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

举报
开通vip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 的契合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第3期(2010年):3O9—_322 TheChineseJournalfortheH~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1.31No.3(2010)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 —— 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 传统修复的契合 刘彦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 的契合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第3期(2010年):3O9—_322 TheChineseJournalfortheH~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1.31No.3(2010)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 —— 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 传统修复的契合 刘彦琪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在对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理念进行认识,总结的前提下,完成 江苏东海县博物馆破碎青铜甬钟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通过借鉴古代青铜器造 型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和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并使用新的修复材料,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改 进.进而通过这一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的传统修复的契 合进行讨论.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修复理念修复工艺 中图分类号N092:G2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441(2010)03—0309.14 2008年11月,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将其65件馆藏文物送交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 文物科技研究中心.由于这批文物中的大部分器物破碎及锈蚀严重,博物馆无法对器物 进行展览陈列及安全保存,亟待对这批器物进行修复,博物馆委托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 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对这批文物进行修复保护.本文所修复的这件甬钟就出自这批 器物. 1器物修复前的赋存状态 甬钟为西周和东周时期的青铜打击乐器,往往为成组出土.甬钟的各个部位都有特 定的名称(图1).本次修复的甬钟系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的藏品,属春秋时代器物,出 土于江苏省青湖镇丁旺村,为一组9件编钟之一.这组编钟形态一致,尺寸等比例缩小. 器物在进行本次修复之前已经被修复过(图2),器物破碎严重,原先使用了一种黄色 的胶粘剂进行粘接,由于胶粘剂厚度较大,因此碎片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钟体的钲部,鼓 部及枚部存在残缺,原先修复时使用石膏对残缺部位进行补缺,现在石膏补配的部位大部 分已经脱落.钟体锈蚀严重,器表纹饰模糊难辨. 收稿日期:2010—3—31;修回日期:2010—7.15 作者简介:刘彦琪,1983年生,天津市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铜器的修 复研究. 310中国科技史杂志 衡 甬 旋 舞 钲 铣 于 图1甬钟各部位名称 2修复前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分析 于 枚 篆 鼓 图2甬钟修复前的赋存状态 通过采用x一荧光能谱仪NitonxL3T对器物材质进行成分分析,检测结果如图3及表 1所示.通过对此件器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器物材料为锡青铜.