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举报
开通vip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论老子思想积极意义 指导老师:方向东学员:沈珠科 摘要:对于老子思想历史上的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消极隐世”,但是老子思想本质却应是积极用世的,其著书的目的乃是为了指导执政者正确地治理国家;其言论中的“无为”的应该理解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妄为、不胡乱作为的行为;其“愚民”的言论不是使人民愚昧无知而是要使人民大智大慧而不虚伪巧诈;《道德经》中还包含着法制、平等、公平等诸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积极意义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历史的和现在的研究者众多,褒贬不一。但因为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倡导“无为...

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论老子思想积极意义 指导老师:方向东学员:沈珠科 摘要:对于老子思想历史上的多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者都认为是“消极隐世”,但是老子思想本质却应是积极用世的,其著书的目的乃是为了指导执政者正确地治理国家;其言论中的“无为”的应该理解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妄为、不胡乱作为的行为;其“愚民”的言论不是使人民愚昧无知而是要使人民大智大慧而不虚伪巧诈;《道德经》中还包含着法制、平等、公平等诸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积极意义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历史的和现在的研究者众多,褒贬不一。但因为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倡导“无为”、“不争”,所以研究者们在对老子思想的评价上却大多持“消极”的观点。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老子的评价为“……老子思想有消极的一面。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让人们重新过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的生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林语堂在他的《老子的智慧》一书的绪论中称“……而道家的人生观见是消极的。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 老子的思想真的是消极隐世的吗?他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干的吗?老子所倡导的“愚民”真的就是要让人愚昧无知吗? 笔者认为:老子思想自有其积极意义,试从以下几点作一分析。 一、老子著书的目的 《史记》记载:老子骑青牛出关的时候,关尹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将其一生思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写了《道德经》一书。我们要谈老子的思想积极还是消极,我觉得可以先从老子在著书时是把哪些人预设为自己著作的读者,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哪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这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熟读过《道德经》的人除了对《道德经》一书中的“无为”“不争”“不敢为天下先”有很深的印象外,应该对“天下”、“国”、“圣人”的名词也有一定的印象。笔者对《道德经》一书中“天下”、“圣人”、“侯王”、“国”四个词语做了一个统计:在老子中提到“天下”这个词的共有60处;提到“圣人”的有31处;提到“侯王”的有5处;提到“国”的有25处。应该说,从以上的词汇统计就 1 可以看出老子著书所要表达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与国家、国家的精英(侯王和圣人)有密切的关系,其明确的目的就是教导侯王治理国家,要求这些国家的精英们“以道莅天下”,遵循自然,不要“妄作”。以“无为”治理天下。也就是说,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经》,实际上是给执政者留下的一篇精深的治国哲学论著。 《道德经》一书中,大部分的篇章都表达了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中直言国事与治国方略的多达四十余章,直言“治国”或“治民”的达十三处。“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诸如此类的治国格言在《道德经》一书中俯拾即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子著书时所预期的读者不是一般的人民大众(当时的人民大众也根本就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而是当时的上层阶级——“士”,一个影响甚至决定的国家政治方向的阶级。同时,老子著书的目的也并不是劝这些“士”去做一个隐士,而是谆谆告诫这些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方向的人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治理国家才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说,老子在自己的著作中为这些人明确指出了其安身立命与处世治国的正确策略。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也就是说:当政者以权谋私,用暴力压迫人民,横征暴敛,贪污腐化。上行下效,民众则以巧伪谋利,各种左道旁门便丛生滋起。上下都在谋私利,不管公益,国家就要穷苦纷乱了。在上者不能无为无事而使之自化,方且严刑法以诛之,明号令以禁之,而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穷民则相率而为盗。所以“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矣。”针对这些问题,老子提出了“无为”“不可见欲”“妄作凶”“绝圣弃智”等一系列治国的策略。并告诉执政者:威迫与刑罚过份使用,必自取其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子著书不是提倡什么消极隐世之道,而是要向执政者传达其经世治国的思想,以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老子实在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政见的实施使人民的生活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一种恬淡自然的状态。 二、“无为”的含义和目的 司马迁在《史记》的《老子列传》的结尾,用“无为”和“清静”来概括老子哲学的一切。因此从古至今,有不少人根据这个概括,照字面解释,说老子提倡无为,叫人“什么事都不做”不干活,消极,懒惰,退缩,误尽天下苍生,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老子思想颓废,消极无可取。老子的意思真的是让人什么都不做吗?韩非子对“无为”解释得很清楚“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在韩非子学说体系中,“用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认为是“用术”的总原则。那些“无术”的人才抱着“什么事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的念头不放。