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举报
开通vip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中国教育创新峰会(LIFE)案例集 隆重发布 书名: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编 ISBN:978-7-300-23430-4 定价:49.80元 开本:16开 页数:280页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LIFE教育创新”系列图书首度发布 “LIFE教育创新”项目是一个平台,汇聚了...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 中国教育创新峰会(LIFE)案例集 隆重发布 书名: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编 ISBN:978-7-300-23430-4 定价:49.80元 开本:16开 页数:280页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LIFE教育创新”系列图书首度发布 “LIFE教育创新”项目是一个平台,汇聚了中国优秀的教育创新案例,并与国际教育前沿接轨;它旨在展现自下而上教育变革的力量,反思教育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中国教育创新案例集中呈现 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正在孕育着一股股创新力量,本书精选出8个中国的教育创新案例,展现出中国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变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 内容简介: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教育,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价值,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到生活的教育,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于2015年4月召开,汇聚了众多教育话题和创新案例,本书从中精选出8个案例进行深入探索,全面展现案例相关个人、机构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和学校所做出的努力。正是这些零星的新学校、新教育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教育面临的转折,以及一场正在孕育之中、即将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 我们相信,教育关乎生命、融于生活、适于终身,教育创新源于社会中每个个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点滴改变。 作者简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是一家以教育公共政策研究、教育创新研究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研究院开展了多项教育研究项目和活动,通过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讲座、教育沙龙、出版等形式,开展公众讨论,进行教育传播和推广。 卖点: , 本书在教育创新领域具有前沿性和权威性。 , 书中所收录的诸多中国教育创新案例启发性强。 上架建议: 畅销/教育创新 读者对象: 教育工作者、教育创新研究者、校长、老师 目录: 序 全人之美,孕育自由人:内蒙古自治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 访谈:伍松(心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遇见自由: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 访谈:窦瑞刚(明德实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青海省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 访谈:梁晓燕(资深教育公益人士、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前任秘书长) 与世界连接,开启心中泉源:泉源高中实验班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访谈:张良 (泉源高中实验班创始人、首席导师) 点亮人生的星星之火:百年职校 访谈:姚莉(百年职校) 与孩子一同生长:北京日日新学堂 访谈:王晓峰(日日新学堂校长) 护送孩子踏上自由的旅程:成都市华德福学校 访谈:郝冰(天下溪自然学园园长、北京华德福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中心负责人) 教育创新来自人与人的尊重和关爱: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 访谈:李勇 [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校长] 精彩书摘: 序 教育创新:花开的声音 杨东平 2015年4月,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我们集中展示并交流了一批教育创新的优秀案例。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它们只是绚丽的几朵花儿、几片花瓣,但它们的色彩和芬芳,传递的却是春天的信息。 这样的认知,似乎与我们的教育现实相距甚远。我们每天面临的,难道不是疲惫的学生和焦虑的家长,打而不倒的应试教育至今不是仍在肆虐作怪,也许,围困和突围、枯朽和新生这两个似乎矛盾却并存的事实,构成了当代教育的真实图景。正是这些零星的、散漫的、自发的、弱小的新学校、新教育的出现,昭示着季候演化和潮流转变的信息。其背后,是一场正在孕育之中的即将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教育创新的基本使命,是要改变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在19世纪形成的被诟病为“教育工厂”的学校教育;是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学校,培养能够创造未来的人才。