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举报
开通vip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必背16篇古文练习 1曹刿论战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曹guì(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bǐ( ) 小信未弗( ) 旗mǐ( ) ( 小惠未biàn( ) 视其zhã( ) 登shì( )而望之 彼jiã( )我yíng(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原名《 》,又称《 》,传说是 时期 所作。它是 史书,是一部 和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齐师伐我 衣食所安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小信...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必背16篇古文练习 1曹刿论战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曹guì(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bǐ( ) 小信未弗( ) 旗mǐ( ) ( 小惠未biàn( ) 视其zhã( ) 登shì( )而望之 彼jiã( )我yíng(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原名《 》,又称《 》,传说是 时期 所作。它是 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是一部 和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齐师伐我 衣食所安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小信未孚 弗敢加也 ((( 牺牲:(古) (今) 肉食者鄙 (((必以信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既克 ((( 彼竭我盈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 四、翻译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五、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 。 2、“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 。 3、与“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是 。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曹刿乃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险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思想境界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3、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读了本文,你感悟到做人和处事的什么道理, 4、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5、本文运用对比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zōu( )忌 yì( )丽 kuī( )镜 暮qǐn( ) 王之蔽( ) 期( )年 bàng( )讥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 》,它是一部 体 著作,也称《 》、 《 》、《短书》、《长书》、《修书》等。由西汉末年 编订成书,共 篇,反映了 战国时期 。全书共 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 。 写出本文一个成语是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 ((((期年之后 讽齐王纳谏 皆朝于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闻寡人之耳者 孰视之 窥镜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 四、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填空 1、邹忌从妻、妾、客对邹忌及徐公之美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3、从文章来看,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 4、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积极意义, 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 么条件, 6、请写出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至少三个。 3出 师 表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崩cú( ) 疲bì( ) zhì( )罚zāng( )否 忠jiàn( ) 倾fù( ) bì( )下 斟酌( ) ( ) 驽( )钝 rǎng( )除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出自《 》,作者 ,字 ,三国蜀汉、 、 。“表”是 (文体)。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驱驰 (((((攘除奸凶 布衣 不毛 ((((((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 以光先帝遗德 简拔以遗陛下 ((( 性行淑均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引喻失义 (((((临表涕零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 以彰其咎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 ((((( 若有作奸犯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崩殂 后值倾覆 夙夜忧叹 攘除奸凶 ((((( 察纳雅言 猥自枉屈 以咨诹善道((( 驽钝 由是感激 悉以咨之 ((((( 四、解释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通 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义: 五、写出本文成语至少四个 六、解释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4、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本布衣。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八、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2、《出师表》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陆游曾称它道:“ , 。” 3、“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 。 九、课文内容理解 1、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 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 ;? ;? 。 5、联系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4三 峡 一、生字难字 阙( ) 叠嶂( )( ) 属引凄异( ) 湍( ) ((((( 绝yǎn( ) 沿sù( ) 飞shù( ) xī( )月 xiāng( )陵 二、文学常识 1、《三峡》作者 ,字 , 范阳人,著名 , 。 2、本文选自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 , 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3、三峡, 、 和 的总称。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不见曦月 (((((5)良多趣味 (6)晴初霜旦 (7)略无阙处 ((( (8)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绝巘 ((( (10)素湍绿潭 (11)属引 ((((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3、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 么,请简略分析。 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5桃花源记 一、生字难字 俨( )然 qiān mî( )( ) 垂tiáo( ) 怡( )然 (( 造诣( ) 刘子jì( ) 遣人( ) 遂( ) ((( 二、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 ,陶渊明又名 ,字 ,浔(xún)阳柴桑人, (朝代)著名 。 2、记,是一种 ,即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可独立 成篇。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落英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要还家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问今是何世 此中人语云 (((扶向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 便((((既出 诣太守 遂迷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黄发垂髫 (((((( 四、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古 今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 今 (((( 古 今 3、无论魏晋 古 今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 今 ((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渔人甚异之。