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潮汕元宵节习俗

潮汕元宵节习俗

举报
开通vip

潮汕元宵节习俗潮汕元宵节习俗 篇一: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饮食文化 一、年夜饭的来历 明清以来,吃团年饭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风俗,却又很少见到“围炉”的做法。顺治《潮州府志》对当时潮州人“围炉”风俗的描写:“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是很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的。 火井的形制如何,不必要也很难考究,但它的作用,相当于在人类历史早期就出现的、现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的火塘灶,应该没有问题。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在《灶与灶神》一书里,谈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庭中火塘灶和锅台灶的作用: 尽管后来汉式锅台灶亦已广泛流行于各民族地...

潮汕元宵节习俗
潮汕元宵节习俗 篇一: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饮食文化 一、年夜饭的来历 明清以来,吃团年饭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风俗,却又很少见到“围炉”的做法。顺治《潮州府志》对当时潮州人“围炉”风俗的描写:“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是很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的。 火井的形制如何,不必要也很难考究,但它的作用,相当于在人类历史早期就出现的、现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的火塘灶,应该没有问题。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在《灶与灶神》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里,谈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庭中火塘灶和锅台灶的作用: 尽管后来汉式锅台灶亦已广泛流行于各民族地区,但从传统文化习俗及在居住空间的重要性而言,后起的锅台灶都远远赶不上火塘灶。如不少山区的纳西族祖房内原来只有火塘灶,后来在火塘灶附近砌有锅台灶,但火塘灶才是与神灵、祖灵关系密切之地,家庭的各种社会性活动、宗教活动都围绕着火塘灶进行,各种社会性规范也体现在以火塘灶为轴心的空间中。 在潮汕民居里,只有汉式锅台灶。但在年夜临时设臵的 1 火井,显然与民族地区和锅台并存的火塘一样,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空间位臵看,火井设于厅,处在居屋的中轴线;大厅是祖先神龛所在,是祭祖祀神的地方,同时,大厅又是平时主人接客的地点。从文化习俗看,虽然火塘灶早已经在潮汕人的家庭里消失了,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的象征,在除夕这个重要的节日,仍然以火井这样一种带有礼仪性质的形式,延续下来。火井之设,在祭祖结束后,而全家老幼,“相围以食”。这个火井,可以说是家庭的标志。其重要性,是锅台灶所不能比拟的。如果上面的分析可以成立,这种“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的做法,也许就是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孑遗。 现在,潮汕年夜已不再设火井,但合.cSPengbo.CoM 蓬 勃范 文网:潮汕元宵节习俗)家围炉吃年夜的习俗仍然保留。过年前,外出的家人必须赶回来围炉,全家团聚。潮汕食俗,年夜饭各种丰盛的鱼肉莱肴之外,必须有一盘猪血猪肠炒大蒜,一盘海蚶。这两道菜,不过是借着潮汕话的谐音,取“长久”、“发财”的好兆头。 吃过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守岁。这时,晚辈要向长辈贺年祝福。长辈回以祝语之外,要给小孩压岁钱。年事已高的长者,也会收到能赚钱子孙的压岁钱。潮汕人把这种习俗叫做:“压腰”。 二、传统菜肴及象征意义 2 自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潮汕人逢年过节必得买鸡、鹅、鸭、鱼肉,新年头一天要祭拜公祖,答谢神明,当然更得“三牲”齐全。再添制些新衣饰、新家具、器皿等,有“去旧迎新”之意,再选购春联,贴于门前,辟邪之用;尤其要买柑桔、橄榄,柑桔意为“大吉大利”,象征吉祥如意。还有,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在“挽面”快绝迹了,只有老一辈人还流行这种去掉面部杂毛的做法。现代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另外,家中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潮汕工夫茶是潮人饮茶习俗,泡茶方法,品茶艺术及礼仪礼俗的总称。它既是潮汕城乡每户必备的日常饮料,也是潮人接待客人最高礼遇。