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川水文地质

银川水文地质

举报
开通vip

银川水文地质银川水文地质 1 水文 银川地表水体十分发育,主要河流为黄河。人工沟渠纵横交错,大小湖泊遍布各地,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流经银川80多公里, 83南北贯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8x10m。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铼、汉延、惠农、西干等渠, 83主要沟渠引排水量见表1-1、表1-2,年引水量数10x10m。配套捧灌千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银川...

银川水文地质
银川水文地质 1 水文 银川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水体十分发育,主要河流为黄河。人工沟渠纵横交错,大小湖泊遍布各地,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流经银川80多公里, 83南北贯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8x10m。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铼、汉延、惠农、西干等渠, 83主要沟渠引排水量见表1-1、表1-2,年引水量数10x10m。配套捧灌千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 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ioo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 动物24种。 1.1 地表水 1.1.1地表水概况 银川市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除黄河外,主要由引黄灌溉渠道水、排水沟水及大小湖泊水组成。 银川市主要引黄灌溉渠道,从西向东有:西干渠、新开渠、良田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民生渠等。这些渠道的水流方向基本同地形倾斜方向一致,从西南入境,向东北方向流去,最后注入黄河。 银川市主要排水沟,从西向东有:四二干沟、三一支沟、银新干沟、第四排水沟、第二排水沟、三支沟、永二干沟等。排水沟走向主要为北东向,次为东西向,排水方向是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排泄,或由西向东排泄,最后均排入黄河。 排水沟主要用于泄洪、排泄灌溉余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 银川市有大小湖泊70多处,是地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较大的湖泊有:宁大湖、西滩湖、清水湖、岛嘴湖、燕鸽湖、章子湖、锅底湖、孔雀湖、碱湖和宝湖等。 1.1.2黄 河 黄河自中卫县南长滩入宁夏境,至石嘴山市头道坎北麻黄沟出境,河段共长397公里。黄河在宁夏境内呈北北东方向流经银川市东边界,过境长度78.4公里,河道宽度1500,1700米,每年平均过境流量315亿立方米,平均最大洪峰流量357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230立方米,秒。 黄河作为银川市的重要水源,其水量充沛,水质良好。1981年,黄河渔业资源调查队曾于春秋两季对银川地区黄河及各重点水域的水质进行分析,黄河水主要离子总量为280,580毫克,升,平均值 为440毫克,升,p,值介于7.4,8.4,各主要离子重量和毫克当量的百分组成平均值为: ++Ca——13.8、24.96; C二——0; 3 ++Mg——5.40、16.12; HCO-——54.83、32.45; 3 ++Na+K——6.45、9.43; -Cl——8.69、8.84; SO二——10.83、8.18。 4 按O?A?阿列金天然水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市区境内黄河水矿化度水化学类型属,?水,即重碳酸盐类钙组第二型水。矿化度小于0.5,克升,含有氮、钙、铁及活性硅等营养元素,适宜农作物及养殖鱼类生长。 黄河流经银川境内,富含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5.379公斤,立方米。河水挟带泥沙,既可肥田,又能压碱,有肥土沃田之功。千百年来,银川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使荒漠戈壁变为绿洲,成为稻香鱼鲜的“塞上江南”。 1.1.3黄灌溉渠道 黄河在银川平原穿行,坡降度小,水势平缓,蜿蜒坦荡,引水方便,是发展自流灌溉的理想地区。 自西汉以来,在银川境内共创辟引黄灌渠有4条:汉延渠(前211年)、唐徕渠(前102年)、惠农渠(1729年)、西干渠(1960年),总长度306.5公里,年引进 水量18.2亿立方米。共有644条配套干支斗渠,总长度2204.1公里,灌溉面积118.2万亩。 1.1.4排水干沟 银川市境有第一、二、三、四排水干沟和永二干沟、银新干沟、银东干沟、四二干沟及中干沟、永清沟、红旗沟、丰庆沟等。12条排水干沟,境内长度298.2公里,有支斗沟540条,在境内总长度1472.76公里,年排水量6.9亿立方米。 1.1.5湖 泊 全市有湖沼、鱼塘(池)14.74万亩,其中湖沼9.4万亩,鱼塘(池)5.34万亩。 1.2地下水 银川市从西向东形成了贺兰山基岩山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一系列单元。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貌单元控制着各种类型的含水岩组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其水质。 以含水层的岩性、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和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为依据,把银川境内的地下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所处的地貌位置和含水层沉积环境,又将松散岩类孔隙水划分为洪积倾斜平原单一潜水、河漫滩单一潜水、冲湖积平原多层结构的上覆潜水和下伏承压水等。 上述两大岩类地下水既各自相对独立赋存及运动,相互间又有一定的水力联系,从而构成银川地区地下水的含水系统。 1.3气 候 银川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季处在南季风西行的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 按全国气候分区,银川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在宁夏农业气候区划中,银川市属于引黄灌区。影响银川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银川是日照和太阳辐射量充足地区,它位于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天气系统也多来自西边。同时又是季风气候区,夏季东南风波及全市,带来水气,冬季西北季风带来干冷的空气。地理因素的影响,反映在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上。银川地处内陆,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贺兰山呈北偏东走向经过银川市境,对防止西北寒流风沙入侵、水气受阻抬升等都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大陆性气候。银川市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寒无奇冷,夏热无酷暑,春季多风沙,秋季雨集中,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无霜期短而多变。 1.3.1太阳辐射、日照和云量 银川市光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藏拉萨市,属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区。 