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2、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花源? ? 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 4、请写出本文成语至少4个。 5、根据对本文内容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6小石潭记 一、生字难字 悄怆( ) 佁然( ) 俶尔( ) 为嵁( ) 参差( )( ) 幽suì( ) (((((( huáng( )竹 清liâ( ) 下châ( ) 摇zhuì( ) xī( )忽 二、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选自 ,柳宗元,字 ,河东解县人,我国 代杰出的 和 ,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写出其余7位: 、 、 、 、 、 、 。 2、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 ,本文是其中第 篇,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 的感情。 3、“记”是古代的一种 ,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 、 、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蒙络摇缀(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斗折蛇行( ) ((((4)悄怆幽邃( ) (5)佁然不动( ) (6)俶尔远逝( ) ((((( (7)悄怆幽邃( ) (8)以其境过清( )( ) (9)水尤清冽( ) ((((((10)卷quán石底以出( ) (11)为坻( ) (12)翕忽( ) ( 四、翻译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 2、三、四段文字依次写出了 、 和潭中气氛。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5、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6、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览胜”和“抒怀”为尾词,写一组对偶句,要求不少于五言。 7岳阳楼记 一、写拼音填汉字 tãng( )子京 朝hūn( ) qiáng( )倾 jí( )摧 潇( )湘 (yín( )雨fēi fēi( ) 日星隐yào( ) hào( )千里 忧chán( )畏讥( ) 岸zhǐ( )汀( )兰 浩浩汤汤 ) (((((二、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 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 ”。 2、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 的语句是 , 。 3、文中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突出“忧”的语句): , 。 4、文中与《爱莲说》的结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境相同的是: , , 三、解释加点字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南极潇湘 ((((( 若夫霪雨霏霏 迁客骚人((((((((((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 ((((((郁郁青青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把酒临风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四、翻译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你知道哪些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至少写出两副来。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4、你知道哪些吟咏岳阳楼的著名诗篇,请至少写出两首来。 5、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和范仲淹有何不同, 8醉 翁 亭 记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生字注音 环chú 林hâ 水声chán 饮水zhã 醉 酒hān 林fēi 穴míng 野sù 宴hān 阴yì 繁yīn 觥筹( )( ) (( 颓( )然 伛偻( )( ) 崤( ) 弈( )者 ((((( 二、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晚年又号 ,是 代著名 家, 家,他主张 , ,大力提倡 成为北宋中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以“ ”字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 的情趣和 的政治理想,全文的主胃句是 。 三、解释加点字 ?蔚然 ?临于泉上 ?太守自谓 ?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瞑 ?负者 ?伛偻 ?野蔌 ?前陈 ?奕 ?觥筹 ?苍颜 ?颓然 ?阴翳 ?太守谓谁 四、句子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还以文者,太守也。 五、理解分析题 1、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每层分别用三个字归纳层意。 2、本文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心情,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俺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 的旷达胸襟。 3、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请用“乐”“醉”或“情”“景”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爱 莲 说 二、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是他死后的谥号,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著名 、 等。 2、说,是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跟 颇为相似。 三、加点字解释 ?蕃 ?李唐 ?染 ?妖 (((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亵玩 ?隐逸 ?君子 ?宜乎众矣 (( 四、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花之宫贵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理解分析题 1、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 。 2、文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话(中心主旨句) 。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 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 5、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花的名称 ?“国色天香”指 ?“寒秋三魂”指 ,它与 并称为“ ” ?“六月花神”指 6、作者为什么用浓墨描绘“莲”的形象, 7、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创一副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8 9、鲁迅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这首诗称哪一种花,你在学过的古诗中,找出几句来。 10记承天寺夜游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写汉字 水中xìng zǎo( )( )交横 怀民亦未寝( ) ( 二、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字 ,号 , (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后因与 政见不合,调任地方官,因诗文中“讥切时政”而入狱,是有名的“ ”的受害者。他的散文、诗、赋语言流畅、感情奔放,创立了 , ”之一。 是“ 2、《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者初冬月夜不眠,出户邀友赏月,表现了 。 3、文中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 。 三、解释加点字 念天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 欣然起行 庭下如枳水空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遂至承天寺寻张环民 盖竹柏影也 ((( 四、翻译 1、怎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环民。 2、庭下如枳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拓展延伸 1、你怎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闲人”有哪几层含义, 3、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4、文中描写月光动静结合,语言高度凝练,精炼得无以复加,写月光的句子是哪句,请分析你最欣赏的词的妙处, 12论语《十则》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诲( )女知之 ((((必有我师焉( ) 然后松柏之后凋( ) 见不贤而内自省( ) ((( 二、填空 1、孔子,名 ,字 。 