有贵客人来访,必泡工夫茶。 潮菜宴席离不开工夫茶,当主、客人吃完一道浓郁的菜肴之后,喝上一小杯甘醇的工夫茶,既能解肥腻,又可清除 3 口腔中的杂味,以便更好地品尝下道菜肴美味。上工夫茶的程序:一般是当主、客人入座时上第一道工夫茶,再上一道菜,以后视菜品而变,一般菜有肥腻或炸类食后配上工夫茶,以便解腻清口,宴席整个过程可以穿插2至3次,宴席结束时,上最后一道工夫茶,使大家进食更有韵律和节奏,一饮一食,相得益彰。 年俗家趣 一,贴门神、春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祭拜祖先。 祭拜祖先,是为了纪念祖先,也有意思说是让祖先跟我们一起过年,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三,吃团圆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大都吃火锅,潮汕人说是“围炉”有团圆的意思。 四,送压岁钱。 这是小朋友最最开心的时刻了。在潮汕只有还没工作的 4 人才有压岁钱,工作了的人就要给压岁钱了。潮汕人给的压岁钱很 多。人们认为,给得多证明过去的一年里收入多,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收入。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 5 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六、禁 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 “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因为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丁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举行封井祭神,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 6 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文学艺术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7 当今潮汕流行的春联,也有特色,大抵有二副, 其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是“货如轮转”或“大道生财”。潮汕三大江:韩江、练江和榕江。前海后江,四水环绕,水是生命之源,水就是财。歌曰:“有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特有的地脉构成一个巨型的“福”字。此联被商家视为福祉,有一商铺三十年不变,每年春联非此不可。 其二为居家联,以“春夏秋冬行好运;东西南北遇贵人”最通行。通俗如话,意足而工,横批“出入平安”包含了寻常百姓心中的愿望。这又跟潮汕习俗过年互赠大吉(桔),暗喻“平安大赚”互衔,可谓特别。 民间美术 一、剪纸 潮州民间剪纸是国内剪纸艺术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在戏曲人物形象和反映潮州民俗风情等部分,潮州剪纸的特色相当明显,为国内各地剪纸所无,且工艺细腻,形象栩栩如生。本书编者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凭一生收藏而编成此《潮州也间美术全集〃潮州剪纸》,基本为乎次公诸于世,相当程度填补了国内剪纸题材、形式技巧的空白。 二、贴门神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 8 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到了唐代,门神的位臵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茶、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篇二:潮汕的风俗 潮汕的风俗: 春节:潮汕人过年,从腊月廿三就已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落下帷幕,其间的高潮当是“除夕”和“新年”。祭祖、贴春联、围炉、送压岁钱、守岁、辞岁??这些习俗都要在过年夜(潮汕地区对“除夕”的说法)之前完成。 游神: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壁辉煌的“轿子”,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的着,前导抬着“××老爷出巡”、“肃静”、“迴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潮汕民间舞蹈,如英歌舞、车鼓舞、骆驼舞、蜈蚣舞、麒麟舞、鳄鱼舞、白马舞、孔雀舞、鳌鱼舞、双鹅舞、舞鲤鱼、舞九鳄、布马舞、舞狮、舞龙、耍竹龙等,都是游神赛会时的把戏 潮汕锣鼓队:每年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游神赛会的标 9 旗队,有潮剧戏出人物,有潮乐队,有潮汕锣鼓队,还有茶担。标旗队中穿袍的乡里老大、着唐装的童佬,洋洋大观。晚间,在老爷宫前的戏台上演潮剧,做木偶戏,热闹非凡。有的乡村游神锣鼓队光锣就有36面,有的乡村游神后,连续演大戏。