1.3.1.1 太阳辐射 银川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0,146千卡,平方厘米,分布较均匀。年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依季节而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翌年2月)四季的太阳辐射量分别占年太阳辐射量的29%,29.7%、34%,34.3%、20%,21%、15.7%,15.9%。就月而言,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前后相差一倍多。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曲线为单峰型,2,5月为急升阶段,8,9月为急降阶段。 整个作物生长季节4,9月太阳总辐射量88,91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小麦生育期(4月1日,7月15日)太阳总辐射量54.5,55.9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6%。水稻生育期(5月1日,9月30日)太阳总辐射量74,76.6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3%。 1.3.1.2 日 照 银川市年日照时数为2987.6,3039.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69%。日照的年变化,以季节而论,高值时段出现在夏季,在288.7,302.3小时;低值时段出现在冬季,在209,228.6小时。从日照的月分配来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89.3,30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209,221.5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7.2,7.3%。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幅度80,90小时。 1.3.1. 3 云 量 银川多年平均总云量4至5成左右,低云量0.9成左右。云量的年变化可分为:1,3月为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阶段,10,12月 为下降阶段。5月份云量最多,为5.5成,12月份云量最少,为2.7成。每年平均晴天数,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114.8天,日平均低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296.1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69.7天,日平均低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2.9天。 1.3.2 气 温 1.3.2.1 年平均气温 银川市年平均气温为8.3,8.6?,其中银川市区年平均气温为8.5?,永宁县平均气温为8.6?,贺兰县年平均气温为8.3?,略呈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 1.3.2.2 四季气温 1.冬季(12月至翌年2月):1月是冬季的代表月份,气温最低,贺兰,9.2?,银川,9.0?,永宁,8.4?。月平均气温在,4?以下。 2.春季(3,5月):入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迅速增强,气温回升很快,3月,银川气温上升到2?以上,4月是银川春季的代表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0.5?以上。 3.夏季(6,8月):7月份是银川夏季的代表月份,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3.2?左右,而6月份、8月份气温则基本相同,月平均气温都在21.5?左右。 4.秋季(9,11月):从9月开始,气温迅速下降。10月,银川月平均气温降至9?左右,11月接近0?。秋季气温分布与春季十分相似,但秋温比春温低2?左右。 1.3.2.3 月平均气温 银川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银川气温的年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2月、1月、2月为低值阶段,月平均气温在,4?以下;3月、4月、5月为上升阶段,5月与2月相比,上升幅度约21?左右;6月、7月、8月为高值阶段,月平均气温高于21?;9月、10月、11月为下降阶段,下降幅度在20?左右。由此可见,银川市气温的年变化十分迅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短而急剧。 1.3.2.4 气温的年、日较差 年、日较差大是银川市气温的重要特点之一。平均气温年较差在3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3.1,14.4?。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变化不大,幅度为11,16?。月气温平均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4月;月气温平均日较差最小值出现在11月。最大日较差多出现在春季,一般为22,30?。 1.3.2.5 极端气温 银川市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1953年7月8日,银川市气温高达39.3?;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1955年1月4日,银川市气温到,30.6?。 1.4.3 界限温度和积温 1.4.3.1 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初、终期及其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开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大致表示土壤开始解冻和开始冻结的日期,其持续时期,气象上称之为温暖期或农耕期。 银川市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开始期在3月9日,终止期在11月17日,持续254天,积温3780.6?。 1.4.3.2 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初、终期及其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5?的持续时期称为生长期。银川市的生长期始于3月31日,止于10月26日,持续210天,积温3623.5?。 1.4.3.3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终期及其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持续期称为生长活跃期。银川市生长活跃期始于4月18日,止于10月8日,持续174天,积温3296.8?。 1.4.3.4 日平均气温稳定?15?的初、终期及其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15?的持续时期称之为等温作物适宜期。银川市等温作物适宜期始于5月14日,止于9月16日,持续126天,积温2628.4?。 1.5 降 水 银川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93.0,202.7毫米,干旱少雨,属于降水较少的地区。 1.5.1降水的时间变化 银川降水的时间变化较大。以季节论,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总量的58%,63%;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年降水总量的1.2%,2%;秋季多于春季,分别占年降水总量的23%,25%和15%,16%。依月份而言,月平均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占年降水总量的27%,29%;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2月,占年降水总量的比例很小, 在1?,3?。