而通过采用x光照相 技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器物的腐蚀程度及铸造情况,以利于对器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 进一步的保护.通过对X光照片的观察可以发现器物内部存在许多气孔,钟体上部花纹 清晰,而鼓部纹饰则非常模糊,而且存在很多缩孔和气孔,因此可以推测甬钟采用由钟口 倒浇的铸造方式,采用这样的铸造方式是因为钟体壁厚自上而下逐渐增加,倒浇有利于金 属液顺序凝固.器物基体上存在有大量的气孔,对于器物的腐蚀速度的控制及器物的安 全保存非常不利.(图4) (UKb….… 一 CuKa— SnKa fl Il FeJ1SnKb一 IJ?,Pb.A,,g/l八 (0V 图3器物荧光分析谱线 表1器物金属成分 00 图4器物的X光照片 元素SnPbZnCuFe 含量(%)14.0771.7340.17381.3051.919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11 3修复理念 3.1中国传统修复理念 我国的青铜器修复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其意义在于将破碎或破损的青铜器补全,使 之完整,并掩盖器物表面的缺损,恢复器物的完整性及审美价值.由于传统修复重视器物 的审美价值,因此常常依据藏品所有者或修复者的个人好恶及需要进行修复,这些青铜器 由古董商人自己或聘用的修复匠人进行修复,他们为迎合收藏者的需要,常常采用拼凑, 改造,增刻,作旧等手法改变文物的形状,色彩,纹饰,铭文等.这些处理方法对于文物的 保护,研究而言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对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造成极大的贬低.由于长期以来 始终缺少对中国铜器传统修复中最核心的修复理念的总结,认识和讨论,各个修复者没有 统一的修复原则,没有对修复效果的统一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此我国的青铜器传统修复领域并没 有统一的理念作为指导,对器物的修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于过去常常提及的"修 旧如旧"及国家《文物保护法》中提出的"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由于话语过于笼统,缺乏 详细地阐释,导致不同的修复者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常常会有巨大的认识差异. 比如 "修旧如旧",到底修复到什么程度是旧,如何理解"旧"的标准等等,都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性,具体到修复操作中,往往导致修复结果的巨大差异. 中国青铜器修复技术肇始于宋代,历经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技艺精 湛的传统工艺.但是传统修复中片面地强调青铜器的审美价值是不完全正确的.随着现 代科技手段对传统修复工艺的剖析,以及人们对于青铜器认识程度的深化,也发现传统修 复中采用的一些工艺及所使用的材料有不当之处,甚至不利于文物的安全保存,例如传统 修复的焊接工艺中使用含有氯离子的镪水作为助焊剂,不利于器物的安全保存.这就要 客观地分析并淘汰落后的技术及材料.只靠修复者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传统手工艺来修复 文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解决方法是在传统修复技术中引进现代修复理 论和文物的保存科学. 3.2现代修复理念 文物修复保护的现代理念,是从意大利布朗迪(CesareBrandi)1963年的《修复理论》 (TeoriadelRestauro)中所提倡的诸原则出发的.布朗迪修复理论中提出一些对于文物修 复相当实用的原则,即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兼容性原则,可辨识原则及可再处理性原则. 布朗迪的修复理论随后被反复研讨,1972年在意大利诞生了《修复宪章》,规定了艺 术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原则.《修复理论》成为文物修复科学化进程的理论 基础. 当代国外的文物修复理论已经呈现专业化及种类细分化发展,而部分理论已在国际 同行之间达成许多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通过推动 一 些宪章,公约,解决了文物修复者在理论与原则上的困惑.如《威尼斯宪章》等,其修复 理论与原则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j. 但是这些理念及原则基于西方特定的文化及历史背景,针对西方文物的修复保护案 例而提出(历史文化街区,自然与文化景观,单体古建筑及建筑群落,绘画等).中国有着 312中国科技史杂志 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传统,它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青铜文物的修复 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的理念,原则及标准. 