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报
开通vip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学意境的特征、分类 2、能力目标:提高抒情性作品的鉴赏能力 3、价值目标:意境的美学追求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一个普通人“黄河水从哪里来?”,他可能会回答“黄河水 从山上来”,或“黄河水从青藏高原来”,甚至可以更具体地说“黄河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可是诗人李白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明显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正是...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学意境的特征、分类 2、能力目标:提高抒情性作品的鉴赏能力 3、价值目标:意境的美学追求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一个普通人“黄河水从哪里来?”,他可能会回答“黄河水 从山上来”,或“黄河水从青藏高原来”,甚至可以更具体地说“黄河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可是诗人李白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明显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正是这一句“失真”的描述却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这不顾事实的夸张和虚 构展现出黄河在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性体验。同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也于生活的真实不符,但却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极 度苦闷。产生了使人有身临其境,浮想联翩,留恋忘返的意境。 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 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 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 指“情”与“景”的结晶。 2、初读: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列出文章基本框架及内容,并谈谈自己阅读本文后的 感受。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整篇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叙述有条不紊。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起对“意境”的理 论范畴加以界定,然后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三个角度进行分说, 详尽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意境的表现特征、结构特征和审美特征。 补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 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 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 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1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 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 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 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重点介绍: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 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 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 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 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 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 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 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 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 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 南宋?姜夔 2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 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 受的战争灾难。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背景均作了交待。 词的上阕写景,着重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整个扬州城一片萧条、凄凉: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淮河东路著名的都城,那么城东禅智寺 旁的竹西亭就是扬州最美好的去处,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 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经过昔日扬州风光绮丽,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如今却 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了,景象显得无比萧 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古都 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苑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谁也不愿 再提起那两次残暴的战争,让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折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 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 下阕抒情,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的诗篇,表现出 了卓越的鉴赏水平。假如今天杜牧再来扬州,看到古都今天的残破荒凉,一定会感到十分震 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纵然有当年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有当年写“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样春风得意的文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 的心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夜晚,作者还在月下徘徊,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一诗中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 3 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想那桥边的红芍药,现在已经无人有心情来欣赏它们了, 可是它们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它们究竟是为谁生长为谁开呢? 本词用语凝练精警,诗意含蓄,即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化用杜牧诗句信手拈来,浑然 一体,不留斧凿痕迹。既揭示了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有所谴 责,是一首反映现实比较深刻的作品。 作者: 姜夔(约1155~1227),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屡试不第, 飘泊四方,以布衣终。精通音律,善自度曲。词作音调谐婉,语言精美,清妙秀远。他是南 宋格律词派的代表词人,其作品对后世词人均深有影响。有《白石道人歌曲》留世。 注释: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 ?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 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扬州禅智寺》) ?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 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 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 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 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 景中藏情式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中见景式:陆游的《示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 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情景并茂式《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 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品读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领会虚境与实境的辩证关系。 在这三点中,“虚实相生”最为主要。原因有三点:“虚”就是上面的“情”,“实”就 4 是那个“景”,下面的“韵味”就是从“虚”而来。 对〈游园不值〉一诗来说,此诗的“实境”是指什么?“虚境”是指什么?二境有何联 系? 