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

举报
开通vip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书法培训之一) 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经常问:初学书法要练什么帖?选什么帖练字,这涉及到选帖原则与个人性格差异(也兼及个人欣赏的心理差异)的问题。 先说选帖原则。为什么多数人主张学书从欧、颜、柳、赵诸家入手呢?这是因为楷法成熟于唐,欧颜诸家是唐代楷书大师。而“赵”虽处 元代,但他把不易学的二王体加以改造,使之通俗化了,所以欲学柔美一路书法,从’‘赵”入手较易。此外·倡导先学“颜”的理由是颜书结构平正,正面对人,质朴雄伟;且初学书法应掌握中锋用笔的基本笔法,而颜体字多用中锋。先学欧体的理由是欧...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
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书法培训之一) 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经常问:初学书法要练什么帖?选什么帖练字,这涉及到选帖原则与个人性格差异(也兼及个人欣赏的心理差异)的问题。 先说选帖原则。为什么多数人主张学书从欧、颜、柳、赵诸家入手呢?这是因为楷法成熟于唐,欧颜诸家是唐代楷书大师。而“赵”虽处 元代,但他把不易学的二王体加以改造,使之通俗化了,所以欲学柔美一路书法,从’‘赵”入手较易。此外·倡导先学“颜”的理由是颜书结构平正,正面对人,质朴雄伟;且初学书法应掌握中锋用笔的基本笔法,而颜体字多用中锋。先学欧体的理由是欧体清秀挺拔,笔法简炼,结构严谨,因此先学它可以得痰硬之风神,坚实之骨力。唯柳体不宜先学,因为柳公权之书是融会颜、欧二家而成体,不通颜、欧的笔法是难以学得像的。当然,悟性好的人先学哪一家都可学得像,但对一般人来说很容易误人岐途,甚而苦学而不人门,这方面失败的例子井不少。“欧、柳、颜、赵”四家的序列是民间的传统说法,按成就来说,其顺序应为“欧、颜、柳、赵”。赵字较软弱,初学的人如只追求其流美,必陷于软滑靡弱,所以初学决不宜先学赵体。 除了这个一般的原则外,还有一个活的原俐,就是选帖要适合自己的性格,这样学起来才会增加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观念各异。所以初学书法要选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名家碑帖。比如性格康放、脚祺开阔的人可选颜体、苏东坡楷书(如大楷《丰乐亭记》、《醉翁事记》等);性格沉静、办事严谨的人可选欧体、皮世南楷书、魏 碑(张黑女墓志》等;性格直率、较为外向、好动的人可选李胜(岳慈寺碑)《云魔将军碑》等帖;性格峨逸不群者可选王彼之《圣教序》(兰李序》等。总之,一是所选的是历代着名书家或著名碑刻,二是所学之碑帖要与自己的性格与审美倾向相适应。另外,如果学过一段时间书法,或自觉不自觉地受了某种书体的形响,那么选帖时尽A选合乎自己写字习惯的宇体。这里所谓。习惯,是指字的大致体势(如长、扁、方等用笔的力度),不是指由于不会写字养成的坏习俊(如某些笔画任意夸张、某些笔画随意变形等)。 初学书法选的碑帖只是个开端,顺手的话,可以一直按一家一派学下去。如果发觉与自己性格不合而喜欢另外的碑帖,也可以更换,但一开始确定基调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基调,不断更换字帖,结果必成“邯娜学步”,哪家也学不像。所以初学时向名家请教,取得老师指导而确定学书法的基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初学书者完全可自己确定选帖的目标,这个目标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确定。 首先,所选的 范本 协议范本下载族谱范本下载临帖范本下载公司章程范本下载监理月检范本下载 确为古代名家作品(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且合乎自己审美趣味,接近自己平时书写的体势:长又方、扁方、斜方等。) 其次,’要认识到“名家之作不等于皆为名作”,不耍只重人而不重作品,因为任何著名文学家、书西家的作品都有一个发展、成熟过程,许多名家在探索期、转型期的作品并无太大艺术价值,初学者不可“因人而贵”。如学颇人手不要取(多宝塔》,因为此帖为“颇体书风”尚未形成时期作品,.育少年往往“钻进去,出不来”,宇定了形再学《勤 礼碑》、《颜氏家庙碑)反而难以掌握其开阔雄健的风格了。