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评价》教案讲义

《教育评价》教案讲义

举报
开通vip

《教育评价》教案讲义《教育评价》教案讲义 《教育评价》教案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与特点,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原则,西方主要教育评价模式简介及教育评价过程。 主要掌握: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原则,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 一、什么是教育评价 首先理解什么是评价。评价,是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及其程度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

《教育评价》教案讲义
《教育评价》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讲义 《教育评价》教案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与特点,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原则,西方主要教育评价模式简介及教育评价过程。 主要掌握: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原则,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 一、什么是教育评价 首先理解什么是评价。评价,是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及其程度也就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把握这一界定,要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教育评价的依据是教育目标;教育评价的界阈包括一切教育活动和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人员、机构、方案等;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教育评价要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人发展需要。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 可按不同的依据对教育评价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 (一)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是指为了解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使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过程等更适合活动对象的自身条件及需要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 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提高活动质量而进行的评价。 3(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活动结果进行的鉴定性评价。 (二)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 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或以评价对象一般水平为标准的评价。 2(绝对评价 是指依据某种需要或要求设定客观标准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 (三)按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1(宏观评价 是指对影响到社会范围的那些指导、规范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评价。 2(微观评价 是指对某项具体的教育活动的过程、对实施和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个人、对教育活动指向的具体对象等进行的评价。 (四)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1(他人评价 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作为主体的评价。 2(自我评价 是指由教育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 (五)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 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2(定量评价 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有: 第一,方向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必须坚持引导教育工作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正确方向,保证教育活动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科学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进行评价必须把握教育和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客观实际出发获取真实信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判断。不能凭主观想象、主观臆断。 第三,激励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激励性原则,是指评价应促使被评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活动中克服不足之处,增强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或期望。 第四,可行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可行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要在保证正确方向和科学、客观的前提下,尽量使评价简便易行。 第五,实效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实效性原则,是指评价要有实际作用,即有指导实际、改进工作的效用。 四、教育评价模式 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西方较有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有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应答模式等,其中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影响最大。 (一)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 (二)CIPP模式 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于1966年创立。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这四种评价所组成。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五、教育评价过程 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 人们对教育评价过程阶段的划分有不同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阶段说和四阶段说两种。 持四个阶段说的例如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把评价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个阶段。 持三个阶段说的例如我国大陆学者一般把教育评价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 划分评价阶段的观点虽然不同,但评价全过程要完成的任务大体是相同的,都要明确评价目的任务、确定评价目标并搜集资料、分析解释评价结果等。三阶段说比较简明、扼要、清晰,易于操作和实践,我国教育评价实践多采取三阶段说。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准备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教育评价项目的设计、权集合及其构建方法、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含义、结构、类型、表达方式及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等。 一、教育评价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 主要是明确教育评价目的、组建教育评价组织、设计教育评价方案。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系统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某个方面的具体化,具有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是直接的、具 体的评价内容。 指标系统是指评价目标逐级分解后所形成的既有层次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化的指标群。它是根据可测或具体化的要求而确定的具体评价项目。指标系统有不同的层级,是由目标?指标,或由抽象?具体的多层级指标构成。 指标系统中有条件类指标、过程类指标和成果类指标。实现教育目标是目的,条件是前提,过程是保证,因此教育评价系统的内容应包括条件子系统的内容、过程子系统的内容和结果子系统的内容。 (二)设计指标系统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导向性原则 评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要求。 二是科学性原则 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是要求指标与目标一致;二是要求同一指标系统中的指标要相容;三是要求同一指标系统中指标不能重复;四是要求指标要具有可比性, 三是整体性原则 要求指标系统对目标反映的要完备和全面。 四是可测性原则 指标作为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表现,应该具有可测性。 五是可行性原则 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要求指标涉及的信息应易于获取;二是指标系统要简便易行;三是简化量化方法,使之易懂,便于操作。 (三)设计指标系统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步,将评价目标分解,获得初拟指标。