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同学们好.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现阶段而言,就业在你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最多的回答:一个字难~ 第二个问题:难在哪里呢, 请大家欣赏三幅漫画,三幅看起来有点沉重的漫画 1、应届大学生求职面临的三座大山:户籍,有很多地方只要本地生源,师范类这种情况较多,但是目前这种情况有很大好转,比如说南京六城区招聘教师等,国家的“三扶一支”等基层项目(这个我们以后会专门讲到)、公务员招考等等,而且这些说的多是国家事业单位,企业或自主创业对户籍的限制就更少了;经验,用人单位想节约用人成本,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同学们好.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现阶段而言,就业在你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最多的回答:一个字难~ 第二个问题:难在哪里呢, 请大家欣赏三幅漫画,三幅看起来有点沉重的漫画 1、应届大学生求职面临的三座大山:户籍,有很多地方只要本地生源,师范类这种情况较多,但是目前这种情况有很大好转,比如说南京六城区招聘教师等,国家的“三扶一支”等基层项目(这个我们以后会专门讲到)、公务员招考等等,而且这些说的多是国家事业单位,企业或自主创业对户籍的限制就更少了;经验,用人单位想节约用人成本,招聘来的人员能立马上岗,为他们创造最大利益,而不要花费时间精力培训新人;待遇,大学生的理想待遇与首次就业的实际待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可能还不如农民工。 2、求职者、求职简历千篇一律:从简历的第一页封面来看,同学们可以抽空去文印店看看,墙上贴的花花绿绿的简历封面,一到11月份制作简历的生意异常火爆,但是我们想想啊,他家的墙再大,能贴多少张,我们有多少毕业生,我校毕业生两千多人,那么仅仅是我们学校的有多少人会用同样的封面,然后打开第二页,假设第二页是我们的就业推荐表,它就是证明你大学取得哪些成绩的最有利最直接证明 3、人多:中国就是人多,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去招聘会,如果长得不如姚明一定会被淹没的。参加完招聘会的单位也常常会发愁投递来的铺天盖地的简历该怎么处理,全拿回去吧,拿不动,扔了吧,怎么对得起辛辛苦苦找工作的我们呢,我曾经就在招聘会结束后接到过徐州火车站的一个电话,说在车厢上捡到几箱简历,看到有我们的联系方式,问我们是不是领回来,这是遗失还是遗弃就不得而知了。 好了,看完这三幅漫画,唉声叹气的人又多了~ 那么第三个问题:面对就业难,我们怎么办,唉声叹气,然后继续逃课,睡觉,大众化、被千篇一律掉,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就业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全民问题,国家或者说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就那么多,就好比许多人抢包子,就那么多包子,你抢的多一点,那么别人就少一点。那么这就产生了竞争,我要生存,我就得多抢点包子,抢到包子还不算,我要生存质量更高,那么我就得保证我抢到的更多的包子里面,有我喜欢吃的馅。 但是??? 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功人士还是很多的。我们先不和名牌重点大学比,就在本校,在周围比,每年我接触到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总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总是抱怨没有机会眷顾。还有一种呢,说出来气死那些总也愁老天不眷顾的,工作找好了,单位整天催着签协议,考研考上了,公务员选调之类也考上了,那么到底选择哪一种呢, 这种现象这种人每年都会有啊。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等我到毕业的时候,我会成为哪一种人呢,我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去好好思考,但是提醒大家不要想的太久,一直想到毕 业就什么都迟了~~ 综上,看了上面三幅漫画,我希望大家可以对自己说三句话: 我要变压力为动力 我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我要在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 下面我介绍一下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九章: 1、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2、就业政策和制度 3、就业信息的筛选和使用 4、简历与求职信的制作 5、求职笔试 6、求职面试 7、网上求职 8、求职过程中的权益维护 9、如何让胜任职场要求 10、大学生创业 这些仅仅是求职过程中所需掌握一些程序、技巧等,帮助我们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规避风险,但是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真正的内涵素质的积累还需要同学们平时踏踏实实的积累。 第一章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第一节 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 2004年有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40万,2006年毕业生人数为413万,2007年毕业生人数为495万,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80万,2009年毕业生人数为611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630万,预计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维持在900万至1200万之间,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三峰叠加”引起就业难: 新生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再就业职工 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主要矛盾,社会提供的劳动岗位需求与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矛盾较为突出,社会较难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不存在根本性的困难 1.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拥有知识和技术优势的大学生,和城镇待业青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再就业群体相比较,无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再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很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没有到可以闲置、浪费大量大学毕业生的程度。 2.2005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是19%,2006年为22%,2008年为23.3%,而据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早在1994年,西方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超过了50% ,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所以,国际经验表明,高入学率并不必然产生高失业率。 3.我们可以环顾四周,看看身边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就会发现很少有人是在家中无所事事、到处闲逛的,基本都在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工作。只不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与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有一定的差距。 有不少研究者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归结为高校“扩招”,进而指责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但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适龄青年无论是否进入大学,将来总要就业,劳动力供给总量并没有增减。18岁就业和22岁就业最大的不同是劳动力自身素质有了提高,更加有利于就业。 综上,对就业形势的整体判断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不过就业岗位向普通岗位、大众化岗位转移。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真正的供大于求,而是在就业的市场化过程中,学生本人、高校、社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合理就业、人职匹配的就业。