学赵也勿 学《读书乐》、《寿春堂》,因为此二帖太沮柔、软媚,学赵楷书当取 其晚年《三门记》、《胆巴碑》为宜。 第三是分清“碑”“帖”概念。(见本编专文)欲重骨力当学“碑”—北魏及其流派的继承者—唐代楷书碑刻;欲重风韵的当学“帖”—王羲之书法及其后继诸名家,学硬笔书法可取碑为入手范本,也可取帖为入手范本,但学毛笔书法一般宜从唐楷人手(因多为方圆兼 备笔法)。 最后一点是不可学“新魏”及“仿宋”二体,因此种字体属于美术 宇及印刷体,点画、结体完全公式化,没有艺术性。此外,最好不要先 从近现代书家入手。学任何书体都应“追本溯源,’,从根本学起,至 于学本省本地某“书家”,乃至不三不四够不上“书家”之书则更属易 入歧途之列了。 培养鉴赏书法碑帖的独特眼光( 书法培训之二)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而书法碑帖浩如烟海,风格各异,于是,对碑帖 就有了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当然是要好的。可是哪些是好的碑帖呢?碑帖的好与不好自然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标准又常常与个 人爱好牵连,甚至完全来自爱好,所以又难免主观片面,因此个人认可 的好与不好的客观现实判断难免存在不足。那么,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 请教,向老师、书论、书法史请教……但总不能永远扶着拐杖走路。因 为第一,老师往往不在眼前,又不能巨细都求;第二,书论、书法史所 谈究竟有限;第三,更重要的是他人所谈未必完全可信;第四,既使完全可信,也要经过自己眼睛的过滤,才能知道所以为可信;第五,要能用自己的眼光,评价和分辨生疏的作品,这最重要。以下就想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并运用自己的眼光选择好碑帖略去差碑帖。这会涉及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怎样选)和结果(选了什么)两部分。结果当然不能不主观,即使未必错,大家也未必都同意,那么就把方法作为重点,说出来与大家切磋。眼光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像机器,零件配全之前一点不能用,配全之后马上起作用。初学书法,见《祭侄文稿》、《古诗四帖》,说“太好了”。问为什么太好了,说不出来,这已经是知其妙而不能言其妙,虽然不能名,也是有了初步的评价眼光。这种初步的知,偏于感性,虽然零碎、模糊,却很可贵,因为他是理性的知的基础。 培养理性的知,即系统深入的评价眼光,要有以下步骤: (一)在读帖与临帖中摸索、磨炼、积累。这有如吃东西,多品尝,多比较,感觉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固定,因而形成明确的评价。书法也是如此,一件作品,我们读了、临了,会有个感觉,粗略地说是“好”、“不好”,“喜欢”、“不喜欢”,细一点说是“用笔”怎么样,“结体”怎么样,“章法”怎么样,甚至“韵味”怎么样等等。这样的评价可以从了解一件作品中来,更好的方法是可以从比较中来,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先不管怎样,这类感觉经历多了,积累起来,就会养成分辨好坏,衡量轻重的眼光。 (二)要参考他人的评论,尤其是多种评论中的相反意见。历史上的著名书家、经典名帖几乎都有人评论过,这类评论大多都收在历代书 论当中,上海书画出版社辑有《历代书法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选》及《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收集较多,足已够用,值得多读,也有散见于它书的。此外,还有专门评介某家或某碑帖的只字片语或专门论文,更便于参考,只要留心,见到的机会是很多的。近年撰写书法史论者较多,也应找一两本看看。前人的评论,大多出自专家之手,见得广、谈得深,我们不只要重视,还要把它看作培养眼光的课本,不停留于记住论断,要更向前,学习他们作这种论断的理论和方法。前人的评论,有的不是专论而是泛论,如孙过庭的《书谱》中的许多叙述及蔡邕的《九势》、《笔论》,王僧虔的《笔意赞》,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之类,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也要参考。