3.3本次修复的理念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青铜器有其自身特点及文化属性,完全照搬西方的修复理念是难 以适合的.这就需要在国际上通行的修复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中 国青铜器的自身特点以及博物馆对于修复的要求,对现代修复理念进行适度地调整,使之 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也就是在现行国际公认的修复保护理念的框架下,探讨适合 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方式. 现对修复理念进行如下简要总结: (1)最小干预原则:在满足博物馆展览陈列要求及考古学研究需求的前提下,尽量 少 地对器物实施干预,尽量减少对器物物质层面地破坏,使器物上的信息得以最大限度地 保存. (2)兼容性原则:修复当中添加在器物上的新材料,不能造成器物的进一步损伤,不 能对器物的安全长久保存造成威胁. (3)可辨识原则:修复及补配的部位要能够识别出来,但是这种识别性应该选择在合适 的部位予以体现,不能为了满足识别性而破坏修复试图重建的器物的统一完整性及美感. (4)可再处理性原则:修复过的器物通过一定的处理,应该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于修 复前的状态,修复行为不能使得修复的再次进行变得不可能. (5)耐久性:修复过的器物应该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其刚刚修复后的状态. 修复过的部位不应该相当容易地受到损坏. (6)历史真实性:修复过的文物的造型应该最大限度地与其在历史上的状态保持一 无据可循的情况下则要宁缺毋滥. 致.补配的进行需要有据可循, 本文在这一修复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件青铜甬钟的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 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进行讨论. 4现有的修复方法 对于类似的修复案例,传统的修复方法大致如下: (1)对器物碎片进行焊接处理,使器物恢复完整. (2)焊接完毕后,器物上仍然有一些部位存在残缺,还需要对残缺部位进行补配.方 法是首先制得铅锡合金的补配件,然后再将其焊接在器物上相应的缺失部位. (3)对焊接及补配的部位进行做旧,掩饰修复痕迹. 传统修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需要对器物碎片进行加热,加热会改变器物金属组织的金 相结构,如果将来通过金相分析研究器物的加工工艺,就可能得到错误的研究结果.因此 对于此件器物的修复,需要对碎片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改变,以满足现代修复理念对于修 复的最小干预性的要求. 其次,使用铅锡合金材料的补配件,它与器物原件之间的连接也需要通过焊接完成,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13 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另外,制造铅锡合金的补配件,需要进行制模或翻模,模具干燥,合金 熔化和铸造等一系列的工序,制得补配件后,还要对补配件进行切割,打磨等机械加工,工 序的繁杂使得修复周期长,修复效率低,修复工作量大.这就要求对现有的补配工艺进行 改进,简化工序,提高效率,还要保证修复的效果. 第三,传统修复当中的做旧工艺旨在掩饰器物上的修复痕迹,这对于恢复器物的审美 价值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修复手法不能满足现代修复理念对于修复的可辨识性的要 求,如果将来需要对器物进行研究或检测,通常无法分辨哪里是器物的原始部位,哪里是 修复者添加的新材料,这样就难免给将来的研究带来误导.因此需要对做旧的方法进行 改进,既要恢复器物的审美价值,又要使修复具有可辨识性,兼顾器物在美学和研究中的 双重价值. 现代也常有使用环氧类胶粘剂对器物碎片进行粘接的做法,但是由于所使用胶粘剂 的凝结张力过大,粘接后的碎片往往错位严重,本件器物在进行此次修复之前就使 用了这 样的方法处理过,修复效果非常不理想,需要选用新型的胶粘剂,减小凝结张力,并保证粘 接面之间具有较高的衔断强度. 5器物的修复保护方法 5.1建立修复档案 在修复保护之前,首先要对器物进行拍照记录(图 2)以及绘制病变图(图5);其次要建立修复档案,详细记 录器物的原始编号,名称,尺寸,修复使用的材料,修复 工艺,器物的检测结果,修复及补配部位的拆除方法以 及对器物进一步保护处理的建议等等.