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感觉就业难,四个方面 过高的回报期望与下降的市场价格之间差异加大 择业缺乏目的性,求职成功率不高 整体素质下滑是面试成功的绊脚石 独立能力不够难在岗位上独当一面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必须对以上的问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这也将涉及到我们将要学习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一、学生:自我定位不清,与社会要求错位 就业市场化就是就业主体全部进入人才市场,由市场配置人才就业。各类人才均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如果说高校毕业生从“高档商品”变为“大众商品”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那么就业层次从高端岗位向中低端岗位延伸也成为相应的必然趋势。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自我定位,与社会的要求错位。他们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是否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和创业的能力。盲目追求高工资、高职位,择业意向集中在大城市、好单位,同时又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勇气,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平、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当前大学生的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存在一些罅隙。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大学生尽管对于收入的要求已日趋合理,但“零工资”的出现却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 农村”的想法没有得到明显地改观。 你们有多少人愿意去西部, 大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有六成以上的人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中城市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并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岗位。 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 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 曾经在招聘会上出现过这样的一幕。 一个不错的国有企业,所招专业也让很多学生兴冲冲前往。 学生问:“请问你们单位在什么地方,”“西北某欠发达城市”学生抱着简历,扭头走了。 少数人盘桓着咨询了一些情况,再问:“工资多少,”“本科生月工资1400元左右。”“哦„„”又一批学生掉头走开了。 结果可想而知。。。。。。 从求职者的发问顺序上看得出,同学们第一个关注点是用人单位所在地理位置;第二关注点是专业是否对口;第三关注点是工资待遇。 我也做过调查,大部分毕业生的求职方向是: 单位地点如果不在发达地区,就要离家近;专业对口为好,将来有用武之地,不会觉得憋屈;待遇要过得去,如果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月薪应在四五千元,其他地方起码应该在2000元左右。” 在我们提出这样的就业目标时,往往忽略了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既是同学们对单位的各项条件的要求,如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劳动强度的选择,也是单位对同学们所具备的条件,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待人接物的态度、思想觉悟水平、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就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要选择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在学校里,同学们必须刻苦锻炼,培养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到推荐就业时,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号入座。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目前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你入学时,因为是大众化教育,所以,你有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就业时,你也要带着这种思想,去寻找适合的劳动岗位。抱着这种观点,你会发现,你的就业空间其实很广阔。” 第二个问题,机会来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机会只属于做好准备的人。人生的成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成功,能力+机遇。一个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但如果他同时又得到了好的机遇,就会更快、更好地发挥才能,做出业绩。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它只赋予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对我们来说,学校的学习、锻炼就是准备阶段。单位招聘员工,百分之百地要求品行端正、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谦虚好学的人。当你做好了准备,具备了这些条件,机遇就一定会垂青于你,相反,你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即使有了好的机会,你也会失去,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一个留长头发的男生、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女生、一个满口粗言的同学、一个上课都 不愿按时起床的人,任何单位都是望而却步的。 可能会有同学说,我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我没有工作能力,但是当面对用人单位的时候,你如何证明你成绩不好但是你很有能力,一个学生没有做好学习的本职工作,你又如何奢望用人单位能够相信你将来能做好单位的本职工作, 也有同学会说我是迫于无奈才选了这个专业,我志不在此,那么你又如何证明你在你有志的方向取得了成绩,是修了双学位还是取得了什么资格证书, 还会有人说这个学校没有办法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比,那么回到之前我举的例子,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课程和老师,有的人考上了单位编制、公务员、研究生,可是有的总在等待工作砸到自己,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是人们选择和从事一定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劳动观以及享乐观等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 一、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一)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立足基层的就业观 毕业生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前途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利益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把就业同民族振兴、祖国富强联系起来,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回报社会。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苏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并存。而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可以尽快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因此,广大毕业生要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念,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的心理反映。尽管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大为好转,但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非紧俏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受专业限制、工作经验以及户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想要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在应届毕业生中有相当的市场。