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

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

举报
开通vip

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 ?(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

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
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理科综合 ?(命题指导思想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以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合格新生。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考试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研[2005]7号)要求,确定理科综合考试内容。 物 理 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 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考试范围包含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标出。?、?的含义如下: ?.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 表1 物理知识内容及要求 要主题 内容 说明 求 参考系,质点 ? 质点的直线运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 矢量和标量 ?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共点力的平衡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 超重和失重 ?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 斜抛运动只作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抛体运动 ? 定性要求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 ?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 离心现象 ? 功和功率 ? 动能和动能定理 ? 机械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 环绕速度 ? 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碰撞与动量守恒 只限于一维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 静电现象的解释 ? 点电荷 ? 库仑定律 ? 静电场 ? 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 电场线 ? 电势能、电势、 ? 电势差 ?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 示波管 ? 常用的电容器 ? 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 欧姆定律 ? 电阻定律 ? 电阻的串、并联 ? 电路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电功率、焦耳定律 ?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直的情形 磁场 ?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 ? 直的情形 洛伦兹力的公式 ?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 电磁感应现象 ? 磁通量 ?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楞次定律 ? 自感、涡流 ? ?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 值 交变电流 理想变压器 ? 远距离输电 ?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氢原子光谱 ? 原子结构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 放射性同位素 ? 核力、核反应方程 ? 原子核 结合能、质量亏损 ?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 光电效应 ? 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定性了解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 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 ? 液晶的微观结构 ? 固体、液体与气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 气体实验定律 ? 理想气体 ?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 ? 相对湿度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主要内容 说明 题 求 单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 位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制 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 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等。 实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 验 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求计算误差。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 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化 学 一、化学科要考查的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化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与胶体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1 (2)掌握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3)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4)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生 物 一、生物科要考查的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 (1 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生物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生物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生物考试内容包括:分子与 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五个模块内容。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中用?和?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文字表示,即“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程度。?和?的含义如下: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表2 生物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 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 (2)多种多样的细胞 ?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 (6)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 (2)细胞的无丝分裂 ? (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 (1)细胞的分化 ? (2)细胞的全能性 ?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 (1)细胞的减数分裂 ?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 (3)动物的受精过程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 (3)基因的的概念 ? (4)DNA分子的复制 ?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 (4)伴性遗传 2-4 生物的变异 ?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5 人类遗传病 ?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3)人类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其意义 2-6 生物的进化 ?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 (2)其他植物激素 ? (3)植物激素的应用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3)人脑的高级功能 ?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1)稳态的生理意义 ?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4 种群和群落 ? (1)种群的特征 ? (2)种群的数量变化 ? (3)群落的结构特征 ? (4)群落的演替 3-5 生态系统 ? (1)生态系统的结构 ?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 ?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知识内容 要求 4-1 基因工程 ? (1)基因工程的诞生 ?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 (3)基因工程的应用 ? (4)蛋白质工程 4-2 克隆技术 ? (1)植物的组织培养 ? (2)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 (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4-3 胚胎工程 ?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 (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 (3)胚胎工程的应用 4-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 ? (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4-5 生态工程 ?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 (2)生态工程的实例 实 验 要求 5-1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实验与探究能力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5-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5-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6-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7-1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7-2 酶的应用 (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7-3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3)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 ?. 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包括单项 选择题 地理常识选择题100题及答案唐诗宋词文学常识选择题静女选择题及答案宝葫芦的秘密选择题万圣节选择题和答案 、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共3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6题,双项选择题9题, 非选择题11题。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见下表: 题题型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备注 量 24生物 1,6题 6题 分 单项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24选择化学 7,12题 6题 64分 分 合题目要求,共16题,每题4分 题 16物理 13,16题 4题 分 30物理 17,21题 5题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双项12题目要求,共9题,每题6分,全选对得6选择化学 22,23题 2题 54分 分 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题 分 12生物 24,25题 2题 分 64生物 26,29题 4题 分 非选64182化学 30,33题 4题 共11题,包括填空、问答、计算等题型 择题 分 分 54物理 34,36题 3题 分 ?(内容比例 学科 考试内容 分值比例 力学 约42% 电磁学 约42% 物理 原子物理 约8% 热学 约8% 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18%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约40%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约18% 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约20% 化学实验基础 约22% 分子与细胞 约24% 遗传与进化 约22% 生物 稳态与环境 约24%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约8% 实验 约22%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广东省)——文科综合 ?(考试性质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和本说明为依据,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注重考查考生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考试目标要求与考试范围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确定文科综合考试内容。 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我国的政府 2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5 (1)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家的本质 现代国家的刮泥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2)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 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1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必考内容 古 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古代中国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 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大抗议书;内战;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6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 地 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与下列内容相关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自然地理(地理1)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人文地理(地理2)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考试形式 考试闭卷,笔答形式。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 试卷结构 考 查题题型 题号 题量 备注 内分 容 地11441-11题 理 题 分 选择12-23历1248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每题4 题 题 史 题 分 分,共35题,满分140分。 24-35政1248 题 治 题 分 36-37政522题 题 治 分 非选38-39历522题 共6题,满分160分 择题 题 史 分 40-41地562题 题 理 分 全卷 共41题,地理、历史、政治各100分,满分300分
本文档为【2012年广东高考考纲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管理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2-15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