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常 生 南通大学(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路39号 226007) 陈及治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200438) 季克异 国家教育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摘要: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问以及统计分析等,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 度差别具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 炼的阶段存在相关;...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常 生 南通大学(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路39号 226007) 陈及治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200438) 季克异 国家教育部(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摘要: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问以及统计分析等,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 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 度差别具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 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余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并由此推论,大学生 不参加余暇体育锻炼,非余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 关。研究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 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 持性。 关键词:锻炼; 阶段性; 行为 1. 引言 本研究运用阶段性行为理论,研究大学生的余暇体育锻炼行为,探讨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 行为的阶段性行为特征,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TTM)也被称为转变阶段模式(SOO)或阶段性行为改变理论,它是由Prochaska和 Diclemente于1983年、1984年研究吸烟者的行为变化时分别提出。该理论提出后,应用于临床干 预发展到群体干预,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为干预。对于吸烟、吸海洛因与喝酒成瘾,以及体育 锻炼习惯等行为的变化研究具有普遍意义,被称之为认识和预测身体健康有关的行为改变的基础理 论(Bess.H.Marcus等1992)。1994年,Prochaska认为,该模式可推广普及到锻炼等12种问题行为干预。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进行一种新行为 的个体将沿着下列阶段有序地进行: 阶段1 前凝神阶段,也称打算转变前阶段,该阶段中个体没有改变行为的意向。 阶段2 凝神阶段,也称打算转变阶段,该阶段个体只有改变行为的意向,没有行为的改变; 阶段3 准备阶段,或称准备行动阶段,指人们形成想法在近期改变行为,并进行了最初尝试; 阶段4 行动阶段,指人们已经实验了新的行为; 阶段5 维持获得阶段,或称巩固阶段,指新的行为已经坚持了最低限度的期限。 阶段行为改变模式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以不同的速度沿着这5个阶段变化发展并有反复。该 理论的突出优点是强调行为改变的动力学特征,行为的改变不是一种“全有全无”的现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在CNKI、维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博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文库,加拿大SILVER PLATTER数据库等检索、查阅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包括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献资料。由以上文献,研究了前人在行 1 为科学、体育科学、心理科学等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课题前沿研究水平。 2.2 问卷调查 2.2.1 调查总体 本研究实际调查总体为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青海、宁夏地区的高等学校2002年在学的2、3、4年级的大学生。 2.2.2 取样 先进行地区、学校性质等的分层,然后整群取样,取出学校,再简单随机取样到系部、 班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159份,回收有效问卷73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06%。 2.2.3 问卷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检验 主要采用结构型封闭式问卷,少数题项为结构型开放式,部分题项采用李 克特式五级量表。共计题项154个。问卷内容包括体育锻炼行为、对于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等。问 卷聘请了12位专家,对内容效度检验,认为问卷内容与期望了解的信息一致。对问卷信度进行了 内部一致性检验、分半信度检验和复测信度检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3 专家访问 本研究面访了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部分省市教育厅体卫艺处、普通高校体育部、系领导和 专家教授等40余位。对于课题的选题、开题报告、问卷以及研究结果倾听意见以及与专家讨论。 2.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问卷包含检验被试是否认真填写的题项。对数据进行了有效 范围的逻辑检查,剔除不符基本逻辑,也即不符常情的数据。对于部分近于正态的数据,当有可疑 数据在3.5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差以外予以剔除。根据数据的不同测度水平描述与分析,用非线性变换的最优尺 度回归(Optimal Scaling)分析有序分类变量对于锻炼阶段影响的大小,用分类变量主成分分析 的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for Categorical Data)探讨行为的影响因素。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经常性 以每月参加余暇锻炼时数,作为锻炼经常性指标。从表1可见,大学生每月参加余暇锻炼时数 随锻炼阶段的上升而明显上升。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随着锻炼阶段的上升,参加余暇锻炼 的小时数增加(表略)。 表1 处于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每月参加余暇锻炼时数 目前锻炼状况所处的阶段 均数 标准差 中位数 有时参加,但不经常 4.6 5.378 3.000 经常参加,不足半年 10.2 9.221 8.000 经常参加,已持续半年 17.0 12.162 13.333 总计 6.8 8.740 4.000 3.2 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强度 将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强度分成5级,运用中位数观察其集中趋势在第4级,在辅以观察其均值时,则可以看到其上升趋势。统计结果表明,锻炼所属阶段与锻炼强度存在相关。 