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举报
开通vip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 五金业研究1970--1989 指导小组成 员 朱荫贵教授 金光耀教授 戴鞍钢教授 王立诚教授目录 辟 ? 4 ? 1、研 究缘起 ? 4 ? 1 关于考察地域 的说 明? 6 ? 2 关 于 时间段 的说 明 ? 6 ? 2、学术史回顾? 7 ? 3、研 究方法 与资料来源 ? 9 第二章 社队企、 Ik在店 口的兴起和发展 ? 10 ? 1、火缝 中生存 :社 ...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 五金业研究1970--1989 指导小组成 员 朱荫贵教授 金光耀教授 戴鞍钢教授 王立诚教授目录 辟 ? 4 ? 1、研 究缘起 ? 4 ? 1 关于考察地域 的说 明? 6 ? 2 关 于 时间段 的说 明 ? 6 ? 2、学术史回顾? 7 ? 3、研 究方法 与资料来源 ? 9 第二章 社队企、 Ik在店 口的兴起和发展 ? 10 ? 1、火缝 中生存 :社 队企业的兴起 ? 10 ? 2、汁划经济 的 “野孩子 ”:社队企业 的发展 ? 12 ? 1 资金筹措? 14 ? 2 原料供给? 15 ? 3 技术支持? 15 ? 4 市场?拓? 15 第三章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 ? 17 ? 1、乡办企业 : “乡办 ”的企业 ? 17 ? 2、村办企业 :生存 的多个面相 ? 22 ? 3、家庭 工业 :能人带动 的模仿经济 ? 24 ? 4、 “五金之乡 ”的形成 ? 28 1?“穷则思变 ” ? 28 ? 2 强悍能干的带头人 ? 29 ? 3 地缘关系? 29 ? 4 准入度低? 29 ? 5 时代机遇? 30 的引 导? 30 ? 6 政府政策 第 四章 走 向"工业化":两个典型村庄的演变? 31 1、吴家塔:当 “集体主义 ”遭遇 “市场经济 ” ? 31 ? 1 勤勤恳恳学大寨 ? 31 ? 2 集体企业的开办与倒闭? 32 ? 3 个私经济浪潮 ? 342、店 口六 村 : “逃荒村 ”变 “供销村 ” ? 35 ? 1 逃 荒 到江两 ? 35 ? 2 走遍 天下 的供销员 ? 35 第五 章 结语 ? 38 ? 1、中央 、地方 与个人 的博弈 ? 38 ? 2、乡办企业、村办企业与家庭工业的对峙? 41 附录一:农村工业大事记 ? 43 附录 二 : 口述 访谈整理稿 ? 47 # 々 翅 ? 113 图表 H 录 图 1: 社队M 与乡镇M k的演变关系图? 5 表 1: 0 ?~ 农机修理厂各年收入、成本、利润对比表? 12 表 2: 店 口公社各年收入成本、利润对 比汇总表? 13 表 3: 不同年份店口企? [量对照表? 18 表 4: 1978 年底积累上交及下拨开支情况? 19 表 5: 吴家塔村创办个体企业的个案? 26摘 要 新 中国的农村工业建设,历经 了曲折与坎坷 。在其发展过程 中,不 同区域形 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与 “苏南模式 ”的社区发动型、“珠江模式”的外资注入 型不同,浙江的多数地区以民营经济、产业集聚为主要特色,形成了独特的 “浙 江模式 ”。然追究 “浙江模式 ”的源头,当从社队企业开始。 社队企业兴起于 1958 年的“公社工业化 ”,即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过程中, 由农村人 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 队办起来 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改革 开放后的 1984 年 ,中共中央四号文件将 “社队企业 ”更名为 “乡镇企业 ”,农村工业出现 了一次性质上的大变化。乡镇企业突破了社队企业的集体所有制形式,正式将家 庭工业列入发展范畴。随后几年,乡 (镇 )办企业、村办企业、家庭工业共同构 成乡镇企业的三类组织形式,这三类形式也在此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乡(镇 办企业因优先享有乡镇政府提供的较多资源 ,进一步发展;家庭工业调动了大部 分人的积极性 ,异军突起 ;村办企业夹在其 间逐渐衰落 。 本文选取浙江省诸暨市店 U 镇的小五金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从社队 企业至乡镇企业 的发展历程 ,试图探讨店 口形成 “五金之乡”的缘 由,以此管窥 “浙江模式 ”得以形成的原因。纵观店 口镇小五金业的发展历史,从 1970 年兴 办第一家五金队办企业,至 1984 年后蓬勃出现的家庭工业? ? 五金小作坊,到 如今奠定 “五金之乡”的地位,贯穿其间的是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体制下,中央对地方经济的集权控制到逐步放开市场 、允许私人资本的过程。 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最根本的变化是重新确认了家庭工业的合法 性 。 随着政策的放宽,企业的所有权不断下移? ? 从国家到社队再到个人。乡镇 企业 的发展史,也是三者的博弈史。在严格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意志从上至下被 强 行推展至最底层 。政策不明确时期,地方政府的主导更为重要。随着改革开 放的 推进,家庭工业 由于成功调动 了个人积极性 ,成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流。 【关键词 】 社队企业 乡镇企业 浙江模式 小五金业 家庭工业 【中图分类号】 K 2 7 1A b stra 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s rural industry; has gone through ups and dow ns. D uring the developm ent, different districts have com e into different types. M ost parts of Zhejiang province have form ed uniquely "Zhejiang M odel” , in the m ain feature of private econom y and ind ustrial agglom eration, w 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com m unity- pow ered type of "Sunan M odel', and foreign capital injection of "P ea rl R iver M o d el". Com m une-brigadeenterpnses started