银川市降水的年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 银川市降水量虽少,但降水强度大。一日最大降水量发生在1976年8月3日永宁县,降水量达79.9毫米,占当年降水总量的35.6%。 1.5.2 降水日数 银川市是全国降水日数较少的地区之一。降水日数主要集中在8月份。银川市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5.3天,永宁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7.3天,贺兰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2.5天。由南向北渐减。 1.6 风 1.6.1 风 速 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东侧,因山体的屏障影响,风速较小,是宁夏风速最小的地区之一。银川、永宁、贺兰多年平均风速分别为1.8米,秒、2.3米,秒、2.4米,秒。平均风速随季节和月份而变化。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平均风速最大的月份为4月,最小的月份为9月和10月。风速的日内变化很明显,白天大于夜间,高峰出现在15时前后,低谷出现在7时前后。 风速?17米,秒(风力?8级)的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28天,最多56天,最少11天。 1.6.2 风 向 银川市的主导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冬季多以偏北风为主;春季以西北风或偏北风居多,但偏南风开始增加;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季风向类似冬季。 1.6.3 风 能 银川市属于风能资源贫乏区。银川、永宁、贺兰全年平均有效风 222能分别为32kW?,,,、76kW?,,,、25kW?,,,;全年有效 222风能密度分别为16,,,、23,,,、14,,,;全年有效风速累积时数分别为1894小时、3362小时、1857小时;全年有效风速累积频率分别为22%、39%、21%。 1.7 环境质量和环境演变 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银川市的大气、水体、土壤及声学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环境质量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1.7.1地表水污染 银川市的地表水,除黄河外,再没有天然的流水河道,均为农田引黄灌溉渠道和排水沟及大小湖泊。银川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这些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通过排水沟排入黄河或被湖泊接纳,直接污染地表水,有一部分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 1.据1983年银川地区工业污染源调查统计,银川市有毒有害物质年用量达3083.42吨,年,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苯类(566.67吨,年), 其次为纯碱、烧碱、锌、硫磺、盐酸等近20种。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溶附在工业废水中排出,成为污染物。其中主要有汞、酚、铬、铅、锌、油、氰化物、氟化物、苯类、硫化物和三氮。据调查,全市每年通过废水排出的酚为0.59吨,氟化物为8.37吨,氰化物为1.69吨,砷为1.47吨,铬为4.06吨,铅为2.29吨。另外,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动物血、肉、皮渣、皮毛及棉麻纤维类和有机物。全市每年污水排放量达365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664万吨,生活污水986万吨。 2.1983年,银川市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市接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水沟四二干沟,银新干沟,第二、第四排水沟及宁大源设置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是: 四二干沟主要被NH,N、NO,N、COD、SS、Hg等有毒有害物质污32 染,这些污染物与新市区银川化肥厂、氮肥厂、毛条厂、长城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铁合金厂、糖厂、毛纺织厂排放的污水有关。 银新干沟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和氨氧。在罗家庄九队断面化学耗氧量为339.71mg/L,超过国家标准55.6倍,氨氧为40.96mg/L,超过国家标准7.19倍;八里桥断面化学耗氧量为145.67mg/L,超过标准24.3倍,氨氮14.89mg/L,超过标准2.9倍;入黄河口断面化学耗氧量为71.68mg/L,超标10.9倍,氨氮为2.88mg/L,未超标。其次在罗家庄九队断面亚硝酸盐氮为0.104mg/L,超标0.04倍;在八里桥断面酚为0.039mg/L,超标2.9倍;在黄河入口断面酚为0.044mg/L,超标3.4倍。 第二排水沟已受到有机物和汞污染。在苗木场断面,化学耗氧量和酚的年均值都很高,分别为46.17mg/L和0.04,mg/L,分别超标7.7倍和4倍;在新村大队断面,化学耗氧量、硫化物和汞年均值分别为78.29mg/L、1.098mg/L和0.0017mg/L,分别超标13.1倍、1.09倍和1.7倍;在黄河入口断面,化学耗氧量为87.87mg/L,超标14.6倍,硫化物和汞由于水的自净作用而有所降低,分别为.0338mg/L和0.012mg/L。 第四排水沟主要接纳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较重。平均值溶解氧为1.202mg/L,低于标准3.3倍;化学耗氧量204.87 mg/L,超标准34.1倍;氨氮17.57 mg/L,超标3.5倍;酚0.06,mg/L,超标6倍;硫化物3.78 mg/L,超标3.78倍;砷0.099,mg/L,超标1.2倍。 宁大湖水面丰水期约80余亩,枯水期约60余亩,最深处约1.5米。主要接纳新市区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酚均有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3和0.34,且枯水期污染物浓度大于丰水期。 据评价,四条排水沟和一个湖泊均受到化学耗氧量的污染,污染负荷分别为:银新干沟77.2%、四二干沟76%、第二排水沟78%、第四排水沟72%、宁大湖8.9%。重度污染的是银新干沟和第四排水沟,四二干沟中度污染,第二排水沟、宁大湖轻度污染。 1.7.2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工业及生活用水的水源。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银川市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逐年增多,再加上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废污物质中的有害元素,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大量进入地下水,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水体,引起水质恶化。目前,地下水的污染,已经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和严重危害,已成为当前银川市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环境质量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一)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 银川市地下水污染的物质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生活、医院污水排放的渗入,二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烟尘和颗粒物等经降水淋滤渗入,三是大量在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农家肥后灌水渗入,四是排污沟、纳污湖泊、洼地的污水渗漏。 