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密级 分类号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谢春 作者姓名: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 商学院. 学院系、所: 李 健教授 指导教师: 江隧 答辩委员会主席 日期皇型:鱼:二 论文答辩 中南大学 年月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密级 分类号 博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谢春 作者姓名: 管理科学与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学科专业: 商学院. 学院系、所: 李 健教授 指导教师: 江隧 答辩委员会主席 日期皇型:鱼:二 论文答辩 中南大学 年月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 作者签名: 日期:趁旦年』月厶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 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名:哆聊虢拯吼世幽二日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廉价劳动力的高投入所推 动的粗放型、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造成了诸多弊端,如经济 效益低、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可持续发 展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我们党对实现工业化提出的重大方针。中国完成工业化不能通 过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来完成,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文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 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资源环境、人口就业、地区差距等重大 问题,探寻适应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 化道路,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理论 进展、内涵、特征及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结合国内外 工业化发展经验,深入剖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并 从科学发展观、内生增长理论、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四个方 面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紧接着, 理清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并且对国外主要工业国 工业化模式进行归纳,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模式构建 提供现实基础。 其次,构建了系统的基于综合赋权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指 标体系。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为了对 我国特色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以把握其进程,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 和因子分析法,提出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并构建了一个 包含目标层、个准则、个主题和个指标四个层次的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以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进行测评。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随着年份的增加保持总 体上升的趋势,年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平均年 增加率仅为%左右;年之后新型工业化出现迅猛增长趋势, 年增长率达%。各地区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状况的测度结果表 明新型工业化发展进展较快的地区一般是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部 地区城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普遍处于中级阶段,而大部分处于新型 工业化发展底层的地区则属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区。 本文在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内涵,借鉴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提 出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即以科学发展观 为主线,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内生增长理 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借鉴国外新型工 业化经验和典型模式,以中国特色为切入点,以动力创新、产业创 新和要素创新为驱动力,以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区域协调和 国内国外统筹为保障,以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三 大转变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最后,论文提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即依托动力 创新、产业创新和要素创新“三大创新”和兼顾城乡统筹、人与自 然协调、区域协调和国内国外协调“四个统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中国特色,模式,指标体系,综合赋权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洫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第章绪论.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选题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现状??..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可能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 础??.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第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业化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工业化初期探索?.. ..中国工业化的调整阶段年代初?“?. ..中国工业化的提升阶段年代初之后..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和推进? .知识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遇??.. ..知识创新: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本?..??..技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 与核心? ..生产方式创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资源配置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市场创新:市场由国内转向全球..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资源缺乏?. ..环境污染?. ..人口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 ..信息科技水平低??. ..区域发展不平衡??. ..工业结构不合理??. 第章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及新兴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美国创新性工业模式??.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创新??.. .韩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加强政府调控职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保障??.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驱动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与核心? ..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资本保证??. ..加大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第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中国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设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工业化进程与结构??.??.. ..工业化质量.. ..工业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 .测度方法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测度方法的选择?..权重确定方法一综合赋权法?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 第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数据样本的收集. .指标权重的确定. .测度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各年份的测度 ..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度 ..基于聚类分析的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第章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模式. .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以“三大创新驱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 ..以“四个统筹保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 第章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政策建议??. ..深化动力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三次产业 协调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扩大技术要素内生性效应??. ..