我经常说,在中国,实现这一目标要更为艰巨和困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三座大山”:不仅要改变19世纪的“教育工厂”,而且要改变延续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教育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传统,要改变20世纪50年代移植过来的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的教育管理体制。正因如此,在依然坚固的大一统教育体制的边缘,这些“闲花野草”的发芽生长,就格外令人震惊和欣喜。 仅就本书所展示的这几个案例而言,正在发生的教育创新的丰富性、多样性也颇为可观。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秉持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以阅读为主干重构课程和教育,探索“全人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使晨诵、午读、暮省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和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已在国内外创办了10所学校的百年职校,秉持着“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的理念,以企业家的经验办学,真实地改变了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命运;青海的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致力于将传习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民族化的特色教育;具有百年历史、来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从成都进入中国,已经在各地生长、开放。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真善美结合和身心统一的全人教育,在国家化、科学化的主流教育之外,开辟了新的生长方向;成都市作为教育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同辉(国际)学校融合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形成培养“野性而高贵的人”的育人目标,实行“自然、自主、自信、自强、自由” 以及“有料、有节、有趣、有种、有爱”的教育;北京的日日新学堂是一所家长自助创办的学校,探索融合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智慧的“真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和教育品质;泉源高中实验班则致力于构造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学校教育,基于“中央厨房”式的后台,提供大规模教育下定制化、个性化的教学;深圳的明德实验学校是办学体制创新的典范,由腾讯基金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奠定了教育家办学的制度环境。 这些不同体制、不同类型学校基于不同理念和文化资源所做的教育创新,虽然有着不同的操作路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实际,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适性。这一事实,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力感和倦怠感,在同样的体制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他们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令人感慨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样的创新为什么会发生在那里,教育变革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实,答案是简单而清晰的:每一所案例学校背后,都有一个富有教育理想、变革勇气和高度智慧的教育家。古往今来,所有的教育进步都来自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这是今天在中国特别珍稀、因而特别需要珍惜和弘扬的资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有两个口号:“学在民间”和“教育因你而改变”,强调的就是这种自下而上、自主自发、基于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的草根力量。 虽然本书介绍的是学校创新的案例,但教育创新的领域并不止于学校。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教育的场域正在迅速扩大,“学校在窗外”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就学校教育而言,从教学走向教育是一种创新;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走向社会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创新。因而,在学校教育之外,我们也在关注生活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在家上学、多元文化教育等等,关注理念和价值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相信在勇于创新的教育家的鼓舞和感召下,会有更多的志士仁人加入这一行列,从而实现为生活重塑教育、进入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2016年9月10日 正文节选, 邂逅:一场纯美的教育盛事 多年以后,说起教育改革,程红兵依然会回想起猎头公司给他打来电话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对方称,深圳福田区教育局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筹办一所明德实验学校,以百万年薪招聘校长,问他是否有兴趣。 “忙着呢,没兴趣。”时任上海浦东教育局副局长的程红兵本能地这样反应道。也难怪,作为一名几乎天天开会、常常讲话的副局长,朝九晚六的行政管理工作已足以让他应接不暇、分身乏术。 但他的确怀念从前站在讲台、守望学生的美好日子。1994年,程红兵离开江西上饶一中,来到上海建平中学任教语文,一干就是16年。16年里,他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关注生命成长的教学行为。建平中学多年来始终位列上海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第一方阵”,可以说,这份荣耀与程红兵的智慧和勤勉是分不开的。