from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People's Com m une in 1958, w hich w ere team -up-collectively ow ned enterprises initiat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rural people's com m unes and production uni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and the M ovem ent of People's Com m une. After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Com m une-brigade Enterprise" as renam ed as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 in the N o. 4 Docum w ent prom ulgated by Chinese Central Com m unist in 1984, w hich changed the nature of rural industry.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broke through the form of collective ow nership of Com m une-brigade enterprises, form al inclusion of cottage industry developm ent. Afterw ards,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w ere m ade up of three types of organizations that had different developm ent history: tow nship-run enterprises had a further developm ent because of the priority of enjoying the resources providing by the governm ent; cottage industry got a m eteoric rise since it m 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m ost peo ple; village-run enterprises stuck in betw een them gradually d e clin e dThe thesis selects the hardw are industry in a tow n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order to research about the reason that an agricultural tow n turned into the one m ajoring in hardw are industry,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 ent history. Talking about the history, since the first hardw are enterprise w as founded in 1970, lots of sm all hardw are w orkshops ow ned by individual cam e into existence especially after 1984, then form ed the tow n of hardw are industry, through w hich w as that the Central Com m unist had gradually liberalized m arket and allow ed the process of private capital under the changed policy from planned econom y to m arket econom y. D uring the process of Com m une-brigade enterprises turning into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the m ost fundam ental change is to reconfirm the legitim acy of cottage 2industry. W ith the relaxation of the policy; the ow nership of the enterprises continued dow n from the national to the com m unity team , and to the individual at las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 ent of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w as also the history of the three gam e. In the strict planned econom y era, the w ill of the state w as forcibly extended from the top to the low est level. W hile the policy is not very clear, the dom inant of the local governm ent w as m ore im portant. W ith the advan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ttage enterprises have becom e the m ainstream of developm ent due to the successful m obilization of individuals. Key W ord : Com m une-brigade enterprises tow nship-village enterprises "Zhejiang M odel"? hardw are industry cottage industry 3第一章 导言 1、研究缘起 选择 “社队企业 ”和 “乡镇企业 ”作为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主题 ,一方面缘于笔者对农村生 活、农村工业有过近距离的体验和感受,骨子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结;另 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 ,长期 以来广为社会各界关注 。