末期著名的 、 、 , 学派的创始人。 2、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的记录,是 散文,共 篇。朱熹把它和 、 、 合为四书,同为封建社会文人学子的必读书。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四个: 、 、 、 。 4、原文填空: ?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 。 ?在孔子看来,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 , 。 , 。 ?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论述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取长和补短的句子是 , 。或 , 。 ?表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的句子是 , 。 三、解释加点字词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 是知也 (((((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君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日三省吾身 ((((( 温故而知新 传不习乎 然而知松柏后凋也 (((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不弘毅 其恕乎 (((( 有朋自远方来 可以为师矣 死而后已 (((( 四、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了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3马 说 一、注音写汉字 zhǐ( )辱 pián( )死 曹lì( ) 粟( ) 一石( ) ((二、填空 1、《马说》作者 ,字 ,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和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列 之中。本文用 的写法,表明作者见解。 2、说是 一类文章的总称。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本文的主旨句是 。 ,将人才比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做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用文中话回答):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虽 才美不外见 故虽有名马 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四、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五、拓展感悟 1、本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3、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举例。 5、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6、你认为成为千里马应具备哪些条件,在我们这个社会,要成为真正的千里马,还必须学会“推销自己”,你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如何来推销自己, 7、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 8、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14陋 室 铭 姓名 学号 一、注音写汉字 惟吾德xīn( ) tái( )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rú( ) 无案dú( )之劳形 西shǔ( ) 诸葛lú( ) 二、填空 、本文作者是 , 诗人,哲学家,字 。 1 2、铭,古代 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叫“铭”。文辞精练,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 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 。 4、文章的中心句是: 。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 7、反面虚写室中生活: 。 8、全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 四、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拓展理解感悟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 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 3、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美文,多用对偶句。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5、“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6、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居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给加点字注音 百里奚( ) 舜(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法家拂士( ) 二、填空 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 、 ,肯定人生来是善 的观点。 多;主张社会分工,但由此导出 2、宋朝朱熹把 、 、 、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书。 3、本文的成语是 。 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5、作者承上启下的结论是 。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 8、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 9、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了国家治乱,提出什么论断, 。 10、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 11、孟子有许多名言留传于世,请你写出相对完整的一句: 。 1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历经忧患成大器;下联: 。 上联: ,生于忧患;下联: ,死于安乐。 上联:生无情轻如鸿毛;下联: 。 三、解释加点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 ((((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入则无法家拂士 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动心忍性 ((( 四、翻译: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五、拓展感悟: 1、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2 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6 鱼,我所欲也 一、汉字写拼音 兼( ) 苟( ) 丧( ) 箪( ) 羹( ) 弗( ) 蹴( ) 屑( ) 二、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 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 ”,与孔子并称“ ”。 2、《孟子》主要是记述孟子到各国游说,以及同各种学派进行论辩的情况,阐发他的政治见解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部 散文,它以 方式,展开雄辩说理,辞锋犀利,富于哲理。 3、原文填空: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原因是 。 3)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4)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 5)结尾“此文谓失其本心”句照应开头哪句话, 6)写出本文中的两个成语: 7)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 观点。 三、解释加点的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故不为苟得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亦不可以己乎 呼尔而与之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四、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7、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参考答案:1、曹刿论战 一、刿 jiàn 鄙 fú 靡 徧 辙 轼 竭 盈 二、左传 左氏春秋 春秋左我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体 史学名著 文学名著 三、攻打 养 参与 个人专有 为人所信服 虚报 (古)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 用的祭品,(今)为正义事业流血献身 目光短浅 实情 赐福、保佑 案件 尽力做 好分内的事 击鼓 已经 充满 埋伏 倒下 四、1、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4、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 、有权位的上层人物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5 五、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六、1、略写战斗的状况(第二部分)。