他先后担任了校长助理、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校长、党总支书记等职,到2010年8月,开始任职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两年后又兼任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尽管“教而优则仕”,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的程红兵却始终自称为“一介书生”。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数十家刊物上发表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既是特级教师,也是特级校长。 猎头公司被拒之后并未就此放弃,反而拿出了更诚恳的态度和更实际的行动来试图说服程红兵,不断向他娓娓道来为什么明德实验学校值得每一位具有梦想情怀和诗性气质的教育家放手一搏。再后来,福田区教育局局长和腾讯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也亲自出面,三顾茅庐般地与他畅谈关于明德实验学校改革的美好蓝图。 明德实验学校的确不同于普通的公立学校。这是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合作举办的一所12年一贯制公立非公办的改革实验学校。福田区政府与腾讯基金会双方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精神,政府将学校委托给明德基金会(即“明德实验教育基金会”)承办。明德基金会是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福田区和腾讯基金会合作的办学平台,获得来自腾讯基金会捐赠的5000万元以及政府匹配的5000万元教改资金,担负着具体推动实现教改目标的重任。明德基金会建立了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和福田区教育局共同组成遴选委员会,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有成功教育经验的校长,实行专家治校、民主管理。这种校长负责制涉及放权,即福田区政府下放管理权给明德基金会,明德基金会将学校的办学权委托给学校董事会;也涉及赋权,即董事会将权力赋予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还涉及用权,即校长领导团队全面管理学校,负责明德实验学校的发展和运行。 多方接触下来,程红兵开始动摇了。恰如对方所言:“一个空壳子的校区需要您用思想去盛装。”是啊,深圳以自我发展谱写了一曲活力创新的篇章,要是在这块土地上尽情挥洒汗水,一展教育情怀,书写一个崭新丰满的梦想,倒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尽管已知天命,但人生难得几回搏,何不接受挑战,彻底投入地干一番沉醉其中的事业, 后来,就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2013年9月,深圳福田区香蜜湖路3010号,程红兵从刚刚装好的蓝色校名旁走入校园,石榴花静静地开放,雨淅淅沥沥地酝酿着一场改革气象——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迎来了自己的创校校长。”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对腾讯基金会来说,捐资助校,明德也并非首例。 2006年,腾讯领导团队筹划成立慈善基金会,决定每年拿出利润的一定比例,不低于2000万的资金用于公益事业。此后一年,腾讯基金会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来深入调研和访谈基金会的资助方向。由于腾讯的主要客户群体为青少年,公司决定将捐赠资金重点用于青少年教育发展领域。 第二年6月,腾讯基金会正式在民政部注册成立。很快,在教育领域,腾讯基金会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简称儿基会)展开合作,在全国捐建了一批关注女童受教育权利的春蕾学校。不久,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合作,捐建希望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学校。 随着近30来所春蕾和希望学校的捐赠,一年后,腾讯基金会在评估捐赠的项目效益时,发现这种零星播撒的捐赠一方面难于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互动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之后,腾讯基金会于是启动“筑梦新乡村”项目,承诺在不少于5年的时间内,以不低于5000万的基金定点在云南、贵州的两县一州持续开展以发展教育、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公益项目。他们曾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在云贵地区建立了数百所“梦想空间”;也曾在贵州捐建职业技术学院,在迪庆藏区参与援建“拆点并校”的尼西完小。 在开展上述公益项目的过程中,腾讯公益人发现,尽管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硬件环境(如教室、校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软件内核却始终鲜受关注。腾讯基金会逐渐有了一些推动西部教育变革的想法,但往往应者寥寥。如何能够推进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创办一所满意的学校,正在踌躇之际,在时任福田区委书记的刘庆生推动下,副区长苗宁礼协同时任教育局长等人,一起与腾讯基金会进行了接洽和交流。福田区政府希望能通过一所学校来进行彻底的改革,希望腾讯基金会能够参与其中推动这项教育改革。 不久,双方组成了项目小组,经过反复的沟通、交流和碰撞,一年后,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终于诞生了。 正文节选2 心系家乡教育,牧民的孩子成为校长 1965年,吉美坚赞出生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贫寒的家境让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对知识的渴望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激励他在求学的路上孜孜不倦。1980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青海民族学院预科,并一直名列前茅。1983年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出家为僧。 