他们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以后,能获得较好的市场附加值,待各方面都充实提高后,实行第二次“就业”,从而找到理想的单位。毋庸质疑,这种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抛弃“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就业后再择业的心理对于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是明智的选择,是值得肯定的。 (三)多渠道、多层次就业的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新体制正在形成。 那种大学毕业后“包分配、当干部、有住房、有固定收入、医疗、养老由国家全包的铁饭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只能当干部,只能去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观念,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新观念。 大学毕业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从多渠道入手。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即无论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自己的知识和才智能得以施展,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业就是光荣的。青年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在志存高远的同时,还要注意脚踏实地,勇于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和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从眼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怕艰苦、不怕挫折,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磨砺中成功、成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以及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必将引发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流动与职业的变换。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多层次就业的新观念,努力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在就业中求生存,在工作中求提高,当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到一个不同的水平后,然后再选择职业,谋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树立勇于创业的就业观 联合国教育科文总部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如果说,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对年龄大的下岗困难群体,还需采取一些特殊措施的话,那么,具有年龄和知识优势的大学毕业生就不仅是社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且应该是新的岗位的开拓者;不仅是需要就业机会的人,而且应该是带来就业机会的人。毕业生就不应当过多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庇护,而应当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洪流中去自主就业,乃至开拓创业。事实上,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己经初步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并且己有一批勇敢者在亲身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正确就业观的作用 (一)对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起导向作用 大学生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达到个体与社会双向选择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形成良好的整体素质。正确的就业观可以使大学生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择业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岗位的要求安排学习、实践和科研,获得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二)在大学生克服求职困难过程中起动力作用 择业并不是悠然自得的休闲活动,要达到理想的选择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要经历种种曲折。在当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大学生择业要写求职信、发求职函、参加人才招聘会,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他们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是正确的就业观,给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行为动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动力实际上就是动机,就是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力量,是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刺激,它能唤起、激励、维持、推动个体活动达到特定的目的。择业观中的择业动机越强,就越能使择业者以饱满的热情去追求理想的职业目标。相反,择业观中的择业动机微弱,它对择业行为产生的内驱力的能量就小,并且一旦遇到障碍后,择业动机的强度会更低,若连续受挫,就可能取消择业行为的尝试。 (三)对大学生择业行为起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作用 大学生谁都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单位,面对着倏然而逝的求职机遇,面对着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个别人会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正确的就业观对择业行为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能保障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从整体上维护大学生群体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四)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起促进作用 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职业一经确定,就等于向社会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而作为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学生,往往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对环境、工作性质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渐进过程,即“职业适应”过程。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向职场人的过渡。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观念理想化 一些大学生怀有寻求理想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对社会、对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具有比较强烈的成就动机。但其中的部分人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因而忽视择业过程中需求信息收集、择业技巧学习、社会其他因素影响的作用,把择业、就业过程简单化、理想化,认为仅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就可以落实到相当的就业单位,且往往就业定位偏高,产生“不合我兴趣的工作我不干”的想法。 (二)就业观念功利化 一些大学生在对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只讲索取,忽视奉献,过分看重眼前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味追求到大城市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反而对国家需要人才量较大的乡镇企业、边远山区、艰苦行业不屑一顾。有的择业时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居住条件、假期长短等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对于单位的具体规模、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和个人的继续教育等重要问题漠不关心,使用人单位感到学生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无法与此类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以某高校2009届毕业生为例,学生工作处对189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有559人,占29.5%;4000元以上的有304人,占16.1%;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国外及京、沪、宁、深等大城市的有1292人,占调查人数的67.8%;到中小城市的有299人,占18.1%;而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的仅有209人,占14.1%。 (三)就业观念简单化 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就业简单化,把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延伸到择业、就业过程中,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过分乐观地估计面临的就业形势,过低地估计面临的困难和竞争。不少大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理所当然地获得好的工作。应该说,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事情绝不是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所能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年龄因素、性别因素、能力因素还有非正常因素所起的作用必须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学业和工作划等号。 四、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业观是大学生认识价值观的重要成分,它与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求闲怕苦,虚荣攀比等心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目前,青年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更应该注意对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教育,形成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把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处理好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生理满足和心理愉悦的关系。个体都是身心有机体,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因此,大学生不可以为了物质需要而忘却了精神追求,为了生理满足而忘却了心理愉悦,而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都有物质和生理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物质和生理方面的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后,就会出现更为高级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一个具有“高峰体验”,抑或自我实现的人,更多地体现为精神上的追求与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精神追求,构建心灵家园。 (二)转变就业观念,形成适度的就业期望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三)客观的认识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就越难。例如,有的毕业生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却是非名牌企业不进,非在京单位不进,虽几经碰壁,然终究“痴心不改”,结果就只能长时间等待。求职过程是一个自我能力展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我能力缺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职者应该逐渐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地进行定位调整。 [案例] 曾经有个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3000元,可是好景不长,他所在的公司半年后就倒闭了。在后来的求职中,他始终认定要找一份月薪不低于3000元的工作,多次求职未果。一天他跟着当菜农的父亲去卖菜,早市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们的菜是全市最好的,不能比别家价格低。”直到中午,因为菜价高还是问的多买的少。儿子急了,要父亲降价,父亲始终不答应。天快黑了,他们的菜经过一天的风吹日晒已毫无优势,最后被人以低价买走了。儿子埋怨父亲为什么不早点出手,父亲笑着说:“是啊,那时候出手该多好,可早上总以为自己的菜应该值那个价,就像你现在总以为自己月薪必须3000元一样。”父亲的话让儿子深感震动~ (资料来源:大学生就业指导网) 人生其实就像卖菜一样,要想卖个好价钱是不容易的,有时候越想卖高价,越卖不出去,做人也一样不能自视太高,要善于把握时机。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不要幻想和要求所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是十全十美。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是可能的,但终身在一个岗位上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要有“生存危机”,应当考虑先解决“吃饭”问题,树立“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要在首先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再考虑所选择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能否得到提高、将来发展潜力如何等等。 第三节 就业心理调适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一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在择业过程中,大多数毕业生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使他们焦虑的问题主要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恋人不赞同怎么办,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后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求职过程中的过度焦虑,使得毕业生精神负担重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有的甚至意志消沉、长吁短叹、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二)自卑心理 自卑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特别是部分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自卑不仅使人悲观失望、忧郁孤僻,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样样不如人,事事不胜人。不能向用人单位大胆推荐自己,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所长,不能坦然地面对竞争,严重影响了本人的顺利就业。 毕业生小王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在就业初期满怀信心。但由于专业冷门等 原因,找过几家单位都碰了壁,结果产生了自卑感,在后来的择业过程中表现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用人单位那里,只能被动地问人家:“学某某专业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话都不敢讲,最终未能落实就业单位。 (三)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产生原因是对现实和自身缺乏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过高估计了自我的就业前景。