初拟指标的获得可以采用内涵分析法或者向专家征集。 第二步,归类、筛选,精简指标。指标筛选的具体方法常用的主要有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法、调查统计法和相关分析法。 第三步,专家论证,修订指标 三、构建权集合的方法 权集合即权重系数集合,简称权集,是描述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关系集。 构建权集合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一)简单调查统计法 简单调查统计法也称直接打分法。即邀请若干专家,首先请他们在列有指标的调查表中分别对各指标按重要程度作出判断,给出权数或分数;然后再统计平均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指标的权数。 (二)专家排序统计法 设有m个同层指标,聘请n个专家,首先将设计好的指标重要程度排序调查表发给每个专家,要求每个专家分别对m个同层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最重要的为1,依次排出顺序;然后将每个专家对m个指标的排序汇集在一个表中,各专家对第i个指标的排序等级之和记为Ri;最后按公式求出每个指标的权数。 四、如何确定和表述教育评价标准 (一)教育评价标准的含义 教育评价的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优秀的、良好的等等。 (二)确定教育评价标准的依据和要求 一是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 二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是教育规律和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四是从被评对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五是评价主体的需要 (三)教育评价标准的结构 教育评价标准由三部分构成: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素质标准 是指从被评价的客体在承担或完成各项教育工作任务时应具备的条件角度确定的标准。 职责标准 是指从被评价的客体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完成的教育工作任务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 效能标准 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是指从被评对象完成工作任务的效果和取得这些工作效果所耗费的时间、财力等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 (四)教育评价标准的类型 按照标准的性质分,可以把教育评价的标准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 相对标准是指那些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和水平等可以变化的评价标准,是以被评群体的一般水平为根据所建立的标准,依该标准所确定的评价结果可以表明被评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绝对标准是指那些根据教育活动目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标准,它是依教育目的、要求变化而变化,而不依任何被评对象的水平而变化。依该标准所确定的评价结果,可以表明被评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 按评价标准表达的形式分,可以把教育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定量标准是指以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数所表达的标准。 定性标准是指以达到指标体系中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的而表达的标准,一般用评语或符号作标度。 (五)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 (1)类别量表。也叫称名量表。它是根据某一标志用数字代表事物的类别,其中用来代表各类事物的数字仅仅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 (2)等级量表。也称顺序量表。它是依据一定标志把事物分成等级,即按事物的某种特性的大小或程度高低依次把事物排列成等级顺序。教育评价中用得最多的是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具有相等测量单位的量表。等距量表除具有等级量表的分类和有序的特性之外,还具有等距性,即单位相等。标准分数是等距量表,在教育评价中常把原始分数转变为标准分数进行分数间的比较和组合。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实施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和要求,教育评价资料搜集和整理的一般要求,教育评价中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等。 一、教育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 1(宣传动员 宣传动员的目的在于:使参与评价的全体人员充分了解本次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参与评价的全体人员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步骤、相互配合与协助,使教育评价活动能顺利的实施;使参与评价的人员都能坚持以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做好评价工作。 2(预评价 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预评价是评价全过程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其好处是: 第一、有利于全面的搜集信息,准确的形成价值判断。 第二、有利于减轻组织者的工作负担。 第三、有利于其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改革和推动工作的功能。 3(复评价 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外部评价。它通常是由相关管理部门、社会民间组织或同行主持的评价。复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效用 第二、有利于提高评价结论的权威性,使评价结论易于为大家所接受 二、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要求 (一)真实性 是指搜集到与评价对象的实际状态相一致的信息。评价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不当;二是编制的测量工具缺乏效度;三是疏忽大意;四是弄虚作假。 (二)准确性 是指在众多的反映评价对象状况的信息中,要搜集到反映被评对象本质的信息。 (三)全面性 是指搜集的评价信息要能反映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所规定范围内的全部信息。 (四)次量性 也叫评价信息的足量性。指反映教育评价对象活动的信息,必须有足够的量。评价信息的次量性,不仅仅指数量的多少,还要看积累次数是否足够多,仅凭一次信息就作结论往往会出现偏差。 三、教育评价过程中被评者产生的主要障碍心理及调控 评价障碍心理是指在评价活动中被评者产生的对评价的反感和抵制心理。 评价中被评价者容易产生的障碍心理现象主要有: 一是被审心理。这是被评价者在接受他人评价之前所产生的被动接受审查、评判的心理。 二是应付心理。这是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敷衍了事的心理现象。 三是迎合心理。这是一种与应付心理表现相反的不正常、不健康的“积极”心理状态。 四是防卫心理。这是评价过程中被评者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疑虑、厌烦或回避等心理现象。 四、他人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一)他人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知觉定势的影响 由于个人的知识、兴趣、情绪等因素影响形成的知觉准备,影响后续的知觉过程,心理学上称为知觉定势。知觉定势在评价中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该对象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晕轮效应给评价带来的误差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差概好的“扫帚星效应”,二是以好概差的 “光环效应”。 (2)逻辑误差。是在对被评者的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属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对其中一个属性的肯定评价而导致对另一个属性也是肯定评价。 (3)情绪效应。人对事物的知觉受到情绪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效应。当评价者情绪好时,愉悦的心情往往能对被评者持宽容、积极肯定的态度;而当评价者情绪低落时,往往会烦躁,容易对被评者不耐烦、消极否定。 (4)投射效应。评价者常以自己心理特征作为认知他人的准备,作为认识他人的标准。即把自己的特征投射到被评者身上,以自己的性格、爱好为标准去衡量被评价者,评价结果受评价者的兴趣、爱好的影响,使评价失去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频数效应和次序效应 当评价对象的某些属性反复地出现在评价者面前时,会强化评价者对这一属性的认识。 评价对象某种特征出现的频数影响评价者心理,即是频数效应。 评价对象某种特征出现的次序影响评价者心理,即为次序效应,分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近因效应”就是最后给人留下的信息,常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认知。 第三、肯定效应 人都有同情心,当评价对象涉及人及人格因素时,由评价者同情心的作用,肯定性的评价就会多一些;而在对非人格方面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客观性就高一些。 第四、群体效应 评价者受群体影响而产生的效应:一是从众效应、二是权威效应、三是关系效应 (二)他人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的调控: 主要是选拔高素质的评价者,并进行培训,另外加强对评价工作管理。 (三)自我评价中评价者的误差心理及其调控 1(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即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照点来评价自己。经常受到他人表扬的人,自信心增强,在自我评价中多持肯定的态度;相反,会降低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我评价中会持否定态度。 