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

[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

举报
开通vip

[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 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 党明德 一、历史文献是地方志资料的重要来源 ,一,从地方志性质看——方志是记述某区域的资料性文献 国史、方志和家谱~构成了中国的三大基本历史文献。因此地方志与国史同家谱一样都是历史文献~其区别在于范围不同~但前者总比后者外延宽泛~所以前者往往包容了后者的许多内容~后者的许多资料来自前者。 方者~地也,志者~记载也。方志~顾名思义~是一方之记载。方志有两个基本特征:从空间上说~它以一个地方为对象,从时间上说~必然有历史的过程。方志也称地方志~是...

[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
[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 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 党明德 一、历史文献是地方志资料的重要来源 ,一,从地方志性质看——方志是记述某区域的资料性文献 国史、方志和家谱~构成了中国的三大基本历史文献。因此地方志与国史同家谱一样都是历史文献~其区别在于范围不同~但前者总比后者外延宽泛~所以前者往往包容了后者的许多内容~后者的许多资料来自前者。 方者~地也,志者~记载也。方志~顾名思义~是一方之记载。方志有两个基本特征:从空间上说~它以一个地方为对象,从时间上说~必然有历史的过程。方志也称地方志~是综合记述一个地区或地域情况的著作~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人物、风俗、灾害、文艺、著述等~大多以行政区域为客体~也以自然山水、寺庙、风俗、名胜、怪异现象为客体的方志。因此~国务院在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地方志的性质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既是资料性文献~就必然依靠文献来做。 ,二,按区域对历史文化考察是中国的传统 按地域对历史文化进行考察~在我国古已有之。•尚书〃禹贡?、•周礼〃职方氏?将全国划为九州~并对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作了一定的描述~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地域文化研究著作。•诗经?中•国风?按15个诸侯国和地区分别汇编民歌~显示不同情趣的乡土格调~开启了地域文化作品研究整理的先河。自先秦至明清~地域文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尤其以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地方史志的形式表现。 古代研究地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还应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曾单列过•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 在•史记〃货殖列传?曾对关中、三晋、郑卫、燕赵、齐鲁、荆楚、吴越、颖川、南阳等这些文化圈在汉代时期的人文与自然状况作过论述。我们举关中、齐鲁看一下。 如说关中:好稼穑~殖五穀~地重~重为邪。及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li,邑~栎邑北卻戎翟,di,~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即喜好农事~种植五谷~重视土地的价值~把做坏事看得很严重。直到秦 文公、德公、穆公定都雍邑~这里地处陇、蜀~东通三晋~货物交流的要道~商人很多。 齐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於众斗~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即齐地被山海环抱~方圆千里一片沃土~适宜种植桑麻~人民多有彩色丝稠、布帛和鱼盐。临淄也是东海与泰山之间的一个都市。当地民俗从容宽厚~通情达理~而又足智多谋~爱发议论~乡土观念很重~不易浮动外流~怯于聚众斗殴~而敢于暗中伤人~所以常有劫夺别人财物者~这是大国的风尚。这里士、农、工、商、贾五民俱备。 鲁地:“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於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於周人。”即邹、鲁两地滨临洙水、泗水~还保存着周公传留的风尚~民俗喜好儒术~讲究礼仪~所以当地百姓小心拘谨。颇多经营桑麻产业~而没有山林水泽的资源。土地少~人口多~人们节俭吝啬~害怕犯罪~远避邪恶。等到衰败之时~人们爱好经商追逐财利~比周地百姓还厉害。 司马迁以及先人为我们建立了地域文化研究的好传统~古代一直继承着这个好传统~近代以来又掀起了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这股潮流至今不衰。 ,三,方志依靠历史文献例举 方志依靠历史文献我们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济南建城的历史究竟多长~二是济南城的变迁。 1、济南建城历史的考证: 王育济曾在•济南文化的特点与变迁?一文中作过考证~说是在龙山文化时代就有济南城~理由有三, 一是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发掘了谭国遗址~该城始建于龙山文化的早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这里用的是考古资料。 二是“泺”字的出现~王育济说:甲骨文中出现了济南的地名“泺”字,在10万甲骨中出现了唯一的一个“泺”字~“泺”字出现~标志着今济南地标的出现~距今3500年历史。 三是大辛庄遗址甲骨的发现。大辛庄出现甲骨说明了一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就是商王朝在受到西方周朝势力的威胁下~向东扩展~从濮阳坐船顺济水直流而下~到达济南~在大辛庄经营建立城址。在进济南时~带着大量的甲骨~所以今大辛庄被发掘出甲骨1000多片~还有一片有34个字的甲骨。综上~王育济的解说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济南在殷商时期就已经 有城居 距今4000年以上~他所用的有考古文献~有甲骨文~有诗经等历史文献~因此有历史文献是研究方志的必须。 2、济南故城为何西迁,什么时候西迁, 济南故城在章丘的东平陵城~东平陵城不是谭国~他们相踞二公里~不是同一年代的两个古城池~对于东平陵城的早期历史~章丘县志没有说清。 一是东平陵在西汉封吕台之前怎么样~说不清~伏琛的•三齐记?却说东平陵是殷帝乙之都城~于钦•齐乘?对此反驳说:“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并无都齐者~况帝乙乃武乙之子纣之父也。武乙帝乙皆居于朝歌~逮纣而亡~岂有此地。”于钦之说~对于正规之都来讲是成立的~但是有二种情况无法否定。第一种情况是殷商处在游牧时期~虽然盘庚以后农业得到了大的发展~但还不能说脱离了游牧习气~为了游猎的方便~在水草茂盛、麋鹿纵横的东平陵之地设一据点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这类似于后世的陪都~也是可能的。