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举报
开通vip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 学观察 第1I卷第1期 2006年3月 集美大学(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Jim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V01.11No.1 Mar,2oo6 [文章编号]1007—7柏5(2006)01—0024—04 红鳍东方纯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刘振勇,张国民, (1.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2. 谢友俭,汪彦音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 学观察 第1I卷第1期 2006年3月 集美大学(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Jime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 V01.11No.1 Mar,2oo6 [文章编号]1007—7柏5(2006)01—0024—04 红鳍东方纯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刘振勇,张国民, (1.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2. 谢友俭,汪彦音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通过对感染了中华拟德氏吸虫的红鳍东方鲍的解剖取样,显微镜观察,用组织连续切片法对 被感染的病鱼内脏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虫在养殖的红鳍东方纯循环系统中寄生,明确了虫体, 虫卵在体内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探讨了该病的病理变化和虫体,虫卵 在体内的发育过程以及该虫的传染途径. [关键词]红鳍东方鲍;中华拟德氏吸虫;组织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S941.5[文献标识码]A O引言 2005年5月初,发现中华拟德氏吸虫(ParadeontacylixsinensisLiu)在福建宁德养殖的红鳍东方 纯(Fugurubripe)体内血管中大量寄生,至8月底仍有该虫寄生.经大量解剖检查,全 部鱼体都染上 该虫,虽然急性死亡率不高,但影响商品质量,被禁止出口,严重影响了该鱼的正常养殖.对该虫的 报道,仅见1997年在淡水中养殖的横纹东方纯体内寄生的报道…,在海水中养殖的红鳍东方纯体内 寄生尚未见到报道.本文拟通过对病鱼内脏器官组织切片的观察,了解该虫虫体和虫卵在鱼体各器官 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器官组织病变情况,以便能更好地防治该病. 1材料和方法 1.1病鱼的解剖观察 从2005年5—8月,连续数次在海水网箱中养殖红鳍东方纯的现场,捞取活的红鳍东方纯进行解 剖,取其心脏,肝脏静脉,鳃静脉的血液和胆汁,以及刮取肠道内壁粘液,做成湿片,在显微镜下进 行观察,用1O%的福尔马林固定虫体虫卵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进行拍照. 1.2组织切片观察 2005年7月2日捞取在三都澳养殖的已被中华拟德氏吸虫感染了的红鳍东方鲍,个体重约为 310g,切取其心脏,脾脏,肝脏,肝脏静脉,肾脏,胆囊,肠道组织(大小约为3mm×3mm)和鳃 丝,通过Bouin's液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l2m,哈里斯氏苏木素染色,中性树胶封 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并通过台测微尺测得照片放大倍数】. 2结果 2.1病鱼症状 [收稿日期]2005—1O—ll [作者简介]刘振勇(1956一),男,副研究员,从事海水鱼类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第l期刘振勇等:红鳍东方纯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25? 红鳍东方钝初被该虫寄生时,由于寄生的虫体数量少,鱼体没什么异常症状,不易发觉;后由于 该虫大量寄生,鱼体颜色变深,离群独游,摄食量大幅减少,直至死亡.但只有通过解剖观察,发现 该虫时,才能确定被该虫感染. 2.2虫体的鉴定 虫体主要特征如下:虫体梭形,侧薄,无吸盘和咽;前端较钝,后端较锐,其他部分宽度几乎相 等,全身披有针状体棘(见图1—1);后端腹面有一簇玫瑰刺状小刺.虫体大小(2.2o一3.65)ITlln ×(0.38,0.62)mill;虫卵壳薄,形状为长椭圆形,大小为(25—38)m×(45—70)Ixm.这些特征 与文献[1]报道的"寄生于横纹东方鲍血液中的中华拟德氏吸虫"的主要特征完全相同,因此笔者 认为该虫就是中华拟德氏吸虫,并把因该虫寄生引起的鱼病称为中华拟德氏吸虫病. 2.3虫体寄生情况 从解剖观察来看,感染率为100%.不同部位寄生该虫的数量不同,心室中偶见虫体,数量较少; 在肝门静脉中的虫体最多(一尾鱼寄生该虫的数量可超过324条),使血管扩张变粗且突出肝组织外 (见图1—2),鳃弓血管和各处毛细血管中未见到虫体,各器官组织中以及肠道内也未见到虫体. 2.4虫卵分布情况 各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发现中华拟德氏吸虫虫卵在红鳍东方鲍体内主要分布在心脏,脾脏,肝 门静脉,肝脏,肠道,胆囊(见图1—3一图1—8)中,其中,在脾脏,肝脏中分布数量最多(见图 1—4,图1—6),在鳃丝中可见到空的虫卵壳和即将孵出毛蚴的虫卵(见图1—9,图1—12),在肾 脏中也可见到即将孵出毛蚴的虫卵(见图1—11).从解剖观察看,肝门静脉的血液中有较多的虫卵 (见图1—10),胆汁和肠道内壁粘液中有许多虫卵(见图1—13),鳃丝的粘液中也有许多虫卵,心 脏和鳃弓的血液中虫卵很少.从切片观察和解剖观察来看,虫卵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情况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表l虫卵在体内主要器官组织的分布情况 Tab.1DistributionofeggsofParadeontacylixsinensisinthemainorgansandtissuesofFugur ubripe 说明:"+++"表示在1O倍物镜下一个视野可见到几十个虫卵,"++"表示可见到十几个,"+"表示可见到几个. 