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举报
开通vip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第26讲:诗歌语言的同异相衬 谭汝为 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生动、凝练而丰富多彩。在篇幅不长的一首诗里,如果某一个字反复出现,总会显得干巴巴的,使人感到词汇贫乏。刘勰在《文心雕龙?炼字》中说:"重出者,同字相犯也。"可见写诗时应尽量避免用"同字"、尤其在律诗的对仗中,更忌出句与对句有同字。但是,一切事物的法则都不是绝对的,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有时故意使用同字进行修辞,于难见巧,由险出奇。...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 "谭老师谈诗"第26讲:诗歌语言的同异相衬 谭汝为 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生动、凝练而丰富多彩。在篇幅不长的一首诗里,如果某一个字反复出现,总会显得干巴巴的,使人感到词汇贫乏。刘勰在《文心雕龙?炼字》中说:"重出者,同字相犯也。"可见写诗时应尽量避免用"同字"、尤其在律诗的对仗中,更忌出句与对句有同字。但是,一切事物的法则都不是绝对的,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有时故意使用同字进行修辞,于难见巧,由险出奇。其中"同异"格的运用,就值得考察与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所谓"同异"格,就是在一句话中,字面上同中有异的两个词语对映出现。例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见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的后两句"一见"、"一回"、"一断","三春"、"三月"、"三巴",就是属于同异格的词语。诗句中虽有同字连续出现,又是对仗句,但语言自然流丽,音节急缓有致,读来并无板滞之感,却见诗人思乡情意之笃切。再如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烘托出离愁别绪萦绕心头的神情及心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另如袁枚《湖上杂诗》: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这是写五代时建立吴越国的钱王和南宋高宗构(即位前封康王),二人同建 都杭州,但其抱负才干却大不相同。"钱王""康王"相对照,褒贬之情,昭然在 目。 根据这些同中有异的词语的构词特点,我们把"同异"型词语分为前同后异 的"同头式"、前异后同的"并尾式"和中间相同而首尾相异的"齐腰式"三种。 一、同头式 同头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同,后一个字相异,如: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黄公度《道间即事》) 薄幸春风,薄情男子,薄命佳人。 (周晋《柳梢青》) 二、并尾式 并尾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异,后一个字相同,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乐天见示》) 三、齐腰式 齐腰式词语指三字句中第一、三字相异,中间的字却相同,如: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行香子》)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蒋捷《行香子》) 同异格词语所处的语境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构成浑然一体的结构, 如: (一)同异与对偶的综合运用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形成当句对,且词语搭配贴切,对仗工稳,具有抑扬回复的韵味。 (二)同异与排比的综合运用 见月思眉,见云思鬓,见柳思腰。 (兰楚芳《折桂令》) 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如"见月"、"见云"、"见柳"与"思眉"、"思鬓"、"思 腰"搭配,组成排比句式,夸张而俏皮把炽烈的相思之情传达出来。 (三)同异与对比的综合运用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怎得不回头? (徐兰《出关》) 揽辔出关之时,马后是桃花娇娆的中原春景,马前是风雪扑面的塞外风光, 怎教客子不回头留恋呢?"马前"、"马后",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同异与映衬的综合运用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 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朱敦儒《一落索》) "有数"、"无数"意义相反,以"花有数"从反面作背景,烘托出"愁无数"的主旨。 (五)同异与列锦的综合运用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行人。 (严冬友《和青门柳枝词》) "黄州""惠州""儋州"平列的三个地名暗示出苏轼后半生连遭贬谪、颠沛蹭蹬的人生历程。"五里春风"与"三里雪"的并列,构成悲喜交错、顺逆迭乘的氛围,道出行路的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同异与镶嵌的综合运用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全诗18句,句句开头嵌入"新"字;另有12句,每句出现两个由"新"字组成的词语。读来颇具情趣,体现出汉语诗律诗句独特的修辞美与韵律美。 "谭老师谈诗"第27讲:诗句的叠字运用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郑风风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自然妥贴,毫无矫饰雕琢之痕是这首诗的特点,顾氏之评,切中肯綮。 在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盛行之后,叠字运用就比较少了,这是因为近体诗在句数字数上都有严格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遣词造句都讲求高度精炼,如果一味滥用叠字,势必造成诗意的繁复和音节上的板滞。但在唐宋两代律诗里,成功地运用叠字的佳作还是不乏其例的。如崔颢的《黄鹤楼》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是说登楼远眺时,汉阳的树木清晰在望,尽收眼底;"萋萋"是形容鹦鹉洲上芳草浓密茂盛,一片葱翠,由于运用了两组叠字使这联诗句形象鲜明,如在目前,意境更为高远。假如去掉这两组叠字,诗句成为"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则兴味索然了。 唐代诗人李嘉佑有一联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李诗每句前加上一对叠字。前人认为这是王维袭用或点化李诗句,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王维是盛唐人,李嘉佑是中唐人,前人怎能偷用后人的诗呢?其说甚是。抛开谁袭用谁这个问题,仅就两联诗的本身进行对照比较而言,王诗多了两组叠字,却增色 漠漠"显示出江南水田的广漠开阔,一望无垠;"阴阴"形容夏木的浓荫幽不少。" 暗,诗句的内涵更为广袤,比李诗更生动、更传神,显得绰约多姿,读来引人想象,饶有兴味。谢榛评云:"加以四字,豪健自别"(《四溟诗话》);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石林诗话》)。所谓"豪健自别""精彩数倍",都充分肯定了叠字的妙用,缘情体物,突出地渲染出自然景物的特征,因而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甫是善于用叠字写诗的艺术大师,他的七言律绝中妙用叠字的清词丽句很多,如: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之二)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之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七) 却绕井栏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见萤火》) 上述诗句中的叠字,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的动态,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使诗句音节琅琅,形象栩栩欲活。不仅七言,五言亦如此,对于老杜五言诗使用叠字之精妙,我们借引范晞文在《对床夜雨》中的一段论述: 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苟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见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则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旋转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至若"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地晴丝 冉冉,江碧草纤纤";"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律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 范氏所言之"双字"即本文所谈的叠字。杜诗中叠字安排都是经过锤炼而成的,像用"急急"形容空中鸣雁,用"轻轻"形容盘旋飘飞的白鸥,用"荒荒"形容落日,用"泯泯"形容河水,都新奇别致,妥帖自然。上述所引例证,无论叠字之在句首(如"湛湛长江去"),或在句中(如"檐影微微落"),或在句尾(如"地晴丝冉冉"),状物写景都精当熨贴,从中可见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那种锤炼语言的苦心。 通篇每一句都见叠字的诗作被称为叠字体诗,如清代著名诗人万树的《上元灯月》二首,兹举其一: 煌煌夜色华,攘攘众音哗。皎皎金为月,层层雪作葩。 盈盈飞玉斝,璨璨喷银花。赫赫平津第,潭潭博陆衙。 