来源于上述4个方面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渗入地下潜水层和承压水层,造成地下水体的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现状 银川市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表明,污染地下水的有害物质元素主要有酚、汞、砷、铬、铜、铅、锌及氟化物、氰化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据1985年的资料,潜水中已经检出三氮、酚、砷、铬、氟化物及氰化物,三氮和酚、氟均超标;承压水中也检出了三氮、酚、铬、氟化物、氰化物,其中氨氮、亚硝酸盐氮、酚等均超标。 1.酚污染情况 经过对银川市地下水中挥发性酚的取样分析,在潜水和承压水中均有酚检出,并有超标现象。潜水中酚的最高超标值在郊区银新干沟和第二排水沟之间的关渠九队检出,超标14.5倍。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只在银川橡胶厂北和城区东门外两处检出超标点,超标值分别为1.6倍和0.35倍。第三含水组地下水中,酚的检出率和超标率高于潜水和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在贺兰县西南和市郊五里台的两个超标点上,酚超标分别为5.75倍和0.25倍。 银川市潜水酚检出率高、超标严重的地区属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和市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下游区。这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浅,排水沟地表低洼地多,排水不畅,致使有害物质酚大量聚集下渗,造成地下水污染,具有工业污染的特点。第二含水组地下水中的酚污染,除在新城南有局部检出外,其他地区均为零星检出,酚超标的检出地区无规律性,超标值差别较大。 2.砷污染情况 砷在潜水和承压水中均有检出,检出率高,检出含量小,仅在0.002,0.06毫克,升之间,检出范围多在0.002,0.02毫克,升之间。在潜水中检出2个超标点,含量分别为0.053毫克,升、0.060毫克,升,最大值超标0.2倍。其它检出点均在饮用水范围内,砷含量小,但检出广泛,这主要与含水层的自然历史环境有关。另外,近几年大量施用含砷量较高的杀虫剂,也会导致地下水的砷污染。尽管超标污染不严重,但检出普遍,应引起重视。 3.氟污染情况 在潜水和承压水层中,氟检出率均为100%,潜水氟最高值超标4倍,含量达5毫克,升,超标点主要分布在新市区以东、包兰公路以西地区,在区内其它地区也有零星超标检出。在新市区西部、西北部及城区南、东南、东北部地区,潜水氟含量偏小,小于0.5毫克,升。在潜水氟超标区人烟稀少,尚未发现较重氟骨症病人。 承压水组地下水含氟量较为正常,在新市区及其北部,城区南部、北部,贺兰县南部及东南部部分地区,第二含水组地下水氟含量偏小,在0.5毫克,升以下;第三含水组地下水中,仅检出一个超标点,超标0.6倍。其它地区的承压水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三氮”污染情况 氨氮在银川地区的潜水层中检出率最高,含量达58.18毫克,升,超标5817倍;第二、三含水组地下水中,氨氮最高检出值分别为5毫克,升、4毫克,升,超标499倍、399倍。 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检出的最高含量为31.00毫克,升,超标达15499倍;第二含水组地下水中检出最高含量1.75毫克,升,超标874倍;第三含水组地下水中检出最高含量2毫克,升,超标999倍。 硝酸盐氮在潜水层中检出最高含量175.00毫克,升,超标1.98倍;在第二、三含水组地下水检出最高含量分别为18毫克,升和6.7毫克,升,均未超标。 “三氮”在本地区地下水中检出普遍,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超标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是农业施用化肥量逐年增加;化工、化肥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三氮”物质大量排出,年年不断;城市生活污水及粪便等不 断增加并排放无度。加之区内地势平坦,潜水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潜水得不到较快的交替更新淡化,使以渗入形式进入地下水的“三氮”元素不断增加,超标数量和超标面积日益扩大,“三氮”污染持续加剧。 (三)地下水污染的特征 1.潜水的污染特征 银川市潜水污染除受地质、地貌、气象等自然因素制约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不经任何处理到处漫流,排水沟及纳污湖泊中污水下渗,工业废渣、大气粉尘、化肥农药、垃圾粪便等经降雨淋滤或经农田灌水下渗,渗入地下后参与地下水运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渗入,可直接污染地下水。其特征是污染范围小但程度严重,多呈点状污染,排污沟多沿沟两侧形成带状污染,而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下游地区则易形成片状污染,纳污湖泊、渗坑、渗井多呈块状污染。 工业废渣、大气粉尘等固体有害物质经降雨淋滤后,间接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其特征是工业及生活垃圾因无阻水层或阻水处理地段而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其它污染程度较轻但污染范围大。这些有害物质借空气对流或风力飞扬扩散到广大地区,经淋滤后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的污染。农田中连续不断地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农药,致使土壤中大量残存植物吸收不了的氮类物质和农药中的有害物质,经降雨和农田灌溉水溶解后渗入地下。虽经包气带岩层吸附或微生物 降解,但仍然有较多的残留物质进入含水层中污染地下水。这种污染一般比较轻,但面积很大。 2.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的污染特征 第二含水组在30,70米处有7,15米厚的沙黏土、黏沙土覆盖层。外部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时,经包气带、潜水和含水层上部黏性土隔水顶板的吸附、溶滤稀释、降解自净等过程后,其剩余部分随潜水入渗补给第二含水组地下水中,造成污染。在开采地下水过程中,如第一、二含水组未经止水或止水不好,潜水便会携带污染物质直接进入承压水中,造成污染。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开采地下水时,由于水位降低,使上覆潜水越流补给加剧,外部污染物质也会在上覆潜水越流补给时进入承压水层,造成污染。根据取样分析,受潜水污染影响,第二含水层以氨氮和亚硝酸盐氯的污染为主,氨氮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往往大于潜水,其污染面积比潜水污染面宽,但污染物质含量少。究其原因,污染面广是因为承压水水平运移较垂直运移为强,污染物质含量少则是由于其在下渗过程中,接受了土壤的吸附、稀释和降解,进入第二含水组地下水时,其数量已大大减少。 1.8 第九节自然灾害 银川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二月雨、霜冻、大风、青干和热干风、冰雹、河洪、连阴雨、暴雨和山洪、水稻低温冷害等。 1.8.1二月雨 “二月雨”是指农历二月降水量或过程降水?5毫米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阴历三月小麦播种时期。二月雨发生的几率约3,4年一 遇,但危害不小,本地有“二月雨、卖儿女”的说法,可见这一灾害性天气的严重性。 二月雨可促使春潮加大。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的低洼田块,雨水和返潮相结合,使土壤含水量增大,直接影响按时播种的进度和质量。如小麦播种后遇雨,则可造成田面板结影响出苗,或出现籽种霉变、生苗、黄苗等现象。二月雨对麦田底肥的浸泡,还可使肥效经过蒸发和渗透而迅速流失,影响小麦苗期的养分供应。 