2.5组织病变情况 解剖观察可见,由于大量的虫体在肝门静脉中,使其血管扩张(见图1—2)或阻塞血管;胆管阻 塞,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在濒死鱼的腹腔内有血块,可见有血管破裂;肝脏和鳃丝颜色变浅,有贫血 现象.组织切片观察,各组织内都可见到虫卵,但数量有所差异,通常几个卵成簇堆积在一起形成有结 缔组织包被的纤维结节(栓塞),以致阻塞血管或使血管破裂(见图1—4,图1—14).从,些组织切片 中可看出少量或个别虫卵停留在器官组织中,但未对器官组织造成严重的破坏(见图1—7,图1—8). 3讨论 3.1致病作用 中华拟德氏吸虫是寄生在鱼的循环系统中,它致病作用主要是对循环系统的破坏.首先是虫体, 虫卵在各器官组织的血管中产生阻塞作用或导致血管破裂,产生血液循环障碍,使 鱼体内代谢平衡失 调,并可因红细胞及血色素的减少,使受感染的病鱼出现贫血状态,严重的导致死亡j.其次是破 坏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由于各器官的血管或组织中都有虫卵的存在,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交换,因 此各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都受到破坏,使鱼产生病态_4].如胆囊中大量的虫卵,可能阻塞胆管,使消化 ? 26?集美大学(自然科学版)第l1卷 图1虫体和虫卵对主要器官组织的影响 Fig?1InfluenceofParadeontacylixsinensisonthemainorgansandtissuesofFugurubripe 一,,一一?嘲一.一一一一 虫8蝌厨 ,一一,,黜蜊撇瑚耕地×层卵一一一一一喜}勤舯机 第1期刘振勇等:红鳍东方纯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27? 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到食物的消化等.第三是由于毛蚴从鳃部钻出体外,使鳃部血管产生大出血,因 而导致鱼死亡】+较大的鱼(体重200g以上),由于血管较粗,受害不是很严重,但虫卵停留在肝, 肾,心脏等器官中,被结缔组织包围,由于虫卵累积过多,因而使肝,肾脏的机能受害,也表现出慢 性症状:体色变黑,摄食量减少,出现贫血症状.较小的鱼(体重100g以下),病症较重,死亡率 比大的鱼高,这可能是由于小鱼血管细小,血液受阻严重,各器官组织受害严重的缘故. 3.2该虫在鱼体内的发育过程 当尾蚴从鱼的体表钻人体内后,很快变成幼虫,幼虫在鱼的循环系统中吞食血细胞, 发育成为成 虫].经解剖观察测算可能十几天后,成虫就会开始产卵.虫卵随着血液,流到各器官组织.虫 卵到达肝脏后,有的停留下来,有的进入胆囊,而后进入肠道,最后从肠道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虫卵 在肾脏中或鳃血管中孵化成毛蚴(见图1—11,图1—12),而后毛蚴随尿液,粪便排出体外或钻出 鳃血管,未孵化出毛蚴的虫卵也随之排出体外】.因此在肠道中和鳃丝粘液中都可见到大量的虫卵. 3.3海水是该虫的传染途径 中华拟德氏吸虫是复殖吸虫类的寄生虫,在它的生活史中必然有一中间宿主.笔者在对养殖 区周边水域中的螺类等其他生物进行了大量的解剖观察,未发现该虫的胞蚴或尾蚴.当发现大鱼 (2004年7,l0月间从山东引进)感染上该虫时,解剖检查小鱼(2005年4月份引进),未见到虫体 和虫卵,说明当时小鱼未被感染,到了6月底发现小鱼也感染上了该虫.从上述这一现象来说,可以 证实,当地海水是该虫的传染途径,中间宿主可能就在当地海区或附近海区大量存在.另外还可说明 水温较低时,该虫尾蚴的感染力较弱,因为在4月底至6月初小鱼未被感染上该虫,此时水温较低. 该虫在海水养殖的红鳍东方纯体内寄生是首次发现,由于养殖范围广,周围的生物品种多,海区面积 因此其生活史以及对该病的防治措施有待进大,对中间宿主的寻找有一定的难度, 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福建海产鱼类寄生吸虫二新种[J].动物分类,1997,22(2):119—124. [1]刘升发 [2]洪水根.动物显微技术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141-153. [3]张剑英,邱兆祉,丁雪娟,等.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9:329-334. [4]施琼芳.鱼类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2-3. [5]彭礼飞.鱼类感染龙江血居吸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湛江海洋大 学,2000,20(3):17.21. TissuePathologicalObservationonthe ParadeontacylixsinensisDiseaseofFugurubripe LIUZhen—yong,ZHANGGuo—min,XIEYou—quan',WANGYan—yin (1.MindongFisheryResearchInstituteofFujianProvince,Ningde352100,China; 2,CollegeofLifeScience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Abstract:Byanatomizingandsampling? rubripeinfectedwithParadeontacylixsinesnsis,andpatho, logicallyobservingthroughmicroscopetheinfectedfishinternalorgansandtissuesbyusingthemethodofcon— tinualtissueslice.ItwasfoundthattheParadeontacylixsinensiswasparasitizedinthecirculationsystemof Fugurubripecultivatedintheseaarea,anddistributionoftheParadeontacylixsinensisandtheireggsineach organsandtissuesofthefishbody,andpathologicalchangesofmainorgansandtissuesweremadesure.The paperprobesintothepathologicalchangesofthedisease,growingprocessoftheParadeontacylixsinensisand theeggsinthebody,andinfectingwayoftheParadeontacylixsinensis. Keywords:Fugurubripe;Paradeontacylixsinensis;tissuepathology (责任编辑朱雪莲)
本文档为【红鳍东方鲀中华拟德氏吸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