还有什么例子可以来说明虚实相生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韵 味无穷。 5、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从景与情、实与虚的角度来品味诗歌意境的韵味无穷。 6、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文学意境,而且要明白怎样去表达意境。拿我们学过的课文举例 说明文章是如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的。 相关资料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特征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经过许多文人的 研究和总结已经有了一个完整明确的概念即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意境从广义上分有三个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所谓意境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而情景交融又有了3 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是景中藏情。通俗的说就是作家所选择描写的景物中有作家的感情。即一组景物组合 起来就有了作者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边在烟雾里也辨 得出。树稍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 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着一段中,看似在写荷塘四面的树,路灯光,蝉声和蛙声,实则通过树色 的“阴”,路灯光的“没精打采”和蝉声,蛙声的“热闹”写出了作者不静的心情和淡淡的忧愁。树欲静而风不止,林欲静而蝉更噪。。从这样一组景物描写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作者直接写 情的句子,但仔细阅读后会发现字里行间都有作者的情。 第二种是情中见景。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往往直抒胸臆。有时甚至不用写景,但从情中却能 看出栩栩如生的景。请看李白的〈〈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见击柱心茫然。欲渡黄 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由“新茫然”我们分明可 以饭桌前一张忧,愁,悲愤的诗人的脸,可以看到千丈冰的黄河边上和千层雪的太行山下诗 人激愤而不知所措的身影。李白应召入京非但没有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 理想,反而被谗毁,终于被迫离开长安。他深感世途艰险,含着满腔悲愤,在临行饯别之际, 写下了这首诗。从诗人的悲愤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副副悲壮的画面。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即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意境辽阔,气势恢弘,一气流贯。词人由赤壁的 景想到了周瑜,从而发出壮志不酬,人生如梦的感伤。将阔大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相统一, 将抽象的历史现象有生动的自然景物相统一,更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现实的无限感慨相 统一。词中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以上意境的第一个特征。 5 〈二〉虚实相生 这一特征为意境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有实境诱发和开拓 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中具 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我们以苏轼的〈〈蝶念花 春景〉〉为例说明:“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词中作者先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写到了花,青杏,绿水,柳绵等,有了一点伤感情绪。走在 墙外的诗人听到了墙里女子的笑声,这些都是实境。作者由笑声联想墙里的女子如何漂亮, 虽未见佳人但闻其声就足以推想到人的美了。而人虽美却“无情”这些都是虚境。一虚一实相结合,便得出了词人伤感又无奈的情绪了。 虚境要以实境为基础,然后才能升华。它体现着实境的意向与目的,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 写。实境的描写为虚境埋下了伏笔,有了实境的描写才有了对虚境的联想。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制约。 〈三〉韵味无穷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涵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韵,趣,味等多种因 素。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明朝陆时雍说: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 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 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式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生矣。”由此看来,韵味是诗美 不可或缺的因素,更是已经的一个突出特征。如果能做到韵味无穷,想必一定 是一篇美文了。这里以温庭筠的〈〈梦江南〉〉为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 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这首词写出了思妇的脉脉愁绪,思致婉曲,情韵极其 丰富。作者由“斜晖”与“江水”传达出这位女子爱与恨,相思与失望,切盼与哀怨情绪的复杂 交织,让人回味无穷。试问:有谁能说清词中思妇的心情,有谁能道明其中的情韵。 总之,已经的三个特征在古往今来的诗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诗,词,文增添了许 多情趣。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意境的主要特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领会、鉴赏抒情性作品意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 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6 重点: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评析方法,学会有条理、有层次地说明观点的写法。 难点: 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由物生景、由景生情、由实而虚,真正步入 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意境之美,咀嚼作品的无穷意味。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一个普通人“黄河水从哪里来?”,他可能会回答“黄河 水从山上来”,或“黄河水从青藏高原来”,甚至可以更具体地说“黄河水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可是诗人李白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明显违背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正是 这一句“失真”的描述却一句千钧地凸现出黄河的巨大气势和宏伟气象,这不顾事实的夸张和 虚构展现出黄河在世人心中留下的真实的震撼性体验。同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也于生活的真实不符,但却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 极度苦闷。这就是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明显区别,文学语言中的词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 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 既然如此,文学作品的构成也就蕴含着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暗示等心理体验, 因而文学作品的语言比日常语言更富于心理蕴含性。那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是一个由表 及里的多层次的过程。 我们来看几首诗PPT演示:如张孝祥《卜算子》“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 人,背立啼红雨”,此处之荷花已经被词人孤独寂寞之情浸染,成为词人心中希求排遣苦闷 的佳人的象征;《红楼梦》第七十回有诗云:“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 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诗中之“花”也已经是浸透着悲怆之情的“憔悴”之花;贺铸《清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中“烟草”、“风絮”、“梅 雨”就像弥漫词人胸中的愁绪,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些诗词中的花、草、风、雨与日常 语言中的花、草、风、雨已经不完全相同了,而是更富于心理蕴含性,赋予了作者的主观情 思。 再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李煜将愁变成了水,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这些语言已不同我们平常生活语言的意义了。 这种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而产生的独特的艺术氛围,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 “意境”理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渊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易经》和《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 7
本文档为【文学意境的特征 - 《文学意境的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