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云南斗技管理 2011年第4期I改革与探索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杨曙辉,宋天庆,欧阳作富,陈怀军: (1.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2.云南省大理州种子管理站.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l建国以来,云南农业科技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与进步成绩斐然,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和科 技贡献份额依然显着滞后于全国.针对影响和制约现阶段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要进一步提...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云南斗技管理 2011年第4期I改革与探索 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 杨曙辉,宋天庆,欧阳作富,陈怀军: (1.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2.云南省大理州种子管理站.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l建国以来,云南农业科技事业已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与进步成绩斐然,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和科 技贡献份额依然显着滞后于全国.针对影响和制约现阶段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障碍因素,要进一步提高 思想认识,强化科技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加 速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科技贡献份额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S一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68(2011)04—0019—05 0概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农业应用 技术成果从科研领域转移到需求者手中,被农民,企 业或生产单位采纳,接受,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 践并产生预期或显着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的数量占 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或创新成果总量的比率】.农业科 技贡献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农业科技进步或创新成果 转化应用与推广普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对国家/区域农 业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 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与增强,农业科技 成果层出不穷,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 社会或生态效益,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促 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然而,从总体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率依然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尚显不足,科技对农业农 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低下,并进一步影响农产品 的科技含量,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素质的持续提 高,以及国家科技强农战略目标的实现.资料显示,近 50年来,全国农业科技领域获得了10多万项科研成 果,近年产生的省部级以上农业科技获奖成果数量更 是高达每年600--7000项I,虽然其中不乏一些高水 平的原刨成果并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效益者,但农业 科技成果的总体转化率一直徘徊于30%--40%,远 收稿日期:2011-05—06 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水平,实现规模化应用 的仅占20%,真正形成产业化的不足5%,农业科技 贡献率仅为50%左右,显着滞后于发达国家70%一 8O%乃至90%的水,qz.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边疆,山区, 内陆,贫困,少数民族"五位一体"的西部农业大省.长 期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 与城市化水平较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城乡居 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增长缓慢.近些年来,农 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虽已取得可喜成就和显着效 益,但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仍显不足,转 化率仅为30%左右,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与先进地区 或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仅为 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科技产出率 位居全国后列.科技与经济相脱离,科研与推广相脱 节,教育与生产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等现象依 旧突出,农业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地位尚未充分彰 显,远不能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 跨越,甚至将进一步对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产生桎梏.故此,群策 群力,科学谋划,千方百计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和科技贡献份额,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国际 竞争力与农业综合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 建设,是新时期云南农业科技和"三农"工作面临的又 改革与探索l— 一 重大战略命题,亟待攻关与破解. 1转变观念,升华思想认识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之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 或准公益性产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随着经济社 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 速,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农业的功能与内涵也正不断拓展和延伸,除了满足人 们持续增长的农产品和饮食文化需求的经济功能,其 生态环境功能,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传承等多 功能特性日益彰显和强化,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亦更 加显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首先应切实 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强 化学习型政府与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对"三农"形势的 认识,不断深化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和长期性的认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 农强农,支农惠农新政,切实将"三农"工作摆在更加 突出的战略位置,重在务实和践行.