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旷达通脱的思想

旷达通脱的思想

举报
开通vip

旷达通脱的思想旷达通脱的思想 旷达通脱的思想 2004年11月 第23卷第6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NOV.2004 V01.23No.6 旷达通脱的思想开朗宽广的襟怀 论苏轼的人生风格 张桂梅 (啥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黑龙江阿城150301) 摘要:苏轼儒释道兼容的复杂思想决定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格:既执着于追求人生的 意义和价 值,保持乐观的情怀,坚定的信念,又能在困苦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乐趣,以消释烦 恼,淡化忧愁,使生命总体呈...

旷达通脱的思想
旷达通脱的思想 旷达通脱的思想 2004年11月 第23卷第6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NOV.2004 V01.23No.6 旷达通脱的思想开朗宽广的襟怀 论苏轼的人生风格 张桂梅 (啥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黑龙江阿城150301) 摘要:苏轼儒释道兼容的复杂思想决定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格:既执着于追求人生的 意义和价 值,保持乐观的情怀,坚定的信念,又能在困苦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乐趣,以消释烦 恼,淡化忧愁,使生命总体呈现出旷达开朗的个性. 关键词:旷达;人生风格;传统文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4)06—0126—02 儒家讲兼济天下,经世致用;释家讲虚静明 达,智慧通脱;道家讲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儒, 释,道三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构成一 种文化心态上的统一互补,给中国古代文人以深刻 的影响.苏轼融合了三家思想,但并不是把互相矛 盾的诸家教义简单地混杂在一起,而是在经过了他 独立的选择和思考之后,兼取各家所长,并加以融 会贯通,化为自己生命意识的一部分,进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 超然,旷达,开朗的人生风格. 苏轼是一个以功业自许的封建知识分子.他从 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一生自始至终走的 都是一条"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士子之路. 苏轼以旷达着称.他的这种旷达主要表现在: 1)承认人生有缺憾,进而能实事求是地对待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荣辱穷达.2) 居穷困之境能做到情有所托,心有所系,这是一种 解脱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的有效手段.3) 健康开朗的幽默风格,这使他能以超脱豁达,泰然 自若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从而显示出一种常人难以 企及的人格力量. 承认人生有缺憾,这是苏轼人生风格的基点. 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他才能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荣辱穷达.苏轼能将一己之 ? l26? 悲欢置于宇宙人生的广阔空间去关照,认识到人的 能力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人生不可能完美的普遍性, 从而从容面对人生困扰,并从中得到解脱.正是因 为苏轼能辩证地对待这一切,才使得他能从高贵中 看到羁缚,从寂寞中发现自由,并愉快地享受这种 自由,从而体现出一种尽心任性,随缘自适的人生 态度,进而做到居穷困之境而情有所托,心有所 系,这也正是他解脱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的 有效手段.在人生的逆旅中,苏轼正是通过系心于 事业生活,托情于艺术自然来转移和化解了他人生 的悲哀,使他在逆境中能真正旷达起来,做到精神 充实,生活饱满. 在苏轼看来人生处处有学问,人有太多的事要 去做,那么何苦要执着于那些烦恼事呢?更何况 "尚有读书清净业"(《次韵答子由》).他曾说:"某 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 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何蘧 《春渚纪闻》卷六)苏轼以艺术创作为乐,在政治 上长期受到左右夹击的苏轼,逐渐明白了艺术气质 十分浓厚的自己,要在一个对自己而言并不适宜的 活动领域实现太具主观理想色彩的政治生活价值, 是非常困难的;他更明白,时代现实和他自己的生 活信念不允许他飘然远行,完全出离官场是不现实 的.于是,他便不得不从艺术陶冶和精神解脱方面 寻求人生的另一种补偿与满足,寻找人生价值的新 支点.从创作上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 的全能作家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文,赋,书 法,绘画均属一流,不同凡响.