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大学--栽下梧桐引凤来

兰州大学--栽下梧桐引凤来

举报
开通vip

兰州大学--栽下梧桐引凤来栽下梧桐引凤来——兰州大学   十年前,这里大量流失的高端人才被形象地表述为“可以再办一所同样规模的大学”。现如今,这里不仅吸引了一批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来校任教,而且原先离开的人才又开始回归。   出出进进的巨大变化,就发生在地处西部的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兰州大学。 人才立校 人才强校 立足根本破解人才瓶颈   “21世纪最缺乏什么?人才!”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简单明了地道出了当下中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现实。而肇始于清末民初战乱纷争岁月里的兰州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师资匮乏的困境。   民国时期,时...

兰州大学--栽下梧桐引凤来
栽下梧桐引凤来——兰州大学   十年前,这里大量流失的高端人才被形象地表述为“可以再办一所同样规模的大学”。现如今,这里不仅吸引了一批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来校任教,而且原先离开的人才又开始回归。   出出进进的巨大变化,就发生在地处西部的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兰州大学。 人才立校 人才强校 立足根本破解人才瓶颈   “21世纪最缺乏什么?人才!”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简单明了地道出了当下中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现实。而肇始于清末民初战乱纷争岁月里的兰州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师资匮乏的困境。   民国时期,时任兰州大学校长的辛树帜,为了延揽人才,常常利用兰州夏季凉爽的自然条件,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在暑期来校短暂讲学,留下“辛校长办学有三宝,图书、仪器、顾颉老”的佳话。歌谣中的顾颉老,就是辛树帜凭借私情公义聘请来担任兰大历史系首任系主任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挑起兰大理论物理大梁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段一士,一次利用闲暇和几个教研室的同事到黄河上乘羊皮筏子漂流的事,却受到时任校长江隆基的严厉批评,江校长给他的理由是:“如果羊皮筏子出了事,不但人没了,而且兰大的理论物理也不存在了。”   而真正让兰大的人才问题引起举国关注的,是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彼时,一个“兰大过去10年流失的人才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的说法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的诸多反思,也让兰大以一种委屈的形象跃入公众的视野。   数据显示,仅2000年到2004年,兰州大学共流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近40名。兰大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因为学术带头人的离去而被摘牌。更为无奈的是,由于一些地方为引进人才出台的“不要户口、不要人事档案、不要工资关系”的“三不要”政策,许多高端人才离开学校时往往“不辞而别”。   “不要说孔雀东南飞了,就连麻雀也东南飞了!”许多人至今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兰大人才外流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一些单位竟然派专人驻守在兰大周边的宾馆饭店,公开亮出优厚待遇“挖人”。   “要充分认识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深刻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工作放到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首位,”兰州大学历任党政领导都对兰大人才工作的复杂性有着清醒认识,把高层次人才作为“学校离不开的人”,为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的新路子而殚精竭虑。   除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郁氛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兰大的人才瓶颈制约,兰州大学出台了“萃英人才建设计划”。“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兼顾人才引进与培养两个方面,把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作为引进的优先考虑对象,把青年教师作为培养扶持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个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   为了确保“萃英人才建设计划”的有效落实,兰大成立了“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小组。学校人事人才等部门积极贯彻学校人才工作“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重点,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总体思路,起草队伍规划,健全具体举措,多方招揽人才,落实相关待遇,提供个性服务,形成了多部门协作的人才工作格局。   不但如此,学校将人才引进的责任延伸到了学院层面,这也让兰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薛德胜和党委书记杨毅有了为引进的人才“打扫卫生”的经历。   “高端人才找单位就像女孩子找对象,她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也是‘四处撒网、重点捕鱼’,如果我们反应慢了,她就和别的单位‘领证’了。”杨毅说。   “除了积极主动外,你还必须要有胸怀才行,要接受引进的人比你强,也要接受来的人后来居上!”薛德胜说。   虽然有些“自讨苦吃”的意味,但苦尽甘来的喜悦让薛德胜和杨毅都觉得“很值”:通过努力,兰大物理科学技术学院教师队伍总量比2006年时翻了一番,薛德胜、王育华2名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刘翔教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秦勇教授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一批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年轻教授们成为了学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只是兰大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得益于“萃英人才建设计划”的实施,2004年以来,兰州大学共引进教授118人、副教授124人,其中有海外求学经历的达81名……一些曾经离开兰大的优秀教师又重新回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外流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始出现“盈余”,“业兴才聚”的人才流动规律在曾今的人才危机重镇也同样开始凸显。   与此同步,兰州大学还千方百计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收入待遇。