3.3 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锻炼阶段 2 ‘‘采用Somersd系数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近似概率0.000,Somersd为0.245,说明年体育消费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 3.4 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同伴数与锻炼阶段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同伴人数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也呈现正向相关(表略)。本研究结 果与Massie和Shephard(1971,1990):锻炼者喜欢在群体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实施群体锻炼 计划的人比独自进行锻炼计划个体行为的坚持性更好、进行群体锻炼计划的个体出勤率高于独自进 行锻炼计划出勤率等研究结论趋于一致。 3.5 大学生的余暇时间与锻炼阶段 目前未参加锻炼,将来不打算参加锻炼的大学生的余暇时间最多,为221分钟,高于经常参加锻炼不足半年和已持续锻炼半年以上大学生的176与196分钟(表略)。将余暇时间与锻炼阶段作 两个序次测度间的相关分析, Somers’d 为-0.025,可见余暇时间越多,大学生锻炼所处阶段越低, 而绝对值很小,说明大学生每周平均余暇时间与体育锻炼的阶段相关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余暇时间与锻炼阶段的相关 统计量 两变量关系 值 近似标准误 近似T值 近似显著性水平 对称 -.028 .010 -2.854 .004 Somers’d 因变量-阶段 -.025 .009 -2.854 .004 因变量-余暇时间 -.034 .012 -2.854 .004 因变量-所处阶段 3.6 接受媒体体育信息与锻炼阶段 因变量-余暇时间 处于不同阶段大学生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呈现正相关(表略)。 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接受媒体体育信息对余暇锻炼阶段的影响。回归的方差分析具高度显著性, 回归有统计意义。电视的影响最大。 3.7 大学生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 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后的心理感受得分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之间存在相关,随着阶段的变 化,锻炼后的心理感受得分有上升趋势。见表3。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大学生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 所处余暇锻炼阶段的影响。回归的方差分析具高度显著性,模型有统计意义。 表3 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锻炼后的心理感受 锻炼后感到精力希望尽早再次 锻炼所处阶段 锻炼后感到愉快 锻炼后有自我满足感 更充沛 参加锻炼 有时参加,不经常 3.78 3.78 3.09 3.60 经常参加,不足半年 3.83 3.88 3.22 3.74 经常参加,持续半年 4.09 4.01 3.34 3.88 4. 不同“锻炼阶段”受变量影响状况 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所处的阶段及其受变量影响状况,采用分析不同测度水平的非线性变换最优 尺度回归,将可能影响余暇体育锻炼阶段的44个变量引入方程,回归方程F检验具高度显著性,多元相关系数为0.577,中度相关。应用经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排序后的结果,比较这些变量对于 3 所处锻炼阶段的影响大小。“性别”在第一位,说明男女体育锻炼行为有较大差异。“体育消费”,“省、 市”说明学生的体育行为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的影响,“适应运动的程度”与学生体质有 关,说明体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互动。“运动后的愉快感觉”提示体育应该让学生得到愉快的体验, 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排在末尾的“余暇时间”的标准回归系数近于零,说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 行为处于哪一阶段与其是否有余暇时间几乎没有关系(表略)。 5. 影响“锻炼阶段”的因素分析 采用分类变量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锻炼阶段的变量。提取3个主成分,分别对3个主成 分中变量的载负按绝对值排序表明,第一主成分前几个载负大的变量主要是大学生心理感受,第二 主成分主要是家庭社会背景,第三主成分主要是锻炼的环境条件。这些与影响行为的理论基本一致。 按第一、二、三主成分载负排序表略。 6.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期望 6.1 重视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 在改善大学生余暇锻炼行为实践中,应重视大学生在锻炼后有愉悦感受,并可将大学生锻炼后 的良好心理感受程度作为预测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程度的指标。在指导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 锻炼内容、锻炼形式、锻炼负荷、锻炼强度等时,应以其能否在锻炼后产生愉悦感受作为重要的依 据。在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大学生选择多人参加的集体锻炼形式,促进群 体锻炼与锻炼习惯形成的互动,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同时应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 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6.2 加强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研究是今后 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7. 结论 7.1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 强度特征有明显区别。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随着锻炼阶段的上升,每月参加余暇体育锻 炼次数增加;参加余暇锻炼的小时数增加,余暇锻炼的平均强度上升。 7.2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随着锻炼阶段的上升,锻炼后的心理 感受有序上升。 7.3 大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相关,所处的锻炼阶段越高,其年体育消费水 平也越高。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者和未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者之间的年均体育消费差别具显著性。 7.4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同伴人数与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所处的锻炼阶段越高,参加体育 锻炼的同伴人数越多。“同伴不在”时会影响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 7.5 大学生每周的平均余暇时间与体育锻炼的阶段关系不密切。据此可以推论,大学生不参加余暇 体育锻炼,不是余暇时间缺乏所致。 7.6 大学生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锻炼阶段越高的大学生,接受媒体 体育信息越多。校园体育信息环境可能对体育锻炼的阶段有影响。 4
本文档为【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3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