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的转变? ..适应信息经济的要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城乡统筹,坚持“三农”民生工程??.. ..大力倡导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工业化发展差距??. ..提升对外贸易层次,着手内外部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第章 绪论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选题背景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廉价 劳动力的高投入所推动的粗放型、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造成了诸多弊 端, 如经济效益低、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李克军,。在科学技术 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可持续 发 展的挑战,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 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 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对实现工业化提出的重大方针。我们要全面 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方式相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以下方面:一 是“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 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二是“新”在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通过将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来取代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 破坏后建设”的老工业化道路;三是“新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我国人 口总量大,就业竞争激烈,但绝不能效仿发达国家以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王 玉珍,。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机遇。知识是生 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知识经济区别于资源经济,它不以大量的物质资源 为基础,而是通过不断创新知识和对知识的广泛应用为主要基础。知识经济时 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取之 不尽的资源和动力。知识的社会科学成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 的文明进步,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很高。知识经济全球化 的到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 配置,为其自身发展获得资金、技术和信息,促进工业化转变,技术的更替往 往为跳跃式发展提供机遇。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世界 科技大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及外部国际环境,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路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正确、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消 除工业化进程中的障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论文的选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 测度及模式研究,借鉴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模式,深入研究我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并 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和模式,这一课题的选择无论从理论上还 是从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研究目的 纵观我国工业发展进程,分析当前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所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全面准确认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为我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参考。 通过总结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模式,分析已经工业化的国家走 过的工业化模式对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在以上国内外工业化发展历程分析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的内涵、特征,依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构建我国特色新型 工业化进程的测度评价体系并对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 算,对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探 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丰富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为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意义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工业化已站到了一个 新的历史起点,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以往的阶段化特征,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归 纳,并研究提出如何在新情况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工业经 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一个新的命题。为了贯 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在理论和实 践上对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如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 出科学回答,提供理论支撑。 新型工业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也要根据 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就工业化本身来看,我国的工业化 道路具有一些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不同的特点。为了提高我国推进工业化的 速度、提高工业化的质量、避免一般工业化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 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超前考虑工业化的“新型’’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各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现代化赶超一直是后发国家发展的主题。历 史上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时都接近甚至超过年,而日本等后起工 业化国家所用时间则基本上少于年,特别像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国家虽 然是在世纪年代才起步,却仅用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曾历经 一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积极发挥创新驱动也就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赶超战 略取得成功,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 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依靠创新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进程。 因此,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不但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 供理论支撑,丰富和完善了工业化的理论,而且由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 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探索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路径和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 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 .工业化的基本涵义 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术语最 早出现在世纪初的经济学文献中,之后工业化被看作是与现代经济发展、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同义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学者曾对工业化的基本涵义作 出 各种不同表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从制造业考虑,钱纳里.,认为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值份 额的增加过程,可以用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进行衡量。 从产业结构考虑,撤克指出工业化实质是一种随着制造业、服务 业不断发展而体现在国民收入中的农业份额不断下降的结构转变。库兹涅茨 .,则说明工业化是资源配置领域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 从国民经济结构考虑,巴格其..,认为工业化就是一个 过程,表现为当国民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或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比和已 就业劳动人口占比两项指标均增加时,人均收入在总体上也会增加。 从社会生产方式变革考虑,张培刚给出了一个全新定义,即工业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化可以看作是综合体现出国民经济运行水平的基本生产函数集合的连续变 革而 日趋完善的突破性过程。