?包括特点、质量要求(在哪些方面严格) 3、处方组成:注射用原料、溶剂、附加剂、等渗与等张调节等 4、溶剂: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蒸馏水 注射用油:一般为精制的植物油,常用的油有麻油、茶油、大豆油等 注射用非水溶剂:增加药物溶解度或稳定性,乙醇(静注或肌注)、丙二醇(静注或肌注)、聚乙二醇(PEG400更常用 )、甘油(不能单独做注射溶剂用) 5、注射剂附加剂: (1) 抗氧剂 :延缓和防止注射液中药物的氧化变质。 1)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2)金属螯合剂:EDTA-2Na、枸橼酸、酒石酸、依地酸二钠等 3)惰性气体:N2、CO2 (2)抑菌剂:防止注射剂在制备过程中或多次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和生长繁殖。 苯酚、甲酚、氯甲酚、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羟苯乙酯等 (供静脉或椎管注射的注射剂一律不得添加抑菌剂) (3)pH调节剂:一般注射液pH :4~9,酸:盐酸、硫酸、枸橼酸; 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钠 缓冲液:磷酸氢二钠 + 磷酸二氢钠 (4)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等 6、注射剂附加剂的主要作用 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 (1)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2)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3)抑制微生物生长; (4)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等。 7、注射剂制备 (1)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水处理—容器处理—药液的配制—过滤—灌封和封口—灭菌—检验和包装 (2)水的处理:1)蒸馏法:多效蒸馏水器:耗量低、产量高、质量好 2)综合法:多效介质过滤-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多效介质过滤-电渗析-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多效介质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法. 8、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装量检查: 可见异物及不溶性微粒 热原:家兔法、鲎试剂法 无菌 降压物质 其他检查:注射剂的容器上必须印有药名、规格、批号等 (4)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 特点(什么样的药物经常做成无菌粉末不能做成液体制剂) 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性药物,特别是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技术药物。 第11章 固体制剂-1 (一)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行为特征 1、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吸收                            口服给药-→  崩解-→    溶解--→体循环 胃肠道        生物膜 特征:溶出多、快------吸收量大(正比),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长。 2、不同制剂在体内的吸收路径(吸收快慢): 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1、粉碎与筛分 (1)粉碎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增加溶解度,溶出速度;使药物混合均匀等 粉碎的方法: 1、干法粉碎:药品生产中大都采用干法粉碎;物料含水量2%以下, 得细粉;    2、湿法粉碎:适用于有毒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固体物料30-60%;水40-70%,200目筛的粉末 3、低温粉碎:在常温下难粉碎的物料、含水、含油较少的物料或含有香气及挥发油有效成分的物料。 (2)筛分目的:获得均匀的粒子群 细粉:五号筛;最细粉:六号筛;极细粉:八号筛 2、混合与捏合 混合目的:使处方中各成分含量均一,以保证用药剂量准确、安全有效,保证制剂产品中各成分的均匀分布。 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1)等量递增法:当各组分的量相差悬殊时;提高混合效率 2)打底套色法:先色深后色浅 注:辅料与原料的比重相差大用什么方法,密度相差大用什么方法? 3、制粒是将粉状、块状、熔融液、水溶液等状态的物料经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大小的颗粒状物的操作。 制粒目的:均匀混合; 流动性好;压缩成型性好等 制粒的方法:1)湿法制粒:挤压制粒、转动制粒、高速搅拌制粒、 流化床制粒(流化喷雾制粒)、湿法混合(复合型)制粒等 2)干法制粒:滚压法、重压法 3)其他制粒法:喷雾制粒、液相中晶析制粒法、熔融微丸化等 4、固体的干燥:(目的)除去水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温度:40-60℃,含水量:3%, (三)散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散剂特点:粒径小,比面积大,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携带方便等。 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辅料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四)颗粒剂 颗粒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粒状制剂;主要用于口服,可直接吞服或冲入水中饮服。 