建立修复档案 是为了给将来的研究和重新修复提供便利;另外,修复 档案也利于对修复保护过的器物进行跟踪检测,以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修复保护的效果及修复材料的安全性,耐久性. 5.2制定修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回层状堆积 图表面硬结物 图残缺 图5青铜器的病变图 青铜器表面锈层承载着很多信息,按照现代修复理念的要求,如果锈蚀物并不对器 物的安全保存造成威胁,是不应该对其进行去除的,但是器物所属的博物馆出于展览 陈列的需要,强烈要求对器表锈蚀物进行清除.在此种情况下,解决的办法是对钟体 外部的锈蚀物予以去除,以满足博物馆对于展览陈列效果的要求;而对于器物内壁的 锈蚀物则不予以任何干预,以保留器物的原始面,用以显示器物出土时的原始锈蚀状 态,使器物的埋藏环境得以真实地反映.这一原始面给将来对器物进行进一步的深 入 研究留下资料. 为了保证修复的可再处理性及最小干预性,碎片之间的连接使用粘接的方法,应选择 安全性好,不对器物的长久保存造成隐患的胶粘剂.补全的目的出于如下考虑:钟体上的 缺失部分对器物的安全保存及自身结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器物主要结构部位的缺 失使人的视觉审美不能产生连续性及完整性,严重影响了器物的展示陈列及审美价值;为 314中国科技史杂.志31卷 了提高器物的审美价值,增加器物结构的稳定性,预防器物可能面l临的再次断裂,破损及 进一步的腐蚀劣化,需要对缺损部位进行补全.关于补全的依据,由于此件器物为一组九 因此对于残缺部位,件甬钟之中的一件,各个器物的尺寸等比例缩小而形态一致, 可以对 其原始部位的状态进行明确的推定,补全可以做到有据可循.而补全材料的选择,则要确 保其与器物原件的兼容性,防止补全材料的添加给器物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6修复的实施 6.1去除原先的修复材料及修复痕迹 从器物外观形态的观察可以确定原先使用的补配材料为石膏,由于石膏的结构疏松, 因此补配部位的质感相当差,另外疏松多孔的结构容易吸收水分,对器物的安全及长久保 存极为不利,因此必须予以去除.去除时使用手术刀,洁牙机等机械方法,并用酒精及丙 酮对石膏进行软化. 图6对原先修复材料进行去除后的效果 原先的粘接部位的胶粘剂已经老化变质, 影响了修复的效果,并且原先的粘接处理存在 严重的错位,为了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必须 将碎片问的胶粘剂进行去除,但是由于器物并 没有关于原先修复的文字记录,因此在进行本 次修复时无法得知原先修复时使用的是何种 粘接剂,在去除这些胶粘剂时首先使用丙酮进 行溶解,经过数个小时的浸泡,胶粘剂并不能 被溶解清除;由于无法确定合适的胶粘剂去除 方法,因此使用加热的方法加速粘接剂的老化 变质,当胶粘剂脆化后,原先粘接在一起的碎 片就相当容易分离了.之后再用手术刀,洁牙机等机械方法将碎片断面上残留的胶粘剂 去除干净.对原先修复材料进行去除后的效果如图6. 6.2锈蚀物的处理 此次修复保护的这件青铜甬钟由于长期受到埋藏环境的腐蚀作用的影响,器表锈蚀 严重.根据上文修复方案所述,需要对钟体外壁的锈蚀物进行去除.此件甬钟的锈蚀物 处理措施如下. 6.2.1锈蚀物处理前的化学定性分析 在对器物表面锈蚀进行处理前,首先要了解器表的锈蚀产物.由于实验室条件及修 复工期的限制,无法使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对器物表面锈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因此只能 使用化学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锈蚀物成分进行简便,快速的初步鉴定,检测是否存在有害 锈.操作时从器物上取下少量锈蚀,加入5%的硝酸溶液溶解锈样,锈样部分完全溶解, 还有部分不溶物,取上层澄清液适量并滴加1%的硝酸银溶液,如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检 测到氯离子的存在.经过化学定性分析,并没有检测到氯离子,由于器物的保存状况并非 十分恶劣,出于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的要求,不对其进行保护处理.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15 6.2.2锈蚀物的去除方法 首先选取一块面积较小的器物碎片作为清洗 试验块(图7),先采用手术刀,洁牙机等机械方法 对锈蚀进行逐层去除,由于锈蚀物的硬度大,用此 种机械方法去除完全没有成效.限于实验室条件 的限制,去锈过程中无法使用喷砂机除锈等安全 性较好地锈蚀物机械去除方法,因此只能使用化 学试剂对锈蚀物进行处理. 青铜器的传统修复中使用的去锈方法一般是 利用药剂对锈蚀物进行软化后再用机械工具进行 常用的药剂有乌梅膏,醋酸水,稀盐酸等. 剔除. 这些药剂对文物的安全保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 患,因此现代修复中已经极少使用这些药剂进行 锈蚀物的去除. 图7选取一块碎片作为清洗试验块 现在对于青铜器表面锈蚀物的化学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方法如使用多磷酸钠,柠 檬酸,酒石酸钾钠等化学试剂的溶液进行去锈,但是根据Scott等人的研究显示,酒石酸钾 钠对赤铜矿层有侵蚀作用,而且它的残留对青铜器的长期保存带来不利影响.