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举报
开通vip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生活宽裕篇 ?87?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袁 秀 春 在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生活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旅游人士的欢迎和认同。近几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从无到有,发展初具规模,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繁荣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大重要载体。新昌的景区“农家乐”休闲旅游现已发展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镜岭十九峰景区附近的“农家乐”餐饮已成...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生活宽裕篇 ?87? 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袁 秀 春 在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生活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旅游人士的欢迎和认同。近几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从无到有,发展初具规模,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繁荣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大重要载体。新昌的景区“农家乐”休闲旅游现已发展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镜岭十九峰景区附近的“农家乐”餐饮已成为我县的一大特色。 一、小泉溪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现状 ,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意义。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农家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我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使得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增加了对自然界的感情,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二是促进消费和产业带动的需要。“农家乐”带来的价值远不只农家乐本身经营带来的收益,而是对农村和农户发展有着更深更广的意义。农村产业和“农家乐”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农家乐”依托农村产业经营,而农村产业又借助农家乐这个平台宣传自己,扩大销售,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三是巩固农民增收的需要。依托城镇,针对城市居民需求,利用农民自有的资源开展经营“农家乐”,正是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几种类型。一是农家餐饮经营型。主要以解决游客就餐为经营导向,以满足游客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为经营特色,在一定程度是伴随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延伸和拓展,是城市的“社会饭店”。二是山水养殖科普型。以提供动植物观赏、花果采摘为主,寓农于乐,把农业基地和“农家乐”经营户有效结合,拉近城镇与农村的距离,在互动中实现双赢。三是避暑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舒适惬意、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旅游团体踏青、工薪阶层度假和中老年人休闲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点。一是经济实惠,参与者广泛。多数“农 ?88? 心系三农 家乐”都是采取低廉价格的经营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来支撑生意,让一般人不仅消费得起,而且能经常消费。如农家住宿,一般的只在20-30元,高档的50-60元左右。二是自然环境较好,旅游需求性强。泉溪村生态资源富足,农村自然环境优美,树木景观别致,比较适合周边地区的居民旅游需求。三是经营形式多样化,可以自营和租赁经营相结合。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也可以依托宅基地的区位优势将房屋租赁经营,这样既保证了长期稳定收入又可以把自己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城务工,提高收入。 ,四,小泉溪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现状。镜岭镇小泉溪村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紧邻镜岭穿岩十九峰省级风景旅游区,新昌通磐安古驿道穿村而过。村域内拥有龙游泉溪自然生态风景区,留有四世纪冰川遗迹,泉溪山水风光秀丽,古树名木枝繁叶茂,通磐古驿人文积淀深厚。区域性的农村特产丰富,有直销上海的优质芦笋基地,有在国际茶博会得过金奖的白茶基地120亩。 当前,泉溪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但已有许多邻近市县的游客慕名而来,在“五一”、“十一”黄金其间,平均每天达100多人次来旅游观光,更有年轻游客在风景区内露营、野餐。 根据这一发展前景,村两委可以以自然景区为依托,加快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农家乐”为平台,来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村里农户可以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以游客为服务对象,以价廉味美的农家菜为主要特色,兴办了一批餐馆、饭店。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方式与城市人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的生活诉求正好合拍,可以借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客,而且还可以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家乐”毕竟还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发展规划。由于“农家乐”在各地大都处于起步阶段,顾客尤其外来游客觉得比较新鲜,刚开业时生意较为红火,导致周边农户照搬生套,无序开发现象突出,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做强做大。 ,二,缺乏统一组织。由于缺乏统一集中向外宣传推介,未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重饮食轻文化。很多游客反映“吃得有余、玩得不足”。 ,四,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农家乐”经营者多数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环保意识差,容易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表现在白色垃圾和生活用水的污染上。 三、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生活宽裕篇 ?89? ,一,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泉溪村在旅游景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统筹食、住、行、游、娱五大要素布局,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如竹潭至小泉溪村的公路要规划硬化,还有景区前的停车场地的建设等等。同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把村级规划放置在镜岭旅游大镇的总体规划中进行精心规划,将村里“农家乐”旅游景点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点面结合”,努力体现自身的应有特色,如开展参观芦笋种植园,品芦笋、购芦笋活动,建设小型茶庄,品泉溪白茶,在景区内开设野餐、野营营地,把一些“农家乐”旅游景点打造成具有自然震憾力和深刻文化内涵的经典旅游产品。 ,二,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农家乐要发展,要为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上下功夫,彻底摒弃和改变农村保守、封闭等不合时宜的观念及依附性强、自主意识差的生存状态。要积极组织农户走出家门,学习外地“农家乐”成功的经营管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运作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如磐安乌石村的“农家乐”经营方式。 ,三,注重监督~加强环境保护。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针对目前“农家乐”档次较低的现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管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高起点上,加强对农家乐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保护方面的监督;指导经营户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增设文化娱乐方面的场地设施,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档次;可以扶持有条件的“农家乐”成为“农庄乐”。要加大对经营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经营者做好垃圾、废水的安全处理,把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四,开阔视野~拓宽致富渠道。要以“农家乐”为依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家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广大农户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出“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 ,五,宣传促销~有机整合资源。加快旅游市场的培育,采取各种方式做好旅游宣传,搞好区域合作,营造“农家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注重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发展“农家乐”不仅要靠“农”吸引,也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从而实现不同资源的共融互补和各景点的联动发展。 ,作者系新昌县残联驻镜岭镇小泉溪村指导员, ?90? 心系三农 关于潜溪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 调研报告 关于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就业的调研报告XX公司人才现状调研报告XX村综治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金 新 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正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生活而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新昌县“农家乐”休闲游从无到有,发展初具规模,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对于潜溪村来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今后“农家乐”可成为繁荣该村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重要支柱。 一、潜溪村现状及适宜的发展条件 潜溪村是由三山、丁村、平丰岩三个自然村在2005年合并而成的,总人口1437人。各自然村经济情况不一,丁村有一石料场,每年有5万元收入,三山和平丰岩无集体经济收入,农民靠种田、茶叶、烟叶、板栗收入为主。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约5524元。 潜溪村由十里潜溪而来,距新昌县城西5公里,属于大佛寺景区的组成景区。它以自然景观为主,环境优雅,怪石林立,涧流飞泻,有天烛湖、百丈岩、七盘仙谷等景点。尤其是七盘仙谷,它是集自然景观、农业观光、影视拍摄地于一体的新兴旅游区。景区内建有生态庭院,能让游客尽情体验农家生活:到园区内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果实,到田野上挖掘营养丰富的野菜,坐在河边享受垂钓的乐趣,更可以拿起农具体验做农活的辛酸。 二、农家乐发展有利之处 潜溪村利用其自然环境、地理特点的优势,依托天烛湖、七盘仙谷、百丈岩、石狗洞(未开发)等景区,有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开发,从而带动一系列农副产品的收入。其发展有利方面为: ,一,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使得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增加对自然界的感情,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城市人的生活质量。而其中经营的一部分收入再分配,通过种花养草等生产活动,因地制宜又反哺和改善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促进消费~有效的带动辅助产业的发展。农家乐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村里无公害蔬菜、家养鸡鸭、茶叶、板栗等这些绿色农村产 生活宽裕篇 ?91? 业支持,和农家乐形成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农家乐依托这些农村产业经营,而农村产业又借助农家乐这个平台宣传自己,扩大销售。另外,客流量的增加无形中带动了流通业的发展,加大了十里潜溪风景区的名声,人们在观光娱乐的同时,增加了有效供给,促进了消费需求。农家乐带来的价值远不只农家乐本身经营带来的收益,而是对农村和农户发展有着更深更广的意义。 ,三,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出门~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在发展农家乐的同时,构建的农民经营、就业、教育保障的平台,使农民安居乐业。 ,四,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视野~开拓农村市场。潜溪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人均收入较低,农民单靠种植业富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农家乐经营,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也开拓了农民的视野,使更多农民愿意放手大胆的干,开拓了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 ,五,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加大投入,改善村内道路、绿化、水利设施。同时,不仅要求农户具有优美、舒适、整洁的室内外环境,还要求经营农户具有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能使经营农户在改厨、改厕、绿化、美化家园等方面,率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逐步带动周围群众改进环境卫生、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潜溪农家乐特色不甚明显~宣传力度不够。七盘仙谷虽说是已打出了“农家乐”的牌子,但只以吃住接待为主,对于挖掘民俗文化和农家乐参与性、知识性等方面很不够。且存在旅游产品粗糙,内容单一,项目雷同,缺少特色等现象。除了办节以外,休闲娱乐项目大多数是垂钓和采摘,大同小异,难以留住游客。 ,二,环境污染速度加快。农民紧紧抓住依托旅游业发展经济这一契机,却忽视了废弃物的处置,顺流排入了景区河流,影响景区的环境。天烛湖历来是新昌本县居民的烧烤圣地,而游客的环保意识较差,往往是人走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一片。对景区的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三,基础设施落后。出县城后,通往潜溪的道路只能勉强使两辆中巴车交汇,不能满足旅游大巴的交汇转向等,一旦旅游大巴车增多,交通就成了发展农家乐的瓶颈。要推广农家乐,经营户硬件设施功能是基础,整洁的住宿环境、干净的洗漱环境、卫生的饮食环境还有待改善。 ,四,农家乐还未能实现系统化。农家乐多以个体经营户为投资主体,大家各自为政,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政府和村集体经济投入比重甚少。不能对 ?92? 心系三农 农家乐形成有利的引导,使之系统化、合理化。 四、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潜溪村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农家乐,为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摒弃和改变农村保守、封闭等不合时宜的观念及依附性强、自主意识差的生存状态。村委干部须在考察学习外地农家乐成功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潜溪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强规划管理~强化监督引导。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区域旅游总体发展情况、“农家乐”旅游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因素,使规划既切合当前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改善基础设施、景区环境的同时,突出“农”家特色,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主导产业发展,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等方面逐步形成一村一乡一品,做精“农家乐”这个旅游品牌。要防止“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大兴土木,破坏当地资源和环境。 ,三,精心培育品牌。结合村实际,推出特色品牌,如夏季,利用其凉爽环境,以整洁价廉的农家旅舍吸引游客避暑休闲;合理利用其由来已久的烧烤圣地,开辟场地提供灶台、桌椅等一条龙服务。成立潜溪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评定机构,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评选,提高“农家乐”旅游的公众关注度,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引导游客消费。