他认为“无为”的字面意思虽然是不作为,但是并不能浅显地将它理解为什么都不做,而应该理解为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去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遵循事物的自身发展规律去做。 首先要看到: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对一般的普通群众说的,而是对执政者而言的,就是要求执政者做到“无为而治”。君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摈除成见,节制私欲。成见使他产生盲点,看不清事物真相;私欲使他产生贪婪。如果上面两者掺和在一起的话,又有大权在握,就必定会胡作妄为,危害天下。这个“摈除”和“节制”就是君主的“无为”。这不仅可以保住君主成为一位好的统治者,也同时保证天下百姓的福利,就是“无不为”的“大顺”境界。韩非子在《喻老》中举例说:“冬天种庄稼,后稷也不能收获粮食;丰年五谷茁壮,奴仆也不能使粮食欠收。靠一个人的力量,后稷也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顺应自然,就会粮米满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敢以取强焉”和“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的这些言论正与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国家从建国初期所倡导的“战天斗地,其乐无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和谐社会”,从当初的与自然抗争到现在的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正是国人思想意识更加理性化的反映。工业社会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而自然环境则十倍百倍地“报复”了人类。人类自己以暴力破坏环境以图一时之利的苦果终要由人类自己咽下。历史证明,每一次人类的自信心膨胀,开始夸大自己的力量不遵循自然的规律行事时,取得一丁点的成果之后都会重新向自然界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老子所反对的就是这样的“有为”,是以强暴手段对自然对社会进行横加掠夺式的攫取的行为。而他所倡导的“圣人处无为 之事”则是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妄为、不胡乱作为的行为。 其次,韩非子对老子的“无为”还作了更深一层的解释,强调了君主无为还是不作自我表现。这里又有两个理由:一是因为君主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个人应付得了所有的事情。术业有专攻,即使是行家也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是行家,而只能在他所学的专业范围之内才能称得上行家。对于自己专业之外的行业,不懂装懂,胡乱指挥,则容易搞出乱子来了。所以老子说:“不知,知,病。”也就是说本来不知道的那些,非要说自己是知道的,那就要出问题了。一般的没有影响力的人不懂装懂会出小问题,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王侯将相如果不懂装懂那就会出大问题了。赵括的纸上谈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二是因为君主一旦自我有了表现,向人透露了他的喜怒好恶,下面的臣子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就会想方设法去包围他,逢迎他,欺骗他和坑害他。因此,君主必须“循名责实”,制定客观的法律。令臣下看到的只是代表君主的客观的法律,而不是君主的本人。“凡事遇(合)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功当其言则赏,不当则诛,以形(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 也就是说,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天下,执政者只有摒弃自身私欲,廉洁自守,按照“道”的自然法则,建立起服务型的政府,以遵循自然赋予人民生存法则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有所为而有所无为,为人民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服务,这样,国家,天下便可安定发展;如因执政者私欲,违背自然规律制定出法令法规去管束人民、去压迫人民,去侮辱人民,扰乱人民的衣、食、住、行,国家天下必乱而不治。这,也是老子提倡“无为”的目的吧。 三、老子的“愚民”政策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由于这段话中提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人们常常认为老子是提倡愚民政策的。但是老子所说的“将以愚之”真的就是要让人民愚昧无知吗?在老子的语言中,“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话里“愚”和“智”是相对提出的。老子同样称自己是“愚人”,他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这段文字中,老子自己为“愚”作了很好的解释,愚,就是沌,混沌,也就是纯朴的意思。不是 愚笨,而是大智大慧,淳朴真实的智慧。反过来,老子提到的“智”却常与“伪”字相连,如“智慧出,有大伪。”在老子的眼中,智是聪明,但是一种“耍小聪明”的聪明巧诈。愚与智,成了纯洁朴实、真实的大智大慧与幽诡谲险、伪装假冒的聪明巧诈相对比。这样对比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了老子这句话的真义。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远古时候善于用“道”治理国家的人,不去教导人民聪明巧诈,而是教导人民大智大慧。人民所以难于管理,是因为他们太多聪明巧诈。如果领导们用“聪明巧诈”来治理国家的话,国家就会多灾难祸害。如果不用“聪明巧诈”来治理国家,那就是国家的福气。这两点(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是楷模公式,经常确认这个公式的,就叫做:玄德。玄德很高深啊!很远大啊!和一般事物的概念相反!然后就能达到“大顺”(完全通顺致治,政通人和)的境界。因此领导者以聪明巧诈的办法来管理人民,人民也用他们的聪明巧诈来回应,大家以奸易奸,以伪易伪,这个国家马上就会陷入危机。即使领导者不以聪明巧诈来治理人民,人民也很可能用聪明巧诈来应付他们的管理者。因此,老子认为在从事于管理之先,要注意到教育,而教育人民的内容,就是要人民纯洁朴实,具有真实的大智大慧,也就是“愚”;并强调要让他们认识到聪明巧诈的局限性,虚伪性和毁灭性,从而抛弃“小聪明”的那种“智”。这也就是对人民的“德育”的内容。 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们常常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理解为“天和地是不讲究仁义的,把世上的所有生命都当作草扎的狗一般”,并由此感叹天地的“草菅人命”,视生命如草木,漠视生命的被剥夺与侵害。其实,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本意是“天地无所偏爱,纯任万物自然生长,既不有所作为,也不经意创造,因此它对于万物的生生死死,好比祭祀时所用的草扎成的狗一样,用完以后,随便拆除,随便抛弃,并不去爱惜它。”这是对于世间万物无私而又公正,而不只是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广泛的平等与公正。老子所强调的这种“天之道”的真爱,比起孔子所说的“局部的人伦之爱”要广泛得多,也优秀得多。这种“不仁”却要比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高尚得多。老子还提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强调了天道的公正与平等。并对“损不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论老子思想的积极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1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