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两栋教师住宅楼建设,启动了新的一批共七栋教职工公寓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学校还先后于2006年、2011年对校内津贴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了调整,其中2011年新的方案将教职工的校内津贴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整体提高了60%,大大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事业留人 平台聚人 千方百计引进高端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熟悉兰大的人不难发现,兰大近年来新引进的学术骨干以及目前校内最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大多集聚在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基地上。这也愈来愈清晰地说明,在西部地区凝聚人才,一方面要靠待遇,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事业和平台。   地处西北,自然条件恶劣,这是兰大的劣势,但也成就了兰大学科研究的特色:西部地区以黄土、沙漠、戈壁、高原、冰川为代表的地貌特征,以干旱、高寒、风沙等为特点的脆弱生态环境,以敦煌、古丝绸之路、八千年中华文明、多民族和谐共生发展为表征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不仅是兰大人科学研究的富矿,也成为兰大吸引相关学科有学术眼光者的“橄榄枝”。   “我当初就是看重了兰大所处的区位优势和多学科优势,觉得能做些事,才举家回国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说。由于处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纵横交错带,甘肃是大气科学一些研究领域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8年来,在黄建平的带领下,兰大不仅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建成了半干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而且凝聚起一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正是基于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在培育和凝聚高层次人才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兰州大学坚持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持续投入和重点建设,以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学校探索赋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研究基地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为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以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花迎来百花香,百花争艳春满园。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吸引了一批海外知名学者来校工作,带动了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相当层次优秀人才的涌现: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付强、英国杜伦大学的牛耀龄、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贺缠生等先后被兰大引进并顺利受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不容易,进来了“水土不服”怎么办?《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中的这段话给出了答案:“要统筹考虑学科发展的差异性,合理配置资源,科学搭建梯队,注重团队建设,使人才建设与学科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兰大高层次人才遴选的重要标准,就是要让来的人要么独树一帜,要么成为高水平团队的一员。   这种“带头人+团队”的高层次队伍建设模式在兰大自然地理学科的发展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的指导下,以陈发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自然地理学先后有“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贺缠生、张廷军加盟,引进的孙东怀、赵艳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3位青年骨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藏高原和中东亚干旱区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研究”团队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新来的人多了,无形中会对原来的人发生影响,如何避免由此可能引发的芥蒂?兰大的做法是:“既要留住‘女婿’,又要善待‘儿子’”。近年来,兰大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一些新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这些学术单位顺应人才工作的大局、以学科为基础、以研究功能为主导、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让人才各展所长,进一步凝练了学科方向,细化了研究领域,开创了多赢的局面。   2009年,兰州大学发出面向全球招聘学院院长的“英雄帖”,成功招聘到后来入选“千人计划”的胡斌教授和黎家教授等知名学者,引起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兰大还完善了柔性使用人才的政策和机制,采取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海内外人才通过短期兼职、合作研究、讲学讲座、学术休假等多种方式投身兰大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科教兴国的时代强音,海纳百川的用人胸怀,结合学科建设的团队建设模式,在兰大产生了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不但成就了“名师”,也带动促进了年轻人的成长。在此基础上,兰州大学创新团队数量稳步增加,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全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也进一步优化…..饱受人才瓶颈制约的兰州大学正在形成新的人才“高峰”。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培养扶持用好现有人才   走有走的考虑,来有来的追求。在兰大,更多的人还是由于看好这所百年老校扎实的学风校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选择了坚守。   郑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大首位人文社科领域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留在兰大30年来,他回绝了许多单位高薪高职的邀请。在学校的持续支持和郑炳林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学位点;1999年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成为兰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建成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成为兰州大学“985工程”敦煌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建成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国家重点学科,一步步使敦煌学研究所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敦煌学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的局面。   