前人的评论,有时甲、乙着重点不同,深浅度不同,这值得注意,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乙的意见打架。打架不能都对,在长短得失的衡量中,我们更容易把分辨能力提高一步。例如我们读米元章,像下面的评论就大有参考价值。 (1)苏东坡云:海岳(元章)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2)项穆《书法雅言》云:苏米之迹,世争临摹,予独哂为效颦者,岂妄言无谓哉。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 黄山谷云: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亦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 (3)梁巘《评书帖》云:元章书,空处本褚用软笔书,落笔过细,钩剔过粗,放轶诡怪,实肇恶派。 ①组说好,②组说有长短,③说不好。②是中间派,①和③意见相反。究竟哪一种看法对呢?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多琢磨,虽然未必能解决争端,却可以顺着前人的思路都走一过。这样边看边想,对于磨炼眼光大有好处。此外,又如《评书帖》云:“王铎书得执笔法,然体格近怪,只为名家。”之类,我们可对比书作,认真体味,也一定大有裨益。 (三)评价的眼光起于感性,却不可长期停留于感性。感性有靠得住和靠不住两面。因为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货真价实,这是靠得住的一面,但感性容易随着时间而变,随着情境而变,尤其是评价对象处于两可时,也许一时觉得可取,一时又觉得不足取,这是靠不住的一面。要靠得住,就必须在积累感性的基础上,不断剪裁、修正,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就是说,每下一次判断都要能够说明这样评判的根据,虽然不一定讲给旁人听,但要心中有数。这数,小而言之,是言之成理的理,大而言之,是书法评论的立足点。这自然不容易,所以,仅对于学习书法而言,可以不像书法批评家和专门搞书法理论的人说得那样深,那样广,甚至低之又低,只要不停留在“喜欢”、“不喜欢”,而能够进一步说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这个粗浅的理是必要的,并且大有价值。因为以它为基础,我们就能够建筑起理论系统的楼台,或说是敏锐而准确的眼光,有了这样的眼光,学习书法中的许多分辨、选择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学习书法,评价的眼光至为重要,它的高低、深浅自然也会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而有不同。事实上,只要接触书法碑帖,就任何时候都在评论,也要求这样,以期不断提高,在学习提高的过程中,眼光的锻炼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相信自己,胆量大一些。这可以从不同的意义上说:第一,要重视实感。如我们读一件作品,觉得笔墨淋漓、纵横恣肆,使人荡气回肠,或者营造的境界千回百转,引人入胜,使我们不觉沉浸其中,不忍合卷等都是。这实感来自切身感觉,最真、最重,所以最有价值。第二,要敢于撇开传统,抛开流俗。评论任何事物,传统和流俗的意见常常力量很大,甚至大到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甚至常常使我们想不到去怀疑。书圣王羲之就曾是这样,既然是书圣,书作还会有问题吗?我们要有韩文公和老米骂王羲之书法是“俗书”的精神和胆量,问一问《初月》、《丧乱》就真的好得不得了吗?经过自己衡量,如果觉得并不是这样,就要敢于提出相反意见。自然,相反的意见未必正确,不过自己如果一味随波逐流,那就无法培养眼力,也谈不上提高。一定要有“坚持自己所信”的精神、胆量,评论的眼光才有分量,作用大。当然,这不是提倡都像王荆公那样总爱为传统翻案;而是为了培养评价眼光,所以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可一味瞎说。第三,话又说回来了,传统和流俗未必不可依赖,例如张芝的草书好,钟繇的楷书好,“二王”的行书好,历代不同意的人就很少,只是这种看法必须用自己的脑子过滤一下,所谓的好才不是人云亦云,才是可信赖的判断。 (二)要虚心。这像是相信自己的反面,其实二者相辅相成。因为其一,任何评价,既使背后有言之成理的理,也终归是主观的,它可能错,不只持不同意见的人这样看,过些时候自己可能也这样看。