第二种情况是:周文王与帝乙是同时代人~文王是一代枭雄~已经从陕西开始了向东扩张~帝乙是个无所作为的君主~因惧怕周之威胁而东迁~另在东平陵建都~作退守之备~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东平陵始终没有作为商的正式都城~所以才不被西周重视~也就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这种没有破坏和没有重视的原因~正好给新王朝的利用带来了方便~所以西汉建国就用起了东平陵城作为都邑。 二是东平陵即济南故城~两汉时期是其繁荣期~史书,史记、两汉书,有记载。 公元前186年~高后封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以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就以东平陵为治所。事过六年~于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陈平、周勃诛杀诸吕~吕台奉邑也被废。,章丘洛庄汉墓就基本断定是吕台的墓~所以~墓的规模似王冢~出土有车马和编钟,文帝即位以后~于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封齐悼惠王之子刘辟光为济南国国王~首府设在东平陵~此即济南国的开始。济南中国名称的出现在前186年~是根据•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的记载~文中说:“二年(前186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对于济南的毁城与西迁~县志也没有讲清~事实上西汉时期的东平陵已经很繁华~•史记?中记载设有铁官~到了东汉~济南的地位逐步提高~成为重要皇子分封之地~皇帝也常常光顾于此。根据•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公元29年,四月封其皇子刘康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1年,十月~刘康进爵为济南王~济南郡又恢复为济南国~首府仍为东平陵。济南国当时辖十个县。刘康甚受皇帝器重~所以到了建武三十年,54年,~光武帝亲自来济南视察~看到济南经济繁荣~又把平原郡的祝阿、章丘等六县增封给济南国。元和二年,85年,~汉章帝巡狩泰山时~又曾视察济南。汉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六月~封刘显,前 济南王刘错之子,为济南王。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五月~济南王刘广薨~因无子嗣~国除。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封河间王刘利之子刘康为济南王~这个刘康与光武帝时的刘康重名~但不是一个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风卷齐鲁大地~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而于光和末年,184年,任济南相国~曹操就以济南为重要据点~击败青州的黄巾军~他收编降卒三十万人~选拔精锐~号称“青州兵”~青州兵是曹操的起家部队。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东征乌桓~济南的农民起义军再度兴起。十月~“黄巾军”一度攻进济南~杀了济南王刘斌,上斌下贝,。而后济南国废~又改为济南郡~郡治仍在东平陵~属青州郡。 三是没有讲清东平陵城的毁城和西迁原因。 东汉灵帝封刘康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危机四伏~曾大修济南城墙。但坚固的城墙不但挡不住愤怒的义军~反而遭到了义军疯狂的洗劫。济南被屠城~可能很惨~佐证有二:一是当地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说平陵城里面鬼狐成群~结婚的大姑娘如果走城里~就会遭到狐仙的暗算~所以~至今结婚的队伍即使走城里是近路~也都躲着城里走城外~这是杀人太多的歪曲反映。二是自这次屠城以后~平陵城一蹶不振。至晋永嘉年间~只在此设县~而把济南府治移到历城。城市的迁移一般是两种原因~一是人为的原因~在中国主要是屠城后~向临近地方迁移~这是济南 从东平陵迁到历下的一个原因。二是地理环境的变化。东平陵城西原曾有河~随着济水的断流~大概城西的河也断流~水源的不足也给东平陵内的人民带来了不便。济水的变化使历下的水位有所降低~原本沼泽的地区在减少~这给在历下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方便~这也是济南从东平陵迁到历下的原因之一。至今东平陵城地下水位很深~而四周有南洼、北洼、东洼几个村~洼就是水洼~说明在东平陵繁荣之时水位还是适宜的。 县志上对于东平陵城的兴废没有专门的记载~在于过去没有用历史文献、地理资料和民俗文献进行认真的梳理~到现在经过研究基本梳理清楚了~县志就可以讲清了。我们讲了这些~无非要说明一点~地方志编写离不开历史文献~下面~我们重点讲述历史文献知识 二、历史文献知识概述 ,一,历史文献定义 1、文献 文是典籍~献是贤人~实指贤人的言论。这是自古以来的说法~文献一词最早在•论语〃八佾?中出现。•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这是说:夏朝的文化可以整理~但是杞国没有文化继承~其历史就难以考证了~殷商的利益可以整理出来~但宋国的历史就难以考证了。原因就是文化没 有继承下来~文献不足的缘故。所以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这里的“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这也符合古代的习惯~古代的史官分为左右~分别负责记言和记事~于是这样形成了文献~就包括事与言两大类别。而文献就涵盖言与事两大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与献的外延也在扩大~大致说来~文指知识记录的符号~包括文字、图画、符号、音像等~献指知识记录依托的载体~包括图书、文物、胶片、胶卷、录音带、录象带、影片、磁带、电脑装臵等。总之~文献就是:“一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史实和经验~通过某种载体表现的文字资料、图物资料、音像资料等~均为文献。”在这个定义中~一切图书、期刊、报刊、图画、谱表、有历史价值的符号、文物以及各种视听资料~如胶片、胶卷、录音带、录象带、幻灯片、影片、磁 中华带等~他们都是人类知识的记录~都是文献。1984年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文献著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在这一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知识”是文献的核心内容~“载体”是知识赖以保存的物质外壳~即可供记录知识的某些人工固态附着物。也就是说~除书籍、期刊等出版物外~凡载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乃至缩微胶片、视盘、声像资料等等~皆属文献的范畴。 2、历史文献 历史是一个时间概念~一切文献都是过去的知识的记录~从这个角度讲~过去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因此文献都可看作是历史文献。历史文献主要包括文献载体、文献类别、原始资料文献、文献检索等内容~当然要掌握历史文献~并能灵活利用历史文献来为地方志编写服务~除了以上知识以外~还需要懂得文献整理、文献考证、文献注释、古籍整理、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等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介绍这些知识了。