游神时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人们的个个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些美妙绝伦的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颂歌,它是那么和谐,那么令人心醉。 发“压肚腰”:午夜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时,家里的长辈则要给小辈们发“压肚腰钱”(利市),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辈也要封红包孝敬长辈。“送压岁钱是潮汕过年夜习俗中重要 的一项,家里的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俗语叫‘压肚腰’,意思是孩子们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大人给小孩分发压岁钱的同时,照例还有一番勉励祝福的吉利话。到了睡觉时,将这份礼物名副其实地“压”在孩子们的枕头底下,伴随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共迎新的一年到来。 篇三:潮俗元宵节潮汕历史文化 正月十五“闹元宵” 摘要: 普宁洪阳地区保留了传统的潮俗节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除了过好平常生活,最经常的活动就是“过节”拜 10 神了。每年寒假回家,临近过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是“谢神”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送“神上天”。这一天,乡里人都会带上果品,香烛,纸料等祭祀用品去拜神。从伯爷公,娘宫,三山国王,到土地公,等等,整个乡里的十多位神都要拜透。于是,这一天整个乡里弥漫着浓厚的香火味,人们挤在小小的庙里拜拜,显得非常的热闹,从这天开始人们就已经闻到过年的气息了。 潮汕人的节日是很频繁的,就正月举例,从除夕围炉,初一吃斋,初四请“神下天”,初五“五谷爷”生,初七吃“七样菜”,初九“天公生”,十五“闹元宵”,二十“走仔会”。从这里的名目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节日的多样性。 此后,二月初一“中和节”,二月初二“龙抬头”。三月初三“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一月二十八冬至,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含义和特色。 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这一天“营老爷”,“走老爷”,打鞭炮,猜灯谜,行头桥,看烟花,吃汤圆,一整天都是“老热”的。下面就看看我们是如何“闹元宵”的。 正文: 首先从名称上说起,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上元是春 11 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或元宵,我们农村俗称“十五夜”。元宵节是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汉朝。但是,汉朝的上元和后世的元宵节仍有所不同,一直到了唐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元宵佳节。上元本是道教的名称和节日,而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祭祀道教三官中上元天官在正月十五的诞辰,便举行了种种节日活动,规定“闹元宵”(主要活动为举办盛大灯会)时间为正月十四至十六。到了北宋初年,元宵节由三夜扩为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元明清三代,元宵仍然是一个重要节日。明朝时,正旦(即今春节)官员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足见这个节日受重视的程度。 直到现代,元宵虽然已经不再是例定节假,但在民间依然倍受器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老百姓心目中,如果没有闹过元宵,春节似乎就没结束。元宵被潮汕人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 其次,这天的庆典是从早到晚的。 上午的重头戏是“营老爷”。清晨,我们便起来准备祭祀用品,其中包括各种果品和香烛。一般在八点半之前,各家各户就要去拜老爷。拜老爷回家之后,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插上榕树叶、竹筅、“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以保平安。这个习俗有一个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相传唐朝时候义军首领黄巢 12 异常勇猛,刀剑一出鞘,剑影所及便头断人倒,人们闻之惊恐万分。一次,听说黄巢来了,村民纷纷出走。一个妇人背着一个孤儿,两手携着两个小儿子,跟着大家一起逃命。路上,迎面正遇上一位彪悍大汉,原来这位大汉就是黄巢的部下。他细观那妇人,知道是个善良之人。便对她说:“黄巢是个好人。带孩子们回去到了元宵节,取上榕树叶插于门楣上,自然会保平安的。”妇人回家后便照着办了。果然那年平安无事,以后这事便传开去了。 