组织开展“农家乐”旅游纪念品和特色菜肴的评选,丰富“农家乐”旅游内容,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待全村 “农家乐”发展较为成熟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家乐”旅游知名度。 ,四,政府加大引导~制定政策~积极扶持。要从真心实意扶持“三农”出发,研究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为“农家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对“农家乐”重点发展地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三图一致的基础上,确定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建设用地。二是有关部门要根据“农家乐”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遇到的新矛盾,如环境污染、道路狭窄等,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要简化办证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对于农民从事“农家乐”要减免税费,对于农民贷款从事“农家乐”要给予贴息。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对“农家乐”经营较好的农户和示范点进行扶持。 ,作者系绍兴市质监局驻新昌县城南乡潜溪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93? 加快发展农庄经济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绍兴县平水镇发展农庄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王 明 根 平水镇位于绍兴市南部,是绍兴市南闲区块的组成部分。全镇现有行政村(居)29个,人口5.5万,区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耕地3.6万亩,竹园5万亩,茶叶1.9万亩,花卉0.5万亩。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293座山塘水库,如293颗星星,点缀在各个山岙。2005年平水镇顺利通过省级生态镇创建,2006年又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良好的生态环境,紧邻市区的有利区位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平水休闲观光。 近年来,平水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有利机遇,把发展农庄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来源来抓,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全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给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亮点。截止2006年底,全镇已有农庄11家,其中规模农庄7家,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2006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上缴国家税金60多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保障推进。作为一项新兴的农业产业,农庄经济是山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是山区新农村建设新的发展平台。为此,平水镇十分重视发展农庄经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农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专门成立了农庄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力量,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规划制订、土地流转、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 ,二,统筹规划~合理定位。平水镇十分重视农庄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农庄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新村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整体谋划,合理布局,坚持个性化发展与融合性发展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农家乐”项目。一是在规划建设上要求必须符合平水副城总体规划和南部山区旅游规划,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在建设定位上要求每个投资业主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产业特色 ?94? 心系三农 进行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体现“一庄一品”,“一户一品”的特色。同时兼顾产业的带动和辐射、农产品的消化、富余劳动力的安排,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要求各农庄的建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必须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按规划分步实施,不盲目开发和投资。努力把农庄办成农产品销售的窗口、休闲观光的场所、农民增收的载体、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三,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农庄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来参与,当地许多农民又苦于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平水镇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积极引进工商业主前来投资:一是注重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平水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活动。二是强化服务,为工商业主投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从2003年开始,引进一大批工商业主来镇承包山岙,发展效益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如“仙人谷农业观光园”,由建筑业主宋林虎承包梅园村300亩山岙,投资500余万元,主要以蔬菜种植、观光设施农业为主。“家有山庄”由原经营纺织品贸易的业主金家有承包平阳村200亩山岙,投资400万元,以发展特色养殖为主。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项目目前都成为农家乐休闲项目,成为平水农庄经济的新亮点。 ,四,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平水镇对兴办的农庄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严格把关。一是对新办农庄农业用地,必须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办理好流转手续,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非耕杂地、荒山缓坡、深山冷岙,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达到自然景观与休闲农业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二是把农家乐休闲与南部山区的旅游景点线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景点的辐射效应,培育出新的休闲观光点。三是在发展中以突出特色、绿色作为开发重点,充分利用原来已开发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如“绿林竹海”,利用省级林业特色基地,开发挖竹笋、游竹山、享竹情旅游项目;“云碧山庄”利用千亩板栗基地,开发摘水果、享农情等农家乐项目。利用这些特色基地,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打响平水“农家乐”品牌。 二、基本成效 农庄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平水镇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转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传统的农业产业模式,使许多原本无人问津的山岙、基地变成了香馍馍,不仅把工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带进了山区,而且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农庄经济的发展使土地、生态、人文、劳力、资金等要素,得到了有效整合,推动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带动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生态景区设施、经营户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了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生活宽裕篇 ?95? 和延伸,往往一家农庄的建设就改善了一座山岙的交通条件。二是改善了山区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山区第三产业前所未有的繁荣,为平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促进了山区土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走出一条山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加快了效益农业的发展。目前平水镇的每个农庄都有1—2个特色种养项目,且面积都在100亩以上,它们依托当地特色,开发种养业。如“仙人谷”生态农业观光以种植山地蔬菜,设施农业为主。大西岭“渔业观光园”以工厂净化循环水养殖高档经济鱼类为主。“绿林竹”利用省级林业特色墓地,发展四季笋生产;“金岙农庄”利用废弃的砖瓦厂进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家有山庄”在山园鸡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果园种植,开发多功能农家乐项目。每个农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种,这种特色不仅增加了农庄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效益农业的发展。 ——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农庄所在地,往往都是偏远的山岙、山坡地。这些村工业经济不发达,农民就业渠道不多,而且农产品销售缺乏门路。农庄的涌现,为广大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在自己家门口获得工资性收入,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同时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了农业增效,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新的希望。如仙人谷生态农业观光同,去年仅支付农民工资就达100多万元。绿林竹海每年销售笋制品系列农产品达50万元。家有山庄、金岙山庄各自就地解决本村30多位劳动力就业。农庄土地一般都通过村委实行土地流转、反租倒包的形式经营,过去农户土地在不流转时每亩收益在100-200元之间,目前通过流转承包收益一般在300-500元,每亩收益能增加300元左右。 三、下一步打算 总体看,平水镇的农庄经济发展良好,成效明显,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为此,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规范、使农庄经济能健康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注重特色,挖掘个性。目前许多农庄都以餐饮、垂钓、观光休闲为主,相互间雷同较多,对农业产业的带动力还不够强。对此,要重点抓好农庄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多在“农”字上下功夫,减少重复投资、无序竞争,避免恶性循环。二是要进一步正确引导,转变观念。目前有个别农庄主有一种片面的想法,认为农庄就是办一个饭庄,种一些树木,挖一些鱼塘,搞一些种养,以餐饮代替“农”字。在经营中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此,要积极引导,转变观念,规范服务,注重特色,突出“农”字。三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农庄经济作为一项新兴的农业产 ?96? 心系三农 业,在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涉及到许多部门,因此需要当地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搞好各种服务,使每个农庄主能进得来、留得住、发得起,真正把农庄培育成发展山区经济的新亮点。 ,作者系绍兴市委政研室,农办,驻绍兴县平水镇西湖桥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97? 赵家镇农家乐现状及发展 俞 奇 峰 2005年伊始,一股清新的休闲娱乐风开始轻轻地吹拂暨阳大地,农家乐旅游开始在各个乡镇街道闪现,成为景点旅游之外诸暨的另一大特色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名气较大的农家乐山庄,如大唐的江南闲林、青山山庄;东和的天马山庄;暨阳街道的淀荡山庄;浣东街道的黄婆桥旅游区等,还有更多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各乡镇开发当中。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开始发展起来,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一是繁忙的工作、繁重的生活压力和烦躁的心态使人们渴求在平常工作、生活之余,能找到一个地方彻底地放松自己的神经;二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冲动,部分中老年人希望回味过去的生活,年轻人希望体味不同的生活,尤其是居住在城镇中的人更甚;三是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凸现了城乡之间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吸引了更多“城里人”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四是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客观上激励了部分人的创业热情,使他们乐于投资于政府支持的旅游项目之中。 2006年以来,赵家镇党委政府本着“工业强镇、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生态旅游特别是农家乐旅游的开发。目前正式挂牌营业的农家乐有4家,它们是榧王村的榧乡春饭店、东庄村的上阳山庄、泉畈村的东塘山庄和樱花山庄。但是从整体来看,无论是规模,还是特色,它们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赵家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既有着独有的特色、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有着地理上的劣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下面就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一下赵家农家乐的现状: 一、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众所周知,香榧、茶叶、樱桃是赵家的三大特产。赵家是香榧的主产地,是国家香榧原产地保护区,拥有成林香榧树35000亩,其中千年以上香榧树2700株,在钟家岭、西黄三坑、里外宣及桃岭上阳三大区域都拥有成片的香榧林,谷深林秀,风景优美。更有西坑树龄达1300年、覆盖面积500平方米的香榧王,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人文方面,泉畈何文庆故居、汪寿华纪念地、赵家九十九间半、上京的荐福寺等名胜及山里人家独有的 ?98? 心系三农 生活习惯也被曾经来游玩的游客津津乐道。 ,二,政府政策支持。一直以来,赵家镇政府都把生态旅游开发作为赵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每年举行一次的香榧节,镇政府都邀请市内外专家、知名人士来镇座谈;开展记者摄影采风活动,扩大香榧之乡的知名度。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和品牌培育力度,目前为止,赵家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一只,浙江省名牌3只,绍兴市名牌2只,已有诸暨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苗子企业3家。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体系,在取得省级香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斥资105万元建造森林公园牌坊一座,着力提高赵家生态旅游的品位。“政府搭台、农户唱戏”,大力宣传赵家农副特产,今年3月份在诸暨日报上的樱桃专版,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让农户从政府的宣传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加强引导,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增加对农户家政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旅游软件水平,2006年已培训农户600余人次。 二、劣势 ,一,交通条件。赵家作为山区乡镇,交通一直是困扰赵家特别是里山片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虽然在市政府康庄工程的大力支持下,浇筑山区水泥路9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是路面较窄,山区地势险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游客进入的自由性。比如钟家岭的榧乡春饭店和东庄的上阳山庄,离赵家集镇还有半个小时车程,而且山路陡峭,急转较多,使一部分游客望而却步。 ,二,基础设施不齐全~农家乐旅游规模较小。在现有的4家农家乐饭店中,东塘山庄和樱花山庄的规模相对较大,但也只能同时接待60人左右,榧乡春饭店和上阳山庄规模就更小一些。而4家农家乐饭店中,只有上阳山庄具有住宿接待条件,而且是在农户家中,无法接待过多想过夜继续游玩的游客。 三、机遇 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而产生对城市生活厌倦和放松自己的心情,使人们开始把旅游的目的地放在了城市周边的一些休闲娱乐场所;有车一族的增加也使人们有一种在周末出去游玩的冲动,自驾车短程旅游逐渐成为周末人们放松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能够到他们向往已久的农村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四、挑战 ,一,区位竞争比较激烈。