二是参照别人的水平评价自己 个体通过与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对比进行自我评价,由于类比时群体的一般水平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了评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三是通过自我分析评价自己 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以别人为参照系来评价自己的同时,个人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着主观的分析,结合自我观察、自我分析来完成自我评价的。因此,其准确性受自我观察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如果个体的自我观察能力较差,自我分析水平低,那么自我评价的偏差就会较大。 2(自我评价中评价者误差心理的调控: 第一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 第二要注意把握与别人类比时的可比性。注意类比时的类同点,把类比当作启发自我评价、科学进行自我评价的手段。 第三对自己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发展的态度。要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水平。 第四章 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中常用的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 、观察法的类型 观察法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对教育评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有不同的类型: 1(根据观察时评价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2(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3(按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与抽样观察法 4(根据观察实施的方式可分为结构观察法和无结构观察法 有结构观察法是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计划、步骤和设计的观察方 法。 无结构观察法是指对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性观察。 二、文献信息的来源与查询 文献是指反映评价对象基本情况和价值程度的书面资料、数据、图表及音像材料等的总称。 (一)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来源 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有关档案、校历和会议纪实等 2(课程计划和教学文案等 3(学校各项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及学生管理文案等 4(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包括教师申报和承担的课题,完成的著作、论文、调查报告、课件制作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奖励证书等。 (二)教育评价文献信息的查询途径 1(网络查询 2(调查访问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3(调查各学校行政办公室和教导处 三、调查法 (一)调查法的特点 调查法具有调查问题的现实性、反映问题的真实性、样本的代表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的特点 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有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其局限性是: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另外,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2(问卷的设计要求 (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卷题数量要适度;(3)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4)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5)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6)问题排列要整齐美观,先易后难。 (三)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评价人员或确定的访谈者与评价对象或访谈对象面对面地交谈,从而了解情况、搜集有关评价资料与信息的方法。 1(访谈调查法的特点 访谈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调查者在现场能够随时与被试交流,达到预期的访谈目的。同时访谈对象不受文化程度、年龄等的限制。 二是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与问卷调查法相比,访谈调查法通过访谈者的主观努力可以有效控制访谈进程和质量。 三是调查过程具有互动性。访谈中,访谈员和访谈对象始终直接接触,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促进访谈问题的深入。 访谈调查法的局限: 一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效率较低,不适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调查 二是标准化程度低,不易进行统计分析。 三是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和态度等会影响调查结果。 2(运用访谈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是充分做好访前准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访谈计划、设计访谈记录卡,并对访谈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了解访谈对象各方面的特点,以保证访谈能够顺利进行。 二是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进行访谈 三是访谈者需要由访谈对象的熟人引见 四是建立一个自然融洽的访谈氛围 五是访谈者要注意提问技巧 六是要严守保密的承诺。 (四)抽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抽签和随机数目表两种方法。当总体异质性不大且样本较小时常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样本。 2(等距抽样 将评价总体中所有对象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对象而获得样本的方法。适合于总体差异不大而且样本较小时。 3(分层抽样 先将评价对象总体按某些特性或属性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再从各层中分别随机抽取适当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当总体数目较大、内部结构复杂时,分层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能更好的获得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进而得到比较准确的、令人满意推断结果。 4(整群抽样 以整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抽取样本的方法。在大规模的调查中,整群抽样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测验法 (一)测验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测验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 成就测验即指学业成绩测验,它测量的是经过教育或训练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的水平,通过测验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 心理测验是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创造能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等。 2(按测验时机分,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准备性测验是指在进行某一新的学习任务或工作之前实施的测验;形成性测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测验;终结性测验是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测验。 3(按试题类型分,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 客观性测验是指采用客观性试题的测验。客观性测验评分的客观性强,能有效消除评分者的评分误差。 主观性测验是指采用主观性试题的测验。主观性测验的评分受评分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有利于考查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 4(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常模为标准来解释测验分数意义的测验。常模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把测验成绩作横向比较,指出每个被测对象在某一参照群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高低,如各种选拔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是以预先确定的目标为标准来解释分数意义的测验。标准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而不是为了进行个人间的横向比较。 (二)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1(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用途 测验在教育上有多种用途,诊断学习问题、为教和学提供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鉴定、选拔,为上级学校输送新生等。测验的目的、用途不同,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取样范围等要求不同。 