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在择业时好高骛远,傲气十足,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后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经过多次挫折倘若仍未能如愿,有些人则会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不良心态。 二、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青年期特有的心理特点 学生毕业时一般是在23周岁左右,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多幻想,好冲动,接受事物快,自我意识强。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生理与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同步,再加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又有差别等因素,因而其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在求职择业中就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大学生求职择业完成后将走向新的岗位,由于角色、人际关系、环境的变化,能否适应和处理是这一转折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心理素质良好,就能适应调整心态,把握自我,开放自我,与新的环境保持平衡,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使适应期大大缩短。反之适应期延长,难以适应角色。 (二)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因而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只是凭书本上讲的条条框框去生搬硬套,缺少理性的眼光。在对自我评价上,有的同学因为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便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择业时容易期望值过高,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有的学生过多地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择业时期望值较低,有时过分依赖家长、老师,缺乏主动进取和善抓机遇的心理准备。 三、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自身发展和环境的需要对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的过程。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心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一)对焦虑心理的调控 首先,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并在事前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失败的心理准备)是减轻焦虑的有效办法。 其次,要接受这样的事实:任何人在遇到诸如面试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觉得紧张。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有人不紧张,那他倒可能有些问题。 最后,如果自己没有办法调节,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在面试的前一天做角色扮演的模 拟练习,实战演练让自己进入角色,练习越多就越有把握。在焦虑出现时,要学会放松自己。如紧握拳头然后放开,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动作上,心情自然放松了一些。 (二)对自卑心理的调控 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同学,要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不要被用人单位提出的苛刻条件所吓倒,应该坚信自己学习了多年,一定已具备了自我谋生的本领,要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乐观心态。当就业形势不好时,可把就业的起点放低一些,应该相信人总是会不断进步的,只要自己努力奋斗,能力会越来越强,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会越来越好。 (三)对自负心理的调控 自负的人往往对自己做了过高的估计和对客观现实中的困难做了过低的估计。因此这种人要使自己的想法理智一些,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和现实环境,即使自己确实有一定才华,也应该看到自己还有许多方面的欠缺;即使自己有远大的理想,也应该明白伟大出于平凡,再大的事业也是从做扎扎实实的小事开始的。 四、形成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就业心理 (一)敢于竞争的心理 [案例] 在某校2009年12月份举办的招聘会上,毕业生小李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李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面谈过程中,小李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资料来源:毕业生回访) 小李的问题出在择业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过分依赖他人。现在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再加上父母亲的过分呵护,客观上也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难怪有用人单位对缺乏竞争意识的毕业生说:“你本人都要靠别人来推销,企业还能靠你来推销产品吗,” 敢于竞争,首先要有竞争意识。大学生要适应就业制度的改革,就要有竞争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干,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羞怯自抑。 敢于竞争,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敢于竞争,要靠真才实学,而不能靠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不能互相拆台或互相嫉妒。竞争应是在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 敢于竞争,就要准备经受挫折。求职择业的竞争,失败在所难免。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尤其是做好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才会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竞争。对竞争渴盼已久的大学生,应摒弃侥幸和幻想,面对机遇,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力拼搏,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不怕挫折的心理 [案例] 世界知名的贝尔实验室在一次国内招聘过程中,遇到了一位锲而不舍、面试四次的毕业生。第一次,这位毕业生因为学历、专业不符合要求,被刷了下来;第二次,这位毕业生等 在招聘队伍下榻的宾馆门前,恳请招聘主管再给他一次展现个人才艺的机会——结果因为相关技能不足而落选;第三次的等待又被婉言拒绝之后;第四次,当这位毕业生在宾馆等待四个小时迎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时候,总监当即拍板录用了这名同学。总监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好比一个参加划船比赛的队伍,需要有具备研发技术的‘桨手’,也需要有心意执着、锲而不舍的‘舵手’。当大家开发一个项目陷于困境的时候。他能够鼓励大家‘坚持、坚持!’,这位毕业生对公司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看中的!”经验不足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锻炼,技能不够可以在实践的机会里提高,而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能力素质才真正弥足为金,为用人单位注重的。 (资料来源:大学生就业指导网) 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动机不能实现时的情绪状态。 遇到挫折,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更好地调节心理。 遇到挫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人说,挫折是试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理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会遭受到求职失败。