实践证明,各级政 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切与支持是推动农业科技创 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农业"三增"最基本 的前提条件.其次,提升责任主体的思想认识.各级农 业行政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 和农技推广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的主要责任部门或责任主体,是 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的主导者,组织者或实施 者.因此,各责任部门应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努力 提高思想认识与觉悟水平,不断增强对农技推广,成 果转化,服务"三农"的意识与责任感,积极性,尽快转 变和根治"为了科研而研究","闭门造车"抑或重研究 轻开发,重创新轻转化,重试验轻推广等思想痼疾与 不良作风.此乃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 农业科技面向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真正实现"农科 教"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重要思想保障. 2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创新 性与成熟度同样关乎并决定成果自身的生命力,转化 率和推广应用规模与水平.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自主 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确保 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与先进性,适用性,成熟度的关键 所在和决定性因素.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省农科院,省农业院校和州市农业科研院所是全 20YUNNANKEJIGUANLI 省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研制的主体,其创新能力 与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与转化应用.故 此,亟需进一步加大以省农科院,省农大为龙头,各州 市农科院所为骨干,农业企业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结 构科学,组织严密,机构精干的地方农业科技创新体 系和基础平台建设力度,尤其应强化州市农科院所, 贫困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增加公 共财政投入,力争全省"十二五"期间农业科研投资强 度至少达到或接近0.5%的全国平均水平,大幅提高 科研经费和基本科学事业费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扩大队伍规模,优化人才专业结 构,增强队伍综合素质,保持科研队伍的相对稳定:强 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设备仪器,改善科研手段 和环境条件,提升科研"硬件"装备水平;根据农业生 态类型,打破行政区划,探索建立区域农业科研院所: 积极尝试将部分州市院所纳入省院直属管理等. 2_2创新科研体制机制 进一步明确农业科研的公益性属性,深化科研体 制改革,尽快转变现行过度行政化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色彩浓 厚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科 研特点和云南实际的现代科研院所管理理念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评审制度,逐步建 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网络申报,评审和公示制,进一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尝试建立"不可行性"论证制 度;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根据农业生产实际,产业发展 需要以及市场与农民需求合理制定科技计划及选题, 立项,在注重种植业及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同时,更应 着力加强特色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 质量标准,农业环保以及栽培管理,土肥植保等综合 配套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 现代人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淡化行政管理色彩,适度放权,增 强科研院所选人用人和资源分配,课题管理等方面的 自主权与机动灵活性[31;允许和宽容失败,鼓励支持 "/J\人物"和"非共识"项目与自立课题研究,建立学术 批评与争鸣制度,鼓励不同学派的创建与发展;大力 推进机构编制改革,探索,完善,推行聘用制与岗位管 理制;强化国际,省际和省内科研与学术交流合作,积 极推动省院带州市院所和州市院所间横向协作攻关 长效机制的建立;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与民间资 本注入农业科技创新事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 体等,全方位营造一个利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氛围. 2.3完善科技成果评鉴制度 精简,优化政府性设奖名目种类,增加非政府社 会力量和民间性NGO科技奖励比重,或将成果评奖 交由市场,专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组织进行,建立多元 化的科技奖励体系;实行科技成果第三方自主推荐 制,健全同行专家评审机制,推行评审专家随机抽取 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异地鉴定制,专家信誉 制和网上评审制,增强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 度,规避或减轻同行评价的局限与缺陷;建立定性与 量化相结合,直接,显性,短期和间接,隐性,长期价值 形态与考量并重的科学的科研绩效-;,-7-价指标体系制 度,适当延迟项目/课题完成后的结题验收,评价评奖 时间,根据其转化应用和实际生产效益情况再作鉴 评与定论等,严把评审质量关,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 正地评估成果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局限性,大幅度提 高科技成果的"含金量". 2.4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培 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 职业道德,科学道德水平,全面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进一步明确科研职责,方 向,目标,任务和使命,端正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大 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培养锻造"十年磨一剑"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信心, 决心,恒心与毅力,耐得住枯燥与寂寞,坚决摒弃和克 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投机取巧,贪图名利以及学术 不端等系列不良思想行为与浮躁心态,淡泊明志,恪 尽职守,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真 正将主要时间,精力和智慧倾注于农业科技创新事 业. 3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夯实农业科技基础 农业的公益性,弱质性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共品 或准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公共财政投入在农技推广中 的主渠道地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农技推广 法》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完善稳定的重农强农政策 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 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农业扶持 补贴力度,提高政府资金在农业总投入中的占比:深 入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加快水 利改革,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 I改革-'-'-'-b204II探J索11年第期w,十JlI,J\ 以农田水利尤其是中/j\型水利,民生水利和乡村公 路,田问道路,机耕道路,电力通讯等为重点的农业农 ~.