尤其是 1978 年改革 以来 ,农村社会经济体制 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为农村乃至全 国带来 了巨大的变化 。在此过程 中, 乡镇企业的_ 起和发展 ,当为重 中之重 。 乡镇企业 的前身是发初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社队企业,两者在建国以来农村 工业化进程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本文所指的社队企业 ,指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过程 中,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人 民公社和生产大 队、生产 队办起来 的集体所 有制企业 ,涉及农 、林 、牧 、副、渔 、工、商等各个 领域和行业 。1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由于国家政策的或抑或扬,社队企业的发展极不稳定。2直到 1979 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 ,社队企业开始蓬勃发展 。 至 1980 年 ,全国有社队企业 143 万个,从业人员 3000 多万 ,总收入 596 亿元 , 占农村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总收入的 34%。 由此可见,社队企业在农村经济 了相 当重要 的地位 ,为增加农 民收入 、解 决农村人 口的就业中占据 创造 了一定 的 价值 。 1984 年中共中央四号文件4规定,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 “乡镇企业 ”。相 比社 1参考颜公平:《对 1984 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连代中国史研究》,2007 年第 14 卷第 2 期 。关于社队企业的定义 ,学术界尚无定论 ,主要是对 “社队企业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很多的争议 ,有的 学者认为从 1955 年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开始 以后,农村中就有 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下有 了生产队,社和队 也办起 了一些企业,这时候就开始有了社队企业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社队 企业是我国人民公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产 物 ,它是随着人民公社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还有学者认为,社队企业是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 以后才有 的。 详见冯林 《关于社队企业 问题的一些争论》,《经济研究资料》,1983 年第 8 期。 250 年代末期,社队企业热闹登场,尤其在 1958 年人民公社化之初,随着中共中央 《关于人民公社化大办 工业 问题的报告》颁布 ,各地纷纷兴办社队企业 。1959-1961 三年经济 困难期间,中共中央于 1960 年 11 月发出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 《十二条》,明确规定 :“凡是作为公社 派出机关的管理区 (生产大队 ) ,应该集中全力做好对生产队的检查督促工作,不要直接经营生产企业 。” 1962 年以后,屮共中央又多次对整顿社队企业发出指示,规定 “公社和生产大队一般不办企业,不设专业 的副业生产队。原来公社、大队把生产队的副业集中起来办的企业 ,都应该下放给生产队经营 。”经过 几年 的整顿 ,大跃进时期一哄而起 的社队企业所剩无几 。直到 1965 年 ,情况才有所改观 。中共中央、国务 院为 缓解当时十分紧张的物资供应状况 ,发 出了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副业生产 的指示 》,毛泽东于 1966 年在 《五 ?七指示》中指 出: “在有条件 的时候 ,也要有一些集体办些小厂 。”有 了 毛的指示 ,社 队企业又 陆陆续续 地在各地发展起来,但依然有不少政策规定束缚着农村工业的发展 。1979 年,中央通过 了 《中共中央关于 加快农业发展若干 问题 的决定》和 《农村人 民公社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农村非农产业?始走上稳 步健 康 的发展之路 。详见颜公平:《乡企前传?? 社 队企业》(《农村工作通讯 》,2008 年第 5 期 )和王凤林 :《我 国社队企业 的产 生和发展》(《中国农村观察 》,1983 年第 4 期 ) 。 3欧远方、和文:《论大力发展社队企业》,《江淮论坛》1981年第 4 期。 44 号文件即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和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 日 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发布 4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内涵大大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规定,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 (包括所辖村 )举办的承担支持农业义 务的各类企业均为乡镇企业。'四号文件明确指出,乡镇企业即社 (乡)队 (村) 举办的企业、部分社员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6换 言之,乡镇企业的范围,从过去的公社、大队两级企业,扩大到乡 (区、镇)、 村等集体企业及个体、联户、其他合作形式的家庭工业。‘ 根据行政级别的对应和产权的延续,社办企业、队办企业分别过渡为乡(镇 ) 办企业8、村办企业 ,同时增加了家庭工业 。乡镇企业突破了社队企业的集体所 有制形式,正式将家庭工业列入发展范畴。(见表一 ) 图 1: 社队企业与乡镇企业的演变关系图 “ 社办企业 ?乡办企业 、 社队 企 业 1? ? ^ 队 办 企 业 ?村 办 企 业 丨乡 镇 企 业 作?? "I 家 庭 :丨 : 业 J 联营企业? 」 社队企业向乡镇企业 的过渡 ,实质是在 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体 制下,中央对地方经济的集权控制到逐步放开市场 、允许私人资本发展的过程 。 