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业务学习记录

外科业务学习记录

举报
开通vip

外科业务学习记录法律法规学习记录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 内容: 医院内感染发生和预防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院内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临床上将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有刀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行感染等。院内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及生物媒介传播等4种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中,传播的媒介物主要有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输液制品、静脉高能营...

外科业务学习记录
法律法规学习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 内容: 医院内感染发生和预防 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院内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临床上将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有刀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血行感染等。院内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及生物媒介传播等4种类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中,传播的媒介物主要有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输液制品、静脉高能营养液、药品、各种诊疗仪器和设备以及苍蝇、鼠等动物的传播。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常呈爆发流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落实各项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就基层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预防进行探讨。 1 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 1.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它通常是由于医院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及处理不当引起。 但人们往往忽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1.1.1 我国使用抗生素现状1991年,卫生部在全国36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一次用药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按药品消耗金额排位的前100名药品中,抗菌药排第1位,总金额占前100名的47%,品种32种,占1/3,排在抗感染药物前3位的是头孢唑啉针、氨苄青霉素和螺旋霉素。但在国际市场上,抗感染药仅占销售额的10%。另外,抗生素用药时间越长,种类越多,抗菌谱越广,发生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据1992年国家ADR监察中心报道,全国该年度共收ADR死亡病例29例,其中因抗生素死亡者9例,占31.03%。抗生素滥用严重程度可想而知。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1.1.2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尚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地使用昂贵抗生素情况,这不但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真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1.2 侵袭性操作导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血液腹膜透析、内镜检查、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 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有文献报道[1],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研究表明[2]气管插管中77%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丝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气管插管前无菌的气管,在插管72h后,气管内70%出现菌丝。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报道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尿管留置引起的。 1.3 易感人群老年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易感因素,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与日俱增,老年患者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为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使是微小的有毒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发生。而婴幼儿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而且生活护理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及家长照顾,故易发生医院感染。 1.4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越长,受感染机会越多。 1.5 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 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1.6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在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和护士对院内俗感染知识不如对本专业学科重视,对院内感染的制度是被动的遵守和执行,甚至感到是一种压力。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3]。 2 预防和控制措施 2.1 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是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为患者的一些诊疗操作、生活护理都要靠护士去完成,患者的情绪变化、病情变化都要靠护士去观察,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时,护士可针对患者及时施行隔离、防止医院内感染的扩散。所以护士既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又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如何提高护士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遵 守各项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及操作规程,共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小组)要把对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订出详细的培训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还应与医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教育相结合,教育医护人员自觉地培养慎独意识和慎独行为,自觉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2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的条件[4]。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正确选择抗生素。严格按照各类抗菌药的适应证,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临床细菌学诊断正确是选择用药的基础。另外,药敏试验也是选药的重要依据。(2)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获效的协同作用,并扩大抗菌范围;其缺点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和引起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故必须严格把握联合用药特征,不得擅自用药。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特征有:①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烧伤感染等;②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③需长期治疗而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者。同时执行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 药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换药依据。 2.3 减少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尤其对免疫缺陷者,如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应尽可能避免导尿,必要时应采取消毒闭式引流系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反流。外科手术及一切侵袭性操作应严格无菌,保证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都具有微生物学安全性。操作精细、减少组织创伤、止血完善等均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2.4 保护易感人群对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糖尿病、昏迷等危重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更为重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婴儿室工作人员每年查体1次,3~6个月进行1次粪便培养和鼻咽拭子培养,对病房内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沙门菌等致病菌。 2.5 缩短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多是一些耐药菌,不仅症状严重,而且治疗上困难重重。由于患者长期住院,病房中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共居一室,共用盥洗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患者痊愈后应立即出院,以免增加再次感染机会。尤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定期门诊随访,继续治疗。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的到各门诊有关科室及各病区检查消毒的浓度和浸泡时间,无菌包的有效时间,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及处理,进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指导。每月不定期对供应室进行抽查消毒保的消毒效果。通过检测使各个科室能对本科消毒不合格的项目及时了解,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合格后方可使用。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 2.7 重视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5],应按照卫生部医院内感染监测协调小组的要求,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将预防院内感染列入工作规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医院内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如不定期的检查医护人员、病房、门诊及各有关科室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微生物污染指标的监测情况,并定期由卫生防疫机构对医院卫生状况进行抽检,举办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水平,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6]。 2.8 污物处理一次性物品对防止交叉感染、控制医源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应重点抓好采购、监测、保管和供应管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各科室私自进货, 以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感染科与器械科要保持联系,检查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所购买的物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注册证,三证齐全,凡证件不全者一票否证[7]。所有一次性输液器及输血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毁形,浸泡消毒后送焚烧炉做无害化处理。患者引流液、痰液、血液、粪便等分泌物应用高浓度消毒液浸泡后焚烧处理。卫生垃圾及传染病患者使用的医疗用品(一次性的)应随时消毒,并装袋送指定地点焚毁。同时对所有非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消毒—清洗—消毒的制度。 2.9 机构设置建立完善的机构,强化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医院成立三级监控网:感染管理委员会为一级组织,人员组成一般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任主任委员,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主任任副主任委员,成员有临床有关科室、保健科、行政处、化验室、手术室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这样可保证医院感染委员会的业务权威性,能较好地发挥行政职权。感染管理科为二级组织,设专职人员2~3名,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具体事务。同时各科由兼职监控员组成三级机构/主要负责本科的微生物监测及消毒隔离工作。感染科应成为全院感染控制中心。各级组织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 临床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患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将这种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
本文档为【外科业务学习记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