对一些青 铜器来讲,铜可能在溶液中产生再沉积,导致器物表面产生块状的再沉积铜片,使用柠檬 酸和多磷酸钠溶液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这些化学处理方法都不太适宜. 国内马清林等人曾经使用锌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青铜器表面锈蚀物,并获得了 较 好的效果.通过对上述方法各自优缺点的比较,本件器物的修复选用锌粉和氢氧化 钠 处理器物外壁的锈蚀物.'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用锌粉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选定的清洗试验块进行清洗试验.操作时使用锌粉 与 5%氢氧化钠溶液,先将碎片置人玻璃培养皿内,然后将锌粉敷撒在试验块表面,再 用滴管 图8清洗试验块去锈后的效果 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锌粉之上,使锌粉成 为糊状,为了防止处理过程中药剂干燥速度过快而 影响处理效果,可以在培养皿底部加入少量的蒸馏 水,并盖好盖子进行保湿.经过半小时处理后再行 滴加,重复操作两至三次后用蒸馏水将药剂清洗干 净,用手术刀检验锈层硬度,若锈层依然没有被软 化,将上述除锈操作重复进行. 清洗试验块经过这样处理后,试验块表面的锈 蚀物已经软化.然后再用手术刀及洁牙机等机械 方法将锈蚀物处理干净.经过对这片碎片的清洗 试验,表明所选方法去锈效果较好而且器物表面色 泽改变不大,因此可以对器物整体采用如上的去锈 方法.(图8) 3l6中国科技史杂志31卷 6.3拼接及粘接 6.3.1拼对 在对碎片进行粘接之前,首先要对碎片 进行拼对,观察碎片之问的相对位置,器物的 残缺情况以及器物是否存在变形等等.拼对 时将硬度适中的粘土填入甬钟内腔作为内部 支撑,然后再将碎片一片片的嵌在粘土支撑 之上,设计碎片的粘接顺序.(图9) 6.3.2粘接 粘接之前首先选择粘接剂,粘接剂要具 备良好的粘接力,耐腐蚀性,耐老化性,并且 粘接剂的组成成分中要不含有氯离子,以免图9在粘土填充物上镶嵌碎片 对器物的长久保存造成不良影响.经过对数种粘接剂进行粘接试验,选用新型的粘接材 料——安特固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3TONQUICK型作为此件器物的修复材料,该材料 硬化时间为4分钟,衔断强力最少130kgf/cm,硬化后呈不透明灰色,根据此产品提供的 此种胶粘剂应该具有较好的粘接强度.由于实验室条件以及修复工期的数据显示, 限制, 无法对所选择的胶粘剂进行抗拉强度实验及材料的耐久性实验,只能利用一些以往收集 的青铜器残片进行粘接试验,经过观察,粘接剂固化后的厚度与粘接前相比几乎没有变 化,粘接剂的厚度非常小,可以证明此种粘接剂的凝结张力较小.另外,通过对粘接过的 碎片施加外力进行试验,证明其粘接强度也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文物修复中对于粘接强度 的要求. 使用前将需要粘接的碎片断面清理干 净,然后在断面上涂抹胶粘剂,再将碎片粘接 在相应位置,调整器物内腔所填充的粘土的 高度,将碎片固定在正确的角度上(图10). 对于面积较小的碎片,需要先将若干小碎片 粘接在一起后,再将它们的整体粘接在大面 积的器物残片上.粘接小碎片时,由于胶粘 剂的固化需要一定时问,因此需要对被粘接 的碎片进行临时固定,利用粘土良好的可塑 性,将两片被粘接的碎片插人粘土内,并将粘 土捏实压紧,使两块碎片保持正确的相对位图1O使用粘土固定碎片 置及角度,直至粘接剂固化,再将粘土去除,将碎片上残留的粘土清洗干净并对碎片进行 干燥.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现代青铜器修复的粘接工艺,对碎片进行粘接前,要求在碎 片断面上涂刷B.72等材料作为可逆层,一旦文物需要进行重新修复,则利用丙酮等试剂 来将粘接部位重新打开,以使器物回到修复前的状态,通过这一工将可逆层溶解, 艺满足 修复的可再处理性.然而通过与一些文物修复保护同行的讨论,得知此种方法处理过的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17 器物存在相当大的缺陷,那就是粘接后的碎片非常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开裂, 本次修复前通过进行粘接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这种工艺粘接的碎片,即便是将器物 置入烘干箱利用数十摄氏度的低温进行干燥,都会使粘接部位重新断开,这显然是无法满 足博物馆对于修复的耐久性要求的.基于此种认识,本次修复过程中在进行粘接处理时,并 没有使用可逆层的工艺;虽然环氧树脂不能被一般溶剂所溶解,但是如果将来需要 进行重新 修复,只要使用局部加热的办法加速环氧树脂的老化,便可以相当容易地将原有胶粘痕迹去 除.正如前文所述,本件器物在进行本次修复前,就曾经使用一种未知胶粘剂进行过粘接, 通过对原先的粘接剂进行局部加热,很容易地将原先的胶粘痕迹进行了去除.可见即便不 使用可逆层的工艺,也并不影响修复过器物的可再处理,而且大大提高了修复的耐久性. 6.4缺失部位的补配 将所有器物碎片粘接起来后,器物上依然 存在残缺,需要对残缺部位进行补配.