2(明确要测量的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是指经过教学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 要从内容和目标两个方面考虑学习结果。一般确定学习结果的步骤是,先开列教材大纲并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再确定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并按照重要程度确定各单元占总课程的比例,设计好编制测验的计划。 3(选择恰当题型,编拟、征集试题 题型可以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优点与不足有很强的互补性。编制测验时,要根据考试的类型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各学科对知识、技能等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题型。并编拟实体或向有关学科专家征集试题。 4(对试题进行初步质量分析 对编拟和征集的试题,进行初步质量分析,主要是看试题是否测量了一个重要的学习结果,题型是否合适,题目的叙述是否清楚、准确,试题的难度如何等。一般情况下,学科测验要求试题的难度要和教学目标一致,选拔性测验要求试题的难度与被测群体的能力水平一致。 5(构成试卷 根据测验的需要选择优良试题,适当排列,从易到难且每种题型归到同一题中,组合成试卷。应同时编制两套试卷,正卷和副本,或者A、B卷。试卷构成后,还应编制标准答案,规定评分标准等。 第五章 教育评价信息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育评价中量化数据的描述和推断的方法,对教育评价质量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的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结果的科学解释和有效利用的问题。 一、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数据特征的统计量 (一)集中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的规律性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它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教育评价中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对象一般水平的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等。 (二)差异量数 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常用的描述一组评价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主要有标准差、四分差、差异系数。 二、教育评价的质量检验 教育评价的质量检验,主要是评价的可靠性检验和有效性检验。 (一)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检验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是指测量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 教育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涉及到测量工具和方法本身的质量以及操作者操作时对标准把握的准确性等问题。一般情况下,评价者对评价标准掌握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 (二)教育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是指测量和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否是欲测量或评价的被评的本质属性以及这种属性被测量到的程度。 对评价结果有效性的检验,一般主要从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及评价预期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检验。 三、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 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对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不同性质的评价,其标准不同,解释的方法也不同。 (一)相对评价结果的解释 对相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一般是将原始分数转换到由相对标准建立起来的量表中,以确定评价结论。教育评价中常用的转换方法有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对相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时应注意: 第一、相对评价的结果只表明被评对象在其所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不表明其绝对水平。相对评价的结果不表明他达到理想目标的程度,因为任何水平的群体中总是存在相对位置高的、中等的和低的,同时也不能用来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 第二、由于相对评价结果是相对的,如果总体水平低,其中的优秀者也未必真好,容易降低客观标准,忽视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于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而不适于以改进工作为目的的评价。 第三、在对相对评价分数进行组合时,要注意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只有在原始分数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情况下,Z分数才与标准正态分布表示的概率值相对应,才可以依据标准分数求百分等级。当用标准分数Z比较两种分数值时,分布形态差异越大,Z的可比性越差。 (二)绝对评价结果的解释 绝对评价的标准独立于被评群体之外,其评价结果表明了被评水平的高低、达到目标的程度。绝对评价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对评价分数没有分布形态、等第的要求,只分合格、不合格,达标、不达标等。 对绝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正确百分数、合格分数和等级分数。 (三)个体内差异评价结果的解释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一种强调个别指导的个性化评价。解释个体内差异评价结果时,主要是对照该个体以往的水平,看其进步与否及其变化的幅度,同时也要参照根据目标要求确定的客观标准和所在群体一般水平,看其达到目标的程度以及在群体中相对变化的情况。 四、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一)教育评价结果反馈的要求 一是反馈要及时 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改进工作,评价必须有反馈,而且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只评价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那么评价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反馈信息要全面 对教育评价中肯定的评价信息和否定的评价信息要全面反馈。不能只反馈肯定信息,不反馈否定信息,或反之。 三是反馈信息要准确 准确反馈信息是教育评价结果有效利用的根本保证。不能只给笼统结论,更不能含糊不清地反馈信息,使被评无所适从。 四是反馈方式要多样 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影响评价结果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平等的态度反馈评价结果,尤其对否定评价所作的反馈。 五是反馈和指导统一 评价的目的在于指导改进工作,反馈评价信息的同时兼有指导的任务,这是对评价活动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 教育评价信息的利用对象主要有三个:一是被评对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关心评价结果的人员及部门;三是评价方案设计者。 1(被评对象对评价结果的利用 被评对象对评价结果的利用主要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认识自己,即认识自己工作或学习的优点、缺点、长处、不足,以便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不断发展。 2(教育行政部门或关心评价结果的有关人员及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利用 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价结果可为其加强学校工作的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行新一轮的评价决策乃至教育的其它决策提供依据。家长和有关部门以及教育投资者也是评价结果的利用者,他们会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是否认可该学校的学生,决定自己孩子送哪所学校读书以及决定自己的资金方向。 3(教育评价方案设计者对评价结果的利用 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是评价的两个重要环节,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对新一轮的评价十分重要,能优化评价方案和评价管理过程,有效地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第六章 学生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有:学生评价的意义、不同观点及其改革、基本原则、评价目标、基本内容和一般操作方法等。 一、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 学生评价除了遵循教育评价一般原理中所提到的方向性、客观性、可行性、过程性等基本原则外,更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为基本指向,遵循以下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指学生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评价从注重“过去”和“现在”,转向注重“将来”和“发展”。 (二)多元化原则 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出发,多视角、多向度、多层面、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等多元化,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 要关心过程。 (三)全息性原则 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同时,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四)差异性原则 指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学生评价目标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都是一种递进的目标等级关系。 (二)学生评价目标的结构 学生评价目标不能离开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的学生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学生评价目标体系应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1(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生学科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习所提出的要求。例如《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要求包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情感和科学态度. 三、学生评价的方法 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这里主要掌握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一)教师评价学生的优越性 第一,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执教者,能把把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统一起来,有利于调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第二,教师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及性格、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能使评价更客观,更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发展。 第三,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主体性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的客观评价,是教师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教师评价学生的要求 提升教师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第二,把握学生心理,学会心理调控。 第三,恰当地选择评价时机,坚持评价具体化。 第四,掌握评价的语言艺术,灵活运用各种评价类型,做到评价有度。 第五,要及时、科学、全面、合理地反馈和解释评价信息,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又要善意的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 (三)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学业成绩测试 测试法是教师对学生认知学习结果考察的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学业成绩测验要笔试、口试和操作测验想结合,把平时测验与终结性测验综合起来。 2(观察与调查法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等各个领域。了解学生情意、动作技能的发展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道德水平等,一般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包括平时观察和课堂表现观察,也可以通过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取评价信息。 3(评语评价法 评语评价法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是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品德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4(表现性评定 即通过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完成各种任务的表现来评价学生。通常是在学生做作业、从事专题研究、参与感兴趣的作品创作和活动等学习与生活情境下进行,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5(档案袋评价 教师依据学生档案进行评价,一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步情形及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二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三是有助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制定教育评价计划;四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五是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学生的需要,也能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某些不足。 第七章 教师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师评价的作用、不同观点及改革、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一般操作方法、班主任工作评价等。 一、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观点 在教师评价领域存在两种评价观点,一种是以奖惩为目的,面向过去的奖惩性教师评价观点,一种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点。 (一)奖惩性教师评价观点 奖惩性教师评价观点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对教师过去表现的评价结果,做出解聘、降级、晋升、加薪、减薪、调动等奖惩性决定,主要功能是甄别和选拔。这种评价观点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评价功能单一,终结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 评价着眼于教师过去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将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对教师做出晋级、加薪、奖励或处罚、解聘等人事决策,而忽视其未来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借外部刺激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和发展,追求的是管理者对教师的控制与管理。 2(评价标准单一,强调预定性。 评价过多强调共性和追求一致性,把评价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评价者认为的某一种价值观要求被评对象,教师的个体差异被忽略,评价时只要按照预定的标准衡量教师工作是否达到目标。 3(评价内容单一 在评价内容上片面强调短期效应的应试类指标,而忽视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素质类指标。教师的教学效果被异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成为教师评价的指挥棒,教师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 4(评价主体单一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在进行教师评价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被动地位,评价者拥有评价的全部权力,教师处在被审判的位置,被动地接受考评。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 方向单一、没有双方的理解与沟通的评价,只能是管理、监控教师的一种手段。 5(评价方法单一 在评价方法上,极力追求定量化,把教育中的一切现象都力图量化,教师工作的复杂现象被简化为一组组数字。盲目量化,使评价滑向科学评价的误区。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点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针对传统教师评价过分注重奖惩功能而提出的,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所谓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 其内涵主要为:以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为目的;重视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尊重被评者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征;评价者与被评者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不是额外附加的成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信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并不否定评价的鉴定功能。 二、教师教师评价改革 1(我国教师评价改革 针对传统教师评价的种种弊端和局限,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应是一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2(世界教师评价改革趋势 第一,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自我评价是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典型表现。 第二,恰当处理业绩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系。把评价作为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发展为核心,兼顾业绩评价,使教师在完成业绩目标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实现个体发展的过程。 第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体化评价相结合。