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 同 的是,张先生从实际出发强调我国的工业化要在城市和农村双管齐下。 从企业组织考虑,工业化是企业的生产组织专业化,运用现代科技代替人 的劳动,建立代表现代的、一体化的、以城市为基地的制造业。 从生产工具考虑,吕贝尔特.,把工业化理解为以机器生产 取代手工操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包含了经济、技术、社会、 政治和文化等的依存关系。 综合分析,工业化的基本涵义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侧重现代工业自 身发展,特别是把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列为发展重点。二是 侧重国民经济各部分协调发展,包括通过工业化提高其它产业部门技术水平, 推动经济结构高度化,从而促进剩余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三是侧重社会 结构变革,工业化过程不仅代表技术变革、生产力进步,同时也表现为现代工 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及民主法制等意识形态的进步。 .工业化模式及评述 参考,,, 等人的研究,各国在实践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自由型的英国、美国工业化 在世纪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 了工业化阶段,英国的工业化是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由市场自发推动工 业化。美国工业化是在英国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 生产模式??分散的市场工业化模式,它充分调动了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积极性 ,。 市场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法国工业化 法国经过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封建障碍,开始了早期工业化过 程。法国的工业化也是从纺织工业部门采用机器开始,进而逐渐扩展到冶金、 采矿和机器制造业,采取的方法是市场加计划的方式。 政府主导型的德国、日本工业化 德国、日本的工业化选择了政府主导型模式,进程快且成效好,较好地发 挥了后发优势。在当前多极化世界格局下,自由放任式工业化已很难推进, 政 府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整合资源,加速工业化起步进程。 中央高度集权的前苏联工业化 前苏联是至今以来世界上以中央集权为主体、通过集中计划管理实现工业 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化的唯一实例,主要包括两大特点:一是高度计划性。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通过产业联系来带动其他部门发展,从而带动工业化。 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则主要表现为以国际环境为前提,由政府主 导实施工业发展导向型战略来实现工业化与经济赶超。以亚洲“四小龙为代 表,它们在完善市场机制基础上,首先开发国内需求,实现“进口替代战略’’, 并逐渐实现国家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实力的增强。此外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等 国是以进口替代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些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制定都是适应国际 环 境和本国实际,并保持了经济迅速增长。 .国外新型工业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新型工业化问题的讨论,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初级阶段 世纪年代到年代既是发展经济学的开端,也是新型工业化问题研 究的起始阶段。此阶段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强调工业 化、计划化与资本积累三方面,形成了早期发展经济学“唯工业化、唯计划化 和唯资本积累特征。 刘易斯模型??认为,工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决定经济成 长的关键是工业部门自身的扩张过程,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条 件。这一时期学者们都非常推崇工业化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农业国的工业化问 题引起大量发展经济学家的重视。 威廉姆侣彼克的《农业国的工业化:一个科学的问题》, 罗森斯坦.罗丹...的《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曼德 尔鲍姆.,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这些经济学著作很恰当 地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计划行政控制替代市场机制来推动工业化的理 论。他们认为“发展从工业化开始,并且在工业化开始时国家必须承担更大的 责任”。 深化阶段 通过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了显著进展,但也出现一 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工业化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 ,。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借助国家干预来进行经济结构调 整从而实现工业化,但从世纪年代开始,具体实践严重偏离了经济计划 化的预期效果,忽视了市场机制作用,不合理的政府干预、无效率的资源配置 反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 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由此,从世纪年代开始众多发展经济学家们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进行 反思,并提出一些新看法:一是对农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进行重新界定。 认为不能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仅局限在工具价值上,因为其不但提供 劳动资本而且农业本身发展就属于工业化目标范畴;二是强调市场机制作用, 重新评估计划化的得失。 提高阶段 世纪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研究进入深化阶段,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环境的 污染、信息化的挑战等,。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发展经济学对工 业化过程中的新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了工业化过程的环境., 问题及其治理手段 ,;,; ;,; ,。二是研究了信息化与工业 化之间的关系。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并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涵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必须与信息化紧密结合。 三是研究了不同部门在工业化中的分工问题。新兴发展经济学家在继承传统的 分工思想基础上,从专业化、市场效率等角度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分工在制造业中演进,而在农业部门中不会出 现分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群体将工业化过 程阐述为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和迂回生产链逐渐加长,将产权制度、市场交易 效率等概念引入了工业化理论中。 此外,一些学者开始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对新型工业化进行理论探索。 将交易成本、技术创新和知识外溢等因素 和 结合起来考虑了新型工业化的集聚结构,对空间地理、创新过程和工业集聚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三种分类体系。 则针对经济全 球化的现状定义了“线程工业化”的概念,通过运用“干中学”李嘉图贸易模 型指出信息化背景下的工业化注重国家之间人力资本差异,而发展中国家的廉 价劳动力成本是加快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此结论很好地吻合了现实情况。 同时,部分国外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实证分析上。一份来自世界银行研 究报告 和 ,验证了产业政策与新型工业化之 间的关系,以往的数据表明前者并没有很有效地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 .则采用、等提供的原始分类数据,分析 了开放经济背景下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贸易扩散现象。 .国内新型工业化研究现状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针对“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主题,国内理论界从概念特征、实现路 径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究。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的新型工业化研究,对“新提出了不同理解。曾培炎认为, 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作为后发展国 家,完全能够在工业化过程中同时推进信息化,体现发挥后发优势,这与发达 国家工业化之后再推行信息化是有区别的;二是中国的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与发达 国家的工业化多以牺牲环境、消耗能源为代价是不相同的;三是中国较低劳动 力成本的国情要求处理好三大关系,具体包括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 型产业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关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而发 达国家则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失业问题。 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出于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视角对新型工业化概念进行 了补充阐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王新天和周振国提出新型工业化包括三方面内涵:经济发展高速 高质;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并且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曲格平 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等价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道路,并把“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作为发展目标。