傅青主把赵子昂骂得一塌糊涂,晚年在《霜红龛集》卷二十二却又写道:“予 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无可厚非。”这类时过 境迁的截然相反的评价在书史上司空见怪。其二,不同意见之后有不同 的理,不经过仔细思量,我们不当轻易抹杀。其三,惟有在不同意见的 争论、对比中,分辨好坏的眼光才会得到磨炼,逐步提高。其四,评论 作品不是像计算数学题那样,可以确定一加一等于二,而不等于三,而 是我们可以仁者见仁,别人也可以智者见智,我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的意见,那么首先就应该知道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以上泛泛谈了眼光的重要及培养。评价的眼光,除了参考别人的意 见以外,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培养,培养也是为了使用,所以同样重要的 是了解怎样使用。下面就这方面谈谈。 对书法作品的评价,要求有高有低,可分为三等:一是有明确的观感;二是发表意见,言之成理;三是意见正确。我们稍加思索便可以知道,要求之一是太低了,因为可能是浮光掠影,禁不住推敲,要求三太 高了,评价的对象是书法作品,评价的主体又是人,难免主观,怎么能 够知道一定正确呢?所以,适当的合理的要求是二,不单能够明确地判 断“好”或“不好”,而且能够说明如此判断的成系统的理由。于是,我们碰到一件作品,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评价,好或不好,不很好或 很不好等;二是说明这样看,为什么。下面举几个例,以表示评论的点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举是前面已经强调的,是用来说明“方法”的,不是“结果”。 培养鉴赏书法碑帖的独特眼光( 书法培训之三) 1、例如王右军留下不少名帖,其中《丧乱帖》与《姨母帖》都很有名。《丧乱帖》劲拔刚健,姿致遒丽,不能说不好,可是放下它,接着去看《姨母帖》,就会觉得还是后者味厚、醇真,所以应该列入更上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古厚、醇真比姿致、妍丽更可贵,因为古质、朴厚最能感人,是更难达到的境界。 2、例如唐代的张旭和宋代的黄庭坚都有大草问世,张有《古诗四帖》,黄有《诸上座帖》,且都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而我觉得,还是张旭更胜一筹,因为平实不刻意,全来自心性的自然流露,而黄书无论草书还是行书都显雕琢痕迹太多,总想有惊人之举,下笔就想求得不同凡响,一如其领衔之江西诗派诗作,生硬奇峭,反而落于下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自然比做作好。 3、例如《张猛龙碑》、《韭花帖》和《龙门造像》、《祭侄稿》都为大家熟知。几件作品性质不同,有魏有行,且《韭花帖》偏于楷,《祭侄稿》偏于草,或者不易于放在一个秤上衡量;不过,如果允许总而言之地分别价值的高下,还是可以说说。《韭花帖》古代、近代,包括当代褒奖极多,谓萧散扑面;《张猛龙碑》被康南海奉为“正体变态之宗”后也好誉如潮,临习者甚众。要评价就要有胆量,这里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前两者远远不及后两者,无论用笔、结体都拘谨局促,不像后两者那样大刀阔斧,痛快淋漓。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大气的是好的,小气的是不好的。 4、例如同是米芾之作,《蜀素帖》与其手札相比,当然前者名气更大,可是许多人读了,总觉得不如其手札亲切、自然,因此,现在看 来,我们应该抛开传统和流俗,说《蜀素帖》其实名不符实,是远远不如其手札的。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蜀素帖》是米芾的极意精严之作,想法太多,缺意外灵机,而手札却自然生动,天趣、机颖时现。 5、例如赵孟钣氚舜笊饺耍允且淮谑Γ钐褰怨ぁC魅撕瘟伎端挠颜运怠吩疲骸白蕴埔郧埃榉ㄖ蟪烧撸跤揖玻蛔蕴埔院螅榉ㄖ蟪烧撸约 停项)也。”从中可见对赵推崇之高,而八大不过一山野之人,书名又远不如画名。可细加体会,觉得赵技艺精湛,自是不虚,但书外之味比之八大就不是差一点半点了。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对书法而言技巧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其境外之境,味外之味更能醉人。 