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表现他政治上远见卓识、军事上卓越才能。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学生要心中有祖国,用知识武装自己,培养自己建设祖国的意识和本领,时刻准备着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事情才能成功。 4、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宫事上的无知。但他在 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5、本文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多次对比,借助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邹 昳 窥 寝 bì jī 谤 二、战国策?齐策 国别 历史 国策 事语 刘向 33 策士谋臣的一言论和谋略 12 历史散文 门庭若市 三、长,指身高 穿戴 第二天 满 讽谏 接受 都 认为„„美 偏爱 因蒙蔽而不明/受蒙蔽 使„„听到 通“熟”,仔细地 照 过错 间或,偶然 四、1、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2、城北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3、命令刚下达,官员们纷纷进言上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 4、这就是所谓战争于朝廷。 五、1、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悟出治国道理,身居高位者,难以听到反映客观实际的话。因此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邹忌是一个很有智慧,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齐王是一个心胸宽广,善听忠言的明君。 4、有积极意义,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总要与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委婉表明自己看法,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5、?比干劝谏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屈原劝谏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吴子晋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杀戮没。魏征等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如果想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察纳雅言,从谏如流。 6、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 3、出师表 一、殂 弊 陟 臧 谏 覆 陛 zhēn zhuï nú 攘 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诸葛亮 孔明 政治家、军事家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 三、询问 感动振奋 奔走效劳 奸邪势力 平民 不长草的地方 完成,实现 英明 所以 发扬光大 通“拣”,挑选 给予 善平 衰败 适宜、恰当 落下 发扬扩大 过分地看轻自己 表明,显扬 过错 怠慢、疏忽 不相同 遇到 奖励 善恶 奸邪事情 科条法令 托付 亲自 确实 时刻 死早 排除、铲除 询问 正 辱,降低身份 比喻才能平庸 因此 都 四、阙 缺 欠缺、不足 有 又 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三顾茅庐 六、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品德恶劣低下 2、痛心遗憾 憎恨 3、扩大 商店开业 4、眼泪 鼻涕 七、1、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去向诸侯谋求高官显爵。 2、我本是个平民。 3、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4、这都是由于怀念先帝对他们特别优厚的恩遇,想把这种恩情报答陛下的缘故。 5、因而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现在天下三国鼎立,而蜀国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6 7、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重要使命交付给我。 八、1、亲贤臣,远小人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九、1、作者自述本志,回顾了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交代了追随先帝的原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决心。 2、赤壁之战 失街亭 3、吴用 智取生辰纲 4、?舌战群儒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三顾茅庐、空城计、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6、对当时的内政建设和社会主义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小从矿产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大到国家,只有任人唯贤,党风才能清政,干部才能廉明,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4、三峡 一、quē diã zhàng zhǔ tuān 山献 溯 漱 曦 襄 二、1、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学家、散文家 2、《水经注疏》 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 神话传说 3、巫峡 西陵峡 瞿塘峡 三、?高耸险峻如屏嶂的山峰 ?水清树草山高草盛 ?即使 飞奔的马 快 ?太阳 ?实在 ?早晨 ?通“缺”,断开 ?上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极高的山峰 ?白色的急流 ?动词,连接 延长 四、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高悬的飞泉和瀑布飞流冲荡。 五、1、山:连绵不断,高耸挺拔(遮天蔽日)。 江水:湍急,水势大。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三峡的水清澈的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速度之快。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描写山的高峻。 3、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作者抓住表现三峡风光特征的景物——山、水,选取春冬、夏秋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民风民俗,尽收笔底,激起读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气氛。 5、桃花源记 一、yǎn 阡陌 髫 yí yì 骥 qiǎn suì 二、1、《陶渊明集》 潜 元亮 东晋 田园诗人 2、文体 记述事物的文章 序 三、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落花 整齐的样子 类 通“邀”,邀请 说 朝代 告诉 沿、顺 从前的 邀请 计划 已经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终于 不久 就 渡口 老人 小孩 四、1、交错相通 邮业、运输等的总称 2、妻子儿女 男人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3、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4、不值得 不足够 五、1、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3、(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与晋朝了。 4、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5、渔人感到非常奇怪。 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3、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4、怡然自乐、阡陌交通、落英缤纷、鸡犬相闻 5、优美富饶安定和平,生灵涂炭战乱频繁。 6、小石潭记 一、chuàng yǐ chù kān cēn cī 邃 篁 冽 澈 缀 翕 二、1、《柳河东集》 子厚 唐 文学家 思想家 韩愈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2、山水游记 四 凄苦忧伤 3、文体 记事 记物 写景 记人 托物言志 三、?缠绕 ?表约数,相当于“来” ?像蛇那样蜿蜒 ?深 ?呆呆的样子 ?忽然 ?忧伤的样子 ?因为 凄清 ?格外 ?翻卷 ?水中高地 ?轻快敏捷的样子 四、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3、(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遇在水底的石上。 五、1、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放慢画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潭水的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写游鱼无一笔涉及水,鱼则“空游无所依”,澄澈透明,生动传神,境界幽深,令人汉为观止。 2、潭中景物 水潭溪流 3、幽深冷寂 孤苦悲凉 4、不矛盾。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5、略 、贬永州怀愤懑于水潭览胜,坐潭上心悄怆感凄凉抒怀。 