腾腾歌玉勒,扰扰走钿车。艳艳悬灯市,熙熙贳酒家。 翩翩鞋踏绣,楚楚发垂纱。隐隐藏红袖,婷婷隔绛纱。 悠悠唱罗唝,细细拨琵琶。袅袅箫初奏,逢逢鼓又挝。 行行游未遍,忽忽桂轮斜。 "谭老师谈诗"第28讲:词曲的叠字运用 在词这种体裁中,叠字运用也不算少,如: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但这些叠字的运用基本上还是承袭了诗的手法,并没有什么突破。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这十四字内包容着千种愁情、万斛怨恨:"寻寻觅觅",写出心中若有所失,惶惶寻索的茫茫思绪;"冷冷清清",点染出孤独冷寂的凄苦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出内心深处悲苦凄惨难以名状的愁情,表达出她在南渡之后,国破夫亡,孤苦独处的心境,沉痛无比,十分感人。后世诗歌评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张端义《贵耳集》)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 我们理解,所谓"无斧凿痕"是说它造语奇隽而自然稳妥;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喻其声调顿挫凄绝,用字奇横但不妨音律,故声情和谐。总之《声声慢》的叠字已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六龙回日之高标",后人是难以企及的。 清代女词人双卿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妙用叠字来倾吐内心的愁怨,亦为一首叠字名作: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这首词宛转缠绵,情真意切。叠字运用的好,应以"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语)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一些作者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多用叠字以标新立异,却往往弄巧反成拙,加厉而变本矣。像韩愈的《南山》连用十四句叠字,诗同堆砌,令人厌烦,不能卒读;李商隐《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雕琢太过,不足取法。元朝乔吉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通篇用叠字组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奇则奇矣,但叠字用得过了头,一味追求奇险,效颦前贤,成为堆砌雕琢之作。前人对此多有批评,陆以湉豪不含糊地指出:"不若李(指李清照[声声慢])之自然妥帖"(《冷斋杂识》);陈廷焯更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话虽刻薄,但讲的不无道理。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略举元人小令二三例于后.: 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秋风飒飒撼梧桐,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 (刘廷信《水仙子?相思》)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锦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在对偶排比的句式中又安排了六对叠字,而且遥山与远水、杨柳与桃花、香风与暮雨相对,均以叠字收尾,更显得缠绵流转,音节和美,琅琅上口。 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下面各举一例说明。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崔莺莺唱词[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什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一连串双叠的叠字句,整齐复沓,流转如珠,如诉如泣,曲折地倾泄出莺莺难以与张生离别的复杂感情,缠绵悱恻,鸣咽凄楚,把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元杂剧中《货郎担》第三折,用叠字描写凄风夜雨的自然景色: 我则见黯黯惨惨天涯云布,万万点点潇湘夜雨; 正值着窄窄狭狭沟沟堑堑路崎岖, 黑黑黯黯彤云布,赤留赤律潇潇洒洒断断续续, 出出律律忽忽鲁鲁阴云开处。 霍霍闪闪电光星注;正值着飕飕摔摔风,淋淋渌渌雨, 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 朴朴簌簌湿湿渌渌疏林人物, 却便似一幅惨惨昏昏潇湘水墨图。 上文曾说过,叠字句,特别是放连珠炮似的叠字句,因为相同的声音较多,运用失当,容易流于单调凝滞,甚至使读者感到厌烦。《货郎担》这段曲词用的叠字很多,但效果很好,其原因在于:它使用的全是口语化的通俗词语,清新易懂;另外,作者把一个双叠词与两个双叠词交错运用,形成了音节上的急缓相间、繁促嘈杂,有力地渲染出云密天暗,雨暴风狂的天气形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心弦紧扣。 