枫桥的花果山庄、齐乐山庄等,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交通条件上都给赵家农家乐旅游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从全市来看,淀塘山庄、江南闲林等农家乐旅游点,都已开发成为吃、住、游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离城区较近,吸引了大量的客源。 生活宽裕篇 ?99? ,二,内部服务的同一性。赵家4家农家乐旅游点采取的都是以吃为主,以游为辅的营销策略,没有真正体现和利用各自的优势,服务内容的同一性也使4个旅游点之间的竞争也相对激烈。 赵家镇农家乐发展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浙江省范围内,农家乐旅游做得较为出色的是安吉县,他们的农家乐开发较早,创造的环境也较为成熟,主要做法是?设立农家乐政府奖励基金。由县政府发文和拨款,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具体的标准和考评措施。?用地建房。对规划发展规范性农家乐,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等观光休闲园区的所需用地,可视同农业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农家乐建房用地300平方米以下单独建房类型,经相关部门勘察,可按临时用房审批。?税费。开办农家乐3年之内给予免征定额个人所得税和工商管理等规费。达到营业税起征点的农家乐,税务和工商部门据实适当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和管理费。?贷款。农家乐1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凭"两证"(小额农户贷款证、身份证)即可取贷。10万元以下的贷款采用"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贷款5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大户或农家乐企业,经相关部门审核,给予10%以下的配套补助(县农业资金)。(5)加强管理,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实行准入制度和年检制度。 赵家农家乐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规模小、资金少的情况,应当适当的在用地和资金筹措的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现有的农家乐旅游点适度地发展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民素质培训为抓手,扩大服务礼仪、烹饪技术等项目的培训面,提高农家乐旅游点的竞争能力。认真抓好示范点试点工作,促进现有4家农家乐旅游点的开发,通过示范点的建设,激发农户对开发农家乐的热情,提高农家乐旅游知识的普及率。大力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乡村旅游建设,以农家乐旅游点基础,选择具有休闲旅游参与价值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环境整治及美化达到要求的新农村试点村,形成点和线的结合,着力抓好和建设一批以优美村庄及生态农业园区为主的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开发香榧、樱桃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农家乐旅游的一个亮点。 2(正视开发农家乐旅游的深层次作用。到农家乐去乐什么,这个问题往往会引来一个常规答案:“钓鱼、吃饭呗~”农家乐如此是不是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台湾、日本、西欧等地兴旺发达的农家乐,往往具有多种功能,我们目前具有的观赏型、娱乐型、度假型、会议型、品尝型农家乐仅仅是最基本的类型,而农庄化、务农实践型、产品购买型、中长期疗养型农家乐更具 ?100? 心系三农 有生命力。 对于农家乐自身来说,是不是引来了游客、吃客,就能赢得足够的利润并让自己快乐地生存下去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由于农家乐具有的强烈的季节性、时段性、低消费性,使农家乐在旺季和节假日人满为患,到了淡季和平常时间则出现客源不足,而人员、场地、设备要照常护养,利润并不高。就像部分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旅游点表示:“光做农家乐休闲,只能刚刚保证日常运作,不用说利润和挣回固定投资了。”农家乐旅游是一种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它因为受到种种的限制,不可能像纺织业一样能做到家家有布机,家家都能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农家乐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实也是一个引发作用,而不是实质的利润点。它拉动着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也搭建着农村与都市的桥梁。通过它,我们是否能找到一条发展特色农业,吸引外来工业的好途径。 ,作者系诸暨市赵家镇政府驻政府驻泉畈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01? 发展马园村休闲旅游业的初步探索 祝 元 勇 一、马园村概况与休闲旅游业现状 马园村地处鉴湖镇南端,与平水镇毗邻,总面积2000多亩,其中山林面积1973亩,有大小山塘水库6只,山林茂盛、青山绿水环绕。家家户户依山傍水,篱笆内菜园畦畦,村道蜿蜒曲折,具有丰富、瑰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村共有农户181户,总人口582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作物,商贸旅游业基本为空白,产业结构相当简单,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仍为待开发状态。如何把马园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休闲旅游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发展休闲旅游业的重要性 休闲旅游业不仅是一门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繁荣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工具。休闲旅游业具有无污染、产值大、纳税高、能耗少同时又能安置大量闲置劳动力的优势,还可以促进一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产业集聚功能与辐射效应。 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其一、符合市委、市政府“南闲”规划,能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有利于抓住发展战略的契机,培育发展休闲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与平水休闲度假区隔山相望,可共同构成“南闲”自然生态旅游区,成为绍兴南部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其二、马园村山体完整,植被良好,虽不见大面积古树名木及原始森林,但绿化覆盖率很高。放眼四周,青山披绿,溪水清澈,空气清新,鸟语蝉鸣,追求“无人处即佳景”的城市游客,在此可以领略远离尘嚣的逍遥自在。这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开发强度较大的绍兴地区更具环境优势。 其三、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它是以农村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休闲旅游为特征的服务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在城市、休闲在乡村的趋势日渐明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机遇越来越好。 其四、我镇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村庄整治,也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 ?102? 心系三农 条件。特别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三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长期以来山林缺乏保护,导致区内没有成片景观树林。由于缺少系统的开发与宣传,造成目前“门前冷落车马稀”,给下步的宣传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马园村地处山区,条件相对落后。现有公路虽能通达村庄,但路况离发展旅游业的要求尚有差距。此外区域通讯、供电、给排水等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三,城市南拓进程缓慢。解放路与中兴路两条主干道路延伸没有到位,发展进程受市规划制约,发展要素受土地制约,往往造成有项目无土地的局面,“南闲”从某种层面讲成了名符其实“南闲”。 ,四,村级财力严重不足。基础性的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开发建设的权力完全控制在市一级,也成为休闲旅游业开发的一大“瓶颈”。 五、休闲旅游业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因地制宜~化劣为优。虽然休闲旅游业发展受种种因素制约,但就如何发展休闲旅游业我们深入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希望,困难越大,说明潜力越大,避开规划区域,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水库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已引进一家休闲农庄,已种上部分果树苗木。 ,二,出台政策~积极引进。在区位优势已存在,但尚未变现的情况下,政策吸引尤其重要,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旅游经济发展若干奖励政策的意见,对引进休闲旅游企业纳税额按一定比例返还,对固定资产投入,企业资质升级进行奖励,并对贡献特别大的个人将授予“经济功臣”的荣誉称号,进一步提高了业主投资热情与招商引资力度。 ,三,培养人才~优化环境。积极培养和引进景区建设与旅游服务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景区管理队伍,提高景区服务管理水平。在马园村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教育,强化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 我们坚持“土”中求精,充分体现农民淳朴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提倡热情好客,文明待人,讲究礼仪、礼貌的新风尚,推广使用普通话,努力建设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四,打造品牌~培育精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资源”的理念,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以创新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品牌就是知名度、品牌就是生产力。与旅游相配套,可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并实行统 生活宽裕篇 ?103? 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创牌。 六、休闲旅游业发展中应把握几条原则 ,一,要树立休闲旅游业概念。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是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带动“三农”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要树立休闲旅游优先观念。现有资源、土地要首先满足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逐步转变重二产,轻三产观念。如何引导村把重点转移到三产发展上来,转变到发展休闲旅游业上来,我认为考核指挥捧的重心要适当向其倾斜。 ,三,引进三产企业要算大帐。不要斤斤计较租金,根据我村实际,休闲旅游业具有强大辐射效应,有很大社会效益。因此,在引进上不要因租金问题而搁浅,集聚了人气,增加了效益,租金适当上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要进一步引导企业主工业反哺三产~三产依托休闲旅游业。要引导那些经济效益好,投资三产意识强的企业主,投身到休闲旅游业发展中来。 ,作者系越城区鉴湖镇政府驻马园村指导员, ?104? 心系三农 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以鉴湖镇为例 林 英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外出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户外活动成了人们业余的最佳选择。顺应这种趋势,休闲农业区成为了当前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休闲农业也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途径。面对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态势,鉴湖镇作为一个地理和自然优势突出的乡镇,该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目前拉动经济增长新的亮点。本文试以鉴湖镇在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 一、发展休闲旅游业的意义 ,一,发展休闲旅游业~是提升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促进从单纯的生产性功能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移,有利于推动城市农业的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一、三产业相互渗透,也有利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发展动力。 ,二,发展休闲旅游业~是加快城乡互动的必要举措。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以提供农民就业机会,拓展农民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以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加快农业和农村的转型,形成城乡互动发展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发展休闲旅游业~是推动镇域经济的有效手段。发展休闲旅游业,可以吸引工业资本投入效益农业,同时通过城市居民的消费,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镇域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发展休闲旅游业的现状 从目前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发展规模过小~没有整体的规划。从目前来看,鉴湖镇真正称得上休闲的农家庄园一个也没有,大多数都是低成本运作。投资低就意味着只能对已有的房屋、庭院、道路进行简单的整修和添置必要的桌椅、餐具等,这些农家乐一般营业面积在300—600平方米,雇请2-3个帮工,进行简单的餐饮服务及棋牌等娱乐活动,“休闲”在这些“农家乐”中根本体现不了,一些市民最多到这些 生活宽裕篇 ?105? 地方1-2次就不想再去了,更不要说这些“农家乐”对农村人文景资源的再挖掘。 ,二,发展档次不高~特色不够明显。目前80%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构思上基本雷同,大家都是“农”味不“浓”、“家”味不“佳”、“乐”味太“差”,甚至连菜色都差不多。现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相当于一个设在农村的餐馆,他们在城区购买蔬菜、食品,拿到农村卖。没有新的构思,没有形成有自己特色,游客都成了“一次性”的,甚至有的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是造成一些“农家乐”热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三,在发展过程中~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绍兴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市政府把城南发展定位在“南闲”上,我们鉴湖镇作为城市发展的“后花园”也已成定局。但因这一原因,我们寻求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几乎没有,指标落实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很多好的项目都无法开展。 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消费需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休闲旅游业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因而在近期规划中,必须结合实际消费需求,办好“农家乐”,提升“农家乐”的档次,并逐步发展更高档的休闲旅游。 ,一,以农为景~注重规划。“农家乐”是一种依托农业的“寄生”产业。因此,“农家乐”的规划方针不是毁农造景,而是以农为景;不是抛弃了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简单追求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增加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农家乐”就是要充分利用农民本地特有的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环境、以农户的庭院、花园、果圃、鱼塘、自产的农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纯朴的民风民俗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休闲、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结合实际,在“农”字上,经营者要尽量做到“自产自销”,用农村传统办法生产的产品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要;要让游客动手采摘菜品、果品;要为游客准备“农”味十足的土特产供游客选购带回家。在“家”字上,经营者要善于营造“家”的气氛。在“乐”字上要改变“打牌”唱主角的现象,培育新的娱乐点。 ,二,着力引导~规范管理。一是要明确专门的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对“农家乐”的规划、引导、服务和日常管理。在区旅游局增设相关的科室或由区旅游局会同区农办组建“农家乐”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对全区农家乐的统筹规划、批准建立、指导引导、服务监督和日常管理。二是成立“农家乐经营者协会”,协会负责制定全区“农家乐”统一的章程、处理经营者内部非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如:统一价格、统一行业标识、资源共享、横向联合等。成立行业协会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以弥补部门管理的不足,从而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三是 ?106? 