6 7、岳阳楼记 一、滕 晖 樯 楫 xiāo 淫 霏霏 曜 皓 谗 jī 芷 tīng shāng shāng 二、1、《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希文 北宋 以天下为己任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做州郡的长官 到了 通“俱”,全,皆 通“嘱”,嘱咐 胜景,好景色 水波浩荡的样子 广远 边 早晨,日光 尽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像那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放晴 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星隐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迫近 离开 国都 日光 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 起,动 极言其广 鸟停息在树上 美丽的鱼 全 形容草木茂盛 圆形的玉 哪有穷尽 持,执 荣耀 一起 探求 思想感情 或许 心理活动/两种心情 因为 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 没有 归依 在„„之前 在„„之后 四、1、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 2、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4、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5、(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6、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8、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9、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五、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来源于孟子,但他是针对如何为朝廷尽忠这一角度提出来的,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2、四西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水天一色,洞庭而下八百里;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函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范仲淹写此文,正处贬官在外,可以如孟子所说:独善其身,落得清闲快乐,而他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因而范仲淹的理想更积极,更可贵。 8、醉翁亭记 一、滁 壑 潺 辄 酣 霏 暝 蔌 翳 阴 gōng chïu tuí yǔ lǚ yáo yì 、《欧阳修散文选集》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宋 文学 史学 二、1 文以明道,文以致用 古文运动 2、乐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醉能同其乐 三、?茂盛的样子 ?靠近 ?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雾气 消散 ?聚拢 昏暗 ?背着 ?腰背弯曲,指老人 ?菜蔬 ?摆开 ?下棋 ?酒杯 酒筹 ?脸色苍老 ?精神不振的样子,形容醉态。 ?遮盖 ?是,为 四、1、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游(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5、游人知道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五、1、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禽鸟 太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3、材料上的内容只提供给学生答题的范围,学生根据提示应组织材料拓展开,如题中所提到的屈原、苏轼、辛弃疾、滕子京虽遭贬谪,政治上难得志,但他们在逆境中的奋发有为,如屈原留下千古奇文《离骚》,滕子京在滁州与民同乐等。 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千万不能消沉,沉溺于个人的得失以致一蹶不振,特别是面对竞争,挫折在所难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和大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4、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 /乐山水禽鸟自然之趣;醉从从百姓苍生之欢。 5、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9、爱莲说 一、颐 fán 淤 染 濯 涟 亵 xiǎn yī 二、1、周敦颐 茂叔 北宋 哲学 濂溪先生 《太极图说》、《通书》 2、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现代杂文 三、?多 ?唐代 ?沾染(污秽) ?美丽而不端庄 ?生枝蔓 长枝节 ?耸立的样子 立 ?亲近而不庄重 ?隐居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应当 四、1、我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2、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3、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4、对于牡丹的爱好,那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五、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牡丹 ?菊 梅兰竹 花中四君子 ?荷花 6、描绘“莲”的形象是为了赋予“莲”的美好的精神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赞美君子,表达作者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揭示中心。 7、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8、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 9、荷花(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记承天寺夜游 一、藻 荇 qǐn 、《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王安石 乌台诗案 豪放派 二、1 唐宋八大家 2、一种对人生的超脱,旷达的胸襟 3、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三、想到 一起,共同 院里 高兴的样子 形容水的澄澈 只是 清闲的人 黑了 于是 就,到 原来 四、1、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 五、1、美景常在,明月常有,只是人的心情不同罢了。作者遭受贬谪,和张怀民休戚与共,所以志趣也就相同。表现了在逆境中的豁达胸襟。 2、一是指清闲的人,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是指政治生活清闲的人,虽有远大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3、庭中竹植幻影,月下苏子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影”写出月光透出竹叶,投影在地上,月光的意境巧妙地托出,这样,形成一种奇妙的景致,也体现作者的别具匠心。 11、送东阳马生序 一、shì 砚 怠 俟 屣 叱咄 guān 箧 皲 yâ xiù 緼 敝 二、1、《宋学士文集》 宋濂 景濂 潜溪 刘基、高启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一 太史公 2、赠序(序文) 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3、赠序 赠言 三、得到 借 因此 不 代抄书 懈怠 跑着 成年 大 请教 言语和脸色 引,提出 询问 训斥 指吃的穿的 等待 通“肢”,肢体 通“披”,穿 周到 光彩照人的样子 气味,这里指香气 腰佩 旧絮 破 羡慕 四、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 2、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4、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5、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6、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五、1、余幼时即嗜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求师之难、道路之苦、生活之苦。 4、文中多用对比,如老师的辞色严厉,“叱咄”与学生的“危愈恭、礼愈至”,突出了作者的谦虚好问的精神;同舍生穿戴“烨然若神人”,自己却“緼袍敝衣”,不但“略无慕艳之意”,反而“以中有足乐者”,这一对比,更见作者志趣的高尚和精神的富有。 5、?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苦,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虽然时代不同,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 育意义。