为了更好的运用文献知识~今天除了讲历史文献的基本内容外~再讲一点目录学与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 ,二,历史文献的载体 以物质载体来分~分为八个门类~即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缣(jian)帛文献,以丝织品为记录载体,、抄本文献、雕刻印刷文献、活字印刷与现代印刷文献、现代技术载体文献,音像、微缩、机读文献,~其中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抄本文献、是印刷术通行前的文献形式~然后就逐渐过渡到抄本文献、雕刻印刷文献、活字印刷与现代印刷文献、现代技术载体文献时期。但八个门类虽然后者淘汰前者~但直到现代~八个门类或八种形式的文献载体一直存在。 1、甲骨文 以甲骨为载体的文献称甲骨文献。甲~指龟甲~包括腹甲、背甲~以腹甲为主,腹甲是龟贴地面爬行的那一面~因为平坦光滑~所以多在上刻文字。骨~指兽骨~包括牛骨、鹿骨、羊骨、猪骨、马骨等~而以牛骨为主~特别是水牛的肩胛骨。 甲骨文献记事简略~所用文字不多~最少的只有一个字~一般是一二十字~五十字以上的即少见~百字以上目前只发现一条~虽然这样~甲骨文献的内容还是十分丰富的。甲骨文献被发现前~人们对商代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模糊的。两干多年前的孔于对此就曾发过“文献不足”的感叹~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是唯一的一篇关于商代历史的比较完整的记载~全文除记有商朝五百多年史实外~还包括成汤建国前的商族史~其略可知~而且~•殷本纪?所载是否可信还有待证实~只是在甲骨文献发现之后~商代的历史才有了可靠的物证。甲骨文的发现使人们对殷商的历史认识比较清晰了。 甲骨文产生很早~但直到近代才为人所知。先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在翻地时经常发现甲骨~误认为是龙骨(古代地质时期各种骨椎动物骨骼的化石)~便将其卖给药店以作药用~因为药店不买有字的。当地农民又将有字“龙骨”卖给古董商~受到一些古物收藏家的注意~特别是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喜好金石~于文 字考订亦颇精~认定有字“龙骨”为有价值的古物~从1899年秋起~高价购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王氏为国殉难。王氏接触甲骨时间很短~不及深研~无任何成果传世~但他是甲骨价值的最早鉴定人。甲骨研究的创始者是刘鹗。刘在北京与王懿荣相识~在王死后的第二年(1901年)即着意收集。1902年刘鹗将王懿荣家千余片甲骨大部收买~1903年得友人罗振玉之助~选所藏甲骨拓印1058片影印出版~题名•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献的专书~对于甲骨文献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实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事。此后对甲骨的研究吸引了更多人的瞩目~成绩卓著者先是罗振玉、王国维~后有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先后印行了•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等专著~成为研究甲骨文献的必读之书。王国维于1917年发表的•殷先公先王考?~以实物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为信史~是第一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有了它~甲骨文献的史料价值得到学术界多数公认。郭沫若为了探求中国社会的起源~利用甲骨文献~从研究古文字人手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董作宾对甲骨文献的断代研究~论证出每一辞每一片甲骨所属王朝的绝对年代~更提高了甲骨文献的史料价值。罗、王、郭、董之后~研究甲骨的人越来越多~而今中甲骨学成为国际注目的独立学科。从1899年至今~百年间先后出土甲骨十五 万片以上~现我国大陆藏九万多~台湾、香港藏三万多~流散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西德、苏联、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朝鲜等二万多。1956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决定将国内现有的实物、著录、或拓片进行全面清理~出版•甲骨文合集?~1982年出齐。全书分装十三册~计5421页~收甲骨41956片~这是目前著录最多、影印最好的大型专著~堪称甲骨文献全面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小屯南地~编成•小屯南地甲骨?一书~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所收甲骨~除零星采集者外~都有明确完整的出土记录~科学价值甚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补编?~收录甲骨文1.35万余片。至此~研究者手中有•甲骨文合集?及•补编?~加上•小屯南地甲骨?等三书~甲骨文的原始材料大体齐备~人们已可以基本了解到已知商代甲骨的全貌而无需他求。 2、金石文献 以金石为载体的文献称金石文献~也就是铸刻在金石上的铭文。金指青铜器~石指石料~包括石片、玉片、石鼓、石碑、摩崖等。金石的共同特点是坚固耐久~用作记事的物质材料~能保持永远。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石料的铭文上又称石文~石文有毛笔写的~而更多的则是镌,juan,刻而成~因又统称石刻。 我国早在夏代~已开始使用青铜器。夏代的都没有铭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最早见于商代。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制造的重要发展时期~器种较多~但铭文字数不多~最少的仅两三字~现存商器中铭文最多的~亦不超过5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西周是我国青铜器制造的繁荣时期~突出特点是铭文篇幅一般较长~内容也丰富~藏在台湾的“毛公鼎”~铭文497字~比•尚书?中144字的•汤誓?几乎多三倍。在宋以前~人们对它的研究知识和石刻羼,chan,杂在一起~统称金石学。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20册~该书收集国内外所藏青铜器该书是集殷周金文之大成的专著。 在学术论著中~往往金石并举~说明石刻记事~起源很早。二、三十年代殷虚发掘~与甲骨出土的同时~发现了刻有文字的小件玉器、石器~确证金石记事大体同步~至迟在商代已经有了。 唐初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峙原出土的十个石鼓~上刻文字~是现存实物中最早发现的石刻。1965年又在山西侯马发现五千余件玉片、石片~被称为“侯马盟书”~侯马盟书记载了三家分晋时的情况~是研究东周盟誓制度及阶级关系的重要资料。秦始皇统一全国~为炫耀功德~先后在各地刻石凡八次~汉代以后~刻石尤为盛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以碑碣墓志最具史料价值。到了汉代~因为今文经和古文经两大学派争经学领导权~两大学派所持有的经书版本不一~内容不一~为了统一经典~结束这场争论~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蔡邕会同他人整理校订五经文字。