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是执政党和国家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战略的方 向性调整 。这一调整改变 了农村经济的面貌,也改变 了农村和农村人 口的命运 。 以此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可以从微观的角度窥视这段历史的真实态势,另一方面 由此探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相互的关联,尤其是国家政策与基层经济实体 的互动,为农村社会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期 为 1984 年 3 月 1 日。 5根据 1996 年 10 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乡镇企业法》》该法律条文指出乡镇企业是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 举 办的承担支持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前款所称投资为主,是指农村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超过 50% , 或 者不足 50% ,但能起到控股或者实际支配作用。 6详见 1984 年中共中央四号文件。 7家庭工业,指乡村农户兴办的工业。本文用 “家庭工业” 一词,来统称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联户办、户办 和 其他合作 企业 。 8为前后行文的统一,以下统一简称乡办企业。1983 年 “撤社建乡”时,店口最开始称为乡;1985 年改为 “镇 , , 。 51 关于考察地域的说明 本文立足于微观 的实证调查,而选择的地域,必然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 之于广被关注的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 部的诸暨9在早期乡镇企业的发展道路上,较为保守和低调,代表了相当一部分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 的经济发展模式 。 纵观建 国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诸暨地区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国家意志在地方 的 体现。自成立浙江省第一个人民公社? ? 诸暨县红旗公社以来1。 ,诸暨严格执行 国家政策,积极做好 中央的 “传声筒 ”,完整地保留了当时政策在基层 的执行、 落实和基层的反应情况。保守的诸暨,在允许发展乡镇企业后,民营经济的发展 突飞猛进,形成 了大唐镇的袜业、店 口镇的五金、山下湖镇的珍珠等颇具特色的 “浙江模式” 产业集群,如同浙江省其他地区的特色集群经济一样,构成了 11的 一部分 。 本文着重 以店 口小五金业的发展为例进行分析观察。店 口最早名 “巅 口”, 因地处浙江诸暨 、萧 山、绍兴三地交界 的山?之 口而得名。由地名可知,当地 多 山地 ,人称 “七 山一水二分 田”,在人 民公社 发展集体农业时期 ,贫穷落后 。1970 年,店 口诞生第一家生产五金的社队企业。发展至今,店 口己成为享誉中外的“五 金之乡”。作为诸暨市最大的块状经济之一,店 口镇综合实力连续十年列为 全市 第一,并挤身全国百强镇、浙江十强镇行列。12在浙江,如店口这般以民营为特 色的块状经济,比比皆是。其发端和 中坚 ,便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家庭工业 。 2 关于时间段的说明 社队企业初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然在 1978 年以前,国家政策的起伏 9浙江省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番中北部,号称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诸暨民营经济发达,产业 ,目前共有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企业 10 万余家,形成 集群特色明显 了袜业、珍珠、铜加工及新型材料、 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环保新能源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先后获得 “中国袜业之都”、“中国香榧之都”、 “中国珍珠之都 ”、“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乡”等称号。 《绍兴 市志 ?民政 》,中国绍兴市政府 门户 网站。 11所谓 “浙江模式” ,是指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 济发展模式。详见陈一新:《浙江模式 ?浙江经验 ?浙江精神》,选 自 《中国乡镇企业》,2009 年 Z2 期。另, 据百度 百科 “块状经济 ”记载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532 种主要工业产品调?,浙江有 56 种特色产品产员 全 国第一,居前 10 位 的有 336 种,占总数的 63% 。这 ,或许就是 “浙江现象 ”最大的奥妙所在 。温洲鹿 城区的鞋 、服 、眼镜 、打火机 ;永嘉桥头钮扣;瓶海栗 阔、阀门;柳市低压电器;苍南金乡标牌 、包装 ; 钱库印刷 ;湖前 塑料纺织;宜 山再生纺织;虹 口电子组件 ;萧山轴承 、冥 币;湖州织里镇的童装 ;上虞 ; 《 厦制伞 ;嘉善木条;淮苑羊毛衫;分水制笔;绍兴柯桥的轻纺、化纤;永康小五金;海宁皮革、服装 ;余 姚轻工模具;鄞县服装 ;奉化服饰、塑料;慈溪鱼钩、长毛绒;嵊州领带;诸暨店 口的招塑复合管;大唐 袜业;牌头蚊香 ;义乌小商品;东阳木雕;椒江精细化工 ;温岭摩托车配件;路桥 日杂百货;玉环小农具: 新 昌胶囊;安吉转椅等等 。 ‘ ‘《店 口 :浙商 500 强的小镇样本》,《浙商》,2009 年 6 月 16 曰。 6不定导致社队企业的不均衡发展。自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做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I3始,社队企业在国民 经济实行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导和政策保障下,进入了一个稳 步发展的历史时期。I4这一阶段的社队企业,基于高约束性的政治因素,农村企 业所有制形式单一,皆为集体经济性质。