-j-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农田 建设力度,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农技推广提供 最基本的物质技术装备与外部环境条件.提高各级财 政的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增加农业科技资金占全省 R&D经费的比重以及在支农资金和各农业农村综合 开发项目中的比例份额;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 的科技专项经费与财政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基础设施 建设,全面改善科研与推广手段,方法和工作环境条 件,大幅度提升云南农业科技硬件装备水平.进一步 优化科技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基本科学事业费与农技 推广业务费的比重,不仅保障农技推广人员尤其是基 层农技人员合理的工资福利和待遇,更应按国际经 验,使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始终高于科研经费水平,力 争"十二五"期间接近0.8%的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各 级地方农技推广专项基金,优化资金投向,进一步使 财政资金向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重大农 技推广项目和提高农技推广基本人员经费,完善基础 设施等方面倾斜;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推 广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引导鼓励个人,企业,民间资 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技推广事业等,加速农业科技成 果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化应用. 4深化改革,健全农技推广机制体系 根据《农技推广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相关的地 方性配套政策意见或实施细则,加快推进以政府为主 导的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4.1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调整改革取向,合理设置推广机构与编制,加大 以县市,乡镇~n},-j-社四级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 体系建设力度,明晰各级推广机构的职责范围,强化 其公益性职能,尤其要加强乡镇农技站/中心建设,将 乡镇直属统一划归县级管理,明确其全额拨款,非营 利的事业单位性质与身份地位恢复重构村社级专职 农科员制度,逾越农技推广最后"一米线","一道坎": 充实扩大推广队伍整体规模,增加编制,力保农技推 广人员总量至少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即"每533.3hmz 粮油作物拥有1名农技人员"的目标:建立健全稳定 的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及业务培训长效机制, 不断更新,充实和丰富其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农技队 改革与探索I— 伍的准入门槛,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 构和职称结构,精简,分流非农专业或不合格冗员;制 定优惠政策,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工作生 活条件与创业环境,免除农业院校学生的学费,吸引 更多的优秀青年报考农业院校,积极鼓励农科毕业生 到基层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技部门工 作任职,广泛吸引社会有识之士,青年才俊,优秀农民 工投身,加盟农技推广事业或返乡创业,有效遏制人 才流失等,保障队伍的相对稳定,全面提升农技推广 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 4,2强化科研部门的推广职能 农业高校,科研院所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 也是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 确农业院校,各级农科院所的农技推广职责,强化其 示范推广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其自身内部的农技 推广,成果转化专职服务队伍和组织机构,强化试验 示范基地/科技基点建设,不断增强其展示和辐射带 动功能,恢复重构科技人员下乡驻点服务制度,并将 成果转化应用成效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纳入相关人 员的晋职晋级或业绩考核范畴.同时,要进一步密切 与地方政府,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等的协作与交流,全面构建点面并重,室 内外互补,试验场与基点相济的"农科教","产学研" 有机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模式,新平台和新 机制. 4.3建立完善社会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将竞争性强,市场潜力较大,经济效益明显的农 业科技成果或农技推广项目转由个人,企业,外资, NGo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来运作经营及转化推 广,构建起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并积极广泛 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技推广新体系.要创 新推广机制模式.渐进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以物 为主",行政式驱动的单一化农技推广方式思维,建立 "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以人为本",灵活多样的 农业推广新理念,新机制】;因地因时制宜,不断探索 尝试和完善农技推广新模式,如技术市场,中介机构, 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农技"110"模式,专家大院,科技 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科技基点和企业办科研等新模 式,新制度. 5加强职教培训,增强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 22YUNNANKEJIGUANLI一 其科技文化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农技推广 的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 5.1加强农村基础义务教育 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落实相关扶持优惠 政策,提高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最大限度减 少失学率和辍学率,确保未来农民和农村后备劳动力 最基本的文化水平;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倾斜力度, 合理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贫 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力保农村基础 教育质量:继续加大扫盲教育力度,彻底扫除农村青 ;『士年文盲半文盲;净化就业环境,维护就业公平,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激发农村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就学 的主动性,积极性,消弭新一波"读书无用论"的阴影. 