心系三农 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有关文件精神,尽快制定《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落实有关配套措施,规范对农家乐的管理,促进“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三,挖掘特色~示范推进。对我镇而言,挖掘“农家乐”的特色要紧紧围绕“山水园林、生态旅游”的目标定位,重点在休闲、生态方面做文章。根据鉴湖镇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力争把农家乐打造成绍兴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因此,应根据目前的资源优势和经营特色,高标准规划,实行分类管理。在经营者自愿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1-2家农家乐进行重点培植,以发展成为反映鉴湖特色、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示范“农家乐”。 ,作者系越城区鉴湖镇政府驻玉屏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07? 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思考 王 如 芬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将目光投向农村,寻求一种有别于城市的静谧、安逸、健康的休闲方式,以达到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返璞归真的目的。同时,广大农民为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多地少矛盾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方面的挑战,开始尝试依托农业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开拓新的增收致富渠道。 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困难。特别是象任家湾村这样的半山区村,工业经济薄弱,地理位置偏僻,农民只能外出打工,增收幅度有限。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找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也找到了一条资源利用与农民增收“双赢”的最佳途径。 ,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有利于加速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层次。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资源消耗少、投资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不仅适应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而且作为关联度很大的产业,它对优化农业产出结构,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丰富农业功能,调优农村产业结构都具有积极意义。皋埠是个农业大镇,如何将规模上的优势转变为综合实力上的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无疑是一条捷径。 ,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村级收入的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皋埠镇南部山区的许多村,村级经济十分薄弱,村干部报酬都难以兑现,更别奢谈公共事业的发展。引进休闲农庄,村集体可以通过土地租赁、发展关联产业等方式,获得一笔固定收入。 二、皋埠镇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 皋埠镇中南部地区山水风光秀美,工业污染少,“农味”较浓,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全镇现有方圆观光农业园、丽谷林场、白鹿山庄三家休闲农庄。皋埠的休闲农业都是由企业投资新建,以经营农家餐饮、提供动植物观 ?108? 心系三农 赏、花果采摘为主,主要以解决游客就餐难为经营导向,以满足游客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为经营特色,在一定程度是城市“社会饭店”伴随城市居民的流动向农村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皋埠“农家乐”仍处于起步期,但从这几年的发展实绩来看,“农家乐”集吃、游、购、乐于一体,它不仅是作为一个窗口、一个渠道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而且在协调发展全局,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农家乐”带动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种养农户的经济收入普遍增加、农村群众综合素质稳定提高,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农家乐”毕竟还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发展规划。盲目跟风,照搬生套,无序开发现象突出,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做强做大。二是缺乏统一组织。由于缺乏统一集中向外宣传推介,未能形成品牌效应。三是重饮食轻文化。很多游客反映“吃得有余、玩得不足”,在开发传统乡村文化风俗上尚显不足。四是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由于经营者环保意识差,容易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表现在白色垃圾和生活用水的污染上。 四、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农家乐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上下功夫,彻底摒弃和改变农村保守、封闭等不合时宜的观念及依附性强、自主意识差的生存状态。有关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农户走出家门,学习外地农家乐成功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各自发展的新路子。要摆脱过去那种小打小闹的局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要从目前的单一注重吃玩向多元化需求转变,提供吃住行一条龙服务。要努力拓展农庄的功能服务,增加人文内涵,积极开发健身娱乐项目。 ,二,加强监管~以避免出现无序现象。吃住安全是游客非常关心的事。可以借鉴酒店管理的做法,对“农家乐”实行星级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质监、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对经营户的接待设施(如厨房、客房、卫生间等)、环境保护(如污水排放、油烟排放、饮用水等)等方面进行评审,等级划分从低到高为一星级至五星级。星级标志挂在经营户家的醒目位置。每年进行不定期检查,不合格则“摘星”。为加强日常经营管理,还可成立 “农家乐”旅游协会。每年对经营农户进行礼仪、旅游、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同时,对“农家乐”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团,并制订奖惩措施。 生活宽裕篇 ?109? ,三,必须加强政策扶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农家乐’是富民产业,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部门不应只把眼睛盯在税收上,而要“蓄水养鱼”,加强政策扶持。要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项目招标、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家乐”发展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补助。同时要努力简化申报程序,减少不合理收费项目。为确保游客“行有基础”、“游有内容”,政府也应加大有关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发展“农家乐”与时下正在进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结合起来,将有关村庄列入农村示范整治,优先安排水、路、电、绿化等建设项目,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酒香也要勤吆喝,单个的“农家乐”本身资金实力并不雄厚,难以承担较高的促销费用,为此,政府要积极行动,统一包装营销,努力扩大景点的知名度。 ,四,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美的环境是经营“农家乐”的本钱。农家乐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大量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大量燃料消耗等问题。环保部门应加大对经营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经营者做好垃圾、废水的安全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建沼气池、人工湿地系统、三格式处理池等方式,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五,必须不断开阔视野~开发延伸产业。农家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广大农户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打破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生产出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要努力开发副产品,积极发展关联产业。要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工夫,生产出既原汁原味,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抓住人流量旺盛的有利时机,发展其他三产产业。 ,作者系越城区皋埠镇政府驻任家湾村指导员, ?110? 心系三农 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业 争创现代农业典范 杨 敖 春 越城区蕺山村方圆观光农业园位于绍兴市区东部约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为吼山风景区配套之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园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方圆观光农业园瞄准潜在的休闲旅游市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乡村变成集教育、科普、休闲、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发展成为集水产养殖、垂钓休闲、野禽养殖、果园采摘、住宿餐饮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示范区。 方圆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休闲农业示范区”,被省海洋渔业局、省旅游局授予“浙江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被绍兴市旅游局授予“AA级旅游区”、“绍兴休闲旅游魅力新十景”,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现代农业建设先进单位——十佳园区建设单位”等称号。 一、方圆观光农业园的概况和现状 方圆观光农业园自2001年6月兴建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210万元,占地面积约520亩,其中,内外塘水面300余亩,娱乐场所40亩,花卉苗木180亩,有30多个花卉品种。园区内划分为水产养殖区、果蔬种植区、园林花卉区、垂钓休闲区、野禽养殖区。内有餐饮、大型会议室约1280平方米,现有客房18间,约1100平方米。设计有浪漫小屋、花卉廊桥、才艺娱乐等供游客与大自然互动的场所,突出“绿、幽、静、野”等特点。游客到这里后,避开城市的喧嚣,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当地特产,随心所欲采摘佳果,悠闲自得垂钓,感受的是一份轻松悠闲和回归自然的情趣。 观光园以其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质朴淳厚的民风、鲜嫩诱人的新鲜食品吸引着四方来客。目前,观光农业园日接待游客120人次以上,全年总接待量达6万人次之多,产值达400余万元。 二、方圆观光农业园的功能和成效 方圆观光农业园已成为绍兴市农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景点。它具有四大功能:一是住宿休闲功能。依托区位优势,以价廉为主要经营策略,提供宾馆式住宿服务,满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的消 生活宽裕篇 ?111? 费需求,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二是餐饮服务功能。以解决游客“就餐难”为发展契机,以满足游客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为主要经营特色。三是乡村生态观光体验功能。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水果、茶园、鱼塘等基地,供游客采摘、垂钓,体验生活乐趣。四是娱乐文化功能。园区内设有电视、茶室、棋牌、球类、科普知识展览等,供游客挑选活动。 方圆观光农业园还处于发展成长期,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体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经济文化相融合,发展与和谐相融合,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本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观光园从业人员已达28人,为村失土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年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 2(促进了本村的分工分业,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观光农业园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它不仅作为一个窗口、一个渠道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它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和服务延伸链。 3(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蕺山村是处于越城区的城郊结合部,是一个省级小康示范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成长,为本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加了亮点,使本村农民看到了发展农业经济大有作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大有希望。 三、观光农业园的思路和方向 方圆观光农业园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毕竟还处在成长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本村农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模式单一~特色文化有待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尚需进一步探索,对绍兴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待加强,目前无法满足外地游客的消费需求。 ,三,在对外界的宣传促销方面、管理层领导还做得不够主动。在当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休闲农业,广大市民十分喜爱休闲农业的大好形势下,园区领导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园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虽然休闲观光农业园前景看好,但要做深做强还大有文章可做。为此,在下一步发展中,他们将进一步发扬优势,注重特色,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完善“农家乐”自助游乐项目。开辟农家乐自助游乐区,游客可以自助 ?112? 心系三农 开展果蔬采摘、大棚采瓜、外塘垂钓、土灶野餐等活动,使游客尽情享受田园乐趣,体验农家生活。 2(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科技、生态、文化内涵。在现有基础上,对园区的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科普阅览、会议活动等多功能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提升档次和水平。建成“科普展示培训中心”,为农业科研、科普宣传、休闲观光和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完备条件。 3(成立生态水产专业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走农业创新、共同致富之路。把园区建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融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休闲农业公园。 4(加强软件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准,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游乐环境。 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领导,加大扶持力度,要从真心实意扶持“三农”出发,研究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为“农家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 (二)有关部门要根据“农家乐”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遇到的新矛盾,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要简化办证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对于农民从事“农家乐”要减免税费。要制定出台奖励政策,对“农家乐”经营较好的农户和示范点进行扶持。 (三)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旅游局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要负责好产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精心培育品牌,培育省市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四)要开展“农家乐”专题宣传活动,选取各地“农家乐”发展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旅游推介会、网络宣传、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扩大“农家乐”的影响。 ,作者系越城区蕺山街道驻世禾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13? 上虞市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陈 达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国家征用大量农地用于非农建设。在此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切身利益遭到严重侵害,包括财产权、生存权、发展权等。因征地引起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已成为农民上访的焦点问题。据统计,每征用1亩土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1987-2000年,国家建设占用耕地约3395万亩,致使约5000万农民失地。而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年至2030年,国家将征用耕地3800亩,预计导致8000万以上农民失地。届时,我国失地农民将达到一亿多人。如果不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使其长期处于无地、无业、无保障的“三无”状态,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全面小康的实现。 一、我市被征地农民现状: 什么是被征地农民呢,一般认为就是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用地需要而被征用土地而失土的农民。在我市又具体为: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被城市化建设用地需要而被征地的下列对象为被征地农民:(一)上虞市有关部门批准“村改居”的行政村村民;(二)上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准被征地,按规定“农转非”人员。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8平方公里,从而形成了目前34个“城中村”。据调查统计,这34个城中村总人口达42262人,占城区人口的21.3%。其中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人口达6882人,占16.28%;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劳动力人口为28335人,占67.05%;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人口7045人,占16.67%。 在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由于职业和居住方式转变,身份和社会组织形态转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变,以及价值观念转变,被征地农民工作和生活遭遇着不少困难。特别是就业和基本生活来源保障方面尤为突出,表现在:一是城市就业机会有限,素质要求高,而被征地农民文化水平低、技术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总体素质较城镇居民差,从而很难被企业招用;二是“城中村”农民原来在市郊其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对就业条件、劳动报酬等待遇要求也比较高,无法与外来农民工竞争;三是随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兼并、倒闭,不 ?114? 心系三农 少原来已就业的土地征用工纷纷下岗失业回村,要求村里解决其生活问题,给村集体带来一定的压力;四是“城中村”经济实力较强,其收益在解决公益事业,村民福利保障等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村民对集体经济依赖性强。目前一些集体经济积累多的“城中村”还按时发给村民一定的生活补贴,以解决当前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困难,如我市赵家村等。但由于村级经济产权、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集体资产流失相当严重,相当一部分村级经济已逐渐薄弱,农民生活保障日益下降且难以为继。(这里所指的薄弱农村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长期薄弱型。经济基础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这些村在20世纪80-9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时,没有适时发展而落伍;在目前开发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下,发展乡镇企业的难度加大,无新思路新方法,只能维持原有的现状;第二种是投资管理失误造成的薄弱。有过一段繁荣辉煌时期,但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举债、亏损、管理不善,在产业调整中决策错误;第三种是开发抑制型的薄弱。原有的支柱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动迁,村因此而失去经济支撑。) 按照上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城市化,推进工业化”的总体设想,到2007年,市城区规划面积将达到10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0平方公里,可以预见在这广大的区域中,仍有更多的农村将消失在城市化过程中,更多的农民将失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城市市民的一员。因此,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及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就显得越来越为重要。 二、被征地农民面临的风险 对农民来说,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生活保障基础和财产权利。土地被征用以后,农民就丧失对土地的使用权,丧失土地提供的生活保障,也无法再从土地上获得收入。因此,农民的生活就业与发展应该从农业上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需要重新就业;生活保障也应该从传统的土地保障转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在整个征地的过程中,失地农民丧失基本的生产资料 ,成为城市化的边缘人群,成为“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风险。 ,一,就业收入风险。政府征用农民的土地,使农民失去生产资料,也没有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同时失地农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再就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他们大多数只能从事城市人不太愿意做的体力劳动,而且无法享受城市的就业待遇,面临着低工资,高风险的情况。这对于以前靠农业收入而言,又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当地农民在城市化社区生活,他们的生活成本有提高了,增加了家庭日常的生活开支。刚被征用土地,许多人银行账户取钱来支付日常开支,似乎生活还不错,但在就业收入面临很大风险下,一旦他们的补偿费被用完, 生活宽裕篇 ?115? 基本生活又没有来源时,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养老医疗风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老年的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对失地农民而言,未来能否实现期望目标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劳动能力的下降,无法再取得收入,可见,失地农民对未来生活最大的风险就是养老医疗的风险。中国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依靠子女供养,这种模式对失地农民来说,更加具有风险性。当他们的子女(也是失地农民)也面临着就业收入的风险时,这些子女即使有心,也无力供养他们的父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没有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中去,光依靠村里留用资金来取得养老金,这无疑具有很高的风险。一来是村里留用的资金有限,若干年后将出现巨大的资金空缺。同时这种福利性质的养老金标准较低,无法满足他们以后的生活需要。二来是资金增值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缺乏合理的投资,其风险性无疑是很大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提高,但同时医疗价格也飚升。现在通常一次大病的医疗住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上几十万元,这对失地农民而言,无疑有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三,子女受教育的风险。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化的社区后,需要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他们的子女需要在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教育,接受城市的教育,在他们收入不稳定生活成本又提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子女能否正常的接受教育,这也是一大的风险。失地农民的城市化,他们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成本大大提高,在经济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子女的教育情况将十分令人担忧,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他们有可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由于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导致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的低下,以后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融入城市生活的风险。调查表明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化的社区后并没有很好的完成生活方式的转换。他们的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交往方式等都很难转变,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乡土观念较强,怀旧心理严重,不能向前看,总习惯以前的生活方式。现在许多人整天无事可做,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聊天,还很不习惯城市社区的生活娱乐方式。有的农民搬进新社区后,还保留着农村的家庭生活方式,收购废品,衣服随便晾,用煤炭煮饭等,有的还将农用工具堆放在走廊、门口。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他们能否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呢,这都面临很大的风险。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 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是被征地农民最基本的需求,要真正实现转移农民、富裕 ?116? 心系三农 农民,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有盼头,日子过得充足,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就业。如何对被征地农民加以正确的就业引导和就业转移,确保他们就业稳定、生活提高就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一件大事。 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解决被征地人员的就业方式由原来的政府安置改为了市场调节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但由于被征地人员存在着文化偏低、技能偏弱、素质较差的原因,就业难度比较大。据我们调查在这34个“城中村”4.2万被征地农民中,其中就业或灵活性就业不足一万人,从就业人员年龄层次来看,40岁以下的占78.3%;从性别比例看,男性占73.4%;从学历水平看,高中以上占45%;从就业方式看,被征地农民以到企业、建筑工地务工和从事三产如商贸、运输业为主,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无论是二产或三产,均存在稳定性不高、流动性大的问题。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被征地农民存在文化层次低、技能水平低、就业率低的“三低现象”。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被征地农民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压力如图所示,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替代者的威胁 现有城镇居民就业/失 被征地农民就业 市场提供就业机会业人员的威胁 的压力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首先,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限制,市场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还不能满足所有被征地农民的需求。其次,现有城镇就业人员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本身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对新进入的被征地农民就业队伍具有抵制作用。再次,被征地农民的替代性较强。一方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速度的加快,没有被征地的农民也大量涌入城镇寻找就业岗位。据统计,我市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全市农业劳动力下降了12.6%,预计今后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加快,将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涌向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迅速增加,大量用人单位愿意招用外来劳动力。据调查,目前我市外来人员占全市常住人员的18.7%,外地劳动力10.25万人,占全市农业劳动力的13%左右。由于外来劳动力肯吃苦耐劳,对收入期望值不高,用工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客观上挤占了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最后,被征地农民就业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加上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加入竞 生活宽裕篇 ?117? 争,从而使被征地农民原本狭窄的就业门路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四、被征地农民就业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重视~加大力度。各级政府在被征地农民转移方面,虽然很重视,采取了一些强硬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同国家总体发展的要求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应完善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适应当前被征地农民就业或转移的措施,从制度上规范其就业;二是各级政府要把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摆在政府议事日程上,不应叫得响,做得少,一阵风的形式,要真正重视其被征地弱势农民的就业;三是正确引导,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引导工作,把被征地农民无序就业转变到有序就业;四是政策宣传力度要加大,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或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对被征地农民就业的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被征地农民就业的良好氛围;五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符合就业要求的被征地农民可积极号召用人单位优先吸纳,促使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按照其就业比例,政府在政策扶持上给予优惠。 ,二,加强培训、提高择业能力。就业问题的关键是素质,提高素质是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基础。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农民的自身条件、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与城市人员具有一定的差距,完全按市场化要求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竞争的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被征地农民来说,失土就意味着失业,如果不能就业,就意味着生活难以保障,要生活,要就业,就必须提升素质,提高择业能力。目前我市已根据被征地农民文化水平高普遍较低、技术低下、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计划在2004年-2008年5年内对其中符合国家规定就业年龄的约2.9万被征地农民,普遍进行一次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及对鉴定合格者,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适应性就业结业证》,从而使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分管领导为主任的被征地农民培训和转移领导小组,下设农民培训和转移办公室,出台了《上虞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我市今后农民培训和转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制订了《上虞市农民培训和转移的实施细则》,初步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服务体系,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拓宽就业渠道,主要开展了以转移被征地农民就业为重点的技能培训。