涂永强,兰大第一个土生土长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并不是没有遇到离开兰大的诱惑:1993年,远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员的他,凭着优秀的科研成果被聘为高级研究员,这意味着他完全可以留下继续工作,并能享受优厚的待遇。然而,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母校,年轻的涂永强放不下的是他的导师黄文魁、陈耀祖等一大批老师和前辈们奠定的兰大有机化学优秀的平台、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兰大没有辜负这些为了学校发展留下来的人。涂永强所在的有机化学作为学校首批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作为学校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是学校政策的特区和投入的重点,特别是在“211工程”、“985工程”的持续支持下,实验室的科研办公条件得以大幅提升。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他,充分利用学校优惠政策,不仅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才俊,带领重点实验室走向了国际舞台,自己也先后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首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并于2009年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事开头难,作为一个学术上的新人尤其如此。学校的支持让我们的第一步迈得更坚实!”回忆起自己的发展历程,兰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秦勇教授感念不已。与涂永强院士相比,他无疑更为幸运。博士毕业留校后不久,秦勇即在学校的支持下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研究组作访问学者,并取得不俗的研究成果。2008年,秦勇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国后,学校为秦勇教授提供了300万元的科研启动暨学科建设配套费,并专门成立了由其担任所长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下,秦勇和他的团队逐渐显现出突出的科研能力,先后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他本人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了陶瓷科技界的最高奖励——罗思•科芬•珀迪奖。   在兰大立足培养扶持现有人才,特别是有潜力的青年教师的大背景下,一大批像秦勇一样的年轻教师在兰大迅速脱颖而出,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了个人的学术方向。   据统计,截至目前,兰州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达到20名,长江学者达到18名,10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各学科的学科、学术带头人。   成绩的背后是另外一组数据:2008年以来,兰大共选派268名教师到国外留学、30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85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此外,兰大还为230位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提供了科研启动费和配套费,并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面上项目、西部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兰州大学中外联合培养师资博士生项目”等各类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和校际交流关系,选派一流的青年教师到一流的大学师从一流的导师,为五年、十年后的兰大储备一批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的政策是明确的,将来就是要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人倾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创造让年轻人干事业的舞台。”兰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说。   2012年上半年,兰大又出台了《兰州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这让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了新的 保证。翻开这一红头文件,一项项、一条条,政策意见不但导向清晰,而且更加全面细致,不仅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而且强调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和人文关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的考核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办法,让兰大工作的每个人通过勤奋、努力,都能在促进学校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说。   近年来,兰州大学先后出台了《兰州大学各类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兰州大学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大学岗位聘用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分级分类体系,不断完善科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评价机制,形成了以岗位职责考核为主的目标考核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和干事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来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持续投入,终于让兰州大学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人事人才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2008年至今,兰州大学新增两院院士4人,新增“千人计划”特聘教授8人,新增“长江学者”5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新增国家教学名师3人,圆满完成了之前确立的“立足培养,着力引进;延揽名师,扶植新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结构合理,提升素质”的人事人才工作目标。   “百代舒眉伫塞流,九州桃李满园收。东南孔雀应怀往,西北依然万卷楼。”2008年9月,在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之际,兰大文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成晴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对母校的祝福。毕业时,他即被保送清华大学读研深造。   今天,越来越多的兰大学子像李成晴一样受惠于兰大高水平师资的熏陶,从兰大走向更高的学术殿堂。兰大,也因为有了高水平师资的支撑,承担起更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国家使命,朝着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王兴东/文)   (《中国新闻》2013年3月12日D06-07版)
本文档为【兰州大学--栽下梧桐引凤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