此后,每年的元宵佳节,妇人们和孩子们都很早地采来了榕叶、竹筅、“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插于门楣两边,说是“插榕健过龙”、“插 竹筅养肥鸡”、“插‘毛车’饲大猪”、“插‘杜必’谷仓相叠”。有些妇女还特意把两片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取一片夹在耳朵边。所有这些均表示人们向往吉祥之意。 上午八点半,乡里开始游神。程序是经过事先安排好的。一般来说,当年结婚的男子,或者是当年生男孩子的新爸爸,都要去营老爷。这里也不是一定的,很多年轻男孩子图好玩,热闹,也是很踊跃去报名的。兼之,他们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顺顺利利,走个好运,所以虽然是一项费体力的活,也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去争取名额。这些人早早到了神庙集中,乡里的老大爷主事公早已交待清楚游神的线路,他们穿上由两片简单的红布裁成的红背心,头上系上红头巾,便准备出发了。开路人手拿一根燃着的香,肩上抗着一旦箩筐,里面 13 放满了“大秤”和鞭炮。在路口燃第一个“大秤”,随着“嘣”的一声巨响,游神开始。列队完毕的红衣队伍开始敲锣打鼓,队伍开始由神庙出发,绕整个乡里走一圈。游神的人像平常一样走路,只是扛上了“老爷”,显得庄严起来。乡里人则在自家巷子里等待,一睹队伍的风采。家家户户的妇女则都要先燃好香在路一旁等着,当队伍接近,就把香插在游神的香炉里。营神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秤“嘣嘣”,锣鼓锵锵,围着乡里绕了走到原地,上午的“营老爷”结束了。 然而,人们更期待的是下午的“走老爷”。相对于上午的营神,下午的活动更加地兴奋人心,更加地激烈,也许是因为要打鞭炮的缘故。午饭过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张罗着祭祀祖先的食物了。下午三点,乡里各家各户都在自家门前挂上了一串鞭炮,为了迎接老爷从自家门前走过。下午的路线与上午是基本一致的,不过下午是要走每一条街巷的,所以更要求速度,节奏更快。营神的人肩上扛着老爷,用跑的方式走过每条街巷。每户人家则在自家门前紧张地等着,当老爷要光临自家巷子的时候,就点燃自家门前的鞭炮。鞭炮哔哔嘣嘣,那些年轻人扛着老爷迅速地从鞭炮下跑过。有时鞭炮威力太大,他们就必需停下来,等鞭炮放得差不多再走过去。 鞭炮响过自家门前,表现新年的新气象,红红火火,顺顺利利。下午“走老爷”结束后,各家各户就挑起准备好的事物去祠堂祭祀祖先。 14 接着,就是晚上的活动——行头桥。 即时所谓行桥度厄,祈求平安的习俗。顺治《潮州府志》就有上元节“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的记载。这种习俗大约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在潮汕流行。万历本《荔枝记》里头,有黄五娘的一句宾白:李婆,夜昏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人人头插柳菁,去体(睇)灯行桥,四季平安利市。 已经言及“行桥求平安”的习俗。在我们普宁洪阳,保城帝君庙前有一座石桥,名叫太平桥,俗称头桥。现在,我们洪阳人仍然把“元宵夜行头桥”作为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在这一天晚上,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地去“行头桥”,意在图个好兆头,行过太平桥,一年里便平平安安。这天夜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不论从哪个方向走来,都必须走过太平桥,而且走过桥时,切不可回头。“回头不吉利”。 过桥的人们还有摸石狮子的习俗,因为元宵是“圣日”,所以这一夜里人们走过桥时常常说好话,并配以和谐的动作:正在读书的小孩喜摸石狮鼻,谓“摸狮鼻,写雅字”;未婚的小伙子喜摸狮肚,谓“摸狮肚,娶雅亩”;而已怀孕的妇女则喜摸狮耳,说是“摸狮耳,生阿弟”。 在十五夜,元宵旧俗还有“坐大菜,摇竹丛”的习俗。潮汕农民冬种的大芥菜,茎叶肥嫩,菜蕾硕大,浑圆碧绿,鲜艳秀丽,俗称大菜。元宵夜少女会偷偷到郊外田野菜地坐大菜,默念着:“坐呀坐大菜,嫁个好夫婿。”情真意切地祈 15 望嫁个合自己心意的好郎君,宛如大菜的叶蕾一样簇拥、紧抱、亲密、好合,未来家庭美满和谐,生活幸福。新嫁娘则结伴到村边竹林下摇竹子,边摇边念:“摇 竹头,不用愁;摇竹尾,年底养个大乌龟(生男娃之意)”。 在过去,还有元宵“抱大猪”的习俗。 潮汕农家多饲猪,旧俗于元宵节白天到郊外选择好一块状如肥猪的石头,十五夜独自悄悄将这块石头费尽力气抱回家中猪圈(栏)槽前,摆敬祭品,燃点大红烛,供奉香火,由家中主妇诚心诚意跪拜,祈求新年自家饲养的猪苗长膘快、肉膘厚、猪肥大,口中默念着:“饲猪大过牛”。这就是“元宵抱大猪”的习俗。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大多外出打工,没有过去那样在家里饲猪,所以这个习俗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除此,元宵夜还有抽影戏,做电影,猜灯谜。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元宵前后几天,每家每户的门前灯都是开着的,所以这时的农村不同于以往,到处一片通明。 这就是我们的正月十五闹元宵。 16
本文档为【潮汕元宵节习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