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育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被征地农民培训工作,增强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真正为被征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奠好基、铺好路。 ?118? 心系三农 ,三,出台政策~扶持创业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多多,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为被征地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首先要出台倾斜性就业政策。要尽快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限制性政策规定,把被征地农民就业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范畴。其次要鼓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凡自谋职业的,可以一次性给予一定的自谋职业补助费。再次,要对吸纳被征地农民的用人单位给予补贴,提高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鼓励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尽可能地把适合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 ,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发展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要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同时,要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就业结构的重点,除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业和新兴的旅游、信息、咨询业等之外,突出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挖掘社区岗位、公益性岗位,引导被征地农民参与开发社区岗位。拓宽就业领域,增大就业容量。 ,五,形成合力~完善就业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提高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一是建议尽快修改、完善和安置失地农民相配套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被征地农民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在不干预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自主权的前提下,动员企业尽可能多地安置被征地农民。四要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劳动保障部门要强化职能,把就业服务对象对城镇向农村扩展,依托现有基层工作平台,强化劳动保障网络功能,不断完善乡镇、街道和社区就业管理服务组织,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本地区失地农民年龄、文化等基本素质结构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台帐资料,为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安置等一系列服务。 ,作者系上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百官街道星四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19? 关于农民就业培训的若干思考 邢 鲁 彬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始终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由于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无法实现奔小康目的,加强对农民就业的培训,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提高农民全面素质,是我们要面对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本文所指农民就业为农民从事除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外的产业或工作,即生产的产品是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消费。 一、农民就业培训尚处于自发组织状态 案例之一:鹿山街道西求村葡萄产业的蓬勃发展。20年前,正值农业种植多种经营之时。该村村民袁亚娟和丈夫周信祥远赴辽宁,引进了叫“金皇后”的葡萄品种,等到第二年,葡萄挂果收获,一算下来,收成是稻谷的2倍还多。这样,村民们也都先后照样跟着种。农户们初种葡萄少技术、缺经验,经常跑来问周信祥。周信祥通过言传身教方式,邻带邻、亲帮亲,葡萄种植面积在西求就像葡萄藤一样,越蔓越开,越蔓越大。300人口不到的小村,现种植面积达130亩,拥有40个冬暖式葡萄大棚,从事该产业150人,占全村人口的56%,葡萄总收入156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90%。 案例之二:剡湖街道禹溪村小笼包的意外崛起。小小的蒸笼,蒸出了一只只“金元宝”,一个村庄的命运因此而彻底改变。该村村民屠福元于1984年外出打工。在贵州,他碰到了一个在当地开小笼包子店的老乡。老乡月收入600元,而自己200元,这一反差中,屠福元下定了决心,不久,他和妻子徐林玉在贵州通仁市一个角落里开了一家小笼包子店,取名为“杭州小笼包”。仅仅两年时间,屠福元不仅还了欠下的债,还回老家盖起了三层楼,震动了乡里。而他的小笼包子店就成了一个培训基地,在这里学习技术的村民,至今已超过了100人。这些乡邻学好了手艺,就相继外出开店。从此“杭州小笼包”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了出来。现该村40%的农户外出包小笼馒头,小笼包年收入300多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80%左右。全村911口人,劳动力590人,九成以上的劳动力,都做过小笼包的生意,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超1.5万元,小笼包功不可没。 案例之三:甘霖镇殿前村丝织产业的星火燎原。该村400多户人家的村庄,250多户从事丝织业,拥有800多台织机。按每台织机年产值十二三万元算,全 ?120? 心系三农 村丝织业总产值相当于一家亿元规模企业~只不过这个“规模企业”的车间分散于家家户户罢了。 该村丝织业起步于1991年,最初,几个头脑灵活的村民买来7台原始的有梭织机,经过十多年的创业,设备升级换代,现在全村800多台织机全部升级为剑杆织机。村里的丝织原料和销路大都依托绍兴柯桥轻纺城,由于轻纺城的吞吐量极大,因此,很少要担心销路问题。该村400多户人家,从事丝织业250多户,丝织业年产值近亿元,年纯收入1500多万元。 案例之四:北漳镇塘坞村番薯片的渐成规模。北漳镇塘坞村是一个偏僻山村,番薯产量比较大。近几年来,在本村贩销户的努力下,村里的传统食品番薯片顺利打入市场,并且渐成规模,为村民增加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该村村支部书记单祖春是把番薯片打入市场的有功之臣。2003年,李子上市季节,单祖春在帮助一个客户收李子时,闲聊中讲到了番薯片。塘坞村番薯种植面积比较大,除了喂猪,做番薯粉,村民们还保留了传统的制作番薯片的习惯。客户听了很感兴趣,表示愿意去一些炒货厂问问,看看能不能做番薯片生意。想不到,第一笔买卖很快就做成了。就这样,单祖春的番薯片生意越做越大。市场有需求,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家家户户都开始制作番薯片。2005年,塘坞村的番薯片收入喜人,每公斤卖到4.8元,该村102户人家,80%以上做番薯片,村民们少的收入三四千,多的超过了一万元。看到塘坞村番薯片销路好,附近不少村也纷纷仿效,很快发展到董坞岗村、张婆坞村、岗竹山村等八九个村,番薯片的产量大增,去年总量达到了15万公斤左右。 案例之五:石璜镇新沃村花木事业的绚丽灿烂。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专业村,从事花木种植已有50多年历史,农民有传统的种花技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的花木一度在市场上销路不畅,为此,在村干部和花木大户带动下,纷纷到省内外开拓市场,建立基地。根据外面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更新种花品种,先后从外地引进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深山含笑、金叶含笑、红叶李等10多个新优品种。同时提高种花技术,已培育了150余名花木专业技术人员和一批除草、栽植、专业挖树等专业人员。全村全村179户人家,95%的农户种花育苗,花木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去年全村花木收入达到700多万元,人均达到2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97%。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400亩增加到现在的5000亩,100亩以上大户已有10多户。 从这些产业特色村来看,在形成产业前,考察原因,很大一部分要么是传统技能的发挥,要么是带头人的偶然甚至是意外的选择。农民就业培训工作一般靠传统的传帮带,没有规范化的形成书面的培训教材,具有经验性、封闭性的弱点,还面临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掌握更多技能的问题。 生活宽裕篇 ?121? 二、农民就业培训面临的问题 抱着对致富奔小康的向往,农民对就业一般保持强烈的愿望,有的甚至认为“家财万贯,不若薄技在身”,但往往苦于培训无门,培训方法和内容不对路。相对于大学生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而言,政府、社会、舆论对农民就业关注较少。目前,我国唯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般认为,农民因为拥有土地保障,所以不能算是失业。截止2006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这个数字是不包含农民的。从今年5月、11月进行城乡劳动力调查起,国家改革失业率统计方法,采用了与国际通行统计标准和方法完全一样的“调查失业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还没发布此项失业率,也就是说农民就业培训刚刚引起政府重视,存在培训设备、师资短缺及经费不足的现象。 与大学生就业的高端而言,农民即使就业,由于掌握知识的缺乏,及年龄的差异、地域流动的原因,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就业一般为建筑工地、个体餐饮、农业种植、商业零售等行业。考察嵊州几个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村,除了有几个村历史的原因工业基础较好外,大多的村农民工作为个体作坊式的。同时,在就业时政府在税收政策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优惠。 三、农民技能培训还大有可为 要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培训目标,在农民技能培训方面,除了提高对农民就业培训的认识,加大培训投入外,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注重实用技能的培训。相对于学校的知识培训,要针对农民就业的趋向,以社会需要为标准,一方面推进以获取各种证书为目的的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各种技能比赛,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技能。随着产业的升级,要进一步帮助农民掌握更高的技能,以使就业沿着价值链上移。 ,二,现场培训为主。由于受知识和时间的限制,农民比较喜欢现场培训,培训人员既要会现场操作,又会要用简明语言说明操作要点。其实许多村在形成产业时,通过自己的实践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三,注重农民带头人的作用~努力实现农民自己培训自己。在上述案例中,大户或先行者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形成产业初期,只要政府加大对农民带头人的扶持力度,榜样作用就会很快的发挥出来。 ,四,注重挖掘传统技能和文化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重视保持有文化底蕴的手工操作技能,对嵊州而言,越剧、竹编都是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应该在农村作有计划的推广。 ,作者系绍兴市国税局派驻嵊州市下王镇小溪村指导员, ?122? 心系三农 搞好农民培训 促进农民就业与转移 王 常 山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问题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一样,已成为影响镇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改善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十分紧迫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了解农民就业愿望及当前农民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对无业农民进行培训,最终促进无业农民充分就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所驻绍兴县夏履镇莲东村的实际就农民就业愿望与农民就业培训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民就业整体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农民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扩大就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主要表现在:(1)总量矛盾突出。近几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势在必行的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造成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使这部分农民面临再就业的巨大压力。(2)农民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地理以及户籍等诸多因素制约,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竞争激烈也是造成农民失业的原因之一。 二、农民就业愿望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莲东村地处夏履镇西南部,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村。村常住人口1261人,其中劳动力有671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劳动力比重占总人口的13,。其中无业(包括经常性失业)的人口为68人,约占总劳动力人口的11%。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无业农民的就业愿望存在以下特点: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原计划在本镇招200名4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纺织女工。招工简章通过广播站播出1个月后,仅有30余人报名。该企业在本地招工不足后,转从安徽、湖南等地招工 。其原因是纺织女工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很多人不看自己的自身素质,却希望进后勤部门,进管理层,希望工作清闲又能拿到很高的工资, 因而失去了就业机会。 ,二,希望从事高级职业与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存在矛盾。浙江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受周围环境影响,当地无业农民大都希望从事薪金较高的工作,但是长期一来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他们自身素质离这些职位的要求还有 生活宽裕篇 ?123? 较大的差距。 ,三,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观念还存在着广泛的影响。现在农民种地不用交农业税,有些农民靠银行利息、股份分红过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说得过去,何必上班那么辛苦,再说上班没有自由,现在闲来无事打打麻将,日子过得蛮滋润。正是这种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作祟,导致为数不小的农民根本就没有就业愿望。此外,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愿意就业,但要面子、眼高手低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解决农民就业的根本途经之一 ,一,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从改变就业观念入手引导农民就业。各级相关部门应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力求改变“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观念,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以《绍兴县报》和农民信箱为主要载体,及时发布培训与用工信息,推广介绍各单位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反映县部门和各乡镇农民知识化工作开展情况,跟踪报道农村工作动态信息,努力扩大农民知识化工作宣传覆盖面,真正让农民知识化家喻户晓,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并大力营造“外出经商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对外出“能人”进行系列宣传,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二,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各培训组织机构应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三,结合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把企业用工信息网延伸到村,为农民提供就业服务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工厂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工人,镇村就组织农民进行培训,结业后对口安排就业,就地解决就业,收到了就业率高、能发挥所长、企业乐于接受的好效果 ,四,拓宽融资渠道和劳动力转移平台~进一步做好培训农民就业工作。在用好县财政培训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工作,利 ?124? 心系三农 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参与培训的良好局面。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建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依靠法律援助中心,采取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对已培训的农民提供劳务信息服务、诚信担保和法律援助,促进农民真正转移就业。