史清琪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指将发达 国家走过的传统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化三个阶段的任务“三步并作一步走”。 吴敬琏提议从两个层次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一是现代经济增 长模式相对于单纯依靠资本和自然资源投入的传统模式而言是“新型的;二 是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不断完善,即指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代表先进生产力、 改 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角色。 李悦教授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可概括为“高、好、低、少、 优、谐、适、序。”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胡鞍钢认为,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在消耗较少资源、带来较少环境污染条件下 取得 良好经济效益的并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业化。” 在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学者们也对新型工业化的特 征进行了研究。安筱鹏、冉晓丹认为未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呈 现下列新特征:多元叠加,规模大,高效率,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全球 化背景,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和谐发展的背景。陈冬认为新 型工业化的进程是资源多层次、大规模集成的过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以 城市化带动工业化,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路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新型 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工业化的重要特征。同时,新型工业化必须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新型工业 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和显著特征。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 在对新型工业化的学术研究中,李健认为,新型工业化重在建立 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在大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发 展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加快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角度,阐述新型工 业化现实之路,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思路,将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方 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曹建海、李海舰从所有制结构、 经济运行方式、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系、信息结束改造传统产业、企业 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科技与教育、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等个方面论述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具体实现路径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 述:?改革所有制结构,力求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混合经济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存的新格局;?转换政府角色,避免国家过度干预,由计划主导向 市场配置过渡;?努力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和平稳增长;?发挥信息化的带动 作用,促进结构升级:?鼓励企业组织的社会化;?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三 者关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科技和教育:?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利用好“两个市场。 欧阳培在针对湖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如下具体措施: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大力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安徽省政协分析了安徽工业化的现状、特征和发展差距,从五个 方面指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具体分为:树立新的经济法发展观,: 树立新的资源开发观;树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观;树立新的经济布局观;树立 新的政府职能观。 张淑云在面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难题及解决路径时, 选择以下路径来有效地解决工业化道路中的难题:第一,选择科教兴国的发展 战略,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二, 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当前 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和谐统一;第三,选择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处理好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 时,实现我国城乡劳力的有效转移。 陈晓红,对新型工业化,特别是中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科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业一体化、建立综合改革 试验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资源整合、发挥优势、 产业协作、机制保障等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 魏礼群认为,新型工业化要求科学技术进步相配套,尤其要重视 信息化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益,需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 环保产业,并妥善处理好生产率提高与就业压力增加的矛盾,不断增加就业; 李荣融则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经济全球化和科 技革命背景下抓住机遇,发挥出后发优势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吕政洲提出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提倡资 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史清琪认为,新型工业化即为“三步 并作一步走”,将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化三大时间段同时进 行。 颜新建从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角度入手,分析了‘ 财政政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依据、途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为相 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曹海英指出虽然我国已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但是西部民族地 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差距依旧在不断加大。对此,其提到以人为本 的多元化模式,给出了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 ;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现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进展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来源于世纪 年代以来的内生增长理论,以,,,、 ;等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 、 又称模型,将知识或创新在模型中内生化,从而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 基础上大大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继承了奥地利学者熊彼特的创 新学说,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它不断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这些理 论在实践上对各国政府加强创新激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提出,一部分知识是经验的产物,由于经验把重复生产的效 率提高了,因而资本投入的增加所带来的经验积累将使资本边际报酬出现非递 减。由阿罗的假设出发,罗默等发展了内生增长理论。其认为知识的生产过程 遵循报酬递减,知识投资将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并在单个企业中进行知识资本 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积累从而扩大整个社会的可利用知识量,从而显著提高社会总生产能力。这就 解释了为什么在一般消费品生产中也同样会出现知识资本递增报酬现象。 从实践意义和影响看,内生增长理论为新型工业化找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并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对他人、社会有溢出 效应,生产知识的个人又不能内化这种效应,因而知识产出不足,创新成了知 识产出的核心,因而内生增长理论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 将大大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向纵深发展。 