然而,1984 年更名为乡镇企业之后, 其发展有 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家庭工业的异军突起 ,改变 了乡镇企业的所有制 性质。根据农业部统计的数据表明,1984-1988 年乡镇企业的数量增长迅猛,被 经济学界定义为乡镇企业的第一轮快速发展阶段。151989 年后,国家对乡镇企业 ?取 "调整、整顿、改造、提高”的政策方针,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 了另一阶段。 对于店 口而言,第一家生产五金的社队企业于 1970 年诞生,此后正式进入 社队企业的发展阶段。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及当地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选取 1970-1989 这一时段 ,可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店 口地区社队企业的兴起、发展及 向 乡镇企业的转变过程 。通过对此调查研究,试图揭示企业所有制、融资手段、经 营方式等经济行为及人们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由此管窥 “浙江模式”形 成的原因和发展途径 。 2、学术史回顾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政治气候的关系,学术界对农村工业的探讨很少, 主要集中在人民公社中社队办企业的意义以及某些特定问题 (如社队企业中土法 炼钢等)上,已有的文献中更多的是国家领导人发表的言论。I6 直到 :1970 年代末,中国的农村工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对农村 工业的研究才开始有 了长足进展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在全 国范围内的全面开 展和 国家对发展社队企业的提倡 ,农村工业走上 了健康稳定和持续高速度增长的 新时期,对农村工业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 创建于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学,自建国后不久曾中断了 20 余年,直到 ” 1979 年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个 《决定》。 I4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社队企业颁布的规定,除上述 《决定》外,另有 1979 年 7 月,国务院颁发了第一 个专门关于社队企业的档?? 《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草案)(文件共 18 条,故简称社 队企业 18 条 ) 。《十八条》发布后,财政部、农业部于 1979 年 5 月联合颁发了 《支持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使 用管理暂行规定》,对 国家财政支持人民公社投资款的使用范围作了具体部署;又于 11 月联合下达了 《关 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减免税的时间、范围及报批权限等作了具体规定。在信贷方面,中国 农业银行于 1979 年 11 月 10 日,颁发了 《关于发展农村社队企业贷款试行办法》,为社队企业提供生产周 转贷款和生产设备贷款。1981年 5 月,国务院又发布了 《关于社队企业贯 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问题》 简称社队企业 16 条 。 详见韩客厅:硕士论文 《乡镇企业 民营化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第 11-13 页。 丨 6肖莎:《新中国农村工业变迁:实践与理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论文,2003 年。 780 年代初期才获得重建 ,与农村体制改革 的时间大致 同步。重建后 的社会学 , 尤其是在费孝通先生主持下建立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致力于小城镇 主要集 中在乡镇企业、乡镇人 口迁移 、乡镇经济结构与人 口的调查研究, 结构等 领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调研资料I7。费孝通先生注重实地调查,在 80 年代初 期前往苏南、温州、甘肃等多地考察,在比较中提出了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 镇、边区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主张。IS马戎先生的团队对河北、内蒙古、浙江、 广东、湖北等地的乡镇各类组织展开了细致 的考察,包括历史变迁、组织体系和 内部结构,并对我国乡镇组织的行政管理职能、乡镇财政管理体系的变迁等进行 了深层次研究。19社会学界通过田野调查,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当时的很多社会现象。他们的 研究方法及留存 的调查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在社会学界积极关注小城镇 问题 的同时 ,经济学界也展开 了持续 的讨论和研 究,重点在于探讨发展农村工业的 目的、意义和作用;各个区域发展形式及其特 征,诸如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以及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农村经济社会 宏观方面协调发展等之间的关系;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内部运营等问题。2D值 得指出的是 ,1986 至 198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世界银行合作,完成 了一项有关中国乡镇企业的研究项 目,研究出版 了 《中国乡镇企业经济发展与经 济体制》与 《中国乡镇企业的历史性堀起》两本着作,探讨了包括所有制、劳动 力、乡镇企业的运行机制以及乡镇企业与地方社区的关系等多个方面。211990 年代,陈吉元 、何梦笔主持 “中国乡镇企业 的领导与决策?^ 文化与经济模式 ” 调研项 目,选取 了五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以 “探寻在中国 目前的文化 背景下 乡镇企业 的行为选择 问题,即传统文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及乡镇企业发展对 传统文化改造的意义 ”为 目的,并出版了一套当代中国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 22这两个包含大量实地考察和个案分析的调研项 目颇有参考价值。 