完成之后~在太学之前立了一个碑林~共立石碑46块~刻着•尚书?、•周易?、•公羊传?、•礼记?、•论语?等五部经书的全部文字~是蔡邕等人所校订的儒家经典的定本。文字全是隶书,俗称八分书,~是蔡邕写的~写完再由石工镌刻而成~这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石碑立起之后~到太学门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络绎不绝。在最初的日子里~太学门前和附近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太学附近的街道经常被车马和人流堵塞得水泄不通~堪称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这个碑林以后逐渐被毁坏~完碑早已无存。宋代以后~常有残石出土~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八千多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蔡邕的笔迹~这也是历代碑文的开始。目前搜罗宏富的专集有•石刻史料丛书?,严耕望编~1967年台北县文印书馆影印本,、•石刻史料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编辑影印,、•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3、简牍文献 以竹木简牍为载体的文献称简牍文献。简~指竹简,牍~指木牍。统言之~指成为简。以时代分~有秦简、汉简等等。以出土地方言~有居延汉简、敦煌汉简等等。简牍文献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多数人认为起源于商代~与甲骨、金石文献同时。简牍在历史古籍中有记载~但记载的这些简 牍至今没有发现~但在近现代的考古中却发现了一些没有记载的简牍。自十九世纪末年以来~七八十年间~在我国西北和中原广大地区先后发现简牍三十七起~分属战国、秦、汉~以至于晋。比较有历史资料价值的有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155枚~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等。 4、缣帛文献 以丝织品为载体的文献称缣帛文献~简称帛书、缯(zeng)书、缣书~在古代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又叫缯。以丝织品作为文献载体的帛书~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通过史书考证~可以确定的是~至迟在春秋时期~缣帛已经用于书写。现存帛书~最早为战国时期遗物。有1942年在长沙一楚墓出土的一件帛书~及1949、1973年在长沙楚墓发现的两幅帛画。汉代缣帛文献主要有1908年斯坦因在敦煌得到的两件帛书和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26件帛书。帛书内容涉及汉初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技等方面~学术价值很高。 5、抄本文献 抄本文献按字面理解是指抄写的文献~简称抄本~又称写本~习惯上唐以前称写本~唐以后称抄本。古籍记载西汉已将纸用于书写~但至今所得实物最早是东汉时期的~唐以前古抄本~自本世纪以来~陆续有所发现~多为公文、私人信件、账簿等原始材料~典籍少见~较为重要的有:1942年 在新疆鄯善出土的晋写本•三国志•吴志?残卷、六十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晋写本•三国志?残卷~以及隋薛道衡•典言?、唐卜天寿抄•论语郑注?。现存唐以前抄本文献的大宗是敦煌文书和吐鲁番文书。 雕版通行以后~抄本文献仍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有二:雕版是手工操作~制版不易~没有相当的人力物力~难于成事~不是大量需要的典籍~一般不会轻易制版,我国学者向来有抄书的习惯~把抄书作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抄书还被认为是研究的基础~梁启超说:“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荀悦•汉纪?而后~又见之于宋袁枢之•通鉴纪事本末?。”,•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第126页~岳麓书社1985年版,。 宋、元抄本现存实物极少。宋人抄本有•大云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集?三卷~藏故宫博物院,近人傅增湘藏有•仙源类谱?。元代抄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盂颊妻管夫人手抄书•心经?~北京图书馆藏有宋陈与义撰•简斋诗外集?一卷,宋刘勋撰•水云村泥稿?十卷。明、清藏书家不少~抄书极多~难以备记~明•永乐大典?(已残)、清•四库全书?为现存规模最大的抄本,又1962年在福建发现的弹词长篇小说•榴花梦?~计360卷~为道光年间福建女作家李桂玉用毕生精力撰成~是现知我国篇幅最长的一部古典小说~极其珍贵。 6、雕版印刷文献 雕版印刷文献~以纸为载体~运用雕版技术印刷而成的书。雕版起源于石刻捶拓与图章捺印。我国雕版印刷术起于何时~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最早的说法谓起于汉代~晚者认为起于五代。从现存文献可以考知~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初~至五代冯瀛王,即冯道,始印五经~到了宋代得以广泛传播。总之~从现存文献可以考知~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初~成熟于五代~繁荣于宋~极于明至清中叶~迄清末而衰~历时一千余年。 两宋是我国古代图书史上的辉煌时期~雕版印刷在两宋出现了黄金时代。两宋尽管是我国雕版史上的黄金时代~但流传至今的宋版书并不多~所以传世宋本~皆被视为稀世之宝。明代遗留下来的雕版文献~多用竹纸、绵纸,一种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韧~纤维细长如绵~故称,印刻。明官刻本流传最多的是内府司礼监所设经厂印刻的书~称经厂本。其特点是版框宽大~行格疏朗~字大如钱~看起来悦目醒神~纸、墨工料都选上等。其缺点是校勘不精~脱漏讹误甚多。清代的官府刻本~有武英殿本和扬州诗局本~二者所刻之书~无不尽善尽美~为清代刻书树立了楷模。从宋带开始~雕版本就有官、私两种版本~清代私家课本~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著名文人所刻写自己的著作和前贤诗文~这类书是刻本中的精品~世称“精刻本”。另一类则是考据、辑佚、校勘学兴起之后~藏书家和校勘学家辑刻的丛 书、逸书和影摹付印的旧版书。清代善本较多~若加分类~可分为禁毁善本、殿版善本、校勘善本、丛书善本、地方志善本、清代文集的稀见本、家刻善本、翻宋元旧本等八类。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近年来把善本分成了九类:一是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散叶?二是明代刻、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散叶? 但版印模糊~流传较多者不收。