现代教师评价强调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第四,加强评价中与教师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积极参与。现代教师评价注重倾听教师的声音,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认为这是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评价中的交流本身就是促进教师转变、达到评价目的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教师评价内容可概括为教师素质发展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和教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教师素质发展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涉及到教师的专业行为和组织行为,主要包括:备课质量、上课质量、作业辅导质量、课外活动、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研科研、德育工作、协同工作等。 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教学成绩、教科研成果三项内容. (二)确定教师评价内容要注意的问题 在确定教师评价内容时,要注意: 一是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为目的; 二是使评价成为每个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是在要求评价内容全面、多元的同时,要抓住反映教师工作本质性的东西; 四是评价要从重教师“教”转到重学生“学”上来,注重学生参与时间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状况的评价。 四、教师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一)教师自我评价 1(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 第一,教师自我评价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教师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的形成,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体现了民主参与式管理,能够充分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促使教师自我调整与学校之间的矛盾,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主人翁责任感。 第三,教师自我评价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始终,使教师形成一种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使教师形成自我教育的良性机制。 第四,教师自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以及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 2(教师自我评价的一般操作方法 一是利用对比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照系来评价自己,也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自己,同时更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来评价自己,这是教师自我评价上升到较高层次的反映。 二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帮助自我评价 教师自评也借助一定工具进行,如教学录音、教学录像、调查表、教学日记、事件记录表等。例如通过教学录音或录像可以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形象,把自我评价的主观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是教师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自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激励与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 (二)学生评教 1(学生评教的意义 一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能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和教师水平的高低,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与发展。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是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2(学生评教的一般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要把期中、期末评教与平时评教结合起来。 在学生评教中,要把组织的正式评教和个别了解相结合,使学生评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评教要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是评教更好地为改进教学服务。 3(学生评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端正评价态度,构筑积极的师生关系。 第二,让教师明白学生评教的目的、意义,把它变为教师的自身需要,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注意学生评教结果的及时反馈和科学运用。 (三)领导、同行评价 这里,领导评价主要是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同行评价是指本校教师、校外教师和专家对教师的评价。 领导、同行评价的一般方法主要有: 1(运用“走动管理”收集评价信息 “走动管理” 要求领导特别是校长要经常到教研室、年级组、教室走动,多接触教师和学生,从而获得教师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2(运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 学生学业成绩包括认知领域和情感、动作技能领域的发展成绩,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品、学生成长档案袋、学习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信息来评价教师。同时学生还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在运用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时,要适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3(教师教学档案袋 教师教学档案袋包括教师按照评价标准与要求收集的最能代表教师成就的教育教学信息: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表述,单元和课堂教学计划,为学生编制的测验及学生成绩评定准则,学生学业成绩,家长、学生调查情况,职业活动、专业成长证明,科研计划及其结果,自我评价等。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档案袋,评价者可以掌握教师各方面的信息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课堂观察与调查 课堂观察与调查是收集信息、科学评价教师的有效渠道。学校要建立经常性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者包括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等。在正式听课之前,评价双方应举行一次预备会议,听课时,评价者要做好记录,课堂听课、观察后进行讨论,允许评价对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还应编制教师课堂教学调查表,从学生这一角度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表现与效果的评价信息。 五、班主任工作评价 (一)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和班级工作绩效。 1(班主任素质 2(班级组织与管理 3(班主任工作绩效 (二)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般方法 1(班主任自我评价 班主任可以按照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调查本班学生获取自评信息,还可以通过反思班级计划实施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学生评价 学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的主体,学校可以编制学生问卷和调查表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也可以自行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分析。 3(领导评价 通常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年级组负责人和班主任代表组成评价小组,对班主任工作情况进行评定。领导评价要在听取班主任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第八章 教学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有:教学评价含义和作用、相关概念辨析,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 一、学校教学工作评价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利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学校教学工作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判断。 (一)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教学绩效评价等。 1(学校师资队伍评价 包括:师资队伍结构、素质的评价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 2(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评价 包括:(1)学校教学工作目标;(2)学校教学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管理; (3)学校教学工作组织管理;(4)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管理 3(学校教学活动评价 包括: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检查与评定学生的成绩、教改实验和课外活动等。 