I7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中国乡镇组织调查》,2000 年版,北京华夏出版社,第 4-6 页。 IS相关著作主要有费孝通:《志在富民一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费孝通、罗 重庆 出版社,1988 年版;费孝通:《乡土重建涵先:《乡镇经济 比较模式》, 与乡镇发展》,牛津大学出版社 香港 分社 ,1994 年版 。 I9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版;马戎、刘世定、邱泽奇 主编 :《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版; 详见 肖莎:《新中国农村工业变迁:实践与理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论文 ,2003 年。其中 ,杜润 生 及其领导的农村政策研究室属下的一群中青年学者,常年持之 以恒的调查研究,在政策研究和学术讨论上 都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以林毅夫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现 代经济学的方法 ,侧重于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分析 , 为研究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做了一些尝试。这类著作包括林毅夫:《制度 、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格致 出 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三版;杜海燕:《中国农村工业化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2 年版等。关于经济学角度对乡镇企业 的研究,详见张军、季虹 :《农村金融与乡镇企业 民'AMt : ?个 文献综述 》,《改革 》,2003 年第 四期 。 21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7 年版; 威廉伯德 、林青松主编《中国乡镇企业的历史性崛起: :结构、发展与改革》,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 22 “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丛书”包括以下著作:陈吉元、胡必亮主编:《a 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 村落文化》;何梦笔:《网络文化与华人社会经济行为方式》 ‘ 胡必亮 、郑红亮:《中国的乡镇企业与乡村发 展》;胡必亮 :《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一 陕西省商州市王润村调查》;李静:《中国村落的商业传 统与企业发展一 山西 省原平市 屯瓦村调查》;胡必亮 、胡顺 延 :《中国乡村 的企业组织与 小区发展一 湖 北 省 8国外学者的研究中,黄宗智注意到 90 年代之前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蓬勃 发展,他认为这是小农的 “反过密化”(内卷化)的兴起。23顾琳通过对河 北省 高阳工业区的考察,把当代中国乡村工业置于一个世纪发展的轨道中,探索今天 的乡镇企业的经营实践与中国的传统经营实践之间的关联,并认为,乡村工业化 是一种可以替代 “城市集中的大生产”的生产方式。24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研究 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戴慕珍 ( jean Oi 在著作 《中国乡村经济的起飞:经济改 革的制度基础》中,详尽分析 了乡村经济起飞的原因,率先提 出地方党、政 、企 的 “法团化”(结合成利益共同体,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基础。25 在梳理前人研究时发现 ,已有成果多为宏观层面的历史发展概述及社会学、 经济学的调研报告和实证分析,少有研究从历史学角度关注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 业的转变。26且多数研究倾向于笼统地谈论乡镇企业,很少对其不同组织形式区 别对待。仅有为数不多的文章,探讨这个阶段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 但多偏重于乡镇集体企业,对乡办企业与村办企业未加区分,对家庭工业更缺乏 探讨。27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乡镇企业,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3、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已有研究多侧重于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角度,较少从历史学角度出发 。本文 拟在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经济学的比较分 析 ),结合历史学的研究特点,充分利用档案和文献资料 ,追溯那一段历史的真 相 。 本文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诸暨市档案馆 “店口镇 ”、“湄池镇”档案全宗、 乡镇企业局档案全宗等档案资料,及笔者在店口镇吴家塔村、店 口六村开展的为 笔者走访了当地的镇领导、村干部、村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在此过程中, 办企 业 的负责人、个体企业的创办者、供销员等大量人员,获取了一手的访谈资料及 很多被当地人保留的乡土资料。 汉川县段夹村调查》:王晓毅、张军、姚梅:《中国村庄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一广东省东竞市雁田村调查》; 王晓毅、朱成堡 :《中国乡村的民营企业与家族经济一 浙江省苍南县项 东村调查》。以上著作大多为山西经 济 出版社于 1996 年出版。 23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中华书局 2000 年版,第305 页-324 页。 