三是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四是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五是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是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七是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八是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九是印谱明代的全收~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qian,印本,有签名与印章者,~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的收~一般不收。 7、活字印刷文献 印刷文献起源于活字的发明~活字的最早发明者~是宋代浙江杭州雕版店的一位叫毕升的工人~他在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就发明了活字~比欧美早了约四百年。 毕升的发明~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着完全的记载。毕升的活字以胶泥为材料~称为泥活字~泥活字易残损~到了元代~王祯在元成宗大德元年至二年,1297—1298,~创制了一套有三万余枚的木活字~并写有•造活字印书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文献。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刻成一套收二十五万多枚的枣木活字~改称活字版为聚珍版。现代活字印刷用金属活字和机器生产~是西方科技发明的产物。 当然由于印刷方法的不同~印刷品也有凹版印刷品、凸版印刷品、平版印刷品、丝网印刷品等不同物品。不再详述。 8、现代技术载体文献 以现代技术为载体~指的是以现代技术装备为载体。现代技术记录、存储文献的装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视听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其文献的形式则为音像文献、缩微文献和机读文献。 音像文献:运用现代声像技术将声音和图像直接记录在某中载体上~并能使之再现以达到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新型文献~也称之为视听资料。比如唱片、录音带、幻灯片、录像片、电影片、电视片等。 微缩文献:她采用照相的方法~利用透镜成像原理~用具有光化作用的感光胶卷、胶片作为载体~把文献资料的影像缩小记录下来的一种文献形式。缩微文献体积下~重量轻~存储密度大~可以长期保存~适用于自动化检索~但必须借助于缩微阅读机。 机读文献:机读文献是指电子计算机,电脑,可以阅读的文献资料~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等温线形式。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资料变成数字语言和机器语言~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去~存储在载体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的输出器将存储的文献信息打印出来~打印的结果可以直接阅读~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装臵在屏幕上阅读。常见的机读文献存储载体有磁带、磁盘和光学录像盘三种。 ,三,历史典籍类别 历史文献可以按不同标准予以分类。从物质技术形态表现形式分类~即从载体与印刷技术分类~已详第一章。从产生的时间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古代文献、近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具体到每一段~还可以划分出某某朝文献或某某期文献。从产生或内容涉及的地域看~可以区分为本国文献和外国文献~具体到不同国度~又可划出全国文献或地方文献。从记录的文字来区分~可以分为汉语文献~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文献。从文献记载的社会内容区分~可以分为文学、史学、哲学等等门类的文献~具体到学科内部~又可按内容或 编纂体例区分为若干类别的文献。从文献价值的高低宋区分~可以分为基本文献和一般文献。从文献取材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等。不同的分类方法~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文献的产生、发展及其特性。人类社会活动五彩缤纷~生活是七色阳光~文献记录丰富多彩~内容和形式都极其复杂~所以有各种不同侧面的分类来揭示它的内容。 1、四部典籍文献 古代典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本书据此作简括介绍。 ,1,经部典籍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的经学。儒家经学的基本典籍就是十三经。十三经按典籍内容分~可归入文、史、哲三类。•诗经?是文学总集,•春秋?、•左传?是系统的编年史~•尚书?是档案汇编~•仪礼?、•周礼?述典章制度~这五种可入史部,•易经?、•礼记?、•论语?、•孟子?、•孝经?等五种言性理~可入子部,•尔雅?是百科词典。在十三经中~孔子的•春秋?与三传紧密相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我们总结十三经就是三礼、三传、诗、书、易、春秋、•论语?、•孟子?、•孝经?等伞三部书。 •周易? 即•易经?~简称•易?~本是卜筮的书~ 列为儒家经典以后~成为讲哲理的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在汉代被列为六经之首~其虽为卜筮之书~却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尚书? 即•书经?~简称•书?~汉人以其古远而称•尚书?。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史料汇编~也是先秦的一部政治论文集。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凡305篇~古称•诗三百?~简称•诗?。•诗三百?经过孔子整理作为教本~战国时期成为儒家六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作品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赋为直接铺陈~比为譬喻比拟~兴为他物衬托起喻。诗句多为四字一句~隔句押韵。 •周礼? 是一部记载西周政治制度的书~原名•周官?~汉武帝时所出古文经~王莽时刘歆臵博士~并改称•周礼?。•周礼?所记大部分为西周旧制~同时也增入了作者自己的政治思想。全书六篇~按田、低、春、夏、秋、冬六官分述~冬官全亡~汉儒以•考工记?补之。•周礼?保存了大量的古史资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仪礼? 东周以前的古礼仪汇编。共17篇~是孔子纂辑用以教授弟子的一门重要课程~儒家六经之一。 “礼”和“仪”有区别~“礼”是规则~“仪”是姿态仪容。•仪礼?是记载古代贵族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各 项生活的具体仪节~不讲礼的意义。 •礼记? 西汉礼学家戴胜选编秦汉间孔门后学解经文字的一部礼学资料书~又称•小戴礼记?~凡49篇。东汉郑玄作注~唐立为经。•礼记?内容丰富而庞杂~有的专记某项礼节~有的着重记载孔子的言论。其中的•大学?、•中庸?