面对失败,有的人心情烦躁,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自卑感。而真正的强者面对求职失败,会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当然,从根本上说,一个人战胜挫折的能力绝不是一时的努力所能奏效的,它还有赖于大学生平日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特别是主动经受一些磨难,增加一些挫折经历。 (三)适时应变的心理 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种类及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有的人在刚进大学时所学专业还是紧俏的,但毕业时却已经饱和了,以至就业困难。因此,大学生免除就业烦恼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强应变性,如辅修第二专业或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 广西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陈同学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双学历”之路。他说看着师哥师姐们为了工作四处奔走,他也早早地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所学专业并非是热门专业,拿到第二个学历,自然成了陈同学增加就业优势的首选。陈同学为自己选择的第二专业是越语,有了坚实的越语“第二专业”作后盾,自己的工商管理“主专业”在求职时,含金量就会增大不少。 在校大学生修读双学历、辅修专业的做法,如今在许多高校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陈同学的班级一共有40人,32人都都修读了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多一些知识,多一个学历,多一份优势,多一点机会,这是大学生攻读第二学历的主要目的。如今他们班的同学对修读双学历十分看好,也胸有成竹,据师兄师姐们的经验,相对于社会人员,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通过率也很高。 (资料来源:新浪网) 金融危机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拥有跨专业、多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在校大学生像陈同学一样修读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选择第二专业,除了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会另外的一个技能,多学一个技能的也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多一个技能便多一条路,多一个机会的。 (四)勇于面向未来的心理——走向基层、走向西部、走向欠发达地区,勇于自主创业 近年来,党中央与国务院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中部崛起等战略举措,并且给予相当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上的倾斜。这些地区需要大批人才,这些开发战略的实施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正是大学生们大显身手的最佳时期。大学生们应当及早准备,响应时代的召唤,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造人生的崇高价值。 [案例] 大学毕业时,米克拉依?西热甫只拿到一份本科毕业证明,而不是毕业证书,因为由于家庭贫困,她欠着学校7000多元的学费。她那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早日挣钱,换回大学毕业证书,供养日渐年迈的母亲,资助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 怀着餐饮创业的梦想,米克拉依?西热甫在朋友的推荐下,做起了推销。两年的推销生涯,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懂得了创业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米克拉依?西热甫从一个国外妇女开鸡蛋连锁店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经过对市场的反复考察,她选择了价格低、受欢迎的新疆特色食品——凉皮。目标确定后,米克拉依?西热甫通过网络、报纸、广播,查阅了大量有关凉皮的资料,全方位了解如何配料、如何调色、如何加工等环节,自己在厨房实际操作。2008年3月1日,米克拉依?西热甫的第一家凉皮店开业了。充分的经验积累和前期准备,使凉皮店的经营非常顺利。开业第一个月,就盈利7000多元。 如今,米克拉依?西热甫的凉皮连锁店在新疆已经开了200余家,遍布新疆各地,带动就业人员达1000余人,米克拉依?西热甫每月收入最高达5万余元,年收入50多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网)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米克拉依?西热甫依靠自己在大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为自己打开了生存之路。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欠发达边远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还不富裕,他们需要懂经济、懂技术、有见识、能率领大伙致富的带头人,需要懂教育、有爱心、能吃苦的老师扎根山区,需要农技人员、医生等许多方面的人才。大学生担当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开创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将大有可为。 基层项目 一、选调 1、概念: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2、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不同点主要有:一报名条件不同。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还要求是学生干部、党员、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服组织安排的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二是培养目标不同。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三选拔程序不同。选调生的选拔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公务员录用考试、体检、考察考核等程序。四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后,组织部门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抽调到上级党政机关跟班学习,鼓励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得力措施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帮助选调生脱颖而出。 3、很可能到我们这届没有选调政策。 二、三支一扶 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每年4月底前,各地收集、汇总、上报乡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每年5月底前,各地根据下达的招募计划,采取考核或考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募;每年7月底前,派遣“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服务单位报到。《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在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期间的户档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颁发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政策的依据。 三、村官 1、概念:该政策是指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的,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四、西部计划 2009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万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灾后重建(原抗震救灾)等专项行动。 ( 一)、选拔标准。 a.具有志愿精神 b.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c.通过本校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d.获得毕业证书 e.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f.