颗粒剂制备流程: 辅料 ↓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分剂量 颗粒剂质量检查项目:1)粒度 2)干燥失重 3)水分 4)溶化性 5)装量差异 (五)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 1、特点:(与液体制剂相比) 优点:1)密度高、体积小:运输、贮存、携带、服用方便、 2)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性质稳定、剂量准确,成本及售价较低 3)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可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速效、长效、口腔疾病... 缺点:4)婴儿与昏迷病人不能服用, 5)生物利用度偏低、(压缩), 6)久置挥发性成分降低。 或:药物理化性质稳定;产量高、成本低;分剂量准确;携带、使用方便 2、片剂的分类:口服用片剂:普通压制片、包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分散片、 缓释片、或控释片、多层片 口腔用片剂:口含片、舌下片、颊膜片 皮下给药片剂:植入片、皮下注射用片 外用片剂:溶液片、阴道片 3、片剂的常用辅料(处方组成) (1)分类(有些可交叉使用) 1)填充剂(稀释剂): 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 有淀粉、蔗糖、糊精、微晶纤维素(MCC) 2)润湿剂:蒸馏水、乙醇 3)粘合剂:淀粉浆、甲基纤维素(MC)、羟丙纤维素(HPC)、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维酮(PV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乙基纤维素(EC)、明胶等 4)崩解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CMS-Na)、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维酮(PVPP)、微晶纤维素(MCC)等。 5)润滑剂: 滑石粉、润滑、助流、抗粘附作用;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聚乙二醇(PEG) 注:压片过程的三大要素(使用辅料目的) 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好;润滑性好 片剂在体内易崩解、溶解(释放) 4、片剂制备方法: 1)湿法制粒压片 2)干法制粒压片 3)空白颗粒压片 4)粉末直接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的制备流程; 5、压片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 1)裂片:压力分布不匀、过大、过快;细粉太多;物料塑性差;模孔变形。选用弹性小、塑性好的辅料;选用适宜的制粒方法;选用适宜的压片机等 2)松片:压力与速度不适宜;颗粒含水低;原、辅料弹性高,可压性差;粘合剂、润滑剂用量过多。 3)粘冲:冲头表面粗糙;物料含水多;粘合剂、润滑剂用量过少。 4)崩解迟缓:压缩力过大,片剂内部空隙小;粘合剂过多或结合力过强等。 5)片重差异过大:颗粒大小不匀;流动性差;下冲升降不灵活;加料斗的颗粒时多时少 6)溶出超限: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解度差 7)含量不均匀:混合不均匀;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8)变色或色斑、麻点:颗粒过硬、混料不匀、引湿受潮等 6、片剂质量检查(普通压制片): 1)外观:片型一致、表面、色泽,字迹。 2)硬度与脆碎度:脆碎度<0.8%; 脆碎度=(最初片重-最终片重)/最初片重 3)片重差异 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0.30g以下            ±7.5% 0.30g或0.30g以上    ±5% 4)含量均匀度:取10~20片进行测定;含量均匀度检查用于小剂量: <25mg或<片重的< 25%的片剂 5)崩解度:普通压制片  15分钟    释放度: 溶出度检查用于片剂,释放度检查用于缓控释制剂 6)微生物限度检查 注:哪些片剂可做含量均匀度、崩解度 (六)片剂的包衣 1、包衣目的: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防潮、避光、隔绝空气)  掩盖片剂的不良臭味 防止配伍禁忌 改变药物释放部位与速度 改善片剂的外观和便于识别等 2、包衣材料的种类与各种包衣片剂的特点 (1)糖衣  特点: a 有一定的防潮、隔绝空气的作用; b掩盖不良气味; c改善外观; d对片剂崩解度影响不大。 (2)薄膜衣  特点: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片重增加少(2~4%) 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及释放速度 包衣不影响片心上的标志 ①肠溶衣材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聚乙烯醇酞酸酯(PVAP)、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丙烯酸树酯(Eus) 第十二章 固体制剂-2 (一)胶囊剂:指药物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固体制剂 1、胶囊剂特点: 1)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2)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起效 3)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 4)可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 2、应用:(什么类型的药物不能做成胶囊剂?) 药物的稀乙醇溶液、易风干、易吸水、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能做成胶囊剂 3、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的制备:制成颗粒,填充进胶囊 (2)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工艺): 1、滴制法 2、压制法 4、胶囊质量检查项目 1)外观 2)水分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 (二)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1、滴丸常用基质: 1)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 2)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等 2、滴丸制备方法:滴制法 第十三章 半固体制剂 (一)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剂。 