而综观苏轼一生, 不论是志得意满,还是失意落魄;不论是有为而 作,还是情不自禁的行为;不论是在形胜之地,还 是在蛮荒之野,他都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和创 造.他善于以艺术家的心灵去美化周围的一切,从 而能以超然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的现实和未来, 并化解命运的灾难,对未来永远抱有乐观的希望. 明白了人生会有许多缺憾和无奈的道理,并未 导致苏轼消极出世,飘然而逸,而是启发他使心神 冲破束缚,遨游于无限美好的自然之中.他认为 "超然游于物外"(《超然台记》),就可以"无所往 而不乐"(同上).因此,无论是居官之时,还是贬 谪之际;不论是在风光秀丽的西子湖畔,还是在偏 僻荒凉的海南,所到之处,都要寻访名胜,游览山 水,吟诗作画,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愉悦.正所谓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赠惠山僧 惠表》)大自然的怀抱是饱经磨难,历经沧桑的苏 轼的心灵栖息地和情感的逋逃薮.如:"乌台诗案" 后,苏轼在心情异常苦闷的情况下,两次游览了黄 州附近的赤壁,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 赋》,其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 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交融合一中,精神获得了 解脱.他就是这样"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 半帆"(《慈湖峡阻风》),"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 林"(《游鹤林招隐二首》),"扁舟草履,放浪山水 间"(《与王庆源》)的.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他仿 佛已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归宿. 苏轼的旷达还体现在他具有一种开朗健康的幽 默风格.他的幽默诙谐,睿智机趣的风采处处可 见,正如《渑水燕谈录》中说:"子瞻遇人温厚, 有片善可取者,皆与之倾尽城府,论辩唱酬,间以 谈谑,以是尤为士大夫所爱."《西清诗话》载有 "谁似龙丘居士贤,谈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 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是苏轼以幽默诗歌的 形式来嘲谑朋友有惧内的毛病,读之令人忍俊不 禁.苏轼就是这样一个笑对人生,长干谐谑的人. 又如《东坡志林》载: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 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 "临行有人作诗送否?"朴言"无有."惟臣妻一绝 云:"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 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命其子一官就养.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 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老妻日:"子独 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 予乃出.这是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记载自己在湖州被 捕与家人诀别的情形.但从妻子"皆哭""无以语 之"等语,联系当日就逮之时的情形,可以想见其 时境况之紧迫,家人之惊惶和形势之难测.但苏轼 却以急智,以一个幽默的前代故事,缓解了当时的 气氛,减轻了家人的悲伤.鲁迅说:"泪和笑只隔 一 层纸,恐怕只有尝过泪的滋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 生的笑."只有设身处地为苏轼着想,才有可能认 识到这种幽默的力量.在那特定的人生困境中,苏 轼正是以他特有的幽默风趣缓冲了命运的打击,淡 化了灾难的阴影,从而使他没有在激烈的党争,人 生的坎坷,生活的艰难,命运的重负中垮掉,而是 表现出了一种正视人生忧患,笑傲人生磨难,谈笑 死生之际的豁达旷迈. 苏轼兼容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即既有儒家的 积极用世,释家的智慧超脱,还有道家的自然辩 证,从而形成了儒释道的新的交融.正如常为群先 生所言:对苏轼而言,儒道统一的实质在于对现实 世界的"为"的态度与"为而不过"的适度;儒释 统一的实质在于"为"的智慧的方式以及"为"中 得智的乐趣;释道统一的意义便在于对"为"之对 象——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坦然的态度,特别是当 "为"影响到自己命运时而依然保持着一种坦荡, 无私,无悔,旷达的态度.而三家融合统一的目的 则是为了达到一种人生理想——追求幸福的生活. 正是这种复杂的思想决定了他独特的人生风格:旷 达,通脱,开朗,自然,豪迈.他的这种人生风格 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生命本体的探求,这对 北宋以后具有普遍遭遇的知识分子有着某种代表意 义和现实意义,成为他们立身处世,从政为文的不 朽典范. (本栏编辑/朱岚) ? 127?
本文档为【旷达通脱的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1-13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