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

举报
开通vip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 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 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 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 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 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 A、 靠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 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 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 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 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就剥 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 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 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 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 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 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 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 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本篇为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中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 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 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 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等种要素。 A、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 B、布卢姆 C、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6070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和社会文 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1、C 2、A 3、B 4、D 5、A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 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 A、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 。 A、主动性 B、 C、勤奋感 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 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 A、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 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 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 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 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青少 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 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 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 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 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 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 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 学生的认知发展。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 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 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l、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 A、效果律 B、 C、练习律 D、准备律 3、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的心理学家是 。 A、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巴甫洛夫 4、 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 终答案。 A、有意义接受 B、认知结构 C、 D、联结 二、填空题: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 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 3、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 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4、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括信息流和 。 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6、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 ,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三、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成五种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 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四、论述题: 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 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 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 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 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 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 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试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 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 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 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 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学校利用评“三好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 的作用。 A、认知的内驱力 B、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是利用了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 D负强化 3、关于学习动机,班杜拉提出了 理论。 A、 B、成败归因 C、需要层次 D、成就动机 4、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而努力学习, 这些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D 5、根据成败归因理论, 是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A、 B、努力 巳任务难度 D、运气。 6、一般情况下,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10% B、50 C、70% D、90%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 。 4、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的动机。 三、简答题: 1、简述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的主要观点。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 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 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 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论述题: 1、试联系实际分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商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 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 进入更高层次以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 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观。因此,可 以说自我实现是一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由于某种低级需 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 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分析成败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 的原因。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 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 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 成败归因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 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 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成败归因理论启发教师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 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是一 种 。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 D、具体迁移 2、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是 的观点。 A、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中,属于现代迁移理论的是 。 A、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二、填空题: 1、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学习 现象。 2、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 三、简答题: 1、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 (1)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 (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 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4)此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 生。 2、简述早期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 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作用,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 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4)关系转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格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 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D 5、C 1、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 物的知识,属于 。 A、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 D、并列结合学习 3、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 。 A、反例 B、 C、抽象 D、概括 5、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 D、倒“U”型 二、填空题: 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 两种水平。 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 为基础。 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5、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三、简答题: 1、简述常用的直观方式及其优缺点。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 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 定的难度。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 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是,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 间有一定距离。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 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鲜明、完整、稳定。 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3、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对遗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流派: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 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 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4)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 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 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 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 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 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填空题: l、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 2、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 。 3、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 相结合。 三、简答题: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哪几个阶段?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曲线会表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四、论述题: 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A B 1、D 2、C 3、D 二、填空题: 1、活动方式 2、简缩性 3、言语 三、简答题: 1、(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 的 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 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四、论述题: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 动觉。 联系实际(略)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这是利用 的方法。 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像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3、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 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4、下列学习策略中, 属于元认知策略。 A、画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 为 。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 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 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特征? 2、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应遵循哪些原则? 3、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B. 二、填空题: 1、学习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反馈 三、简答题: 第二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 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略) 第三章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 感。 3、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九、论述题: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例(略) B、做笔记:例(略) C、提问:例(略) D、生成性学习:例(略) 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例(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l、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1.低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二、填空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 ;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所谓问题就是指给定信息和 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 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问题解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它们是目的性、认知性和 。 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 的能力或特性。 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 和独创性。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 。 三、简答题: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3、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哪些有效措施?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二、填空题: l、给定的条件 2、要达到的目标 3、起始状态 4、序列性 5、有社会价值的产品 6、变通性 7、定势与功能固着 三、简答题: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 (1)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论述题: 主要教学措施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 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 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例略)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 l、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 和行为成分。 2、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 ,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 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 三阶段。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 、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实质?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如何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二、填空题: l、情感成分 2、自律道德 3、他律道德 4、两难故事法 5、内化 6、创设问题情境 三、简答题: l、态度的实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 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 初中体育教案免费下载初中各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初中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初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 四、论述题: 7、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略) 8、根据实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例略)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单项选择题: 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救,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 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运用了行 为改变中的 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2、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这是 方法的运用。 A、代币奖励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惩罚法 3、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 。 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填空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 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 。 2、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 身行为。 3、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 验,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3、简述抑郁症的特征。 4、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如何应用代币奖励法改变学生的行为?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二、填空题: 1、寻求发展 2、自我监督 3、良好的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 l、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1)具有生命的活力 (2)积极的内心体验 (3)良好的社会适应 (4)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抑郁症的特征 (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采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考试焦虑的形成的原因有: (1)学校的统考。 (2)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 (3)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 (4)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 (5)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 四、论述题: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 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 现象而使强化失效。(需联系实际来举例)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中的 。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2、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是布 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3、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 的 。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二、填空题: 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和 三大领域。 2、所谓教学目标是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 。 4、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 标、 、行为标准。 5、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第二部分为 。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 、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个别化教学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2、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什么特征? 3、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4、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哪些优越性? 5、指导教学包括哪些主要活动?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法设计教学。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发现教学法设计教学。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二、填空题: 1、动作技能 2、预期 3、价值体系个性化 4、产生条件 5、具体教学目标 6、创设问题情境 三、简答题: 4、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5、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 (2)密切配合。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历程。 6、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如下因素, (1)教学情景(如全班、小组和自学); (2)学生学习特点(如阅读、非阅读、视听偏好); (3)教学目标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的特性(如静止图像、动画、文字、口语)等方面的因素。 7、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越性: (1)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 (2)其次是即时反馈。 (3)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 (4)第四是自定步调等。 8、指导教学包括的主要活动有: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四、论述题: 1、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 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 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由于在这种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 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 效教学的因素,这些活动可以被看做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联系实际略) 2、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 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 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联系实际略)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2、以下 纪律包括了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3、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 D、课堂气氛 二、填空题: 1、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 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3、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 。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 、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5、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群体动力由 、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和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组成。 6、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 三、简答题: 1、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4、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哪些群体动力? 四、论述题: 1、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处置和矫正?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二、填空题; 1、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教师的情绪状态 4、教师的领导 5、群体凝聚力 6、准则与控制 三、简答题: l、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4)对教师的期望 4、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的群体动力要素包括: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四、论述题 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有: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 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 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参照第十一章相公内容)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l、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 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采用观察、谈话等方式收集,这种评价称为 。 A、标准参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这是非测 验评价技术中的 。 A、观察 B、情感评价 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 的 过程。 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 、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 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 的测验。 4、非测验性评价技术的种类包括:案卷分析、观察和 。 5、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是:信度、效度和 。 三、简答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编测验前要有哪些计划? 4、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二、填空题: 1、价值判断 2、搜集有关的资料 3、个体学业成就水平 4、情感评价 5、区分度 三、简答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表现在: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 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自编测验前要做好如下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 (6)选择适合的题型 4、教学评价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其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评估目标 (2)搜集有关的资料 (3)描述并分析资料 。 (4)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 二者在 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是: 。 2、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 ,可以把这种教 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 心;一是 。 4、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等三个阶段。 5、教师的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 。 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 另一方面是通过 提高在职教师。 三、简答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可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基本做法有哪些? 2、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有什么差异?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有什么差异? 四、论述题 分析自己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并运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发展设计。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二、填空题: 1、经验+反思=成长 2、小型的课堂教学 3、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4、关注学生 5、行动研究 6、实践训练 三、简答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可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基本做法有: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4)反思教学经验。 2、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 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同时,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正式计划的时 间之外,自然地在—天中的某个时候发生。而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做一下演练。在两个平行班 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 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他们可以从学生那 里获得一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仅限于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或一 些已知的课程知识,而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 另外,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 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 预见性。他们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象和心理表征,并且能预测执行计划时的情况。 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 些什么。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 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 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专家教师都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对 课的评价却不相同:有的说了许多课的特点;有的对课的成功做了大致的评估;还有的集中关注于自己上课的 有效性。 四、论述题: 分析自己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并运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发展设计: 1、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根据教师的需 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 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 (4)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自我发展设计(略)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的特征。称为(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 ) 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3.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 ) 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 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7.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这是(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10.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1.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那一 条规律(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结合律 12.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我们平时称为“天才”的人智商(IQ)一定要超过( ) A.100分 B.120分 C.140分 D.200 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 )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5.“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 记忆负担。”这种思想是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 16.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17.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0.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 A.100% B.80%—90% C.70% D.50%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 均无分。 21.桑代克的最基本的三条学习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 。 22.有四种反思教学的方法,他们是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 。 23.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要 。 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35.品德是 的简称。 26.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评价分为正式评价和 。 27.加涅认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 28.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 29.学习动机由 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 30.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称为 。 31.群体成员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32.少年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逐渐占主导地位。 33.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3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 35.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 组块。 36.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 。 37.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 。 3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 。 3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驰训练练、系统脱敏法、 等。 4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43.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44.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4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些特征? 4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举例说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C 3.C 4.A 5.A 6.A 7.D 8.C 9.A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C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准备律 22.行动研究 23.及时复习 24.资源管理策略 25.道德品质 26.非正式评价 27.价值体系个性化 28.独创性 29.学习需要 30.学习 31.从众 32.抽象思维 33.各种人际关系 34.教学环境 35.7土2 36.倒摄抑制 37.成熟 38.个性 39.肯定性训练 40.心向(定势)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1)问题的特征(1分) (2)已有的知识经验(1分) . (3)定势与功能固着(2分) (4)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世界观(答出1点即可给1分) 42.(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每一小点1分,答出5点,即绐满分) 43.(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每一小点1分) 44.(1)关注生存阶段 (1分) (2)关注情境阶段 (1分) (3)关注学生阶段 (1分) (4)三点要按顺序写,各点展开2分,如果没有展开只给3分。 45.(1)分工合作 (2)密切配合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历程 (每一小点1分) 46.(1)基本的信任感刘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每一小点1分)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0分) 47.(1)有效的说服 (1分) (2)树立良好的榜样 (1分) (3)利用群体约定 (1分) (4)价值辨析 (1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分) (6)各个论点展开 (3分) (7)例子 (2分)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顿悟过程 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 A.70% B.50% C.90% 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不成比例 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学生成绩 B.智力测验 C.期末评比 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稳定归因 B.外部不稳定归因 C.内部稳定归因 D.内部不稳定归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 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 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 ,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 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 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 。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 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 。 28.定势是指 。 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 。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 31.技能是 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 33.教学目标是 。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 。 35.发现学习是指 的一种教学策略。 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 。 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 三个阶段。 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 。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 。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 为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优势领域 22.理论型 23.特别敏感 24.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行为规范学习 26.附属内驱力 27.具体迁移 2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理性概括 30.长时记忆 31.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 32.道德行为 33.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评价 35.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 36.可比性 37.关注学生 38.激活功能 39.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 42.(1)深度加工知识(1分) (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 (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 (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1)学习时间安排(1分) (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 (2)开展微格教学(1分) (3)进行专门训练(1分) (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1)学生(1分) (2)教师(1分) (3)教学内容(1分) (4)教学媒体(1分) (5)教学环境(1分) 46.(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 (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 (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满分10分) ?(2分) 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2分)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 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1分) 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 ?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本文档为【教师招聘考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357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