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查~进一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率、合格率、发证率、转移就业率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督促指导,把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村、人,每两个月对本县各部门、乡镇的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培训工作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 ,作者系绍兴市检察院驻绍兴县夏覆镇莲东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25? 云栖村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 韩 素 娥 失土农民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群体还会继续扩大。因此,妥善解决失土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农民利益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此,本人开展了专项调查,在分析研究基础上,谈谈解决失土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失土农民的基本现状 自 1994年起至今,我所驻的云栖村因城市建设需要,农转非人员1005人,失土尚未农转非人员20人。 ,一,失土农民年龄、素质与就业情况分析。一是年龄结构:18周岁以下240人,就业年龄段(男18—60岁,女18—55岁) 624人,法定退休年龄以上176人。二是文化程度:据抽样调查分析,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84.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的14.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数的1.34,。三是就业状况:在乡(村)企业就业的58人;没有征地单位招工安置的人员,货币安置1005人;自谋职业95人,其他方式谋生的28人。 ,二,失土农民的收入状况。城郊农转非人员由于地域特点,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状况较为普遍。以城区为中心,农转非人员成环状分布在城郊结合部,这些地区新办企业多、商贸市场多、外来人员多,在城中村未改造前房屋出租成为当地村民一大收入来源。另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福利收入也是农转非人员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该村级集体每人每年发福利在3000元左右。 ,三,失土农民的安置情况。1994年以后,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安置,开始由招工安置向货币安置转变。1998年以后,基本没有招工安置。市区货币安置标准人均只1.3万元/人。 ,四,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市政府已于近年下发《关于市区征用土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若干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失土农民保障制度,养老金标准与城市职工还有一定差距。 二、失土农民面临的问题 ,一,征地补偿标准难以支撑现行失地农民保障制度。 ,二,失土农民面临再就业困难。征地农转非人员都希望有一份相对稳定的 ?126? 心系三农 工作,但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缺乏,加上部分人员年龄偏大,一些单位不愿招聘,即使招聘后,一旦发生裁员,这部分人员往往首当其冲。年轻一代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虽有就业愿望,但对工作条件、工资报酬要求较高,对劳动强度大、工资低的工作不愿承担,就业紧迫感远远弱于外来务工人员。再加上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大中专生毕业、退伍军人安置等等,使得大部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十分困难。 ,三,失土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后衔接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制订有关的保障办法,确定追溯的年限、明确参保条件和享受标准、落实保障经费渠道,合理解决好以往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与现在保障费用较高的矛盾。 三、解决失土农民问题的对策措施 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策措施: ,一,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对策措施。由于我市现行征地补偿政策与现行社会保障的经费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问题,因此,仍需对一些具体的征地补偿标准作适当的调整,并补充和完善一些具体的补偿办法。 1(将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计入征地成本,适当提高市区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经费不足的问题。 2(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全市积极推行市区征地综合补偿政策,修改制订与建立失土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征地补偿标准。 3(明确征地补偿中土地补偿费的标准,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失土农民提供一定的生活依靠。 4(改变安置补助费直接发给失土农民的支付方式,将安置补助费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中去,为失土农民建立持久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健全失土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措施。从长远看,应该按照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接轨的思路解决失土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1(全面推行失土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市正在推行低标准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双低”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失土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2(建立失土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允许失土农民根据《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建立基本医疗保险。 3(重点考虑把实行征地货币安置以来的失土农民逐步列入社会保障对象。应当承认,以前实行货币化安置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在城市化建设中作出了奉献,由于他们失土以后只得到了相当于一个职工一年的工资收入,而且大部分人长期 生活宽裕篇 ?127? 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这部分人生存的危机感特别强,因此,即使一下子全部解决有困难,也应制订预案,以备不时之需,确保社会稳定。 ,三,拓宽失土农民就业渠道的对策措施。为促进失土农民由农村就业向城镇就业的过渡,政府要明确将失土农民列入就业援助的范围,与城镇居民市场就业机制全面接轨。 1(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失土农民的宣传教育,要让他们认清城市就业竞争形势的严峻性;另一方面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登记失业失土农民的职业培训。 2(努力开拓适合失土农民的就业岗位。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从事第三产业,开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等多渠道的就业方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市场就业环境。凡没有相对固定工作岗位的,可在办理失业登记后,享受市就业弱势人员就业援助政策待遇,并给予重点就业帮扶,让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可以享受同等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免税、小额贷款、定额发票等优惠政策。 3(实行失业救济。失土农民的失业救济办法要与城镇失业救济制度相接轨。凡在劳动年龄段的失土农民,在办理农转非手续以后仍没有就业的,可以按照城镇职工的失业保险救济标准和补助时间,按月领取生活补助费,并对特困的失土农民家庭予以经济补助。 4(积极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尽量减少农村集体土地被一次性征用、永久性丧失的数量。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一般有收益的非农建设用地项目,应允许农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租赁、联营等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建设,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5(认真落实撤村建居10,预留地政策。由于这些村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征地最多的地方,有大量的失土农民需要安置保障,政府应该按照“集中成片,一次性核定”的原则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落实好留用地,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对征购时农用地数量较少的村,要考虑这些村被征土地时间早、对城市建设曾经作出的贡献大等因素,规定预留地底线,在一定规模内确保他们的项目用地。 ,作者系越城区府山街道驻云栖村指导员, ?128? 心系三农 培训促就业 转移促发展 章 海 青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契机,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市政府的实事来抓。开展以订单式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2154人。其中自五月份启动阳光工程以来,开展根据农民意愿、政府买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此项工程的实施,为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阳光前景。现结合灵芝镇大庆寺村的农民就业培训现状及做法分析如下: 一、大庆寺村基本概况及劳动力结构现状 大庆寺村地处浙江省北部宁绍平原腹地,居绍兴老城区与柯桥轻防城的中心位置。村域内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庄总面积1100000平方米,总人口2261人,村民836户,耕地1243亩,人均耕地仅0.55亩。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55人。属我国沿海地带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之一。 2005年底,全村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亿元和6000万元,农业总产值仅为10万元。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91%。全村农村劳动力(按照18-60周岁计算)13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力94人,从事二、三产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达1226人,尤其自上世纪90年以来,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呈绝对减少趋势,目前仅有少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 二、农民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据对大庆寺村215户、549人的抽样调查统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2.67%;其次,在城乡统筹中农民的自我融入力不强。由于绝大多数农民缺少求职技能,在转移就业中缺乏竞争力;第二,因非农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产业升级,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实现一次转移就业,也随时面临着中断就业需再流转的结果。三是培训对象年龄结构不平衡。由于相对重视40岁以下有文化的失地农民的培训,并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就业。而忽视了对年龄较大的那部分失地农民(男45岁、女40岁以上)的培训。 生活宽裕篇 ?129? 三、实施农民就业培训的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大庆寺村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它作为三农工作和城乡统筹的主要抓手。为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大庆寺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出成果、见实效,村成立了由村委主任为组长的农民培训领导小组。专人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实施,并将其列入村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统筹规划。近几年来虽然已有超过92.9%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但由于缺乏转移就业必须的职业技能,大部分农民只能集中在建筑、餐饮、零售和其他季节性、临时性用工等行业。绍兴市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生产门类较多,既有纺织、羽绒和皮革等主导产业,又有近几年兴起的电脑绣花、电子电工、机械、计算机应用、厨艺、物业管理、家政、护理、保安等新兴产业。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当前企业缺少合格的用工对象,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无法进入企业就业的两难局面。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既能适合企业用工需求,又能满足农民就业愿望,大庆寺村近年来开设电焊工、家政服务、电子电工、计算机操作、面点师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满足企业对用工的需求和农民对转移就业选择的需要。 加大投入。根据绍兴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为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办法》。在培训对象、培训岗位与内容、培训方式、经费保障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培训资金的安排上,引导性培训是在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订单、定点和定向为主,坚持自愿原则,由农民自行选择培训内容。经费由政府补贴为主,对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对于参加培训的农民,大庆寺村还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费,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促进就业。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实现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愿望,是我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根本目的。为切实提高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率,培训实行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证书统一。使培训不走过场,标准不走样,保证了培训质量。从目前参加培训的142人中,有129人顺利实现了转移就业,转移就业率达90.85%。 四、下步打算 一是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抓落实。特别是转移就业不够平衡,企业用工与农民就业愿望之间的衔接度还不够,培训后上岗又下岗的情况也有出现。因此,我们将对培训后的实际就业率作为重点来抓。 ?130? 心系三农 二是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在继续抓好一般技能培训外,今后将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电了电工、机械、计算机应用等具有较高技能的岗位培训,以满足产业升级对用工的需要。 三是认真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市场需求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状况及农民就业愿望,制订、完善今后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以培训促就业,以转移促发展。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系镜湖新区灵芝镇政府驻大庆寺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31? 农民的就业愿望与形势对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 张 幼 楠 凤鸣村位于原东湖镇东面,生态产业园规划范围内,全村共有335户,960人。2003年9月因生态产业园建设需要,全村征迁,宕口停开。目前该村正处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的拆迁过渡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平稳过渡,困难重重,大部分村民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征迁前,该村共有男女劳动力650人,其中男350人,女300人。2/5以务农为生,1/5以石料为生,1/5重视其它行业,基本过着男耕女织,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征迁后,一批务农人员,石工成了新的失业大军。据统计,这批失业人员占全村总劳力60%以上。极大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甚至文盲。现在该部分人员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大多以做临时工,打短工为生,部分甚至以1.3万元/人的土地补偿款,400元/人?月的周转费差额勉强度日。