4(学校教学工作绩效评价 包括:教师教学业绩和学生学习质量两个方面 (二)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方式 1(自我评价 是由学校自已组织力量,按照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制订或学校自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定期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是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总结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提出和制定教学工作改进措施的基础和前提,应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 2(上级主管部门评价 是指由教育督导机构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之下,由督导人员和有经验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在学校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更为恰当的判断,同时还可以对学校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 3(社会评价 是指由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员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的评价。一般是指在学校自评或他评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学校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获得社会评价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调查法和访问法。 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的价值判断。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学校教学质量。因此,搞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既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智能目标、情感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 其评价要点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度;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3(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完成教学目标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的 设计、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和素养的展现以及课堂气氛等。课堂教学艺术评价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看教师对教法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第二,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 第三,看教师的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第四,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等. 4(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依据分层施教的目标要求,判定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即对教师课堂教学各项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有两种:自评和他评。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使课堂教学评价为改进教学服务,必须是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自评与他评交替进行和协同运作,才能更好实现评价目标。 2(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 (1)课堂听课 课堂听课要做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事先约定。评价者在听课前应事先和作为被评价者的教师约定; 二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听课中的核心内容,要做好全过程观察和有重点观察。 三是课堂记录。课堂记录的方式,可以利用事前选择和研制的观察表做记录,也可以用描述性记录法把课堂上言语和非言语事件都真实地记录下来。 (2)课堂快速调查。课堂快速调查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测试题,另一类是微型问卷调查。 (3)在听课和调查的过程中,要使实证性方法和人文性方法相结合。一般地说,实证性评价方法注重结果,强调量化,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宏观评价;人文性评价方法不仅重视结果评价,而且更关注教育过程的变化及其原因,强调评价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因此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可以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4)评价反馈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主要向教师反馈,常采用课后讨论的形式,在讨论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评价面谈。评价面谈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评价面谈的目的消除被评价者的顾虑。 第二步,让被评价者阐述本节课的总体安排、设想及其实现程度,并对照评价标准针对本节课做一次自我分析和评价。 第三步,评价者根据听课记录指出本节课中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依据评价标准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四步,在被评价者对评价者所作的评价和建议提出意见后,就双方存在分歧的问题展开平等的讨论。 第五步,双方达成共识后,评价者对以后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和期望。 第九章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有: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意义和特点、学校管理工作评价依据、原则,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选择等。 一、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 一)方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必须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目的,保证评价的正确方向,发挥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客观性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校管理工作作出的价值判断。因此,必须做到公正、客观,否则,难以得出一个科学的准确的评价结论。 (三)发展性原则 在学校管理工作评价中,要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基础和办学条件差异很大评价对象。只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作出解释,确定被评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的合理地位,才能调动各类学校办学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改善。 (四)连续性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连续性的评价活动过程,学校管理工作评价不是一次而终结的,需要对学校管理工作评价进行跟踪评价,坚持上一次评价和下一次评价在内容、结论和建议等方面相互衔接,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改进性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校管理工作评价,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了解学校实际的管理水平,而且更要从评价过程和结论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否则学校管理工作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基本方法的选择 (一)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基本方式方法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基本方式可归纳为三种,即自我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和社会评价。 而具体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论文式测验、客观式测验、问题情景测验、问卷法、观察法、面谈法、评定法、调查法等。这些方法又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定量的方法,直接评分;二是定性的方法,直接评等;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评分又评等。具体评价时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类型和具体的搜集信息的方法。 (二)选择学校管理工作评价方法的依据 一是评价目标和目的。有什么样的评价目标和目的,就要选择适合于目标和目的需要的评价方法。目标和目的是根本,方法服务于目标和目的。 二是学校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是确定评价目标和目的的基础,也是选择评价方法的依据。