1、软膏剂特点(半固体制剂的特点): 1)具有热敏性和触变性 2)主要起润滑皮肤、保护创面和局部治疗作用,药物作用于表皮或经表皮渗入皮下组织。 质量要求:均匀、细腻、软滑;粘稠度适宜,易于涂布;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无刺激性及其它不良反应;用于溃疡创伤面的应无菌. 2、处方组成:药物、基质(油脂性、水溶性、乳剂型)、附加剂 3、常用基质: 1)油脂性基质:烃类有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类脂类有羊毛脂、蜂蜡、鲸蜡等;油脂类有植物油等;硅酮类有二甲基硅油(硅油) 2)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类:常用分子量300~6000; PEG700以下—液体;PEG1000、1500及1540 —半固体;PEG2000~6000—固体;甘油明胶 (10~30%、1~3%) 3)乳剂型基质: (1) 油相:固体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蜂蜡;半固体有凡士林、羊毛脂;液体有液体石蜡、植物油、动物油 (2)水相:水及可溶于水的成分 (3)乳化剂:皂类有钠皂、钾皂、新生皂;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有十二烷基硫酸(酯)钠; 高级脂肪酸多元醇酯类有十六醇、十八醇、硬酯酸甘油酯、司盘、吐温等 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 :平平加O,乳化剂OP 4、软膏剂的制备:1、研和法:半固体油脂性基质 药物+基质或液体研磨→细腻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匀 2、熔和法:熔点较高基质 依熔点高低逐一加热熔化→加入药物→搅匀并至冷凝 3、乳化法:油相与水相必须加热到80℃ 5、性质:(1)基质性质:释药能力:O/W型﹥ W/O型﹥类脂类﹥烃类 (2)皮肤性质:水合能力:烃类﹥类脂类 ﹥ W/O型﹥O/W型 (二)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1、栓剂置换价的计算: W-每枚栓剂中主药的重量,G- 每枚纯基质栓剂的重量, M-每枚含药栓剂的重量。 计算出每枚栓剂中应加的基质质量(E)为 2、处方组成(分析):药物、基质(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附加剂 3、栓剂的制备:1)冷压法 2)热熔法 第十四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一)气雾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分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气雾剂的种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按相的组成分类:二相气雾剂:溶液型 三相气雾剂:混悬型、乳剂型 按医疗用途分类: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皮肤与粘膜用气雾剂;空间消毒与杀虫用气雾剂 1、气雾剂的特点 优点:药物稳定性与安全性较高 作用定位,速效 可避免胃肠道的副作用,减少外用 药对创面的刺激性 可避免肝脏和胃肠道首过效应 缺点: 成本高;不适与刺激;致敏性。 2、气雾剂的组成: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 3.气雾剂、喷雾剂和粉雾剂区别(驱动力不同) 都是属于气体制剂,就驱动力不同 气雾剂: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 喷雾剂:借助手动机械泵 粉雾剂:借适宜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 第十五章 中药制剂 1、 中药的提取方法: 1) 煎煮法:适用于对湿热稳定且成分溶于水的药材 (有效成分溶于水;对湿、热稳定;杂质多;易霉变) 2)浸渍法:对热不稳定药材;不适于贵重、有毒及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提取;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膨胀药材 3)渗漉法 4)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中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适用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 5)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液气两相共存的点称临界点;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萃取): 适用于亲脂性、小分子物质的提取,对极性及分子量较大成分的提取需加入夹带剂,且要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 6)超声波提取法 7)微波提取法 8)仿生提取法 2、中药提取物的浓缩与干燥: (1)浓缩方法:蒸发法、蒸馏法、反渗透法 (2)干燥方法:烘干法、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 3、浸出制剂:汤剂、合剂与口服液、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 4、中药成方制剂:丸剂、中药片剂、中药注射剂、 其他中药剂型(软膏剂与凝胶剂、贴膏剂、膏药、胶剂) 第十六章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1.固体分散体: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又称固体分散物 2、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与类型: (1)固体分散体的类型(药物的存在方式不同)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微晶形式 将低共熔比例的难溶性药物与载体材料共熔后迅速冷却固化,就可得到两者超细结晶的物理混合物,即低共熔物。