诗、词、曲均属韵文范畴,在这些体裁的作品中成功地运用好叠字这种修辞手法,有三点好处: (一)可以使对自然景物和客观事物的描摹更加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细致真切。 (二)可以使作品(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深切感人。 (三)可以使作品的气势连贯,音节流美,增强了节奏感和修辞美。 "谭老师谈诗"第29讲:诗词曲的三字相叠 叠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在古典诗、词、曲等韵文中,叠字的运用更为普遍。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而三字相叠较为少见,我们姑称之为三叠。如: 单叠: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双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三叠:风流何处不归来,闷闷闷。 三字相叠是叠字中特殊的一格,但在学术界叠字研究中很少有人提及。本文拟对诗、词、曲中三字相叠的叠字句分类论说如下。 一、 诗的三叠 诗的三字相叠句在晚唐诗人刘驾的诗卷中较为多见。他有五首七言绝句的结句都有意安排了三叠的形式,请看: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春夜》) 时难何处披衷袍,日日日斜空醉归。(《秋怀》) 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郪中感怀》) 香风满阁花满数,树树树梢啼晓莺。(《晓登迎春阁》)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望月》) 后人模仿这种句法,成为诗句中很有特色的一格,如司马才仲的两首《无题》: ?春愁满纸无多句,句句句中多为君。 ?频见樽前浑不语,心心心在阿谁边? 上引诸例的三字相叠与一般的叠字迥然相异,首先从音节上看,三个相叠的字仅是字面相叠,而读时却分属于两个音节,前两个例句应读为: 夜夜-夜深-闻子规。 日日-日斜-空醉归。 其次,从语法上衡量,"夜夜""日日"是独立的词,可理解为"每夜""每日"之意。而第三个"夜""日"却分别与下文的"深""斜"组成了主谓词组:"夜深""日斜"。全句应理解为: 每夜的深夜(我都难以入眠)闻听子规鸟的悲啼声。 每天夕阳西下时,(我都)喝醉了酒空着手回家。 可知诗中这种三字相叠只是字面形式上的相叠,而实际意义上第二字与第 三字并不相连属。 二、 词的三叠 词的三叠字多用在句尾,表示语气的加强,这在《醉春风》、《钗头凤》 等词牌中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如: 归云何许误心期,候候候。…东阳饮罢不胜情,瘦瘦瘦。 (贺铸《醉春风》) 素娥传酒袖凌风,送送送。…忽然推枕草堂空,梦梦梦。 (朱敦儒《醉春风》)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这种三叠字用在词的上阕和下阕结尾处,藉以表达出深沉强烈的感情。这 种三叠字本于晚唐司空图的《耐辱居士歌》: 休休休,莫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 赖是长教闲处着。休休休,莫莫莫, 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 宋词将这种用在句首的三叠字移至句末,更加重了抒情的色彩。《古今词话》"复字"(即叠字)条引卓人月曰:诗中一句连三字者,"夜夜夜深闻子规"、"日日日斜空醉归",此非叠字也。如《醉春风》《钗头凤》《摘红英》《惜分钗》等曲方有。复字尤更难于落句者,以全在气足韵足耳。 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将诗中三叠字如"夜夜夜深闻子规"者与一般叠字划清了界限;二是指出词中三叠字处在结句要达到气足韵足的境地。 元散曲的《醉春风》曲牌也是这种固定的三叠句式: 都将窃玉偷春心,改改改。…欢娱一笑拼千金,买买买。 (荆干臣《中吕?醉春风》) 官极将相位双兼,险险险。…引开醉眼舞青帘,飐飐飐。 (曾瑞《中吕?醉春风》 对于这种三叠字,在诵读时三字之间要有一短暂的停顿,读为"改-改-改","险-险-险"。 三、曲的三叠 曲中的三叠字一般安排在句首,甚至全曲每一句的句首都是三叠字,多为表现急切或缠绵的感情,如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我我我自鉴戒,似似似锦阵里疏狂李太白。 将将将宝剑共瑶琴,还还还花钱共酒债。 我我我嫌天宽恨地窄,呀呀呀却原来冬景幽哉。 看看看泻长空瑞雪风乱筛,见见见傲冰魂玉梅南轩外, 馨馨馨时送将暗香来。 (谷子敬《醉花阴?豪侠》[古水仙子]曲) 冬冬冬鼓三挝,盼盼盼西望长安不见家。 去去去有路儿难行,来来来是人儿须怕。 悔悔悔悔从前意儿差,想想想想当初性儿撑达。 听听听定夜钟一百单八下,休休休再休去打鼓弄琵琶。 (冯惟敏《醉花阴?听钟有感》[古水仙子]曲) 散曲的叠字运用较诗词更为常见,如[古水仙子]曲,全曲八句,每一句都由三叠字起头,音节繁促,读来琅琅上口。 总之,诗词曲三字相叠这种修辞方式的合理运用,更有利于写景状物、抒情达意,使作品气势连贯,音节流畅。 "谭老师谈诗"第30讲:诗歌的特殊叠字 一 五言句式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七言句式一般是上四下三,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可见五言诗的第二字与第三字如"破"与"山","春"与"草"在句中不属于同一词或词组,在读时也不属于同一节拍,因此它们相叠的机会极少。