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g.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 h.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i.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j.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有1个月以上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组织主要负责人 (二)3年期志愿者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相关事项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2009年开始,对参加西部计划并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履行3年服务期限的应届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三)优惠政策1. 服务期间,志愿者可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服务单位应为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 2. 服务期间,志愿者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高校,免收服务费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根据本人意愿可回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到其他地区就业,凡落实了接收单位的,按照接收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接收政策办理相关手续,其择业期根据服务年限顺延。 3. 服务期间,相关部门可安排志愿者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青年中心及其它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 4. 服务期满,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 5. 志愿者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的,可以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报考公务员。报考中央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分。 志愿者服务所在地和原籍所在地招考公务员,应将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纳入招考范围。志愿者服务期未满1年的,可以社会在职人员身份报考公务员,但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6. 志愿者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的,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奖学金的方式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 7. 原服务单位和服务地国有企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参加支教服务的志愿者,并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相关要求的可报名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8. 志愿者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后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其服务时间视同养老、工伤、医疗、事业等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9. 对在校期间获得助学贷款且服务期间确有还贷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的,学校应为其展期还贷提供帮助。 10.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享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综合保障险(详见附件3)。 11. 服务期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3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12. 各地出台的政策如优惠于以上政策则参照各地政策执行。西部计划各专项行动制定的相关政策如优惠于以上政策则参照其政策执行。 全国项目办将深入研究、加强协调,进一步做好西部计划与相关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的待遇政策的衔接工作。各省项目办也要与省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党政大力支持,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四)、经费保障 1.志愿者补贴。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680元,同时根据所在服务地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按照人事部、财政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全国有984个县、市、区纳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每月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65元,二类区120元,三类区215元,四类区370元,五类区640元,六类区950元),按月发放。具体标准由省项目办与本省财政厅联系后做相关解释。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发放两次。志愿者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由全国项目办划拨至服务省指定专户,服务省项目办统一拨付至志愿者所持银行卡中;志愿者所在服务县、服务单位要切实关心爱护志愿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志愿者适当生活补贴。 2.志愿者保险费用 志愿者保险由全国项目办统保,保费为每人200元。 3(志愿者体检费。由中央财政按照人均200元的标准给予支持,全国项目办在志愿者到岗后按照各省实际到岗人数一次性拨付给招募省项目办,由省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4(其它经费。各级项目办要积极争取在同级财政安排的专项工作经费中,列支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经费。服务县项目办应结合实际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西部计划纳入当地年度重点工作范围,并将管理经费列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 第三节 就业机制和优惠政策 一、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机制 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机制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一)市场导向 (二)政府调控 (三)学校推荐 (四)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二、就业派遣规定 地方主管毕业生的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该证由国家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的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由国家教育部直接签发。 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议,结合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认真拟定毕业生派遣方案,派遣方案经有关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 截至学校上报派遣方案时,对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派回其家庭所在地,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帮助其继续落实工作单位。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也可以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将档案、户口保留在原就读院校或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继续择业,落实就业单位后办理派遣手续,但最长不能超过二年。