1.8.2大 风 大风指瞬间风速?17米,秒,相当于8级的风。 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中段风口区,年大风日数较多,平均每年约25.7次。大风天气多出现在春季,3,5月份的大风次数约占全年次数的40%,46%,春季又以4月大风最多,约占全年大风次数的18%。 银川地区年大风次数最多的是1959年,市郊达56次,4月就有17次。 银川地区大风风向多为偏西风或西北风,最大风速出现于1958年2月22日,西北风速达34米,秒,最小能见度小于50米。1983年4月2日,风速达27米,秒,1963年1月9日、1974年4月29日、1979年2月15日,风速都曾达到25,28米,秒。1976年7月27日,银川发生陆龙卷,从对树的损坏推断,瞬间风速估计大于40米,秒。 大风常伴有风沙和风后霜冻,对早春大棚蔬菜生产和水稻育秧威胁很大,刮坏大棚,冻死菜苗、秧苗的现象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大风 出现时,往往会伴有沙暴天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加重对农作物和林木的机械损伤,并影响城乡人民生活。1983年4月2日、13日、27日、28日,银川地区发生大风、沙暴和霜冻天气,致使火车晚点、电力输送发生大面积倒闸、停电,通讯线路中断,生产设施损坏,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大田作物冻死或被风沙埋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1.8.3冰 雹 冰雹是一种局部地区发生的毁灭性灾害,几率小危害大。银川市冰雹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一般午后出现冰雹的机会最多,而上午和夜间则很少出现。 近30年来,银川市冰雹天气,贺兰县、银川市区平均一年一遇,永宁县平均两年一遇。 雹粒小如黄豆,大如蚕豆、核桃,最大的如拳头。降雹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降雹时往往伴有狂风、大雨或暴雨,积雹厚度最大可达7寸左右。1983年9月5日和9月10日,银川郊区连续两次发生冰雹,其中9月10日下午的冰雹来势猛、雹粒大、时间长(约20分钟)、范围广。有8个乡、31个村、182个生产队的32000多亩作物受灾。两次雹灾合计受灾面积4万多亩,损失粮食550万公斤,经济损失380万元。1984年5月16日,银川、永宁两地降雹,强度大,来势猛,并伴有阵性大风和暴雨,使8个乡41269亩农田绝产。 贺兰山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温度变化强烈,对流云容易形成发展并得到加强,是银川市冰雹的主要发源地。全市冰雹发源及移动的 路径大致有5条:第一条发源于贺兰山大水沟,危害贺兰县洪广、常信和四十里店等乡。第二条发源于大武口,经贺兰县和银川东郊南下。第三条发源于贺兰山苏峪口,经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山农牧场、银川郊区芦花乡、贺兰县丰登乡一带后分为两大支,一支沿西湖、银川城区以北至银川郊区满春乡和红花乡;一支至郊区银新乡后又分为两小支,分别危害大新、掌政、永固等乡。第四条发源于贺兰山黄旗口、滚钟口一带,经西郊高家闸,新市区,郊区银新乡、良田乡后,到达永宁县望远乡、通桥乡等地。第五条发源于永宁县西部山区,向东方或东南方移动,经过胜利乡、增岗乡等地。 1.8.4河 洪 银川市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 谚语 四年级谚语好玩又有趣的英语谚语有趣的英语谚语大全英语谚语大全英语谚语大全带汉语 。河洪主要指因河水猛涨引起河道摆动,造成农田冲蚀塌方、大片土地迁徙的灾害。30年来,黄河河道向西摆动,永宁县损失良田2.5万亩之多。1980,1983年,银川郊区塌入河内的农田、林地、滩地达1.8万亩之多。近年来,贺兰县潘昶乡火星、新渠两村被河水夺走农田0.18万亩,迫使火星村5个生产队和学校搬迁。 1.8.4连阴雨 连阴雨是指连续3天以上有雨,或其中1天无雨但有8成以上云系;或者连续5天以上有雨,或其中1,2天无雨但有8成以上云系的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20毫米。 银川市连阴雨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年连阴雨次数的69%,其中又以8月份出现连阴雨的机会最多。连阴雨天气永宁、贺兰两县平 均2年一遇,银川市区平均1年一遇。建国以来,银川市最长的一次连阴雨出现在永宁县,1957年8月24日至9月4日,永宁县连续12天降雨,总雨量56.6毫米,过程降雨量最高多达119.7毫米。1976年6月18日至20日,7月27日至8月3日,8月6日至8月8日,银川市在6月18日至8月8日,间隔两次出现3次连阴雨天气,连续阴雨最长达8天,降水总量159.2毫米,使小麦普遍长芽霉变,丰产不能丰收;同时又因低温寡照,水稻遭受冷害,平均亩产比上年减少60.5%,部分村队几乎绝产,损失严重。 1.8.5暴雨和山洪 1日内降雨量?50毫米称为暴雨。由于受地形影响,银川市暴雨中心在贺兰山苏峪口、滚钟口一带。暴雨次数由西向东减少。如平川出现暴雨,排水不畅,就会淹没农田、房屋。如贺兰山一带出现暴雨,就会迅速形成山洪奔流而下,对新市区和沿山一带造成重大损失。 贺兰县暴雨平均3年一遇,银川市区、永宁县暴雨平均5,6年一遇,主要发生在7,9月份。1950,1980年,银川市共出现过7次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暴雨:1961年7月20日,贺兰县最大降雨量77.8毫米,1979年7月26日,银川市区最大降雨量66.8毫米,其次1976年7月17日64.2毫米,1959年8月11日61.5毫米,1976年7月17日61.3毫米,1977年8月1日55.3毫米,1979年7月10日51.2毫米。此外,大于或等于40毫米的大雨还出现过多次。几次暴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银川境内的贺兰山中段山势陡峭,沟短流急,尤其是大西峰沟至小水沟、大口子、小滚钟口至苏峪口沟,常因暴雨而使山洪暴发。其特点是洪峰高、洪量大、来势猛、历时短,直接威胁着西干渠、新市区、包兰铁路以及工厂、各农牧场和乡村大片农田的安全。1955,1984年,全市发生大山洪6次,平均每5年一次,每次山洪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银川地区山洪季节正值黄河汛期,受黄河水顶托,本来出流缓慢的一些排水沟排水更加困难,致使滞洪区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加重。银川市郊桑园沟沿线和石油库附近沙漠湖的形成,正是山洪导致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的结果。 2 地质 2.1地理位置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94.96平方公里,市区公用设施敷设范围110平方公里。 2.2地 质 2.2.1地 层 银川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缘分区的贺兰山小区和银川小区。这个地层区出露的古老地层为太古界变质杂岩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它们和早元古代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地台的基底。地台的盖层沉积相继为中,上元古界,海相为古生界寒武纪和奥陶纪,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和陆相碎屑建造,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在上、下古生界之间,是一巨大的区域性假整合界面,除局部地区有下、中奥陶统沉积外,大部地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下二叠统,古生物群面貌主要为华北型。 与华北地层区腹地比较,银川境内地层发育具有沉积厚度较大、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普遍具轻度变质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银川地台区地壳活动性较地台内部为强。 银川岩浆活动微弱,岩浆岩极不发育。分布于市境内贺兰山苏峪口至南水一带的“黄旗口斜长花岗岩体”,形成于早元古代,是宁夏最大的岩体,分布面积约58.5平方公里。 