七言句式的第四字与第五字也是如此。偶有相叠者,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说的一种特殊的叠字了。 这种第二字与第三字偶然相叠的五言诗句,数量很少,如: 1、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2、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谢脁《同王主簿有所思》) 3、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杜甫《归梦》) 4、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程致远《过红梅阁》) 5、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韦庄《愁》) 上引数例从字面上看亦为叠字,但与一般叠字相迥,既不属于同一词或词组,又不能连续。在朗读时必须在相叠两字之间稍作停顿,如有一逗号从中分隔:"忆郎,郎不至";"梦归,归未得";"著物,物不知"。若不加区别地一味急读,不作停顿,不仅诘屈聱牙,读不成句,而且影响了内容的表述。 七言诗句第四字与第五字相叠者较五言为多,试举例说明: 6、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李颀《琴诗》) 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怀》)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别校书叔云》) 9、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1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11、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 上述各例句在读时也应在相叠两字间作一短暂提顿,犹用一逗号将两字间隔:"铜炉华烛,烛增辉";"月光如水,水如天";"却坐促弦,弦转急";"泪眼问花,花不语";"客舍如家,家如寄"等等。 在七言句中,第二字与第三字相叠更为罕见,试举一例: 12、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秋日柳含烟。(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这个句子第二第三两个字,第四第五两个字,从字面上看都是相叠的,"望望春春"好象也是两个双叠字,但是它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样的叠字完全不同,在读时,这四个字应用两个逗号分隔,应为"东望,望春,春可怜"。 总之,上文所述的例句仅仅是字面形式上的偶然相叠,在其文义内涵上,在吟哦时的音节上都不属于一个语言单位。因此,在修辞学上应把这种特殊的 叠字与一般的叠字加以区别,甚至应将它从叠字词格中划分出来,归入顶真词格,可以称之为:"句中顶真"。 二 上文所谈特殊的叠字是以相叠二字在句中所处位置为着眼点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下面要讨论的则是从相叠两字在词性上的区别来进行辨析的另一种特殊的叠字。 上文所引的叠字从词性上划分,形容词最为常见(如"娟娟""寂寂""款款""细细"),动词(如"泛泛""飞飞")、量词(如"个个""片片")等亦不为少见,但无论属于哪一种实词,相叠两字的词性都是相同的。我们要谈的是相叠的两个字的词性却不相同的一种特殊的情况,请看: 13、旧衣灰絮絮,新酒竹蒭蒭。(杜荀鹤断句) 14、争将金锁锁,那把玉笼笼。(贯休《寄怀楚和尚》) 15、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借玉梳梳。(杨万里《秋暑》) 16、佳果更将新合合,恶人须用大枷枷。(路冲、王嗣宗联句) 上引数例叠字特点是相叠的上一个字是名词,下一个字均为动词。如"灰絮"之"絮"为名词,而后一"絮"字(犹如"絮棉花"之"絮")为动词;"金锁"之"锁"为名词,而后一个"锁"字(犹如"把门锁上"之"锁")为动词;"蕉扇"之"扇"为名词,而后一个"扇"字(犹如"搧风"之"搧")为动词,余者类推。 在读时应与一般叠字相区别,两字之间应做短暂停顿,读至第二个(动词)叠字时,读音应略重并拖长一些以示区别,如:"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借-玉梳-梳"。 唐朝诗人罗隐与高骈在一次宴会上互相戏谑,做一联句: 17、青蝇被扇扇离座,白泽遭钉钉在门。 这两句都是第四字与第五字相叠,而上一个"扇""钉"字为名词,下一个"扇""钉"字则为动词。它同时具备了我们所论说的两种特殊"叠字"的特点,读来十分有趣,但都属于文人游戏之作。 这种词性不同的叠字因为是文人以文为戏的偶一为之,所以数量很少。对于这种叠字,也不必另起炉灶,再取名为某某词格了,只了解到古诗词中有这么一种词性不同的叠字就可以了。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谭老师谈诗 第26 30讲 诗歌语言同 异相 衬 叠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0-07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