目标和目的的确定以及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这是保证学校管理工作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三、学校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 (一)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评价 1(教育理念 考察是否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否树立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2(办学方向 主要看是否全面贯彻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3(培养目标 评价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抓住:是否有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划和计划,其规划和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是否实施素质教育等。 (二)管理队伍评价 1(学校领导班子评价。包括领导班子个体素质评价和领导班子整体结构评价 2(教师队伍评价。主要看教师队伍结构状况、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的管理水平、教师培养和提高等。 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评价。主要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状况、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等。 4(教学管理队伍评价。主要看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教育思想、文化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和提高等。 5(总务管理工作队伍评价。主要看总务管理工作队伍为教学、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情况;工作的能力状况是否适应工作要求;学校是否有培养提高规划和落实情况。 (三)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评价 1(组织机构评价。看机构设置是否健全、合理,评价机构的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职责是否明确;工作效能发挥的如何。 2(制度建设评价。看制度是否健全、可行,执行规章制度是否公正、客观。 (四)管理工作过程评价 指对管理工作过程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运行状态作出价值判断。 1(对计划的评价。主要看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工作计划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措施是否正确、有力。 2(对执行和实施的评价。主要看两方面:即是否进行组织宣传以便统一思想以及贯彻落实情况。 3(对检查的评价。主要看:是否有检查制度、是否按制度检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方法与检查内容是否相适应,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收集到大量的真实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调控工作计划执行过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情况以及计划顺利完成的实际效果。 4(对总结的评价。主要看总结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总结的方式是否领导者和群众总结相结合,取得全校教职工认可;总结是否全面、结论是否符合管理工作实际;得出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是否从总结的事实中引出的必然结论;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否可行等。 (五)校风建设评价 主要考察以下两个方面: 1(精神风貌建设评价 重点考察是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班风。 2(物质风貌建设评价 主要考察学校是否有并加以实施的符合学校实际和体现学校精神风貌的校园建设以及改善的规划,校园建设是否体现鲜明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等。 (六)学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 主要考察学校管理工作改革的成绩;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学校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践和研究成果。 (七)学校办学特色评价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办学中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个性或特点。评价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是判断学校在哪些方面有特色,并判断其特色的水平。 第十章 区域教育评价 本章主要内容有:区域教育评价的含义、意义和特点,区域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区域教育评价的内容和制度,区域教育评价的主体等。 一、区域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区域教育评价应坚持引导区域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定区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区域教育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本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为本区域发展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整体性原则 是指区域教育评价除重点导向外,还应注重区域教育内外各要素合理统筹、协调发展。就教育看教育,势必把区域教育评价范围缩小,破坏区域教育活动的系统性、整体性。 (三)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区域教育评价应适应本区域实际状况,能为区域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区域教育所接受。区域教育评价价值取向、标准要适度,略超前于当前教育的发展。选择评价的类型和方法要根据各区域具体情况而定,符合区域特色。 (四)可操作性原则 指制定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时,要便于评价实施与信息搜集。区域教育要素是复杂的,要抓住主要因素,使评价方案明晰、可操作,才能获得可靠、有效的评价信息。 二、区域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区域教育评价的内容与其他界域的评价内容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区别的地方,而一致的地方,也要同区域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是一致的地方区域化。具体评价内容主要有: (一)区域领导的办学思想 主要考察: 1(区域领导是否重视本区域的教育工作。 2(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实现教育公平 3(区域领导是否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4(区域领导对教育投入的态度和行为 (二)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和地方课程开 1(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一、看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是否合理;第二、看教师队伍的稳定状况;第三、看教育人员的培训提高。 2(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地方及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情况,看其是否从实际出发,既注意各地方、学校课程开发的共性、又要关注其个性,主要看其课程资源开发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情况。 (三)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满足需要 具体看一下三个方面: 1(能否科学定位各类教育。要求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 2(能否有主有次的进行各级教育 3(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四)区域办学物质条件及管理 主要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 如校园、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卫生室、图书室、体育馆、音乐、美术室及相应设备和标准教育基地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 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区域内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的现代教育设施,如微机、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等媒体教学设施配备情况 (五)区域教育财政管理 主要关注区域财政能否保证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足额发放,教育拨款的专款专用、教 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合理使用等。 (六)区域教育组织机构 主要应关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机构。看其结构是否合理,能否调动各级政府行政 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办学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的效能。 (七)区域教育环境建设 区域教育环境建设评价,着重考虑的是区域教育环境中的学校环境、校外教育设施、文 化环境等。 (八)区域教育质量与效益 主要看: 1(在校学生质量 2(毕业学生的社会效益 3(教育类型结构满足区域需要的情况 4(教育科研成果 三、区域教育评价的主体 1(政府部门 2(教育行政部门 3(教育研究部门及教育督导部门 4(学校领导及员工 5(家长及区域社会
本文档为【《教育评价》教案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