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举报
开通vip

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刘铁芳著 刘铁芳:探寻学校教育的灵魂 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在湘江边散步,看到旭日一点点从东方升起,连同对岸的高楼,映照在江水之中,山水洲城连接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随手拍成一张照片,就很动人。 遇到天气不好,看不见太阳,同样的场景却变得索然无味。眼前的事物只是散乱地凑合在个人的视线里。我突然明白,正是早晨的阳光赋予山水洲城的组合以灵魂,让阳光掩映中的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古老的大地显现出生的力量。如果说我们视线中的诸种事物是构成一幅图画的构件,也即质料,那么,旭日就是使得这幅画显现出意义的形式所...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刘铁芳著 刘铁芳:探寻学校教育的灵魂 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在湘江边散步,看到旭日一点点从东方升起,连同对岸的高楼,映照在江水之中,山水洲城连接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随手拍成一张照片,就很动人。 遇到天气不好,看不见太阳,同样的场景却变得索然无味。眼前的事物只是散乱地凑合在个人的视线里。我突然明白,正是早晨的阳光赋予山水洲城的组合以灵魂,让阳光掩映中的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古老的大地显现出生的力量。如果说我们视线中的诸种事物是构成一幅图画的构件,也即质料,那么,旭日就是使得这幅画显现出意义的形式所在。 其实,人的成长也一样,肉身以及基于肉身的行动,乃是人生的质料。但人之为人不止于此,人不止是行走的肉身,人还追求生命的意义。人不仅追求活着,而且追求更好地活着。求得更好的生活、更有意义的生活,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正是对更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的欲求,让行走的肉身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从而引导个体精神生命的生长、生成。人作为行走的肉身的成长过程,乃是动物性的,是基于本能的生长;人作为欲求更高、更美好生活的生命存在,则是人化的过程,是人性因为美好事物的浸润而得以濡化的过程,是基于教育的引领。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激发个体对美善事物的欲求来促成个体生命的自我生长与生成的。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不管人的生命多么复杂,其灵魂就在于对更高、更好生活的欲求。人的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管教育如何复杂,其灵魂就在于激活个体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以此来激励个体生命不断地自我生长与生成。在这个意义上,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个体生命的自我成长。 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我们最本源的感受是什么?就是生命感,是活生生的生命感,是对年轻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欲求与状态的感受。失去了生命的生长感,我们眼中的学校、课堂,就不过是暮气沉沉。优良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让个体找到生命的生长与生成感。没有生命的生长与生成渗透其中,学校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实践。这里的关键点就是两个:其一,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任何教育都需要回到个体,回到个体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每个人成长中的问题终究只能由自己解决,不能包办代替,任何教育最终都只能是自我教育;其二,个体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的关键在于个体的心灵,在于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正是个体内心之中萌发出来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力量,引领个体自我成长的方向。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教育如不能激发个体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则教育必然走向被动灌输,就不可能有健全自我的生长、生成。自我成长的根本在于心灵,在于个体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欲求,由此而构成个体成长的方向与动力。缺乏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个体内心缺少了光亮,个体发展就是盲目的,无法聚集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人性之湍流找不到合理的方向,个体就只能作为智能性的动物横向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而不足以作为自主而完整的人成全其积极向上的人性。 人类发展历经茹毛饮血,是什么照亮了人类漫漫长夜,进而显现文明的曙光?什么是支撑人类文明之光愈益壮大的内在动力?那照亮人类的夜空的,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一种文化,是否有高下之别,关键在于其中所隐含的对美善事物的追求。文化的高下,不在其外在的形式,而在其内涵,在其内在对美善事物追求的程度。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种文化,只要其灵魂在激励人们对美善事物的欲求,这种文化就是有高度的,合乎人性的。 个体发展同样经历懵懂无知的婴幼儿时代,是什么照亮了个体的心智,让个体一点点走出蒙昧无知?那点燃个体蒙昧的,正是个体内心之中对真、善、美等美好事物的渴望。个体生命的高度,并不在于其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其内心欲求真、善、美的程度,在于其在何种程度上追求和实践着真、善、美的生命理想。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文化化的过程。那些从未为美好事物所浸润的心灵,那些从来没有被人类优美的文化所浸润、打动的人,他们的灵魂之中从来就没有被充分地激励出美好事物的火花,缺少了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他们的人生难免处于不安、迷茫、没有方向的状态之中,某一天走上不归路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当恶在某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当然需要谴责他的恶。但仅仅谴责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寻求预防、遏制恶的发生的力量,那就是如何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美善事物的种子。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今天的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培养有知识而无文化的人。