毕业后工作满一年或留档超过两年的不能办理改派手续。 三、档案内容及寄送规定 下列材料必须归入毕业生档案: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登记表,奖惩情况,学位授予证明,毕业离校前的体检结果,报到通知书等。 学校派遣毕业生后,应将毕业生档案按规定寄至有关部门。部省属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接收的毕业生,档案直接寄送用人单位;市属单位接收的毕业生,档案寄送用人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县及县以下所属单位接收的毕业生,档案寄送县级政府人事主管部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无主管单位的企业单位以及采用聘用方式使用毕业生的单位接收的毕业生,档案寄送其人事关系委托代理的县以上人才流动机构 四、户口关系转移规定 毕业生就业后凭《报到证》,到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关系迁出手续。毕业生凭《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接收单位介绍信办理户口关系迁入手续。截止毕业后二年未派遣的毕业生按规定将户口关系转回家庭所在地,由本人或家长、配偶凭派遣回原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到家庭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办理户口关系迁入手续。 《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报到地址与《户口迁移证》不一致又未按规定办理改签手续的,以及《报到证》未经省、市、县人事部门审核的,不予办理户口关系迁入手续。 五、就业优惠政策 (一)针对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苏北、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 (二)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优惠政策 第四节 就业程序 一个完整的择业、就业过程,包括收集信息、自我分析、确立目标、准备材料、参加招聘会(投递材料)、参加笔试、面试、签订协议、适应岗位等环节。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就业活动的第一步,毕业生需要收集五方面的信息: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形势。 (二)政策和法规信息。 (三)招聘会、宣讲会、供需洽谈会信息。 (四)往届毕业生择业的经验和教训。 (五)具体用人单位的信息。 二、自我分析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毕业生要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分析,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和职业价值观,明确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适合做什么工作。 三、确立目标 自我分析的结果是为了确立择业目标,毕业生确立的择业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择业的地域。 对于一个立志要在某个特定行业发展的毕业生来说,首要的不是考虑去一线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农村基层,而是要考虑对于这个行业而言,最适合去哪个地方就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确定要去一线城市发展,究竟是去哪一座一线城市发展,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答案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深圳的电子、外贸、珠宝、钟表等行业全国领先,可图书出版业无法望武汉、桂林之项背;广州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报业精英,可电视传媒的影响力跟长沙比起来恐怕要逊色几分。 确定在某个行业发展之后,考虑去什么地方就业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域之间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基础性的综合环境,具体包括前文所述的人才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是跨行业的,与具体性的行业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是该地域所有具体行业的综合;二是自己的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的已有发展水平;三是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尚未挖掘出来的发展潜力。 大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去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而是自己究竟想从事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工作,进而选择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提供最大发展空间的地域。这个地域可能是某个一线城市,也可能是某个偏远的山村。如果要做房地产策划,肯定得去大城市,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可如果是要从事重型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工作,一线城市的资源恐怕就捉襟见肘了。 英雄就地取材,英雄就地成才。我们固然要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域就业,这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自己与成功的距离,但是,这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真正不甘平凡的人而言,不但要善于选择环境,更要善于适 应环境、利用环境、改变环境。有机会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想选择的;没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把握我们能把握的。机遇总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至于这个头脑是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它才不在乎呢~ 在前程无忧招聘网上,我搜索了一下含有关键词“经理”的职位,发现北京一天之内发布的职位有10645个,而南昌仅有49个。通过抽样分析,以“销售经理”一职为例,北京平均每个职位的申请人数为193人,而南昌的申请人数为219人。从数据上来看,在南昌求职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北京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择业的行业范围。 (三)择业的单位。 四、准备自荐材料 自荐材料是反映毕业生个人总体情况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材料,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载体,也是用人单位透视大学生的窗户和决定是否面试的重要依据。自荐材料包括学校毕业生推荐表、导师推荐信、个人简历及有关的辅助证明材料。 五、联系用人单位 参加招聘会是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的主要方式。另外,毕业生可以将材料通过邮局或网络寄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依据材料决定是否通知学生参加面试或笔试。 六、参加笔试、面试 笔试、面试是众多用人单位考核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后面有专门论述。 七、签订协议 用人单位通过审查自荐材料和笔试、面试等招聘活动,选拔出合意的毕业生后,便向被录用的学生发放录用通知书。毕业生在接到录用通知书后,如果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则双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一旦签订,不得随意更改。如果有一方提出毁约,须征得另外一方同意,并缴纳违约金。 八、报到上班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后。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完成学业,等待就业报到证发放,做好毕业离校的各项准备工作。至此,毕业生的求职择业程序完成,毕业生可在办理离校手续后,领取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户口关系、档案关系、组织关系,按照报到证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报到上班。
本文档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