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中国经济已 经进入了工业产品需求降低和人力资本的市场需求降低的“需求降低”经济时 代,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经济增长将 越来越依赖于长期因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放弃对一般技能型人 才培养和国内“模仿产品”项目的支持,而应对新知识、新产品的创新加大支持 力度,因此创新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石和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由于时间的关系, 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多,更多是结合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思考。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全国人大环资委的主任委员曲格平指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一方面是相对于西方国家多年工业化道路而言,而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 国内将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年的情况而言。可以说,既要经济发 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发展 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李荣融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 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一 带一促’’,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黄范章从世界经济历史 上看到,看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赋予的时代特点:第 一,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是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轮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 一元,与发达国家过去经历的传统工业化相对而言,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 进行的工业化,则是迟到的工业化;第二,我国新型工业化是在信息化时代进 行的工业化;第三,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发达国家地区提高的过剩资 本和先进技术,跟我国所固有的比较优势??丰富的劳动资源结合起来,以加 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江小涓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新”既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 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是相对于国内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具体表现在我国将信 息化与工业化的过程重叠起来,并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同时保持 了较高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新”字还体现在我国的工业化是处在了全球化程 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徐匡迪认为,我国面临资源和环境挑战,因而不能也不容许走工业 化的老路子。因此,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佳、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必然选择。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可 以实现优化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从而对生产消费全过程能够实施智能化的监 测和调控,为我国走工业化新道路提供了很好的现实支撑。 .实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法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针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方法的 研究不多,更多的是在创新、区域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在实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选择上,林毅夫认为中国目前仍然面 临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过剩等情况,所以应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孙祖芳,。阿马蒂亚?森也持有相似的观点。 樊纲认为中国要长期坚持发展制造业这个方向。他认为,中国要 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只有 长期坚持发展制造业这个方向,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几十年的发 , 展,才能解决中国今后经济长期增长的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实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驱动方面,北京大学王缉慈探讨了 区域创新的重要理论概念和观点,特别是对集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和 实证研究。张志勇在《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创新》一文中指出:相比 传统工业化模式,中国新型工业化将体现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重视投入产出 的效率,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人的发展摆在首位,以社会和谐进步作 为根本目标。 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需要考虑区域属性。涂文明将 区域实现与主体功能区结合起来,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提出可以遵循区域生 态经济系统论来实践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具体道路,即重视经济系统在区域 层次上的动态平衡和持续发展。作者认为信息化、市场化和政府这三方区域 性 力量将与主体功能区内的自然、科技、人力等优势资源产业形成紧密联系。 .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以上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章绪论 博士学位论文 总体来讲,这些研究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三方面启示: 第一,新的要求和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 增加值,而是要做到投入产出的低耗高效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先进的技术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要把 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产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 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新的发展思路。即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现状, 重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正确处理发展产业结构 中的矛盾,把握好虚拟和实体经济关系,实现工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和制度创新。 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是对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化的介绍、引进的基础 上结合我国工业化发展情况取得的,理论发展和中国实践应用的滞后性,使得 这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既有成果基本是从定性的角度 研究新型工业化,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对于中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路径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为题,在现有新型工业化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通过分析我国工 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以及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模式,依据中国 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构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测度评价体系并 对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算,对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 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 路径和模式,为我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分析。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 业化探索到年代初之后中国工业化的提升阶段的中国工业化历程,找出了差 距与不足,并对知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机遇和 挑 战进行分析,理清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 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总结国 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模式,分析已经工业化的国家走过的工业化模式对 我 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对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探索,筛选出 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个指标,初步设定了衡量我国和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主观客观综 合评价模型,确定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对年我国以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 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探 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 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通过初选、优化并最终构建我国新型工 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构 建出基于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模型。