24 【日】顾琳 ( Linda G rove: 《中国的经济革命:20 世纪的乡村工业》,风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 25 Jean C. Oi, Rural China Takes OfF: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Refor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 alifornia Press. 1999.参见朱虹:《结构性动因与地方政府法团化》,《二"1"一世纪》,2001 年 8 月第六十六期。 26学界目前关于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概述性著作主要有:马家?主编:《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考擦》( 第 四章,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张毅:《中国乡镇企业?? 艰辛的历程》,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当 代 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当代中国的乡镇企业》,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1 年版 。 27这方面的论述,详见胡必亮、郑红亮:《中国的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6 年版;陈鸿 仪:《中国乡镇企业体制转变:市场 自由化,契约形式创新和私有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张 斌:《乡镇企业所有权变动的博弃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 9第二章 社队企业在店 口的兴起和发展 1、夹缝中生存:社队企业的兴起 我 国农村的非农产业,由于受种种条件 的制约 ,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而成为 独立产业 ,一直附属于农业 ,统称为农村副业。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 1954 年 , 农村专业手工业者和兼营商业手工业者约为 1000 万人 ,产值约 22 亿元,手工业 产 品 占农 民所需工业 品的 60% -70% 。到 1957 年 ,农村副业 (包括手工业 )产值 达到 145.8 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27.15% 。28由此可见,副业在农村发展中 占据着重要地位 ,后来的社队企业即是在集体副业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W 58 年 ,随着人 民公社制度 的建立 ,中央提 出了“人 民公社必须大 办工业 ”, 社队企业热 闹登场 。然此后 中央政策几经调整 ,从盲 目鼓动到整顿、调整再到 限 制办社队企业,社队企业一直处于若明若暗的地位 。直至 1970 年代初,中央对 社队企业的态度 ,已通过 1970 年 的北方农业会议和 1971 年 的农业机械化会议 , 从 1960 年代 的严格 限制转变为鼓励社队企业 兴办农机厂 ,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 。 按理说 ,有 了中央的政策指示,从此农村发展社队企业理应顺理成章 ,然而事实 并非如此简单。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之后,得到了中央一些领导人的认可。但 是中 央于 1962 年发出的 “公社和生产大队一般地不办企业” 29的规定,却没有明文 修 改 ,因此造成一些省 、市 、 自治区和地 、县领导干部认识很不一致 。 因为各地执行政策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乡村工业各 自不同的源头。温州乡村 工业 的发展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正式 的国家资源支持 ,但较弱 的集体控制力量 ,纵 容 了个体经济的 自由发展 ;苏南等地 ,社 队工业获得 了地方领导 的肯定和支持 , 通过预算资金、银行贷款和直接或 间接地纳入国家计划 ,奠定 了苏南集体经济的 基础。而大部分地区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观望状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 诸暨便是其 中的典型代表 ,其保守态度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初期 。因此 ,对农村 而言 ,这一阶段成为了政策空窗期 ,社队企业 的兴办与否直接掌握在 了以人 民公 社为单位的基层政权手中。基层政权的领导人或带头人,他们对农村经济的判断 , 对社队企业的容忍度 ,对农村工业 的发展与否 ,起到 了相当关键 的作用 。 据知情人回忆 ,诸暨 的社队企业起步较 晚 ,而店 口在整个诸暨地区发展 较早 , 其源头可追溯至这样一个故事 。1964 年 ,一位名叫陈茂烟 的店 口籍人士离开家 乡,作为一名官员来到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财政局任职。当时,余姚出现 了一批 28马家?主编:《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4 页。 29详见 1962 年 9 月 27 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sa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的乡镇企业》,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52 页。 10加工铜的小五金作坊,这些作坊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可观的收入。3i20 世纪 60 年 代的中国农村,很多地方的农民还吃不饱饭。面对余姚的这群富裕农民,陈茂炯 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因此,他于 1970 年回乡探亲时,带着余姚这些铜和财富 的故事 ,在店 口进行广泛 的传播 。 然而当时的店 口,正如其他的农村地区,被强大的政治力量所控制。1958 年,店 口公社成立,在行政上直接受诸暨县政府管理。店 口的 1.5 万农民被编成 了 20 个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面又设生产小队,以保证集体农业生产。此 外, 轰轰烈烈的 “农业学大寨运动” 32,也将店口卷入其中。