(图11) 考虑到修复之前对修复理念的认识,要求所选 用的补配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逆 性,另外补配材料还要易于加工.根据以上要 求,本次修复的补配操作使用了一种新型的修 复材料——美国PSI公司的快固型环氧树脂胶 棒,该胶棒有速成铜,速成木,速成铝等多种类 型,本次修复中使用的是PSI速成铜,该胶棒呈图11完成碎片粘接后的器物 固体状,为内外两层的双组份环氧树脂,内层夹心为固化剂,外层为柔软的固态环氧树脂, 使用时只需将胶棒切下适量,然后用手反复揉合,使两种组分混合均匀后就可以直接进行 填模成型了,硬化时间5,10分钟,固化后颜色接近古铜色,质地致密,可以通过切削,打 磨等加工进行表面修整. 具体工艺如下. 6.4.1制模 由于甬钟形态类似合瓦状,钟体正面的形态与背面的形态完全一致,因此对于残缺 部 位补缺模具的制备,可以通过对钟体另一侧的完整部分进行石膏翻模完成.翻模之前先 观察待翻模部位的形态,以制定合理的翻模方法,由于两枚钟枚之间存在角度,如果制取 整块的石膏模,就可能造成无法脱模(图12).解决办法是借鉴东周甬钟铸型工艺中的分 范方法,给朝向相同方向的钟枚制作枚部石膏分范(分范1),对朝向另一个方向的钟枚制 作另一个枚部石膏分范(分范2),然后再用石膏钟体范将两块枚部石膏分范套接起来制 成组合石膏模具(图13). 石膏分范制作方法如下: (1)将方向相同的两枚钟枚用泥条围筑起来(图14a),在泥条围筑区域内涂好硅油作 为隔离剂,将石膏浆浇注进泥条围筑的区域内(图14b),待石膏凝固后即可制得石膏分范 1,将泥条去掉,用手术刀修整石膏分范1的外形,使其成为梯台形(图14c),以便于将来 分范与钟体范之问的脱离. (2)用同样的方法制得另外一件枚部分范(分范2).(图15) 318中国科技史杂志31卷 卡模 -,石膏模具 图12整体模具的缺陷 图14(a)泥条围筑 图14(c)修整分范外形 枚 模部位 蚀 图l3分范示意图 图l4(b)浇注石膏 图15制取另一块分范 (3)制取钟体范:将两件石膏分范以及需要复制的钟体部位用粘土围筑起来(图 16a),在围筑区域内涂好隔离剂后将石膏浆倒入,待其凝固后将粘土去掉,即可得到组合 石膏模具(图16b). 6.4.2填压补配材料 将组合石膏模具安装在需要进行补缺的部位(图17a),在石膏模具上涂好隔离剂后, 将混合均匀的PSI胶棒填压在缺失部位(图17b),待PSI环氧树脂固化后,先将钟体范去 掉(图17c),再将两块枚部分范依次去掉(图17d).这样既可一次性完成钟枚及钟体残 缺的补配.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19 图16(a)围筑粘土 图17(a)安装模具 图17(c)去掉钟体范 图16(b)制得组合石膏模具 图17(b)填补缺失部位 图17(d)去掉枚部分范 6.4.3描画及雕刻纹饰 由于PSI胶棒刚刚硬化后的一两个小时内,材料还没有达到最大硬度,在此期问可以 非常容易地对补配部位进行机械加工.由于石膏钟体范上复制的纹饰较为模糊,因此需 要对补配部位的纹饰进行雕刻.由于同组甬钟的纹饰完全一致,因此对于补配部位 的纹 饰,可以参照同组其它甬钟相应部位的纹饰进行描画(图18a),然后再用刻刀沿着描画好 的纹饰进行雕刻(图18b).用同样方法完成甬钟上其它残缺部位的补缺. 根据以上工艺可以看出,使用PSI胶棒这种新型的补配材料,简化了制模工艺.传统 的方法是使用铅锡合金或液态的环氧树脂或UHU.PLUS等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在注模时 皆为液态,因此需要制作封闭或半封闭的模具.而使用PSI胶棒,由于它在使用过程中为 320中国科技史杂志31卷 固体,不会流淌,滴落,因此只要制作开放式模具,然后即可填模成型,简化了制模程序,提 高了修复效率.由于此种补配件的制作不需要传统的铅锡合金铸造工艺,因此模具也不 需要进行干燥,大大缩短了修复时间. 图18(a)描画纹饰图18(b)雕刻纹饰 6?5做旧 6.5.1补配部位的辨识以及做旧程度的控制 对残缺部位完成补缺后,需要对补配的部位进行做旧,使补缺部位的色泽及质感与器 物原始部位一致,以便于器物的展览陈列.但是考虑到修复及补配的部位可能给研究者 带来误导,因此做旧处理的程度需要进行控制,要使修复及补配痕迹具备可辨识性.由于 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要求修复及补配的部位要尽可能逼真,但是现代的修复理念却要求修 复具备可辨识性,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用传统修复的做旧方法将钟体补配部分的外侧 进行做旧,使其效果逼真,达到良好的展览陈列效果(图19);然而,补配部位做旧后 依然 要与原器物能够区别开来,处理方法是:在补配部位的内壁,由于展览陈列时并不能被看 到,因此不予做旧处理,当研究者需要对器物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检测时,可以通过观察器 物内壁来很容易地辨识修复及补配的部位(图20). 图19器物修复后的效果图20可辨识的修复区域 3期刘彦琪: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321 6.5.2具体的做旧方法 先在环氧树脂补配件表面涂刷一层漆片的酒精溶液,然后使其自然干燥或使用电热 吹风机加速其干燥,待其完全干燥后再行着色做旧,这样可以提高颜色的附着力.