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 本文针对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的已有研究,重点对 相关书籍、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学术成果进行系统研究。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对于新型工业化的 发展进程、内涵以及发展路径等采用规范分析,而对于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 评价方面的实证研究却要构建模型,运用相关计量分析工具,因而属于对研究 对象的客观描述。 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是有效地发现问题的科学方法。本文在分析国外主要工业国 工业化模式、以及实证研究中对各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差异性进行分析时,注 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借鉴国外工业化的经验,还可以对国内 各地区的发展特点进行重视,因而在考虑一般性前提下又不失特殊性。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统计分析工具,对我国以及各地区新型工 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运用聚类分析对测评结果进行检验。 ..技术路线 首先对现有新型工业化理论进行回顾,并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特征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 况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以及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模式。结合以上分析构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进程的测度评价体系并对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发 现存在的问题和各区域之间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提出推进中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卜所示。 相关文献分析 资料搜集 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内涵 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 中国特 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色新型 工业化 建设的 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 路径和 测度实证研究 模式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图.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可能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对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国外主要工业国工业化模式的分析和归 纳,结合文献分析法,深入剖析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具体内涵与主要特征。 从工业化进程与结构、工业化质量和工业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三个 方面选取了科学、可行的个指标,建立起系统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 标体系。克服了以往研究中指标过多过细或不具有代表性的缺点。并结合我国 年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工业化的效果,衡量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实现程 度。 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绪论 在统计方法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思想,构建了 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其中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因子分析法确定客观权重,一方面利用了样本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有效结合了 专家的建议。 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和模式。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 为主线,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内生增长理论、制度经济 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指导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模式和以 “三大创新”动力创新、产业创新、要素创新和“四个统筹”为驱动的中国特 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 第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内涵与特征 目前缺乏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公认的定义,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作 为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对其做出恰当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理论与现 实的需要。作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既区别于发达国家以往 走过的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也有别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 特色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两个新含义:第一,相对于我国原有 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的:第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 的。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内涵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五个统筹, 在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一定的工业基础上,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 端,走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原有工业模式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以人为本, 以创新为驱动力,注重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走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工业化结合 之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之路; 坚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高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此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之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兼顾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 注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控制,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之路。 其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工业化路径的转型。 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一种工业或者生产发展的新模式,而是整个人类 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其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人力资源得到发挥型经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是顺利推进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条件之一,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在工业化进程中可以降低 工业成本、提高利润率,吸引企业不断对工业部门进行投资,从而达到实现工 业化的目标。为了实现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应该发挥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 势,即我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所带来的优势,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 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国内信息化并实现充分就业。 博士学位论文 第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堡垒墅 科技含量高型经济。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经济,首先,科技含量高型 经济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高、研发动力强,不仅 拥有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技术装备,还拥有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科技含 量高的产品。其次,科技含量高型经济拥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和技术素质的劳动 者,产业发展的资源是知识、人才和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能动力。在 产业收入构
本文档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1-25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