1970 年,店口公社勤寨 大队33作为浙江省 “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成为其他地区考察学习的对象。在这 样的社会环境中,擅 自创办一个小作坊是难以想象的。陈茂炯的动员开始并没人 理会。直至三个月后,新一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陈伯生动心了,为了让村里人摆脱 贫穷,他决心 冒险一搏。 在陈茂炯的帮助下,1970 年 9 月,新一大队成立了“店 口新一农机修理厂”。 名为 “农机修理厂”,实则生产铜螺丝。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兴办 “农机修 理厂”已在国家政策的允许范围之内,而 “五金厂”尚未获得政策保障,故以此 掩人耳 目。“新一农机修理厂”创办之初,由于技术准备不足等原因,并没有盈 利。但到了 1972 年,农机修理厂产值达 3 万元,1974 年开始产生高额利润 (详 见表 1。裘浙锋在 《先行者? ? 一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中记载,新一的财务 报表显示 1971 年产值达 3 万元,1972 年达 22 万元。当时很多大队每个工分还 不到 0.5 元,新一大队每人每日的工分达 1 元。34两者数据出入较大,表二的资 料来自 1980 年店口工业办公室编制的 《社队企业统计资料》,《先行者》的资料 多来 自作者的田野考察。但两者皆表明,新一农机修理厂的创办在当时是颇为成 功的,这为其他大队的纷纷效仿奠定了基础 。 余姚属于宁波,与上海隔湾相望,是中国近代工商业摇篮一 上海的江浙财团的一股重要势力。余姚的 工商业,随个体经济遭到拖杀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儿近灭绝,但它与上海的历史渊源却一直未曾断裂。在 当时发生的大面积饥荒中,一些生产队偷偷摸摸办起了社队企业。他们到上海等周边城市组织铜原料,通 过简单加工后,把螺丝卖到城市工厂里去。详见裘浙锋:《先行者? 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浙江人民 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0 页。 32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 坡 ,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 7 倍。1964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导 《大 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 《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 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 ,全国农村兴起了 "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 光辉榜样 。 “农业学大寨 ”的口号一直流传到 70 年代末。 33勤寨,原名吴家塔,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取义勤奋地学大寨,改村名为勤寨大队。从1966年起,用四年 时间,发动 80% 以上的劳动力,用 57 万个劳动日,造起 200 多亩水田,改造出 100 多亩旱地,开凿出 2400 米的盘山管道,改造了 3.5 公里长的山溪。1970 年 《浙江 日报》以 《勤寨春来早》为题报导了勤寨,在浙 江掀起了 “全国学大寨,浙江学勤寨,全国学习陈永贵,浙江学习陈贵水 (勤赛大队书记)”风潮。 34裘浙锋:《 先行者? 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第27 页。 1 1表 1: 新一农机修理厂各年收入、成本、利润对比表 年份?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人数 16? n- ? ^ ? ^ ? ^ ? ^ ? ^ ? 企业收入 30000 40000 110091 195273 174312 375375 269334 费用? 30000 40000 48503 111106 82871 153245 268993 利润 0? 0? 61590 84167 91441 222130 341 资料来源:《店 口公社社队企业统计资料汇编 (1972-1979》,1980 年 11 月, 中共店 口公社委员会管委 会档案 113-31-19, 诸暨市档案馆藏 ) 2、计划经济的 “野孩子”:社队企业的发展 如前所述,店 口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发展农业。 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 ,换 来的依然是饥饿和贫穷 。旱错不能保丰收,农 民早 已对集体农业失去了信心。连 被树立 “农业学大寨 ”典型的勤寨大 队,也不能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 。根据勤寨大 量 的记载 ,长年 累月的开 山挖渠 ,只是大 队干部的一厢情愿 ,农 民对此 已有抵触 。在集体出工时,他们无精打采、消极怠工,有些干脆在家睡觉,拒绝 出情绪 工。 而 1970 年 6 月的梅雨 ,冲垮 了一百多亩稻 田,也冲垮 了农 民对集体的信心 。为 了解决温饱 问题,农 民?始行动起来,打破硬性规定的条条框框 ,或偷偷上 山砍 伐竹子,或开垦一点荒地种上粮食。36而在店口的其他地区,情况更糟。为解决 温饱 问题,很多农民选择外 出打工。1965 年,店 口出现数千劳动力下江西的情 形。上一大队 (隶属店 口公社 )有近 1000 名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到江西伐木 ,大 队劳动力流失了三分之二。37也有农民外出从事买卖,或者通过一点小生意来维 持生计,尽管有成为 “投机倒把分子”的风险。38 学 习新一创 办小作坊 ,也成 了当时人们 的选择之一 。但扑朔迷 离 的政治氛 围, 35在店口下辖的村庄中,有很多村以 “均”冠名,如小山玛、大山玛、里市均、祝家鸡等,皆以当地地理 环境命名,即山H 处 ,其 自然环境可见一斑 。上文提及的勤寨大队,便因积极改造恶劣 的 自然环境 而在 “农 业学大寨 ”中成 为典型。“穷 山恶水 ”、“旱错不能保丰收 ”,便是当时当地真实的写照 。详见杨士安:《诸暨 地名溯源》,转引 自诸暨地名 网。 36详见裘浙锋:《 先行者? 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本文档为【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1970--198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