如果载体为水溶性,药物则以极细晶体释放,提高药物溶出度。 2)固态溶液——分子状态: 在固体溶液中,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其溶出速率由载体的溶出速率决定,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来提高溶出速率。 3)共沉淀物——非结晶性无定型物: 药物以分子形式不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地分散在无定形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体分散体类型,由于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几乎在所有条件下,均能产生比药物晶体更快的溶出速率。 一般溶出速率:分子状态﹥无定型﹥微晶 (2)速释原理: 药物的分散状态 药物所处状态:分子状态﹥无定型﹥微晶 2. 载体的作用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抑晶作用;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润湿性 第十七章 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1、包合物: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含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 2、包合物特点:溶解度增大(前列腺素E2→注射用粉末) 稳定性提高,刺激性与毒副作用降低(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 液体药物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陈皮挥发油)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盐酸雷尼替丁) 调节释放速率(硝酸异山梨醇酯-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缓释) 提高生物利用度(诺氟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 3、常用包合材料:β-环糊精,筒状结构;可将体积和形状适合的药物分子的部分基团包合在筒内,形成包合物。溶解度小,毒性低,温度,溶解度。 4、包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主客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主客分子的大小 (2)客分子极性的影响 2、主客分子的比例 第十八章 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 1、胶束:系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2、纳米乳: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 3、亚微乳:粒径在100~1000nm之间,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状,稳定性介于纳米乳与普通乳(1~100μm之间),虽可加热灭菌,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 5、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高分子材料(简称囊材)作囊膜壁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简称囊芯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药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encapsule)。外观呈粒状或圆球形,一般直径在1~5000μm之间。 6、制成微囊的目的: 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如鱼肝油、氯贝丁酯(味初辛辣后变甜,有特殊的臭味 )、生物碱(难闻 )等; 2)提高药物稳定性: 如胡萝卜素、阿司匹林、薄荷脑等;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 如尿激酶(高效的血栓溶解药 )、红霉素、吲哚美辛(退热、镇痛、抗炎)等; 4)使液体药物固化便于应用和贮存:如油类、脂溶性维生素; 5)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阿司匹林水解; 6)缓释或控释药物; 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7、微囊的制备方法:(每个方法的成型原理) 1)单凝聚法: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凝聚成囊。 2)复凝聚法: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适于难溶性药物。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的等电点以下使之带正电,而阿拉伯胶仍带负电,由于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 3)溶剂非溶剂法: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引起相分离,将药物包裹成囊。 4)改变温度法:无需加凝聚剂,而通过控制温度成囊。 5)液中干燥法: 药物+囊材+有机溶剂→均匀混悬或乳化→加热挥散有机溶剂→囊材沉积成微囊。 8、影响粒径的因素 1)囊心物的大小:微囊10μm:囊心物应1~2 μm;微囊50μm:囊心物应6μm以下。 2)囊材的用量:药物粒子↓,表面积↑,制壁厚相同的微囊,需囊材↑ 3)制备方法:ppt 4)制备温度:温度↓,粒径↑。 5)制备时的搅拌速率:高速搅拌,粒径小;低速搅拌,粒径大。 无限提高搅拌速度,可能因碰撞合并粒径↑。 6)附加剂的浓度 7)囊材相的黏度:黏度↓,粒径↑。 9、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
本文档为【药剂学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8-05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