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按时代分述如下: (一)元古代 (二)古生代 (三)中生代 (四)新生代第三系(R) 本区第三系仅在大井子南4,5公里处出露中新统(N1)干河沟组。其岩性为河湖相灰红色砾岩、黄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和橘红色砂粘土组成,厚度为41,1256米。 (五)新生代第四系(Q) 本区第四系地质主要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缘分区的银川小区,为新生代断陷盆地,最大厚度达1600米以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洪积、冲洪积、冲积、湖积和风积等组成。 1. 下更新统(Q) 1 下更新统形成的洪积层,分布在贺兰山前大干沟口处,地貌部位处于山前台地顶部。其岩性为灰白色、灰红色、蓝灰色砾岩或砾石岩。砾岩为泥质钙质胶结,质地坚硬,分选性差。砾径0.5,1.5厘米,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成分为石英岩、灰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等。厚度变化大,小于3米到10米不等。 2. 中更新统(Q) 2 中更新统形成的洪积层,零星分布在贺兰山山前的大干沟、大窑沟等地。常构成破碎台地的顶盖,一般高出山前倾斜平原10,20米。其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石英砂岩,砾径1,1.5厘米,呈半棱角状,少数为半圆状。局部成层较显著,并夹砂层透镜体,厚度小于10米。 3. 上更新统(Q) 3 上更新统形成早期洪积层、晚期洪积层和晚期冲洪层等地层。 早期洪积层分布在贺兰山山前带的老洪积扇上,其岩性以灰黄色、灰褐色、灰色块石、碎石、砾石等组成,分选性极差。砾径0.5,100厘米,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成分取决于贺兰山基岩类型。 晚期洪积层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的洪积倾斜平原的前缘地带。从天金窑 子、飞机场至镇北堡由南至北呈带状分布。其岩性以灰黄、灰褐色碎石、砂砾石为主,夹黏性土,含砾砂及黏土透镜体,分选性较差,厚度为24.06米。 晚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平吉堡、贺兰山农场八队、南梁农场七队一带。岩性以灰黄色、灰褐色细砂、含砾细砂为主。在20米至40米以下,150米以上夹有3,4层厚层黏土或砂黏土,单层厚4,15米,延续稳定。靠近洪积倾斜平原地区,夹有砂砾石透镜体及含砾砂层,水平层理发育,厚达百米以上,该地层前缘形成陡坎,与其东侧的冲积湖积平原分开,但由于后期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陡坎至今保留不甚完好,仅在永宁县西南宁化桥北面、镇北堡北部新堡子一带,还可见10,15米的陡坎,坡度50?,60?,整个陡坎呈向西弯曲的弧形延长。 4.全新统(Q) 4 (1)全新统冲积层 该层分布于近代冲积湖积平原二级阶地,前缘与一级阶地相接,后缘与冲积洪积倾斜平原相连,岩性以浅黄色、土黄色砂黏土夹中细砂,为浅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层上部普遍覆盖着2,10米厚的砂黏土,并夹黏砂土透镜体,与下伏细砂组成“二元结构”,厚度一般为20,50米。 (2)全新统洪积层 分布于贺兰山山前洪积洼地中。其岩性为灰白色、灰色、灰黄色及灰绿色块石、碎石、砾石、夹漂砾及粗砂,粒径3,100厘米,呈 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成分为石英砂、砂岩、灰岩、砂页岩及片麻岩等,层理及分选性都较差,厚度小于40米。 (3)全新统冲积层 该地层在本区组成近代冲积湖积平原一级阶地,其岩性为黄褐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间夹黏砂土、砂黏土透镜体,上部为2,5厘米厚的黏砂土、砂黏土覆盖层,并具有“二元结构”的特征,厚度一般小于5米,最厚达20米。 (4)全新统湖积层 广泛分布于现代湖沼洼地中,岩性以灰暗、灰白色黏砂土、砂黏土及淤泥质粉细砂为主,厚度小于10米,多覆盖在全新统冲积层之上,并含植物根系,有腥味。 (5)全新统冲积层 沿黄河漫滩作条带状分布。其岩性为黄褐色粉细砂夹薄层砂土,厚度小于5米。 (6)全新统洪积层 展布于贺兰山及其山前带的现代沟谷和洪积扇上,其岩性以浅黄、灰白色卵石、块石、碎石、漂砾及砂砾石为主,多呈棱角状,分选性及磨圆度差,厚度多为10,20米。 (7)全新统风积层 主要分布在平吉堡车站、常信机砖厂及镇北堡以东一带的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区,以新月形、草丛、垄岗沙丘地貌显现,其岩性以浅黄 色、黄褐色中砂细、细砂夹粉砂为主。成分以石英、云母为主,风成交错层理发育,分选性好,厚度一般为2,5米,部分为10米左右。 2.3地质发育的历史变迁 (一)早元古代时期 (二)中元古代长城纪时期(距今17亿,14亿年) (三)蓟县纪时期(距今14亿,10亿年) (四)震旦纪时期(距今8亿,5.57亿年) (五)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距今5.57亿,5亿年) 寒武纪初期。 中寒武统时期 中寒武统中晚期 晚寒武统时期,。 (六)奥陶纪时期(距今5亿,4.4亿年) (七)石炭纪时期(距今3.1亿,2.7亿年) (八)二叠纪时期(距今2.7亿,2.3亿年) (九)三叠纪时期(距今2.3亿,1.95亿年) (十)侏罗纪时期(距今1.95亿,1.4亿年) (十一)白垩纪时期(距今1.4亿,0.8亿年) (十二)新生代第三纪时期(距今0.8亿,0.3亿年) 进入这一时期后,由于受华北构造应力场控制和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本区处于北北西—南南东或北西—南东方向的水平拉张应力状态,地块沿先成的北北东向断裂发生强烈拉张。由于贺兰山 与鄂尔多斯高原的隆起,银川平原地区急剧下陷为大型堑式断陷盆地。银川盆地经过长期不断的沉降,同时连续不断地接受从周邻隆起地区搬运来的大量泥沙、砾石等碎屑物质,再加上黄河冲积作用下搬运来的大量泥沙,形成了7000余米的巨厚沉积物,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下,造就了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目前的地质构造景观。 (十三)第四纪更新时期(0.3亿年至今)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甚为强烈。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断裂形变表现明显,产生了苏峪口—贺兰口断层,形成了贺兰山东麓多级洪积台地,出现了银川断陷盆地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地震活动频繁。 在此更新时期,贺兰山气候酷寒,冰雪终年不融,年复一年,厚度不断增大,在重力作用之下,冰川活动活跃,形成了一些冰蚀地貌和冰川积物。自距今1.2万年的全新统以后,本区气候转暖,冰川活动自行消失,而风化剥蚀和流水冲蚀及搬运作用一直没有间断。 2.4地 震 宁夏地处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极其复杂。银川平原的基底是大型地堑式断陷盆地,是我国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本区第三纪地层褶皱、活动断裂相当发育,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都很大,是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唐乾符三年(876年)至今,银川地区共发生7度以上的强地震8次。1958,1981年,银川地区共发生地震144次。在此期间,除1960,1965年没有发生过地震外,其余18年每年都有地震发生。1970,1981年,地震发生频度都很大,共发生地震 120次,平均每年发生地震10次,占24年共发生地震总数的83.3%。其中发生10次以上地震的年份有1979年18次,1966年17次,1973年13次,1978年12次,1980年10次,1981年10次,这6年中,一共发生了80次地震,占24年共发生地震总数的56%。 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银川和平罗之间发生的大地震,是银川断陷盆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其震中位置北纬38?54†,东径106?30†,震中烈度为10度,震级为8度,波及至山西平遥,陕西乾县,甘肃庆阳、靖远等地。 