这种说法当然有失偏颇,但其中确实折射出今日学校教育的某种困境,那就是我们在造就越来越多的知识丰富、智力优秀的年轻人之时,却并没有寄予他们以相应的文化影响。这其中隐含的问题至少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知识的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并不相同;知识的习得更多地关乎思维,文化影响的获致则关乎整个人的存在,首当其冲关乎人的心灵;知识更多地以一种显在的方式教学,文化的影响则更多地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浸润。文化究其实质而言乃是人的活法,也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中心是价值,人类优秀的文化之所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正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精神祈求,朝向文化的过程就是内心为美好事物所吸引、自觉浸润其中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的过程与文化的过程同构,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类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转化成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个体内心之中对美好事物的生动欲求。 学校教育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人类欲求美好事物的心灵不变,学校教育以唤起个体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变,优良的教育就是如何给予个体美好事物的经历。点燃人的内心,才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之所在。可能就是因为学校教育有形无形中的一个充满激励的行动(无形更加可贵,这意味着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已成为学校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唤起了某个学生内心的转变,从而唤起他整体生命姿态的转变,由此而获得个体人生转变的契机。 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82岁的美国哈佛大学罗伊·格劳伯(R.J.Glauber)教授来到延安中学,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有学生提问,现在中国的实验室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得主?格劳伯回答说,决定一个实验室能不能出诺贝尔奖得主的关键不是设施的好坏,而是实验室的氛围。即使有最好的设备和设施,如果一个实验室总是急功近利,也肯定不会出现优秀的科学家和成果。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而不是“为了拿什么奖”。格劳伯在回答了学生们一个又一个问题后,微笑着说:“我觉得在今天到场的先生中,也许就有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科学需要你始终保持好奇和探索精神。至于得奖,一切会水到渠成。” 今日学校教育,有些就是一种“为了拿什么奖”的教育,师生为了外在的结果而疲于奔命,以至于忽视了过程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长盛不衰的应试教育,很少真正顾及孩子们的生命感受,这意味着这样的教育整体上是灌输的,不管教师课堂上是否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改变整体教育之灌输的特性。应试教育的关键词,依然是以分数为目标中心、以效率为过程中心而展开的。换言之,应试教育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从整体而言,就不是为着每个孩子来设计的,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一句无法落实的海市蜃楼而已。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数的孩子,也许在学业上升的阶梯上,一步步成功地走过来,但他们几乎都没有真正体验过学习与成长的快乐、读书带来的自我生命的充实与愉悦。他们有优良的学习成绩,却没有真正的学业,因为他们读十多年书,却没有找到读书的兴趣与乐趣所在。我们来看这样一则典型报道: 近年来,河北衡水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有数百人,被称为超级中学。衡水中学因此吸引了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衡水中学的秘诀就是把学生做题的潜力挖掘到极致,连学生等待打饭的时间都要被用于做题。河北省教育厅官员称,衡水中学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6月5日,临近中午,衡水中学高三430班,教室里偶有翻书声,学生们低头学习。教室墙上挂着红色条幅,“血狼精神,与我同在”,这是班级“信条”。后面墙的黑板上,写着“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几乎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现代翻版。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教育功利主义。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孩子们对学习的纯粹的兴趣,从而让这种兴趣能长久地保持,由此而转化成创造性的人生呢?当然,我们这里简单地指责衡水中学是不够的,或者说也是不公平的,他们只不过是整个应试教育整体中的一个极端写照而已。没有理想的教育可能是高效的,但必然是平庸的。斯特劳斯一语中的:“所谓平庸,就是缺乏美好事物的经历。” 好的学校教育,一定是当下就能感觉到好的教育,也就是个体能从中获得美好事物体验的教育。好的学校教育意味着唤起美好事物的欲求于当下,好的事物在当下,在此时此地,向着个体涌现,使得个体成为向着好的事物开启的存在,成为欲求着美好事物的存在。好的学校教育,让当下的孩子找到自我生命的尊严与作为儿童存在的幸福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就是凸显教育过程的生命性,强调在当下的教育中直接地促成个体尊严与幸福的达成。好的学校教育不仅直接地影响着当下,确切地说,还直接地构建着个体当下的美好生存,同时作为结果指向未来,指向个体完整人格的生成。换言之,好的学校教育总是意味着个体越来越多地欲求美好事物,从而以开放性的对美好事物的不断欲求引领着个体积极向上的人生。 既然如此,给予我们的孩子以美好事物的经历,难道不正是今日中国学校教育的灵魂与使命之所在? 有一支西方考察队在神秘的原始森林考察,请了当地的印第安人做向导。每次连续行进几天以后,这位印第安向导都会要求队伍停下来休息一天。他说:“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在古印第安,人们相信,灵魂是跟着人行走的。如若人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我们常常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从哪里出发,以及为什么出发。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留点空间,以溯本追源,不断地返回我们出发的地方。 让我们且行且思……
本文档为【什么是好的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7-2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