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年轻人找不到体面的工作而失业,年老的找不到事做而失业,但他们都渴望能赚到钱,养家糊口,维持生计。在目前市场经济下,对他们来讲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是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二是随着外地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一些机械性粗效型工种被他们所替代;三是由于一些制度的限制,观念的排斥,农民工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眼前,这批人员尚存一定的比例。不久的将来,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等他们的补偿款用尽,过渡费停发时,他们的生计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在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中又将沦为新的失败者和社会弱势群体。 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他们既得不到“市民待遇”的生活保障,又要面对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出于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他们必将会对当今社会不认同,甚至带有敌意,极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埋下了严重隐患。为此,做好失土农民的培训和转移工作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加强失土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加强失土农民的培训和转移工作,结合该村的实际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132? 心系三农 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促进农民提质,农民就业、农民致富,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来抓。为保证农民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培训农民所需经费应列入公共财政,由政府统筹安排落实。 三是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上下协调,左右配合,紧密协作,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提高利用效率。 四是拓宽门路,加快转移就业。大力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季节性、临时性、弹性工作等非正规就业方式实现就业。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民转移就业的服务工作。首先是提供就业信息;其次是提供法律咨询;第三是提供法律援助。大力引导用人单位直接招收本地已经培训的农民就业,鼓励支持用地企业招收录用一定比例的失土农民。 ,作者系越城区东湖镇政府驻凤鸣村指导员, 生活宽裕篇 ?133? 对孙陈村“村改居”后有关问题的思考 戴 华 诸暨市暨阳街道江北社区孙陈居民小组是2006年9月诸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原暨阳街道孙陈村“村改居”而来。原孙陈村地处诸暨市中心城区北部,内外环线之间,是一个只有280多个人口的小村,由于拥有俗称“诸暨湖田一熟稻,天下一餐粥”的大侣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村民一直以务农种田为生,稍有经商头脑的村民最多只是种些蔬菜到城里走街串巷叫卖,因此虽地处城郊,但村民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全村难得看到几间砖瓦房。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和诸暨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民开始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经商办企业日益增多,目前绝大多数村民已过上了小康甚至比较富裕的生活。现在这个以耕地多著称的传统农业村已没有一分耕地,原行政村区域内有本村村民自办及外来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村集体拥有厂房、商铺等房产面积1万多平方米,年租金收入超百万。因此在今年9月诸暨市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过程中,孙陈村成建制改制为居民小组。 “村改居”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农村发展到城镇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能让广大农村居民最终能收益的举措。由于缺乏现成的成功经验,在开展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走一些弯路,但关键的是我们如何从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思路和方法。就拿孙陈居民小组来说,“村改居”后三个多月来,管理工作缺乏实质性的举措,运行机制基本还按原来的村“两委”体制。大多数居民认为,“村改居”对他们来说,跟原来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不同的只是挂着的牌子从“村委会”换成了“居委会”,而运作方式照旧,平时的工作安排、落实,重大事情的决策等,还都依照原来的办法通过“两委”讨论进行。居民小组职责不清,功能模糊,社区服务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混杂,“社区”不象“社区”,“村庄”不象“村庄”,“经济组织”不象“经济组织”。与社区及同社区其他居民小组之间明显保留原来的各自为政,与我们在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社会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需要不协调,对社区的长远发展不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符。导致许多“村改居”后的居民误认为,“村改居”总的来说没有让他们享受到改制工作应该带来的条件改善,倒是现在冠以居委会的名称之后,增加了不少工作,使他们的负担加重。针对当前“村改居”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 ?134? 心系三农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各项工作。 一、市委、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村改居”工作,切实加大履行领导、监督和指导职能的力度 随着诸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结束,“村改居”的工作也已搞一段落,但运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还很多,市委、市政府尤其是街道应及时肩负起领导的职责,切实加强对“村改居”改制社区的后继指导工作。 ,一,成立由市领导负责的专门领导机构。从体改办、民政、农业、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有效运作起来,负责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全市的“村改居”各项工作,确保领导组织体系完整到位。 ,二,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总结 “村改居”工作的经验。深入基层调研,出台全市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村改居”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避免各街道各自为政,引起群众相互比较产生不满情绪,影响稳定。 ,三,开展“村改居”社区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教育。针对新社区与原来村建制的不同,应把对改制后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统一安排和部署,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细化指标,确保“村改居”后社区工作者能按新社区工作的要求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四,政府应承担起对“村改居”后新建社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村改居”后,新建社区的居民跟其他城市居民是一样的身份,理应享受到市政公共设施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摘掉“村委会”的牌子之后,市政府各级部门对原来由村负责的市政建设、治安管理、消防等社会事务,应按照城市管理办法,强化管理措施,增加投入,逐步达到中心城区的管理要求。 二、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村改居”工作,探索切合当前实际的社区(居民小组)工作的管理机制 从目前的改革情况来看,改制工作大部分的问题没有解决,各新建立的社区只是将“牌子”换了换,实际的运作机制还停留在原来行政村的建制模式,彻底打破这种旧机制,及时处理“村改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推进改革力度: ,一,建立适应新社区需要的“两委”工作机制。要抓紧时间将“两委”的职能明确化。村改居后,原村“两委”成员可直接改任居民小组党支部委员或社区居民小组成员,直至任期届满再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程序重新选举产生。社区“两委”的职责应该是管理社区、服务居民,而不应该再承担经济的管理运行等职责。 ,二,尽快解决基层组织名称变更及相关手续衔接等工作。“村改居”后,村民的农业户口全部变更为城镇居民户口,换发新户口簿和身份证。 生活宽裕篇 ?135? ,三,抓紧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改制工作。要及时将原村两委的经济职能单独剥离开来,通过集体资产改制解决经济管理的职能问题。 ,四,根据现行城市和农村的计划生育下放政策。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允许村改居的居民延用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就学和就业培训等方面尽快与同社区居民一视同仁。 三、集中力量解决农村集体资产改制问题 原村集体资产处置是“村改居”工作的核心内容,关系“村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社区建设管理、保障群众基本权益”的原则,扎实稳步推进,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利益协调的新型社区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应着力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抓紧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应以每个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帐面价值为基础,以产权归属为主要内容。必须按有关规定全面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界定权属,明确产权关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审计和清产核资,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这项工作,确保集体资产的存量记录真实可靠。 ,二,妥善处理好资产量化问题。关键是界定资产所有人股东资格问题。由于存在“生老病死”、“出嫁女”、“户籍迁入迁出”等各种情况,这个问题最为复杂,也是“村民”最为关注和争议的问题,各村“村规民约”不一样,有时还与现行的法律相冲突。建议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台统一的规定,以某一时点为界限(比如实行“村改居”的时间)来界定所有人资格,经居民代表会议确定后张榜公布;对股东资格认定有异议的,由居民代表会议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讨论决定。 ,三,建立“村民”保障储备金。由于村民对资金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疑虑,加上市场风险防范确实十分困难,而他们最关心的又是今后生活保障,因此建议将集体资产中的流动资金(即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剥离出来,建立村民保障储备金,由新成立的居民小组代管,专款用于支付村民“土地换社保”或教育、医保等个人保障性费用支出,每个村民可以享受的储备金总额根据量化的资格测算后确定,专款专用,不得领取现金。 ,四,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可采用“股份合作经济联社”、“股份合作经济社”等,。扣除流动资金后,剩余的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店面、办公楼等设施)总额就可作为总股本金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的载体。总股本金可以划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集体股与个人股的比例要根据实际收入水平确定,集体股的比例以现行村(社区)的正常经费开支(包括治安、行政、教育和卫生等开支)、公共设施建设开支和社会保障开支等三方面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来推算确定,经营收益主要用于上述支出。在税收上政府出台具 ?136? 心系三农 体的文件规定,予以该经济组织适当的税费优惠政策。 ,五,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完善的管理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逐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并在经营中不断成熟和发展壮大起来,在政府给予的优惠期限结束后平稳过渡到完全公司化运作。 四、尽早谋划,加快“旧村”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 要使“村改居”工作真正到位,必须使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政府应在规划上优先考虑这些“村改居”的地块,加大“旧村”改造的力度,通过征地等方式使客观依然存在的“农村”自然消亡,逐步过渡到城镇。原孙陈村由于地处城郊和中等城市规划区内,农村房屋批建已暂停多年,不少农户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住房紧张现象,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诸暨中等城市框架的形成,其原有土地已全部被征用,仅剩按市政府政策预留的村发展规划土地,因此,如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建议居民小组成立专门班子在充分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利用村预留土地,集中规划建居民新村,并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集体经济实力适度规划建设商务楼、农贸市场和商业用房等,作为村改居后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并科学合理经营,使其保值增值。社区、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可针对现居民住宅规划不科学、建造分散、结构不合理,既占用了大量建设用地,又不利农村城镇化等现象,采用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和办法,将现分散居住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并将原村民的宅基地实行一次性征用。这样可以彻底改变土地性质,立刻实现了从征用向征收过渡的阶段,将土地收归国有,由市政府土地储备中心经过整理,由市有关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功能布局编制规划,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公开出让,从而实现多赢的目的。当然具体实施将会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和曲折的过程,需要取得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市级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更需要有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好在我们已经有了开发区和浣东丁严王村这样成功的经验,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办成。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村改居”后的社会保障工作 “村改居”后,新建社区的居民跟其他城市居民是一样的身份,理应享有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社会保障。 ,一,完善“村改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市有关部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及时制订出台相应政策,针对现行人员的参保类型、参保时间、缴交标准等,明确其向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的不同操作细则,同时可采取不同的缴费方式,并规定不同的方式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二,建立统一的“村改居”医疗保险制度。前一阶段我市农村地区推行的 生活宽裕篇 ?137? 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体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改居”后原来的行政村已无法按这一模式进行,“村委会”过渡到“居委会”后需要与之适应的新模式。应出台全市统一的“村改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由某一家符合资格的专业保险公司承接全市的“村改居”医疗保险业务,选择的保险业务品种可以多样化,体现多缴费多收益的原则。 ,三,“村改居”后~其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标准按城镇现行标准执行~其现役义务兵退伍后按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四,“低保”对象统一纳入城市最低保障范围。“村改居”后,原村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一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原“五保”人员既可享受城市“三无”人员待遇,也可选择入住福利院,由地方财政全额供养。 ,作者系绍兴市检验检疫局驻诸暨市暨阳街道孙陈村指导员,
本文档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游的现状及对策建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1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0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