回顾藏族历史,佛教寺院一直是藏区文化和教育中心,历来培养了众多高僧大德及学者、诗人、画家等各类人才,推动着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千百年间,藏传佛教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极具本民族特色的完整寺院教育体制,寺院相当于藏族传统社会中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有着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健全的学位制度。课程设置不仅包括藏传佛教显宗、密宗等佛学经典哲理,还包括医药、绘画、雕塑、戏剧、天文历算、印经等传统文化技艺。 吉美坚赞先后在青海果洛州拉加寺、甘肃拉卜楞寺佛学院拜师求教,1986年考入青海省佛学院,1989年毕业后又考入坐落于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继续深造。这期间,他跟随众多名师学者系统地学习了藏传佛教诸多重要经典,在佛学理论和藏族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毕业时,他谢绝了高级佛学院和北京民族出版社的留请,毅然回到果洛州拉加寺,回报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 青海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地势险峻,以畜牧业为基础产业,居民以藏民族为主体。长期以来因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缺乏,发展的制约因素多,经济基础薄弱,属于西部贫穷落后地区。 再加上藏族人民居住地区偏远、人员居住分散等诸多因素,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虽然掌握文化知识的喇嘛学者达到一定数目,但文盲、半文盲的群众更多。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教育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与扶持,但是仍然有大量孩子因为贫困、路途遥远等原因而无法入学。 吉美坚赞内心里深知文化教育、民众素质不断提高对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他亲身体会过大山深处的藏族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校园的向往。回到家乡后,他首先在自己寺院的宿舍里办起了藏族传统文化培训班。第一期因条件有限只招收了40多人,学员大多是当地青少年。由于成效显著,之后的2年内学员数目不断增长,教室也从宿舍换成了寺院的大院子。当院子也开始显得狭小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创办一所学校,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实现求学的梦想。 他拿出自己的全部存款3000元,说服家人抵押了家里的牦牛,拿到8万元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贷款,又通过借款和个人募捐等多种渠道,筹得13万元作为建校的启动资金。1994年8月15日,果洛州政府批准了建立吉美坚赞福利学校的申请,这是青海省第一所民办学校,实施高中学历教育。学校优先招收当地孤儿、失学和超龄的贫困青少年,一律不收任何学杂费。在当地牧民和僧人的帮助下,他们自己动手建起了第一批校舍,校址就定在拉加寺捐赠的土地上。为了尊重教众意愿和寺规,学校不招收女生。 学校成立之初,吉美坚赞校长就远赴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聘请教师。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班字尔•慈智加措和东•永丹嘉措两位高僧欣然接受了邀请。3位有着共同梦想的僧人开始了他们的办学之路。 慈智加措出生于1965年,是甘肃省甘南州人,少年时和吉美坚赞一样经历了艰辛的求学过程。在距离家乡十几公里的合作市读完初中后出家为僧,进入拉卜楞寺闻思学院学习。慈智加措于此跟随著名藏族学者完整学习了佛教经典论著,获得了“格西” 学位。 1985年,慈智加措考入甘肃省佛学院,毕业后于1992年进入中国高级佛学院深造。这期间他已经分别用藏语和汉语发表了多篇佛学论文,广受注目。吉美坚赞特别来邀请他去学校执教,接到邀请后,他放弃了继续深造和在名寺担任重要管理、教学职务的机会,自此在学校担任教务主管并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积劳成疾却坚持不懈,直到2011年因病情加重才被迫休养。这期间,他还多次婉言谢绝了担任西北民族大学特邀教授的邀请,直到病休后才抽出时间去各地做短期授课。 永丹嘉措1974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学毕业后到各莫寺进行学习,掌握了本寺续部学院所规定的知识,先后跟随多位高僧学习藏族天文学、声明学、因明学与诗学,之后到拉卜楞寺继续深造,跟随慈智加措学习。收到校长的邀请时,年仅21岁的他尽管有很强的继续求学的愿望,但为了振兴民族教育,毅然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与老师慈智加措一起,就此在拉加镇扎下了根。 二十年如一日地忙于教学之余,永丹嘉措出版了十几本各类文学著作,在报刊杂志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散文和诗歌。每个假期,他还不辞劳累地去藏区各地寺院、大学讲学,举办侧重教师素质与教学方式的教师培训班,做关于教育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人大社2016年11月新书快递《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问题与道德问题的公共演讲。 吉美坚赞、慈智加措和永丹嘉措,被称为学校的“三架马车”。他们坚信传道授业是最好的布施,办教育也是僧人的修行,芸芸众生的福祉才是修行的最高追求。这之后,有更多德才兼备的老师加入了学校的教师队伍,还有国际、国内志愿者受到感召来做义工。学校开办的第一年只有6位老师86名学生。22年后,已经有教职工55名,总共有1271名学生从这里毕业。其中20人留校任教或从事管理工作,4人在自己家乡自行创办了学校。 吉美坚赞学校就像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开花结果,将教育的种子不断传播到藏区各地。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www.crup.com.cn
本文档为【汇聚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创新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20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