如果器 物表面的肌理及质感效果较为复杂多样,应该使用酒精漆片调和矿物颜料粉,结合涂刷, 喷点,弹色等手法进行逐层作色,以达到复杂多样而逼真的做旧效果.如果需要做出坚硬 而具有光泽的锈色,则可以用玛瑙压子在做过旧色的部位进行反复地磨压,以产生所需要 的坚硬光亮的质感. 7总结 本文在现代修复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传统修复的材料及工艺进行改进,完成青铜甬 钟的修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如何在现代修复理念的框架之下,对传统工艺进行 改进而完成青铜器的修复,进行了尝试与探讨,简要总结如下: (1)使用新型快固粘接剂进行破碎青铜器的复原,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新型粘接 剂的使用提高了修复的效率,而且粘接后的碎片在连接强度和连接效果方面与传 统的焊 接方法相差不大.对于此种材料的耐久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2)通过使用新型补配材料——PsI环氧胶棒,而使得制模工艺得以简化,使器物残 缺部位的补配变得相当容易,减少了修复的工作量,缩短了修复时间,而且补配后的效果 与传统使用的铅锡合金补配件差别不大.由于补配件与器物原件的连接过程中没有对器 物原件进行过任何机械处理,所以此种补配方法对器物实现了最小程度的干预.如果需 要对补配件进行拆除,只需要对补配件进行局部加热,使之产生老化,形变而从器物上脱 落下来,使被修复的器物可以进行重新处理.这是能够符合现代修复理念对于修复的要 求的. (3)通过对做旧程度的控制,使器物被展示陈列的外壁达到不露痕迹的修复效果,而 提高对修复部位的辨在器物展示陈列过程中所不被观感的内壁,则保留修复痕迹, 识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但满足了博物馆对于恢复器物审美价值的要求,又使得修复满足了现 代修复理念诸原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75. 2(意)布兰迪.文物修复理论[M].(意)MicheliM,詹长法(主编).田时纲,詹长法译.罗马:意大利非洲与东方研 究院,2006. 3马振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探索[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4):43—46. 4(美)斯考特.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M].马清林,潘路,等译.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9.306--344. 5马清林,卢燕玲,黄志强.灵台青铜器保护方法述要[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 学,1997,(11):1—8. 322中国科技史杂志3l卷 RestorationofaBronzeYongZhongBellfromDonghaiCounty MuseumandDiscussionoftheAgreementofModernRestoration IdeasandRraditionalRestorationofChineseBronzes LIUYanqi (TheInstitutefor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anunderstandingofappropriateideasfortherestorationofChinese bronzes,thispaperdescribestherestorationofabrokenbronzeYongZhongbellfromDonghaiCoun— tyMuseum.Intheprocessoftherestoration,Iimprovedexistingrestorationtechnology,drewlessons fromthecastingtechniquesofancientbronzes,andusenewrestorationmaterials.Thepaperfurther investigateshowtoachieveagreementbetweenmodernrestorationideasandtraditionalrestorationof Chinesebronzesthroughthecaseoftherestorationofthisbrokenbronzeylo凡gZhongbel1. Keywordsrestorationofbronzes,ideaofrestoration,restorationcraft
本文档为【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青铜甬钟的修复——兼论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的契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2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