5-2强化职业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全省高中等院校,农广校,农业科研院 所,农技推广机构,科普基地和现代传媒等现有科技 资源,建立以中等职业学校系统教育为主的农民职业 教育体系和农业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全面实行低费, 免费或合理补贴的农村职教制度,并逐渐将其纳入规 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下 乡"与"科技入户"活动,根据各地现代农业建设与特 色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农时,长期,广泛,有针对 性地开展各类培训班,现场会,知识讲座,黑板报墙报 及影像资料宣传等,积极推进"绿色证书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新型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的 深入实施,大力培植科技示范户/组/村及农村技术 能手等,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及基本科学 素养,增强其学习,吸纳,接受技术,新成果,新知识, 新方法,新理念和新生事物的能力,以及创业创收能 力. 5.3抓实抓牢继续教育 建立完善以村社主任,村支书,财会人员,农科 员,妇女主任,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具备初高中文 化的农村年轻从业人员等为主体与骨干的中专或中 专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不断更新其知识,理念,技 能,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意识,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其 农业科技传播者,农技推广生力军及先锋模范,带头 引领之作用. 6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6.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规 与政策,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 各地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 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的发展,并在政策,财 政,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倾斜支 持,确保其规范化,高效率的有序运转. 6.2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进一步加大法律,政策,财政,金融,税收,人才, 科技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加速农业产业 化进程: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企业与农民间的 利益联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增强龙头企业的 组织,引领,带动功能,力保"公司+基地+农户+科 技"模式的良性规范化运行. 6.3积极推动农地合理流转 积极鼓励,引导和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 第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不断完善和创新土地流转机 制,使过度分散的耕地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下 逐渐向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和愿意种 田者集中,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彰显规模效 应.同时,还应积极兴办国营/集体/家庭农场,建设 各类国家专业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创建农业科技园 区,实行股田制等,推动规模经营,不拘一格促进农业 I改革-b2014探I1/索-31年第期?w,L十JJ\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6.4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强包括农村党团组织,村社委会,妇女 组织和民间社团等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引领之功 能.要采取法律,行政刚性手段和管理,工程技术等措 施,有效遏制耕地的细碎化,破碎化. 参考文献: 【1]张凤平,孙瑜,朱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Jl1_农业科技管理,2007,26(4):52—54. [2】佟屏亚音4析农业科技领域的"评奖运动"【J1-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 (2):2—6. [3]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等-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若干热点问题探讨[JJ_ 农业科技管理,201O,29(3):90—93. [4】袁建湘.科技奖励中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华文 摘,2008(19):138—141. [5]佟屏亚.遏制农业科研领域科学不端行_为『J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 (2):38—42. [6]董宏林,温淑萍.论农业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同行评议及其改善【JJ.农业 科技管理,2005,24(3). [7]杨曙辉,宋天庆.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问题[J1_农业科技管 理2005.24(6):84—88. [8]杨曙辉,宋天庆.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问题探讨【JJ.云南科技 管理200821(2):76—79. 垂水富县五月科技周宣传活动深入扎实 今年5月15—21日是全国第十一届科技活动 周.水富县科技局,科协,计生局,环保局,防震减灾局 等部门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周宣传活动.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水宫县科技局精心策 划,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在县城人民路,两碗乡新滩村 集镇,太平乡集镇开展科普赶集活动3场次.重点开 展以下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宣传党和国家科技方针 政策,营造人人关注科技发展,支持科技工作,参与科 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突出增产增收,节能减 排,保护环境,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开展科技 咨询和现场讲解等活动;三是突出科技创新,生态文 明和民生科技,科技抗旱,制作科普展板,印发科普资 料,开展科普大篷车进农村,进社区活动. 县,乡(镇),村7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这次活 动.发放《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列》,《专利法》,《云 南省专利保护条例》,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宣传手册 等2000多份;发放各种农村实用技术资料5万多份; 科技抗旱资料2000多份;同时发放计划生育,妇幼保 健,地质灾害和避灾常识,《防震减灾法》等5000多 份:展出科普展板30多张;现场为群众开展科普咨询 服务1000多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农村,进社区活 动3场次.此次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 众,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科技创新支撑 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水富,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水富县科技局杨明富)
本文档为【提高云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