为宋朱熹抽出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现代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礼记?是一部必读书。 •左传? 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故称•左氏传?~省称•左传?。•左传?释经~突破了章句训诂的范围~广泛取材~补充了历史事实~使•春秋?成为可读之书。•左传?叙事完整~注意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历史要素~又以“君子曰”发议论~创立了史论。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公羊传? 解•春秋?微言大义的传。书成于汉景帝时~单行。•公羊传?用问答体逐层逐字解释•春秋?经文之书法议例~主旨有两个方面~一为大义~诛乱臣贼子~宣扬德义。一为微言~为后王立法~宣扬大一统。解释文字冗长空洞~不详史事~未必合乎•春秋?本旨。公羊学对中国政治史、学术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谷梁传? 解•春秋?大义为主的传~诛乱臣贼子以戒后世。战国时人谷梁赤口授相传~书成于汉景帝时~稍晚 于•公羊传?单行。•谷梁传?解经体式与•公羊传?同出一源~然其只释大义~不释微言。•谷梁传?行文清新婉约~说理透彻~文章优于•公羊传?~逊于•左传?~影响远不及公羊、左氏二传。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少数弟子言行的书~十之八九为孔子语录~成书于战国时期。全书只有12000多字~分为20篇~486章。•论语?不仅是研究孔子、孔门弟子和早期儒家思想最直接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 •孝经? 儒家专讲孝道的典籍~全书仅1799字。•孝经?在西汉文帝时列于学官~东汉时列为“经”。 •尔雅? 中国古代第一部以释义为主的辞典~唐代正式列入经类。•尔雅?保存了大量汉代以前的语汇、事物~对研究古文献、古汉语~以及古代社会有很大帮助。 •孟子?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记述孟轲言行或与时人、弟子互相问答的书~共7篇~主要内容是孟子语录。全书261章~以阐发仁政、性善为主旨。•孟子?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影响不亚于•论语?~在今天仍是一部有较大价值的古典著作。 ,2,史部典籍文献 共有十个类别。 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类似流水账或日记~是我国上 古记载历史事实普遍采用的一种体裁~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此后就是•竹书纪年?~从夏、商、周到战国时期的史书~但是该书不久失佚~到了西晋咸宁五年,279,汲郡一个古墓被盗~出土了竹简数十车~考证该墓是战国魏襄王的墓~,魏襄王公元318——前296年在位,~该书是魏国官修史书,后经多人整理~成为今日见到的第二部编年体史书。最出名的编年体史书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多处加了“臣光曰”~这是司马光对历史事实的评论~这与以前的编年体史书是不一样~臣光曰就是司马光说~谈的他的看法与思想。•资治通鉴?294卷~近400万字~很难读完~就出现了改编删减的著作~第一个改编删减•资治通鉴?的是南宋的朱熹~他将294卷的•资治通鉴?改编成了59卷~仍然是编年纪事~但在前面立个纲~后面立个目~纲是历史事实的提纲~目是重要历史事实的详细叙述~这样一改编~政治目的更明确~于是被统治者重视起来~成为当时士人学习或者科举制度的重要学习内容~故朱熹改编的•资治通鉴?被称为•纲鉴?。 纪传体 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事为中心~以本纪、列传为主体~并附之以表、书、世家来组成~本纪纪皇帝~实际是皇帝那一朝的大事记~列传纪名臣事迹~世家确是司马迁的发明~世家~指世世有禄秩 家也。先秦与两汉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些人既不是帝王~也不是大臣~如春秋比较有影响的王国~就列到世家中去写~但是他将孔子、陈胜、留侯张良、肖相国也列入世家~可见他认为这四人成绩堪比素王~即无王之名而有王之实者。表即表格~一目了然~书以记专门事项~如平准、河渠、货殖等~故汉书以后改称志。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个人所修~但起到了史书的典范作用~于是历代王朝就以此为蓝本一朝写一本此体例的史书~从写•史记?的西汉到清朝共写了二十六部~这些被称为正史~过去常说二十四史~是清朝末年人说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新元史?和•清史稿?。二十六史好记~就是按照朝代数就可以~即史记两汉书~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元、宋元明清四句话。细解,史记两汉书即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两晋南北朝~即~•三国志?、•晋书?、宋、齐、梁、陈、魏、北齐、北周皆称书~北史、南史才称史,隋唐五代辽、金、元~一朝一部史书~但宋人欧阳修嫌唐史、五代史写的太繁~重作唐和五代史~出现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元明清四朝个一部~但民国时候山东人柯绍愍重修元史 ~称新元史~清史一直称稿。 本末体史书 第一部被公认的本末体是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缘由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编年体史书 有一个缺点~就是编年体史书就如流水账~就如日记~但一天发生的事很多~而一件事可能经历好几年~循着编年体史书去看某件事~就被割的零碎了~看了尾就忘了头~忘了中间的事情~于是~袁枢就按照事件从•资治通鉴?摘抄资料~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这就是事件的本末~因为是从•资治通鉴?中摘抄出来的~所以就称作•通鉴纪事本末?~这就是抄书抄出来的创新和学问家~自此以后~中国历史著作中~只要出现一本•通鉴?著作~随后就出现一本本末本著作。如有•明通鉴?~也就有•明史纪事本末?。对于以前的史书也增加了本末之作~如•左传纪事本末?等。 典志类政书类文献 政书即典志体史籍~它以事类为中心~爱护找时间先后顺序编次~记载历代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典章制度的史体的典籍。共有十通。最先产生的唐代人杜佑的•通典?~然后是南宋人郑憔编•通志?、宋末元初人马端临编•文献通考?~该三书称之为三通~三通之后~到了清朝官府组织人力编修了接续三通但制度到明末的续三通~称为•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编写了请代的三通四部~称之为•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和•清朝续文献通考?。这些三通都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变化~如杜佑的•通典。就八个门来~•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 •州郡?、•边防?八门。 在杜佑编辑•通典?之后~唐玄宗时要修典章制度~就亲自挂帅官修~按照•周礼?