6、例如同处于明末清初的王铎与傅山,都是书坛名家。王铎于古帖用功最勤,阁帖功夫极深,笔法、墨法、章法都极为讲究,显然用了大力量;傅山只是那么从心所欲地写着,似乎没有用多少功夫。而我个人总有个偏见,还是傅书平淡天真,更具气魄。这样评定,其理就是:以人的面貌为喻,涂饰太多反而不如不施脂粉,以本色出现为佳。 与传世书作相比,以上所举不过沧海一粟,并且出于主观,可能都很不妥。这里想说的只是,学书法想提高,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眼光,这虽不容易,但既然非此不可,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书法培训之培养鉴赏书法碑帖的独特眼光 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而书法碑帖浩如烟海,风格各异,于是,对碑帖就有了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当然是要好的。可是哪些是好的碑帖呢?碑帖的好与不好自然有标准,标准又常常与个 人爱好牵连,甚至完全来自爱好,所以又难免主观片面,因此个人认可的好与不好的客观现实判断难免存在不足。那么,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请教,向老师、书论、书法史请教……但总不能永远扶着拐杖走路。因为第一,老师往往不在眼前,又不能巨细都求;第二,书论、书法史所谈究竟有限;第三,更重要的是他人所谈未必完全可信;第四,既使完全可信,也要经过自己眼睛的过滤,才能知道所以为可信;第五,要能用自己的眼光,评价和分辨生疏的作品,这最重要。以下就想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并运用自己的眼光选择好碑帖略去差碑帖。这会涉及到方法(怎样选)和结果(选了什么)两部分。结果当然不能不主观,即使未必错,大家也未必都同意,那么就把方法作为重点,说出来与大家切磋。眼光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像机器,零件配全之前一点不能用,配全之后马上起作用。初学书法,见《祭侄文稿》、《古诗四帖》,说“太好了”。问为什么太好了,说不出来,这已经是知其妙而不能言其妙,虽然不能名,也是有了初步的评价眼光。这种初步的知,偏于感性,虽然零碎、模糊,却很可贵,因为他是理性的知的基础。 培养理性的知,即系统深入的评价眼光,要有以下步骤: (一)在读帖与临帖中摸索、磨炼、积累。这有如吃东西,多品尝,多比较,感觉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固定,因而形成明确的评价。书法也是如此,一件作品,我们读了、临了,会有个感觉,粗略地说是“好”、“不好”,“喜欢”、“不喜欢”,细一点说是“用笔”怎么样,“结体”怎么样,“章法”怎么样,甚至“韵味”怎么样等等。这样的评价可以从了解一件作品中来,更好的方法是可以从比较中来,因为没有比 较就没有鉴别。先不管怎样,这类感觉经历多了,积累起来,就会养成分辨好坏,衡量轻重的眼光。 (二)要参考他人的评论,尤其是多种评论中的相反意见。历史上的著名书家、经典名帖几乎都有人评论过,这类评论大多都收在历代书论当中,上海书画出版社辑有《历代书法论文选》及《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收集较多,足已够用,值得多读,也有散见于它书的。此外,还有专门评介某家或某碑帖的只字片语或专门论文,更便于参考,只要留心,见到的机会是很多的。近年撰写书法史论者较多,也应找一两本看看。前人的评论,大多出自专家之手,见得广、谈得深,我们不只要重视,还要把它看作培养眼光的课本,不停留于记住论断,要更向前,学习他们作这种论断的理论和方法。前人的评论,有的不是专论而是泛论,如孙过庭的《书谱》中的许多叙述及蔡邕的《九势》、《笔论》,王僧虔的《笔意赞》,王羲之的《题笔阵图后》之类,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也要参考。前人的评论,有时甲、乙着重点不同,深浅度不同,这值得注意,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乙的意见打架。打架不能都对,在长短得失的衡量中,我们更容易把分辨能力提高一步。例如我们读米元章,像下面的评论就大有参考价值。 (1)苏东坡云:海岳(元章)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赵孟钤疲好桌鲜椋缬瘟驹ā⒖Jn22;淼糜萌话涡悖喜豢膳室病 (2)项穆《书法雅言》云:苏米之迹,世争临摹,予独哂为效颦者,岂妄言无谓哉。