据《乾隆宁夏府志》记载:宁夏府城(今银川地区)“乾隆三年地震,城尽毁”,宁夏满城(今银川东郊满春乡境内)“官署兵房倒塌无存,地中泉水带沙上涌,城垣低陷,东南北三门俱不能出入,止有西门低陷甚少,仅可行走”(故宫档案)。乾隆《银川小志》载:“是夜更初,地忽震有声,在地下如雷,自西北往东南。地摇荡掀簸,衙署即倾倒„„宁地苦寒,冬夜家设火盆,屋倒火焰,城中如昼,地多裂,涌出黑水,高丈余。是夜动不止,城堞、官厅、屋宇无不尽倒。震后继以水火,民死伤十之八九。积尸遍野,暴风作,数十里尽成冰海”。 这次地震,在银川的建城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宁夏前称小南京,所谓塞上江南也。也饶富,石坊极多,民屋栉比,无隙地,百货俱集,贸易最盛。自震后„„地多闲旷,非复向时饶洽之象。”(《银川小志》)宁夏府城被震毁后,于乾隆五年发帑重建,城市规模比原来缩小了约27%,宁夏满城震毁后,于乾隆四年移建于距府城西7.5 公里处,形成今银川新城,成为现代银川市区逐渐从黄河冲积二级阶地向三级阶地西移的依托。 乾隆三年大地震发生在新华夏系的银川断陷盆地内,极震区方向为北30?东,恰与盆地展布方向一致,说明地震发生与盆地活动有关。据物探资料证实,银川—平罗间有一隐伏断裂,北北东走向。这次地震震中就位于隐伏断裂的北端。极震区长轴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二者的长度也基本相同。盆地内第三系构造层中有北北西的隆起、拗陷和断裂,下伏基底也作相应起伏。在银川—平罗间以反接方式与新华夏系复合,使得应力容易积累。这种北北东向的构造,在第四系以来强烈的地壳运动中,成为发生乾隆三年大地震的最重要的地质因素。 2.5地形地 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 010米,1 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 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银川市地貌在宁夏属北部平原与山地地貌区,由贺兰山山地和银川平原两个地貌分区组成。 2.5.1贺兰山山地 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为中、古生界坚硬基岩组成,是燕山运动,尤其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崛起的年轻山脉,是一条典型的拉张型地垒式断块山,总体走向北东30?。分水岭偏于山体东侧,顶面较平坦。两坡斜面不对称,西坡长而缓,沟谷比降小;东坡短而陡,沟谷比降大。山地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邻腾格里沙漠。东侧山体急转而下直落2000余米达于银川平原。山地北起巴音敖包,南迄马夫峡子绵延近200公里。按照地理位置,贺兰山大致以沙巴台—宗别立一线的正义关断裂和元山子—营盘山断裂为界,分为北、中、南三段。 中段系贺兰山主体,在银川市境内,南北长约70公里,约占贺兰山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市境内的贺兰山段海拔一般3000米左右,最高峰敖包疙瘩位于苏峪口北,海拔3556米,高出银川市2400余米。由于岩石坚硬,裂隙极为发育,再加之上升作用异常强烈,形成了陡峻雄伟的地貌景观。苏峪口以北,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碎屑岩构成北北东向的复式褶皱带,向斜成山。苏峪口以南,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的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近南北向的向斜,平坦的分水岭沿向斜轴延伸。大干沟之南,山体被两条北东和北北东向正断层切割,东南盘迭瓦式下降,形成高差500米以上的3个阶梯,海拔分别为1400,1600米、2000,2300米、3000米左右。三关口、元山子一带,山体因北西和北北西向断裂所截,向南西降低,形成2400,2500米、1800,1900米、1500,1600米三个高度不等的阶梯。 贺兰山中段地貌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带现象,自下而上出现3个不同的地貌类型,大致是:海拔1150,2000米为干燥剥蚀山地,2000,3100米为流水侵蚀山地,3000,3556米为寒冻风化山地。 (1)干燥剥蚀山地:在这一地貌单元中,植被稀疏,基岩裸露,年降水量约200毫米左右,物理风化强烈,岩石碎屑发育。沟谷宽缓,纵坡降值较小,切割深度500,800米。由碎屑岩构成的山地,山脊呈梳状;由碳酸盐岩构成的山地,山脊多呈锯齿状;由花岗岩构成的山地,山脊多呈浑圆状。 (2)流水侵蚀山地:是贺兰山次生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年降水量一般达420毫米左右,流水侵蚀较强烈。山坡陡峻,沟谷呈“V”形,切割深度在500,1000米,谷狭幽深,纵坡降值大。根据构成山地的岩石成分,又可划分为碎屑岩构成的山地、碳酸盐岩构成的山地和火成岩构成的山地。 (3)寒冻风化山地:其特点是寒冻风化强烈,冻融现象发育,每年11月至翌年5月处于积雪冰冻期。沟谷切割深度在500米左右,纵坡降值大。植被为高山灌丛草甸层,云杉等基本绝迹。根据物质成分,可划分为碎屑岩构成的寒冻风化山地,山体由页岩、砂岩、砾岩等构成,山脊呈梳状;碳酸盐岩构成的寒冻风化山地,山体由石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型岩石构成,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往往造成悬崖峭壁,一致时则形成直线状或凸状山坡。 2.5.2银川平原 银川平原南起青铜峡,北迄石嘴山,北北东向延展165公里,西倚贺兰山,东傍鄂尔多斯台地,宽40,50公里,海拔1100,1200米,是宁夏地势最低的地区。 银川平原是在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堆积平原,第三系、第四系沉积物极为发育。据勘探资料证实,第三系最大厚度达2000,2500米,第四系以来持续下降。银川至平罗一带,第四系最大厚度达1600米,并向平原周边迅速减薄,贺兰山前约300,500米,黄河附近只有数十米至百余米。 按成因,银川平原可分为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两个地貌小区。 (一)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 该成因类型沿贺兰山东麓呈带状展布,从贺兰山南水坡至高家闸南3公里,宽8,15公里,由第四系洪积物堆积而成,海拔1140,1700米,以10?,32?的坡度自西向东倾斜。按组成的地层时代和微地貌形态的不同,划分为古洪积扇、老洪积扇、新洪积扇、洪积平原和近代洪积扇5个类型: 1.古洪积扇 地层时代为第四纪下更新统洪积层。主要分布在大干沟口的北侧,由下更新统杂色砾岩、砂砾岩、钙质胶结砾石组成洪积台地,海拔1500,1700米,台面由南西向北东平缓倾斜,植被稀疏,草木罕见,台地南端被大干沟深切达50,70米,以陡坎形式出现。 2.老洪积扇 地层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统洪积层,零星分布于大干沟、大窑沟口及榆树沟口南侧,由中更新统灰黄色碎石、块石、半胶结砂砾石组成,海拔1300,1500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并以台坎的形式高出新洪积扇3,5米,个别台坎高达15米。台地上的台面比较平缓,在大干沟口两侧,紧沿基岩山区呈南北向展布,台面微向东倾,榆树沟沟口南侧呈东西向展布,大干沟处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3.新洪积扇 地层时代为上更新统早期洪积层,由上更新统灰、灰褐色碎石、砂砾石组成,主要是沿近山一带的沟谷两侧或老洪积扇外缘呈扇状分布,分布面积小而零星,地面向东倾斜,砾石较大,坎坷不平,植被稀疏,林木罕见,荒无生机。 4.洪积平原 地层时代为上更新统晚期洪积层,由上更新统灰、灰褐色碎石、砂砾石组成。展布于天金窑子至镇北堡一带。海拔1132,1200米。地势较平坦,散布着扇状沟叉或树枝叉型小沟。砂砾混杂,常夹有细粒物质透镜体,间夹洼地分布,如高家闸等处,植被较少。 5.近代洪积扇 地层时代为全新统洪积层,洪积物由卵石、块石、碎石、漂砾及砂砾组成,呈典型扇状分布于贺兰山及其山前带的现代沟谷和洪积扇上。地面东倾,坡降较大,坡度在15?,20?之间,无植被。 (二)黄河冲积平原 黄河冲积平原由南西向北东缓缓低降,坡降约1,4000,地势平坦。