上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方面撰写了典章制度~署名上写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到了唐德宗时代~有一个京城的参军苏冕~参军是一个参谋军事的小官~他以•唐六典?、•大唐开元礼?为蓝本~编撰了一本书~名曰•会典?编写了从唐高宗到唐代宗九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刑法、职官、天文、地理、文化等严格典章~全书40卷~于是到了五代是状元名臣王溥就以苏冕的†会要‡体例为本~编写了•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自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会要体~共有20部会要。 政书类书籍是专门叙述某中典章制度或礼制的书~起源不应是三通~而应是三礼~于是按照这个分类还有一批这样的书~如•历代职官表?等等~太复杂凌乱~不在详述。 别史、杂史 未列入编年体、纪传体、政书体、本末体史书的历史书就以别史、杂史称之~一般不入纪传体的史书多称别史~如•大金国志?、•契丹国志?等等~杂史如•战国策?、•国语?、•吴越春秋?、•贞观政要?等~书 籍很多~不一一列举 地理、方志文献 中国重视地理文献的整理~按照沿革地理、历史地图、游记行记来看: 沿革地理:最早的地理著作是•周礼〃职方?和•山海经?~历代都有许多有价值的地理著作~我们不一一列举~只开列几部书~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顾祖禹的•肇域志?。 历史地图:举几例~世界上第一部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历史地 图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图集4号隔油池图集04s519砖砌隔油池图集城市道路护坡图集02s515排水检查井 是裴秀的•禹贡地域图?~然后是宋人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元代人朱思本的•舆地图?和罗洪先的•广舆图?~康熙末年绘制了•皇览舆全图?新中国先后有顾颉刚等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册~后经谭其骧先生完成了八册。 游记、行记:最出名的游记是明代的•徐霞客游记?~最著名的行记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方志文献,不列举了 传记、学案、笔记文献 传记:司马迁•史记?开传记之先~写了七十列传~最早的单行本的传记是刘向的•列女传?~比较出名的历史传记有西晋•高士传?、南宋朱熹的•名臣言行录?、清人阮元的•畴人传?。 学案,著名的有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等。 笔记:著名的有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南朝刘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zu,?、王定保的•唐摭,zhi,言?、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困学纪闻?、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士祯的•池北偶谈?、洪迈•容斋随笔?等等 史论、史评、史考文献 史论:西汉初年陆贾作•新语?、贾谊作•国秦论?是最早的史论~司马迁作•史记?中有“太史公曰”~这是史论之比较早者~以后历代都有~比较出名的如刘知几的•史通?明代李贽的•焚书?、•藏书?、•史纲评要?、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章学城的•文史通义?等。 史评:•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仲长统的•昌言?、王充的•论衡?、晋人何琦的•论三国志?、、南朝梁的刘勰•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 史考: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就对史事进行考证~写成了•资治通鉴考异?30卷~还有一些注释行的考证~中国史书几乎都有注释性的考证~最著名的是裴松之注•三国志?、颜师古的•汉书?注、李贤的•后汉书?注、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等。还有史考专著~比较著名的有三国蜀谯周的•古史考?、王应麟的•汉制考?、•汉书〃艺文志考证?、•通鉴地理考?、•通鉴地理通释?、王世贞的 •史乘考证?、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等~特别是乾嘉学派考证更厉害~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被誉为清代三大史学考证名著~后来又出现了•古史辩?派。 近现新型史学论著文献 通史派、断代史、专门史、民族史、人物传记。 考古与文物研究文献 旧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这样的文献~如李济和裴文中就有一些这样的著作~新中国更多。不列举了。 ,3,子部典籍文献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儒家类子书除了•论语?、•孟子?、•荀子?以外~还有历代研究发展儒家思想的著作~如宋明理学家朱熹、张 载的著作等都在儒家类子书中。我们现在把墨家单独列一类~•四库全书?把它放到了杂家 ,4,集部典籍文献 •隋书经籍志?集部分三类:楚辞、别集、总集,•四库全书总目?又增诗文评、词曲二类作品~共分五类。 楚辞:实质是一部战国后期以屈原作品为主的楚国文学总集~包括屈原、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以屈原作品最著名。•楚辞?最好的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十七卷。 别集:别集是指一人的诗文集~起于汉魏。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文集。这类文集举不胜举~时代愈后愈多~明清时代有四、五千种。 总集:总集是汇录多人的诗文作品。现存总集以梁萧统的•文选?为最早。上古诗文总集有两个著名的辑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清严可均辑,和•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54卷~近人丁福保辑,。总集一代诗文有•全唐文?、•全唐诗?。 集部文献的史料价值:它是第一手的直接资料。有些断代史与专题的研究~文集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别集可为历史研究取证。别集中的诗赋词曲也不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从而具有史料价值。历代总集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可用以补史、证史之助。还有许多总集可为辑佚 的渊薮。还有的总集~可做工具书只用。至于大批记录地方文献的总集~为稽考和翻检地方文献提供了不少便利。 ,四,古今原始资料文献 1、起居注与实录 专门记录皇帝言行者为起居注~如某月某日皇帝吃什么饭~在哪个房间睡觉等等,根据起居注编纂的资料长编就称实录。 2、诏令奏议 比较著名的有•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两汉诏令?、•历代名趁臣奏议?