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 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 黄山谷云: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亦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 (3)梁巘《评书帖》云:元章书,空处本褚用软笔书,落笔过细,钩剔过粗,放轶诡怪,实肇恶派。 ①组说好,②组说有长短,③说不好。②是中间派,①和③意见相反。究竟哪一种看法对呢?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多琢磨,虽然未必能解决争端,却可以顺着前人的思路都走一过。这样边看边想,对于磨炼眼光大有好处。此外,又如《评书帖》云:“王铎书得执笔法,然体格近怪,只为名家。”之类,我们可对比书作,认真体味,也一定大有裨益。 (三)评价的眼光起于感性,却不可长期停留于感性。感性有靠得住和靠不住两面。因为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货真价实,这是靠得住的一面,但感性容易随着时间而变,随着情境而变,尤其是评价对象处于两可时,也许一时觉得可取,一时又觉得不足取,这是靠不住的一面。要靠得住,就必须在积累感性的基础上,不断剪裁、修正,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就是说,每下一次判断都要能够说明这样评判的根据,虽然不一定讲给旁人听,但要心中有数。这数,小而言之,是言之成理的理,大而言之,是书法评论的立足点。这自然不容易,所以,仅对于学习书法而言,可以不像书法批评家和专门搞书法理论的人说得那样深,那样广,甚至低之又低,只要不停留在“喜欢”、“不喜欢”,而能够进一步说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这个粗浅的理是必要的,并且大有价值。因为以它为基 础,我们就能够建筑起理论系统的楼台,或说是敏锐而准确的眼光,有 了这样的眼光,学习书法中的许多分辨、选择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学习书法,评价的眼光至为重要,它的高低、深浅自然也会随着学 习阶段的变化而有不同。事实上,只要接触书法碑帖,就任何时候都在 评论,也要求这样,以期不断提高,在学习提高的过程中,眼光的锻炼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鉴赏书法碑帖的独特眼光( 书法培训之四) (一)要相信自己,胆量大一些。这可以从不同的意义上说:第一,要 重视实感。如我们读一件作品,觉得笔墨淋漓、纵横恣肆,使人荡气回肠,或者营造的境界千回百转,引人入胜,使我们不觉沉浸其中,不忍 合卷等都是。这实感来自切身感觉,最真、最重,所以最有价值。第二, 要敢于撇开传统,抛开流俗。评论任何事物,传统和流俗的意见常常力 量很大,甚至大到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甚至常常使我们想不到去怀疑。 书圣王羲之就曾是这样,既然是书圣,书作还会有问题吗?我们要有韩 文公和老米骂王羲之书法是“俗书”的精神和胆量,问一问《初月》、《丧乱》就真的好得不得了吗?经过自己衡量,如果觉得并不是这样,就要敢于提出相反意见。自然,相反的意见未必正确,不过自己如果一 味随波逐流,那就无法培养眼力,也谈不上提高。一定要有“坚持自己 所信”的精神、胆量,评论的眼光才有分量,作用大。当然,这不是提 倡都像王荆公那样总爱为传统翻案;而是为了培养评价眼光,所以一定 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可一味瞎说。第三,话又说回来了,传统和 流俗未必不可依赖,例如张芝的草书好,钟繇的楷书好,“二王”的行书好,历代不同意的人就很少,只是这种看法必须用自己的脑子过滤一下,所谓的好才不是人云亦云,才是可信赖的判断。 (二)要虚心。这像是相信自己的反面,其实二者相辅相成。因为其一,任何评价,既使背后有言之成理的理,也终归是主观的,它可能错,不只持不同意见的人这样看,过些时候自己可能也这样看。傅青主把赵子昂骂得一塌糊涂,晚年在《霜红龛集》卷二十二却又写道:“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无可厚非。”这类时过境迁的截然相反的评价在书史上司空见怪。其二,不同意见之后有不同的理,不经过仔细思量,我们不当轻易抹杀。