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辈热情关怀和谆谆教导的态度,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6、负箧成屣求师(为学)苦 俯身倾耳为子勤(求师) 12、论语《十则》 一、yùn wǎng dài huì yān diāo xǐng 二、1、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 2、《论语》 孔子言行 语录体 20 《大学》、《中庸》、《孟子》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见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通“悦”,愉快 教诲 这,此 通“智”,智慧 生气,发怒 疑惑 有害 也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诚信,诚实 人称代词,我 每天 泛指多次 反省 旧的 老师传授的知识 凋谢 相同 强毅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四、1、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4 5、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也是聪明啊。 7、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8、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9、到死了后才停止,不是也很远吗, 10、到了年末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1、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3、马说 一、祇 骈 枥 sù dàn 二、1、韩愈 退之 唐代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 托物寓意 2、古代议论说明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不知马也 4、食马者 千里马 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虽然 才能 通“现”,表现、显现 即使 用鞭子打 拿着 面对 通“耶”,表 疑问,相当于“吗” 怎么 犹,尚且 一样,等同 通“饲”,喂 通“饲”,喂 通晓 有时 四、1、世上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 4、(它)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五、1、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阐述“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然后阐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论证“世无伯乐”的危害性;接着刻画食马者浅薄、无积压的丑态;最后点明 主旨——“不知马”。 2、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才能和作用。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子说》认为要通过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认为要不拘一格,打破常规产生人才,任用人才,即应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人才,显然龚自珍发现任用人才的范围更宽。 6、(品德素养、业务素质、合作精神。)“打造个人独特处、推销理念,推销精神”等。 、这句话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其中暗含没有伯乐,7 就没有千里马这一命题,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作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8、世人岂有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 策马从其道,育才养以德。 14、陋室铭 一、馨 苔 儒 牍 蜀 庐 二、1、刘禹锡 唐 梦得 2、文体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用韵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8、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出名,闻名 这 只 指品德高尚 长到,爬上 博学的人 平民,这里指没有学 问的人。 调弄,这里指弹琴 指奏乐的声音 扰乱 官府的公文 形体,身体 起提宾作用,无义 四、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五、1、这两个字把“苔痕”、“草色”拟人化,“上”字生动地写出苔痕上台阶的状态,而“入”字生动地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同时与“绿”、“青”色彩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意盎然,而又与世隔绝,衬托出主人情趣高雅而又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独特形象。 2、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伟岸的节操。 3、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4、居有仙之山德馨,怡有龙之水志远。 5、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灯红酒绿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作描写抒情罢了。 6、刘禹锡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有着广阔胸襟的人。他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雅淡泊,安贫乐道。这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模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我们要向刘禹锡那样,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贪赃枉法,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做一个心胸宽阔,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xī shùn quǎn yuâ gã fá fú bì 二、1、民贵君轻 省刑薄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人恒过,然后能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 12、贪图安乐葬人才 孔仲尼扼而演《春秋》 李后主囚乃赋离骚 死有义重于泰山 三、被任用 从 田间,田地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被选拔 捣土用的杵 狱官 集市 责任,使命 给 这个 违背 扰乱 常常犯错误 通“增” 通“横”, 梗塞,不顺/有所作为 表现 明白 如果 在国内 如果 通“弼”,辅佐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通“韧”,使„„坚韧 四、1、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被饥饿煎熬,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3、(通过这些)来让他章志坚强、性格坚定,以不断增长才干。 4、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言语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有的人发奋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应该自我五、1 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材,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2、现在虽没有过多忧患,但逆境坎坷。?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韧的精神,不但不过时,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更有忧患意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和谐发展,事业腾飞。 16、鱼我所欲也 一、jiān gǒu sang dān gēng fú cù xiâ 二、1、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亚圣 孔孟 2、语录体 问答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7)“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假如,假使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苟且偷生 丢掉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天性,天良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厌恶 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 比 炎了 侍奉 这个 对于 有什么益处 通“向”,从前 这样看来 停止、放弃 吆喝 给 做 通“德”,感激 通“欤”,语气助词 四、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这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5、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6、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 7、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8、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本文档为【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必背16篇古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5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