平原上沟渠纵横,湖沼繁多。西邻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向东延伸至黄河岸边,共约38.1公里。根据不同地貌特征的差异性,可划分为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河谷平原和河漫滩地等4个类型: 1.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西接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东部与冲积湖积平原二级阶地后缘相连,呈南北向延伸,东西宽5,15公里。主要由洪积及冲洪积物组成。地层交错,自西向东倾斜,地面坡降为1,300,1,1000,地形平坦,土质肥沃,利于灌溉和垦殖。是银川市主要的农业、林牧业发展基地。根据本区不同的地貌特征,又划分为扇前洪积洼地和洪积冲积平原两个形态类型。 扇前洪积洼地,地层时代为全新统洪积层,主要出露在扇前倾斜平原的低洼处。由黄褐色含砾细砂组成,地势低洼平坦,均已开垦为农田。还有一部分形成于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地带,从南到北呈窄条状展布。由全新统灰白色、灰色、灰黄色块石、碎石、砂砾石形成。地形低洼,地面从西向东倾斜,植被不发育洪积冲积平原,地层为上更新统晚期冲洪积层。分布于南梁农场七队至新市区宁大湖边和平吉堡一带,有1,3米高的冲洪积陡坎,是洪积、冲积平原的交错过渡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上的二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地层颗粒细,黏性土增多。因地下水径流排泄不畅,加上灌溉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水的入渗,导致本区水位较高。现已大多垦为农田,农作物长势较好。 2.冲积湖积平原 西与洪积冲积平原衔接,东以民生渠为界。由古黄河多次摆动性改道和由此而生成的湖沼共同堆积而成,海拔1107.5,1112.5米。该平原因受银川断陷盆地周边断裂构造的控制,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沉降状态,到全新世时,以下降为主的同时,伴有某种程度振荡式的抬升,因此在近代冲积湖积平原上,地形开阔、平缓,地面以0.2?左右的坡度向东北微微倾斜。整个平原沟渠纵横,湖沼珠连,排灌畅通。唐徕、汉延、惠农三大干渠自南向北平行纵贯全境。由于灌溉种植历史长久,渠底及周围地形较高,两渠之间自然形成槽状洼地。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居平原中部偏西。 3.河谷平原 西与冲积湖积平原二级阶地东缘接壤,东部绝大部分以民生渠为界。由黄河沿线多次摆动改道和由此而产生的湖沼共同堆积而成。整个平原无切割,地形平坦分布,地面平均坡度为0.2?,自西稍向黄河倾斜。地表层为砂质黏土、黏质砂土构成,其下为细砂。有零星分布的暂时性积水洼地,只有在特大洪水时才会被淹没,而退水后则形成高于水面2,3米的平坦沙滩地。 4.河漫滩地 在黄河西岸呈不连续的窄条状分布,地层皆以细砂组成。常处于变迁之中,极不稳定,每至河汛即被淹没。地面平坦,微向黄河倾斜。 由于黄河的冲积和河道的变迁,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形成三级阶地。 一级阶地 在通贵—强家庙往西至金贵—掌政乡之间,宽约4.4公里,地面标高在1107,109米之间。地层时代为全新统洪积层,由全新统黄褐色黏砂土、粉细砂组成,阶地前缘高出河谷平原1米以上,在阶地后缘,湖泊连续呈南北向展布,系黄河古道东移后形成,水草肥美,地表盐渍化随处可见。在掌政以东、金贵以北的湖泊,都已开挖为鱼池,造成新的人工地貌景观。在阶地中后缘,惠农渠纵贯南北,对该地区的农业、渔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在惠农渠以东,则已垦为农田,作物长势好。 二级阶地 在金贵至掌政以西至新开渠,宽约22公里,地面标高在1109,1112米之间。银川城区、新城区均在二级阶地上。地层为全新统冲积层,由全新统浅黄色、土黄色砂黏土、细砂组成。阶地前缘与一级阶地相接,阶地后缘与洪积冲积平原为邻。多湖沼是本阶地的一大特征,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人工开凿的沟渠纵横交错,构成引黄灌区独特的地貌景观。 三级阶地 新开渠西至西干渠东,宽约7.2公里,地面标高在1112,1122米之间。新市区主要在三级阶地上。 由上所述:西山东川,西高东低,黄河顺境、三级阶地是银川市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征。 2.5.3古河道 第三系初期,银川平原受银川断陷盆地构造的制约,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断陷下沉,在早、中更新世,沉积厚度西侧较大,银川地堑地势西高东低,促使黄河河道不断向东移动。在盆地内接受了第三系地层的沉积,形成了一套以冲积湖积为主的沉积建造,而在贺兰山东麓部分地区,则形成了以砾石为主的山麓相堆积。 第四系以来,以伴有褶皱、断裂的大规模升降运动,日趋干燥寒冷多变的气候,频繁的冰川活动为特色,塑造了第四系岩相地貌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孕育了黄河的形成与演变。 (一)早—中更新世沉积期的古河道 早—中更新世期间,新构造运动特别活跃,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台地急剧上升,而在其中间的银川平原则相对下降,转为河流冲积相、冲洪积和洪积相。堆积厚度达114,640米。岩性成分为卵石、砂卵石及砂层与黏性土互层的沉积物。古老的黄河在此期间已经生成,其作用范围已扩及整个银川平原。 (二)晚更新世沉积期的古河道 晚更新世开始,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再度上升,使早—中更新世洪积物遭受侵蚀、切割,形成了沿山区台地边缘断续分布的古洪积扇或古洪积台地。这一时期,银川平原大幅度下降,在贺兰山前沉积了厚达百米以上由含块石、漂砾、碎石形成的上更新统洪积物,而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缘亦相应沉积了一套以砂砾石夹砂及黏性土互层为主的洪积物。在其中间的广大平原地区,则主要接受了冲洪积相和 冲湖积相的青灰色细砂、中细砂夹黏性土的沉积物,厚度达20,114米。 该期冲洪积相和冲湖积相地层的沉积范围表明,晚更新世时期的黄河已进入壮年期,其作用范围东起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边缘,西至贺兰山东麓,形成了以整个银川平原为主的内陆湖泊,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浩翰无极,气势宏大。其涉及范围之广,水量之大,规模之壮观,远非目前的黄河可比。 (三)全新世沉积期的古河道 自全新世起,整个银川平原又一次经历了在第四纪期间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升降运动,使晚更新世期间的地质地貌结构为之一新,从而奠定了现代地貌结构的基本格局。 在全新世期间,贺兰山麓广大地区再一次大幅度上升,晚更新世以前的地面均遭剥蚀。同时在上升过程中伴有断裂发生,如黄河大断裂、苏峪口洪积扇断裂等。以银川为中心的广大冲积湖积平原强烈下沉,接受了全新世早期冲积相沉积物。在全新世晚期和近代又经历了一二次轻微的升降运动后,沿黄河堆积了全新世晚期的沉积物。 由于构造运动的结果,平原区的黄河古河道有全新世早晚期之分。 1.全新世早期古河道 这一时期的古黄河河道,西边以新开渠为界,东边以今掌政乡、金贵乡、立岗乡东侧为界。而其主流线则在今望远桥以西、罗家庄、西湖农场场部及常信机砖厂一带。望远桥以西至罗家庄一带的“七十二连 湖”及西湖,呈南北向连续展布,常年积水不断,正是全新世早期古黄河改道以后形成的地貌景观。 2.全新世晚期古河道 全新世晚期经历的新构造运动,使贺兰山再度升高,贺兰山东麓的冲积平原继续下降,又迫使古黄河河道向东推移,移至现在冲积平原二级阶地前缘,直逼鄂尔多斯高原西缘,从而使古黄河的主流线沿冲积平原二级阶地前缘到达今惠农渠两侧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兰山不断上升,第四纪沉积物继续加厚,古黄河河道仍然往东发展,形成了现代黄河的壮丽景观。
本文档为【银川水文地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29
浏览量: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