其三,惟有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对比中,分辨好坏的眼光才会得到磨炼,逐步提高。其四,评论作品不是像计算数学题那样,可以确定一加一等于二,而不等于三,而是我们可以仁者见仁,别人也可以智者见智,我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那么首先就应该知道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以上泛泛谈了眼光的重要及培养。评价的眼光,除了参考别人的意见以外,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培养,培养也是为了使用,所以同样重要的是了解怎样使用。下面就这方面谈谈。 对书法作品的评价,要求有高有低,可分为三等:一是有明确的观感;二是发表意见,言之成理;三是意见正确。我们稍加思索便可以知道,要求之一是太低了,因为可能是浮光掠影,禁不住推敲,要求三太高了,评价的对象是书法作品,评价的主体又是人,难免主观,怎么能够知道一定正确呢?所以,适当的合理的要求是二,不单能够明确地判 断“好”或“不好”,而且能够说明如此判断的成系统的理由。于是,我们碰到一件作品,要做的有两件事:一是评价,好或不好,不很好或很不好等;二是说明这样看,为什么。下面举几个例,以表示评论的点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举是前面已经强调的,是用来说明“方法”的,不是“结果”。 1、例如王右军留下不少名帖,其中《丧乱帖》与《姨母帖》都很有名。《丧乱帖》劲拔刚健,姿致遒丽,不能说不好,可是放下它,接着去看《姨母帖》,就会觉得还是后者味厚、醇真,所以应该列入更上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古厚、醇真比姿致、妍丽更可贵,因为古质、朴厚最能感人,是更难达到的境界。 2、例如唐代的张旭和宋代的黄庭坚都有大草问世,张有《古诗四帖》,黄有《诸上座帖》,且都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而我觉得,还是张旭更胜一筹,因为平实不刻意,全来自心性的自然流露,而黄书无论草书还是行书都显雕琢痕迹太多,总想有惊人之举,下笔就想求得不同凡响,一如其领衔之江西诗派诗作,生硬奇峭,反而落于下乘,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自然比做作好。 3、例如《张猛龙碑》、《韭花帖》和《龙门造像》、《祭侄稿》都为大家熟知。几件作品性质不同,有魏有行,且《韭花帖》偏于楷,《祭侄稿》偏于草,或者不易于放在一个秤上衡量;不过,如果允许总而言之地分别价值的高下,还是可以说说。《韭花帖》古代、近代,包括当代褒奖极多,谓萧散扑面;《张猛龙碑》被康南海奉为“正体变态之宗”后也好誉如潮,临习者甚众。要评价就要有胆量,这里只好冒天 下之大不韪说,前两者远远不及后两者,无论用笔、结体都拘谨局促,不像后两者那样大刀阔斧,痛快淋漓。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大气的是好的,小气的是不好的。 4、例如同是米芾之作,《蜀素帖》与其手札相比,当然前者名气更大,可是许多人读了,总觉得不如其手札亲切、自然,因此,现在看来,我们应该抛开传统和流俗,说《蜀素帖》其实名不符实,是远远不如其手札的。这样评定,其理就是:《蜀素帖》是米芾的极意精严之作,想法太多,缺意外灵机,而手札却自然生动,天趣、机颖时现。 5、例如赵孟从中可见对赵推崇之高,而八大不过一山野之人,书名又远不如画名。可细加体会,觉得赵技艺精湛,自是不虚,但书外之味比之八大就不是差一点半点了。这样评定,其理就是:对书法而言技巧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其境外之境,味外之味更能醉人。 6、例如同处于明末清初的王铎与傅山,都是书坛名家。王铎于古帖用功最勤,阁帖功夫极深,笔法、墨法、章法都极为讲究,显然用了大力量;傅山只是那么从心所欲地写着,似乎没有用多少功夫。而我个人总有个偏见,还是傅书平淡天真,更具气魄。这样评定,其理就是:以人的面貌为喻,涂饰太多反而不如不施脂粉,以本色出现为佳。 与传世书作相比,以上所举不过沧海一粟,并且出于主观,可能都很不妥。这里想说的只是,学书法想提高,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眼光,这虽不容易,但既然非此不可,就只好勉为其难了。
本文档为【初学书法字帖的选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19-05-19
浏览量:36