等 3、古文书 比较著名的有•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 4、档案 比较出名的有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现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档案?。还有一些地方档案~如西藏历史档案、孔子档案~还有大量的现代档案。 5、调查报告 6、现当代传记、回忆录 如•我的前半生?、中国以及各地的文史资料和回忆录。 7、年鉴、手册 如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文化产业年鉴、手册如•万事不求人?、•人民手册?、•中学历史教师手册?等等 8、报刊资料与文摘 ,五,类书 按照一定意图~荟萃成言~编次故实~兼收众书~按一定部类编排~以便于寻检的书~就是类书。其性质与辞典、百科全书类似。类书之源应始于•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以后历代也有些类书~但出名的类书主要是: 1、唐朝虞世南的•北堂书钞?~ 2、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 3、唐代徐坚的•初学记? 4、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览?、 5、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 6、宋代王钦若、杨亿的•册府元龟? 7、宋代孙逢吉的•职官分纪? 8、宋代祝穆撰写的•古今事文类聚?60卷~元人富大用撰写了又51卷~元人祝渊又补遗集15卷~是三人前后几十年完成的一部类书 9、宋人王应麟的•玉海? 、明朝人解缙、姚广孝监修的•永乐大典?、 10 11、清人张廷玉奉命编写的•骈字类编?~ 12、清代人陈梦雷、蒋廷锡主持编写的•古今图书集 成? ,六,总集 汇总众家作品而成的文集称为总集~最早的总集是 •楚辞?。重要的总集有: 1、南朝梁昭明太子编的•昭明文选? 2、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集。 3、唐代的•翰林学士集? 4、近人王重民辑的•敦煌曲子词集? 5、宋人编辑的•文苑英华? 6、宋人姚铉编的~唐文粹? 7、宋人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 8、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9、宋人吕祖谦编的•宋文鉴? 10、宋人刘克庄秒年写的•千家诗? 11、金人元好问编写的•中州集? 12、明人茅坤编写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13、明人张溥编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14、明人陈子龙编的•明经世文编? 15、明人黄宗羲编的•明文海? 16、清人吕留良编的•宋诗钞? 17、清吴乘权、吴大职编的•古文观止? 18、清陈元龙狴犴的•历代赋汇? 19、清彭定求、曹寅编的•全唐诗? 20、清严可均辑录的•全上古三带秦汉三国六朝文?…… (七)丛书 按照一定目的~汇编二种以上~某一方面性质性同的古籍~合成一帙,zhi,,并冠以总名~即为丛书。丛书起源于南朝~丛书名称始见于唐。举几部出名的丛书。 1、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的•儒学警悟? 2、宋人左圭的•百川学海? 3、明人胡文焕的•格致丛书? 4、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 5、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6、清人阮元的•皇清经解? 7、清人王先谦的•皇清经解续编? 8、近代人张元济的•四部丛刊? 9、近代编辑的•四部备要? 10、近代人王云五、张元济编辑的•丛书集成初编? 三、如何运用历史文献 ,一,目录学常识 1、目录 目录即图书目录~即叙述成书经过、校勘情况~评价作者和书籍内容~目录学创始于汉代的刘向、刘歆斧子俩。 2、重要的目录学文献 ,1,刘向•别录? ,2,刘歆•七略?] ,3,班故•汉树〃艺文志? ,4,唐魏征•隋书〃经籍志? ,5,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6,宋人郑樵•通志〃校雠考? ,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8,清人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9,清人章学诚•校雠通义? ,10,清人张之洞•书目问答? (二)文献检索常识 狭义的信息检索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1、传统的方法 ,1,查找书目 这里的书目包括目录、索引、文摘 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图书或论文发表刊物、发表时间的出版物~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检索工具。除了上介绍的一些目录学的书以外~近年来还有如•八十年史学著作目录?、•中国哲学史论文素引?等等 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 充解释~简明、确切在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汇集大量文献的文摘~并配上相应的文献题录~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称为文摘型检索工具~简称为文摘。 ,2,百科全书 它是参考工具书之王。它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工具书~是知识的总汇。它是对人类已有知识进行汇集、浓缩并使其条理化的产物。百科全书一般按条目,词条,字顺编排~另附有相应的索引~可供迅速查检。 ,3,年鉴 年鉴是按年度系统汇集一定范围内的重大事件、新进展、新知识和新资料~供读者查阅的工具书。它按年度连续出版~所收内容一般以当年为限。它可用来查阅特定领域在当年发生的事件、进展、成果、活动、会议、人物、机构、统计资料、重要文件或文献等方面的信息。 ,4,手册、名录 手册~是汇集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信息及有关专业知识的工具书。 名录~是提供有关专名,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的简明信息的工具书。 ,5,字典、词典 词典,字典, 词典是最常用的一类工具书。分为语 言性词典,字典,和知识性词典。 ,6,表谱、图录 表谱~采用图表、谱系形式编写的工具书~大多按时间顺序编排。主要用于查检时间、历史事件、人物信息等。 图录,包括地图和图录两类。 ,7,类书、政书 2、现代检索手段 ,1,期刊网 ,2,百度网、国学网 ,3,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 举几个常用的网: 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 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 CALIS外文期刊网 山东地方文献大典 总之~我们今天讲了那么些文献知识~就是为了两点~一是地方志编纂离不开历史文献~历史文献知识犹如大海~要用好历史文献~关键在懂的目录学~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技能。
本文档为【[精品文档]历史文献与地方志编纂党明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6
浏览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